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储
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 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 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 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 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 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 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 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
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 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 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 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 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 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 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第二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
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动画视频 月亮上有着嫦娥、月兔和桂花树,月亮那么神秘美丽,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能奔上月球呢?老师小时候总会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样奔向月球,对神秘的月球一探究竟,在那遥远美丽的星球,究竟蕴含着什么。因为古代人们向往着月亮,所以留下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但是,奔月不再是传说。在1969年7月21日,人类初次踏足了那个神秘的月球,留下了月亮上的足迹。
不知道你们心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宇航员是怎样登上月球的?他们的登月过程有哪些?他们登月之后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返回地球的?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对登月也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带着这种对登月的好奇和疑问,一起来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二、字词正音
可望不可即
观测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铁锹(qiao)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2)本文可以分为哪几大部分?小组讨论。
——三部分。第一部分(1~2)指出此次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引起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3~15)写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6~18)写登月归来的感受和重大意义。
2、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哪四个阶段?小组讨论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4):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5一17):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四、筛选信息
1、同学们刚才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登月的过程呢?请按照具体的时间点来找出发生的相关事件。
——时间顺序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五、理解鉴赏
1、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2、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3、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4、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五、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故事接龙:“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人一段话“接龙”成一个完整的科幻故事。)
第三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能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完成学习目标一)
一、通读课文,结合注释完成下列练习。(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可望而不可jí()chàng()谈 椭()圆 铁锹()着陆()海域()干扰()液氢()仪表()休斯敦()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望而不可即
畅谈
小心翼翼
里程碑
二、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准确、熟练,注意准确形象的用词。(15分钟)
选词填空(检测朗读印象)
1、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 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登上 拜访服
2、他们 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健步 迈步 踏步
3、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相望 遥遥在望 遥遥相对
4、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 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仰望 渴望 神往
5、A、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 ,情况一切正常。
征 B、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一遍 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C、根据飞行状况的 ,休斯顿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检测 测定 检查)
6、A、三个宇航员 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
B、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 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C、他们 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神色庄重 小心翼翼 紧张)
三、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合上课本,自学检测)(15分钟)
1、人类第一次登月是什么时间, 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2、飞船由什么火箭载上太空,什么地方发射成功,这次太空之行经历了多长时间?
3、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
5、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生动形象的描写,并选择一两处进行赏析。
课堂学习
(学习内容为目标2和3,重点为目标2)
一、感知内容(1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列出这次太空之行的全过程。
示例: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深入太空。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做这些事?
二、问题探究(8分钟)
1、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做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背诵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文中写道,“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三、拓展迁移(8分钟)
你一定很想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嫦娥登月的美好愿望,请阅读下面材料。
2006年10月12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要带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近几年,中国的探月、登月计划受到世人的关注,但依然掩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中国人何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脚印,在这里插上
第四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重点,互动互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二、速读课文,总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四、拓展延伸,联想想像:(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
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过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练习:
1、课后练习:
一、三、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 你会做些什么? 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第五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2.延伸拓展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8.想像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投影: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四、课堂小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的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预计将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 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