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个案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从个案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马丽娜
摘要:
家庭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是开展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从众多的学生心理个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异常等表现,多少都留下一定的家庭教育不当的痕迹。下面通过对一个典型学生心理个案的分析,从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角度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
学生小J,性别,女,年龄,18岁。个人爱好:上网聊天、拼图、玩游戏。性格较为内向、倔强,敏感,听不得批评意见。个子偏矮,有自卑心理,很在意服饰与仪表,有追求名牌的倾向。自认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喜欢理科不喜欢文科,注重理解讨厌记忆背诵,智力水平中上,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上高二以来学习成绩曾一度严重下滑。作业较马虎,做事和参加集体活动时动作较慢,有时会迟到,组织纪律性不够强。与同学交往较少。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均为初中文化水平,哥哥高中毕业,兄妹年龄相差8岁,父母、哥哥均为个体业者,工作较忙。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
3、家庭教育情况
家长在小J幼年时非常溺爱、放纵她,尤其是父亲、哥哥。母亲性格强悍,做事很有主见,看问题有时较主观,对子女要求严格(有时过于严格),注重子女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子女,家庭教育属专制型。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全家人对聪明的小J寄予厚望,小J自己也以此为骄傲。虽然其家长认识到在家里家长与子女营造比较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子女的学习与成绩和健康成长,但工作比较忙的时候有时会疏忽与子女的沟通,即使沟通,也常缺乏耐心,态度有时亦不够好。
二、典型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1:在老师布置的周记《感谢父母》一文中,对父亲、哥哥充满感谢和热爱,而对母亲只字不提。
问题行为2:据向家长了解,因母亲反对她玩拼图和深夜上网,母女发生争吵,2004年4月—9月近半年时间都没有与母亲讲过话,母女俩形同陌路。
问题行为3:因出操动作慢受到老师批评,产生了抵触情绪。上课多次迟到,课间操躲在厕所不出操,老师一再提醒仍不改正。作业完成不好,做事马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关系也较以前紧张,有时无故发脾气。
三、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判别
调查研究显示,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不合群,自卑感强,富有攻击性,与同学、教师、家长有明显的对抗性和叛逆性,人际关系紧张;学习被动消极,有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情绪失调敏感多疑,孤僻,戒备心强,有不可克服的悲观情调;行动幼稚,其行为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做事依赖性大,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而形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在对小J的辅导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四、具体措施与效果
在了解情况以后,我先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要求家长平等对待小孩,反思过去的教育方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对小孩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理解自己小孩的想法和见解;对小孩的教育要说服不要压服,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人生经验强加于小孩;要多抽时间与小孩相处,与孩子沟通交流,既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其理想和爱好。并作了如下建议:要尊重小孩的感受和独立人格,教育方式要民主,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强加于小孩;要不断更新知识,多就子女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交流;要多留意小孩的日常表现,小孩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提出过高要求;要多鼓励子女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同时,我还引导家长学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另一方面,在掌握了小J的家庭情况后,我开始寻找恰当的机会对小J进行教育。在小J又一次早读迟到后,我找了她谈话。以下是对话的节录:
师:“小J,今天早读怎么又迟到了啊?” 小J:“我闹钟坏了。”
师:“好像你最近迟到比较多哦。闹钟坏了多久了,怎么不及时送去维修呢?” 小J:“送去修了,还没修好。”
师:“闹钟没修好,可以要你爸妈叫你起床啊。” 小J:“我爸和哥哥最近都比较忙,顾不上我。”
师:“那你妈妈呢?噢,对了,上次周记的主题是《感谢父母》,你怎么只感谢爸爸、哥哥,不谈谈你妈妈呢?”
她低着头不吭声,嗫嚅了半天才说:“我和她关系不好,她不理我。” 师:“自己的妈妈,怎么会不理你呢?”
小J:“她很专制,什么事都看我不顺眼,我中意的东西她都反对,一点都不尊重我。” 师:“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世界上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可能是你妈妈关心的方式你不太接受而已。”
小J:“人家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女,我妈妈例外。她从来都没关心过我!”
师:“我觉得你的说法太偏激了。其实你妈妈是很关心你的,她最近就有几次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你几个月不和她说话,她既烦恼,又担心,看到你成绩下降,整天不开心,她比谁都着急,可又不知怎么办好。”
小J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我接着分析了她父母的人生经历和对知识的渴望,谈起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关心和爱,力求动之以情,要她不能只要求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父母。最后,我要求小J尽快找机会和母亲和好,她答应了。我将与小J谈话的情况告诉了她母亲,要她找时间多与女儿接触,女儿如果主动与她说话要尽快答应,不要不理不睬让小J太尴尬。几天后,小J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小J还是没有主动与她说话。我知道小J还有顾虑,还没有完全解开心结。我又找小J谈话,经过多次耐心的谈心交流与辅导,小J慢慢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正确,虽然还是不能接受母亲的教育方式,但表示理解母亲的爱心和感受。小J主动向母亲问好,与家长加强了沟通,解开了心结。由于家庭关系重新变得和谐亲切,本学期以来小J同学性格开朗了许多,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改进了学习方法,学习明显比以前勤奋努力,学习成绩进步较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经常主动与同学交往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校运会和班级墙报比赛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外部形象,作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还要留心观察、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 彭奇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钟志农、刘鹏志、周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出版)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用书)》 蒋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出版)
4、《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王玲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01出版)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一场考试作弊的**
刘月是一名初二同学,在学期结束前的期末考试中因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作为她的班主任老师,我接到德育处通知后,找到刘月了解事情的原委。
原来,方文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由于考前复习不扎实,事先把老师复习时讲解的一些重点题目用小纸条密密麻麻地抄写了下来,然后放在裤子的左右口袋里,恰逢考试时遇到了同样的考题,于是,她就从口袋中将纸条偷偷取出,结果在抄写时被监考老师发现,老师把刘月作弊的事情报告给了德育处,德育处正考虑给她以纪律处分,同时,让我与她谈一谈,使之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找到了刘月,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让她在椅子上坐下,她始终低着头,手放在膝盖上,眼睛呆呆地盯着地面。“刘月,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吗?”我问道她依旧低着头,一声不吭。“刘月,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受,这两天肯定既吃不好,又睡不香,脑子里乱糟糟的,想了一大堆事情,可以跟我谈谈吗?”她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双手交缠在一起。
“老师明白,你现在正经历着精神上的折磨,你需要一个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人来伴你走过这段痛苦的历程。”她的眼眶里开始涌出泪水。“老师,是我错了,我不该存在侥幸心理,我不该考试作弊。我好后悔!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呢?” 她的脸涨得通红,双手无助地在空中乱划。我靠近她,揽着她的肩头。轻声说:“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从没犯过错误,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而是不犯同样的错„„”
刘月突然抬起头,打断我的话:“可是,这个错误的代价太大,我要被全校通报批评,要记过处分,什么评优、三好,一切荣誉、一切优先的待遇都与我无缘了。同学们会怎样看我,我又将怎样去面对他们?”说罢,刘月的泪水夺眶而出。看得出,刘月不仅在忍受着悔恨的煎熬,同时,还有很多的顾虑,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我等她稍微冷静下来,接着说:“我明白你此刻的处境,也很理解你难受的心情,我希望你能把它们都讲出来,或许我们会想出些什么办法来进行补救的。”听了这话,刘月抬起头来,渴求地望着我,“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还能有什么挽救的余地?”“请你先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我,好吗?”我回答说。虽然,我已经从政教主任那里得知了一切,然而为了客观地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我仍需要听当事人的亲自叙述。
刘月长叹了一口气,给我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她向德育主任所做出的保证。在这当中,我问她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训,以后怎样改正。
“教训太深刻了:首先,一个人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你可以一次得手,但不能次次得手,总有一次会让你撞得头破血流。其次,人应该恪守诚信之道,没有一个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要作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再次,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付出就能不劳而获的„„”
刘月一口气说出了好几条教训。看来,她的反省是十分深刻的,也是相当彻底的。下面的问题是让她怎样正确地认识学校对她的处分,和面对同学对她的看法。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学校对作弊同学做出处分的规定,是为了给作弊同学一个警告,也对其他同学有警示作用。做了错事,就该担当,就该勇于承担后果。这种切肤之痛会使我们在日后遇到类似处境时会避免出错,洁身自好。而且学校的这一处分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当你有优良表现时,学校一定会做出撤消处分的决定。”
听到这里,刘月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光亮。“老师,今后我一定不会再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一定会诚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学习,以自己真正的实力来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我要以自己这一次的深刻教训来提醒我们班级的其他同学,要他们不要重蹈我的复撤。”
看着她坚定的表情,我感觉她在思考,在成长。我继续因势利导“老师真为你高兴,古人曾说过,‘智者善因祸得福’,相信这件事一定会使你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为了能使她正确面对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也使其他同学从这件事情中有所警示和提高,接下来的一周中,我特意开了一节以“诚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在会上,刘月勇敢、坦诚地讲了她的感受、体会:她考前的侥幸懈怠、考中的紧张焦虑、考后的悔恨自责,她目前的尴尬处境,她日后的决心„„。她的一番肺腑之言,令全班很多同学为之动容,他们份份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失信事件,以及如何改正,如何重新坚守诚信这一做人之根本的历程。并真诚地鼓励方文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能够从这次的挫折阴影中重新站立起来,从而避免自己将来在人生道路上的迷失。
班会结束前,同学们庄严宣誓:诚信将与我同在。并打算在会后起草一份诚信宣言,号召全校学生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实际行动塑造自己诚信守纪的品格。
看着身边同学们一个个真挚的面孔,听着他们一句句切身的体会,感受着他们的温暖和鼓励的眼神,刘月又一次流下了眼泪,但我相信,她的这一次的泪水中更多的是感动和希望!
看着刘月由当初的沮丧和绝望中逐渐恢复过来,看着关爱温馨积极的氛围重又回到了班集体中,我想,我从这次的事件中所得到的收获也一定不比他们少!
案例分析
在对刘月的辅导中,我首先是从精神上关心她,理解她。因为此时的她内心极度自卑、无助,最希望得到他人的温暖与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她并不表示要去支持她的错误行为,而是要帮助她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不利环境中寻找有利因素,把挫折当作磨砺自己的机遇。
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向善的能力,你可以不接受犯错同学的错误行为,但你能够接受她本人。在对方文的咨询中,我始终遵守着尊重她,信任她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我没有一句教训和批评,而是一直鼓励她自己去分析、总结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和教训。我没有因为她作弊就认定她是一个坏学生,而是始终相信她会通过此次事件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通过这次事件,刘月懂得了诚信的可贵,弄虚作假的危害。同时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生动的“诚信”课,最终,她没有被生活的挫折击垮,相信她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走得更加坚实、稳定!
一场考试作弊的**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大沙河中学 八年级四班 刘立伟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余明檀,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为公司会计。明檀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动椅子,经常惹同位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警匪片,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经常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家长和教师反映,小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小明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给小明买的玩具很多,而且有不少是高级的电动玩具,但孩子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碰到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对此,母亲只是叹息.可舍不得管孩子,好在家里生活条件不错,所以不在乎买玩具花的那几个钱。1 分析:
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如下: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儿童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活动中常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但这位儿童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第一,当他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是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根本不听成人规劝;第二,这位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能力并无障碍,只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稳定性很差;第三,根据教师的反映,明檀在专心听讲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而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还伴有其它学习障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位儿童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不是患有儿童多动症。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在案例介绍中提到了这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态度很不一致,父亲太严,母亲太宠,这是导致这位儿童行为多动的主要原因。2 方法和建议:
首先要针对这位儿童多动的行为进行矫正。其次也要解决引起行为多动的原因,即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用行为技能训练法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自我指令训练法是要教给儿童对自己说一些话,帮助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由老师或家长来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首先给儿童作示范,坐在一张桌子前看书,假装是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每当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开始左看右看或者晃动椅子的时候,就大声地说:“等等,我现在应该继续认真听课,老师和爸爸妈妈会喜欢我这样做的。”然后继续看书。在示范了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之后,就要求儿童照这个样子做一次。当儿童在角色扮演中练习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时,要给予表扬并及时纠正问题。反复练习很多次,直到儿童每一次都能做对。当儿童能大声运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认真听课的时候,就让他逐渐减小自我指令的声音,继续练习,直到儿童可以不发出声音地对自己作出自我指令,这样,就没有人能听到他的自我指令。在进行这些技能训练时,要给予儿童一些实质性的表扬及其他强化(诸如一些小东西)。这整个训练结束时,告诉儿童以后在课堂上当注意力不能集中开始开小差的时候,就使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听课,同时象练习的那样自我表扬一下。
除了自我指令训练之外,同时还要采用其他方法。一种是让老师对这位儿童认真听讲时定期给予表扬。当这位学生能专心听讲一段时间(这里依据他的具体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15分钟或者20分钟)时,老师就走近他的桌子微笑着轻声表扬他,当这位学生能坚持在这样一段时间内都专心听讲时,那么当他能坚持专心听讲更长的时间(例如25或30分钟)时再对他进行表扬,以此让他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另一种是让父母在家里面用代币法奖励儿童正确的行为。首先父母要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一些行为和不希望儿童出现的行为,比如希望出现的行为有认真做作业,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等,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有在地上打滚,乱摔玩具,骂人等等。然后在墙上挂一张表格,列出得到分数项和扣掉分数项。告诉儿童如果他每做一次上述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分数,可以用彩色的圆牌儿或其它东西来表示,如果每做一次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扣掉一定的分数,就拿走表示相应分数的圆牌儿,每次得的分数或扣的分数都在表格上做出标记,当他积累了一定的分数之后就可以兑换一些强化物,例如某种很想要的东西,玩一小时的游戏,额外看半小时的电视等等。父母一定要按照记录表上的记录来兑换强化物,以此让儿童增加良好的行为并减少不良的行为。当儿童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的时候,就逐渐减少使用代币,同时多使用表扬来强化。
此外父母要认识到小孩的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起的。父亲需纠正急躁、组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儿童应进行说服教育或鼓励教育;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将关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孩子有错的时候应该教育孩子。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家长还可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少吃西红柿、苹果、桔子一类的食物,不食胡极、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注意观 察一下这种饮食上的控制对减轻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否有效。3 结果分析
经过努力,余明檀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而且能够尊重长辈,对人有礼貌。关心班集体,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他见到我总能很热情地问好。可见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特殊孩子的重任,不能抛弃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第四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
一、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的不同,注重育“心”
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
1、对新环境不适应、学习任务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引起身体疲劳、恐怖、紧张、适应不良的感觉,于是出现心理障碍。
2、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往往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脆弱;
3、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病源”,帮助高中学生排忧解惑,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促进中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成为高一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初中升到高中,环境的改变,集体的重组,学友的更新,老师的变换,一切都是新的,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特殊时期就要着重帮助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我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为了帮助这些新生过好“生活关”,我先培养两个女生辅导员和两个男生辅导员,他们是向我传递学生信息的天使,也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手。
通过一周军训的了解和沟通,知道这些学生改学日语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智商行,为了帮助学生过好高中学习的重要关――“学习关”,我不仅尽最大的努力上好第一节课,去吸引学生,去博得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用“低一点”“慢一点”“浅一点”“少一点”等办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成绩的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上形成个良好的开端。
在这个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会不失时机的帮助新生过好“角色转换关”。在初中和小学时,很多人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班干”,甚至是“三好”、“优干”,可是到高中,就大大不同了。“尖子”不“尖”了,班干变为“平民”,相当一部分新生就会出现心理困惑。这就要及早教育,帮助学生过好角色转换关,尤其是对成绩差的新生,要多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每位新生都能及时选好自己的位置,过好角色转换关,避免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以便更快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集体。
二、争取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定出适合自己的期望值
我在注重过好“三关”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因为人有了目标和理想,才有奋斗的动力。只有根据每一个人的实际,科学地准确地定出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只有当他的能力和期望值基本符合时,能力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目标才可能实现或实现更高的目标。事实上,不少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偏高,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家长并不是好好地帮助子女分析查找原因,而是横加指责、斥骂、唠叨,搞得学生心乱如麻,日子久了就会产生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在和家长沟通时,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与孩子共同定出适合他自己的期望值。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心情好了,这样的期望值才是学生学习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三、开展家长心理教育知识辅导
家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讲,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观念、态度与行为无不在默默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会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和自己子女的沟通方式;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利用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辅导课,利用好心理辅导室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性别、年级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教育。通过上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集体的心理辅导,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提高自助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经常围绕心理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心理健康杯”征文比赛,编辑《花季 雾季 雨季》和《心花 心雨 心结》等学生自己撰写班报,一份份心灵感悟、心路历程、心理随想的文章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同学们的心声,也使学生的心理真正恢复了健康。
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首先对于部分学生的咨询记录与追踪记录,建立咨询档案;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话,建立对话档案;再次是对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特殊行为,建立行为档案。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要严格依照保密的原则。通过对档案的积累和分析,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更能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钱春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4期.[2]蒋克就,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S1期.
第五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二是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三是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五是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六是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七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八是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九是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十是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一现状已有所改观,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现在,一些学生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还有的甚至在考试前发烧头痛,以致于最后不得不中断考试。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
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正确的家教构成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另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第四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一些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因此,对犯错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呵斥。
事实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工作来抓紧抓好。
要加强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首先要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
定。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忽视了“育人”、“传道”和“解惑”。
第二,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话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去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千万不要因为批评而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出现此类,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不仅仅作为学生所应有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第三、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中国每一位父母的最大向往。从今年中考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在各级教育部门在“减负”的同时,家长们却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陪考的现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较往年有增无减。家长们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现代社会,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学家们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正常的智力外,还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虽然有时不顺心,也能肯定、积极地去面对;二是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欣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也能坦然处之:三是乐与人交友,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以诚恳、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不轻易发怒或仇恨、攻击他人:四是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去适应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物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而这些都是健康心理的主要内容。家长一定要摒弃那种以考试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除了涉及做人等原则方面的问题外,尽量不要干涉孩子的学习。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
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l、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 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6.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l、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l、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人。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站,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采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学校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正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总之,要注意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习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