第一篇:青海省教育厅就民族教育“双语”教学等答记者问
中国藏族网通题: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推行“双语”教学――访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予波
中国藏族网通讯 10月22日,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予波池上在青海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解读近期出台的《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就青海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推行“双语”教学答记者问.问:不久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并出台了《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省上下倍受鼓舞,我省教育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与全国同步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发展极大提高了全省各族人民的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全省教育正处于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今年9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我省新世纪第一个全省教育大会,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同时省委、省政府引发了《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配套文件省政府办公厅还引发了《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青海省2010―2020年教育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全是那个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教职工、学生倍受鼓舞。根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我省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要按照结局突出问题、缩小发展差距、深化教育改革、打造若干亮点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问题,进一步强化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实现“四个突破”,力争做到“六个基本两个提高”
所谓解决突出问题,就是要把解决长期困扰我省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突出问题确定教育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用重大发展成果检验教育工作成效;所谓缩小发展差距,就是要对国家提出的目标任务,认真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努力缩小发展差距,提升全省教育整体水品,跟上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所谓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立足基本省情,借鉴先进经验,突出关键环节,强化保障措施,把握重点领域和政策导向,认真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选准工作路径和着力点,就是要坚持全面推进抓规划,制度创新抓政策,内涵发展抓质量,外延发展抓项目,紧密结合实际,突出比较实际,以学校布局调整、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民族家与发展、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形成富有特色、符合规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为主线,创造一批举要较高水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四个突破”、“六个基本两个提高”的主要内容是:要在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上去的新突破,在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强薄弱环节去取得新突破,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到2012年,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平衡;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牧区教师周转房屋问题,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全省教育发展总体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力争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
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推行“双语”教学,取得很大成效。请问“双语”教育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我省“双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什么,下一步工作目标有哪些?
答: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要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省“双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基本建立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双语”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民汉”兼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全省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力推行“双语”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受各种客观因素等的制约,我省在发展“双语”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双语”教育整体质量较低、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升学渠道狭窄、就业门路不宽和自身适应能力不强等方面,“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期盼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一步我省“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主,同时学好民族语言文字,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学语言,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
问:从目前我省来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双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请问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审时度势,做出的完全正确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国家法律,符合群众根本利益和意愿,是促进我省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全面把握,准确理解,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加以坚持。我们认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首先,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确定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统一国家的象征。目前,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都将法定的官方语言文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学校第一教学语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其次,符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法律。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三是,符合各民族群众根本利益和少数民族下一代成长发展的需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学语言,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孩子就学就业,符合各民族群众谋发展、求富裕的迫切需求,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更为完善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问:据了解,一些人对加强“双语”教育改革存在模糊认识或疑虑,甚至认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就是削弱民族语言,请问是这样吗?
答:标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逐步成为国际重要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宪法法律对于发展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了明确规定,我们也要贯彻落实好。因此,实行“双语”教育改革,实际是哪个方面薄弱就加强哪个方面,绝不是用一种语言削弱另一种语言,而是努力做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双改革”、“双加强”。
问:请问我省实施“双语”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双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但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体现坚持方向、依法有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遵循规律、尊重意愿,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的原则。要坚持正面引导,使各族群众和师生了解“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利用幼儿时期这一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加强学前汉语和民族语文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依法有力、有序推进我省“双语”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充分听取并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条件成熟的顺势推进。同时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问:据了解,为改善办学条件,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注重资源整合利用,鼓励民汉合校,促进共同繁荣发展。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答:我省正在实施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将达到76亿元,这是我省历史上投入最大的一个综合性教育项目,也是造福全省各族人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地出台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中所涉及到的民汉合校问题,主要目的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规模办学和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了解,增进团结和友谊。对于各地民汉学校合与不合以及如何合并,省上的政策是十分明确的,即不强求一律和做硬性规定,允许因地制宜采取合校但不合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允许在少数民族学生较为集中的学校单设少数民族班等。
问:加强“双语”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请问在这方面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双语”教育改革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我省推进“双语”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将立足实际,统筹考虑,主要通过采用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法,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育改革关系一部分教师及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但是绝不会使教师和相关人员因语言能力问题导致离岗,更不会出现影响工资、福利待遇和使用等问题。(玉鸣 王银草 张明珺)
第二篇:国务院法制办等就修改资源税暂行条例等答记者问》
国务院法制办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负责人就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 条例》等三个行政法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修改决定将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三个条例修改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修改资源税暂行条例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按照1993年制定的资源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资源税按照“从量定额”的办法计征,即按照应纳税资源产品的销售数量乘以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纳税。从实践看,这种计税办法不能使资源税随着资源产品价格和资源企业收益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已较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资源税在这类产品价格中所占比重过低,既不利于发挥该项税收调节生产、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功能,也不利于充分发挥该项税收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为完善资源税制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在新疆进行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试点后,2010年12月1日起,又在其他西部省(区)进行了这项改革试点,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即按照应纳税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乘以规定的比例税率计征。从实践情况看,改革试点运行平稳,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税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增强了地方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治理环境等方面的经济实力。同时,由于受油气定价机制的制约,这项改革不会对油气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也有利于促进油气资源开采企业努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要求,总结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国务院决定,修改资源税暂行条例,增加规定从价定率的资源税计征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资源税改革。目前先对原油、天然气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到其他资源产品。这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措施。
问:这次对资源税暂行条例的修改,除重点调整了油气资源税的计征办法和税率外,还调整了焦煤和稀土矿的资源税税额标准,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焦煤是生产焦炭的原料,是煤炭资源中的稀缺性资源,其价格和利润率远高于其他煤炭资源。对焦煤和其他煤炭资源实行同样的税额标准,不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促进焦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稀土行业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过量开采、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稀土战略资源安全和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理顺焦煤和稀土资源产品的价税关系,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功能,促进焦煤和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遏制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按照资源税暂行条例关于国务院可以决定资源税税额幅度调整的规定,国务院已分别批准自2007年2月和2011年4月起,提高焦煤和稀土资源的税额标准。在这次资源税暂行条例的
修改中,将焦煤和稀土矿分别在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原矿资源中单列,相应提高了这两种重要稀缺资源的税额标准,对其他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原矿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则未作调整。
问:为什么要同时修改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答:按照分别于1982年1月和1993年10月制定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陆上石油资源,应缴纳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为统一各类油气企业资源税费制度,公平税负,在这次修改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同时,对上述两个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条例作了相应修改,删去了其中关于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明确自修改决定施行之日起,对外合作开采海洋和陆上油气资源不再缴纳矿区使用费,统一依法缴纳资源税。同时,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在修改两个条例的决定中明确,在条例修改前已依法订立的对外合作开采合同,在已约定的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依照当时的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不缴纳资源税;合同期满后,依法缴纳资源税。
问:修改后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施行后,对财政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资源税属于地方税,按照修改后的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油气资源税的计征办法和税率,地方财政收入将会增加,对增强地方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治理环境等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利的。油气资源税提高后,静态计算,油气开发企业的利润会相应减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会有所减少。由于油气开发企业中的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属于中央财政收入,而我国油气开发企业大多是中央企业,中央财政收入将会减少。此次改革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中央财政收入,是对中央与地方利益的调整。
问:资源税暂行条例修改的意义有哪些?
答:调整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计征办法和税率,是这次资源税暂行条例修改的重点。暂行条例修改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实施油气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使用成本,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生态恢复和环境补偿成本,对促进资源节约开采利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二是有利于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加资源地财政收入,增强这些地方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地区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公平各类企业资源税费负担。油气企业资源税政策的统一,符合“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的税制改革目标。四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改变目前资源税税负水平偏低的状况,提高资源税在资源价格中的比重,有利于避免属于国家所有的稀缺性资源利益的流失。
第三篇:解析中央纪委就“公款出国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等答记者问
中央纪委就“公款出国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等答记者问
2010年6月9日,中央纪委颁布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日前,中央纪委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制定出台《解释》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解释》的出台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因公出国(境)团组总量不断增加,人员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问题,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对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用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影响我国对外工作的有效开展,浪费国家资金,而且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为制止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2008年4月以来,由中央纪委、外交部牵头,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目前,专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评价。但同时还要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仍未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顶风违纪,用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还较为严重:有的公然违反规定,到未经批准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有的为去风景名胜区旅游,绕道安排行程;有的通过购买、伪造邀请函或者编造虚假日程骗取批准出国(境)旅游,等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如何处理已有原则规定,但不够具体,特别是“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政策界限尚不明确,影响了对相关违纪行为的正确定性处理。因此,为配合专项治理工作,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加大对顶风违纪行为的惩治力
度,建立制止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长效机制,亟须制定《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中央纪委领导同志批示,2009年12月中央纪委开始《解释》的研究起草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2010年5月形成了《解释》(送审稿)。6月4日,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解释》(送审稿),6月9日,《解释》正式印发。
问:请介绍一下《解释》的主要内容。
答:《解释》共8条,1100余字。主要规定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的含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有关条款等内容。其中具体违纪行为的设定和《党纪处分条例》的适用,是《解释》的核心内容。《解释》既应突出重点,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及其党纪处分依据作出规定,同时,还应明确与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密切相关的其他违纪行为及其处分依据,为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此,在起草过程中,结合典型案例,针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以不正当方式谋求用公款出国(境)、组织以营利为目的的双跨团组用公款出国(境)等行为,在《解释》中规定了十二种具体违纪行为,并明确了给予党纪处分所应当适用的《党纪处分条例》的有关条款。
由于组织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行为,较之参加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行为,其危害更大,影响更为恶劣,因此,应当依纪从重处分,所以,《解释》第二条规定,“对于组织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此外,为挽回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给国有财产造成的损失,《解释》第八条规定,“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应当责令其退赔用公款支付的各项费用。”
问:什么是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
答: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主要包括组织或者参加纯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和以公务为名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两种情况。《解释》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在第一条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界定为,“本解释所称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是指无出国(境)公务,组织或者参加用公款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到国(境)外进行参观、游览等活动的行为;其中包括无实质性公务,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参加会议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行为。”
问:对于出国(境)后滞留不归等行为,《解释》为什么没有作出规定?
答:近年来,极少数党员干部在因公出国(境)期间叛逃出走、滞留不归的情况确实存在,《党纪处分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七十一条已有明确规定,《解释》对此类行为未再重复规定。另外,考虑到《解释》应突出重点,着重规范多发易发的违纪行为,不宜大而全,因此,对在因公出国(境)审批、报销中非法占有、贪污贿赂等在《党纪处分条例》中已有明确具体规定的违纪行为,《解释》也没有重复规定。对于上述问题,应当依照《党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问:请谈谈对学习贯彻《解释》有什么要求。
答:第一,要加强对《解释》的学习和宣传。各级党委(党组)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解释》及有关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规定,充分认识公款出国(境)旅游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将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解释》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了解违反《解释》的严重后果,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先。第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带头严格执行外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得将因公出国(境)作为福利待遇。不批准、不组织、不参加各类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活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因公出国(境)管理和审批工作。要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出访考察活动,把精力用在谋划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上来,把精力和财力用于解决群众最突出、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上来。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查办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的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增强查办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的主动性,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按照《党纪处分条例》、《解释》和其他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各类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对明知故犯、变换手法、顶风违纪组织和参加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除追究团组负责人、违规审批部门相关人员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对于违规违纪出国(境)旅游的费用,一律责令其退赔。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做好典型案件的剖析工作,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坚决遏制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的滋生蔓延。
第四篇:财政部等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答记者问
财政部等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为此安排资金134亿元。近日,财政部和中央农办、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为什么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一是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二是牧民就业渠道窄,生产生活成本高,收入积累缓慢。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牧民转移就业难度较大,收入主要来源于草原畜牧业。但牧业生产成本较高,牧民依靠畜牧业增收乏力。三是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生产扶持力度弱,牧区发展可持续性不强。近年来国家在牧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较多,但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产性补贴政策明显少于惠农的政策。因此,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我国60亿亩天然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区,内蒙古、新疆草原牧区是我国华北和西北的两大生态屏障。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切实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牧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二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草原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属于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和难点地区。与农业相比,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与农民相比,牧民的增收渠道更单一;与农区相比,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更大。草原生态恶化、承载力下降,牧民增收缓慢,还将使农区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业发展入手,可以有力增强牧区发展后劲,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三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我国草原牧区既是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又与12个国家接壤,涵盖62%的陆地边界线,承担着守土护边的重要职责。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够为维持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牧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后,是否会影响畜产品供应?
答: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全国主要牧区可利用天然草场范围内,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本达到草畜平衡,促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1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给予禁牧补助。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合理利用。二是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根据草原载畜能力,确定草畜平衡点,核定合理的载畜量。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牧民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施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草畜平衡奖励持续实施,直至形成草原合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三是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良种补贴基础上,将牦牛和山羊纳入补贴范围。比照农区农作物良种补贴办法,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牧民生产用柴油等生产资料进行补贴,降低牧民生产生活成本。在实行上述政策的基础上,中央财政鼓励地方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推行牲畜舍饲半舍饲圈养、促进仔畜提前出栏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四是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牧区教育水平,促进牧民转移就业。五是建立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央财政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到省(区),实行目标、任务、责任、资金“四到省”机制,由各省(区)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按照各地草原生态保护效果、地方财政投入、工作进展情况等因素进行绩效考评,每年安排奖励资金,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资金奖励。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本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不会对畜产品供应产生影响。因为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不是简单减少牲畜饲养量,而是要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和划区轮牧,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使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肉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近年来,由于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牧区畜牧业产值和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降低,牧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压力也大为减轻。从长远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后,草场生产力将不断提高,草原草场承载能力将日益增强,有利于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范围有哪些?中央财政补助奖励资金是如何安排的?
答: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是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由于我国草原类型多样,各地草场产草量和载畜能力存在差异,以全国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财政按每亩6元给予补助。二是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以全国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财政按每亩1.5元对未超载放牧的牧民给予奖励。三是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良种补贴基础上,将牦牛和山羊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8省(区)0.9亿亩人工草场,按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8省(区)约200万户牧民,按每户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四是安排奖励资金。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绩效考评结果,安排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省份的奖励资金。
问:怎样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到有效落实?
答:为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到实处,把这一惠及广大牧民的大事办好,财政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工作。一是处理好两个关系。在政府与牧民关系方面,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突出和发挥牧民主体作用,按照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的义务。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中央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力投入,但避免大包大揽。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政策,切实加大地方投入,落实监管责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二是衔接好现有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策。将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并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三是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追究;地方政府要将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纳入政府和村组考核范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禁牧管护机制: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草原监理和管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区)、地市、旗县、乡镇和村上下联动的管护网络;将监理管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完善草畜平衡核查机制: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核定办法,加强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地方政府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机制,采取草畜平衡公示、牧民自行申报、旗县政府抽查和社会监督举报等多种措施。
第五篇:国台办就台湾加入亚投行等问题答记者问(实录)
中新网4月15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5日在北京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马晓光就国共论坛、“胡连会”十周年、台湾加入亚投行等问题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晓光: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的发布会由我来主持,跟大家一个月没有见面了,非常想念。我先向大家公布一项通知:经过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商定,第十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于今年5月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欢迎媒体记者采访,报名时间于今天(4月15日)开始,4月22日结束。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具体报名的程序请大家登陆中国台湾网(www.xiexiebang.com)查询。
马晓光:下面,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将率团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他也表示,关于“习朱会”的部分还在进一步的了解和商讨,请问发言人大陆方面对此有什么考虑吗?
马晓光:我们欢迎朱立伦主席率团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与中国国民党方面加强沟通,筹划安排好朱主席出席论坛及相关活动事宜,希望通过此访保持国共两党交往,促进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稳步向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将于本月下旬在南京举办,请介绍一下这个论坛的相关情况。第二,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岸都在举行纪念活动。日前台湾有关部门也发出邀请,欢迎居住在大陆的抗战老兵到台湾去参与活动。请问对此国台办方面有何评论?谢谢。
马晓光: 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记得,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两党领导人相隔60年后举行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立了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计划于4月下旬在南京共同举办纪念“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图片展,并且召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的研讨会。
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就两岸同胞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表明了态度,作出了说明。我们希望两岸同胞通过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团结一致、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谢谢。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亚投行的问题。台湾方面在3月31日之前递交了参加亚投行的申请,但是后来被驳回。现在想了解为什么台湾参与亚投行这一块没有过?是不是因为名称的问题?大陆希望是什么样的名称呢?谢谢。
马晓光: 首先,我要重申,我们欢迎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的态度没有改变。大家也知道,亚投行是开放、包容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相信有关各方在今后协商制定章程时,会正面考虑台湾方面参与亚投行的问题。也相信通过务实协商,能够为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找到办法。在此过程中,我们愿意继续听取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谢谢。
福建海峡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想延续刚才“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的问题。十年前“胡连会”上提出五项愿景,目前只剩下“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这项愿景尚未实现,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什么评论?第二个问题,根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以“峰回路转、波平浪静”八个字来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九二共识”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想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回顾“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两岸的经济合作和其他各领域交流,以及两岸协商谈判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我们主张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发展两岸关系。同时我们也认为,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一些政治问题终究难以回避,所以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逐步为破解这些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寻求办法。
第二,关于民进党方面负责人的发言,我们已经在此之前正式做出了回应。我在此愿意重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两岸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之锚。如果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分裂立场,势必在两岸关系上难以找到出路,因为这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在2000至2008年之间发生过的历史,殷鉴不远。所以我们希望两岸同胞都能高度重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性,通过共同努力,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以更多的成果造福两岸民众。谢谢。
福建海峡导报记者:两岸青年学者论坛近日落下帷幕,今年的论坛主要关注哪些议题?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马晓光:两岸青年学者研讨会此刻仍然在海南三亚召开。这是我们全国台湾研究会举办的一项两岸青年学者的交流活动,受到两岸媒体和舆论的关注。我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增进两岸青年之间的沟通了解,有利于在继续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上凝聚共识,从而使两岸青年朋友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之中。谢谢。
台湾联合报记者:问一下亚投行的问题。刚才您提到最后一句是说,相信通过务实协商,能够为台湾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找到办法。这个意思是不是表示说现在台湾参与亚投行还有一些难点?如果是的话,请问这些难点是什么?另外,务实协商是经由什么管道?第三个问题是,之前张主任要到金门访问,因为复兴航空空难推迟,请问现在有没有再安排?
马晓光: 一个是关于亚投行的问题,我已经向大家作了说明。据我了解,现在意向创始会员国正在就亚投行的章程进行谈判,适用于新成员加入的相关程序和规则尚在磋商之中,但是有一条,我们欢迎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参与的态度没有改变。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大家知道,去年以来,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十分难得,也十分宝贵,对于维护两岸关系稳步发展,对于沟通解决两岸民众关心的诸多事宜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部门负责人的会面,当然是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国台办和陆委会一直就张志军主任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先生的会面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谢谢。
台声杂志记者:据悉,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近期将率团访台,请介绍相关情况,谢谢。
马晓光: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将于2015年4月19日至25日率团赴台交流。据了解,访问团将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包括与台湾各界交流恳谈会、黑龙江冰雪文化和民俗风景展,走访台湾基层社团,参访台湾文博机构,考察台湾科学园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这些活动推动两地文化、经贸、科技、旅游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我们预祝王宪魁书记此访顺利、圆满。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台湾方面会有哪些人士参加?会不会讨论到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问题?
马晓光:关于出席会议的人员和研讨会讨论的具体问题等事宜,双方还在沟通安排中,有了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第五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4月22日将在台北举行,这个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而且这届的参会人员将达到700多人,想问发言人对此论坛有何评价?
马晓光:海峡两岸及香港三地的经济日报共同举办的三经论坛,据我了解已经是第五次了。这是一个由媒体搭桥,广邀各界人士讨论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第五届论坛将在台北召开。据了解,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海协会副会长李亚飞先生将代表大陆方面出席,并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我们希望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本届论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凝聚共识。谢谢。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请问朱立伦主席率团来大陆参与国共论坛的时候,总书记会不会见他?
马晓光:两党有关方面会筹划安排好朱主席出席论坛及相关活动事宜,有关安排确定后,我们会及时发布。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 国民党方面之前提到,朱立伦要来的话,希望能够看到成果,我们想了解一下,他此行可能会获得哪些实质成果?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台北市长柯文哲之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九二共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一五新观点,我想问一下,您对于他说的一五新观点有没有什么回应?大陆有没有可能接受一五新观点这样一个新的概念?
马晓光:我想,朱立伦主席率团来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对于保持国共两党交往、促进良性互动,团结两岸各界人士,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关具体安排,等确定后我们会及时发布。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做过正式的回应,对于柯文哲市长表示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一个中国不是问题,对于他表示尊重两岸签署的协议和交往互动的历史,在既有政治基础之上,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来促进交流,来增加善意,来追求两岸人民美好的共同未来,对这样一些积极的言论,我们表示肯定。谢谢。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还是关于台湾加入亚投行的问题。刚才您的回应说,会以适当的名义找到方法让台湾加入亚投行。我们知道,创始会员和一般会员会有很大差距,这个所谓适当的方法,有没有可能是台湾以一个特别关税区的模式加入亚投行?在加入亚投行的过程中,台湾有没有可能相较于其他一般会员拥有更多的权利或者发言的权利?我们知道之前国台办间接证实台湾未能成为创始会员国,却没有明确否认香港这个部分,是不是台湾和香港的做法会有差别呢?
马晓光:其实你刚才的问题我都已经回答了。据我了解,意向创始成员国正在就亚投行的章程进行谈判,适用新会员加入的相关程序和规则尚在磋商中。第二,我已经三次表示,我们欢迎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的态度不会改变。谢谢。
福建厦门卫视记者:除了您刚才介绍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以外,近期还有哪些重要的两岸交流活动?另外一个问题,大陆居民第五批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今天启动,请发言人介绍一下目前大陆赴台个人游的总体情况怎么样?
马晓光: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确如你所说,近期各领域的交流活动还是持续热络。今天,第五批11个城市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了。4月21日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是我们阴历的三月初三,河南新郑将举办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邀请两岸同胞一起来寻根谒祖,共叙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同一天,贵州、海南等地还将分别举行“三月三”节庆活动,两岸少数民族同胞共庆传统佳节。4月下旬,两岸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第二届“两岸小剧场艺术节”、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将相继在台开幕。4月24日到30日,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也将在台举办,相信会给大家带去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并推动两岸武术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个问题,第五批大陆城市个人游开放以后,我们总体判断,相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会继续保持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我们希望通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来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沟通和理解,也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应有的助力。
香港大公报大公网记者:民进党将在今天正式提名蔡英文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候选人,请问国台办方面怎么评价她日前所说的“两岸维持现状”的说法?再一个,大陆方面对民进党下一步两岸政策会有什么期许和关注?
马晓光: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对台湾的选举事宜不予评论。第二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回答过了。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我对亚投行的事情还不太清楚。你的意思是说,要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会员国,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把它当做一个国家的政治体或者经济体才能成为的意思吗?
马晓光: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它的意向创始会员国这个界定是非常明确的。同时我们也表示欢迎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来参加。我再想说明一条,尽管大陆方面是亚投行的发起方,但我们也仅仅是这个多边机构中的一方。
台湾《旺报》记者:有关两岸两会第十一次高层会议,海基会方面是希望以4月底为目标,现在这个时间点有没有可能性,还是要国共论坛举行之后再来商定?第二个问题,有关亚投行的问题,台湾方面说争取成为亚投行一般会员,希望名称以“中华台北”为底线,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中华台北”是不是适当的名义?谢谢。
马晓光:你第二个问题,我已经讲过了,你可以在我刚才的回应中去了解。
第一个问题,两会第十一次会谈,据我了解,海协会和海基会一直在保持着沟通和联系。不久前,4月7日至11日,林中森董事长率海基会董监事团来大陆参访期间,陈德铭会长也跟他见了面,双方也就举办第十一次会谈相关准备工作交换了意见。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申博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