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农村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作文教学
掌握农村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作文教学
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中学 张育红
今年我所教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取得了平均分94﹒9分的好成绩,在全市语文成绩中名列全市第二。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特别是在大批农村优秀学生外流的现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很不容易。这里有学生的努力,也有老师的付出,这里我谈一下自己针对学生实际做一些粗浅做法。
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和往届的学生性格上有很大不同,他们普遍性格活泼、开朗,上课静不下心来,浮躁,不爱读书。学生的作文字迹潦草,语言贫乏,结构不完整。有句话说“字如其人”,真的是这样,看看学生的的字,你就知道他学习怎么样,潦草凌乱的字折射着他心思的躁动,学习态度的不认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
经过反复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决定从写字入手来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因为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2002年5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之一。怎么练?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挑选字帖
我给学生挑选的是司马彦的字帖,司马彦的字体运笔平正雄健,结构雍容大方,点画规范流利,最适宜学生临习速成,所以我让每个学生必备一本。
二、坚持摹写
练字时必须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范字,分析字的写法。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毛病,照字帖练时,练着练着就不看字贴了,所以我经常提醒学生,不看字帖写,写来写去还是你的字,永远也没有进步,所以切记照帖临摹,字不再于练的多,在于把每一个字写得好,我也给学生减轻负担,每天只练一小篇字,要写就写好,而不是敷衍对付。
三、每天批改
学生没有长性,练两天新鲜就不爱练了,为了督促他们,我坚持每天批改,并给他们分数,优秀的90分以上,一般的80多分。我还常利用“圈”点法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部分笔画好的打小圈,整个字好的画大圈,特别好的画双圈等形式。同时配以简明的评语,如:“好样的”、“你真棒”、“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此来激励学生。
四、推广优秀
每周我对学生的字小结一次,并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写的最好的一张来贴到墙上,这样既鼓励他们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他们的练字热情!写字最优秀的学生,我总是大力表扬宣传,我经常说:“看,咱们班崔美娜同学的字太漂亮了,比老师写的都好,这样的字拿到中考作文中,作文一定得55分!”这样一说,学生觉得有样可循,总是去看崔美娜的字,并经常拿着自己的字来问我:“老师,我这字在中考中能打多少分啊!”
我还在板报上专门开辟一块”每日一练”专栏,学生轮流书写,班组内每周举行一次写字展览,评出进步较大和优秀的同学,誉之为“单字之星”“每周之星”等多种称号,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培养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通过办班报和手抄报、校园板报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写字水平,让学生富有成就感,激发写字兴趣。我还定期进行隆重、规范的班内、校内书法比赛,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评出了“小小书法家”等。让人人都参与到其中来,在全班掀起写字的热潮。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态度变得很认真,上课能专心听讲了,也变得爱读书了,能沉下心来去思考问题,语文成绩迅速上升。例如郎威同学,这个孩子性格特别活泼好动,脑瓜聪明,反映快,可就是不能静下心来练字和读书,而练字以后,周围同学的熏陶和感染,她也拿起笔来练字,但字总是不尽人意,在经过一番练习后,她不仅性格变得沉静,字也有了很大进步,全市钢笔字竞赛拿到到了一等奖,中考也取得了103的好成绩。写字还带来良好的效应。郎颖、朱佳慧两个同学基础差,不仅作文不好,阅读理解也不好,字一开始写的也一无是处,但女同学练字比较认真,每当她们的字有了进步,我就会向全班同学表扬她们,她们练字的兴趣很浓,字写的好,作文分数相应提高,语文成绩也有提高,这使她们对自己学好语文有了信心,对语文越来越感兴趣,终于在中考中取得了102、103分的好成绩。
其实练字的过程中有很多反复,学生就象小马一样,你不鞭策他,他就给你罢工,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始终不能放弃他们。比如说刘佳伟同学,你都想象不出他的语文原来有多差,上课书不拿,笔记不写,作业更不用说了。因为他不听课,我就让他练字,他练两篇嫌累就不练了,很懒。我也不强逼他,他只要写,我就表扬他,给予很高的分数,并在班中大肆表扬,他的作文极差,写不出完整的作文,经常是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语文打四五十分是常事。也许是鼓励的缘故,他渐渐对写字有了兴趣上,虽然字照比别的同学写的不好,但比自己要进步了很多。我接着让他抄作文,我说,你抄的好,我就给你贴墙上,他工工整整的抄写了几篇,我都给他贴到墙上,让同学看,并鼓励他,你中考写成这样,作文50分没问题,他开始对自己的语文有了信心,变得爱练字,爱抄作文,语文成绩也渐渐有了起色,上课也能听进课了,终于在中考中取得了他有史以来自己最好的成绩94分。我想他自己看到这个成绩都不会觉得不可思议。看,练字的功效有多大。
所以说写字,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且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在写字教学的同时,我进行作文教学的训练。
一、让学生尝到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可以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点滴中,许多同仁也作了很多的阐述,而我却认为鼓励创作,推荐发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那份成功的喜悦,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每一次的作文,我都让学生认真对待,然后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作文,精心指导后,积极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作品见诸报端,看到自己的创作能化成铅字,自信心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从而使其不断地进取和追求。比如我班的梁晶茹同学的《蛙声》发表在报刊上,立时引起全班级的轰动,这些农村学生对此欣喜异常,因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啊,自己同学的作文能上报,自己的作文应该也能行,这就极大激励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写稿投稿的就越来越多。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投稿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如珲春市每年开展的“环保杯”作文竞赛,环保小卫士作文竞赛,迎奥运作文竞赛,读书征文,等等,这些竞赛获奖机率比较大,成功的可能性多,所以我总是让学生认真对待,学生获奖后,学生从这些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享受到创造的欢乐,增强写作信心,从而不断地进取和追求。
二、以本乡本土的学生的作品当范文,让学生有亲切感
“范文引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技巧、方法及学习作文知识诸方面很有效,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优秀的作文浩如烟海,如果从一本作文书或报刊杂志上拿一篇范文让学生评析,那学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那些作品离他们生活太远,而且这样的作品语言华丽优美得让他们望尘莫及,所以我在选择范文时主要是找一些本乡本土的他们熟悉认识的同学的优秀范文来赏析,比如我校姜老师的儿子同我所教班级同年级,他的作文非常优秀,我就经常拿来给学生当范文讲,还有我市考入清华的王俊同学初中时代的作文,或者珲春市三中、四中的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等等,这些同学离他们很近,有的还较熟识,而且作文内容也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学生学起来就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老师亲自动笔写下水文
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想再说一说,因为对于农村孩子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农村学生特别有“向师性”,父母一般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所以农村孩子尊重老师,敬仰老师,如果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就会向你取经,也只有这样和学生谈写作体会、谈生活、谈写作技巧、谈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会带动影响一大批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在报刊发表散文、教学论文;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和学生写同题作文,这样在作文课上的平等参与,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积累美文,学习借鉴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里我们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只有这些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有可能文思如涌、下笔如神。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下笔也只有片言只语,可是农村孩子从小文学积累就很少,想让他在初中阶段一下子增加很厚的文学底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很重,哪里还有时间去阅读积累呢,所以为了能让学生速成作文,我采用了背诵美文和摹写相结合的手法,专门收集50篇构思精巧、手法别致,语言幽默的经典时文,优秀美文、打印成册让学生背诵,让学生在背诵中学习人家的布局和构思,人家情辞兼美的语言,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有时也让学生从作文书中找一些和自己生活相近的优秀作文来记一记,背一背,这虽然有应付考试之嫌,但这比学生在那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也写不出东西来要好的多。
五、写真事,抒真情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须以农村生活为主,农村生活是淳朴而又丰富的,特别是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农村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教育学生热爱农村,逐步形成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文章。笔者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位教师,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经常在教学作文中让学生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富有农村特色的文章,如在让学生写童年生活的作文时,我就先讲了自己童年采薇菜,捉蛤蟆,挖野菜的场景,学生感到好奇,觉得老师的童年生活和自己的很相似,然后教师问学生:这些童年生活跟你们的生活一样吗?你们的童年生活是不是比老师的童年生活更生动有趣?现在就请同学们讲讲你们童年的趣事。这一点拨,场面十分热闹,有说上树掏鸟窝的,有说下河捉蝌蚪、捉鱼的,有说捉迷藏的,有说下地帮父母干活的。不论说的好坏,都有话可说,倾吐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事。在次基础上,老师接着说你们的生活很丰富,把它写下来就是好文章,这样收效是明显的。
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导广大的农村中学生写出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来。
作者简介:张育红,1970年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中学一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研论文6篇。
第二篇: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李妮 天门市多祥镇张台小学 *** 443735019@qq.com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前教师颇为关注的话题。但是农村小学面临着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渠道相对狭小等问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和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高效。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就如何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构建高效课堂作出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已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但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比较落后,学生家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不大。学生大部分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而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室也仅仅只有30台计算机,有的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只能2个学生共用1台。这样一来,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到2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就只有不到20分钟的上机时间,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又非常差。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四十分钟,构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呢?这一直是我深思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家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的发展。那么,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便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非常稀缺,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其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还相差甚远。在当前计算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小学是固然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应选择实用的,诸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IE游览器使用等,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教师的水平和认识提高了,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保证。
二、因材施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因材施教即“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上不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指导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做到因材施教。
1、分层要求,层次分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日常课堂上的表现,把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各层次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的设定,遵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原则。这样“尖子生”就能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向新的高度攀登;中间力量的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提高;后进生也能看到成绩,受到激励,促其找回自信,努力上进,做最好的自己。
2.分层指导,层层提高。“分层指导”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指导不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掌握教材知识,如何纠错补差,如何确定竞争对手等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和程度是参差不齐的。而在课堂中必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布置难度不一的探索任务,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三、激发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拉近人机距离,便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首要任务。我那么该如何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又不多,使得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所以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长此以往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那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思考。我们应该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现在,一些家长一说起玩电脑游戏,就皱起眉毛,特别反感,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总认为玩电脑游戏会荒废学业,尤其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其实许多电脑专家一开始学习电脑都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是从这里起步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少年儿童显得更加合适。电脑游戏能给与人知识,使人学习与玩乐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可以从电脑游戏中去探索,去精通电脑,说不定还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呢!美国电脑界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就是为了玩三连棋,从编写程序开始,相继编写出DOS、WINDOWS等优秀软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电脑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游戏中,许多电脑操作应该具备的技能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例如:在华科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课程内容是让学生练习拼音输入法打字,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电脑打字的水平和熟练程度。上课一开始,我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练习也太枯燥了吧?我们已经会用电脑打字了,就是要更加熟练和加快速度而已。”其实这正是我预想到的学生会提出的看法,我便“趁热打铁”的说道:“是啊,电脑打字是我们使用电脑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但是就像你们说的练习的过程会很枯燥。今天,我们就来换一种方式进行练习。老师在你们的电脑上下载了摘苹果、爬楼梯等几个练习打字的电脑游戏,我们小组来比赛,看哪个组游戏的得分最高。”说完,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高涨。那节课也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样的语言:“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学以致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开拓视野的渠道相对狭小。因此,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其实可以设想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比如我们可以设想很可能以后学生的作业会通过电脑提交。也可能通过电脑加入一些网上课程的辅导学习。当然以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信息化。比如网上购物、网上与人交流和沟通、查阅一些想了解的信息和资料等等。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熟练的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仅能促进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从长远的意义上讲,更是为学生的前途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更是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一定会在探索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浅议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浅议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摘要] 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生活的经典名著去阅读,并寻找契机,结合课文教学,影视作品等巧妙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坚持和学生共同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从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予以悉心的指导,正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差异,肯定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关键词] 指导 课外阅读 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心理学界也普遍认为,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孩子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进一步促进孩子心智的全面成长。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重视。在当前“书香校园”、“经典诵读”的琅琅书声中,读什么,怎样读,也需要我们去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一、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亲近经典,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阅读经典,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有不同的接受要求。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接受能力有限,如果把太多的宏大、深奥的作品作为阅读对象,显然是不适宜的。对他们来说,经典不仅仅是《唐诗三百首》或是《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事等。因此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名著时,数量不宜太多,篇幅不宜太长,宜以童话、寓言、或独立成章的名著片断为主,既有可读性又容易读懂。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范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仍有所侧重,中学的语文教材结合中学生心智成长的实际,专门设立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学期推荐3部名著。如七年级上学期,就推荐了《爱的教育》,《繁星•春水》和世界著名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三部作品。但我认为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只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阅读情况由教师二次推荐。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读物,才能成为学生的经典,才有兴趣去阅读。
2、选择一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爱的教育》,这是一部专门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非常切合小学阶段儿童的的生活实际,而且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爱。《伊索寓言》风趣幽默又充满人生的智慧,其中一些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常被用来阐述人生道理。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班级中就有“马小跳”,书中讲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3、寻找合适契机,巧妙的开启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阅读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了兴趣,学生会形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之余就可以推荐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让学生阅读,以他历经磨难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做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在我们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著片断、经典节选,教师借助学习课文的契机,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就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另外,现在的学生爱看电视、电影,中国的四大名著,国外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不但被改编成电影,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如果教师鼓励学生把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和原著结合起来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做学生阅读的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 深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体味到了一些阅读的快乐,但还并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快乐有效的阅读还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效组织,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积极的阅读评价,使学生感觉阅读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体会到阅读的收获和成就感。
1、教师要做阅读的参与者。
教师自己参与阅读的过程,也是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阅读名著,教师自己却对作品一无所知,怎么可能有效地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从客观上讲,学生课外读过的书教师不可能都读过。这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而且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有必要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去读。我在教学中,就坚持做到,自己先阅读,再给学生推荐;如果学生因兴趣自由选择阅读的书,也要去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查一查目录,看一看重点章节,问一问读书的感受,说一说赞赏的话,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关怀、赞赏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鼓动力。
阅读活动要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组织是关键。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进行“好书推荐”和“好书大家看”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放到“班级图书角”里,资源共享。有了资源,读书时间是问题,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坚持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全班统一行动,专门进行阅读或读书汇报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中可以随意交换读本,也可以自由讨论遇到的难题,还可以离开座位和伙伴一起读,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读书,学生们觉得轻松自然,无忧无虑。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则组织校外读书小组。根据学生的居住区域组成阅读小组,由小组长安排时间集体或自主阅读。实践证明,这种阅读方式切实可行,深受家长及学生欢迎,它改变了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生活单调的局面。
教师的参与和组织,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的条件,也培养了一种积极、快乐的读书氛围。良好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好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态度;良好习惯和态度又将不断的促进课外阅读的进行。
2、教师要做阅读的指导者, 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在推荐阅读内容和布置要求上应材施教。在布置阅读量上要适当。一般来讲,小学生在每学期,能根据兴趣及老师的指导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即可。同时,阅读要求也不宜过高,要允许学生“不求甚解”,甚至是囫囵吞枣。这是因为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必然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目标应该让学生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比较容易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阅读的兴趣也就会浓厚起来。对于中学生,知识水平及理解、阅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量上,除了教材或教师推荐的统一读本外,还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如;可以在课余时间读指定的名著,这样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在寒暑假就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读本。在阅读要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课外阅读,虽然以学生自读为主,但教师还要在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深度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如指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才更大。再如,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写读书笔记,作批注,制作摘记卡片等。对阅读过程要加以监督,对阅读效果要加以检查。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要关注询问,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倡导学生查用工具书,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允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这样才能保证名著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3、教师要做阅读的评价者。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达到有效的阅读,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因此,学生进行了阅读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阅读的量上,也体现在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上,也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评价上。我认为在阅读评价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即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学生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例如,在《西游记》中有的孩子关注的是七十二变,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有的孩子却喜欢猪八戒„„
面对在阅读中存在的体验差异,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评价,即要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学生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解读的差异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阅读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第二、创设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比赛、喜欢表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后,来点游戏比赛等能极大的激励学生阅读。如果让孩子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中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如读书交流会、专题辩论会、撰写读书心得等活动。“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如在学生阅读《水浒传》后,来一场“梁山好汉之我见”的专题辩论会,即是对学生阅读成果、个性体验的了解,也提供了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达个人认识的机会。也可以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专题评论,分期分批地在宣传栏或宣传报中刊出,进行交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便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也推动和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将会引导学生的阅读从兴趣发展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从而终身受益。
单
位:宁夏灵武市回民中学 姓
名:李文山
联系方式:*** 邮
编:751400
第四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让一堂课上得成功,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教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我准备了许多小彩旗,告诉同学们,快过“
六、一”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装扮漂亮一些?(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课上让学生装扮教室学生非常感兴趣,把教室布置得非常好。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就连本班的两名从不交作业的差生,也能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习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总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起来。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2010.5.30
第五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上传: 肖升发 更新时间:2012-5-16 13:48:36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尤其不爱学习英语,很难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那怎么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根据本人的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精心备课
要想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认真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要想实现有效备课,我认为,至少要做两方面: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真正弄清课程标准对该语言项目的要求之后,熟读教材上该一单元的具体语言材料,弄清其和前后两个单元之间或与以前的某个相关语言项目,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后,对教材上相关语言材料做一些有效的选择,增加、补充或删减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更有利于学生对该语言项目的掌握的目的。
2、深入了解学情。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更包括学生对该门学科的爱好与否以及对所任教教师的人格魅力的认同等。因此,充分了解学情也是实现有效备课的重要一环。例如,九年级学生中考在即,很多学生听力差,尤其是听录音完成表格题中数字的填写。因此在前一天上完课后,就应设计一个有关数字的小练习,并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数字的相关知识,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并认真钻研了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的备课就一定行之有效。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第一、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要想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的习惯,包括对知识的预习,对学习用具的准备等;课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发现问题,并力求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等。在最初的阶段,必须是教师作一些引导,监督甚至是强制性的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要真正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1、让学生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不断的英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学习英语的工具。如,教会学生认读音标,学会自己拼读单词,查阅英语工具书,掌握识记英语单词,做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等。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在没有老师引导的环境中也可以做有效的学习。
2、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3、利用教具、实物、挂图、网络等资源,充分创设语言情景。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时,从网上搜集各种各样面条,给学生上一次面条全席,学生兴趣盎然,效果还真不错。
4、精心设计一些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学完宾语从句后,首先设计一个关于宾语从句的独立作业,然后利用该课的对话材料,设计了一个听力训练。然后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分角色表演,实现了读和说的训练。然后要求学生把该段对话改写成一段小短文,其间要注意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既进行了写的训练,又在写的训练中强化了宾语从句相关知识的训练,达到了多重训练的目的。在写的训练中,针对班上学生写的能力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我让一部分学生作改写,一部分学生做我事先根据该课内容做的课文改写的填空练习。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收获,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一课中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5、充分设计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听说读写的训练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了买卖东西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上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当中,学生既要注意合理的分工合作,又要掌握超市购物的有关语言项目的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等,达到了多种训练目的。
6、注意课堂教学微技能的应用。例如,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有效倾听等。总之,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我们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精选课后作业,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补充和提升。要想使课后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在两个方面作一些努力。
1、注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课后独立作业,独立探究,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资源共享等。根据内容的不同,作业也可以抄写题目,也可以不写题目,只写答案等。
2、注意作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要适量。
四、用爱打动学生,让英语课堂持久有效
在某一节课上实现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在每一节课上都实现有效教学。除了教师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养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适时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的消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包括心理上的和学习上的,准确无误的让学生感知你对他的关爱。
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课后比较正式的谈话之外,还包括上课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式;老师在作业本后的短短几行评价,或鼓励,或批评,或希望,或赞扬;还有各类活动时,运动场上老师不仅可以是裁判,而且还可以是激情飞扬的啦啦队员,嘘寒问暖的后勤服务员;文艺表演之后,老师由衷的赞叹也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乐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一般也会对我们敞开心扉的。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似乎不乐意与我们交流,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也一定会走进他或她的心灵的。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耐心,真诚和关爱,学生一一定会回报给我们更多我们所不敢想象的东西,就有可能实现英语课堂的持久的有效教学。
总之,只要每一位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及课堂教学前前后后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