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数与射覆

时间:2019-05-13 10: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易象数与射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易象数与射覆》。

第一篇:周易象数与射覆

周易象数与射覆

作者:云中子

射覆是古代一种高超而有趣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射覆就是随便将一种物件(或多个同类物)隐藏,让射者通过占筮(或气功遥感)等途径,指出所藏者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射覆的原理--宇宙全息

乍看起来,射覆无任何规律,所覆之物从一枚钱币到一只小虫子,从一根山鸡毛到一片小树叶,都有可能性,没有任何明显的参数可供推测,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都不会发生作用,百分之九十九猜不着,即使猜着了,也是碰上的,一般人的聪明才智在这种游戏上都不起作用。但是自古以来,易学家喜欢射覆,通过起卦现象推测出来,象三四时管辂,射覆竟是“百发百中”,什么原理?就是如上所述全息理论。宇宙中万事万物与时空、空间及人的意识、思维都是全息的,沟通、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数。某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什么次序、什么情况下隐藏什以东西,是受易理所阐述的规律性制约的;因此,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产生的卦象与特定的事物是相通的。正是如此,《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现代人也因此称《周易》为“宇宙代数字”。也正因为这样,对历代易学者来说,射覆已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而是验证及推敲易理的一种思维技术,所谓“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宋代易学大师邵雍说:“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于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数.观物玄妙歌诀》)。

二、射覆的基础--周易卦象

“易”的产生是古人从对宇宙万事万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提炼入手,通过抽象的卦象,概括归纳为宇宙图式、宇宙代数,以表述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故《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占筮则是一种在不同层次上的从抽象卦象列具体事物的衍绎过程,而卦象就是归纳和推衍过程的“中介”。所谓“八卦成例,象在其中;因 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所以,射覆的基础就是没卦而成的卦象,“象者,易之本也。”

《周易》的取象很多,主要有“八卦之象”,“六十四卦卦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几种,这些取象对射覆占断起着直接的、决定的作用。

(一)八卦之象

八卦是《周易》中基本的卦象,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朱熹《周易本义》中编的《八卦取象歌》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的每一卦都是由三个“一”、“--”符号组成,“一”是阳爻,“--”称阴爻。爻分阴阳,就给占筮中由爻画组成的卦及其变化,赋予了万物的属性、结构、联系、变化的丰富而复杂的含义,使占筮具备了高度概括和象征的功能。因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产生、决定的,阴阳三爻作为卦象的基本因素,反映了卦象与宇宙万事万物的全息关系,所以《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及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由阴阳二仪而生四象,四象而后成八卦。

八卦产生后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宇宙大象,除此外八卦还分别代表了万事万物的情貌,正因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全息关系以八卦为媒介,所以射覆才有依据可循,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指的这一规律。现将八卦平常主要物象体系整理如下:

八卦物象体系

乾(五行属金)

1、形状、形态:

圆的、充实的、坚硬的、精致的、完美无缺的、高档的、光泽的、转圈的。

2、颜色:

大赤、金黄、白。

2、数象: 一、六、四、九、百。

4、味道:

辛辣

5、动物:

龙、马、象、狮、天鹅等。

6、静物:

金钱(硬币)、金玉珠宝、玛瑙、宝物珍器、钟表、镜子、眼镜、古董、文物、首饰。神物、小米、木果、瓜、腊肉、帽子、冰、雹等。

坤(五行属土)

1、形状、状态

柔较的、平常的、方形的、众多的、虚空的、粉状的、复杂的、2、颜色

黄、灰白

3、数象 二、八、五、十、万

4、味道

5、动物

牛、母马、百禽(鸥、鸦、鸽等)、雌性动物、地下虫类、子母牛类。

6、静物:

衣服被褥、布帛制品、妇女用品,灰、土、水泥、砖、沙器、陶瓦制品,米、玉米、五谷杂粮、面粉、食品、肉类、饴糖,袋、包、箱子、塑料瓶、袋,纸张、书、文章、纸箱、大车、轿子,海绵、腐草、柄把等

震(五行属木)

1、形状、形态:

外虚内实的,上虚下实的、上大下小的、有声有响的、粗糙的、移动滑行的。

2、颜色

青、绿

3、数象三、四、八。

4、味道

5、动物:

龙、善鸣异足之马、驼、鹿、鹰、鹤、鹄、白鹭、云雀、金丝雀等善呜之 鸟,蜂、蚂蚱等百虫。

6、静物

鲜花、嫩芽、绿叶、蔬菜、竹子、芦苇等多节之物、树木、柴草,青绿色之物,乐器、音响、电话、广播、闹钟、鼓、鞭炮,车类、大炮、长枪、剑,裙子、裤子,蹄、筋、鲜肉,仰盂、碗等。

巽(五行属木)

1、形状、形态

直的、长形的、条形的、薄形的、细长的、飘动的、轻的、浮的、上粗下细(尖)的、所态的、精巧的、细致的、外刚内柔的。

2、颜色

蓝、青、碧、洁白

3、数象五、三、八、四

4、味道

酸、涩

5、动物

鸡、鸭、鹅、蛇、地虫(蚯蚓等)、山林禽虫,蝶、晴蜓、带鱼。鳝鱼等细长鱼。

6、静物

木类、木制品、竹叶、枝叶,白茅、兰花,纤维品、线、丝、绳子、麻,扇子类、刀爷类,蚊香、木香、香料、草药、中成药,杨柳、海带、香椿、臭椿,锥子,笔、旗杆,羽毛、腰带、气球、船类、床,长条桌柜、下面有口之器物等。

坎(五行属水)

1、形状、状态

弯曲的、轮形的、弓形的、凹陷的、流动的、实芯的、有芯的、有孔的、外柔内硬的等。

2、颜色

黑、紫

3、数象一、六

4、味道

5、动物

鼠、猪、狐狸、水鸟、鱼类、水中之物、四足动物、养脊之马、脊椎动物等。

6、静物

酒、油、醋、酱油、饮料、药水、钢笔水、石油等液体物质,脂肪、染料、涂料,药品、毒物、盐、酒具、刑具、轮子、塑料胶圈、弓箭、汤盘,蒺藜、从棘,枣、梅子、李子、杏、桃等带核之物,计算器、磁盘、录音带、录相带、影蝶带、铁饼等圆形、弓形物等。

离(五行属火)

1、形状、形态

美的、有花纹的、网状的,明亮的、发光的、发热的、干燥的,外硬内柔的、带壳的、外实内虚的、中间洼陷的,升发的、膨胀的等。

2、颜色

红、花色、斑驳、赤、3、数象三、二、七、九

4、味道

苦、辣

5、动物

鸟、雉、凤凰、孔雀、鹑等羽毛美丽的鸟类,金鱼、热带鱼、虾、蟹、螺、贝类、龟、鳖、飞鸟、萤火虫、变色龙等。

6、静物

字、画等美术品,报刊、杂志、各种图书、文书、信件、印章,影视等电器产品;照像机、摄影机、录像机、电影机、印刷机、复印机、打印机,货币(纸币)、股票、证券,广告、奖状、化妆品、花瓶、装饰品、标本,火柴、打火机、火炉,屏风、帘子、幕、旗帜、网袋、瓶类、笼,花、枫、胡芦、瓜瓢、干肉、果铺、燃烧物品,窗户,霓虹灯等。

艮(五行属土)

1、形状、状态

块状的、硬的、静止的、上硬下软的、坚固的、稳定的。

2、颜色

黄、棕、棕黄、咖啡色

3、数象七、五、十、八

4、味道

5、动物

虎、狗、鼠、狼、熊、喜鹊、鹜、鹘等黔喙之物、爬虫类、昆虫、家畜等尾巴突出之动物。

6、静物

石块、土块、岩石、台阶、石碑、石刻,凳子、箱子、柜子、桌子、柜台、床、座位、门坎、阶梯、墙壁,伞、钱袋、鞋、手套,磁器、复杯(碗),硬木,硬果实,土生之瓜果、藤生之瓜果等。

兑(五行属金)

1、形状、形态

破的、坏的、凹的、损旧的、可吃的、带口的、小的、碎的、金属的、上柔下刚的,被刀爷砍削的、机器加工过的等。

2、颜色

3、数象二、四、九、七

4、味道

辛辣

5、动物

羊、豹、豺、猿猴、水鸟、鹭鸶、兔子、小动物、沼泽动物等。

6、静物

金属物、金属币、刀剑、剪子、带尖金属用具、铜钱,瓶子、罐子、酒盏、等带口之物,乐器、玩具,破损物、欠缺物、修理品、废物、无头物、石榴、胡桃、灌木、湿草等物。

以上是按八卦属性大体对物类及其颜色、形态、状态、象数进行分类例举,从中可以看出各类事物间的同构联系。这些是射覆的基础。但是万物的复杂性,仅凭一个八卦之象而断其各方面的特点、概其全貌,这是不容易的。如只看一个乾卦,可断其为金属之物、圆物,也可断之为冰雹,还有可能是镜子、甚至是帽子等物,这些物品虽都具有乾卦的主要卦象特点,但还有许多其他的特性却是乾卦象所不具备的,必须还要借助其他卦象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而由八卦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六十四卦卦象更使物象具体化,使射覆在占断上有了更详细、明确的依据。

(六十四卦卦象)

八卦又叫“八经卦”,是由“--”、“—”二爻产生的“小成之卦”六十四卦相对而称为“别卦”,又叫“大成之卦”。单独的经卦不能占筮,占筮卦为“六画之卦”。正如《说卦》中所云:“易六画而成卦,易六位而成章。”

六爻卦的生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古老的占筮法为主,用著草分

二、挂

一、揲

四、归奇,经过此四营而为一变,经三变而成一爻,一爻一爻上加而成六爻,凡经十八变,即《系辞》上所说“十有八变而成卦”(具体方法详见于后)。所成六爻自下而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阳爻称“九”,以九为阳数也;阴爻称“六”,以六为阴数也。一个别卦的阳爻自下而上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

五、上九;阴爻自下而上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

五、上六。

另一种是后来产生的两经卦上下重叠组合的起卦方法,又称“重卦”。重叠的上下两个经卦,下边的称“内卦”,上边的称“外卦”。春秋时期称内卦为“贞”,外卦为“悔”。宋代以后又有“体”、“用”之分。六十四卦即以每一经卦为内卦、其上配一经卦或每经卦为外卦、其下配一经卦而成。如以乾经卦为内卦,以坤经卦为外卦,重叠而成为泰卦;反之,以乾经卦为外卦,以坤经卦为内卦,重叠而成即为否卦。人们习惯在称六十四卦时,在卦名前冠以外卦和内卦的卦象,如泰卦,外坤为地,内乾为天,故泰卦称“地天泰”卦。六十四卦中,内外同由一经卦组成的重卦共有八个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称为八纯卦,俗称“卦头”。

由两经卦两两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排列顺序有多种。《周易》中的排列顺序是:

1、乾

2、坤

3、屯

4、蒙

5、需

6、讼

7、师

8、比

9、小畜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谦

16、豫

17、随

18、蛊

19、临

20、观

21、噬嗑

22、贲

23、剥

24、复

25、无妄

26、大畜

27、颐

28、大过

29、坎

30、离(以上为上经三十卦)

31、咸

32、恒

33、遁

34、大壮

35、晋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39、蹇

40、解

41、损

42、益

43、诀

44、女后

45、萃

46、升

47、困

48、井

49、革

50、鼎

51、震

52、艮

53、渐

54、归妹

55、丰

56、旅

57、巽

58、兑

59、涣

60、节

61、中孚 62、小过

63、既济 64、未济(以上为下经三十四卦)

查《周易》中六十四卦卦、爻辞即按这一顺序。

另外,六十四卦以八纯卦为首定为八宫,每宫根据首卦从第一爻变起,变七次而产生七卦,与首卦组成每宫八个卦。其具体变法以坤宫为例:第一卦为坤纯卦,初爻变而成地雷复,为坤宫第二卦;复卦第二爻变面成地泽临,为坤宫第三卦;临卦第三爻变而成地天泰,为坤宫第四卦;泰卦第四爻变而成雷天大壮,为坤宫第五卦;大壮卦第五爻变而成泽天诀,为坤宫第六卦;诀卦再变,却不能向上变,因为每宫纯卦之上爻为宗,是根,所以只能向下退而变之,这样诀卦第四爻再变而成水天需,为坤宫第七卦,又称“游魂卦”;需卦再退而变之时,内三爻全变,以恢复纯卦内经卦之原貌,而成水地比,这是坤宫第八卦,又称“归魂卦”。其他七宫变法同此。

八次的次序是以乾卦为首本着坎北、离南、震东、兑西的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排列,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也就是按的“文王八卦次序”(又称“后天八卦次序”)。其中,乾坎艮震又称阳四宫,巽离坤兑又称阴四宫。六十四卦在八宫的分配及次序如下:

乾宫:乾、女后、遁、否、观、剥、晋、大有;

坎宫:坎、节、屯、既济、革、丰、明、夷、师;

艮宫:艮、贲、大畜、损、睽、履、中孚、渐;

震宫: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

巽宫: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嗑、颐、蛊;

离宫:离、旅、鼎、未济、蒙、涣、讼、同人;

坤宫:坤、复、临、泰、大壮、诀、需、比;

兑宫: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

以上叙述六十四卦的产生及有关的排列次序。可以看出六十四卦远比八经卦复杂的多了。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了“群”象,每象都有了“群”义。即它对事物不只是含有重复的两种形象、两种意义,而且包含了多种事物形象和多种意义。如火天大有卦,不驻是金火相通,或者天上红日高升、万物普照、大有之象;还有中女、少女遇老翁之象;还有戈兵在外有害于内之象;还有“大车以载”之象;例象还有“同人于门”、“伏戎于莽”、“乘其塘”等象。从六爻来看:有天、有地、有人;纳甲而有五行、六亲(父母、兄弟、官鬼、妻财、子孙)及世应等象。对一个事物来说,它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这一事物的特点,如形状、状态、颜色、性质、功能等。例地天泰卦,对一个物件来说,不仅内圆外方、外柔内硬(乾为圆、为刚,坤为方、为柔),还有大赤(乾为大赤)、黄(坤为黄色)、青(互卦震为青色)等色;还表示外为布囊之物,内为金属之物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在“群”象、群义上。具体说来,六十四卦主要有“像形之象”、“大象之象”、“互体之象”、“爻位之象”、“倒象”、“错象”等,这些对射覆占断都至关重要。

1、象形之象

汉字是由古象形文字发展来的,八卦、六十四卦同样都有象形之意,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形文字,就是因为它是古人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的。如离有网罟之形,兑有头上开口之象。颐,两端两阳,如人之上巴下巴,中央四阴又如牙齿,中空两实,为人口之象;上卦艮,艮止不动,下卦雷,震动不已,如人口之吃饭。所以卦辞说:“观颐,自求口实”。射覆如遇此类卦象可直接断为可食之物,这是卦如象形的妙处。再如鼎卦,其名之所以称为“鼎”,大概就是因为该卦六个爻画具有“鼎”之形象:初六爻两短横象“鼎”之足;九二、九三爻及九四爻为乾金而大象“鼎”之腹;六五爻象“鼎”耳,上九爻象“鼎”之铉。

2、大象之象

“大象之象”,即将一个六画之卦看作一个大经卦之象。如雷天大壮卦,整个卦象可看作为一个双画的大兑象,初九、九二爻作兑之初爻,九三。九四爻作兑之中爻,六

五、上六爻作兑之上爻。这样再以兑卦之象而断物之形态、颜色等可令人出乎意外的准。其他的“大象之象”如地泽临卦可看作大震之象,天山遁卦为大巽之象,风地观卦可看作大艮之象,雷山小过卦可看作大坎之象,风泽中孚卦可看作大离之象。再如山雷颐卦也可看作大离之卦等等。

三、射覆的起卦方法

---卦象与理数、时空

射覆的基础是卦象,射覆、占卜是靠分析卦象而得出结论的。那么,卦象和事物是如何发生具体联系的呢?即具体的事物是中何显示出相应的卦象呢?这主要是体现在卦象与理数时空的关系上,从本质上说是宇宙万事万物与理数、时间、空间及卦象等之间的全息关系。

(一)卦象与理数

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万事万物都与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数目、计量的关系,而且还有“质”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与“数”密切相关,或者说体现在定“数”上。“数”与时间、空间一样,都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易学中研究的事物与“数”的关系,与我们日常所讲的“数”不同,与现代的“数学”中所研究的“数”不同,是指“理数”,“自然之理”,所谓“理者,数而已矣”。所以古代的卜筮、六壬、奇门、星占、命相、堪舆等学说都称为“术数学”。

象和数是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围,历史上研究二者及其关系的学派被称为“象数派”。关于二者的关系,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侍说:“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唐代易学家孔颖达解释说:“筮之用揲著以为卦,是筮以阴阳著策之数而告人也。凡是动植飞走之物,物既生讫,而后有其形;既为形象,而后滋多;滋多而后始有头数。象生而后有数,是数因象而生也。若易之卦象,则是因数而生,故先筮而后得卦,是象从数生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象”与“数”的关系是:先有物象而后有数,由数又产生卦象;而占断则是通过卦象和数去推断具体物象。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象”与“数”实际上是同时产生的,二者不可割裂,有象必有数,有数也必然有象。正如阴阳二仪,同由太极所生,而不分先后也。观阴而可知阳,观阳亦可知阴。

1、理数种种

(1)大“道”之数

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看似简单,但却包括深邃的哲学名言,概括了宇宙产生、发展的过程。易学的数也是如此,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为“1”生两仪,由阴阳一两仪而成三画之八卦而类万物。具体地说,宇宙是个大极,DNA是个太极,生命最小的形态场也是个大极,……它们都孕育着两仪,进一步发展而生成众多。《周易.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与老子所说在其哲学意义的表达上是完全一致。

后天八卦序数:

一、坤

二、震

三、巽

四、中

五、乾

六、兑

七、艮

八、离九。

这个次序是按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次序”排列的。即先由坎北向坤西南,再向震东、巽东西,经中宫至乾西北、兑西,再向艮东北,最后至离南,形成后天宇宙场。后天八卦之数,正合洛书九宫之数,是由卦象推数的重要依据。古代风水术中推人之命即以此序。

2、数字起卦方法

(1)大衍之数与揲著起卦法

揲著起卦法是最古老的起卦方法。“著”是指著草(今通称蚰蜒草或锯齿草),占卜时用其茎揲著,就是数著草的数目,把它分成几份,进行演算以来占卦,进而得出卦象。

《系辞上》中说:“极数知来之谓占。”就是指通过揲著之法,尽天地大衍之数的演算来起卦,以推知事物。并论述了演卦过程及其含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指两仪);挂一以象三(指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指(手指之间)以象闫;五岁再闰,故再指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梅花易数”与数字起卦法

“梅花易数”是北宋大易学家邵雍(字康节)发明的不同于“大衍之数”和“火珠林”起卦方法的另一种更灵活、更实用的起卦方法。它不同于只为求卦象而不管数地一般简捷方法,又脱离了大衍之数起卦的繁琐方法,却集中了二者的长处,真正达到了数与象的统一,是占筮学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和突破。其基本方法可用“卦以八除,爻以六除”两句来概括。

《梅花易数》一书中说:“卦以八除。凡起卦不问数多少,即以八作卦数。过八数即以八数退除,以零(余)数作数。加一八除不尽,再除二八、三八,直除尽,以零数作卦。如得八整数,即„坤‟卦,更不必除也。凡起动爻,以重卦总数除六,以零作动爻。如不满六,止用此数为动爻,不必再除。如遇六数则除之,一六不尽,再除二六、三六,直除尽以零数作动爻。若一爻动,则看 此一爻,是阳爻则变阴爻,阴爻则变阳。取爻当以时加之。”

“梅花易数”成卦的特点:其一,是由两个八卦之象由上而下相重而成,而不是由下而上一爻一爻地相加六次而成。其二,是成卦之后六爻中只有其中一爻是动爻,而且必然有一爻是动爻,而没有两个以上的动爻。其三,在断卦方法上也比较简明。除了依据动爻查《周易》卦爻辞外,主要分咖哩 卦之体用、动变及互体,根据五行生克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在一个六爻卦中,上下两个卦象,无动爻的为静象为体,有动爻的为动象为用,并且生出变卦形成之卦。一个六爻画卦中的上下两个卦象的体用关系在五行表现上五种,即体生用、体克用、用生体、用克体、体用比合。除此之外还有互体与体用的关系,变卦与体用的关系等等。

“梅花易数”直接用数来起卦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年月日起例、物数占、声音数占、字的笔划数占和字数占、丈尺寸数占等等。如“物数占”:见有可数之物、即用可数的物数为重卦的上卦,并用当时时数为重卦的下卦,用重卦之数加上时数除以六以定动爻。“声音占”:凡闻声音,数得几数,起作上卦,加时数配作下卦。又以声音,如闻动物鸣叫之声,或闻人敲击之声,皆可作数起卦。“丈尺数占”:丈尺之物,以丈为上卦,尺数为下卦,合丈尺之数取爻。又如“字数占”:凡见字数,如停匀,即平分一半为上卦,一半为下卦:如字数不匀,即少一字为上卦,取“天轻清”之义,以多一字为下卦,数“地重浊”之义。

例《邻夜扣门借物占》(《梅花易数》):“冬夕酉时,先生方拥炉,有扣门者,初扣一声止,继而又扣五声,且云借物。先生令勿言,其子占之,诚所借何物。以一声属乾为上卦,以五声属巽为下卦,又以一乾五巽共六数。加酉时十数,共得十六数,以六除之,二六一十二(余四),得天风„女后‟,第四爻变巽;互见重乾,卦中三乾金,二巽木,为金木之物也,又以乾金短而巽木长,是借斧也。子乃断曰:„金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也。‟先生曰:„非也,必斧也‟。闻之,果借斧。其子问何故。先生曰:„起数须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可也,锄亦可地;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推数又须明理,卜占之切要也。‟”

(二)卦象与时空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形式之一。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产生、消亡,运动、变化的。万事万物都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特定的时空也就体现了特定的事物特征及变化发展规律。“宇宙”一词,“宇”是指无限的空间,宙是指无限的时间。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就是指《周易》的卦象体系,既包含了无穷的时间性,也显示了无限的空间性,并且它将万事万物与 时间、空间有机地联系到一起、统一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全息关系。正是如此,通过一定的时间或者空间来求得卦象来联系特定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正是易学占筮、射覆的奥妙所在。时间起卦法和空间起卦法就是这一奥妙的反映。

宇宙即是时空的交合,时间是空间的纵面分布,空间则是时间的横向排列,二者一动一静,一虚一实,构成了一个立体坐标系。这个立体坐标系每一个时空交点,便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都会在这一主体坐标系上反映出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活的灵魂,也是中国术数学中本质的内涵。《周易》的预测原理也就是这一本质内涵的反映。

1、时间起卦法

时间起卦法也是邵雍大师发明的以年、月、日时数起卦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内容是:

年、月、日数相加除八后,余数为上卦,年、月、日、时数相加除八,余数为下卦;年、月、日、时数相加除六,余数为动爻数。

其年、月、日、时全用农历。月数与日数,即农历的每月、每日之数。年、时数取法如下:

年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取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月、日、时起卦法是射覆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在同一时辰内射覆数次,那么在起卦时还要加上每次的次序数,一般来说,第一次不加,从第二次起,依次加2、3、4……。

如农历辛未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戌时,在李某某老师家里,连续躲覆数次,其卦象如下:

第一卦得火水未济之雷水解。

卦象分析:外卦离变震木,木四火生;又内卦坎水生变卦震木。此物从外屋得来,柔软、木性,有水分,碧白色,可食,为蔬菜之类。果然,为半截蒜苔。

第二卦得风地之风水涣

卦象分析:外巽木,为草木类,碧绿色,内坤变坎水,为柔物;巽体、坤用,体克为破碎物;坤土变坎水,有水分,或可食,仍为蔬菜类。果然,为一 片白菜叶。

第二卦得水天需之水泽节

卦象分析,内卦乾金变兑金,为金属物,体用金水相生为完整物,兑为与瓶有关,坎为与水有关。乃是茶杯盖。

2、空间起卦法

空间起卦法即直接根据人或物及其所在的方位进行起卦。如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直接从东而来,进门后,向南一拐,让测其手中之物。根据来人方位,东为震属木,南为离属火,木长火短,藏于手中,火柴棒之类是也。

根据人或物及其方位起卦进行预测,邵雍大师称之为“端法后天起卦。”其方法是:“以物为上卦方位为下卦,合物之数与方卦之数,加时数取动爻。”

如《梅花易数》中的《老人有忧色占》:“巳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老人往巽方,有忧色。问其何以有忧。曰:„无‟。怪而占之。以老人属乾为上卦,巽方为下卦,是天风„女后‟。又以乾一巽五之数、卯时四数,总十数,除六,得四为动爻,是天风„女后‟之巽为风。《易》曰:„包鱼,凶‟是《易》辞不吉矣。以卦化之,巽木为体,乾金克之;互卦又见重乾,俱是克体,并无生气,且时在途行,具应速。遂以成卦之数中分布取其半,谓老人曰:„汝于五日内,谨慎出入,恐有重祸。‟果五日,此老赴吉席,因鱼骨鲠而终。”

又如《断易玄机》(平原子著)中的“风席帘占”:己巳年冬月午时,静坐读书,忽风从南来吹动门帘,觉而有卦。风为巽为上卦,南为离为下卦,得风火家人卦,互离坎,变益卦。《辞》曰:„家人(口高)(口高),悔,吝,妇子嘻嘻,终吝‟。断曰:明日巳时来一心肝有病的道人。巽为体为仙道,家人为同行之人。互卦坎水克离火,离为心,故心有病。体生离火,为池气之象,巽木为肝,肝主眼,故而眼多泪。

总之,通过卦象来射覆,这是运用周易理论进行实践的一种高超技术,既不能把它看成是骗人的魔术,也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射覆现象深刻地反映了理、数、时、空与万事万物及其周易卦象的全息性联系,同时也深刻地说明了“易与天地准”这一事实,所以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探讨。

第二篇:灯谜、酒令、对联、射覆、歇后语

灯谜

灯谜的涵义和由来 灯谜,即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来源于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庾词”。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代,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民间十分流行。

三大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灯谜猜的方法有

拆字法

亦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这类谜往往虚实结合,须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谜底。

离合法

是灯谜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汉字字形结构复杂,字中有字,可分可合,变化多端。离合法正是利用这种可以分解离析、重新组合荫生新意的特点,来制作灯谜的。如“绿树村边合”(打一字)谜底是“林”。谜面择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今运用别解手法,以“绿、树、村”三字的“边旁”分扣“角丝旁、木字旁、木字旁”,为离;再将这三个边旁合起来成为“林”,为合。

增补法

减损法

半面法 方位法

参差法

残缺法

例子: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字类:

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许 进水行不成(打一字)——衍 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半导体(打一字)——付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chǐ 内里有人(打一字)——肉 一一入史册(打一字)——更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关 祝福(打一字)——诘jié 池塘亮底(打一字)——汗

雨(打一字)——池 血盆(打一字)——唬 刃(打一字)——召 思(打一字)——十 武(打一字)——斐 书签(打一字)——颊 四个晚上(打一字)——罗 陕西人十分好

打一字

附 送走观音使不得

打一字

还 入门无犬吠(打一字)——问 半耕半读(打一字)——讲 画中人(打一字)——佃diàn 丰收(打一字)——移 弹丸之地(打一字)——尘 凤头虎尾(打一字)——几 矮(打一字)——射 抽水泵(打一字)——石 顶破天(打一字)——夫

后村闺中听风声(打一字)——封 另有变动(打一字)——加

地名类:

山水之间,一方独立(打重庆一地名)——涪fú陵 掌声经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延庆 沫若乡间住处(打北京一地名)——郭公庄 重点干起,秋前方成(打天津一地名)——和平安得后羿弓——射阳

雄踞山寨(打吉林一地名)——公主岭 潘仁美卖国——通辽

固若金汤(打河北一地名)——保定

中国界首(打河北一地名)——玉田 金乌西坠白头看(河南地名)——洛阳 上下四方都无险(安徽地名)——六安 发扬大协作精神(青海地名)——互助 刘关张结义地址(打台湾一地名)——桃园 又到鸡西市(黑龙江地名)——双城

庙建成菩萨到(打上海一地名)——静安寺 财源茂盛达三江(打广西一地名)——富川 情投意合(打宁夏一地名)——同心 公开赞助(打湖北一地名)——襄阳

公私仓廪皆丰实(打海南一地名)——屯昌 花和尚鲁智深(打四川一地名)——色达 刘邦登基诏书(打四川一地名)——宣汉 南人不复反矣(打四川一地名)——南充 举起鞭儿又紧缰(打新疆一地名)——策勒 介胄之士(打湖北一地名)——武汉 全面整顿(打云南一地名)——大理 美哉嘉陵(打云南一地名)——丽江 惩恶扬善(打云南一地名)——楚雄 山花红烂漫(打内蒙古一地名)——赤峰

影片歌曲类:

马嵬坡下泥土中(打一外国影片或游戏名)——古墓丽影 扶桑已在飘渺中(打一外国影片)——日本沉没 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名)——好汉歌 离别正堪悲(打一歌曲名)——欢聚 黄河大合唱(打一歌曲名)——摇篮曲 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走四方 老式波音(打一歌曲名)——涛声依旧 两对情人互相思(打一歌曲名)——双双燕 青梅煮酒论英雄(打一歌曲名)——双截棍 天涯海角(打一歌曲名)——在那遥远的地方

文学典籍类:

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坚持到底(打《史记》一句)——虽死不易

死而轻于鸿毛(打《史记》一句)——故无贵无贱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 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 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 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

人家在何处(打《前出师表》一句)——以咨诹zōu善道 子游(打《聊斋志异》一篇名)——鼠戏 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选宾为主 测鼠(打一词牌名)——卜算子

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日用品动物类: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动物)——蜘蛛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间好姻缘(打一动物)——鸳鸯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长颈鹿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丹顶鹤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名)——马蜂 脚像细牛脚,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须象老大人(打一动物名)——羊 脚着暖底靴,口边山胡须。夜里当巡捕,日夜把眼眯(打一动物名)——猫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岸(打一动物名)——海豚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泥鳅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信鸽 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宝。舍己为人类,功劳可不小(打一动物名)——奶牛 长胳膊,猴儿脸。大森林里玩得欢。摘野果,捣鹊蛋,抓住树枝荡秋千(打一动物名)——长臂猿

左手五个,左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四角方方,常随常往。伤风咳嗽,数它最忙(打一日常用品)——手帕 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锅 中间是火山,四边是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 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蜡烛

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 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 针线包

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

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人讲话,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

带着平顶帽,身穿圆筒袄,虽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打一日常用品)——手电筒

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小小东西,放在腋底。有病没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温度计 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汤匙

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

金钩吊银圈,姐妹隔座山。若要来相会,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品)——耳环 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用品)——磨刀石

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品)——菜刀 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

有风吹不动,它动就生风,若要不动它,待到起秋风(打一日常用品)——扇子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医药箱

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

打一日常用品)——油灯

屋里一座亭,亭中有个人,天天荡秋千,不荡就有病(打一日常用品)——钟摆 不是点心不是糖,软软凉凉肚里藏,不能吃来不能喝,每天也要尝一尝(打一日常用品)——牙膏

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红领巾

头上亮光光,出门就成双。背上缚绳子,驮人走四方(打一日常用品)——皮鞋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打一日常用品)——饭碗 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蒸笼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月饼

一只黑鞋子,黑帮黑底子。挂破鞋子口,漏出白衬子(打一日常用品)——西瓜子

对联

对联的产生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的定义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地杰人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对联的基本常识: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格律要求

一是字数要相等

特例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趣味对联故事】

谐趣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2)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3)相传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对不出不让入洞房,这可难住了我们的少游兄,苦思冥想不得,苏东坡躲在一旁以石块扔进水缸提示,秦对出“一石惊破水中天”

纪晓岚的 经典绝对

1、纪晓岚蒙学时的一幅对子:

牛皮拧鞭鞭打牛

苇草织席席盖苇

2、参加童生试时和举人考官对的两幅对子: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门上将军 两脚未曾着地

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

3、风流少年纪晓岚的对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4、纪晓岚给铁匠的春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5、给弘一法师的戏谑对联:

日落香残 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 须把意马牢拴

(你能猜出是哪两个字吗? “秃驴”是也)

6、给理发店的对联:

虽然毫发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钱大昕经理发店的对联是: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刘塘给理发店的对联是: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7、翰林纪晓岚的妙联:

与乾隆对的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向右翻

8、纪晓岚督学福州时的对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秦,笛清怎比萧和(注意联中的人名)

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9、当侍读学士时的对联: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楼时对的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不过后来张琏觉得“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对得太俗,他对出了“僧游云 隐寺,寺隐云游僧”的绝妙下联)

10、寿联一幅:(补乾隆的)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

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

11、袁枚到纪晓岚故乡,临走时留下一上联:

双塔隐隐,七级四面八角

后纪晓岚回故乡对出下联: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12、泰山南天门的对联:

门辟九霄昂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障奇观

13、与吴文魁对的联:

山竹无心,空生几对枝节

河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14、难倒了纪晓岚的一上联:

夏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后来纪晓岚的妹妹对出:老翁掌勺,勺勺粥余粥供紧 妙吧!但此联现代有人又对出: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 更妙!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兰芳是艺名)

15、千叟宴上的对联: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你能猜出是几岁?)

16、一天,乾隆皇帝率众爱妃在御花园饮酒取乐,忽来雅兴,要公公找来纪晓岚对对联。

纪晓岚遵命前来,乾隆皇帝于是和他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战。

实录于下:

乾隆皇: 海棠;

纪晓岚: 山药。(即中药淮山的俗名称也)

乾隆皇: 嫩海棠;

纪晓岚: 老山药。

乾隆皇: 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连毛的老山药。

乾隆皇: 一枝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半截连毛的老山药。

乾隆皇: 斜插一枝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倒挂半截连毛的老山药。

乾隆皇: 头上斜插一枝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腰间倒挂半截连毛的老山药。

乾隆皇: 她头上斜插一枝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我腰间倒挂半截连毛的老山药。

乾隆皇: 我爱她头上斜插一枝带露的嫩海棠;

纪晓岚: 她怕我腰间倒挂半截连毛的老山药。

酒令

酒令的定义: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酒令分类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

雅令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

通令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行酒令的方式:

民间流行的“划拳”(属于通令)

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划拳中拆字、联诗较少,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八仙过海”、“快得利”、“满堂红”(或“金来到”)等等。这些酒令词都有讨吉利的涵义。由于猜拳之戏形式简单,通俗易学,又带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古代一些较为普通的民间家宴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这种酒令方式。

历史上的酒令:

1、春秋战国: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画馆里就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投壶石刻图。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投壶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在《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2、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3、唐朝:藏钩·射覆

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梁书·王规传》记载:“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土宴集,属视为酒令。”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一样。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4、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

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六十七回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酒令繁演到清代来,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度着或投壶猜枚,或联诗对句,或拆字测签,或猜拳行令,经过一番“游戏”,最后由令官仲裁,输者或违令者必须“饮满一大杯”。

现今的大众酒令

大众酒令以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威信宴席上都占有压倒优势。大众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1、骰令。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2、猜物。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猜中者胜,猜错者饮。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 拳)、猜花等。

3、指掌令。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 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4、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5、虎棒鸡虫令。二人相对,以筷子相声,同时或喊虎、喊棒、喊鸡、喊虫,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论胜负,负者饮。若棒兴鸡、或虫兴虎同时出现,则不分胜负,继续喊。

6、汤匙令。着一汤匙于盘中心,用于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7、地方戏名令。行令者每人说一种地方戏各,并指出一个名演员的说不上者饮两杯,说出一半者饮一杯。

8、拍七令。从一数起,下数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误拍者饮。

9、投壹。设特制之壹。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饮。

10、揭彩令。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上。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数字,但要求这个数字必须在6—36之间。令官饮完,口中说出“6”字后再送给席间的任何一人,依次类推。如果所加数字之和刚好兴杯中所扣数字相等,叫做得彩,则该人饮一杯酒。倘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之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给他人,如果累计已超过杯中数,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

射覆

射覆的定义和由来:所谓“射覆”,就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从以上记载来看,汉代时期皇宫中已经流行射覆游戏。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等。

”射覆"在古代 是古时《易经》占卜学习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占筮技能而玩的一种高超而又有趣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国时的管辂,字公明,幼年好天文,既精通《易》和占卜,也善于射覆,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八卦大师之一。现如今已经几乎不存在射覆这种游戏了,或是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了

历史记载

周易记载射覆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种研易应用实践活动。射是猜测,覆是覆盖的意思。射覆也就是将某个物品,多数是小物品覆盖起来后,让预测高手通过占筮的取得卦象,通过对卦象的特点、以及变化分析,确定出被测物品的特征:几个物品、物品形状、颜色、尺寸、特性、到底什么。每一个卦象所代表的静物、动物属性都有几十种之多,而每一个卦都是由上下两卦组成,共计64卦,64卦以及变数64*64=4096种,配上年月日,生旺死绝,推测出最可能的结果。所以,射覆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实践性活动。

典型例子

《烧饼歌》开章写道: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方啖之时,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求见,太祖即以碗覆物,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掐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这是刘伯温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卦例流传甚多值得后人研究。

歇后语

歇后语的定义: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火烧旗杆——长叹(炭)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例子: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9、八仙聚会--------神聊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6、老虎拉车--------谁敢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2、背鼓上门--------讨打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第三篇:《周易》与传统文化

《周易》与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11 10:07:00 ] 作者:张岱年 编辑:studa9ngns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春秋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谓《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大传》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充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识。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出现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才”,许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谓道,„„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二程论学,经常引用《周易》、《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他们的伦理学说宗述《论》、《孟》,在认识论方面兼采《中庸》“学、问、思、辨”与《大学》“格物致知”之说,在本体论方面,则归本于《易传》。二程的基本范畴,如“道、器”、“形上、形下”、“生”、“易”等等,都来自《易传》。《周易大传》是二程学说的重要根源。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注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不合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正是宋儒的长处。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象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胸怀。直至今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我们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今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

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第四篇: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宇观规律。不仅六十四卦是一个系统,囊括了许多自然的规律,堪称宇宙的一个科学图式,就是一个卦,虽说只有六爻,其阴阳关系的“承”、“应”乘”比”据”的演变也是一个运动着的微型宇宙的抽象概括。很好地认识掌握这套符号系统,深入地灵活地操纵这具宇宙的动态模型,也就是知天了。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周易》每一个卦都包含有顺天的含意。比如比卦,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水与地亲密无间,象征君臣关系融洽,臣尽力辅佐君主,而君也虚心纳谏,事业自然兴旺。涣卦,上为巽风,下为坎水,意味风行水上,象征事业发展顺利,故卦辞说:“利涉大川”。《周易》不仅用具体的卦象说明顺天的道理,而且在易传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革卦·彖传》在谈到商汤王、周武王的革命时,明确地说:“顺天而动,不失其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说得很明白:商汤周武王的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原因就在于这场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与人生哲理

顺乎天”遵循天意之谓也,引申也可以理解成遵循自然规律,“应乎人”,合乎民心之谓也。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于是,《周易》提出“时”的概念。《系辞下传》云:“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里提出“待时而动”的思想,十分重要。《周易》第一卦乾卦最典型地说明了“待时而动”的观点。为何处第一爻位置“潜龙勿用”?时机未到也,为何处第二爻位置,“见龙在田?”因为时机到了,“利见大人”,为何处第三爻位置,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因为此为初战,关系重大,要胜而不能败„„屯卦(上坎下震)六二爻与**爻都有婚姻之象(六二与九五相应,**与初九相应)爻辞中都有“乘马班如”求婚媾”的话,为何六二爻所说的婚姻暂时不能成功(“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而**爻说的婚姻“往吉,无不利”呢?原因在于时机。六二爻所说的婚姻固有初九阳刚的牵掣,一时不能成功,需要“待时”,**爻所说的婚姻,万事俱备,因而求婚者一去就会成功。《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是有规律的,“时”是变的规律之一。《丰卦·彖传》云:“日中则仄,日满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损卦·彖传》也说:“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成。”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周易》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系辞上传》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有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了。”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

《周易》与人生哲理

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熟读《易经》的孔子也不以“克己复礼”作为:他生命的全部,他与学生言志时,最推崇的人生态度还是曾哲的“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至于老子、庄子就更不用说了。《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周易晦卦六爻,由阴阳爻组成。阴阳爻各有其位。

一、三,五爻位为阳位,二、四、六爻位为阴位,阳爻据阳位,阴爻据阴位,这叫当位。如若不然,则叫失位。当位叫“正”,失位叫“失正”。六爻位中,二、五爻位又尤其重要。它们分别据下卦上卦中间的位置,故称中位。如果是阴爻据二位,阳爻据五位,则又中又正,称“中正”。按《周易》的观点,守“正”、据“中”都是吉祥的,反之失正是不吉祥的。“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以此观点推论,社会上种种祸乱产生乃是某些人不安分之故,比如君不安君位负君主的责任,臣不安臣位守臣子的职分,那么,这个天下就乱了。一个家、一个企业、一个团体也是如此。这个观点虽然偏于保守,但亦有合理之处。《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前面我们谈到,《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这就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靠什么去联系群体的心志,靠什么去争取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呢?《周易》明确提出,要靠“有孚”,即靠诚信。诚者,真也。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周易》强调“孚”实在是深刻之至,非是饱经人世沧桑者不能有此体会。《周易》谈“孚”很

《周易》与人生哲理

多,“孚”宇在《易经》中十几个卦中出现,几占全部的三分之一。这些出现“孚”字的地方,大多阐明这样几个道理: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二,如果有诚信,则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或好上加好,比如小畜卦**爻辞说:“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意思是:有了诚倍,就可离去忧愁,脱出惕惧,自然,也就无事了。又如大有卦六五爻辞:“厥孚交如,威如,吉”意思是:他用诚信交接上下,得到大家的拥护、尊敬,因而很威严,吉祥如意。

第三,诚信比物资重要。《周易》有好几个卦提到“孚乃利用禴”。“禴”是古时祭祀之一,《周易集解》:“禴,殷春祭名也,四时祭之省者也。”这种祭祀春季进行,祭品菲薄,但心很诚。按《周易》的看法,只要心怀诚信,哪怕是薄祭鬼神,也能得到鬼神的保佑。这样说来,心诚比什么都重要,《既济》卦九五爻辞说得更明白:“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第四,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周易》有好几个卦在谈到“孚”时与“富以其邻”联系起来。何谓?富,以其邻”,就是要让邻居也富起来。小畜卦九五爻辞云:“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传》解释此句云:“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不独富”也就是要让大家首先是邻居也富起来。

第五,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你以诚待人,人被感动,自然也会以诚待你。如果是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有众多的朋友相助,你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吗?你自然是万事如意的了。

第六,诚重要的是出乎“中”,那就是说诚要做到真正发自内心。《周易》有“中孚’一卦,《中孚》卦三,上巽下兑,上下各为两阳爻,中为两阴爻,柔在内刚得中,说明内心是谦逊的、诚恳的。中孚卦的卦辞云:“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意思是;心中诚信,用小猪、鱼去祭鬼神,也能获吉,渡大河有利,占问有利。”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

《周易》与人生哲理

了重要作用。《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周易》中爻位的关系,特别强调阴阳相“应”相交”。泰卦为什么是个吉利的卦,原因在于泰卦,上坤下乾,六爻不仅都阴阳相应,而且阴阳相交。《周易》的哲学一方面强调“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另一方面又强调“合”,阴阳相应、相交、相合。“分”是发展;“合”是提高。“分”是否定,“合”是否定之否定。阴阳相合的思想体现在人天关系中,则为天人合一;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则是人人相和。《周易》中许多卦讲人与人之间如何做到“和”。比如家人卦,上巽下离。巽为风,离为火,《象传》云:“风自火出,家人”。风与火关系密切,风助火势,火亦助风力,相得益彰,《周易》以此来比喻一家人的亲密关系。一家人如何做到和?家人卦提出“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男女各职其责,务正其位,夫唱妇随。《周易》有个同人卦上为乾下为离,它是讲朋友之间和同的。这个卦提出了一系列很可宝贵的关于和同的思想。比如,它提出“同人于野,亨”这“野”可以理解成原野,也可引申为宽广,就是说与人和同,胸怀要象原野那样宽广。再比如,它提出“和同于人”要“利君子贞。”贞”可训为正,“利君子正”就是说,利于君子守正。朱熹解释:“与人同心,足以涉难,故曰‘利涉大川,与人和同,易涉邪僻,故利君子贞也。”朱熹的意思:与人同心,本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可以克服大困难,但是与人和同,如果动机不正,心术不好,也可能弄在一起干坏事,所以同人卦说的“利涉大川”只是对君子而言的。《周易》中也有一个讨论不和同的卦——睽卦,上离下兑,离为火又为中女,兑为泽又为少女,《彖传》评论此卦:“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火向上动,泽而下动,方向相反,象征不同心同德,又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两个女人在一起,全是阴,缺阳,意见又不一致,所以办不成事。从卦象看,初九与九四不应,九二与六五倒是相应,但九二阳居阴位,六五阴居阳位,还是有所憾惜。六三与上九相应,但六三阴居阳位,也有所睽违,上九处睽违之极,能够有六三来相应,不失为一种安慰。上九爻辞是:“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意思是,上九处睽违的极端,孤独烦燥。恍惚中见一头猪背负污泥、拉着一

《周易》与人生哲理

车鬼跑来,惊慌之中举弓射击,可仔细一看,不是强盗,而是来求婚的,如果能遇上一阵雨则可获得吉祥。为什么说是求婚的?因六三来与之相应。为什么遇雨则吉,因为雨在古人看来是阴阳二气交和的产物;遇雨则吉,暗喻和合。中孚卦九二爻辞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好一幅天地万物、人类社会和合融洽的美好场面。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周易》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周易》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果决与审慎是不能分开的,离开审慎的果决是鲁莽,而没有果决的审慎是无能。读《周易》,我们强烈地感到自始至终警钟长鸣,号角长鸣。《周易》的第一个卦乾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意义。乾卦第一爻“潜龙勿用”。为何勿用?因为力量不够强大,又时机未到,此时的任务是积蓄力量,是等待时机,切忌轻举妄动。到九二爻,形势不同了,时机到了,也有一定的力量了,此时就要果决地跃出水面;到广阔:的田野去寻找可能赏识自己、提拔自。己的“大人”。时的过分小心、犹豫只会坐失良机,到九三爻,“龙”(比喻“君子”)已经面世,并且得到了“大人”的赏识、重用,此时应该集中全力,殚梢竭虑办好上司交给的第一件大事,犹如诸葛亮出山之后,指挥火烧博望坡的那一仗。这一仗在诸葛亮一生的戎马生涯中只能算一小仗,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那么,怎样对待这件事呢?爻辞讲得很清楚,“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既要果决,又要审慎。第四爻位较为放松,到第五爻位,又要警惕了,即使是飞黄腾达至极,也要防物极必反。果然;到第六爻位,因为飞得太高了,无处再可发展,因而后悔了。整个乾卦,从初爻到上九乃至到用九,回响伪就是号角与警钟,令人感奋不已!《周易》中有个履卦,比较集中地谈风险意识。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也只是一般而言),但也必然是平庸;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

《周易》与人生哲理

到愿望的反面。履卦上乾下兑,卦中唯六三爻是朋爻,其他全是阳爻,六三爻是成卦之主,它可以说是处在群阳的包围之中。《彖传》曰:“履,柔履刚也。”履,踩的意思,一柔踩在五刚之上,局势是危险的,卦辞曰:“履虎尾,不嘎人,亨。”“履虎尾”形象地说明了局势的危险,但何以老虎没有被激怒,没有去吃人呢?原因是势单力,薄的六三爻巧妙地借刚护柔。一方面,六三爻与上九爻相应,可以借上九的力量给予帮助,另千方面\它又“承”九四爻,可以取得九四的庇护。当然;它“乘”九二,是有些不利的,但有利的因素比不利的因素要大,因而虽“履虎尾”,但无害。就字义来说,“履”通“礼”。《序卦传》说c“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这就是说,虽然践履但没有违礼。“礼”指礼制,引申可作规范、规律理解。履虎尾是很危险的,很危险却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跟不违礼很有关系。“履虎尾”,需要勇敢,需要果决,但不违礼,需要审慎,需要智谋。《周易》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格外值得我们重视。未济卦上离下坎,“火在水上,不相为用”,意味着事情没有办成功。事情既然还没有办成功,当然还要努力。《周易》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卦序,使得《周易》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生生不已、不断发展进取的体系。现在,我们再来谈这种不成功的原因。从卦象来看是水在火下,水火不相为用,从卦爻辞来看是正在渡河的小狐失之审慎。卦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济”,几乎要渡过去了。小狐也就在这个即将胜利的时刻掉以轻心,也许是太高兴了,它不慎将尾巴濡湿了,结果因尾巴的拖累没能渡过河去。功败垂成,其教训是无比惨痛的。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系辞下传》中有这佯一段话: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餍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话的意思是:《易经》作为一种筮书是不可以离开的。它讲的道,屡屡变化,没有停止的时候.道的变化就普遍流转在六又的位子上,上下位于的变化也没有一定,刚柔相互转换,或刚变为柔,或柔变为刚,不可作为定规。对于人来讲,最重要的是根据变化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变作为自己行事的法则。“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

《周易》与人生哲理

得最多。《周易》认为;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变动不居,乃是因为构成世界的两种基本因素或者说两种力:阴与阳(亦即柔与刚)在不断地发生冲突。《系辞上传》说得很明白:“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积极成果则是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根据这种变化的理沦,所谓吉凶涡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命运也不是不变的。泰可以变成否,否也可以变成泰。因此,你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泣血涟如”,后悔莫及。《周易》肯定宇宙万物是变的,人的富贵穷通也是可以变的,这就否定了一成不变的宿命论。《周易》与别的占谊书的根本区别首先在这里。《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周易》中占筮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采看,《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把握人生的金钥匙。{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变与适变是《周易》的全部宗旨。

第五篇:周易与人生

等待 破茧 重生

以《需》卦为例谈等待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更是蕴含着许许多多智慧。在“四书五经”之一的《周易》中有这样一卦,“需”,卦辞是“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大概意思是,善于等待,诚信待人,走征途,就会吉利,必获成功。的确,等待,在等待中蓄势,在等待中成长,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就一定会成功。

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可谓功勋卓著。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汉武帝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刚刚登基的他就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推行自己推崇的儒术。但是这侵犯了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而且当时实际掌权的窦太后的利益,新政失败,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汉武帝开始把自己的奶奶当成自己宏图霸业的绊脚石。在一次窦太后到汤泉宫养病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架空自己的奶奶,夺取权力,但是由于消息走漏,没有成功,反而差点被废除皇位。从那以后,汉武帝认清了自己决定韬光养晦。从那以后,整天在上林苑打猎游玩。即,“需于郊,利用恒,无疾。”表面上是放纵自由无所事事,实际上汉武帝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名为打猎实为琢磨战术,以备日后破匈。他将朝中所有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奶奶,但是虽远离朝政,他无时无刻不注视着朝中的一举一动。因为他知道,窦太后是活不过自己的与其现在争权不如现在充实自己,让奶奶放心。就这样,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汉武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他在上林苑时培养的卫青和八百精骑,在日后对匈奴作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凡是看过香港喜剧电影的人,想必对他都不会陌生。当然,他长得不帅,更不能用风流倜傥来形容,而他演的角色一般也都是配角,比如一个赌棍,一个弱智,一个乞丐,一个落魄的教师,一个不务正业的老爸,一个颓废的警察„„踏入影坛20多年,他从未主演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全以陪衬身份出现,几乎演遍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可是,他以丝丝入扣、不留痕迹的表演方式把这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记忆深刻。他叫吴孟达,一个甘当绿叶的人,一直为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等大牌明星做绿叶,全以陪衬的身份出现,成为为数不多的靠演配角而红遍港台和内地的明星。作为无线电视台第三期艺员训练班毕业的演员,吴孟达与周润发、任达华同届同班,但他由于长相老气,身材发福,很难成为导演眼中的主角。毕业后的吴孟达拍戏从来不认真,也不守时,私生活更是不羁,花天酒地,豪赌狂输,债台高筑,最后在1981年因为欠银行30多万港币而想过自杀。后来他痛定思痛,决定从跌下的地方爬起,他用3年把债务还清。之后吴孟达远离了演艺圈,花4年读遍各表演大师的书。即“需于血,出自穴。”在这期间他提高自己的修养,总结出自己的演绎线路,开始了他传奇的黄金配角之路。

毛毛虫的世界在头顶上,蝴蝶的世界在翅膀下,每个人都会经历破茧成蝶的痛苦的过程。破茧的瞬间是美好的,但是破茧之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的过程,积蓄力量,最终冲出束缚拥抱美好蓝天,自由飞翔。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等待是必要的,我们在等待中充实自己,在等待中观察世界,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在等待中成功。

下载周易象数与射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易象数与射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第一讲 单选题 (共2道,60.0分) 第1题.以下关于《易经》六爻叙述正确的是:(30.0分)     A.初爻、上爻代表地;二爻、三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B.二爻、三爻代表地;四......

    教案43:数射线上的分数

    数射线上的分数 新寺学校 教学内容:数射线上的分数 P92 教学目标: 1、 知道数射线的任意一点都能用分数表示或者任何一个分数都用数射线的点来画出来。 2、 会直接在数射线上......

    《周易》与现代管理

    《周易》与现代管理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

    《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2016年 现代企业管理 论文:《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姓名:冷俊 学号:201379250314 学院: 能动汽机学院 班级:机制1303班 《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作者:冷......

    复杂性科学与周易

    摘要: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被国内外 广泛研究。复杂性具有自组织、适应性及动态特性。《周 哲学反映出来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通变致久、层次性 复杂性科学的......

    《周易》与股市预测

    周易在我国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易学所言之处,包罗万象而尽精微,为六经之首,一切道理之根源。易经尊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学,其能流传至今,且有愈盛之势,其中蕴藏着......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执教;李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文中的8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2、在自悟的基础上能流利、正确、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说课稿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