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

时间:2019-05-15 14:3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 摘要: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优势,旨在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品课教学中的普及。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

近几年,我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过程的推广与实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从而促使多媒体这种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师生的青睐。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辅助思品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在思品教学中,如能把握时机,恰当地显示、插播一些与说明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图片和录像,就能恰到好处地讲课文的时空变换展现出来,使教材内容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迅速地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之美》如果没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课堂会很难上的引人入胜。一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那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

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将会直观的看到各种各样的大自然美景,从而感受大自然之美,而不仅仅是靠想象来感受。

其二,增加密度,扩充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思品课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加快节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教学中,把预先设计好的文字内容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回答、思考、记忆,可以节省时间,增大信息量,尤其是对于文科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大量的文字资料的展示节省了老师边读边解释的时间,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避免了因为材料的枯燥而使学生开小差。

其三,创设情境,突出重点,增强教学直观力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思品课的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分阶段演示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表达的现象,可以用直观的图像或动画变换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现象等等。这都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鲁教版九年级《发展是硬道理》一课时,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地位和作用等,我就设计了一艘驶向党的奋斗目标的潜艇,其中党的的基本路线则是指引这艘潜艇的航标。这个动画通过多

媒体技术控制各过程,提供了逼真形象的表现效果,一下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使枯燥的课堂顿时变得熠熠生辉。

其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思品走进生活,能够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思品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现在的许多教学中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让学生来参与和感受现实中的生活情境,于是很多时候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接合。但是如果我们能运用网络找到各种与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情感态度观等相关的现实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社会现象,思品课也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会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由此可见思品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身边时政新闻,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通过多媒体恰恰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思品课教育的可信度和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重视程度。

最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实践,不仅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且使信息流速

加快。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知识结构上是按讲授者的讲授思路组织的。课件中的内容大都由教师的讲授提纲、重点组成。这些内容既可以声、画、文并举的形式依次出屏展现,也可任意抽调使用而不受编程顺序的限制。另外,多媒休教学课件操作便捷的功能优势,使老师有目的控制信息发布的速度这一设想成为可能。作为教师不必向学生通篇宣讲课程的内容,而只需要对学生作一些启发性的指导,课件基本上以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加上从该课件中搜寻、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内容的传播速度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传播速度就有了极大的改善。

当然,虽然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着各种优势,但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使弥补教师授课时“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教师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就要更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本人简介

单位:宁夏灵武二中蒋艳 出生年月:1973年11月17日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宁夏

职称:中教一级

邮政编码:750400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lwdtjiangyan@163.com

第二篇:用多媒体教学扮靓思品课堂

用多媒体教学扮靓思品课堂

摘要:中小学思品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成人化、抽象化的樊笼,使思品课疲软,从而影响思品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因此,优化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

关键词:多媒体;思品;课堂;教学

中小学思品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成人化、抽象化的樊笼,使思品课疲软,从而影响思品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因此,优化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在思品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能寓情于景,情理交融,以景激情,达到知行统一,实现激情——明理——导行的教育目的,并且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之以情,增加情感深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多媒体上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材第四册《谦让》一文时,我采用放“孔融让梨”动画片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孔融自小懂得谦让,受到大家的夸奖,这一收获是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自然得到的,为下文分析孔融为什么让梨、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样,在动情型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去引发学生情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进一步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共鸣,最后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行。例如在《孝敬父母》一课中,课始,教师先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例举其中最受感动的事,表露自己对父母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你们,爸爸、妈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教育。接着,播放录像《妈妈的好帮手》,让学生从同龄人孝敬父母的事迹联想到自己应该对父母关心。最后,在MP3《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父母说什么,想为父母做什么,并在预备的卡片上写下新打算。至此,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了。

二、展示内容,学文悟道,减缓明理坡度

思品学科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了解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并用这些道德观点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明理是思品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教学中,如果局限于教材中,尤其是明理型课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便很难奏效。针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我把明理型课分为“感知——形成——深化”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

例如教学《谦让》,教师把课后的儿歌改编制作成“两只小山羊过独木桥”的动画,在揭题时使用。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纵鼠标帮助小山羊过独木桥,这样,通过形象展示,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感知“谦让”的道理。

当然,在中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明理是至关重要、也是循序渐进的环节,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种情境下,采用多媒体手段,更能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1.用多媒体缩短时空距离

如第七册《坚持民族气节》中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动画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多媒体动画,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多媒体动画,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面中苏武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添加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动画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

2.用动画化抽象为形象

抽象的事物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珍惜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怎样珍惜时间?”,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动画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针对“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话语,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播放一段资料: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三、再现场景,加大导行力度

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中小学生处在道德行为的形成时期,要他们把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变为行动,还会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导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针对小学生思想活跃但分辨能力不强的情况,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定的行为辨析情境,让学生通过训练,使道德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学会正确地认识道德现象、评价道德行为、选择道德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节约每一滴水》的教学中,我展现了通过网络下载的一些关于人类、动物、植物生存、活动与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使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听到的大人们有关用水的议论,再出示反映缺水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组网络资料:

(1)人们用手捧水洗脸;

(2)庄稼地里,土地干裂、禾苗蔫枯;(3)盛夏山村,人们排着长队等水;(4)人们去远山用牲畜驮水。

这样就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地把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诱导学生在动感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学生看过后,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情感体验很深,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还如在教学《真正的友谊》时,用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振和小翔是同桌,而且是好朋友。一次考试,小翔被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想请小振帮忙,小振很大方地把考卷移过去给小翔看……让学生辨析讨论:小振的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像这样的辨析,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教育深度。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较强的开放性,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作结,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导之以行

人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小学第四册《爱祖国》时,在学生认识了祖国版图,知道了国名、首都,知道了我国各族小朋友都是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祖国的基础上,再放录像片断。先让学生领略同一季节祖国东南西北呈现出的不同景色,感知祖国幅员辽阔;再播放新疆的哈密瓜、葡萄,海南的荔枝、椰子,北方的鸭梨、苹果……使学生感知祖国物产丰富;接着播放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源远流长的长江与黄河、神奇秀丽的黄山和桂林山水……使学生感知祖国江山美丽多娇。至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还如教学七年级《与陌生人交往》一节内容时,在阅读课文相关材料后,播放有关少年儿童因盲目交往陌生人而被拐卖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讨论如果是你自己,该怎么做?以强化主体,不上坏人的当,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都应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新课改的精神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追求目标,充分发挥电教技术的作用,让多媒体在扮靓课堂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呆板,使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更灵动,思品学习内容更精彩。

第三篇: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追求升学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教学活力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师要“活”起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态度、教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1.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压制了创新精神的发扬。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

2.认真钻研教材、激活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思想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钻研大纲、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图片、表格,设计“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为激发教学的活力打好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搜集社会热点和时政要闻,搜集学生关注的身边事例,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3.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迸发活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随老师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而改变,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是按部就班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乏味。所以老师要经常注意制造课堂亮点,一个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小品,一个幽默的笑话,一句经典的名言,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等等,都会让平静的课堂激起波澜。

二、让学生“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把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采取课前预习、课上自习、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自主是基础,合作是条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大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这个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教材。

3.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通常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比较一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差距。②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哪些?③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国该怎么做?就这几个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真正让学生的大脑“活”力四射。

三、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起来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1.进行课前演讲,关注社会热点。

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安排两名同学播报社会新闻,然后让大家共同评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3.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的爸爸(妈妈),进行角色转换,并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他们就充分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真正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课堂活起来。只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完善教法,就能以生动的教学、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带动学生,就一定会让课堂活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四篇: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让情感激荡思品课堂

陈静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情感教育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能在课堂中愉悦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情感教育实践体验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既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教育已成为新课改的焦点,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更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重视内心体验,以情动情,以情导行。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活动和实践体验,充分发挥师生在情感方面的协调作用,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架起情感的彩虹,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依托生活实际“生”情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它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品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学习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才能真正内化,因为再深刻、再科学的理论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如我在教授《礼仪展风采》一课时,课前我邀请了学校的升旗手,准备好出旗、升旗仪式,(学生一看到这情景,就在窃窃私语,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期盼)。一上课在VCD的背景音乐中,学校的升旗手手捧国旗,踏者正步神采奕奕走来,那神情、那姿态,不亚于我们的国旗班战士(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的升旗手熟练地扬起手中的国旗,此时我设问:“在升旗手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揭示课题,那么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怎么产生的呢?师生共同得出礼仪的含义,明确礼仪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结合生活实践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礼仪产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引发;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与深化,二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二、采用教学手段 “悟”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情感人,起到动情明理的作用,就应该采用形象生动的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兴趣,充满情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激发,从而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引起思维和联想。如在活动课“让爱架起沟通的桥”的教学时,开始活动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母爱、亲情,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歌声中老师自然地承转:一首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一个女儿对妈妈无限的眷恋和关怀。是啊,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父母把无私、博大、永恒的爱洒向我们生命的整个旅程,父母的殷切叮咛和期盼伴我们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1

然而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地衰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多媒体展示图片“爱的碰撞”,从而让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开始反思积极化解与父母对立的不良情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下面的环节中。

又如教学《磨砺意志,学会坚强》这一内容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杨利伟照片或者播放“神舟”五号发射或返回的录象,安排问题情境:是什么使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人”?坚强意志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有什么意义?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顽强拼搏的事迹,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桑兰、邓亚萍等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身体残疾的人才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不是只有在赛场上,才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培养、锻炼意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要等到有困难、需要的时候再磨练坚强意志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的决心,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另外安排小品导入新课,也可使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既可展示自己,又能初步明理,提升自己的情操。

三、开展游戏活动 “促”情

游戏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于参与。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特点,辅之于各类形式的活动,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如在教学《情绪万花筒》一课时,课前我先呈现了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心中有数。播放乐曲《欢乐颂》,以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并把学生分为四小组,分发画笔、画纸和双面胶,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这时我问学生:面对这么多听课老师,大家是不是有些紧张?学生露出了微笑,我告诉他们,其实我也有些紧张,那我们来做个游戏缓解一下我们的紧张情绪吧。

我宣布了游戏规则:请8位同学上台用表情和动作演绎纸片上的词语,台下学生根据他们的表演猜一猜纸片上的词语。学生们特别兴奋,踊跃举手,要求上台表演。上台的八位同学自己挑选纸片,略作准备后依次表演,台下学生积极举手回答,8位同学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然后我请8位上台表演的同学在台上找一找与自己表演的情绪相类似的同伴,并站在一起。8位上台表演的同学认真地比较后分类站成了四小组。我又提出问题:大家讲讲他们站在一起的原因。学生马上答出:因为它们分别反映了高兴、愤怒、伤心、害怕的情绪。我进一步追问:能不能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反映的共同情绪?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喜、怒、哀、惧。这正是人的四种最基本的情绪。我继续利用刚刚的八个词语比较:喜有的是眉开眼笑,有的是手舞足蹈,悲有的是忧郁,有的是悲痛欲绝。从这你可以看出什么?马上就有学生归纳出:同样的情绪有程度上的区别。

我再一次抛出问题:恐惧加内疚就是焦虑,愤怒加厌恶是敌意。大家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这次气氛沉闷了,我正暗自着急,角落里有一位男生举手了,他大声回答:悲喜交加、又惊又喜。我接着问:从这些例子看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作认知准备的同时,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情知开端和背景,从而增强教学的真实感,促进情感体验。

四、创设情境“抒”情

触景生情,以情明理,有助于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真情体验,从情中感知,情中创造,情中升华,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1、创设实践情境,强化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是的,实践之后才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唯其真,唯其深,才能使道德认识逐步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才能“动”中育情,以情促行。

在思想品德课内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促进情感发展的道德行为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开展“爱的告白“的活动,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气,如用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课后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也可以设计一份以母亲节、父亲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或亲手制作一份送给父母的礼物。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在这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得到的,真切地体验到思想品德的科学性、正确性及说服力。所谓“我参与的,我试验过的,我相信”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实践是体验的最好途径。

2、创设辨析情境,巩固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上《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麻烦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我想洗碗,可妈妈却不同意。”我就让学生扮演“妈妈”的角色,说说妈妈会怎样说?有的说:“只要你读好书,什么事也别做。”有的说:“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别操心。”„„你认为怎样?我进一步深入讨沦:“这时,你认为怎样?你现在怎样去说服妈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此时课上“红杏枝头春意闹”,气氛十分活跃,从而将学生引入更高的境界,将道德认识与实际相结合,转化为道德行为。又如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中,从小事事依赖父母的郝丁面对《父子协议》时,到底是签还是不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因为生活在幸福年代,成长在温室里的初中学生要真正懂得和接受依赖性强的危害和自立有助于成功的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谈何容易,而通过辩论赛形式,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依赖性强的种种危害,而且还能使学生真

正理解不再依赖的科学涵义。同时,学生在赛前利用各种渠道查找资料,赛中充分交流、讨论、辩论,得到了一次“完全自主而非依赖性”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机会。

可见,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深化了观点,巩固了情感。

3、创设比赛情境,升华情感

加里宁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因此,要做到知情意行统一,就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其情感的升华。如教《爱在屋檐下》一课时,我采用“家庭小能手”运动会的形式,让学生比赛削土豆,看谁削得又快又好。也可开展“争当妈妈的小帮手”、“比巧手”等竞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深刻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今后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又如在《礼仪展风采》中争当“礼仪之星”。在学生讨论本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后,教师提议:同学们,你们谁愿意当“礼仪之星”呢?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看着同学们激动而又渴望的眼神,我知道经过学习,对礼仪可以展示风采的意识已经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我又问:礼仪之星可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语言、行为、举止、交往等方面结合特定要求评选班级的礼仪之星。(从身边入手,推选身边活生生的典范,反省自己,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最后,老师加以引导:我们如何才能人人都是礼仪之星呢?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接着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引导学生将对礼仪的追求升华为对美好生活的行动),可见,在这些激烈的竞赛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情感之于思品课,犹如情感之于艺术。正如皮亚杰所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而情感的真正内化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践,教师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脉搏,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接受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参考文献:

1、《道德体验论》刘惊铎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学生品德形成新探》章志光编著

4、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

5、刘次林.知情统一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6、《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第五篇: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要求,使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现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零距离”。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用生活素材备课、营造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实践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既能在课堂轻松自主地学到了生活的知识,又能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教育零距离思想生活课堂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片面追求升学成绩而忽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灵魂,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位置,丧失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因此,在今天,只有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品课堂——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实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所谓的“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达到最优化的境界。这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同时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用生活素材备课充实课堂,缩小思品课堂与生活的差距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由此可见,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融入学生的生活资源,使课堂教材生活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并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话题,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例如:在备《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我把这学期来同学给我的几封建议信作为课堂例子设计问题:“同学们给我写信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从而引出第一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课题。

在《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时,设计检查所任班级的卫生(地面或黑板或墙壁)引出责任问题。

(二)吸纳社会的热点焦点资源,使课堂教材生活化

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机地把社会上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等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去,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在网上搜索收集《回眸2010中国科技事业热点》中的资料①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②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北极(首次实现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等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树立用科技创新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又如在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时,我收集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材料——2010年的玉树地震专题图片,希望透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地震发生后深刻理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营造生活情境,拉近思品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为此我在教学中营造“贴近生活”的情景课堂,采用“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或“与学生进行轻松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我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密切配合学生展开教学,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支持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时我也不断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生活的知识,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我经常使用的情景课堂有如下几种:

(一)案例、故事分析式教学

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事迹,之后为学生分析洪战辉抚养教育父亲(患有歇性神经病)“捡来”的妹妹,为父治病,一边挑起家庭重一边刻苦学习并考上了大学,还拿钱资助其他困难同学分别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然后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分别充当什么角色,应承担什么责任。一课堂通过引进一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感觉到政治内容就在学生身边。

在讲《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先举案例:张军同学花210元钱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穿三天就出现了开胶现象,于是找到商店老板要求退货。老板挖营道:“210元就想买到真的„耐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退货免谈。”张军同学于是向该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然后提问题:材料中老板的言行,侵犯了张军同学的哪些权益?再让学生思考并帮助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老板侵犯了张军的权利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权。我教会学生分析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的什么权益遭到侵犯后,继续举几个例子,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这节课我把学生身边的故事做为案例,依据教学进程循循善诱,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借助多媒体让课堂融入生活。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例如:在《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的教学中,我不是把“我国人口的特点”这一部分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映用word或excel编辑而成的图表: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文本框(据统计,我国每两秒钟出生一个婴儿,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出生1900万人,减去死亡人口,每年净增人口约13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在100∶103-107之间的文本。)。让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到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比例多、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多、男女比例失调等。

(三)创设模拟情景

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或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提供问题发生的情景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活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设计一个环节:我用一个吸烟的火机放一点点煤气出来,一股刺鼻的怪味弥满在空中。然后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味?”这引出了火机里的气体是石油气,是资源。它散放在空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借生活体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及两者的关系。

我在《善于与人交往》时,让学生练习“微笑”交际和“礼貌”交际,不同场合的坐姿训练,学说生活中如何答谢感激的语言训练等,使“学、说、做”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也是取得成功的名片。通过在课堂上“学、说、做”的表演、比赛、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往。

三、引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达到思品课堂与生活的“零距离”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植根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例如:在学习“环境状况”这一主题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总之,中学思想品德课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与时俱进,将问题或知识从课内引伸到课外,从课外引申到课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鲁洁:《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

[2]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道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4]《陶行知文集》

下载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了思品课堂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题的结题报告 秀屿区莆田十中 郭靖宽一、研究背景 知识信息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

    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 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

    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让思品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探析 韩瑞霞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涉及初中生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如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精彩纷呈,改变以往沉闷乏......

    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电教论文】 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仙桃市西流河二中 刘中树 摘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新课,以乐激趣,为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促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

    思品多媒体教学与综合性实践活动

    思品多媒体教学与综合性实践活动 曹恩立 思品综合性学习,它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于一身。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些列举性的建议,其阶段目标......

    巧用多媒体素材,促进思品课教学

    巧用多媒体素材,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安岳县双龙街乡初级中学642357 陈莉珍 联系电话:*** 当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趋......

    浅谈思品课堂的互动教学

    浅谈思品课堂的互动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 互动教学 学生个性特点 形式 问题 随着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稳步推进,如何创造轻松高效的课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