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写作技巧材料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教学案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学案)一:【教学内容】
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二: 【教学方法】
例规法 三:【思路点拨】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一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四:【探究写作技巧】
☆学习活动一:感知经典,小中有大
例文:
散 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文指导二:以小见大之“以小人物见大”学案
教你三招“写小人物”技巧学案 [学习内容]:
1、通过赏析文章,总结写小人物的三种方法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写小人物的三种方法 [学习过程]:
一、赏文
(一)阅读美文
1.笑
这期的《读书》到了,封面上有一幅画,题为“微笑的花”,还附有一首胡适的小诗《一笑》。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她笑得很好……”
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
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
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亮使我紧张,局促,手心渐渐渗出了汗,在油漆的窗台上,留下了两块湿漉漉的印迹。
我不敢去注视前排的考官,他们的眼镜所反射出的光晕严厉而让人怯于正视,于是我注意到了那个正站在地板中央翩翩起舞的考生,她舞步轻盈,动作优雅——哦!她摔倒了!在跳到高潮时摔倒了,多么可惜!她脸红了,然后站起来向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下一个是我,而她的失败,令本已紧张异常的我更加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起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这笑是如此纯美,使得我无法立刻去体味去诠释,而我站在那宽敞的练功房里,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灿烂、纯美的微笑。】
几天后,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面试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虽然最终没有去那所学校,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我们身边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把你的灿烂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至真、至善、至美是微笑。
“……其实只是那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她,但我感谢她笑得真好!
(此篇是2000届南京市一中丁海珍同学《笑》一文获《青春》杂志社面向全国举办的《真情》作文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2.心灵
祖母病危,父亲领着母亲和我们兄妹匆匆地回到乡下老家。已经80岁高龄的祖母,被冠心病折磨得清瘦、憔悴。
父亲奔到祖母炕前的时候,祖母艰难地伸出双手。父亲忙把手伸过去,祖母用满是青筋和老年斑的双手反复摩挲着父亲的袖口。
祖母说话已经很难了,喉咙里咕哝几声,费了很大力气,才说了一句话。我听出仅有几个字,但没听清是什么。
祖母说完,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便昏过去了。
我问妹妹:“刚才,奶奶说了什么?”妹妹黯然地回答:“她放心不下爸爸的冷暖,说的是„穿厚点儿‟。”
“穿厚点儿”,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出的最后几个字。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至今还记得《刮痧》这部电影,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物主要是 一家中国人。事情是从这家的小孩感冒发烧开始的,因爷爷看不懂洋文,无法拿药给孙子吃,就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刮痧,就是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在病人的背上刮,直到背部皮肤充血为止。在幼儿园里孩子背部的印痕被老师发现,于是孩子被老师和记者“保护”起来。孩子的家长再也无资格与孩子见面,原因是孩子遭到了家庭暴力,人生权利受到了损害,而且两名激于公愤的记者还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由于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做法,在法庭上中国人与美国记者、法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种不同文化撞击出点火石光……由此引发观众对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层次思考。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从平常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初中基本篇目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七根火柴》、《变色龙》、《一件小事》、《社戏》、《背影》《最后一课》、等等,可见,许多作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大事也产生于小事,写文章正如吃饼,不可能一口就全吞下一块大饼,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一个具体的题目,从咬第一口开始。写小事,还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和文题不一的误区,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
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杨绛的《老王》,最后写到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写出了“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高再比如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通过身边的一些平凡景象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以小见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等来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从而做到以“小”见“大”。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中学生作文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然而当学生真地写了他们所谓的“生活”后,老师们往往又觉得“不够味”,因为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做到“反映社会风情和时代的气息”。曲高调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太大太空、不切实际。
其实,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例如:《行道树》《爱莲说》;有以物喻人,例如:《荔枝蜜》《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挖荠菜》……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以“水”为话题。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
(二)以“亲情”为话题。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作文《纸飞机》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三)以“幸福”为话题。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此外,还有同学写童话《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赌气离开穷困的家出走,本文通过它的经历表现了“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这个深刻的主题。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应该能明白一些“以小见大”这个方法的运用了。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诗人蒙马特尔坐在地窑里,面对着眼前6000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还要注意写小的材料时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把小材料写细写透才能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那样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除以上两点,还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这样才不会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学都在写香气吸人的桂树,而有位同学却写桂花树下默默无闻的酸酸草,就别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贾平凹在长篇随笔《我是农民》中,写到当年家中的贫困状况时,也有一个典型的小材料。原文叙述说,家里刚刚有了一点粮食,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看着孩子们吃得饱饱的都睡下,父亲慨叹:“看,娃儿们的屁都有臭味儿了!”一句话给读者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这里既有吃不上粮食的辛酸,也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同时也让人看到一缕凡俗的温暖。……
二、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曾经布置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到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嘛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
四、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再如外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另外中国的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指着两根灯芯不肯死去的描写也属此例。
五、选择思维方式。除直接从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外,也可以从从侧面出击,这往往能出奇制胜,在作文中,就是避开正面的“短兵相接”,集中笔墨记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从而以小见大。如修祥明的《小站歌声》一文,作者没有正面写山村女教师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从教,如何关爱孩子的种种动人事迹,而是从侧面切入,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其实,老师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编了这么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一感人的场面,一个以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还可以由此及彼,联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现象,如《荔枝蜜》由赞颂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农民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从叙写母亲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
六、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比如以“电视”为话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电视的发展来表现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从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达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都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思考一例:《自行车》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七、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前,我的学生做过一篇以“花草树木”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在写养花的经历或者描述一种花,写的不是很好,就事论事,没有升华、深化,甚至没有中心主题。我在课间带他们来到操场,就看草。雨后的花坛,草长的特别茂盛,但被淋的东倒西歪;而种在格子式的人行道板里的草却长得整齐有序。我让学生说说二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学生说花格子把草保护起来了。我说,花格子框死了草,学生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但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并能运用恰当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最后,我们欣赏两篇学生佳作: [佳作展示台] 告别我可爱的故乡
刘霞
我的故乡在那大山脚下,青山依傍,泉水聆听。
当我的一只脚踏出了那块土地,我便知道,我真的要离开了。这里曾是我用歌声踏遍的地方,我熟识了这里的一切,却又要与它离别。
一年前,当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整个故乡的人民都清楚,这将是我们离开的号角。我目睹着山脚到山顶的树木如何凄哀地倒下,我见证着那曾经清澈的沟水如何浑泥。我看见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我故乡的土地上涓涓滴滴的液体。
儿时的我,喜欢独自走上那葱草严密的小山丘。我尝试过背倚着老树根,昂视天空的旷达,我欣赏过百鸟啁啾,蝶舞轻盈的幽雅。当那初开的紫藤花攀上树梢,我会准时出现在它的身边,轻吻它那柔嫩的花瓣。这里的万物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寄托了我心灵的宿愿。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静。
冬雪覆盖的故乡或许已成为我心中涌动的惆怅。三年前,那是我见证过最丰实的大雪,树枝伴着沉重的积压颓然倒地,我家的门前几方见开的小路上,已堆上了厚厚的积雪。那天,冷风劲吹,呼啸的北风刮走了人们出门的写意,人们都坐成一圈烤火。这时,听到有人说村里的排水沟冻住了,无法向外排水,于是,村中的丁壮们全都拿着铲子出了门。在大雪中,我的双眼被蒙上了一层酥软的雪花,朦胧看到乡邻们在雪花中凿冰开沟的情景,每个人的双脚都浸在那冰冷的沟水里。我的家乡人似乎永远都是团结协作的。就这样,沟水又重新涓涌流淌,小径上,长长得留下一串足迹。
我爱我的故乡,却无语言表它的美好;我爱我的故乡,却无法挽留它轻盈的身姿。当夏至,我已毕业,我想再回去,看一眼我思绪飘逸的故乡。
“谁的眼泪在飞,是不是流星的眼泪......”歌声依旧响起在耳畔。我的故乡在流泪......[点评]
考生能够在考场上限时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我想,这与他平时大量阅读、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也与他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自我修养分不开的。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作者对于往昔故乡的眷恋,对今日惨遭破坏的声声诘问,更有对家乡人没有丢失真纯的赞美。试想,如果没有平日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的关怀与思考,又怎能写出这样文情并茂的文章呢?
生命的日历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06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点评]
本次考试,写“情”的文章不少,优质的却不多。本文当属同类中的翘楚。真挚和浓郁的情感赋予本文以较强的笔墨张力和感染力,而良好的写作功底又使得这种情感的抒发既饱满充实又酣畅淋漓。构思生动不俗。和许多考生把“日历”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异,作者以“日历”作为写作的重心和情感的载体,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了最熟悉、最深切、最动人的材料,从而避免了许多作文所犯的话题和材料游离、情感空洞粗糙等病;语言的感受性不错,个别句子的表达显得跳脱和粗疏,但瑕不掩瑜,且情感的丰茂和文气的充沛有力的弥补了这一不足,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2005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
哲学家说,和谐是生命与自然的相亲相爱;作家说,和谐是笔端生发的完美境界;舵手说,和谐是力挽狂澜的默契配合;学生说,和谐是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温馨故事……
读完《流逝的古典》一文,你或许对“和谐”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我们也时时需要和谐,事事需要和谐,请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例文】 “和谐”画展
昨日读报,见到一则画展启事:周日上午将于希望省和谐市举办“和谐”画展,有意参加者,于周六午后3点前来报名,迟者概不录取。
读罢启事,平素就喜欢涂抹几笔的我顿时心生神往,于是着手寻觅素材,准备参展作品——
婴儿哺乳图
一位貌美的母亲,怀抱襁褓中的宝宝,面带慈祥的微笑,哼着悠悠的催眠曲……宝贝正口含乳头,眯着一双小眼睛,不时地吮吸几下乳头……
母亲安详、慈善的表情与婴儿安全、舒适的神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瞬间,爱在滚滚流淌,那爱滋润了一切真善美之花,淹没了所有假恶丑之果,那瞬间流淌的涓涓爱流哟,直淌过我的心田,让我的心澄然、清然、亮然。真的是真情无价,和谐永久。
泪眼朦胧图
闷热的午后。树下坐着一位泪眼朦胧的小女孩。忽然,一个小男孩飞奔过来,手持手帕,他走到她面前,用手帕轻轻拭去泛在她眼圈内的泪花:“想家了吗……”一句温馨的问候,犹如燥热的午后的一阵凉风,既会使人心静,又让人不再忧伤。问候语背后的那种情感是纯真的、可贵的、脱俗的,是不畏人言的,而那个场面更是和谐的、动人的,见证了两小无猜的友谊。
夕阳挽扶图
夕阳西下,从远处走来两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蹒跚的脚步和满脸的皱纹。他们迎着夕阳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环……
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绽开在皱纹间的笑容时,你一定会发出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是啊,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直到相挽,他们走过的虽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们却一步步走向和谐!真的就是患难见真情,真爱无限,温情永远。
整理着一幅幅“素材”,让心在和谐中浸泡,情在和谐中升华,心领和谐四溢的清香,我为之动了真情。报名截止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带上自己的作品,带着信心,走进“和谐”画展大厅。愿和谐无限。【亮点启示】
文章的切入点选择得好。“和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是很难把“和谐”这个话题说深论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以为参加画展准备“素材”为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谐”和自己心中对“和谐”含义的理解。应该说,作者这样做是很高明的,这样切题的新颖的非成人化的写作内容很容易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实际作文中,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往往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由于话题范围比较广,可写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得面对这类话题的学生难以把握,要么难以下笔;要么贪多求全,结果导致泛泛而谈。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选准切口,大题小做。
切口的选择一要准,二要小。所谓“准”即指写作的内容要切题,角度要新颖;所谓“小”即指选择具体的“小”事、“小”物、“小”的感受等。这样可以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将提供的“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办法去写。也可以通过给“话题”添加成分对话题加以限制,来缩小话题范围,做到宽题窄写。总之,话题作文写作就像摄像一样,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准角度,运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教案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范文,感受、学会“以小事见大”写作规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板书设计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 ——以小事见大 精当选材 细节出彩 小事不小 ,有容乃大
小:一件小事 一个片断 一幅画面 一个瞬间„„ 大:大事理 大主题 导入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一叶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二、感知经典,小中有大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探究:《散步》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大”的主题。
2.小结:从写作角度,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例文说一说什么是”以小事见大”。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
三、精当选材,细节出彩(如何写小事)
(一)精当选材
幸福的颜色
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1.探究:《幸福的颜色》是通过记述 事,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父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爱与理解这样一个“大”主题。你觉得小作者选取这件事的理由是。2.小结:精当选材(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事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
(二)细节出彩 1.经典语段 朱自清《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2.中考满分作文
跟 着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1)探究: 《背影》片段和《跟着》,作者分别是通过 和 方式,把深沉的父爱这一“大”表现得淋漓尽致。(2)小结: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
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
四、小事不小,有容乃大(如何见大)《跟着》结尾片段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1.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示例:文章通过父亲跟着自己后面这一小的细节,从中发掘出父子深厚“感情”这一大主题。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片段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结:选取细小点挖掘闪光处(情、理)。
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
五、归纳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
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 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
六、学以致用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深受感触,请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以小事见大”的写作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作文。
第二篇: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第四讲 以小见大
【知识导航】
一、什么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植物、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则可以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也可以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份情感、一种思考„„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情、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揭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学习展示台】
一、技法说明
“以小”是为了“见大”。“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能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反映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章。
然而,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而环绕我们的是平凡小事。但我们却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把“以小见大”引入写人技巧之中,有助于我们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人物的“亮点”,激发作者用真情实感写人,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得感情表达得深厚,细腻,感人。更能通过看是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中突出人物性格,从而揭示意想不到的主题,让主题达到深化的效果。
二、技法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重大主题,小处选材;大型题材,小处着墨;材料众多,选取典型;小处着眼,细节描写等等都能体现“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是写作技巧的一大亮点。
3、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往往能发现令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4、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三、技法点津
1、小处选材。重大的主题通过平常小事中体现。选材唯其“小”,才便于精雕细刻,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更深入挖掘,从而把主题表现得较为充分。比如《珍惜》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去选择材料。既可以把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护描述出来,也可以把老师朋友的关怀展现出来,从而表达自己的珍爱之情。在《珍爱无声》中,作者选取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父亲来宿舍看“我”„„这些小事并没有直接把“父爱”写出来,可却把那厚实凝重的父爱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表达自己的珍爱之情。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的细节进行具体生动,细致逼真的描绘。细节虽小,它的作用不小。它既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又可以深化作品主题。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人物性格,便有以小见大的效果。然而,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须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珍爱无声》中对父亲的几处细节描写,如“默默地抽着烟”“静静地翻着我的相册”“ 父亲胖胖的身躯,变得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使父亲的一颗挚爱孩子的灼热的心跃然纸上,同时体现作者也希望珍惜这份爱。
3、选取典型。在众多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主题的事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的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这才能使人幸福,灵活灵现。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典型事例能突出人物性格,体现主题。如果没有典型,文章就平淡无奇,主题就浅显。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种事理。所以,在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在《珍爱无声》中,作者选取三个典型事例:我强烈要求住校,父亲接电话,父亲来宿舍看我„„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爱作者的,他的爱是在行动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却体现了那伟大的父爱。作者把那无声的父爱浓缩在字里行间。
【精品引路】
珍爱无声
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
人,亦在无声中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送走时光的斗转星移。在同时,沉淀下了无声的真情,值得珍惜。
依稀记得小时候淘气顽皮的我爱在妈妈怀里撒娇,从来不愿看父亲不苟言笑、深沉无言的脸。母亲的溺爱娇惯了我,让我无法习惯在父爱面前的拘束地享受,更难谈“珍惜”。
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画漫画,不许看课外书,不许与同学长时间通电话,不许去同学家玩„„ ”
于是,在六年级的上半学期,我要求住校。在强烈的要求下,母亲答应了。父亲无言,默默地抽着烟。
在那个星期天,母亲为我收拾东西,我兴奋地跳来跳去,却在门口看见父亲静静地翻我的画册,轻薄的烟圈里,我看见父亲不同往常的慈祥的目光„„.住校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像和陌生人说话一样,拘谨地与父亲敷衍了几句。他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让妈妈接。
一个傍晚,父亲到宿舍看我,我接过妈妈让父亲带给我的衣服还有“营养品”。在阳台上目送父亲归去的时候,我发现父亲胖胖的身躯,变得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
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谢谢她的“营养品”,妈妈却是全然不知情。是爸爸买的?!
默默抽烟的,翻我画册的,常常“不许”我的,为我送“营养品”的,与我拘谨通话的„„
那个父亲,在无声中倾注了我那么多的不解,那么多的爱。我一直不懂的,现在,我想我是懂的,我想用有声的方式来换取父亲无声的微笑。我幻想当用优异的成绩给父亲时,父亲表面的不语,内心的喜悦,这种珍惜的方式。
我懂了,真爱无声。
我知道,要无声珍惜。
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
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人们的的谈笑,我该怎么办?
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书本,所有这些输送给我的善恶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和她从未说过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在我前面五六步远,摔倒着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同学;而我,却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
这只是瞬间的景象,顷刻的思绪。飘在身后的谈笑声,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择——不去扶起她!匆匆,我迈开步子,超了过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对前方延伸的路,我将走向哪里?我能顺着这条路走去吗?
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我好可怜:我不如一棵树!
积在树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你为谁而哭,树?
你应该为她而哭,她摔倒了,没有人扶她起来!你也应该为我而哭,一个残疾女同学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起来!可是,你更应该为千万个她和我而哭,为这个世界而哭!
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偶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试着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
—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家喜事多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妈妈为庆祝新年的到来,特意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不时地从厨房里传来“嗞嗞”的煎炒声,飘出阵阵肉香。说真的,我对过新年没什么兴致了,只是三岁的小弟弟高兴地蹦来跳去要这要那。
不过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不必说黄嫩嫩、脆酥酥的烤鸭,也不必说白莹莹、油光光的桶子鸡,单就是几个小小的素菜也着实地让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莹透明的海带丝,黄黄的油炸豆腐块配上青青的蔬菜叶,红红的冒着热气的花生米„„“你刚才不是吵着要吃吗?小吉,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快点吃?”爸爸问弟弟。“现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满了。”弟弟抱着肚子说。很快,晚饭结束了,只有爸爸妈妈边吃边唠叨着“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的,过年了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就吃不下呢?要是咱们当年,早吃光了。”爸爸接过话说:“孩子们怎么会像咱们当年呢,过去春节有好面(小麦面)吃就不错了,哪敢奢求什么鸡、鱼、肉呀。现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鸡呀、鱼呀的,平常就是天天过年,真到过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细琢磨着他们的话,确实难以想象他们的童年、少年是怎样的饥饿光景。
大家边聊边看电视。大姐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我和弟弟围着她问这问那。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多、车多、马路多、楼房多、工厂更多。我们厂里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别是中午,每人加一个鸡腿。老板对我们可好啦,工资每月7号按时发放,听说过了春节每人工资上调30%,老板为我们办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庆幸,我选择了职业中专,要是上高中还不知怎样呢?”大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听到这里,我都不想上学了,马上去打工。这时妈妈在一边说落大姐:“咱们邻居二妮,人家正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人家那才是正道,将来比你强百倍,别高兴太早。”妈妈还在埋怨当时大姐没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叹气:“大妮,哪有那么好,小心别受骗。我当年被别人骗的不轻,至今两年的工资没踪影。幸好,这两年猪市行情好,一年能赚上一两万,我也上了年纪了,在家种地又免交公粮,包上几十亩地,一年养上五六十头猪也不错。”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来。爸爸正高兴地说着停下来对我说:“快看看!是谁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门。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让进屋里。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烟,又叫妈妈把菜端上。大伯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的兴奋:“今年地里收成好,这不,村干部又送给五百块,说是啥低保,还有别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级政府给的。我无儿无女,这四百块钱给二妮子和小龙当学费吧!就算压岁钱,也算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心意,让他们好好上学,咱家今后还指望他们呢!”说着大伯把四张大红票和一盘大鞭炮放在饭桌边上。我和二姐齐说:“过了春节,我们的书钱、学费全免了!”爸爸说:“大哥,你恁大年纪,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留着吧,过了年,孩子们上学一切费用都免了。”还没等爸爸说完,大伯抢道:“不行、不行,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必须收下,再说,我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啥用?若病了还有合作医疗和我的保险单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们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好了,平时我们就能保证营养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妈妈抢过话来。爸爸端起酒杯递给大伯,他们一饮而尽,脸上一会起了红晕。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们村的房屋全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鸟儿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智力冲浪】
1、亲情、友情„„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是否发现了它们的身影了呢?你又是否能将它们描绘出来呢?任选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从他最感动你的一件事、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入手吧!
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个4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手》
《幸福在哪里》
《那触动我的心灵的》
第三篇:以点带面积极探索
以点带面积极探索 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开展 栾城县人口计生局 栾城县计划生育协会
栾城县辖7个乡镇,1 73个村,已婚育龄妇女66739人。今
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依法管理、基层自治的工作理
念,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诚信计生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发挥村级
作用、村民积极参与的诚信计生发展之路,提升了人口计生工作 管理水平。
一、典型引路,分步实施,扎实开展诚信计生工作
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典型引路,分步实施的方法,首先在7 个乡镇选择了工作基础较好、“两委’’班子坚强有力、群众威信
较高、计生专职队伍过硬的14个村,确定为诚信计生试点村,闯出了“五措并举’’促落实的路子。
(一)宣传动员促落实。我县诚信计生试点村确定后,坚持
以宣传为先导,通过农村广播、板报、标语、明白纸、手机短信
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诚信计生的优势,明白参
与诚信计生的好处,调动群众参与诚信计生的积极性。柳林屯乡范台村把诚信计生宣传与为草莓种植户提供信息、技术、种子、化肥、贴息贷款结合在一起,在发放草莓种子、化肥、贴息贷款 的同时,入户发放诚信计生宣传材料,面对面讲解开展诚信计生 的好处,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人口计生局和
计生协分别在栾城镇北石碑村、冶河镇军家营村及柳林屯乡范台
村组织召开了群众动员大会,对这几个试点村的群众进行了全面 的思想动员,积极引导群众加入到诚信计生活动中。无缝式的宣
传使诚信计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民主选举凝民意。试点村围绕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要求,按百户村民设立一名诚信计生小组长的原则,以原来的计生小组
长和会员小组长为主要候选人,分别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
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诚信计生小组长,健全
完善了村级诚信计生组织网络。同时,组织试点村协会秘书长、诚信计生小组长和诚信计生户讲经验、谈体会,相互借鉴学习,明确诚信计生的内涵、工作程序等,提高了村级管理人员的实际 工作能力。
(三)专题培训明方向。为明确诚信计生的努力方向和工作
目标,我们对试点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会秘书长、诚
信计生小组长进行了三期诚信计生业务培训工作。在培训的基础
上,对其进行了集中考试和业务拉练。与此同时,通过组织诚信 计生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反复讨论,对原有的《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进行了完善,增添了“政府诚信、群众守信”双向承诺内容,制定了《诚信计生协议书》和《计划生育诚 信书》。
(四)签订协议明权义。《诚信计生协议书》和《计划生育诚
信书》,代表了广大村民的意愿,明确了村民在诚信计生工作中
享有的权益和应遵守的义务,在签订《诚信计生协议书》和《计
划生育诚信书》过程中,通过采取干部、党员、计生协会员带头
宣传,带头参加诚信计生小组,带头签订承诺书的办法,带动群
众主动参与,出现了有的外出务工的育龄群众还委托家人向村委
表达参加诚信计生组、签订协议的意愿的良好氛围。目前,7个
乡镇的1 4个诚信计生试点村有5300多名育龄群众签订了诚信计 生协议书和计划生育诚信书。
(五)公开透明细运作。我县7个乡镇的14诚信计生试点 村,全部建立了诚信计生公开栏,做到人口计生内容公开及时,群众明白。同时,村村建立高标准的瓷砖壁画宣传一条街,大力
开展了生育政策知识早知道宣传服务活动,真正把相应的生育政
策知识交给了育龄群众;实行诚信计生监督员制度,聘请本村有
威望的老党员、家族长担任诚信计生监督员、评议员,定期听取
诚信计生执行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另外,对每家每户建
立了诚信计生个人档案,对执行计划生育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实
行一季度一汇总考评,半年一评比,对评比出的诚信计生先进
户,进行挂牌命名,对不履行《诚信计生协议书》和《计划生育
诚信书》的村民,组织诚信计生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上门开展守信教育活动,提高了村民知荣辱、守诚信的自觉性。
二、加强指导,落实制度,确保诚信计生有序运行
为从根本上解决强迫命令、流于形式现象的发生,把诚信计
生工作引向村级自愿、村民自觉、主动参与、依法管理的发展轨
道,我们注重从村级基础入手,加强管理,确保了试点村诚信计
生健康发展。
(一)利益推动。县乡分别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诚信计生
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诚信计生试点村考核办法》和《全面落实
农村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一年抓试点,两年
抓推广,三年上水平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对诚信计生试点村的村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计生专干、诚信计生小组长由所在乡
镇进行月考评,与干部绩效直接挂钩,年终按本乡镇村干部奖励
数额提高一个档次,进行奖励;试点村的一年四季生殖健康检查 免费服务根据村情由村民自定时间,邀请县或乡镇计划生育技术
人员到场服务;对计划生育户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全部公开,由群众相互监督。另外,全县14个诚信计生试点村
因村制宜,制定了本村诚信计生优先优惠办法,如柳林屯乡范台
村对诚信计生户优先提供草莓、蔬菜种植技术、信息和贴息贷款
及生产资料;西营乡东营村优先提供鹌鹑养殖场地等,形成了一
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工作新局面。
(二)宣讲促动。着眼育龄群众能够较快捷、系统地了解掌
握生育政策知识,我们具体细化规范了《生育政策知识早知道明白卡》,对新婚、无孩、一孩、二孩育龄群众进行了发放。在诚
信计生试点村大胆尝试和创新,建起了“诚信计生聊天室”,通
过聊天的形式,让育龄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开展“两评一 献’’活动,即:评村组计生落实情况,评守诚信家庭,为人口计
生工作建言献策。聊天活动灵活多样,采取了面对面讨论,守诚
信计生户谈经验,县乡计生协、人口计生干部现场讲课等相结合 的方法进行。每个“诚信计生聊天室’’都建立了活动档案,及时
总结“聊谈’’成果,促进了诚信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监控带动。试点村都成立了诚信计生监督小组,负责
监督落实。监督小组明确职责,每季对政府承诺及群众承诺的事
项进行一次评议,公开上墙,并记入诚信档案。每半年组织诚信
计生代表,对诚信计生落实情况进行汇总评议。落实到位不到
位、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对落实承诺情况及时公开,没落
实的限期改正,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机制,带动了村
级计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推行诚信计生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诚信计生顺应了广大育龄群众的意愿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
发展要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给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注入
了新的活力。
(一)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开展诚信计生活动,进一
步明确了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突出了村级在人口
计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乡镇一级在计划生育工作上不再大包大揽,主动发挥好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村级履行
工作职责的主动性。他们充分利用熟知村情、户情、民情的优
势,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目
前,全县1 4个诚信计生试点村政策内出生率均达100%。
(二)调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诚信计生不仅使政府诚信
在农村得到了体现,而且从村民相互监督、讲信誉、守信用中增 强了约束力,主动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如一季度免费生殖健康服
务,诚信计生试点村上站率均达到了99%以上。夏户庄村,过
去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上站进度慢,上站率低,推行诚信计生
后,村里确定具体上站时间,育龄妇女踊跃上站,由过去催促上
站变为现在的主动上站_o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计生协会长、中心户长及
诚信小组成员全都来源于群众,直接代表了群众利益,深得群众 的信任尊重和认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农村
社会稳定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我县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与上级
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借 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把我县诚信计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 水平。
第四篇:加强领导以点带面(关工委)
加强领导以点带面
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
——中共碱厂乡委员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碱厂乡党委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注重发挥“五老”这支骨干力量的优势和作用,帮助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如何重视和发挥“五老”的作用,我们党委也经历了一个不认识到认识,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开始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工委的事,党委抓不抓都可以;对动员“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想的不多,抓的很少。中央2004年8号文件发表后,党委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逐步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单靠那一个部门不行,必须全党重视,全社会参与。基于这种认识,党委加大了工作力度,狠抓“三个一”的建设:一是健全一个组织网络。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 1
一名副书记、一名副乡长主抓;村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学校组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退休教师任副组长。二是建立一支骨干队伍。这支队伍由原来离退休干部发展到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老科技人员参加,共140多人。乡党委、政府每年都召开一次“五老”动员会、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从工作上支持他们,从生活上照顾他们,让老同志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三是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从乡到村学校层层建立了关工委工作制度、“五老”活动制度、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有利地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为了摸索动员,组织“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关工委首先在东大杖子村抓了试点。该村党支部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五老”活动室,成立了组织,建立了制度,并根据每个老同志的优势和特长,划分了三个小组,分别开展帮教活动。一是7名退休老干部帮扶10名贫困青年。仅2005年帮助他们借贷款45,000元,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驴,基本做到了当年脱贫。退休干部邢文和为青年刘江借贷7000元,办起千只鸡场,发现饲料不足,邢文和主动借一万斤玉米,使之渡过养鸡难关,保证每天产蛋100多斤,收入200多元。现
已基本脱贫。老干部朱存洲、李海林、刘占银、张海轩等,经常到帮扶对象家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为信得过,离不开的好帮手。二是5名退休老教师每人帮教1—2名在校的特困生、学困生、后进生。2003年“七·一”党的生日,村党支部发动“五老”捐款750元,为10名贫困学生解决了学杂费。2005年9月在“五老”的带动下,全村捐款3,188元,为本村贫困户刘海生之子、县凌高学生刘忠金治病,避免了失学。三是6名老军人作革命传统报告。复原军人李兼福、乡公安派出所退休干部李海林,不定期深入学校上法制课,讲革命故事,使学生深受教育。东大杖子村党支部不仅动员“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而且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如修路、植树、维护社会治安、有线电视安装、防治禽流感等。支部书记陆春峰说:“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是老同志发挥余热,积极支持的结果,应该给他们记一大功!”党委认真总结了东大杖子村发挥“五老”作用的经验,在全乡进行了大力宣传推广。从而带动更多“五老”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主动当好“五员”,为培养“四有”新人做贡献。
三、发动“五老”,开展“三帮”
我们全乡共有“五老”140人,其中老干部45人,老教师52人,老军人42人,老模范1人,能够参加活动80人,占总数的57%。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我们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以帮富、帮学、帮教为内容的“三帮”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帮富。为了帮助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县关工委、信用联社共同倡导下,我乡从2002年开展了“十百千”扶青致富活动,四年来为140户青年农民,借贷款78万多元,重点发展养殖业。凡是贷款户都有“五老”包扶。帮经营、帮技术、帮信息、帮销售。大窑沟村有3名老干部,帮助14户青年养兔、养羊,成为全村科技致富示范户。青年农民赵永祥体弱多病,不能外出打工,2002年7月借贷款3000元,自筹1300元,买小尾寒羊8只,还存栏母羊10只,价值4000元,除还清贷款外纯收入6000多元。在赵永祥的带动下,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全村420户,已有300户养羊,共2800多只,仅养羊一项人均收入248元。2003年全乡58名老同志伸出温暖之手,解囊相助,捐款2400元,扶持贫困学生家庭发展养兔、养羊、养猪等,从而保证了按时交学杂费,避免了失学。磨石沟村9名退休教师,每人捐款50-80元,为8户特困生家庭购买种兔,经过逐年繁殖,形成了规模,实现了脱贫。
2、帮学。发挥退休老教师的余热,帮助在校学生中的学困生辅导功课,提高学习成绩,使之在最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过本学籍中等生水平。碱厂村退休老教师刘汉清、衣占龙;东大杖子村老教师刘中彦、陆春利,磨石沟村老教师董奎云
等,利用放学后或晚上时间,抽空去学困生家辅导语文、数学,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了浓厚兴趣,家长深受感动。原古迹营子村退休教师张柱帮助在校生学书法。退休教师李治生带领学生到附近蔬菜大棚亲自讲解蔬菜栽培技术,使学生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科技知识。
3、帮教。发挥“五老”优势,请知名人士到校做报告,使学生受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老战士李丙福、张文礼多次到东大杖子小学、碱厂小学做革命传统报告,使师生受到深刻教育。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老教师刘汉清同志带病到碱厂小学做“大决战从我家乡开始”报告,使师生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各位领导,我乡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虽然取得一点成绩,是县关工委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和其他乡镇对比,按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乡党委一定要很好学习其他乡镇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挥“五老”作用,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4月
第五篇:“以点带面”读诗歌
“以点带面”读诗歌
霍新艳 河南省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在讲这一首诗时,我考虑了很久,很想把它讲好。说实话,古典诗歌的教学在我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挺好的一首诗,经我这么一讲,意境和韵味大失,学生能记住的只有诗句和解释,赏析能力很难上去。怎么讲好古典诗歌,是我思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没想到在讲《观沧海》时,意外的获得了一个方法,顿时有点“柳暗花明”了。
我拿着事先背好条理分明的教案来到教室上课,指名朗读这一首诗,在学生读之前,我无意中问了一个问题: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这一首诗?有人说“苍凉”,有人说“悲壮”,有人说“慷慨”,有人说“豪迈”……我指名那个说“豪迈”的学生,问为什么说“豪迈”。学生回答:他是站在竭石山上眺望沧海,应该是“豪迈”吧。马上有人反驳说:不对,诗的二、三、四、五句写的是秋景,其中有“秋风萧瑟”,应该是“苍凉”。是吗?我反问。然后学生静下来读二、三、四、五句,读完之后又有人发言,说:应该是“豪迈”。因为它写的的虽然是秋景,但是一种具有勃勃生机的秋景,你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时有不少学生若有所悟,频频点头。然后第一个站起来说“豪迈”的学生又站起来重复他的观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都写出了大海的广阔。诗人登高望远,应该是“豪迈”。此时,全班同学都同意了“豪迈”之说。
当大家以“豪迈”之气读完这首诗时,我发现了另外的问题,于是就问他们:为什么在读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大家的语言语调更高亢呢?是啊。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开玩笑说:这叫一鼓作气,愈靠后愈兴奋。再想想。我提醒他们,这两句写景和前面有什么不同没有?哦。学生中有人恍然大悟,前面的写景是实写,后面的写景是虚写。对!我急忙肯定,紧接着又问,但这和语调语气有什么关系?是啊?学生们瞪大了眼。我予以提醒:哪个场面更宏大、壮观?学生异口同声:虚写的。马上他们就醒悟了过来,变得非常兴奋:原来我们被诗人牵了鼻子。不,那叫被感染,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我又趁热打铁说。
又读一遍之后,我又提出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什么曹操如此“豪迈”,把秋天也写得生机勃勃?又是一片沉默。我让他们把书翻到67页,看课下注释②: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我补充此时曹操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又打跨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此时此刻,曹操可以说是踌躇满志。怪不得。学生中有人说。……
这节课就在我们对“豪迈”的分析中完成了,学生们以无比的豪迈的朗读结束了这首诗的学习。而我的事先准备好的条理分明的教案却搁置一边,根本没有得到执行,但我觉得这节课很成功。我忽然发现“以点带面”在古典诗歌的讲读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以后几首诗歌的教学中我努力去找点,发现这个“点”可以是“语气语调”,也可以是“主题”,也可以是“意境”,也可以是某个重点字词,或者是我们在阅读时的一个问题,只要找好“点”,然后或抛砖引玉或一以贯之,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原来规范式的讲读灵活了许多也有趣了许多。需要注意的是,诗歌一定要读,正确的朗读是我们接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邮编:【450011】
电话:*** 邮箱:234878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