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

时间:2019-05-13 10: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

第一篇: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

引言

年年月月题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2018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如期而至,又很快消逝在时间的风中。对高考作文的谈论或是争论,都不是陈迹,而是现实或事实。每一道题的拟就,都带着新时代的生活气息,带着敢于担当社会的责任,引领着民众奋力前行,让年轻人阐述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视青葱的生命,明白青春的情怀。

因此,我们将针对2018年高考作文呈现的特征,从不同的层面对作文进行分析、解读、归纳和思考,把握高考作文的基本命题方向,引导关注日常作文需注意的事项,对2019年高考作文进行展望预测,为全国广大考生迎接高考,尽绵薄之力。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透视

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8套语文卷9道作文题,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世纪宝宝中国梦、改革开放三部曲、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首批“00后”迎来高考之际,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当代青年的作文闪亮登场。就整体而言,作文命题选择材料广泛,与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命题方向基本一致,侧重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对于考生而言,都能做到有话可说,见仁见智。我们先对2018年的9套高考作文的呈现的特征做一些思考和回顾:

一、立德树人,核心价值。

高考作文的显著特点就是更加突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了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了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注重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全国新课标Ⅰ卷、Ⅲ卷,都有着端正人生态度,有着优秀的品德,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真正的实现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才。“世纪宝宝中国梦”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增强考生荣誉感、责任感。北京卷里微写作的“三选一”中的“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和③《论语》中的颜回和曾参,你喜欢谁?”,这两道小题中,涉及的关键人物,多是因为他们的德行,获得后人的敬佩。《红岩》中的江姐,《边城》中的傩送、天保、翠翠,《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颜回,曾参,他们受人尊重都是来自于高尚的德行。天津卷作文“器”,作文材料明确提出“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从“器量”“气度”这个角度出发考虑,是指一个人的涵养或修养,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考虑到人的德行。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

二、家国情怀,匹夫有责。

高考是为国家选材,“少年强则国强”,通过高考作文题来引导青年学生,要敢于承担历史使命。全国新课标Ⅰ卷明确提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引发你怎样的联系和思考?然后“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依据材料和命题要求,“新世纪的中国”“中国的新时代”这是明确提出做为青年学生,思考立意必须要侧重到国家层面,高屋建瓴的审题立意,阐述个人观点。全国新课标Ⅲ卷的围绕标语写作,深圳、浙江、雄安这三处,是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重视发展的地区,以“改革开放三部曲”为主题的标语提出,都带着特定年代的国情,考生在思考立意时,必须考虑到身处的年代,应该如何去面对。

三、时代情怀,敢于担当。

青年是一个时代的脊梁和希望,做为时代的青年,对所处的时代要有着一份情怀,敢于面对敢于追求,展现青年人的情怀和担当精神。全国新课标Ⅰ卷在命题中提出的“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明确的告诉考生,在写作文时必须要贴近青年学生,是他们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北京卷的大作文“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和浙江卷则是以“浙江精神”为材料,在命题时提出“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这两篇作文题,都是引导考生做为时代的青年,在祖国的发展过程中或是所处环境的发展中,应该如何面对的问题?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高中学生,发出倡议和号召,做为当今的青年,“在祖国的发展中”或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必须正视自己,勇于拼搏,才能青春无悔。

四、绿色家园,警钟长鸣。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境保护,是年年提倡,国家重视的问题。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我们栖息的环境家园,有着什么样的情怀去述说,也是考试的方向。全国新课标Ⅲ卷“标语写作”中,“2005年 浙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京卷的大作文“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这两道考题,很是鲜明的提出环境保护的问题,人类栖息的环境恶化,给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做为高中生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面对身处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的家园才会美好。

五、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面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做为高考作文的题材出现,一直是需要关注的,也是常考常新的一道题。在命题时,不在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诗词名句选择二到三句来立意,而是另辟蹊径。北京卷的微写作,三道小作文题,“《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作文给予的材料中,除了《老人与海》之外,都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作品。写作的要求是“抒写获得的教益处”“写一段评语”“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考查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掌握。

六、事件发生,思考重点。

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生活所处的环境里,对身边亲历的事件,年轻人必须懂得如何去面对,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承担应有的责任。全国新课标Ⅱ卷材料“飞机弹痕与防护”和上海卷“‘被需要’的心态”,侧重讲事件发生时,要懂得关注其重点,飞机的弹痕与飞机的安全,不仅要可能弹痕多的,还要看弹痕少的,才能知道飞机保护的重点部位。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关注自身,更要去考虑“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价值”。这两道作文题,都是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不能看到大多数人看到的问题,而是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去深入思考,才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做到契合主题,提升个人看待问题的能力。

七、生活交际,切实关注。

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彰显一个人的涵养和能力,体现适应时代社会的能力。天津卷的材料是“生活中有不同的‘器’”,这个“器”,是器量、器物、重器。江苏卷“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所给材料是从“语言”展开的分析。这两道题中,“器量”与“语言”是侧重于人际交往的。命题的意图,在于 提醒青年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等方面,要懂得去关注和评价。置身与社会,与人交往、相处,需要有着涵养和表达情怀的方式,唯有点滴的积累和关注,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从容镇定的面对。“世纪宝宝中国梦”和“新时代新青年”等作文题瞄准今年考生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让考生发声;“被需要”等作文题取材于生活实际,让每个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有展现的可能,也能让考生感受到自己与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高考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命题的方式虽然不断推陈出新,总体的命题趋势是稳中有变的。因为随着高考次数的叠加,命题角度日趋稳定,加之高考“立德树人”的宗旨,其命题的方向基本上是爱国、社会、科技、青春、奉献等方面,确定命题的主要角度,在面对2019年高考的备课,也就多了几分从容和自信。

一、弘扬爱国情怀,主题永恒。

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感,对国家情怀的弘扬和赞美,是出自于心底的崇高文化自觉。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和2018年的“写给18岁青年的一封信”,都让我们看到命题组的初衷。高考不仅选人才,更是选有爱国情怀报国之志的时代青年,这是永恒的主题。

二、提升道德品质,步步推进。

国家关注提升全民的道德品质,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各行业各级“好”人的评选,一直在推进。在高考作文命题上,“立德树人”的主题,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北京的“为共和国拍照”,2018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一样弘扬着品德教育的影响力。

三、关注环境生态,人人有责。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雾霾情况在大城市常有发生,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必须时刻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每年的高考,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来命题。2017年是中国关键词里的“空气污染”“美丽乡村”,2018年全国新课标Ⅲ卷北京卷的“青山绿水图”。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四、走近社会事件,关注生活。

学生不能生活在象牙塔里,需要走上社会。在高考作文中,选用社会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成为近些年的重点。2017年的山东卷的“共享书店”,江苏卷的“车”,天津卷的重读长辈这部书”;2018年的上海卷“被需要”,天津卷的“生活中有各种‘器’”,都是从社会生活日常中提炼主题。

五、学生阅读要求,逐年提升。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直得到重视。在高考作文中,常有题型出现。2017年的全国新课标Ⅱ卷,从六句古诗词中选择二到三句来立意;2018年的北京卷微写作“三选一”,三道小作文题都是对经典名著的考查。其中的变化,是从对诗句的理解到作品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六、考纲言出必行,说话算话。

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就已经公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将出版,且今年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2018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展望

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紧随国家的时政大事,贴近当地时代发展。这是接地气、受民众喜欢的命题形式,更是旗帜鲜明地传递命题的方向,中学生不能只单纯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要重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必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积极投身到时代建设的洪流中区。遥望2019年高考,新一届的高三师生在备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国家重大事件,必须关注。

“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这是我国面对国际新形势,提出的治国发展的策略,国家为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新征程,开创新时代。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关内容,考生平时们必须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对此所了解。为此,做为教育者或家长,一样要关注和帮忙搜集信息,提供考生可阅读的相关材料。

二、关注社会事件,考虑全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做时代有为青年,这就要求,对社会事件和身边的日常,做个有心人,要进行思考和分析,关注有关部门的具体做法和媒体的评论。普通的社会现象,一旦成为民众聚焦的热点,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时评文,给予关注和思考。

三、经典作品命题,推陈出新。

经典作品是人类发展的财富,从古典诗词名言名句到四大名著,还有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在平时应该广为涉猎,博览群书,提升自我的修养。尤其的考纲中专门提及的作品,必须要仔细梳理事件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理解,做到对作品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所理解。

四、关注时代人物,积累素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依旧的时代,选择好的事例来论证,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各种人物素材,做为当今的青年,不能常用陈旧的题材来论证分析。当下时代,各行各业人才辈出,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新闻人物、行业英模,论述时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五、揣摩高分作文,明确立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不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就可以的事情。在平时,要多关注同龄人的作文,关注优秀的作文,暑期里年度高考满分作文书上市,或是备考类的期刊杂志出现,应该选择合适的一两本。仔细揣摩别人的审题立意、选用材料、升华主题等,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创新。

六、重视文体训练,固化模式。

现在的作文命题,多是新材料作文或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成议论文是最好表达观点情怀的方式。为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确定文体的格式。并且,在论证方式上,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第一个例子正面的100-150字,第二个例子反面的70-100字,然后是一组正面的排比例子,通过训练来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在考场上,一旦思路打开,材料齐全,便可一气呵成。

七、做好平时训练,打造亮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文章不是一篇就写成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考虑到考场作文的要求。对标题的拟写,审题立意的方式,还有常用论证手法的运用,都有做到熟练。平时还有必须注意作文首段和结尾的扣题,尽可能的做到文中重点段落通过论证来扣题,给阅卷老师清楚的提醒。排比对偶句式的使用,名言名句的引用等,也要尽量的去使用去适应,提升作文的生动性和文学性。

八、注重文段分解,卷面清晰。

很多同学在平时作文中,很多时候就三五段,中间的重点段落二三百字。这在电脑阅卷的时代,给老师的感觉文字密密麻麻,有着很大的压抑感。故而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要考虑文段的清楚。尽量做到除了首段的段落之外,中间做到四到六段,让文段的字数均衡,做到疏密有致。在可行的情况下,重点事件前拟用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用兵作战的这句名言,对于我们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尽管考题年年旧貌新颜,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考场作文,很多时候是无法预知材料的,猜题或是背范文的做法,根本不可取。唯有在平时夯实写作基础,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培养审题思考立意的方法,才能在考场上审时度势,写出好的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妙文。

第二篇:201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解析

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色:时事素材不直接诉诸材料,而是从各个侧面或者点到即止。例如莫言获奖,并未就此出题,但是关于莫言的时事在2013北京卷、山东卷中都有体现;雅安地震虽不能直接像2008年汶川地震那样直接以材料命题,但在广西卷中却侧面追击,并以传递爱心为材料主题。

由此可观,高考作文的两个着重点:时事新闻,影响深远意义深刻类的;人类优良品质,体现人文情怀,弘扬美德。从广西卷作文,可以看出高考作文的特点: 关注现实,深度开掘真生活

英国诗人雪莱说:“人,就是生活;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即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奇的。然而,对万物的熟视无睹,犹如一层薄薄的雾,遮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的领悟。”如果考生平时做到了细心关注自己的生活舞台,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不会失却“对生活的领悟”,而“用心体悟生活”“倾力融入生活”对考生的作文写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题,绝大多数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师生有关“世乒赛”对话的材料作文,重庆卷的“情有独钟”的话题作文,浙江卷的“我的时间”的命题作文。对此,考生完全可以从生活的内容、范围、本质诸方面去真切感受,深度挖掘,进而再现生活,感悟生活,最终提升高考作文创新表达的成功境界。用心体悟生活——储足能量

用心体悟生活,是考生在用心感受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本质的一种间接而概括的理性认识,它为考场作文储备更多能量。这种对生活的深入思考、用心体悟,可以是自然景物,可以是身边琐事,可以是社会问题,可以是人生哲理,也可以是某种情感体验等。

作文就是要求考生把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深切感悟,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考生要想写出见解独到、立意深刻、富有哲理的佳作,就要深入地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哲理与艺术,储足写作能量,从而使考场作文得心应手。技法破解

一、深入思考生活,提升作文立意水平。

若想提升作文立意的水平,就要深入地思考现实生活、自然现象,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生活场景: 在公园等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精神矍铄的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过往的行人,有的驻足观看,有的则在回首之时露出赞叹的目光。而写字的人,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或遒劲有力,或飘逸洒脱,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有些字甚至可以与书法名家之作媲美。但这些字一般保留的时间都不长,往往后面还在写,前面的已经了无痕迹了。有人感叹说:“那可真是一字千金啊,写在这地上,太阳一晒就消失了,真是可惜。” 对于这个现实生活情景,考生应该作何思考,写入作文时又该怎样使立意深刻呢?考生如果从表层现象思考,可能会认为那些老者是业余书法爱好者,退休之后以此来消磨时光,颐养天年。可是,考生如果能够深入思考下去,就会有新的理解、深的感悟:老人用清水写字,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书法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境界的体现,他们的人生可谓是一种难得的“清水人生”。这样思考和感悟生活,作文的立意水平必然比仅仅通过表面的简单思考、肤浅认识来立意的作文水平要高得多。

【最佳范例】(2010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早

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丝毫不用担心迟到的事,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太阳升起的同一时间将我唤醒。

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轮回转动,这样的回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

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

“时间快到了吧?”但天色依旧黑沉沉的。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躺得有些不安稳了,可窗外那漆黑的幕布给了我足够的安慰。“也许,时间还早吧!”我没有再多去想,被窝还是暖暖的,连房间里的空气也是暖暖的。

我又有些耐不住了,今天的时间怎么像是停滞了一般,早晨的呼唤在这黑雾中酝酿,迟迟不来。

忽然,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沉寂。是她,我故意闭上眼睛。她进来了,她的呼吸是断断续续的,她来到了我的身旁,可这样之后又是一片寂静,我屏住呼吸想听到这期盼已久的呼唤。

果然,一会儿就有呼唤,声音是那样熟悉,温柔地流淌在这个早晨的空气中。这一声低浅的呼唤拂去了我所有的睡意,我兴奋极了。好想再多听几遍,我假装还在沉睡,妈妈一边呼唤着一边用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摸着我额前的头发。我睁开眼睛,她怎么如此憔悴,她的脸没有声音那般温柔,她见我醒来脸上又洋溢起温暖的笑容。

我起床后,她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用棉袄半裹着身体,在她身旁有一只怀表,那是她与爸爸的定情信物。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我的棉袄已经放在我的书包旁边,房间里有一种感动在蔓延。我轻轻合上门,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为何却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暖暖的爱。

早晨的寒风丝毫侵入不了我那颗暖暖的心,回头,楼上那盏熟悉的灯火融化了这个早晨的冰雪。

【成功揭秘】这篇考场佳作以时空串线、环环相扣的层进式叙事结构,以三个特定场景——卧室、客厅、门外的自然转换,描述了妈妈早起为“我”操心的真实故事:为我扫雪,为我做早餐,唤我起床。这些本是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小事,考生却巧妙地将它们融入这短短的文章里,生动地表达“我”对妈妈早起早为、关爱自己的无限感激之情,立意层次得以提升,令人感佩。

二、用心体悟生活,不断“看到”“悟出”。

(一)“看到”。是指考生看到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再现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看到”的本质就是关注、发现。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绿色生活”,考生首先要关注生活,知道什么是“绿色生活”,了解“绿色生活”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去写“绿色”的东西,也可以从侧面写起,写对“绿色”的追求,还可以从“低碳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改变写起,从自身写起,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从而“以小见大”,再现“我”的绿色生活。【最佳范例】(2010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了。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价而殚精竭虑?是否还在为明天的落脚点而愁肠百结?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而怨天尤人?你终日仰望头顶的那一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浊„„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落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又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书本,青翠欲滴。你摸摸那青翠的文竹,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说,何不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宜人的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化于流水。这杯中的茶,如竹叶纷纷,翩然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你所能想象到的每种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叶,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看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的境界,从而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长久地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让我们拂去尘埃,清扫花径。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拾别人遗落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雨,观察直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简单而闲适,人因对绿色生活的追求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

【成功揭秘】这篇文章从“蜗居”写起,从“暴涨的房价”写起,但这只是文章的引子。随后,作者巧妙地从心灵生活的层面切入题旨,以诗意的笔调、堪称隽永老辣的语句,以青翠的文竹、饱含禅意的茶道为叙写、思索、抒情的对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高境界的“绿色生活”。不热爱生活,不关注生活,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二)“悟出”。就是考生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应将自己的深入思考、独到感悟渗透于字里行间,揭示生活中蕴涵的丰富哲理。“悟出”虽然来自于“人人心中皆有”的普通事物,但因为凝聚着作者自己独特的发现、理解和感受,就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我们发现,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一篇满分作文《与你为邻》就突出了考生感悟生活与人生这一大亮点,颇具玩味,值得借鉴。【最佳范例】(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拉拉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 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做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的。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地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成功揭秘】这篇充满浓郁抒情色彩的叙事散文,考生从多角度抒写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独特感悟,动人心魄。文末“我知道„„使梦想走得更远”一段,作者由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升华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引发人们对“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的生存环境让人感到忧虑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故而使本文在立意上具有相当的高度,启人心智。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中考命题趋势展望

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展望

任振艳

综观2012年中考试题,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及中考的命题趋势如下:

1、试卷结构更趋合理

11年的中考试题为三大板块,这一结构形式经历了一个不断精简优化的过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水乳交融,密不可分。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学科特点突出,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各地中考强调积累,夯实双基。

从题量看,2010年中考试卷的题量为19小题,与2009年相同,而2008年以前的中考题量相对较多,如2002年25小题,2003年22小题,2004年23小题,2005年22小题,2006年23小题,2008年至今是19小题。

从分值看,2009、2010年中考试题各大板块的分值相同,但与往年相比,也有变化:一是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分值有所增加,如2007年以前基本是20多分,2008年至今均为35分;二是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分值有所回落,如2002年至2006年均为60分;2008年至今均为55分。写作板块的分值保持稳定,近几年均为55分。概而言之,以2008年中考为标志,在题型、题量及赋分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革,2011年中考继承和巩固了这几年在试题结构改革方面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结构形式仍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2、以稳为主

与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2011年的考题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19道题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今年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去年相当。例如:试卷的题型、题量都与去年一致,仍然是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分值仍然是35分、55分、55分,卷面书写也是单独赋分(分值5分),仍然是19小题。题型符合《考纲》与历史规律,中规中矩,所以都非常典型,也皆在语文教师的意料之中。这样保证了中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初中学语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学习、应考。

语文试卷考查方式和考查类型的相对稳定,也在提示着教师和考生,在语文教与学中,应回归基础,扎扎实实的积累,这是完成这份试卷的必然选择。

3、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的字音、字形、词义、句式变换重在基础,考生可运用好所带的《新华字典》。沿袭以往考试形式,以填空为主,包括古诗文的积累,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句式的变换,名言警句的积累与运用,病句的修改和课文名著基础知识。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

性作用。此试题对学生基础考核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强调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这和考纲的要求是一致的。默写的古诗文也是名篇名句,而且像去年一样采用“8选6”的形式,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名著阅读题稍有文学常识即能作答。综合运用部分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设置语境,考查点为材料分析、语言表达、修改语病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失分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多年未考的应用文(请假条),值得注意。由此可见,今年中考试题的“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主要考核基础落实。

4、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第4题的“书信沟通你我他”就是最为鲜明的体现。这样的主观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的价值比较大,注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今年中考试卷的建构更趋全面。在语言的正确规范方面,采用修改语病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简洁明确,采用填写句子的形式考查。

阅读题目的问题设置也侧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内容概括到写作方法的分析,从字词、句子的赏析到学生的认识感悟等都体现了命题重应用的基本特点。

5、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今年的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在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写作对读书的影响”题,在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中设置了“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题,在散文阅读部分设置了“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题,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些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题目看似开放,其实答题需要紧扣文章内容、深度理解文意。

6、注重理解与概括

阅读题更注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5、7、8、9、10、13题,共25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以上。在回答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文言文阅读仍是考课内的重点篇目,而且词语解释首次达到5分,也可看出命题者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7、写作题目依然没有审题障碍

作文问题表意确定,有引导语,考察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的主体“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考生应该

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这正是安徽省提倡“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保证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但要防止写得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的作文难以打动阅卷者。

总体来说,语文试卷将继续贯彻新课改精神,试题平和,结构简约,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四篇:近六年全国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2010年广东卷作文命题展望

近六年全国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2010年广东卷作文命题展望

广东省增城中学欧阳宇

自2004年各省市自主命题以来,总计104套高考语文试卷(含2004年两套春季高考卷)中,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题(不包括小作文,下同)35题,话题作文题41题,新材料作文题(包括图画材料)28题,整体来看大致呈现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2004—2009年六年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呈现出话题作文逐渐衰微、新材料作文渐趋兴盛、命题作文半壁江山的趋势。话题作文从2004年的15套卷、2005年的9套卷逐渐减少到2008年的3套卷、2009年的2套卷;新材料作文从2004年的0套卷、2005年的3套卷发展到2008年的8套卷、2009年的8套卷;命题作文从2004年的1套卷、2005年的4套卷发展到2008年的8套卷、2009年的8套卷。广东省高考语文这六年间考查话题作文5次,命题作文1次,还没有涉及到新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从1999年开始进入高考试卷,至今11年,它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有较大开放度的作文考查方式。在构思上,思想无边界,它给考生以驰骋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机会;在内容上,不拘一格,它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人生的、历史的、现实的,等等,任其自由地翱翔;在写法上,百花齐放,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写现实,可以写联想,甚至可以写虚幻,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甚至在文体上,标新立异,产品说明书、病理诊断书、小剧本、访谈录、科幻小说、日记、新闻发布、演讲稿、会议纪要,等等。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展现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同时也通过作文体现了学生的写作才华。

然而,话题作文发展至今,尽管命题者煞费苦心,不断推陈出新,力避平俗,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对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评价来看,“话题作文”颇受诟病,它在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的同时,也呈现出了话题作文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即因为话题本身过于宽泛,要求过于宽松,大大降低了审题要求,结果使得所写文字只要与所给的话题有牵连,甚至仅是与话题的词语有关系而已,也算是合格作文;加之多年的话题作文训练,学生的作文几乎已演变为有话题而无主题的套路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看上去气势宏大,其实言之无物,非常空洞;即使有的文章勉强算是有点主题,也非常的平常肤浅,所有的这些都让话题的形式给掩盖了。另外,“话题作文”思维的无限化、技巧的格式化、模式的标准化、材料的剪切化导致了大量的宿构、套作、抄袭、拼凑,作文考试真的成了一场“有准备之仗”。因此,从2007年开始,话题作文已经难以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7年仅有4套卷、2008年3套卷、2009年2套卷依然采用这种命题方式。

命题作文这种高考传统的命题方式,曾在大家热捧话题作文时,一度遭到“遗弃”。自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 战胜脆弱”之后,命题作文一直“雪藏”到2004年。即便是2004年,全国16套高考卷中,也唯有北京卷是“以‘包容’为题”的命题作文。不过,随着命题作文本身的不断创新(包括半命题的出现),以及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命题作文考查价值的重新认识,命题作文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经过六年改革创新的命题作文,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命题不再提供现成的主题,只提供写作的范畴和立意的方向;二是,题目关键词语呈现多义性,以经验的召唤和思维的触动为诱发点,为考生自主立意提供较大的想象冲击力。这两点变化为命题作文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较强的驱动力,也为这几年出现不少颇具经典意味的命题作文奠定了基础。如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福建卷的半命题《这也是一种》等。

近些年来,包括广东省在内的部分省市之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一直回避新材料作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把握方面来考虑的。因为,一方面,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重大风险,阅卷老师往往会因考生审题失误而直接影响对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甚至发展等级等方面的评分;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专家提倡淡化作文审题,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教学,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理解和命题者的意图把握的能力相对较差,主考者担心一旦考查新材料作文,会导致学生普遍因审题不准而分数“难看”的现象。

其实,新材料作文因材料的存在形成了写作的明确规定性和限制性,有效地避免了考场上的宿构文或背范文的现象,同时又因其材料细节的复杂性、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辩性、材料倾向的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新材料作文立意角度的多样性,也能灵活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保证了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可以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再次成为高考作文中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之一。

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验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何处限定?哪里开放?怎样才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是高考命题专家煞费苦心的事。为保证国家级大考的公平、公正,减少乃至杜绝宿构、套写、抄袭,除加强思想教育、评分控制之外(这些都是有限的),命题本身开放与限制的最佳契合就是最好的保证。因此,个人认为,2010年广东省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将向新材料作文靠拢。

根据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走向和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个人觉得,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方面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命题材料的选择。新材料作文选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寓言故事类、现象事例类、引述评议类和图画场景类等四大类别。如2009年全国I卷的“兔子学游泳”、2008年北京

卷的“瓶子满了吗”就属于寓言故事类材料,而2008年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II卷的“三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就属于现象事例类,2009年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安徽卷的“弯道超越”就属于引述评议类,2007年全国I卷图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的漫画“助鼠为患”就属于图画场景类。根据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所倡导的“力反华而不实,务求真情实感”的作文写作导向来看,我们平时的新材料作文写作训练,要特别注意选用那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学生有所闻知、有所感慨的现象事例类和社会生活评议类材料;不必过多地纠缠那些寓意深刻、饱含人生哲理、“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寓言类、图画类材料。

二是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广东省这些年之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一直回避新材料作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方面来考虑的;加之这么多年没有考查过新材料作文,中学语文教师也逐渐忽视了新材料作文考查的可能性,高一高二的作文训练指导大多是以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因此,2010年高考如果选用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势必会考虑这种客观现状,不会在审题立意方面过多地为难学生。基于此,我们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务必要注意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不要为了追求训练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拓展引申等能力或者为了体现材料之于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有意地设置审题障碍、加大审题难度,过分地去探究所谓的审题方法、技巧、诀窍、突破点等等。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三是作文训练的导向性。“文章合为时而作”,这是高考作文的根本指向,几乎每年高考作文都会要求考生联系自身体验感悟或社会现实生活,反对那种从中学语文“伪教学”那里被强行灌输来的“伪道德”、“虚情假意”以及程式化、模板化和“历史化”的作文。因此,在新材料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导向性务求明确而正确。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注生活的动人细节和点滴变化,关注社会的“假丑恶”和“真善美”,关注时代的改革、创新、发展和存在的障碍、付出的艰辛等;要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讲真理、抒真情;要注意拓展学生在评议时政、关注社会、探讨人生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自身的体验获取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悟,从而说自己的话、作自己的文。

回顾近六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多样化依然存在,而总的趋势也在因时而变,“为国选材”与“考生至上”的相对平衡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殚精竭虑的目的;并且高考作文要求“关注社会”“关注成长”这根脉络愈来愈明显;在对考生作文评价上,“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越来越得到评价者的重视。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也应当因时而化,顺势而为。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增城中学语文科组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

第五篇: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7高考作文备考方向:作文命题趋势

【命题综述】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趋势,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向贴近生活、满足实际需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去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陷入茫然。

【审题关键点】

从语段分析的角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由事理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构成。事理材料阐述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途径。任务指令语意明晰,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与“比较”两个角度给予考生指令。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把握思辨对象

语文素养绝不仅仅指语文成绩。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语文成绩只是用分数来计量的、涉及部分语文素养的应试能力的体现。语文素养高的人往往语文成绩也高,但语文成绩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高。不分清这两个概念,难以全面辨析:“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两种途径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把握立意宏观指向

今年的作文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个人终身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外部软实力和内部软实力。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

中国的经济GDP在十年间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就亚洲而言,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国加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占的比重仅为6%。我国与欧盟文化强国比,则可能是1:100。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主动把握。

三、把握任务指令,从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切入,辨析选择,明确三种途径各自优劣,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

既讲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又讲“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沟通国家社会与个人,说明作为青少年你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都在你的身上。我们总不能永远从国外花重金购买什么“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权。文化输出的重担就在我们未来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继而才能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然后在三种途径中选择一个途径立意或综合三种途径立意。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当然论述首先要从自身课堂学习体会出发。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甚至也有可能因为应试教育完全戕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方面,要知道阅读是青少年和世界进行灵魂交流的方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阅历、提升境界,促进青少年长大、独立,所以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

比如,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可拟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IP(知识财产)时代,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选到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则部分学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专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家长,或是专家的指导。

三、生活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拟写春联就可以锻炼人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谈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比如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有读过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是高密的红高粱给了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度反思,所谓的社会实践有可能只是沦为饭后谈资甚或过眼烟云。

【误区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混淆“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要抓住“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去辩证分析三种途径的优劣。

二、不要忽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以致忽视作文题蕴含的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三、不要脱离考生自身的语文学习体会去空谈,以致过多地举其他名人的或读书或实践的例子。

四、不要过分单一地侧重某一种途径,以致忽视三种途径的优劣的全面的比较。【2017年备考建议】2017年,考生备考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景看涨,是来年高考作文的首选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言论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看做解决以往材料作文产生的弊端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题型。

二、直面现实,学会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文最终考的是思想,是认识,是情感。近两年更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像过去科举考试考的策论或者当代公务员考试考的申论,是考察你认识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过去的套路、风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备考时,要多做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训练,由浅入深、正反对比、一分为

二、横向纵向对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不断思考,来提高认识水平。有了思想,才会说理、论证,才能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能成为实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要着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注意发展、运用这种个性去学习、创新,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对语文的学习。此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和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还引导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提示高考复习在关注《考试说明》的同时,必须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须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真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载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高考作文走势分析及对策 华蓥市溪口中学 杨奇平 语文高考近几年一直有细微调整,如减少客观题量,加大古诗文的背诵与鉴赏力度,总体趋势是强调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人文素养,说明我们......

    由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看2011年命题趋势

    》》》探寻规律找变化胸有成竹备来年 ——由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看2011年命题趋势 安徽省界首市 顾集中学 张坤 杨志杰 2010年高考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思......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解读及2018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解读及2018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7年高考很快飘散在风中,社保各界对其的评论喧嚣与热闹也渐渐淡去,但对于很多省份的2018届高三师生而言,迎接的将是第三年全国......

    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应试策略

    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应试策略 一、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分析2009年全国的18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二) 一、题目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

    2012高考作文及命题材料

    2012高考作文题目及材料 *、全国卷高考作文: 《放下顾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

    2013高考作文展望

    2013年高考作文展望 山东卷高考作文在命题上一直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从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09年的“见证”10年的“光与影”,再到11年的“这世界需要你”12年的“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