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风中的一丝温暖邂逅
寒风中的一丝温暖邂逅
逅》是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应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靖女士委约,为四把琵琶和南音琵琶而作。作品于2008年5月创作完成,首演于中国音乐学院,此后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民族音乐成果展演闭幕式音乐会”和“第八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等音乐会上多次公演。
《邂逅》在每次的上演中都深受听众们的喜爱,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赞扬。作为一部专门为琵琶而创作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邂逅》充分发挥了琵琶的表现力和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创造性地将琵琶这样单一种类乐器以室内乐重奏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出现,因此这样别出心裁的民族室内乐创作实践非常引人瞩目,这也是其在多次音乐会演出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并博得了大多数观众认可的主要原因。
由于《邂逅》并非一部叙事性或戏剧性音乐作品,这就使得本文作者对它的关注更侧重于形式美和音色美的欣赏。例如:作品中南北琶声音的交相辉映、中西思维的兼收并蓄、古今文化的融合交汇。对于这种状态,我更愿意用一种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邂逅来形容。也就是悠悠的南琶古乐与灵动炫彩的琵琶之间的邂逅;中国的民族乐器与西方重奏性思维之间的邂逅;古老的南音文化与现代人解读之间的邂逅:我相信这也正是此曲标题的由来。
依笔者之见,《邂逅》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室内乐形式一次成功的尝试,其第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在创作中如何丰富和协调单一音色的。
琵琶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具有颗粒性音响、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以及可以演奏各种半音化音阶和调性等特点,这些赋予了作曲家发挥自己创作才能的广阔空间。在这部作品当中所使用的五把琵琶中有四把是经杨靖教授改良后的特制琵琶,分别为一把高音琵琶、两把中音琵琶和一把低音琵琶。这种为了适应室内乐重奏的改良使得高音琵琶的音质更为明亮而刚性、中音琵琶的音质更为柔和而润泽、低音琵琶的音质则更为坚实而厚重。其定弦分别为6236、6236、3673,这就使《邂逅》这部作品具备了类似于西方弦乐四重奏那样的室内乐演奏条件。
近些年,我国经常会出现针对传统民族乐器进行的改良,而针对传统琵琶进行革新并以室内乐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则是杨靖教授由来已久的想法,指挥家刘顺先生也经常就这个话题与杨靖教授进行探讨。为了实践这个想法,杨靖教授还带领自己的研究生组建了琵琶室内乐团。《邂逅》就是由该团多次演奏,杨靖教授亲自演奏南音琵琶。
南音琵琶的运用是本曲的另一特色。南音琵琶(又称南琶)作为琵琶的一种则是因其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一般定弦多为2562。南琶演奏风格古朴、独特,低音区音色淳厚、沉抑;中音区柔和、明亮;高音区清脆、坚实。音韵回味悠长,常有敲击钟磬之感。由于南琶的鲜明特点以及特殊音色,使它获得了显著的领奏身份。在这里,作曲家一方面采用了西方室内乐的重奏性思维,使几把琵琶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会心地呼应等多方位的表现都有别于传统的“老套”;另一方面也继承、发扬了琵琶的演奏优势,不仅使琵琶个性化音色得以充分发挥,还尽量使每一位演奏家都能获得饶有兴趣的演奏机会。以作曲家自己对西方室内乐和中国丝竹乐的理解,结合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作,正契合了当代欣赏者的艺术趣味。这也正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与西方重奏性思维之间的邂逅。
乐曲第二个特点是传统南音合奏曲《走马》的穿插运用。“泉州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之称。而这段《走马》本是由南琶、南三弦、二弦、洞箫?穴尺八?雪合奏的传统南音音乐,表现了群马自由奔驰、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情景,曲调古朴、节奏鲜明。在这里,《走马》的运用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构思巧妙,其旋律音调在各个乐器间的交替穿插运用,反映出作曲家扎实的配器、复调功底和别出心裁的创新精神,听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作曲家把千年古乐合奏万马奔腾的奔放激情场面用琵琶室内乐重奏的形式重新演绎,并达到了乐曲的高潮,令听众有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让悠悠的南琶古乐与灵动炫彩的琵琶在这首乐曲当中有了一次美妙的邂逅。
乐曲第三个特点则是“人声”与现代民族室内乐的结合。这对现代民族室内乐的创作来说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突破。
这里由杨靖教授亲自执琴而歌,一丝淡淡的声音由天际边若隐若现,“梦回初春透,了人倦,懒梳裹”。其他四位琵琶演奏者随之哼鸣,持琴而侍,再现了古老的南音音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靖教授的演唱细腻委婉、清新淡雅、悠扬不噪,为乐曲锦上添花,将南音音乐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每次演出中都会博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曲终前的这段声乐吟唱部分虽然篇幅不大,却是神来之笔,它既能令人联想到古代乐人“弄弦而歌”的古老传统,又是今人对西方古典纯器乐重奏曲形式的一种突破。它对于过去只专注于演奏而从来不要求张口的器乐演奏家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实现了真正的古老南音文化与现代人解读之间的邂逅。
全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慢―快―慢的结构布局。
在第一部分中,乐曲以南琶单独连续演奏la音开始逐渐引入,其他四把琵琶则由低到高、速度由慢渐快、力度由弱到强连续扫拂la音进入,使乐曲开始便造成一种强大的音势,一下将听众的注意力带入其中。接下来高音琵琶和南琶以八度的形式进入,由于高音琵琶在高音区以轮指的方式演奏,所以其声音饱满而又清脆;而南琶在中音区弹奏,声音坚挺且铿锵有力。两种音质结合在一起除给听众带来新鲜的音乐感受外,还有一种娓娓道来之感。
第二部分是全曲中最精彩之处。其中,《走马》的运用非常成功。这一曲调总共完整地出现了五次,第一次由南琶主奏,a商调式。高音琵琶和第一中音琵琶以点缀的形式在高音区演奏泛音作为伴奏,逐渐地加入第二中音琵琶和低音琵琶;第二次出现则改为由高音琵琶和第一中音琵琶主奏,并以相差纯四度的形式分别出现在d商和a商调式上,第二中音琵琶和低音琵琶作为伴奏;第三次由第二中音琵琶和低音琵琶在中低音区以八度的形式出现,调式改为g商,伴奏声部变为高音琵琶和第一中音琵琶;第四次又回到了南琶主奏,d商调式,伴奏则由敲击琴板逐渐演变为四把琵琶竞相呼应,将乐曲开始慢慢推向高潮;最后一次出现还是在南琶上,只不过由原先演奏单声部的旋律改为演奏平行四度的双音,其他四把琵琶先以和弦式的点状织体来模仿打击乐进行伴奏,逐渐演变为轮指直至弥散到整个乐队的全奏,将乐曲掀起一轮轮的高潮,达到了震撼性的艺术效果。正如《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第三部分速度逐渐回落,引入人声。各个琵琶也相继以泛音演奏的形式对《走马》做简单的回顾,乐曲最后以南琶泛音演奏la音结束全曲,形成首尾呼应,有余音绕梁之感。
由于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轻拢慢捻抹复挑”等一些细腻的琵琶演奏技术,并通过重奏、兼以曲终前的这段“吟唱”音色等,更赋予了它些许中国文人音乐的韵味和凄冷、萧瑟的气质。在寒风萧瑟的冬日,如有机会亲临现场去聆听的话,那么这首乐曲会给大家的心灵带来一丝温暖。
《邂逅》的成功对于作曲家来说并非偶然,王丹红现为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曾师从高为杰、唐建平等教授。在平时的创作中就已显露出不俗的天分。大学时代就已经创作了多部作品,并且在各种作曲比赛中多次获奖。读研究生后更是经常委约为全国各民乐团创作。2004年,《奏鸣曲》――为钢琴与编钟而作,应邀为斯坦威钢琴厂成立150周年庆典音乐会而创作,首演于中国太庙。2005年受广东省民乐团的委约创作了民族管弦乐队作品《云山燕邈》、《乐队扣连环》等五部作品,并在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上成功上演;其中《云山燕邈》还在2006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管弦乐文华奖音乐作品创作三等奖。而且就在笔者撰写此稿期间,《云山燕邈》还又一次作为2009年新年“经典民乐作品音乐会”曲目之一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当晚同台上演的还有谭盾、唐建平等作曲家的作品)。2006年受遵义市委的委约,创作了舞剧音乐《1935之舞》;2007年受上海民乐团的委约,先后创作了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炫彩江南》、《百年随想》等。
《邂逅》的诞生凝聚了一批音乐家的心血:作曲家王丹红、琵琶演奏家杨靖、指挥家刘顺„„,相信随着我国民族室内乐创作的不断发展和作曲家们个性化创作追求的日新月异,这类以前较少出现的民族室内乐创作形式会被更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重视起来,同时也希望我国的民族室内乐作品能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瞩目和关注,这将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幸事。
闫晓宇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萌)
第二篇:以寒风之名,温暖你旅程一段
以寒风之名,温暖你旅程一段
站在路中央,寒风迎面扑来。据说迎面扑来的东西都很喜庆,比如你家的狗狗往往就会朝你迎面扑来。所以我想借这喜庆,以寒风之名,温暖你旅程一段。
站在寒风中,目视着远方,往事历历在目。活动中的相谈甚欢,操场上的无话不谈,旅途中的疯疯癫癫,以及餐桌上的把酒言欢。这些是历史的尘埃,也是记忆的碎片。记忆中你充满激情,也善于思考,乐于分享;记忆中你并存理性与感性,理性让你深刻,感性让你真实;记忆中你既勤奋又好玩,勤奋中的专注,好玩中的洒脱;记忆中你是一个不错的倾听者,也会给出不错的建议。记忆中你微笑着,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未来。
感谢我们的相似,让我们有共同的经历。我们感怀上个驿站的相遇,也义无反顾驶向下一个驿站。是的,我糊里糊涂选择创业,而你义无反顾考研。
是的,从你选择考研那天起,你就知道路漫漫;尽管路漫漫,你执着求索;是对专业精神的追求让你孜孜不倦,是渴望个人的实现让你一路向前。是的,这一天即将到来,到来之前,寒风漫漫。漫漫寒风,难道不是壮行吗?起舞雪花,难道不是在助威吗?是的,这一天你已经等了很久了。不能说是卧薪尝胆,也不能说是破釜沉舟,但是磨剑一年,不利也光,事到如今,蓄势待发,必须利剑出鞘。那一天,你要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一天,纵然你心怀坦荡也要剑气逼人; 那一天,是你泰然的锐意进取威慑各路人马;也许,你已经坦然;也许你已经淡薄;但是作为一场战斗,还是要血气方刚,野性十足。
有一种胜利是胜在过程。一路走来,你孜孜不倦,你上下求索,你抵制诱惑,按部就班,你,已经是胜利者了。一路历练与坚持断然锻造了你生活的品质,你已经是胜利者了。所以,不管如何,结束那天,我都要举杯,赞赏你一路的坚持。不管如何,我都要歌唱,为你的持续奔跑欢呼。
拔出你的利剑,在凛冽寒风中笑傲江湖吧。远林兄与你同在。
第三篇:邂逅的优秀诗歌
与你邂逅于红尘
不问前世
不问今生
不问来世
只想悄悄看着你
带着行李
踏上了行往
不知前路的列车
迷迷糊糊中与你邂逅
邂逅于迷糊间
是梦
是梦吗
迷糊的我睁开模糊的双眼
不禁意间
你出现于我眼前
我使劲的睁开眼睛
是梦吗
幽幽的气息
领我进入梦的世界
怎么如此的熟悉
是前世的红颜吗
使我不由自主
沉醉了
那身姿
那气息
怎么那么像我像我梦中那
魂牵梦绕的背影呢
你
你是我前世的心吗
我想问问你
就问问你
我们前世相识吗
但我不能问
我不能打破这宁静
静静地看着你
无需言语
只需静静看着你
不问是否相识
不问是否梦里
不问是否有意
佛说
前世的五百次叩首
换来
今生的擦肩而过
而我却能
静静看着你
是我前世千年苦修
求来的吗
悄悄的看着你
无需言语
什么也不想
什么也不做
仿佛忘却时光飞逝
闭上眼睛
把你的身姿
于梦中的背影重合交织
编织着梦境
静静地看着你
任时光流逝
此生足矣
第四篇:一次最温暖的邂逅杂文随笔
昨天上午去给老父亲上坟,后来看看天气很好,原先天气预报说有小雨,可这雨并没有下,就急匆匆的往家赶,为的是尽快回家换衣服去山上玩。上周六上山采了两筐牛肝菌,这周想去看看还能不能采到别的蘑菇,换完衣服一看表已经是上午九点钟了,马上出发赶坐去白石的小巴,从小巴下来到和平大岭附近的山,还要走五公里左右,等走到山下已经是上午十点半左右了。
因为想看看有没有新长出来的蘑菇,又转了几个山头,结果根本没有什么蘑菇,于是,又回到了上周去的地方,还好,牛肝菌依然给我留着呢,上午十一点钟左右我就采了满满的一菜筐牛肝菌。考虑到上次采到的牛肝菌都没有吃完,还晾了十来斤留着冬天吃,所以这次就只采了一筐就匆匆下山,然后上公路往家走。
我之所以愿意上山玩,主要是为了呼吸山野的新鲜空气,欣赏山花野草,饱览山野风光。收山货只不过是副业,所以在自己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也是愿意靠徒步行走的,既锻炼了身体,又浏览了自然风光。如果觉得累了,只能等顺路的,鸡西到鸡东兴农往返的公共汽车,赶上了就坐,赶不上就自己走。这次也是一样,采完蘑菇就直接在公路上往家徒步走,虽然看见公路上有很多上坟的人开着摩托,出租车和私家车在我身边飞速驶过,但心里从来没有指望搭上谁的乘车借光图方便,由此,我只顾自己独身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了。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是让我碰上了,因为就在我徒步在和平大岭上行走之时,一辆白色的面包车突然在我身边停下,驾驶这辆车的是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她打开车门,问我是否愿意搭她的车回家,这突然到来的幸福让我喜出望外,我几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连声说“谢谢”匆忙上车。
在我的心里一直很感激,能有人免费搭载我回家。上车后还是感觉到诧异,在这荒郊野外的,一位女士一个人开着车,还主动搭载一个独行的男人,这胆子真是足够大的,她凭什么信任我这个人?于是我忍不住向这个好心人寻求缘由。
在与她的语言交流中,她给出的答案令我刮目相看,在心中的温度升高了许许多多。据这位女士讲“她搭载我是因为她喜欢助人,且习惯助人,没有什么太多的理由”,她还告诉我曾经在吉林长白山,帮助过一位不知情,越境的、已经奄奄一息的朝鲜老妈妈,还为此受到边防派出所警察的审查,她做此事并不后悔,因为她尊重生命,更愿意做一个帮助有困难的人,愿意做一个善人。至于我提出的如何有胆量在野外敢去载一位陌生男人,她风趣地说她会看面相,面善的人她是愿意帮助的,而且她说她会武功,心怀叵测的人也是接近不了她身边的。当谈到什么人她开车时她不会载,她说她不会载那些独行的穿工作服衣服的男人,还有那些看起来喝了酒的男人。
听到这番话,迅速地升华了对这个女人的印象。在人海茫茫之中,在人心复杂的大千世界里,我们一生中有几个能够让你足够信赖的人?我们究竟一生中能够遇到几位能够对你没有戒备心且只有足够信任感的人,而且还肯无私的帮助你的陌生人呢?
在下我时常听别人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其中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会明白。但我的这次经历让我对这个世界上的人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这次有幸邂逅这位女士,我有充分理由认为这个女人之所以能够有此胆量和善心乐于助人,她可谓是具有博爱精神的大善人,且是心地美好的有大爱的好人。于是我在对其心存无限感激之情时,心里对她也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当车将近驶进城子河时,我问她开车 要去哪里,她告诉我她是在鸡东兴农种人参的,因为今天兴农的加油站不营业,她要去朋友指引的最近的加油站给车加油,她没有来过城子河加油站,不知道加油站怎么走。听到这话后,我在这个女人身边突然有了安慰感,因为我终于有机会为她做点什么了。于是我告诉她我就住在加油站附近,可以指引并一直带她到加油站,她听后非常开心的笑了。
白色面包车驶进了城子河加油站,我的这次有温度的邂逅相遇也就算告一段落了,下车后我突然有了一种怅然所失的感觉,好像就要失去了什么,或者是已经失去了什么。在往家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今天下了这位女士的车后会失去什么。朋友们你们帮我想想我到底会失去什么呢?是失去再见一位好人的机会呢,还是感叹人生难得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呢?
总之,我心里还是有种淡淡的伤感,因为这个世界虽然好人很多,但能够发生在我们身边感同身受的究竟不多,能够终身给你留下印象的却很少。那么,就让我在此对这个好心的女士,以及天下所有有善心的好心人们,用文字表达和给予其最衷心的祝福吧。我坚信好人必有好报,我由衷的祝福好人一生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第五篇:寒冷中的一丝温馨1
寒冷中的一丝温馨
——《家》读后感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高中,那时文科班要求同学们多读一些名著,所以,也是偶然,我看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那天晚上熬了通宵,因为发现看了它放不下了,一夜,一本书,应该是我的极限了。
巴金先生把三个兄弟的性格描绘的惟妙惟肖,让我很佩服,同时,觉慧和丫鬟鸣凤的恋爱也让我觉得在寒冷的夜晚感到了一丝温馨。“不要紧,我已经在这儿忍了七年。现在日子好多了,也不觉得苦。我只要看到你,想到你,天大的哭也可以忍下去。我常常在心里暗暗地喊你的名字,在人前我却不敢喊出来。”多么可爱的情话,比那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不知道要真诚多少倍。这段也是后来我经常拿出来品味的,因为它就像生活中的暖手宝,总能在寒冷残酷的社会给人一些沁人心脾的温暖。
《家》讲述的是“五四”期间四川成都高家的故事,描述了这家由繁荣走向没落的故事。在这个家中,高老太爷永远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有三兄弟,而故事中的三兄弟便是觉新、觉民、觉慧,三人性格我觉得是递进的关系,觉新最老是大哥,思想也是一样老,一切都是逆来顺受,从来不敢反抗,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夫人瑞珏难产而死,在封建社会,他是一个“好人”,但是那种间接式的冷漠让我觉得一个男人要是那样,该被骂成懦夫吧。觉民是老二,性格也和位置一样,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既是一个进步青年,同时也有一种沉着和稳重。他最后和琴成为了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虽然觉民是胜利了,但是,我觉得觉民心中仍然有那份对下人的不屑和冷漠,这也让我本来对觉民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因为我历来是很同情弱者的人,他们该受到尊重。三弟觉慧,对封建社会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叛逆者,他的言行是和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但是他冲动,幼稚,也正好和“五四”运动一样,不成熟。但他和鸣凤的恋爱让我感到欣慰,这种自由恋爱,放在那个小心翼翼的年代显得那么可爱,每次,我都会和鸣凤一样紧张,希望他们能很快就有一个好结局,希望鸣凤和觉慧都能光明正大的。最后,当鸣凤投湖自尽时,我是多么希望觉慧能出现,毕竟他们的恋爱是那个寒冷年代为数不多的温馨,直到最后鸣凤死了,我的心也难过了好久,也许那个年代就不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吧,所以是时代把她带走了。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最后她懒羊羊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不久,睡眠在经过剧烈的骚动后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花园都在低声哭了”。这段描述,看了,我流泪了,那几声哀叫,那凄楚,无不敲打着我的心脏,而我,多么想敲碎封建那堵墙。
《家》是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轻轻合上它,闭上眼,想象着鸣凤和觉慧的美好,就像在花园飞舞的蝴蝶,就让他们这么飞吧,给人们带去那寒冷中的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