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
在职场中,有各种各样的场合需要我们去参加,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职场礼仪。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中西方的职场礼仪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其中的最大众化,最能突出其异同的一种礼仪——餐饮礼仪。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餐饮礼仪的发源及其发展历程。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山东,香港等地保留完整。我们刚才说的是古代的餐饮礼仪,下面我们再看中国现代餐椅礼仪。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正因如此,餐饮礼仪是我们以后在工作中不可或缺地要去学习的一种礼仪。不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担任何种角色,我们都要去学会餐饮礼仪,因为通俗点说,很多事情无论是公是私,都需要在餐桌上谈成,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经验。如果我们遵寻餐饮礼仪规则的话,主客关系就会很融洽。在之后的谈判中,需要谈的事情就会更容易谈成。
那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古今餐饮礼仪中的一些最须重视的一些步骤。那么,我们现在再来了解一些中国餐饮礼仪中的一些小的,最基础的,但却至关重要的规则。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在中国餐饮礼仪中,圆形餐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圆形餐桌可以坐很多人,大家可以对面而坐。而在西方,他们更喜欢长方形的餐桌。也因此,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在中国餐饮礼仪中,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具,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上面是一些中餐中最需重视的一些规则。我们下面来看看西餐礼仪中的一些讲究。西方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一般我们去吃西餐时,入去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这是西餐中必须讲究的一点。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就餐时的一些位次礼仪。即使来宾中有地位、身份、年纪高于主宾的,在排定位次时,仍要请紧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对面。她的两边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男客人。现在,如果不是非常正规的午餐或晚餐,这样一男一女的间隔坐法就显得不重要了。这与现在的中餐的位次有些相同。事实上,应该说是现代的中餐礼仪有些是按照西餐的方式来的,两者相互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餐桌礼仪。
与中餐不同,西餐主要用刀叉。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进餐中途需要休息时,可以放下刀叉并摆成“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表示没吃完,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表示已经吃完了,可以将这道菜或盘子拿走。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不用放下来,但不要挥舞。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要拿着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西餐的食物与中餐大不相同。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应先决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除了食量特别大的外,其实不必从菜单上的单品菜内配出全餐,只要开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点就够了。可以不要汤,或者省去开胃菜,这也是很理想的组合。
而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最后,我们必须要知道在最正式的场合中,也就是最正式的宴会中,应该如何去遵循的一些礼仪。
我们先看中餐中的宴会。如果是我们自己要举办宴会再邀请别人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宴请的对象、时间、地点、费用和菜单都要认真推敲。
1、对象:邀请哪些人、多少人出席宴会,应符合宴请的目的。
2、时间:最好先征求主、宾的意见,选择主宾都方便的时候。应避开对方公务特别繁忙的时间和对方国家的重大节日。避开某些国家的禁忌日,如每月的13日。伊斯兰教的斋月期间,宴请须在太阳落山后举办。节庆日和纪念日的宴请,应安排在节庆日和纪念日之前或当日宴请。
3、地点:应根据宴请的目的、时间、规模和费用酌情而定。一般应选择在环境幽雅、服务优良的酒店和会所举行。
4、菜单:菜单的安排应以营养丰富、味道多样为原则。安排菜单时应了解客人的禁忌。如印度教徒不食牛肉、穆斯林不食猪肉等。菜式应有主有次、有冷有热、有荤有素。
5、排位:如果是较为正式的宴会,要首先排好座位,并在每个座位前摆放名签,最好在宴会入口较为醒目的地方贴出座位图,标好桌号。主要客人要有专人接待入席,主宾要有主人引座。排座“右为上”是国际惯例。桌位的主次以离主桌的远近而定,右主左次。
如果我们去参加宴会的话,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到邀请后,要尽早答复对方能否出席,以便主人安排。不要随意变卦。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应邀出席宴请前,要确认燕青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主人对服装的要求以及是否偕同配偶等。
2)抵达:抵达时间应根据宴请的性质和该国的习惯掌握。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如是节庆活动,应表示祝贺。参加别国的庆祝活动,可以按该国习惯,赠送花束或花篮。参加家庭宴会,可向女主人赠送花束。3)入席:首先入席的是主人和主宾,其他客人按身份高低依次入座。一般应从座位左侧入座。当身份高者和女士落座时,身份低者和男士应走上前去帮助他们拉开座椅,等他们站到餐桌边时,轻轻将椅子向前推少许,等他们坐稳后离开。4)离席:不可中途离席。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开。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当身份高者和女士离席时,身份低者和男士应帮助其拉开椅子。
5)致谢:在出席私人宴请活动的第二天,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谢。6)交谈:就餐时与人交谈要放下餐具,停止进食。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个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交谈内容应该健康、轻松,态度应该礼貌、友善、愉快。交谈时音量不能过大,也不可窃窃私语。7)用餐时注意的礼仪:
1、应把餐巾铺在自己并放的大腿上,不可用餐巾擦试餐具,也不可用来擦汗、擦眼镜等。
2、吃不同的食物时,应用相应的餐具,不可混淆使用。刀、叉、匙用完后,应放在餐盘上,不可直接放在餐桌上。
3、侍者上菜时,要等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不要去取第二份。
4、鱼刺、骨头等物,不能直接吐在餐桌和餐盘上,应吐在手上,再放在备用盘上。咀嚼食物时要闭上嘴巴,不要发出声音。
5、从大托盘中取食物时,应用盘中的勺子和叉子,不要用自己的餐具。如发现餐具和菜里有赃物,不要大声嚷嚷,引起同桌的人注意,应悄悄让侍者换一份。
6、因用力过猛,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到地上,不可俯身去拾,请侍者送新的餐具。
7、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并帮助其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需递上干净餐巾或手帕,由其自己擦干。
8、别人敬酒时,应放下餐具,停止进食。
9、如要取用自己够不着的菜肴或者调料罐时,请别人帮你传递,不要站起身来伸手去取。
我们再来看西方的宴会应该注意什么。西方的宴会分为很多种,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西餐的一个特点就是餐具多:各种大小杯子、盘子、银器具等。
餐具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小瓶装盐和胡椒,可以在每一套餐具中间的前面放一份,可以每两套餐具之间放一个甚至只在餐桌的中心位置放一个,这样就可以共用一套小瓶了。
餐具都摆齐以后,不要忘了餐桌的装饰物,例如蜡烛台或用你的茶壶做个小花瓶等,都可以增添浪漫的气氛。
招待客人时不要把热水放在玻璃杯里,这样既不科学,又不安全,因为玻璃杯容易烫手。所以,热水、热茶等,应该放在瓷杯里,玻璃杯是用来装冰块或是冷水的。
西方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也不一样。中国喝茶方法一般都是把茶叶直接放在茶杯里用开水冲着喝,茶叶仍在杯子里。西方是用袋泡茶或把茶叶先放在茶壶里泡,然后把茶水倒出来喝,茶杯里不留茶叶。
就坐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跷腿,和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女主人拿起餐巾时(没女主人就看男主人),表示开始用餐,把餐巾铺在双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就对折放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在正规的晚餐,要等女宾放好餐巾后,男士再放餐巾。最好用双手打开餐巾,切忌来回抖动地打开餐巾。不要将餐巾别在领口上、皮带上或夹在衬衣的领口。用餐的时候,头要保持一定高度,不能太低,不能过多地移动头。
就餐期间,如果暂时离开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则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吃,让服务员不再给你上菜。
很多主人并不愿意客人在家里吸烟。如果你想吸烟,可以在上甜点之后,并得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允许,去指定的地方吸烟。不要坐在用餐的座位上,让身边的客人和你一同享受“仙境”。
第二篇:中西宴会礼仪
毕业论文
题 目: 中西宴会礼仪的差异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商务英语 班 级: 09级高职商务英语01班 学 号: 0905010023 学生姓名: 王怀阔 指导老师: 惠红利 完成日期: 2012年2月29日
内容摘要
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宴会文化,所以宴会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宴会的观点和态度、宴会内容以及宴会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宴会礼仪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宴会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宴会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关键词:中西宴会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
ABSTRACT
Different nations created different party culture, so party culture has the rich nationality and diversity of characteristics.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Britain and America to party views and attitud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rt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Britain and the party of etiquette i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reveals the part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eep reasons, and expound th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a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complementary party and compatible factors may increase.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party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differences
CONTENTS
ABSTRACT(Chinese)…………………………………………………………….….i
ABSTRACT(English)….............................................................................................ii
I.INTERDUCTION………………………………………………………….……4
II.THE DIFFBETWEEN OF THE PARTY ETIQUETTE………...……………4 A.Tableware differences……………………………………………………………...4 B.Time differences…………………………………………………………………...5 C.Plan seating differences……………………………………………………………6 1.North and south VS left and right………………………………………………..6 2.“Male” VS “lady first,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7
III.CONCLUSION…………………………………………………………………..9
REFERENCES……………………………………………………..……………….10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ANQUET ETIQUETTE
I.INTRODUC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y’s etiquette, due to cultur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party etiquette.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y etiquette contribute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order.II.THE DIFFBETWEEN OF THE PARTY ETIQUETTE A.Tableware differences Chinese and western dinner party the most obvious of the difference is the use of tableware.Chinese use chopsticks with clip food, western food with a knife and cutting.That isn’t an accidental way of different edible obviously.Due the different culture guided to.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people most to farming Lord;the so-called “facing the loess back up”, it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of portraiture.In this culture environment, usually in the grain for food, tend to live, work, peace and stability, the emphasis on “and” for the expensive, against aggression and attack.In this culture environment, usually in the grain for food, tend to live, peace and stability, the emphasis on “and” for the expensive, against aggression and attack [1](P.105).The two almost the opposite of the culture tendency to reflect the diet naturally reflected in the choice of tableware and having the way.Chinese use chopsticks soft-spoken, rarely appears poke, firm of action, in the table with the attitude of the food is intimate, gentle.Instead, use fork and knife to cut, let a person feel a kind of cruelty and oppression, is to conceal the ravaged food.Although Chinese and western or as sex to eat meat, but played very implicative, tactfully, felt anything that bloody “fighting” and “heartbeat, measures”.The literature of the famous French thinker, critics figures Roland Barthes said of chopsticks think, the chopsticks like a knife and that not used to cut, firm,poke, thus “food no longer become people under the violence, but to become prey is the transfer of harmonious material” [1](P.71).B.Time differences
“On time” seems to be a universally applicable concept, b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is endless also and same, the concept and contents of the event because different variation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founder of learning, one of the famou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dwar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ime is the human · hall has two kinds of culture mode, namely “time oneness”(Monochromic-time or M-time)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time”(Polychromic-time or P-time)[2](P.92).M-time required to make any things are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schedule, this stem what of time doing it;but P-time did not set the agenda of habit, it’s time to do what no on time to do on time.The former note strictly abide by the appointment of time, can't stood up;the latter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abide by the time, do not take the reservation.Hall also believes that time is Europe and the oneness of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ime mod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Latin American region is time mode [2](P.92-93).In his view, time is like a commodity, can buy and sell, saving and spending, waste, lost, make up and examined [3](P.142).Therefore, in the fete, because in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s more outstanding.In China,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arious modes of time that people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late”, in the provision of time and a half hours later, or even later “overdue”.To this, the host appears to be also early have thought preparation, often in this period of “waiting” in time for some other programs, such as played CARDS, drink tea, chat, etc.let some “first to” guests to kill time.For this kind of “Late” phenomenon are used to both sides, not as a master invited to contempt or an impolite.Sometimes even intentionally will host party time set “early” some, for the guests to the “late” to
provide more plenty of time.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official party request arrived on time, usually less than lot minutes;otherwise will be regarded as not fall instrument, is to the master and other guests don't respect.C.Plan seating differences 1.North and south VS left and right Seat arrangement is to use the space location each posi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aid an important form of.People is right of the space concept is after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o various factor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cquisition, including cultural factors are particularly acute.Therefore, different cultures, people are right of the space requirements and related rules and space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the space values is also different.Hall has a “Space speaks”[3](P.158)to describe the role of the Space.In China, the party is usually the south seat for to north facing to the next, and formed a “south honor”, “north low” traditional concept.Thi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nseparable.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ancient society, many dynasties, but no matter which once, which generation, the emperor, and he reigned affairs are all is face south and sit, it is “the face south says solitary”, “south states crown,” said one;And meet the Kings servants facing north, it also has “north to concede,” said one.This shows, “south” 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already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ymbol of supreme, represents the power, status, and identity;And the relative to the “north” position is naturally low many.This phenomenon in Chinese idioms is a very good expression.If at the same time appear in the idiom “south” and “north” two words, often “south” word in the “north” in the word, such as “NanQiangBeiDiao”, “ fighting ”, and “always on” etc.Therefore, in the party is of course towards the south gate the seat, and the north for a seat.6
In ancient times the western society, the most distinguished guests seat is in the master left, because people used to use right hand dagger, assassination in the person.I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guests’ arrangement in the master left hand position, not only he kill not convenient, master and uniform his advantage position.[3](P.86)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n the party the ancient phenomenon assassination almost dried up.Today, westerners to arrange seat, has no longer focus on safety protection, bu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will be the guest host in the right of the table, the table in the right seat form, left for the custom of the next.2.“Male” VS “lady first,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e is also a greater difference 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guests’ position for men and women.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formal banquet on see no female figure, and thus it is unnecessary to consider women position arrangement, this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ale” thought is consistent.Lin Yutang “Chinese” in book even said: “the beginning to the primitive times, the Chinese people's blood, and women will not occupy a proper position.”[4](P.201).Along later Confucianism “unify the whole country”, women have been bound in the feudal moral, the subordinate status.Today, the status of women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 have already get rid of the former subordinate position, the female figure appeared in the early also banquets for Chinese acceptable, but women often sit together.When “aged” and “lady first” principle is contradictory, Chinese people are choosing “respect for the” and not “lady first” In the west, “ladies first” is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is the social activities of the important etiquette.This is because Christianity is the western countries generally believe in religion, this religious exalted to the Virgin Mary, to admire women for noble sentiment.In addition, 12, 13 century, with the crusaders roster, and formed an “order” of this unique class.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order” and prominent position,gradually formed their own a set of etiquette and spread to folk,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is the respect for women, then called the best gift of lady “knight manners” time became a noble and even the populace civilization standards, and has followed so far.Therefore, in the western dinners, women have l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men and women guests must cross and sit, this is yet another demonstra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8
III.CONCLUSION.To sum up,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banquet in the idea, the etiquette and content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can be found on from cultural roots.Of cour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is relative.U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diet culture diversity increased complementary and compatibility.As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eastern culture continuous exchanges, China's food culture in with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culture collision will also appear i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es the new changes.On one hand it will be more help to the Chinese food culture in exchange, collision drew.Perfect development, and always keep exuberant vitality;On the other hand will promote the Chinese food culture in the world scope widely spread and development.REFERENCES [1] LiuChenghua.Culture and personality-the culture differences to a more [M].Hefei: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BiJiwan.Non-verbal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3] Edward T Hal1.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1 990. [4] DuXueZeng.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s the custom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第三篇:中西餐饮文化差异1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来源:/中西方饮食文化中西方餐饮文化比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重庆火锅店加盟。餐饮文化差异饮食精巧专维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来源:/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西方餐饮文化比较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重庆火锅店加盟。餐饮文化差异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西方文化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西方比较结构,如何将两者山东特色小吃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餐饮比较。我们四川火锅餐饮人才招聘小组特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认真的比较,这里将简要从小吃二手餐车价格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南昌特色餐馆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中西餐饮文化差异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文化差异比较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中餐饮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重庆火锅菜品图片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中比较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酒店餐饮书籍购买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餐饮营销案例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重庆火锅菜品图片、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北京鼎好餐饮。人们相互食品加盟店合同、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西方比较,体现了人们之间文化差异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酒店总机服务案例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中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餐饮文化差异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福建小吃做法的小吃二手餐车价格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中比较,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餐饮服务员案例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台湾统统美食加盟店。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西方文化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饮食对象的差异
由于西方人普遍中餐饮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中文化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
四、饮食习惯的差异
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西方人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
五、饮食文化特征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还表现在西方的“分别”与中方的“和合”文化特征之差异。
(一)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式红菜汤(罗宋汤),是把多种荤素原料集中在一锅里熬制而成之外,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就像“1+1=2”一样简单明了。
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自由的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及至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二)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界,音乐上讲究“和乐”、“唱和”,医学上主张“身和”、“气和”,希望国家政治实现“政通人和”。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就是说,烹制食物时需要在保留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便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丝、菠萝咕噜肉、番茄炒蛋、排骨冬瓜汤„„而如果换做西厨烹制,端上桌的恐怕是奶汁肉丝外加白水煮韭黄,或炸猪排佐以菠萝色拉,如此的中菜西做,让人哭笑不得。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论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聚餐,大家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客人东吃一筷西吃一勺,几道菜同时下肚。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论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聚餐,大家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客人东吃一筷西吃一勺,几道菜同时下肚。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供一桌人欣赏、品尝。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酒劝菜,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同时也借此交流感情。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这些都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综上,中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今天,享受东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的饮食,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全世界。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第四篇: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1]
一、中国的丧葬礼仪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
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 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人类早期的丧葬活动只是为了保护尸体,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智力的逐步增长,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没有了知觉,将来,“灵魂”还会回到“肉体”里来。因此,丧祭上才会出现各种各样为死者“上路”所准备的物品,只是希望将死者的“肉体”保护好。[2]
2、主要的丧葬方式
在我国民间,人死后都要葬,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够得到解脱,或重生。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不同,葬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崖葬、天葬等。比如,最为普及的土葬,人们认为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只有把死者土葬,死者才能够安息,这也表示“回归自然”。无论哪种方式,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3、丧葬的流程
人死之后,就会举行一系列的丧葬礼仪,它表示一个人完成了他一生的全部行程,最终脱离了社会。但因为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但仍能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能够投胎转世。在这种认知下,丧葬礼仪也成为人生一项重要内容,而丧葬的流程也是很有讲究的。主要程序是:停尸仪式——报丧仪式——吊唁仪式——入敛仪式——丧服仪式——出丧择日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做‘七’——招魂和送魂。[3] 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
4、丧后祭祀,悼念亡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也称“鬼节”,使我们悼念亡魂的日子。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迷信,每到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时,上天或许也感受到了人们的思念,所以和人们一起流泪。
中国的死亡观念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特点: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这是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相一致的,事死如生与重生并不矛盾,事死如生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死庇生。丧葬礼是在为死者服务,更是在为生者服务。
中国的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明白中国有这么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二、西方的丧葬礼仪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葬礼仪式多在教堂举行。
1、西方丧葬礼仪的形成
西方丧葬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2、主要的丧葬方式
西方的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
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3、丧葬的流程
西方丧葬的主要程序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三、中西丧葬礼仪的主要差异
1、宗教文化不同
中国: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西方: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4]
2、伦理文化不同
中国: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
西方: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的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的那种浓重的“孝悌”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
3、颜色文化不同
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中国: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
西方: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系的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参加者身着黑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人们需要黑色文化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并将它形象化和实在化,这是人们潜在的需要。
4、礼物文化不同
中国:在中国,丧礼是没有人送鲜花的,一般要送的是白色的祭幛,用以表示哀伤。
西方:西方国家的葬礼上,亲戚朋友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要为死者献唐菖蒲花或白色的百合花,以表示哀悼。
综上,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 5 中西文化比较
辛倩影
释。中西方丧葬礼仪差异的根源最终在于:中华文化在根底深处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补,使得现代的丧葬礼仪相互之间越来越接近,从而进一步达到真正的“中西合璧”。参考文献:
[1]黄勇.《人生礼俗》.京华出版社.2005年5月.[2]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丧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3]姜越.《婚冠丧祭--传统婚丧民俗解析》.现代出版社.2010年5月.[4]钟鸣旦著,张佳译.《礼仪的交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
第五篇:中西餐桌礼仪异同
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
西餐桌上的礼仪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规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时自始至终不能搁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许多“清规戒律”还是被人们所遵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不能违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进莱次序,通常是面包、汤、各类菜式、布丁、咖啡或红茶。照正式规矩,入席的时候,客人应该由椅的左方就位,离席的时候亦应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后,应该待主人先摊开餐巾以后,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铺置在自己的膝上。收起的时候也是一样,都要以主人为先,否则便失礼。铺餐巾,在正式场合是将餐巾叠作两层,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摊开,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须这么拘谨了,想要全摊开的话也是无妨的。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会再为你上莱了,所以,在离开时须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对。用餐完毕,餐巾大致叠好,也可以不叠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乱扔。如果发现水杯或莱肴中有脏物,不要大声嚷嚷,引起同桌的人们注意,而应当悄悄告诉服务员,让他拿走重拿一份来。换菜盘和餐具也是这样。喝饮料时,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后再喝杯中的饮料,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脸上或丢进玻璃杯里。如有纸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过的盘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在桌布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儿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盘子中。
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崇文门马克西姆餐厅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纪末特有的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这是马可西姆餐厅的传统,它让顾客先饱眼福(餐厅布置),再饱耳福(柔和音乐),后饱口福(美味的法国大菜)。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
第一个是“Menu”(菜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单。菜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在这里用菜单称之似有不妥,应称之为“菜谱”。
如何点好菜,我可有个绝招,我无论在国内外西餐馆吃饭,往往点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们称道,我的办法是,打开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请大家一定要点。
涉及到点菜,看菜谱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发生在马克西姆餐厅的一件事,四位年轻的“万元户”农民走进这家豪华的餐厅。他们有了钱,想品一品法国名菜。餐厅经理和服务员欣喜异常,热情招待他们入座,并礼貌地呈上菜谱,恭敬地请他们点菜。谁料,其中一位把菜谱推到一边,不屑一顾地说:“点什么菜?你们看着来,什么贵上什么,我们有的是钱!”四位农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顿法国名菜,但也不时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当了手绢用……
后来法方总经理同我谈起此事,很有感触:“从这四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确实富了,令人振奋。但是中国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单,使我们很难理解。在法国,就是戴高乐、德斯坦
总统吃西餐也得看菜单点菜的。这里不涉及有钱没钱的问题,因为看菜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级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国美食家朋友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值得的。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12、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3、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14、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