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作业
课题:画家梵高
教学媒体与方法: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
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掌握梵高所处的时代、画派、绘画特点、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以及他的著名代表作,难点为绘画特点,与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教学进程:1了解画家的生平与在绘画上的影响
2欣赏画家的代表作并根据代表作了解画家绘画特点 3总结画家的特点,与画家对绘画的影响 具体内容;首先通过搜集关于梵高的文字与图片素材,直接插入PPt中,同时将相关的声音与视频素材存放在与课件同一个文件夹中,达到整合文件的目的。并制成PPt。PPt课件总共分为三大块,第一块: 第1张:用梵高著名绘画《》做首页面,使学生对梵高的绘画有基本的视觉感受。
第2张;把大的课程内容分为一:了解画家的生平与在绘画上的影响、二:欣赏画家的代表作并根据代表作了解画家绘画特点、三:总结画家的特点,与画家对绘画的影响.并把三部分同时是好链接。使学生对所讲课程结构一目了然,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容易吸收。第3张;通过暖色的背景黑色的文字介绍梵高的生平,与所属的画派,并在所属画派的文字处设成红色同时设计连接(连接到4张,4张为对画家画派的介绍),用红色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与印象。同时设置返回键,返回第2张,有利学生进入第二张 第4张:介绍画家的画派与画家同时代的著名画家 第二块;第5张:通过图片的形式首先把梵高绘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画面上来,并让学生们对画面进行赏析。
第6张:同时通过点击第5张画面进入6张,第6张通过暖的画面,白色的文字解释上张画面的内容 第7,8张;9,10张;11,12张;13,14张分别以前者画面后者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梵高的画作,特点是不同页面飞入得动作不同,从而打破传统的同一板式形式。第三块:
第15张:通过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1总结关于画家的绘画、笔触、颜色、画面基调、画面传达的感受等特点;2对现代绘画与生活的影响。
第二篇:软件文档写作作业
软件文档写作作业
作业1
1.软件质量
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定义,质量是依靠特定的或隐含的能力满足特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功能和特征。
2.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
(2)软件要求
(3)开发各个环节的衔接
(4)测试的局限性
(5)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6)软件开发的非工程化和开发人员的传统习惯
(7)开发没有规范,标准
(8)技术上解决软件质量问题的局限性
作业2
1.软件文档的概念
软件文档也称文件,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它具有永久性,并可以由人或机器阅读,通常仅用于描述人工可读的东西,它是软件的书面描述和说明;
2.软件文档的分类
软件文档大致可分为三类:管理文档、开发文档和用户文档;
13种软件文档
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维护修改建议。
作业3
1.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开发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
程序: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计算机指令序列。
数据:执行程序所必须的数据和数据结构。大量的数据都是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由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积累起
系统开发规范与文档编写复习资料
来的。
文档: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2.软件的分类
按软件的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按软件工作方式划分:可分为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并行处理软件
·分时软件: 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的软件。
·交互式软件: 能实现人机通信的软件。
·并行处理软件:能够将一件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协同处理,达到高速完成的效果的软件。
3.软件的发展阶段
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程序系统阶段、软件工程阶段
4.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从宏观上说,软件危机主要是指:(1)软件的发展赶不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2)软件的发展赶不上社会对于软件需求的增长。从具体的软件来说,软件危机是指:(1)软件往往不能按计划、按预算、按时完成;(2)已开发的软件不能很好的使用,甚至很快就不用。
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
(1)软件需求分析不充分
(2)软件开发的规范性不够
(3)软件开发计划的科学性不够
(4)缺少对于软件的评测手段
5.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主要4条: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作业4
1.需求工程的定义
需求工程是指应用已证实有效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通过合适的工具和记号,系统地描述待开发系统的特性及其相关约束,通常包含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审查等过程。需求工程确定系统“做什么”,但并不涉及系统“怎么做”,需求工程的成果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工程的活动可以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建模、形成需求规格、需求验证、需求管理5个独立的阶段。
2.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是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定义的分析方法,由美国YOURDON公司提出。结构化需求分析使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采用“分解”和“抽象”两个基本手段,按照软件内部数据传
递、变换的关系,由外及里,自顶向下,对需要构造的目标系统进行层层分解,直到每一个分解的处理过程的功能能够被很好地理解和描述为止。
3.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FD)是软件开发的结构化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在数据流图中采用一些标准的符号,以图形的形式描述数据在软件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它反映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据流图用一套简单的符号来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是软件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极好的通信工具,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
数据流图只需考虑软件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完全不需考虑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些功能
数据流图是分层的,要掌握顶层图和0层图的画法。
数据流图中有四种基本符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数据元素。应熟记这四种符号的含义和绘制数据流图的步骤。
4.数据字典的作用和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字典是除数据流图之外的又一重要工具。数据字典与数据流图配合,能清楚地表达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字典是对系统用到的所有数据项和结构的精确定义,以确保开发人员使用统一的数据定义。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了数据字典的数据流图就不严格,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场所。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项。
5.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参与者和用例。确定参与者和用例是基于用例的软件开发的基础。
用例模型建立的步骤:确定参与者、用例和对用例的描述。
6.用例的扩展、包含和泛化关系
用例的扩展关系:表示系统的扩展功能
用例的包含关系:表示多个基本用例都可以使用的用例
用例的泛化关系:从几个用例中抽象出来的共同行为的父用例
7.需求管理的五个主要步骤
需求管理的五个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需求、组织需求并给需求划分优先级、分析和理解与需求相关的因素、精炼和扩展需求、管理需求变化。
作业5
1.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软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怎么做”,是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出发,形成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结构化软件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也称软件结构设计,详细设计也称软件过程设计。
概要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模块结构以及接口描述,详细设计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执行过程。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文件、编写和评审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设计模块的算法、设计模块内部的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格式、格式和反法,进行代码设计和界面设计、编写和评审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2.模块的独立性、耦合性和内聚性
模块: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
模块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功能、逻辑、状态
功能:指该模块实现什么功能,做什么事情。
逻辑:即描述模块内部怎么做。
状态:即该模块使用时的环境和条件。
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的子功能,只通过简单的接口和软件系统中其它模块相联系。模块的独立性较好,对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通过软件的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指标来衡量模块的独立性。
耦合性是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个模块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模块间的耦合性越强,说明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密切。模块的耦合分为不同的类型,耦合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非直接耦合。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提高模块的独立性,建立模块间尽可能松散的系统是模块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模块的内聚性有7种类型。在软件的模块设计中,尽量做到模块高内聚、低耦合,以此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作业6
1.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的概念包括对象、类、继承、消息、多态性。
对象是构成世界的一个独立单元,它具有自己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对象是具有相同状态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抽象。
继承是使用已存在的定义作为基础来建立新定义的技术,一个类可以是多个一般类的特殊类,它从多个一般类中继承了属性和操作,这种继承模式叫多继承,否则就是单继承。
消息是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通信单元,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类中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多态性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2.面向对象分析步骤
面向对象分析的目的在于建模。面向对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获取用户对面向对象系统的需求,包括表示场景/用例;建造需求模型。
(2)为每个系统对象标识属性和操作。
(3)定义组织类的结构和层次。
(4)建造对象-关系模型。
(5)建造对象-行为模型。
(6)使用场景/用例复审OO分析模型。
3.对象——行为模型
对象-行为模型则关注系统的动态行为,描述了对象之间在行为(操作)上的依赖关系。它们指明系统如何响应外部的消息,在面向对象方法构造的系统中,消息体现了对象行为之间的依赖关系。它是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使系统成为一个能活动的整体,并使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协调一致地运转。
4.面向对象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是将面向对象分析所创建的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模型。面向对象设计的目标是产生一个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完全可实现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过程包括:
(1)问题域部分设计
(2)人机交换部分设计
(3)控制驱动部分设计
(4)数据接口部分设计
5.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对象模型:对象模型的作用是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构成系统的类和对象,它们的属性和操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的作用是描述对象及其关系的改变,着重于系统的控制逻辑。它包括两个图,一是状态图,一是事件追踪图。
功能模型着重于系统内部数据的传送和处理,功能模型定义“做什么”,动态模型定义“何时做”,对象模型定义“对谁做”。.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关联、泛化、依赖、聚合关联:连接模型元素及实例
泛化:表示一般与特殊关系,即“一般”元素是“特殊”元素的泛化,“特殊”元素是“一般”元素的特化(specialization)依赖:表示一个元素以某种方式依赖另外一个元素
聚集:表示整体与部分,即:“部分”元素是“整体”元素的一部分。
第三篇:统计软件及应用作业
x<-matrix(rnorm(60*8,0,1),60,8);
sigama<-matrix(rnorm(60,0,1),60,1);
beta<-matrix(c(3,1.5,0,0,2,0,0,0),8,1);
y<-x%*%beta+sigama;
Pfunction<-function(s,v){ p<-0
if(s<=v){p=v}
else if(s>v){if(3.7*v>s){p=(3.7*v-s)/2.7}
else if(3.7*v<=s){p=0} }
return(p)
}
Q<-rep(1,500)
for(j in 1:500){
h<-rep(0.01*j,8)
g<-c(10,5,8,0.2,1,1,0.5,7)
t<-c(1,1,1,1,1,1,1,1)
for(i in 1:8){t[i]<-(Pfunction(g[i],h[i]))/g[i]}m<-diag(t)
s<-c(0,0,0,0,0)
for(i in 1:5){w=x[-(1+12*(i-1)):-(12*i),]
v=y[-(1+12*(i-1)):-(12*i),]
k=x[(1+12*(i-1)):(12*i),]
l=y[(1+12*(i-1)):(12*i),]
n=length(v)
Beta=solve(t(w)%*%w+n*m)%*%t(w)%*%vs[i]=t(l-k%*%Beta)%*%(l-k%*%Beta)}
S<-sum(s)
Q[j]<-S
}
gamma<-0.01*(which.min(Q));print(gamma)
h<-rep(gamma,8)
i<-1
while(i<20){i<-i+1;
for(i in 1:8){t[i]<-(Pfunction(g[i],h[i]))/g[i]}m<-diag(t)
g<-solve(t(x)%*%x+60*m)%*%t(x)%*%yprint(g)}
第四篇: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大作业封面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实训
大
作
业
题目:班级:组长:小组成员:指导老师:
2012年12月15日
第五篇:2014软件建模技术大作业
2014软件建模技术大作业
1、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综合训练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软件建模开发的工作经验,结合所学的统一建模语言开发理论,指导综合性应用系统的开发实践,提高学生专业开发所需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完成毕业设计和从事软件系统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类型
本课程涉及到的实验类型主要是综合型设计实验。本课程综合实验的推荐方法: 充分理解题目内容,明确题目需求,从题目介绍和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一些隐含
条件或者隐含的需求。
查阅有关资料,按照统一建模语言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着重从建模的角度和实际应用去考虑问题,从反复的动手做中积累经验。
按照建模语言具体的要求,训练软件文档的书写能力,多画图、多分析,从图表
中分析,把分析设计的结果用图表表示出来。和同组的同学充分合作,利用团队精神进行软件开发。
3、实验的设计题目及内容要求
公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目的在于面向外界介绍学院的公共信息,达到宣传学院的目的。介绍的信息包括:学院历史、专业介绍、部门介绍、实验室介绍、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认证培训等信息,具体的信息在设计的实际调研过程中收集获得。显示页面美观大方,页面操作方便简易,维护工作动态方便。
论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论文信息的管理工作。教师网上填写论文信息,管理人员审核信息,教师可网上查询通过审核的科研信息,学院可以统计整个学院的科研情况以及各教研室的科研情况。
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教师网上填写科研信息,管理人员审核信息,教师可网上查询通过审核的科研信息,学院可以统计整个学院的科研情况以及各教研室的科研情况。
课程设计题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课程设计题目的管理工作。教师网上提交申报信息;学生可以网上查看、选报题目;教师审核学生的申请,确定学生的申报请求;能记录学生设计过程的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查询功能。
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管理员网上维护这些信息,教师可查询相关资料,并实现借阅等功能。
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党建信息管理工作。通过该系统可网上查询人员的基本情况,共青团推优人员、先进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情况;可网上审核共青团推优人员、先进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可查询党员党费交费情况等。
学生评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学生评教管理工作。学生按照不同考评项进行评教,考评项分为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能计算考评结果;网上可查阅考评的相关信息。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完成对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可网上查询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干部情况,学生奖励处分情况。
网上答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建立网上答疑信息系统。学生在网上提出问题,教师回答各种问题;整个系统以课程为组织单位,每门课程有专门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管理使用人员及权限。消息传递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教师、学生的信息交流。类似于电子邮件,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交流信息;每个用户可以方便地管理各种信息资源。
门诊挂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设计实现医院门诊部的挂号信息管理功能。提供一个可维护的医生坐诊表,灵活安排每个医生上班的时间;对医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为病患挂号提供查询;根据不同的医生产生不同的挂号费,对每天、每月、每年的挂号量和费用进行统计;每次挂号都需要产生这个病患的就诊号。
4、实验环境
采用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应用JSP技术进行开发;推荐基于Tomcat+Mysql或Tomcat+MS-SQLServer作为调试和运行的环境。
JDK版本:J2SDK1.4以上版本
操作系统: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XP/2003、Linux等
程序开发工具:Eclipse、Netbeans、JBuilder、JCreator等
网页制作工具:DreamWaver、FrontPage等
应用服务器:Tomcat、Resin等
数据库:MySQL、MS-SQLServer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以开发小组为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实验,每个小组在实验的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设计,最后得出能用于UML应用实例的相应的文档并交上,UML应用实例要求请参见教材第三篇的内容。
分组原则:组员应需求分析、用例建模、系统静态建模、系统动态建模、UML应用实例总结进行合理分工,组员之间应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系统开发;每组人数为4-6人,不提倡单独进行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