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时间:2019-05-13 01:1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第一篇: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韩瑞霞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涉及初中生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如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精彩纷呈,改变以往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将思想政治课真正变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是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必然使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

创新

引言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不可忽视:一是矛盾性,突出表现为既向往成熟又偏于幼稚的思想迷茫状态:二是可塑性,即初中生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在叛逆的同时又极度渴望得到一个参照的标准[1]。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身任务和初中学生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切人点——把看似枯燥无味的道德理论教育讲活,在传输思想道德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教好、教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爱人之,人爱之;尊人者,人尊之”。唯有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要想思品课堂活起来,强调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创设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提高“我要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

1、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活思品课的前提和基础。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把他们看作是共同事业的年幼同志,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年长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摈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形式。

2、创设生机勃勃的教学环境。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充满激情,创设生机勃勃的教学环境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中快乐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环境中去,在课堂环境中展现自己,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作为一名参与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教师一走进课堂的开始,若教师是满脸笑容,充满朝气,学生必定是精神振奋,当然随之而来的课堂也就必然是富有活力的,学生也必定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很好地享受四十分钟的乐趣;反之,一个充满怒容或是一个面无表情的教师来到课堂,学生即使有再好的情绪,也会为之而嘎然而止,学生也必将成说教的“好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师生各自的任务。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走进课堂,让学生看到的老师是一位充满笑容的朋友。在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在开始组织课堂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二、三疑三探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尝试解答问题;解疑合探是对教学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相关疑问,当堂解决本节主要的疑难问题;质疑再探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同时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3]。

三、.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实践创新:动脑动手,课堂课外密切配合。

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4]。(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朱菊芳.师生关系与教学质量[P].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课堂教学: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2.[4]朱菊云.“鲜活” ——政治课的生命.卫生职业教育.2003,03.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栾川县石庙中学

韩瑞霞

第二篇:让课堂活起来

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中山男狼

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溶解度”中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物质鉴

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和CO 3 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第三篇:实践性学习让思品课活起来

实践性学习让思品课活起来

问题分析

尽管我省提出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但现实是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相关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经常出现的现象时学生对教材知识背诵的非常流利,考试成绩也不错,但由于背诵的目的仅限于应对考试,知识没有内化为认识、觉悟,更难以践行,结果没有达到思品课育人的目的。我一直感到难过的是,尽管平常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班级上再三强调要爱护环境,关爱自然,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上也深入学习了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该怎样做,但是我遗憾地发现在我们的校园随手人垃圾的行为仍然存在,即使在我们自己的班级中,随手扔垃圾的行为不足为奇,特别是座位靠里面或靠近墙的这些隐蔽的地方,则成为扔垃圾的重灾区,值日生每天三打扫,每次要倒掉好几桶垃圾,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这种现象,在校园里经常看见处理垃圾的老大爷总是向外运出一车车满满的垃圾。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只存在于课堂上和考试时时,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哪怕就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也难以很好地贯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接受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有些老师的思想中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实践性就是深入现实生活,实践性需要搞调查、开展实践活动,但囿于实际条件(如时间、课时、场地等)的限值,最终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性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实,实践性学习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

课标引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这种要求,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原则,努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实现知识建构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实现已有认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启迪思考,提升觉悟,落实行动的目的。以八年级下册《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课题为例,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因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领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关爱自然和爱护环境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还应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各种活动等,提高他们环保道德践行的能力。解决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既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同时又要深入现实生活这个“第二课堂”,让课堂得到适度的延伸,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曾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效果较明显。

(一)注重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情境的选择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好的情境的选取加上适切问题的提出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发散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内化学生认识,指引学生践行。例如学习“我为环保做贡献”这一层次时,我设置的案例是“校园环境大曝光”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教室角落里散落的垃圾、校园厕所角落里随处可见的垃圾、校园门口:放学了,校门口拥挤的人群,拥挤的车辆,花样百出的小吃摊,挤满了买饭的学生,放学30分钟后,人去校门口空,只留下满地翻飞的垃圾:白色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筷子、泡沫饭盒、纸杯、塑料杯、喝了半瓶的饮料、八宝粥、烤面筋烤羊肉串的竹签等等,一片狼藉,紧接着卖力辛苦打扫的同学、汗流满面的老爷爷在吃力地运垃圾。为此我设置了三个小问题:1.你喜欢我们校园的门口吗?为什么?2.长期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危害?3.你有什么好的对策?4.身为学校一员的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能为我们的校园做些什么?小组讨论解决。对于这些场景,是学生们身边每天所见所闻的,所以感触很深,也有话可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活动贯穿 在课堂上,以活动来贯穿教学的环节,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最易于接受的。如“校园情景AB剧”,A组扮演关爱环境的角色,B组扮演破坏环境的角色,正反对比,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课堂小小辩论赛”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经学生分为两组,以“环境保护与你我有关,是现在的事”或“环境保护与你我无关,是将来的事”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中达成共识。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做,如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把环保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注重日常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品课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检验学生的生成,提升他们的认识。因此,我们还要组织适当的实践活动。我在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做了这些事情:1.每人出一份手抄报,更新教室和走廊里的黑板报;2.召开以“爱我校园美如画”的主题班会; 3.全班集思广益出一份关于爱护校园爱护班级的倡议书,并分发各班;4.向学校级部提议在全年级开展“我的校园美如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在周末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走上街头,特别是在公园、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做环保公益活动,可以同时向社会群众宣传环保的重要性。6.在家庭中、社区中开展“我是文明小主人”,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小事情。实践活动不是一时之举,而应该长期坚持,做到常态化。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实实在在地认认真真地为环保出一份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实践性学习的达成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的去组织,有计划的去落实。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搭建学生心灵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思品课堂才能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活力!

第四篇: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现在,尽管我们的老师都知道 “以学为主体”,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不少教师还是“以教为本位,以讲为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恹恹欲睡。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让课堂生动起来呢?

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上大做文章,只有“匠心”少运,课堂才能兴味盎然。在教学中经常有同一类型的题目,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错误的情况出现,这很大原因就出现在我们的老师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教学中老师不能简单的包办代替,要尽量的给学生以思考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使学生在循循善诱下主动、愉快的学习;要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鱼”,交给学生参与学习的钥匙。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改变压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僵滞局面,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愉快教学,使一堂课上得高潮迭起,淋漓尽致,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牵引下,像风筝一样,能自由自在的飞翔。因此应做到: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成课堂教学的这些目标,必须让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呢?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变“讲”为“导”,因为任何一个理论高深和技能高超的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去理解、掌握、运用,所以要变讲为导,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把其内在活力激发出来。教师要走出“多讲多得,不讲不得”的误区,真心诚意负起导的责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由不会到会的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全面发展。变讲为导,教师要认真探究导的内容和方法,讲究导的技巧,导的艺术,把功夫下在导趣、导思、导法、导行、导创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何时介入引导、导到何种程度?我们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能探究、发现、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介入引导,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教师只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并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导的分寸。例如:学生一次考试的进步、一个想象、一次回答、一次板演等,教师均应给予肯定的评价与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勇气,这样导出学生的“成功信念”,而信念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有先有成功的信念,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快乐驱使下追求更大的成功。再如: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导出学生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即理解所从事学习的作用和价值,就物理教学而言,多提供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做实验或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还可以合理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呈现直观、新异的教材场景,例如:尽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设计一些动画,把教学内容直观化,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的意愿,并让学生不断感受教学中的艺术与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它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份自信心,一种自主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的欢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信息,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信息,并主动了解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刨根问底”,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勤奋钻研;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仔细小心、有分寸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轻易让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其次,要改变课堂组织形式,采取“讨论式”、“合作教学”等方式教学,在课堂中,允许学生突破常规,鼓励自由奔放和有新颖的想象,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说“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合理的“冒险”———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生动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完整的人”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品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里的问,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问。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问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有了学生的问,课堂教学就有了速度表和检测器,教师可以动态调控教学的速度与深度;有了学生的问,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为学服务。可见,让学生提出问题来,既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更是实现学生个体创新发展的前提,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呢?

教师除了“变讲为导”以及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想,可以说,可以唱之外,还要在教学结构上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这是重要的一点,当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时,停一停,让学生入情入境,道出自我的困惑,从而揭开教学的序幕,在教学运行中加强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尽量让所谓“后进生”也有露一手的机会,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引导教学发展;教学结尾处留一点时间,使学生在体验、内化中质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与延伸,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催生与闪现的过程,切不可让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答案非得和教师的答案一致,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当然不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动手实验或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自行解决,养成质疑解惑的习惯。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文山州丘北县民族中学幸奎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现就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数载,静思细想,回忆身边其他教师的教学,发现课讲得最好的教师,数学成绩并不一定最好,但数学成绩最好的班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定十分和谐融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曾有一位学生写给我的心里活:“在上每节数学课时,老师您向我提出的问题,您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也就使我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我听别的同学说,您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希望在您的教导下,能使我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也希望与老师您能成为朋友。”学生有时就靠着与老师的一份感情来学习的,所以老师与学生要多沟通,热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份亲热感,“爱也是学习的动力”这的确有道理,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有教学课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及关爱的情感,能拉近师生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的情感,定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感激,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 让学生充满信心

信心能激发人的智慧和潜力,信心能使人增强毅力,不思困难,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某些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便错误地认为自已“傻”,于是学习上畏难乏劲,自暴自弃,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一旦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闪光点”就要抓主契机,及时表扬。后进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使自信心的建立。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

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一个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让其产生“成功感”,培养自信心。我班有位叫王恒的学生,身体长得结实,但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对这样的学生,我给予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足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 于是就选他当劳动委员,以作为班干部来树立他对自己的信心,他担任劳动委员后劲头可大了,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的清洁扫除,都主动留下来管理,并帮助别人打扫。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清洁评分在学校总是位居前列。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鼓励他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从而满足了他品尝成功喜悦的欲望,激活他旺盛的求知欲,对学习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 让学生兴趣盎然

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其实,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不仅在于它的对称性的美(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美,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数学学科。

2、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课程标准中“力求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作的表述更是为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信用社去参观,并以自己零花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怎样计算利息啊?”等。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 让评价饱含魅力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追求的,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目标,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互助合作等,评出“模范小组”、“友谊小组”等,这些以小组评价为目标的机制,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运用多媒体的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各种教具、学具能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幻灯、挂图可扩大学生视野;运用教学软件可变静为动,超越时空,化抽象为具体,以形象、活生、直观的图象,激发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欲。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活起来,使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让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下载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吉家庄镇中心学校 曹秀莲 3月17日,我在我校张校长和高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保师附校小学举行的“和美课堂”......

    让中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最终定稿]

    《让中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浅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5篇)

    浅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乡颜塘小学甘黎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论文:让课堂活起来(推荐)

    附: 黄岛区2013年学校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小学、初中、高中考核细则 A1教师队伍 100分B1加强师德建设。20分。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

    如何让硬笔书法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硬笔书法课堂活起来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李彦泉 做为一名硬笔书法社团的教师,从教几年来,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在刚入社团的时候,满......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受传统观......

    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陈静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情感教育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活动和实践中体......

    让幽默把课堂活起来

    让幽默把课堂“活”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上升。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就对学生大发雷霆,而学生还是没有好转。但是仔细想想,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