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时间:2019-05-13 02:0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第一篇: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1、从命题的目的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下的历史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的转变。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题量只有46道题左右,分散到历史学科只有12—13道题。

如此之少的题量要想覆盖到很多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什么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呢?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时空观,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它是形成历史意识的根本条件。从考试学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可以分为记忆(再认,再现)能力,阐释(理解、分析、比较、评价、论证、归纳、综合)能力、应用(含文字表述)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记忆是前提,阐释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务必要准。而阐释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将阐释能力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即为应用能力。在高考中,通常以解答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

2、从命题的方式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命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一些中心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将这些中心问题考深、考透、考全,从而也就考察了考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历史试题知识覆盖面不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教材主干知识或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常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即一个大题干即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试卷中单科的全部选择题也就只能考查3—4个中心问题。例如,2004年春季高考历史学科12道选择题,围绕“国家统一”和“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抗争”这一中心主题,考查考生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综合能力。对历史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则通过不同性质的材料或设问,回归于同一个问题。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围绕着政治家格提秀斯的言论、国际联盟的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区别其异同,并最终落脚于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的看法。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通过设置几组不同的有关“民族主义”的背景性材料,让学生分析“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不同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并要求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作用作出评价。高考这一命题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与其对知识面面俱到,还不如深入透彻地把握学科中的某几个中心问题,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从题目设计的方法看。题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材料的新颖性,即题目中的材料不直接来自教科书;二是设问的多向性,即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并且往往是逐步深入;三是切题的灵活性,即切入题目的材料,不一定都是原始的文字材料,能够体现历史主题的地图、图表、文物、艺术品都可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从而有利于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四是非专业性,即题目内容不一定全是学科性质的,不需要很多的历史知识储备也可以回答,但需要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背景。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的最后一道关于“煤炭资源”的材料解析题只归纳几种观点即可。但这个特点并不代表今后的命题方向。

在题目设计的方法上,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就是材料解析题,它大有取代问答题主宰全卷的趋势。所谓材料解析,实则是给考生提供一种新的背景性知识,让考生通过阅读、分析、进行联想、迁移、比较。或论从史出,或以史证论。它能考查历史学科的一切能力,也可以考查跨学科综合的能力。其特点是:(1)材料的来源广泛;(2)设问灵活;(3)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如前述关于“民族主义”的材料题。材料解析题也可以衍生为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

4、从体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看。试题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即通过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例如2003年文综卷“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和我国人口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汉长城与明长城联系起来,再发散到大西北的开发以及民族关系问题上,并引伸出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对话。2004年春季高考试题从珠江三角洲历史上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最终导致落后挨打,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带来经济腾飞的变化作鲜明对比,透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强烈地体现了历史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5、从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看。首先是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其次是注意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一般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如(1)政治和行政体制变革;(2)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3)霸权主义;(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统一战线;(6)中国的近代化进程;(7)国际关系;(8)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开放;(9)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0)民族关系等内容。

跨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师,试题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突出。2004年的新课程卷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就没有出现三个学科综合的大题目,但这并不能代表今后命题的方向。因为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之间的联系本来就非常密切,《考试说明》中也有这种要求。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强调三个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因而考查难度也很大。例如2002年夏季高考试题,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入手,考查河南开封产业结构调整;从“古丝绸之路”入手,考查亚欧大陆桥的政治、经济意义。而2004年春季试题“珠江三角洲”一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有利条件,联系历史知识分析广州在唐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清政府对广州的相关规定,分析说明闭关锁国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从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分析广州和珠海制造加工业的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分析“一国两制”在我国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一道题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方方面面,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思维跳跃,不断进行归纳、对比、联想,对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好答案的层次关系,形成逻辑合理的答题语言。

第二篇: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全方面解读中、高考教育改革风向标,不难看出中高考命题大趋势---难度降低,卷面上80%分数为“核心考点”。150分的试题中,有110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这些核心考点就能得80%的分数。其次压轴题从“考难题、考运算”变为考思路、考理解。从往年的“图文并茂式”或“强大繁琐计算式”改以从思路入手,考理解、考证明。

第三篇: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卷命题趋势分析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卷命题趋势分析

辽宁省课改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年了,已经积累了四年的新课改高考经验,纵观四年辽宁高考试卷,结合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不难发现,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渐渐进入平和期,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仍然会保持延续与稳定。

从高中理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绝大部分模块(集合、复数、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已经成为必考的出题点,个别模块(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每隔一年或两年命制一道独立试题。

从高中文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所有模块(集合、复数、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都一定会成为考试命题点。

下面,我们从各个模块角度来进行逐一分析。

1、集合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基本是三种命题方式:第一种是最简单的,给出集合中具体元素(很可能是实数),来求解指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1,2012辽宁文科2);第二种是略有难度的,通过不等式给出集合中的元素,然后再求解指

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如2009辽宁理科1,2011辽宁文科1);第三种是难度更大一些的,给出的集合是抽象集合(没有具体元素),然后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如2011辽宁理科

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二种命题方式,即通过解不等式,然后求指定集合的运算。

2、复数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考察复数的运算,里面可能加入共轭复数、复数的模等概念(如2012辽宁理科2,2012辽宁文科3);另一种是考察复数的几何意义(如2011山东理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一种命题方式,即直接考察复数的运算。

3、数列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就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础知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错位相减法的考察。

试题的编排方式比较灵活,可能是两个5分的小题,还可能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还可能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等差数列,另一个小题考察等比数列,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并且这道解答题的第二个小问题很可能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4、三角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有命题方式多样,可能是考察三角恒等变换(201

2辽宁文科6),也可能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2010辽宁文科6),还有可能是三角函数的性质,甚至是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其中解答题是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另一个小题考察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5、平面向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向量的线性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3);另一种是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如2011辽宁理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6、函数性质。(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点大部分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分段函数等,也由个别题目也有考察指对运算(2010 辽宁文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题目会出现在选择题,最可能是给出分段函数(指对分段),考察函数的某些性质。

7、程序框图。(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模式大部分是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2012 辽宁文科10、2012 辽宁理科9);少部分是填充不完整的程序框图(如2012 陕西理科 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仍然会出现选择题,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

8、概率与统计。(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7分)

本模块出题大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如2012辽宁文科11)、一个是概率与概率分布(如2012辽宁理科19),最后一个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如2012辽宁文科19)。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古典概型,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条件概率,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概率与概率分布。

9、圆锥曲线。(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抛物线、双曲线,而在解答题中会出现椭圆。其中抛物线考察的重点是抛物线定义;双曲线考察主要集中在离心率,渐近线;而椭圆考察主要是集中在运算以及整理上面。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0、立体几何。(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在三视图、球、线面位置关系,以及定量计算(文科求长度、体积等,理科利用空间向量求角等)。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1、导数与不等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

本模块辽宁卷命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相加,然后利用导数解决问题,其中构造函数思想在本题中会反复出现,甚至对某一个部分进行二次求导也比较常见。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12分解答题。

12、命题与逻辑。(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命题包括四种命题及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3、直线与圆。(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本模块命题包括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垂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估计会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4、线性规划。(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内容比较简单,利用图像很容易解决。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出现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查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5、二项式定理。(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简单知识点。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以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16、排列组合。(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中等知识点。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第四篇:河北省2014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

河北省2014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

一、命题趋势

1、试题结构:

(1)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略有调整。

(2)试题类型:依据《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继承中创新。

2、考点分布:

(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解读、理解和把握。

(2)考点均衡分布,兼顾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非选择题4个题目分别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学习板块。

(3)近年来材料题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试题所取的材料极为丰富和新颖,材料的来源多样、形式多样。有文件文告、研究著述、表格数据、报刊杂志、人民日报社论、农民日记、漫画图片、大事记等

(4)问题设置材料化、情境化,问题基于情景材料,问题来源于情景材料,进一步加大了情景材料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

(5)强化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通过丰富多样的史料呈现,通过新颖的情境设置,考查历史学习方法,考查史料研读、有效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形成个性化认识的过程。

二、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1、备考依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依赖、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不同版本特点补充完善。不能过多的外延,深入挖掘考试说明内容标准之间的联系。

(2).认真研读《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说明》

一是找出增减的内容二是明确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要求,三是关注题型示例部分。

2、中考历史备考对策

(1).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落实三维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入挖掘课标内涵,挖掘课标之间的联系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和方法。课标对教学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过程与方法(如何教?——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学生得到了什么?)

第五篇:上海高考英语作文三大命题趋势分析及应对

上海高考英语作文三大命题趋势分析及应对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谢忠平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被当作是下一学年教学的风向标。教师往往会极为重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刻领会测试内容的发展方向,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在高考中把握题目的要领。

近几年,高考英语作文在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2005年以来,极大部分年份考查了以文字描述作为提挈文章的关键词,而今年的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出现了以漫画形式提挈作文的“新”状况。形式虽然出乎大家的意料,但如果认真地翻阅今年英语高考的考纲,就会发现今年的高考英语考纲中写作部分给出的范文中就出现了两篇图表文文本。如果大家再翻阅近几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近几年高考上海卷英语作文命题所出的作文出现了文字描述(纯文字描述和表格文字描述)和图片描述交相辉映的趋势。其实,图片描述和文字描述如出一辙,实质上还是描述文,只是形式上的差异罢了。笔者希望通过审视阅读作文的命题轨迹,对大家未来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提出几点中肯的建议。近几年高考上海卷中英语作文题目

■2010年高考

下图是小学新生的课堂一角,对照你当时的上课情况,作出比较并谈谈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必须包括:

●描述图片里学生上课的场景

●比较你同时期的上课情况

●简单谈谈你的感受(图片省略)

■2009年高考

某海外学校举行英语夏令营,开设了如下课程:园艺(gardening),烹饪(cooking),防身术self-defence),护理(nursing)。假如你是黄华(不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写一封申请信,报名参加其中一门课程的学习。新的内容必须包括:

●你感兴趣的课程

●你希望从这们课程中学到什么

●为什么想学这些内容

■2008年高考

你班将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舞比赛(group dancing competition),班长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对此谈谈你的想法。

●你的文章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你是否参加比赛

●你决定做出该决定的具体理由

■2007年高考

以“礼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该文章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你送礼物的对象及所送的礼物;

2.该礼物对他(她)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带来的变化。

■2007年春考

假如你是何林,在“笔友网”上看到以下两则寻友信息。从中选择—位作为你的笔友,并给他(她)写封信。信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简单介绍自己。

2.根据对方信息说明你想与他(她)成为笔友的原因。

3.你的期待。

(注意:信中不得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Name:CarolAndrews Age:18 Nationality:British Hobbies:Music, dancing and reading。

Notes: Looking for pen friends who want to learn about other countries。

Name:Andy Jamieson

Age:17

Nationality:Australian

Hobbies: Sports, especially football;

traveling。

Notes: Looking for pen friends fromallover the world。

总结近几年秋考及春考上海卷的英语作文题目,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趋势1:从生活切入的描述性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几乎所有都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描述性的120-150字的英语文章。描述性的文章的特点在于,它比较容易“上手”,即学生看到题目不会一下子懵住,由于题目中带有较为详细的提示或者有着简单易懂的图片说明,学生下笔就显得比议论文更为容易。比如07年的题目是以“礼物”为主题要求考生写自己送出的一份礼物。看到这个题目,几乎所有考生的脑海里就会一下子涌现出生活中曾经送出过的礼物,经过整理并筛选,最终确定描写的对象。再如06年的春考英语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描述现在的居住情况等等。

另外,在文章的主题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要求考生从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入手的文章(比如10年、08年、07年和05年的高考,以及06年的春考),另外一类则是模拟一个生活中的情景,以此展开描述和分析(比如09年、06年和04年的高考,以及07年和04年的春考)。这两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文章的主题均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即使是后面一类,题目中模拟的场景都是与考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

笔者认为,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命题来源于大多数考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由于这是和考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而且即使是上述指出的既定给出的题目,题目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此考生几乎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

二、大多数教高三的英语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猜题”的方法,即教师根据以往的高考试题以及教学大纲,给学生一系列的范围并且相应的给出许多写作模板和范文,让考生在考前将之熟记于心,当考试遇到接近的形式或者题目时,考生就可以一一套用,保证在考场上的稳定发挥。可是,现在高考英语作文命题出现的新趋势,使得这种复习的方法举步维艰。虽然题目是来源于生活的,可是毕竟生活的范围太广了,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和考生“猜题”的侥幸心理。因此若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稳扎稳打,重视平时的积累。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有利于考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笔者认为,高考英语作文的主题越来越接近生活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的目的是使考生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是脱离生活的、机械的学习,这也是应对中国学生在英语方面突出的“高分低能”的缺点的有效手段之一。

趋势2:英语作文的“语文化”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高考英语作文这种从生活切入的主题似乎大大降低了其难度。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虽然此类描述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更“有话可写”,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上述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有两个要求,描写只是其中的第一个要求,在我们看来那只是一个引子,仅仅是几句话带过的“述题”部分。而重头戏是后面的第二个要求,那才是评判作文质量的关键所在。还是以07年的高考为例,它要求在描写送出的礼物和所送的对象之后,还要写出该礼物对他(她)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带来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所描写的礼物对于接受礼物的人是有意义的,自然地,如果需要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要求考生在描写的背后揭示出具有一定深意的主题。再来看05年的高考,这次是要求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题。很明显,文章要求考生描写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事情,从而证明人各有所长,无论才能大小都能成为有用的人。这就要求考生在选题上要花上一番心思,文章所描写的事情必须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尽量是一件小事,但是从这件小事上能够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所以说,虽然文章的主题和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文章的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可是考生在选题和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必须多花些心思,这是不是同我们在处理高考中语文的作文题时的情形一样呢?

趋势3:及格容易,高分难

以前的英语作文,如果达到了要求的字数、基本无语法错误、思路清晰、表达及过渡流畅,一般达到这些要求,就能进入至少“中上”的档次。但是,描述性的文章不同于考生们平时常常接触到的议论文,它没有能够套用的固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它对考生在文章结构的组织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一篇高考作文应该控制在120-150字之间,那么考生如何合理地安排呢?如果描述部分过多而忽略了中心的挖掘的话,那只能算是一篇“没有灵魂”的文章。因此,这里就要考验考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了,如何既做到“言简意赅”又能够表达清楚到位,这显然是比以前议论文一两句话的“述题”更为艰巨的任务。

另外,要想取得高分,还要求考生能够考虑那些别人想不到的主题。因为这里的描写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相近的表达,因此如果文章没有能够“脱颖而出”的地方,所得到的分数自然也比较普通。故要想取得高分,考生就要注重对于文章主题的挖掘,要让阅卷的老师看到你思想的光芒,发现你文章的闪光点。这些都是死板的模板、千篇一律的范文和单纯的描写所不能做到的

下载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

    201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 1.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 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

    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命题趋势分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有人说,答好了综合分析题目,面试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综合分析题在面试中的重要性。从全国的考察来看,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政法干警以及选调生的考......

    2014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命题趋势分析

    2014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命题趋势分析 有人说,答好了综合分析题目,面试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综合分析题在面试中的重要性。从全国的考察来看,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政法......

    专家指点高考综合科命题趋势

    专家指点高考综合科命题趋势 晨报讯 由全国高考研究院主办、光华鼎力承办的“2013高考理科(文科)综合科目命题趋势分析暨从一模到高考提分策略名师说明会”近日在北大举行。关......

    2008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08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3285 更新时间:2007-10-27 .. 一、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特点 综合重庆近两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和2007年高考......

    八年级历史期末命题情况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命题情况分析学校金山中学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备课组长李波涛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1试题难度适中,......

    100测评网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考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历史复习中要把握以下理论导向: 一、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基础......

    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精选五篇)

    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认识中考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是语文试卷中重点考查的部分,既是考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检验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