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要求,使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现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零距离”。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用生活素材备课、营造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实践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既能在课堂轻松自主地学到了生活的知识,又能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教育零距离思想生活课堂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片面追求升学成绩而忽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灵魂,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位置,丧失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因此,在今天,只有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品课堂——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实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所谓的“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达到最优化的境界。这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同时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用生活素材备课充实课堂,缩小思品课堂与生活的差距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由此可见,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融入学生的生活资源,使课堂教材生活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并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话题,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例如:在备《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我把这学期来同学给我的几封建议信作为课堂例子设计问题:“同学们给我写信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从而引出第一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课题。
在《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时,设计检查所任班级的卫生(地面或黑板或墙壁)引出责任问题。
(二)吸纳社会的热点焦点资源,使课堂教材生活化
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机地把社会上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等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去,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在网上搜索收集《回眸2010中国科技事业热点》中的资料①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②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北极(首次实现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等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树立用科技创新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又如在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时,我收集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材料——2010年的玉树地震专题图片,希望透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地震发生后深刻理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营造生活情境,拉近思品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为此我在教学中营造“贴近生活”的情景课堂,采用“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或“与学生进行轻松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我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密切配合学生展开教学,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支持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时我也不断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生活的知识,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我经常使用的情景课堂有如下几种:
(一)案例、故事分析式教学
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事迹,之后为学生分析洪战辉抚养教育父亲(患有歇性神经病)“捡来”的妹妹,为父治病,一边挑起家庭重一边刻苦学习并考上了大学,还拿钱资助其他困难同学分别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然后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分别充当什么角色,应承担什么责任。一课堂通过引进一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感觉到政治内容就在学生身边。
在讲《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先举案例:张军同学花210元钱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穿三天就出现了开胶现象,于是找到商店老板要求退货。老板挖营道:“210元就想买到真的„耐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退货免谈。”张军同学于是向该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然后提问题:材料中老板的言行,侵犯了张军同学的哪些权益?再让学生思考并帮助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老板侵犯了张军的权利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权。我教会学生分析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的什么权益遭到侵犯后,继续举几个例子,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这节课我把学生身边的故事做为案例,依据教学进程循循善诱,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借助多媒体让课堂融入生活。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例如:在《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的教学中,我不是把“我国人口的特点”这一部分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映用word或excel编辑而成的图表: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文本框(据统计,我国每两秒钟出生一个婴儿,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出生1900万人,减去死亡人口,每年净增人口约13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在100∶103-107之间的文本。)。让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到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比例多、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多、男女比例失调等。
(三)创设模拟情景
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或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提供问题发生的情景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活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设计一个环节:我用一个吸烟的火机放一点点煤气出来,一股刺鼻的怪味弥满在空中。然后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味?”这引出了火机里的气体是石油气,是资源。它散放在空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借生活体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及两者的关系。
我在《善于与人交往》时,让学生练习“微笑”交际和“礼貌”交际,不同场合的坐姿训练,学说生活中如何答谢感激的语言训练等,使“学、说、做”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也是取得成功的名片。通过在课堂上“学、说、做”的表演、比赛、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往。
三、引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达到思品课堂与生活的“零距离”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植根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例如:在学习“环境状况”这一主题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总之,中学思想品德课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与时俱进,将问题或知识从课内引伸到课外,从课外引申到课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鲁洁:《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
[2]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道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4]《陶行知文集》
第二篇: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追求升学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教学活力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师要“活”起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态度、教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1.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压制了创新精神的发扬。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
2.认真钻研教材、激活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思想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钻研大纲、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图片、表格,设计“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为激发教学的活力打好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搜集社会热点和时政要闻,搜集学生关注的身边事例,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3.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迸发活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随老师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而改变,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是按部就班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乏味。所以老师要经常注意制造课堂亮点,一个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小品,一个幽默的笑话,一句经典的名言,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等等,都会让平静的课堂激起波澜。
二、让学生“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把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采取课前预习、课上自习、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自主是基础,合作是条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大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这个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教材。
3.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通常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比较一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差距。②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哪些?③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国该怎么做?就这几个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真正让学生的大脑“活”力四射。
三、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起来
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1.进行课前演讲,关注社会热点。
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安排两名同学播报社会新闻,然后让大家共同评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3.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的爸爸(妈妈),进行角色转换,并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他们就充分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真正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课堂活起来。只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完善教法,就能以生动的教学、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带动学生,就一定会让课堂活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篇: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陈静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情感教育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能在课堂中愉悦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情感教育实践体验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既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教育已成为新课改的焦点,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更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重视内心体验,以情动情,以情导行。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活动和实践体验,充分发挥师生在情感方面的协调作用,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架起情感的彩虹,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依托生活实际“生”情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它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品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学习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才能真正内化,因为再深刻、再科学的理论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如我在教授《礼仪展风采》一课时,课前我邀请了学校的升旗手,准备好出旗、升旗仪式,(学生一看到这情景,就在窃窃私语,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期盼)。一上课在VCD的背景音乐中,学校的升旗手手捧国旗,踏者正步神采奕奕走来,那神情、那姿态,不亚于我们的国旗班战士(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的升旗手熟练地扬起手中的国旗,此时我设问:“在升旗手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揭示课题,那么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怎么产生的呢?师生共同得出礼仪的含义,明确礼仪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结合生活实践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礼仪产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引发;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与深化,二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二、采用教学手段 “悟”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情感人,起到动情明理的作用,就应该采用形象生动的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兴趣,充满情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激发,从而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引起思维和联想。如在活动课“让爱架起沟通的桥”的教学时,开始活动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母爱、亲情,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歌声中老师自然地承转:一首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一个女儿对妈妈无限的眷恋和关怀。是啊,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父母把无私、博大、永恒的爱洒向我们生命的整个旅程,父母的殷切叮咛和期盼伴我们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1
然而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地衰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多媒体展示图片“爱的碰撞”,从而让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开始反思积极化解与父母对立的不良情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下面的环节中。
又如教学《磨砺意志,学会坚强》这一内容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杨利伟照片或者播放“神舟”五号发射或返回的录象,安排问题情境:是什么使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人”?坚强意志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有什么意义?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顽强拼搏的事迹,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桑兰、邓亚萍等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身体残疾的人才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不是只有在赛场上,才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培养、锻炼意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要等到有困难、需要的时候再磨练坚强意志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的决心,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另外安排小品导入新课,也可使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既可展示自己,又能初步明理,提升自己的情操。
三、开展游戏活动 “促”情
游戏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于参与。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特点,辅之于各类形式的活动,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如在教学《情绪万花筒》一课时,课前我先呈现了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心中有数。播放乐曲《欢乐颂》,以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并把学生分为四小组,分发画笔、画纸和双面胶,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这时我问学生:面对这么多听课老师,大家是不是有些紧张?学生露出了微笑,我告诉他们,其实我也有些紧张,那我们来做个游戏缓解一下我们的紧张情绪吧。
我宣布了游戏规则:请8位同学上台用表情和动作演绎纸片上的词语,台下学生根据他们的表演猜一猜纸片上的词语。学生们特别兴奋,踊跃举手,要求上台表演。上台的八位同学自己挑选纸片,略作准备后依次表演,台下学生积极举手回答,8位同学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然后我请8位上台表演的同学在台上找一找与自己表演的情绪相类似的同伴,并站在一起。8位上台表演的同学认真地比较后分类站成了四小组。我又提出问题:大家讲讲他们站在一起的原因。学生马上答出:因为它们分别反映了高兴、愤怒、伤心、害怕的情绪。我进一步追问:能不能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反映的共同情绪?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喜、怒、哀、惧。这正是人的四种最基本的情绪。我继续利用刚刚的八个词语比较:喜有的是眉开眼笑,有的是手舞足蹈,悲有的是忧郁,有的是悲痛欲绝。从这你可以看出什么?马上就有学生归纳出:同样的情绪有程度上的区别。
我再一次抛出问题:恐惧加内疚就是焦虑,愤怒加厌恶是敌意。大家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这次气氛沉闷了,我正暗自着急,角落里有一位男生举手了,他大声回答:悲喜交加、又惊又喜。我接着问:从这些例子看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作认知准备的同时,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情知开端和背景,从而增强教学的真实感,促进情感体验。
四、创设情境“抒”情
触景生情,以情明理,有助于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真情体验,从情中感知,情中创造,情中升华,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1、创设实践情境,强化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是的,实践之后才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唯其真,唯其深,才能使道德认识逐步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才能“动”中育情,以情促行。
在思想品德课内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促进情感发展的道德行为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开展“爱的告白“的活动,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气,如用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课后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也可以设计一份以母亲节、父亲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或亲手制作一份送给父母的礼物。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在这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得到的,真切地体验到思想品德的科学性、正确性及说服力。所谓“我参与的,我试验过的,我相信”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实践是体验的最好途径。
2、创设辨析情境,巩固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上《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麻烦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我想洗碗,可妈妈却不同意。”我就让学生扮演“妈妈”的角色,说说妈妈会怎样说?有的说:“只要你读好书,什么事也别做。”有的说:“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别操心。”„„你认为怎样?我进一步深入讨沦:“这时,你认为怎样?你现在怎样去说服妈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此时课上“红杏枝头春意闹”,气氛十分活跃,从而将学生引入更高的境界,将道德认识与实际相结合,转化为道德行为。又如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中,从小事事依赖父母的郝丁面对《父子协议》时,到底是签还是不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因为生活在幸福年代,成长在温室里的初中学生要真正懂得和接受依赖性强的危害和自立有助于成功的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谈何容易,而通过辩论赛形式,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依赖性强的种种危害,而且还能使学生真
正理解不再依赖的科学涵义。同时,学生在赛前利用各种渠道查找资料,赛中充分交流、讨论、辩论,得到了一次“完全自主而非依赖性”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机会。
可见,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深化了观点,巩固了情感。
3、创设比赛情境,升华情感
加里宁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因此,要做到知情意行统一,就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其情感的升华。如教《爱在屋檐下》一课时,我采用“家庭小能手”运动会的形式,让学生比赛削土豆,看谁削得又快又好。也可开展“争当妈妈的小帮手”、“比巧手”等竞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深刻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今后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又如在《礼仪展风采》中争当“礼仪之星”。在学生讨论本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后,教师提议:同学们,你们谁愿意当“礼仪之星”呢?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看着同学们激动而又渴望的眼神,我知道经过学习,对礼仪可以展示风采的意识已经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我又问:礼仪之星可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语言、行为、举止、交往等方面结合特定要求评选班级的礼仪之星。(从身边入手,推选身边活生生的典范,反省自己,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最后,老师加以引导:我们如何才能人人都是礼仪之星呢?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接着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引导学生将对礼仪的追求升华为对美好生活的行动),可见,在这些激烈的竞赛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情感之于思品课,犹如情感之于艺术。正如皮亚杰所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而情感的真正内化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践,教师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脉搏,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接受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参考文献:
1、《道德体验论》刘惊铎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学生品德形成新探》章志光编著
4、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
5、刘次林.知情统一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6、《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第四篇:一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
文 章来源w.5 Y k J.COm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一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全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人,他们大部份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1、教学内容········· 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1)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4)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5)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1)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二年级思品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
主题
一、集体生活乐趣多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 体验同学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实际地感受与同伴和谐交往的充实、愉快。2. 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友谊的名人名言、诗歌、故事、歌曲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快两年了,在这个集体中,你们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我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吧!
二、猜朋友
1.每个朋学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请你以有趣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记住不要说出名字,请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2. 儿童时间想一想自己该怎么介绍。
3. 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轮流进行猜朋友活动。
三、大家一起玩:集体生活,朋友多多,快乐多多
1、说一说,和去年相比,你多了几个朋友?都是谁?
2、你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
3、策划共同游戏的具体方案,如唱歌、跳舞、朗诵、演奏、绘画、讲故事、好朋友结伴赛跑等。
4、分组准备。如,师生共同将教师布置得很温馨;几个好朋友合作编儿歌;送给朋友一句真心话;为好朋友画像;办一期“我的好朋友”的墙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出关于好朋友的最难忘、最开心或闹别扭的故事等。
5、请你跟我来。
邀请同伴参加活动,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班集体召开联欢会,引导儿童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体验集体生活朋友多多、快乐多多。
6、讲述自己的故事:离开班集体的日子。
7、“友情棒”接力赛。
好朋友之间组成一组,进行分组接力赛,也可以往返障碍跑等有趣形式进行。
8、分享:“我的好朋友”墙报展览。
四、好朋友悄悄话
每个儿童至少找到一位好朋友向他(她)说悄悄话。可以当面指出朋友的不足,可以送上自己的祝福,可以告诉朋友你最喜欢他(她)哪一点,可以跟朋友说他(她)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他(她)说的哪句话让你有些伤心等,以增进儿童彼此的友谊。
五、我的朋友会更多
让儿童说一说自己还想和谁交朋友,怎样才能和他(她)交上朋友。一段时间后再看看谁又交上了新朋友。也可以安排找朋友游戏,组成临时性的“朋友”,共同为全班献上一个小节目等,促成儿童与更多的同伴交往。
这个活动可以采取绘制“朋友花”的形式。
朋友花可以儿童自己绘制,也可以是教师提前绘制好,发给每个儿童。儿童在花心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层层展开的花瓣上由花心向外写上好朋友的名字,和谁交上了朋友,就把谁的名字写上。一段时间后,看看自己有多了几个好朋友。也可以是儿童在花心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想和谁交朋友,就把谁的名字写在花瓣上,相互成为好朋友了,就把这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或者好朋友喜欢的颜色,一段时间后,看看还没有和谁交上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怎样做才能和他(她)很快交上朋友。课后反思:
主题
二、班集体是我家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做事。
2、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做自己力所能及了事情,为集体争光。活动准备
1、教师在与儿童的相处中,有目的地了解并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
2、引导儿童想一想:自己最大的长处和特点是什么?好朋友最大的长处和特点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独一无二的你和我
教师:同学们,我们相处快两年了,在咱们班里我有很多好朋友,你们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1、教师口述(或用绘画表现)儿童甲的特点,提问:同学们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
2、儿童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3、教师酌情再说出几个儿童的特点请大家猜。
4、教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真了不起。
5、儿童回答。
教师:哦,他也是你的好朋友啊!刚才,我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你们了,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也这样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好朋友,好吗?
6、猜谜互动。
给儿童时间,让其将自己好朋友的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编好的儿歌在集体中表演,或者分组进行猜朋友活动。
二、优点发布会
儿童组成小组,5——6人围坐在一起。小组成员内每位同学集中提出优点,每人每次说一条优点,轮流发言,不要间断,依次进行。
三、向你说句心里话
每个儿童根据刚才的优点发布会,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写下自己最认可或者最得意的三条优点或长处,同时总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也可以请好朋友指出自己的缺点,自己认同后写下来,并与好朋友或者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四、集体中有我也有你
小组同学根据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共同合作做一件事情。活动后进行成果展览。
五、家的感觉很温暖
1. 讲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故事。2. 同学扮做小记者,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采访。
3. “小手送温暖”行动:寻找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制定行动计划。
六、我为集体添光彩
结合“小手送温暖”行动,引导每位儿童做为集体争光的事情。活动前先制定计划,活动后有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儿童收集活动后的效果反馈,组织儿童进行交流。课后反思:
主题
三、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2. 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做事。活动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同学的优点与缺点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 让你了解我
组织儿童开展“为同学喝彩”专题才艺展示会,引导儿童用各种方式互相介绍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也可以引导儿童在自己好朋友的耳边悄悄地说上一两句话,指出好朋友的不足或者给好朋友提建议,说一说他(她)怎样做你会更喜欢他(她)等。给朋友的话和建议还可以多一些方式,如每个儿童在教室里贴上自己的信封袋,其他儿童可以把自己对他(她)的建议或心里话写在小纸条上放在里面。二. 小调查
教师引导儿童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互相之间展开调查。如,你最喜欢什么活动?你最拿手的是什么?你哪一门功课最棒?学习哪门功课你觉得吃力?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答完问卷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引导儿童采取小采访等形式进行交流,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三. 猜猜他(她)是谁
儿童可以通过口述、书面作文、绘画等形式抓住班集体中某一位同学的特点进行描述。全班儿童猜一猜他讲述的同学是谁。还可以把一名儿童的眼睛蒙上,请他(她)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姓名;再请被提到名字的儿童与另外几名儿童站在一起,让这位儿童摸一摸听一听、想一想,从中找出自己的好朋友。活动可以在全班进行,也可以分小组进行。
四. 我们来合作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班级活动或者创设情景,如组织儿童办一期班级宣传栏、分组接力赛、拔河等,引导儿童发挥自身的长处,互相配合,共同做事,在相互配合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活动前要组织儿童讨论“怎样才能合作好”。五. 总结 课后反思:
主题
四、我为集体添光彩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产生影响。2. 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班里的好人好事以及曾为班增光的资料。活动过程
一. 我和集体的故事
引导儿童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讲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集体荣誉所产生的影响。二. 讨论会
结合学校对班级的评比总结或班级间开展的竞赛活动,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儿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发儿童对个人表现与集体荣誉关系的关注与思考,进而意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三. 争创“光荣班集体”行动
结合学校里进行的“红旗班”“先进班”“红领巾班”等各项评比活动,组织儿童制定争创光荣班集体的行动计划。计划中既要有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又要有每个儿童为实现为集体共同目标所作的个人行动计划。组织儿童实施计划,并在一段时间后总结每个人的表现。
四. 我为集体添光彩
在儿童意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集体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可以开展集体活动,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或鼓励儿童个人的自发活动。五.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主题一 我最喜欢的动物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对动物的喜爱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个性,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3、丰富儿童关于动物的认识。活动准备
1、若干食物。
2、儿童实践活动的材料。
3、《动物世界》等相关录象片。活动过程
一、看录象引入活动
1、同学们喜欢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世界》里去看一看(播放录象)。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喜欢它什么?
老师这儿有几只小动物,大家认识认识吧。儿童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动物。
2、可爱的动物人人都喜欢,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动手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好吗?
提倡合作创作,引导儿童动手画一画,做一做,贴一贴,捏一捏,剪一剪。展示儿童的作品,请儿童上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二、介绍动物,引导儿童关爱动物
1、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青蛙,因为小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是老师做的青蛙头饰!同学们把你们做的、画的作品拿出来,一起来模仿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朋友的动作或叫声。师生共同活动。
2、动物们真可爱,今天老师还给动物朋友带来了一些食物,有鱼,有虫,有草,有肉等等,请你帮助你最喜欢的动物找到它喜欢吃的食物。给动物找食物,让儿童了解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可爱的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爱吃的食物,大家先和自己的小伙伴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惯、喜欢干什么,待会儿在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儿童将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讲给同学听。
三、结束活动,提出要求
同学们对动物朋友的了解还真不少,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你们都非常喜爱动物。希望大家能学着饲养一种小动物,学会关心、照料小动物,并学着写写观察日记,让我们真正成为动物的好朋友!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动物 特点 生活习惯 喜欢干什么 课后反思:
主题二 可爱的小动物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儿童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2、通过与动物一起玩耍,引导儿童仔细观察,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3、培养儿童写观察日记的能力。活动准备
1、儿童将自己在家里和小动物玩的过程拍成照片。
2、上自己的小动物及其食物。
3、搜集有关的动物书籍、图片等,了解有关知识。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家里或邻居家里饲养过什么小动物?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儿童介绍自己喜欢或饲养的小动物。
2、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我们看看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吧!请带小动物来的同学给小伙伴介绍介绍饲养的小动物。
二、和小动物一起玩
1、听了同学的介绍,看着这些小动物,多想和它们一起玩呀!好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去与同伴一起和小动物玩吧!和小动物玩时要注意安全。儿童自由选择与小动物一起玩,教师巡视、辅导,并与儿童交流。
2、同学们,请你把和小动物一起玩的感觉说给大家听听,你发现了什么? 儿童将自己喂食、抚摸、观看小动物的样子描述出来,并将动物可爱的样子学给大家听。
三、汇报成果,拓展知识
1、同学们和动物玩得真开心!下面请同学把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的观察日记展示给大家看,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了解的动物知识说给大家听。展示儿童的观察日记。
2、通过饲养,你对动物有哪些了解?
(1)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
(2)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属于哪一类,它有什么特点等。
3、游戏:动物的种类。
从动物的脚、生活地域分布等各方面进行分类,了解动物有哪些种类。
四、关爱动物,热爱生命
小动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要精心地照顾好它们,不要让它们生病和丢失。让我们和这些小动物一起快快乐乐地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吧!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动物
关爱动物 热爱生命 课后反思:
主题3 我们的好朋友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的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动物。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动物为人类服务、提供营养的资料。
2、准备人类保护动物的故事及歌曲。
3、访问家长,了解一些伤害动物和保护动物的不同事例。活动过程
一、料,交流信息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非常喜欢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开一个“动物知识知多少”的汇报会,大家将自己知道的动物能为我们做什么,为我们提供哪些物品等介绍给同学听。儿童交流。
二、动物
1、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私 自猎杀和伤害动物,你们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 引导儿童对伤害和猎杀动物的行为进行谴责。
2、引导儿童讲述生活中有许多人为了保护动物,主动给它们搭窝,使动物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等,激发儿童对爱护动物行为的敬佩之情。
三、我们行动起来吧
1、为保护动物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家议一议:保护动物,我们能做写什么?
2、分组活动:写倡议书、办宣传板报、做鸟巢、画宣传画„„
3、督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板书设计: 我们的好朋友 积极行动 保护动物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主题1 纸和环保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爱护资源的良好习惯。
2、通过调查、咨询、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往的能力。活动准备
活动前,去学校教导处、附近的森林公园、报社、图书馆等地方,分组收集资料,查找有关造纸过程、造纸原料以及森林的相关资料,调查用纸量的情况。活动过程
一、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
课前,给儿童讲一则“蔡伦造纸“的故事,儿童对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产生了兴趣。教师与儿童商量活动主题,讨论制定调查计划。
1、用什么原料能造出纸来?
引导儿童从现实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确定调查主题。
2、木头怎么能造出纸呢? 放录象——手工造纸术。
3、在我们用的纸就是这样造出来的吗? 再放现代造纸的录象。
4、调查阶段
儿童根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分组,在家长配合下,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调查、收集资料。
5、汇报交流阶段
各小组顺利地完成了调查任务,整理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了调查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开始研究纸与森林的关系,有了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的意识。
6、讨论与实践阶段
教师提出问题:纸和环保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浪费纸张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引导儿童自主讨论交流,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节约用纸的具体办法。
教师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纸,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除了支持、督促儿童的实际行动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和帮助儿童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不同的形式有创意地表现出来,进行交流、宣传、教育自己,影响别人。板书设计 纸和环保
节约用纸 保护资源 课后反思:
主题
二、纸从哪里来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知道树木是造纸的主要原料。
2,了解树木与生活的关系和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活动准备;
让同学回去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纸。收集有关森林被破坏的资料。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有关纸的知识,你们拿来了什么纸?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称?你能介绍一下吗?纸是怎么得来的,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开始
1、木头怎样变成纸
引导儿童了解树木是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利用图片或录像了解造纸的生产过程。让学生看完后回答。2。森林是地球的肺
指导儿童收集森林对人类生存、生活重要性的有关资料,了解树木对对环境保护,特别是在调节空气方面的作用。组织画出示意图,在班里开介绍会,向大家宣传。3.砍伐森林坏处多
指导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收集沙星暴、洪水等有关图片、照片、报道等,使儿童明白环境被破坏后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增强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的自觉性。通过录像让儿童了解森林被破坏的后果。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积极参与,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森林被破坏的资料,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森林的爱护和关心。对纸的原料、树的作用、森林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如何。课后反思:
主题
三、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护森林、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2、明确自己应有的实际行动。
3、学习利用废纸的技能。活动准备
让儿童回去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和制作用具的工具。活动开始 1.纸的妙用
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启发儿童利用废纸来制作各种学习生活用品、玩具或工艺品,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这些用废纸做的东西。
2、展示会。
把利用废纸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配上墙报,向全校同学、家长、社区宣传。在教室、走廊、校园、社区展示。
3、节约用纸公约
围绕“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我们能做什么”这一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提出一两个做法在班内进行交流,集思广益,然后把全班的做法汇总在一起,写成全班切实可行的公约,并选出公约执行的监督员,随时检查执行情况。
4、环保广告
激发儿童为环境保护出力,创造一句好的广告语或宣传口号,然后用大纸把它抄下来,贴到学校的广告栏里,供大家观看,扩大和加强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宣传力度。
5、我们来造纸
教师与儿童一起,尝试利用废报纸、废纸造再生纸,实际地体验造纸的过程,并体验使用自己造的纸的乐趣。
6、大家都来保护环境
在安全的情况,让儿童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7、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自觉地保护树木、爱护环境。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主题
一、影子的探索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发现然现象的奇妙和有趣。
2、探索影子的特点和特点与影子的关系。活动准备
实验所需的手电筒、台灯等。活动开始
1、和影子一起玩
儿童用各种方法与影子游戏。引导儿童在影子玩的过程中发现影子的特点,如影子的颜色、形状、与本体的位置关系、与光源的位置关系等等,并记录下来。
2、影子什么样——画影子
引导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影子,以小组形式互相画一画阳光下的影子,或大自然中的景物的影子。指导儿童观察阳光、景物影子的位置关系,让儿童能够发现三者间的一些关系。
3、和影子比一比——测量影子
引导儿童小组结合,测量早、中、晚影子的长度,让儿童的长度能够发现影子长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有兴趣同自己的影子比长短,发现什么时候影子同自己的身高一样长,什么时候比自己的身长,什么时候比自己的身短,积极地探索时间变化与影子长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4、奇怪的影子——小实验 实验1——变大变小。
引导儿童在光线暗的地方打开手电筒,伸出手指在手电光前移动,观察手影的变化,比如变大或者变小。先明确实验要求以及实验规则,如先在小组分工,有拿手电筒的、动手指的和做记录的,每人轮流担任不同任务,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实验2——奇怪的彩色影子。问:你们见过彩色的影子吗? 你们想看看彩色的影子吗?
实验:将蓝色、红色塑料薄膜分别粘在手电筒上,对着卡纸打开手电筒,把手放在光线里观察彩色的影子。指导儿童看一看教材中本主题活动的“彩色影子” 的图片,再实际的做一做。
5、该放在哪里
问:写字台上台灯究竟该放在哪里?回去做个实验,晚上回家看书、写字时,实际地摆一摆台灯,看一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明白光源究竟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对眼睛最有利。
6、玩灯影戏、手影戏
结合语文自己编故事,并利用光和影子进行故事、课本剧的表演,丰富自己的生活。
7、总结(略)课后反思:
主题
二、我们来造彩虹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3、学会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活动准备
活动所需的洗衣粉、洗洁精等 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彩虹美丽吗?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现在一起来造彩虹。
2、吹泡泡大赛
引导儿童用洗衣粉、洗洁精等自制泡泡。在阳光下,比一比,看谁的泡泡大,谁的泡泡多,谁的泡泡有色彩。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儿童观察泡泡都有些什么颜色,比较在光线明亮和光线暗的地方吹的泡泡颜色有什么不同,启发儿童思考泡泡的颜色与光的关系,产生探索光的色彩的兴趣。
3、交流会:光的颜色
引导儿童讨论太阳光是否有颜色,再利用录像,结合儿童自身在吹泡泡时或者其他时候的发现,激发儿童对探索光的七种颜色的兴趣。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引导儿童自己动手,用实验来证明光的颜色,对光的色彩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儿童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然后互相交流。鼓励儿童把探索的过程、结果等用图、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交流的效果。
4、我们一起造彩虹
引导儿童做实验,在房间里造彩虹:镜子斜放在里面,让水盖住一半镜子,转动盘子,让阳光照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墙壁上就会出现彩虹。通过实验让儿童感受彩虹的颜色,发现彩虹颜色的的秘密,并进一步对光的色彩有所认识。
5、彩虹的故事
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对彩虹的美好体验,指名讲关于彩虹的故事。(课前准备)
6、总结
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基本了解了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课后反思:
主题
三、利用太阳光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知道能利用太阳光来为人的生活服务。
2.积极尝试在生活中利用太阳光做一些有益的事。3.初步了解一些关于太阳光的知识。活动过程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东边升,西边落,用光芒,照大地。这是什么呀? 对,是太阳。同学们真棒!太阳公公的学问可大了,但它不想亲自告诉我们,它想同学们自己通过寻找、探究来得到有关太阳光的知识。
1、咦,教室里好暗呀!怎样才能不开灯让教室明亮起来呢?同学们纷纷拉开窗帘,打开屋门。同学们可真能干!教室亮起来了。但老师发现教室有些地方有阳光,有些地方没有阳光,怎们办?同学们信不信,老师会变魔术,能让太阳搬家?利用镜子把光反射到一定位置。怎么样,太阳光搬家了吧!开动你的脑筋,利用你带来的镜子,让太阳光搬家,好吗?儿童纷纷动手尝试。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平时同他一起跳舞,一起唱歌,讲故事,今天你们想怎们和影子玩呢?小组商量讨论,然后到光线暗的地方,利用手电筒来演一演,看哪组合作得好。
2、分组讨论练习表演,教师巡回指导,3、哪一组愿意上来和影子玩?
三、同学门通过刚才的几次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利用太阳光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主题
一、好大的一个家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2.了解一些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3.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活动准备
1.教师与儿童共同收集五十六个民族的人物图片,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
2.调查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或老师、邻居,做好记录,并邀请他们参加活动。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庭,我们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更大的家庭,请听录音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同学们能说出中国有哪些民族吗? 3.了解不同的民族
二、交流 1.儿童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图片,相互介绍少数民族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
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空白的地图。把课前师生共同找到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图片贴在版图相应的位置上。小组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3.放录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议政或联欢时的情景。
4.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交流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述少数民族故事,学少数民族语言,跳少数民族舞蹈,唱少数民族歌曲,解说少数民族习惯或风俗等。5.少数民族服饰展演会。
儿童用生活中的废品将自己装扮成少数民族小朋友,打扮好后进行联欢。可以请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或老师、家长同参加 活动。
三、总结
好大的一个家:汉族、苗族、彝族、藏族 课后反思:
主题
二、我的祖国我的家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道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
2、解祖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
3、关注、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制作简单的介绍图。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和黄河„„
二、欣赏录象:《长江和黄河》 主要介绍长江和黄河的简单情况
三、集体交流
让儿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看完录象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当地是流经地,引导儿童结合实际情况来谈谈。
四、小组交流
1、你知道祖国哪些有名的地方,以什么著名。
2、播放、演示儿童或老师找来的生动的录象或图片。
3、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那儿是什么样的。
4、报——祖国名胜古迹多。
五、制作家乡的旅游地图。1.说说家乡哪些地方最美。
2. 小组合作制家乡的旅游地图。
六、找一找我们的家
1、童说一说自己生活在哪一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2、图上找一找中国的位置。
3、向儿童介绍地球仪。
4、四人一组,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的位置。
5、几人一组,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说出他们的名字。
七、调查
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你想了解这些国家儿童的什么情况? 我的祖国我的家
主题
三、我们的家在哪里 2010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地球仪或地图找出中国的位置。
2、得中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活动过程
1.寻找我们的家
向儿童介绍地球仪(或地图),告诉儿童地球仪上不同颜色表示的不同意思。儿童自愿分成小组,看着地球仪或地图,说一说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中国邻国的名字。2.联谊会
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形式与少数民族学校的小朋友、或者用通信交往。
3、讲一些国家或民族的习惯和礼节。
三、总结 我们的家在哪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