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义务教育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二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五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质疑→释疑”进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对题质疑→初读解疑→再读生疑→合作解疑→小结,对文质疑(升华)”,这样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学习的能力。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题质疑;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正音,指导难字认读书写,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在读中了解事件梗概。
(四)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落实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有意识地安排了“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这个部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指名回答。
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面?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
4.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读一读。(相机出示相关场面描写的重点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相机完成板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对文质疑。
1.布置作业:把大典的盛况写简短些。
2.再度质疑,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26开国大典
大典开始前
(1—4)
大典(宣布 升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5—10)
自豪 阅兵式
(11—13)
激动 群众游行
(14—16)
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节课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人教开国大典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注意其写法)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的典礼)“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入这盛况中。请大家带着要求,自由高声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初知写作特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反馈自学情况:
①正确认读生词(课件出示),指导个别难读、难写的生字。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书写:奏
诞
瞻(师指导生练习)【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②通过阅读,您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哪些主要信息呢?
课件:你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参加总人数吗?(开门见山)
③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快速阅读后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整体的印象,抓住文本的主线。】 2.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板书导读写作顺序,这是写大场面的一个重要写法。(板书:有顺序,有条理)【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四、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
五、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3.挑你最感兴趣的场面,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1.听写生字词。(典礼
协商
诞生
瞻仰
排山倒海)
2.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写做好铺垫。】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研读“典礼仪式”
1.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课后练习提示,“一问能抵许多问”,引导学生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并形成教学的主线。同时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使课堂在“静”中增效。】 2.汇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2)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B.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师配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我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此外,利用文字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了学生积淀的情感,饱满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背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开国大典当天的激动人心的盛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时以情促读促背,升华情感,积淀语言。】(3)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3岁的生日,在这63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B.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我。
C.师小结: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引读板书: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适时补充有关“五星红旗升起”的典型资料,利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加深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4)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二)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让我们再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感受开国大典吧!
2.交流最难忘的镜头。3.相机点拨:
(1)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2)从“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你体会到什么?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从“抛”“盖”你读懂了什么?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6)“红流”指什么?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
三、创新文本,拓展延伸。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出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1)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指导激情朗读。2.拓展延伸:《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将再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因此,本课教学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而是用大单元的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每课时的教学成为单元主线上闪光的一颗珍珠。】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1.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3.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场景描写中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2.观看电影《开国大典》。3.制作“伟人风采”手抄报。
4.课外建议:网络搜索《毛泽东纪念馆》和《民族魂》等网站。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让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如此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给有条件的学生提供《毛泽东纪念馆》《民族魂》等网站,那里有更多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关于伟人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课余自主了解知识的平台。】
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7 桂花雨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正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叙述内容,帮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好在我班有好多学生也跟着父母远离了家乡,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
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26.开国大典》练习题[定稿]
26开国大典
基础过关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在文艺wěi yuán()的xié zhù()下,王悦同学在毕业diǎn lǐ()上yǎn zòu()了自己创作的曲子。
2.在草原上qí mǎ()奔驰的时候,春风chuī 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仪式,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了______________;最后讲了__________。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fú()着我的头发,我真想高歌一曲。
二、辨字组词。
钮()拂()泽()扭()佛()译()妞()沸()择()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拢
1.几个人(),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跟我学:“宣告”则用于宣告判决、宣告破产、宣告死亡等;“宣读”用于宣读起诉书、宣读证人证言、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宣布”用于宣布开庭、宣布法庭纪律等。
宣告宣布宣传宣读
3.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毛主席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5.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一种典礼,是在庆祝建国的时候举行,叫()。
2.有一种站,是恭敬、庄严地立着,叫()。3.有一种讨论,是经过众人共同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叫()。
4.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声势,可以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叫()。
五、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记叙了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___举行__________的盛况。课文是按____顺序叙述的。先
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海洋”指的是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__。
4.文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难忘的小红马(节选)
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就会想到毛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
小红马浑身赤溜,毛主席十分喜爱它。晚上毛主席去开会了,我们只要听到小红马“咴咴”的叫声,就知道是毛主席回来了。而这时,毛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①“你还没睡呀?”
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有时,我们看见毛主席长途行军很疲劳,劝他上马,毛主席就诙谐地拍拍小红马,说:②“对不起了,我要骑骑你了。”
过草地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河。河水深,水流急。毛主席就一定要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免得被湍急的河水冲走。过草地没两天,我的腿被划破了,不久,腿肿得很粗,烂到了骨头,我忍着剧痛,跟着大部队前进。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一面
要牵马的老于停下来,一面对我说:③“小阙,骑我的马去。”“我能坚持。”我按了按伤口,“腿并不疼啊!”毛主席见我执意不肯。就要老于来拉我上马,④又在旁边催我。于是,我只得跨上了小红马。
我至今还怀念着这匹小红马,不仅因为在过草地的时候骑过它,还因为想到小红马,我就想到毛主席关怀同志的一桩桩感人的事。
1.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
(1)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用“____”画出第二、三自然段中描写毛主席动作的词语,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画线的句子①②是________对__________说的话,可见说话的人很_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画线的句子③是毛主席知道“我”的腿受伤严重时说的话,他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的句子④,如果你是毛主席,见“我”执意不肯上马,你会在旁边怎样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妙笔生花。
下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阅兵式的图片,先看图,再完成练习。
1.看到上面的图,我想到了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觉得和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相比,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有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委员协助典礼演奏2.骑马吹拂
二、电钮扭曲小妞吹佛仿佛沸腾光泽翻译选择
三、1.聚集2.汇集3.宣布4.宣读5.宣告
四、1.开国大典2.肃立3.协商4.排山倒海
五、1.部队进场。2.他发出声音。3.毛主席宣读公告。
六、1.1949 10 1 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时间庆典开始前会场上阅兵式的盛况群众游行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七、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2.总分总工人队伍郊区农民缩影3.比喻人翻动的红旗场面的宏大4.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八、1.(1)摸说拍拍毛主席对小红马的喜爱之情
(2)毛主席小红马诙谐毛主席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之深2.这马平时想为革命做贡献却找不到机会,你现在骑上它就是给它为革命贡献力量的机会。
九、1.盛况空前、蔚为壮观、扬我国威、举世瞩目、气吞山河、排山倒海2.队伍更为壮观,武器更为先进,说明我国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了。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课例
课题:《开国大典》 主备人: 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诞生、瞻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 1日在我国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就举行了这样一场盛大的开国大典。
过渡语: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开国大典》来体验当年的盛会吧!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分钟)
学习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检测: 1.我会读:
典礼 诞生 瞻仰 擎着 肃立 肃静 飘拂 排山倒海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同学们的回答得很棒!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检测的内容。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学习指导:快速浏览课文,边看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自学检测:
1.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小组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总结语:课堂上我们对这次大典有了整体的把握,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拉近视角,走进盛会,现在,让我们结合当堂训练的习题来检查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吧。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
1、用线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庄严雄伟的 礼花 五彩缤纷的国旗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课例
课题:《开国大典》 主备人: 备课组长: 审核人: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学们想了解当时的盛况吗?
过渡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分钟)
学习指导: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自学检测:
思考,课文描写了开国大典前后哪几个场面?
过渡语:请看下列一组图片,了解天安门广场,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如果你身处当年的天安门广场,会场会是怎样一种氛围呢?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学习指导: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会场气氛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5~1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自学检测:
1.会场的气氛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从毛主席与群众互动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为什么说“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总结语: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
1、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1)五年级三班()三个月获得卫生红旗班。(2)下课铃声响了,大家()回到教室。
(3)虽然这次考得不好,可我有信心()努力,争取下次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