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善于叙事之“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自学与探究:
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
例文一:
丑 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探究:你从中这篇文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学?
例二
为母亲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用于掌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纽扣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很高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意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中看出,他正文思 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她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自己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这时连针也穿不上了。一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线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次„„还是失败。
再试„„连续不断„„
儿子在不经意间侧脸看见专心致志给针穿线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经找不到进出的“孔”,可母亲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湿润了,他感到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形象模糊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不用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一瞬间,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有时,母亲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使她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因为我们这些子女的粗心大意。
探究1:《为母亲打开心窗》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大”的主题。探究2:这篇文章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活动二:规律总结
以小见大就是能从生活中细小之事,微小之物中挖掘出其不寻常的内涵。或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蕴涵深刻的哲理,或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或传达一定的社会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之一:首先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小)然后——从中抒发一个大的真情,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大)事+情 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大)事+理 优点:可以是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深刻。学习活动三:实战演练
回忆身边的小事或者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从中悟出什么?
我从 的“小事”中悟出了
作业: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第二篇: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定稿)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游泳的鱼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至今还记得《刮痧》这部电影,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物主要是 一家中国人。事情是从这家的小孩感冒发烧开始的,因爷爷看不懂洋文,无法拿药给孙子吃,就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刮痧,就是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在病人的背上刮,直到背部皮肤充血为止。在幼儿园里孩子背部的印痕被老师发现,于是孩子被老师和记者“保护”起来。孩子的家长再也无资格与孩子见面,原因是孩子遭到了家庭暴力,人生权利受到了损害,而且两名激于公愤的记者还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由于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做法,在法庭上中国人与美国记者、法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种不同文化撞击出点火石光……由此引发观众对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层次思考。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从平常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初中基本篇目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七根火柴》、《变色龙》、《一件小事》、《社戏》、《背影》《最后一课》、等等,可见,许多作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大事也产生于小事,写文章正如吃饼,不可能一口就全吞下一块大饼,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一个具体的题目,从咬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游泳的鱼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诗人蒙马特尔坐在地窑里,面对着眼前6000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比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还要注意写小的材料时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把小材料写细写透才能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那样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除以上两点,还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这样才不会落入俗套,比如很多同学都在写香气吸人的桂树,而有位同学却写桂花树下默默无闻的酸酸草,就别具一格。再比如作家贾平凹在长篇随笔《我是农民》中,写到当年家中的贫困状况时,也有一个典型的小材料。原文叙述说,家里刚刚有了一点粮食,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看着孩子们吃得饱饱的都睡下,父亲慨叹:“看,娃儿们的屁都有臭味儿了!”一句话给读者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这里既有吃不上粮食的辛酸,也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同时也让人看到一缕凡俗的温暖。……
二、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曾经布臵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到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的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嘛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三、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游泳的鱼
环境里从教,如何关爱孩子的种种动人事迹,而是从侧面切入,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其实,老师得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编了这么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一感人的场面,一个以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还可以由此及彼,联想到另外的事物或现象,如《荔枝蜜》由赞颂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到农民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情景,直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回忆我的母亲》作者从叙写母亲生前可歌的故事到最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
六、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比如以“电视”为话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电视的发展来表现人民生活的提高,或者从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达人民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都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思考一例:《自行车》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七、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前,我的学生做过一篇以“花草树木”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在写养花的经历或者描述一种花,写的不是很好,就事论事,没有升华、深化,甚至没有中心主题。我在课间带他们来到操场,就看草。雨后的花坛,草长的特别茂盛,但被淋的东倒西歪;而种在格子式的人行道板里的草却长得整齐有序。我让学生说说二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学生说花格子把草保护起来了。我说,花格子框死了草,限制了草的自由啊!不是吗?学生说不是。我进而引导他们联系学过的政治课关于“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律”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悟出了“规矩对人生的作用”、“纪律对人的塑造”等主题,从而使“草”上升到了“人”、上升到了“社会”。课上,我们又复习了学过的课文《行道树》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以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这一节课的直接结果就是,这次文章中大部分的花草树木都会思考、有思想了。
学生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但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并能运用恰当的手段(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最后,我们欣赏两篇学生佳作:
[佳作展示台]
告别我可爱的故乡
刘霞 我的故乡在那大山脚下,青山依傍,泉水聆听。
当我的一只脚踏出了那块土地,我便知道,我真的要离开了。这里曾是我用歌声踏遍的地方,我熟识了这里的一切,却又要与它离别。
一年前,当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整个故乡的人民都清楚,这将是我们离开的号角。我目睹着山脚到山顶的树木如何凄哀地倒下,我见证着那曾经清澈的沟水如何浑泥。我看见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我故乡的土地上涓涓滴滴的液体。
儿时的我,喜欢独自走上那葱草严密的小山丘。我尝试过背倚着老树根,昂视天空的旷达,我欣赏过百鸟啁啾,蝶舞轻盈的幽雅。当那初开的紫藤花攀上树梢,我会准时出现在它的身边,轻吻它那柔嫩的花瓣。这里的万物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寄托了我心灵的宿愿。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静。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游泳的鱼
冬雪覆盖的故乡或许已成为我心中涌动的惆怅。三年前,那是我见证过最丰实的大雪,树枝伴着沉重的积压颓然倒地,我家的门前几方见开的小路上,已堆上了厚厚的积雪。那天,冷风劲吹,呼啸的北风刮走了人们出门的写意,人们都坐成一圈烤火。这时,听到有人说村里的排水沟冻住了,无法向外排水,于是,村中的丁壮们全都拿着铲子出了门。在大雪中,我的双眼被蒙上了一层酥软的雪花,朦胧看到乡邻们在雪花中凿冰开沟的情景,每个人的双脚都浸在那冰冷的沟水里。我的家乡人似乎永远都是团结协作的。就这样,沟水又重新涓涌流淌,小径上,长长得留下一串足迹。
我爱我的故乡,却无语言表它的美好;我爱我的故乡,却无法挽留它轻盈的身姿。当夏至,我已毕业,我想再回去,看一眼我思绪飘逸的故乡。
“谁的眼泪在飞,是不是流星的眼泪......”歌声依旧响起在耳畔。我的故乡在流泪......[点评] 考生能够在考场上限时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我想,这与他平时大量阅读、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也与他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自我修养分不开的。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作者对于往昔故乡的眷恋,对今日惨遭破坏的声声诘问,更有对家乡人没有丢失真纯的赞美。试想,如果没有平日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的关怀与思考,又怎能写出这样文情并茂的文章呢?
生命的日历 浙江一考生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06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点评] 本次考试,写“情”的文章不少,优质的却不多。本文当属同类中的翘楚。真挚和浓郁的情感赋予本文以较强的笔墨张力和感染力,而良好的写作功底又使得这种情感的抒发既饱满充实又酣畅淋漓。构思生动不俗。和许多考生把“日历”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异,作者以“日历”作为写作的重心和情感的载体,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了最熟悉、最深切、最动人的材料,从而避免了许多作文所犯的话题和材料游离、情感空洞粗糙等病;语言的感受性不错,个别句子的表达显得跳脱和粗疏,但瑕不掩瑜,且情感的丰茂和文气的充沛有力的弥补了这一不足,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游泳的鱼
【2005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
哲学家说,和谐是生命与自然的相亲相爱;作家说,和谐是笔端生发的完美境界;舵手说,和谐是力挽狂澜的默契配合;学生说,和谐是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温馨故事……
读完《流逝的古典》一文,你或许对“和谐”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我们也时时需要和谐,事事需要和谐,请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例文】
“和谐”画展 ◆黑龙江一考生
昨日读报,见到一则画展启事:周日上午将于希望省和谐市举办“和谐”画展,有意参加者,于周六午后3点前来报名,迟者概不录取。
读罢启事,平素就喜欢涂抹几笔的我顿时心生神往,于是着手寻觅素材,准备参展作品——
婴儿哺乳图
一位貌美的母亲,怀抱襁褓中的宝宝,面带慈祥的微笑,哼着悠悠的催眠曲……宝贝正口含乳头,眯着一双小眼睛,不时地吮吸几下乳头……
母亲安详、慈善的表情与婴儿安全、舒适的神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瞬间,爱在滚滚流淌,那爱滋润了一切真善美之花,淹没了所有假恶丑之果,那瞬间流淌的涓涓爱流哟,直淌过我的心田,让我的心澄然、清然、亮然。真的是真情无价,和谐永久。
泪眼朦胧图
闷热的午后。树下坐着一位泪眼朦胧的小女孩。忽然,一个小男孩飞奔过来,手持手帕,他走到她面前,用手帕轻轻拭去泛在她眼圈内的泪花:“想家了吗……”一句温馨的问候,犹如燥热的午后的一阵凉风,既会使人心静,又让人不再忧伤。问候语背后的那种情感是纯真的、可贵的、脱俗的,是不畏人言的,而那个场面更是和谐的、动人的,见证了两小无猜的友谊。
夕阳挽扶图
夕阳西下,从远处走来两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蹒跚的脚步和满脸的皱纹。他们迎着夕阳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环……
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绽开在皱纹间的笑容时,你一定会发出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是啊,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直到相挽,他们走过的虽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们却一步步走向和谐!真的就是患难见真情,真爱无限,温情永远。
整理着一幅幅“素材”,让心在和谐中浸泡,情在和谐中升华,心领和谐四溢的清香,我为之动了真情。报名截止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带上自己的作品,带着信心,走进“和谐”画展大厅。
愿和谐无限。【亮点启示】
文章的切入点选择得好。“和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是很难把“和谐”这个话题说深论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以为参加画展准备“素材”为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谐”和自己心中对“和谐”含义的理解。应该说,作者这样做是很高明的,这样切题的新颖的非成人化的写作内容很容易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实际作文中,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往往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由于话题范围比较广,可写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得面对这类话题的学生难以把握,要么难以下笔;要么贪多求全,结果导致泛泛而谈。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选准切口,大题小做。
切口的选择一要准,二要小。所谓“准”即指写作的内容要切题,角度要新颖;所谓“小”即指选择具体的“小”事、“小”物、“小”的感受等。这样可以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将提供的“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办法去写。也可以通过给“话题”添加成分对话题加以限制,来缩小话题范围,做到宽题窄写。
总之,话题作文写作就像摄像一样,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准角度,运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写作方法。
第三篇:作文指导二:以小见大
作文训练二:“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针对初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
3、学以致用:修改作文
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以小见大”(以小事见大)手法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自学与探究:
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
例文一:
为母亲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用于掌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纽扣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很高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意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中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她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自己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这时连针也穿不上了。一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线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次……还是失败。
再试……连续不断……
儿子在不经意间侧脸看见专心致志给针穿线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经找不到进出的“孔”,可母亲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湿润了,他感到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形象模糊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不用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一瞬间,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有时,母亲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使她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因为我们这些子女的粗心大意。
“大”的主题。●探究:《为母亲打开心窗》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例文二:
生命就是这样积淀的
阳老师的语文课,总让我们充满兴奋和期待。今天的作文课,她竟然带来了一些瓶瓶罐罐,说要做一个实验。同学们都饶有兴致地等待着。
阳老师把一个大口玻璃瓶摆上讲台,我很幸运地被点名上讲台做她的小帮手。她取出一袋卵石,让我装满玻璃瓶。我小心翼翼地往玻璃瓶中放入卵石,一边轻轻摇晃瓶子,以便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她问我:“你确定自己装满了吗?”我肯定地说:“装满了!”她却拿出一小袋沙子,自己动手缓缓地加入瓶子里,我连忙帮老师轻轻地摇晃瓶子,在我俩的配合下,一小袋沙子全都装进了瓶子。老师问我们:“这回瓶子该装满了吧?”大家兴奋地说:“没有!”果然,老师又让我舀了一大杯清水,慢慢地倒进了瓶子里!这时,教室里喧闹起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争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为亲手做实验的幸运者,我的感触当然更多,更深。我想,我们的生活就像这个大玻璃瓶子,有一个固定而富有弹性的空间。不论我们把时间安排得多么紧,多么满,以至自己以为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了,但其实还是有空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轻轻一挤,就会流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实验并没有完。大家正热烈讨论,阳老师却示意大家安静,宣布继续做实验。继续?我实在看不出瓶子里还可以加进什么啊。这一回,老师并不往瓶子里装东西,反而倒掉了瓶子里的全部内容,在我们惊异的目光里,她把清水满满地注入了瓶子,笑呵呵地问道:“瓶子装满了吗?”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们异口同声、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没有。”“没有?”老师笑了,“哪个同学到讲台上来一下?”班长高高地举起手来,得到老师允许后得意扬扬地走上讲台,阳老师让他把一小把沙子加到瓶子里,但不可以让水流出来——这下班长傻眼了,他左看右看,不知道如何下手,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下讲台。阳老师忍住笑,说:“大家知道班长为什么完不成任务吗?”这回我们大家全都说不上来了,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着。我想,卵石大概就是生命里那些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比如理想、友谊、健康和快乐,我们应该尽早、尽快、尽量多地把它们填充进生命的容器里,占据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沙子和水,同样是生命中不可以缺少,但相对没有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部分,比如游戏、安逸、佳肴和音乐等,我们应该尽量享受生活的甜美,尽量多地把它们填充进生命的容器;至于水,当然也是生活中必要的点缀和奢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最先装进生命里。如果弄反了顺序,让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占据了自己的心灵,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装进卵石,让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装进沙子,让生命变得美丽和愉悦;装进清水,让生命变得纯净和轻快——生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井然有序,层层叠叠地积淀起来的。
“大”的主题。
例文三
幸福的颜色
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探究:《为母亲打开心窗》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大”的主题。
例文四:
笑
这期的《读书》到了,封面上有一幅画,题为“微笑的花”,还附有一首胡适的小诗《一笑》。“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她笑得很好……” 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
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
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亮使我紧张,局促,手心渐渐渗出了汗,在油漆的窗台上,留下了两块湿漉漉的印迹。
我不敢去注视前排的考官,他们的眼镜所反射出的光晕严厉而让人怯于正视,于是我注意到了那个正站在地板中央翩翩起舞的考生,她舞步轻盈,动作优雅——哦!她摔倒了!在跳到高潮时摔倒了,多么可惜!她脸红了,然后站起来向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下一个是我,而她的失败,令本已紧张异常的我更加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起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这笑是如此纯美,使得我无法立刻去体味去诠释,而我站在那宽敞的练功房里,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灿烂、纯美的微笑。
几天后,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面试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虽然最终没有去那所学校,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我们身边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把你的灿烂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至真、至善、至美是微笑。
“……其实只是那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她,但我感谢她笑得真好!
●探究:《笑》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大”的主题。
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文章的规律总结:
1.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之一: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小)然后——从中抒发一个大的真情,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大)事+情 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大)事+理 ●探究:《幸福的颜色》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应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见课件),并简单写出你的构思。
我选择的是第 幅图片,该画面讲述了
“小”事,从中可以阐述
“大”的主题。学以致用:
请同学按要求修改第一次月考作文。
后附范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借鉴“以小见大”手法。
1、微 笑
默然的片刻
“咣”的一声,电梯又关上了它沉重的大门.在电梯间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我和我的邻居们彼此默立,眼神淡然。等到目的地,各奔东西,就仿佛连邻居的关系也不是了。刚搬来的那会儿,我试图对每个人微笑,可每当我跟别人的眼神相撞,嘴角还没有来得及扬起,对方早已掉转了脑袋。搬进这幢楼近一年,除了一楼看守的大爷,我谁都不认识。
热闹的片刻
“嘟——”门开了。
出来的人争先恐后,进去的更是不甘示弱,我挤在了电梯最里的角落,如平日安静地等待目的地的到来,电梯门关到一半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年轻男孩的声音:“等一下,等我一下!”我微微抬起头下意识地看了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全身挂满了包包袋袋的年轻男孩,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而且把身上的包一个个取下来。
“大婶。帮我拿一下,谢谢!先生,帮我拿一下这个包,好吗?大叔,谢谢!小姐请帮拿一下!”等到他把包裹一一“安顿”好,自己又背着把吉他的时候,他又笑容灿烂地说话了:“大家好,我是新搬来的,住五楼,音乐学校的吉他老师,请大家多多关照。”电梯里的人都意思性地点了点头,我也被这男孩的热情逗笑了——笑在心里。五楼很快就到了,小伙子谢谢大婶谢谢大叔地接过了他的包,走的时候,他还无限朝气地说了句“再见”。
快乐的片刻
“大家早上好!”“早上好”
背着吉他的男孩一进电梯又照旧问候大家,大家也相互问候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间里有了谈话和笑声。有男孩的,也的我的邻居们的。我常常在电梯里听到这样的话语:“等一下吧,张大爷就在后面!”“小伙子,音乐学校的新鲜事说来听听吧!”……
这小小的电梯间里,每个人心底沉睡已久的微笑与热情被唤醒了。虽然淡淡一笑微不足道,却令我每天都心情舒畅含笑走在城市中,也仿佛感受到了每位擦肩者的微笑。
2、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剧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 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3、美丽就在我身边
方琮琦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些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洒到马路上,飞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天还没亮,雪还在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墙面。他四五十岁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戴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袖口的补丁。他的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水一遍遍地擦着墙面。天逐渐亮了,墙也快被清理干净,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去撕,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路过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块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赐清理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一定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叨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的纸,可刚撕下一个角他又停下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往学校跑去,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浅蓝色的书包也仿佛受到了主人的感染而变得可爱。她还是被那张纸吸引住了。她细细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开的那个角粘好,然后又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安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片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这是身边最真实的关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的那颗心。点评】
这篇文章有三美:一是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的相同态度,不由让人惑从心生;作者层层设疑,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井喷突然爆发。二是语言美。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时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贴”,无不让人物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三是情感美。三个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片,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被这张纸条的内容感动而停下了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条背后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4、温 暖
深秋,露寒风冷,寒蝉凄彻,北风肆无忌惮地摇撼着老树,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叫,地上枯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刚落下又被卷起……人的脸上尽是寒意。
我和妈妈走在清静的街上。天很冷,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北风依然从毛衣的小孔里钻进来,直逼人心。看着一片被风卷过身旁的落叶,我不由地想:又是一个难熬的冬天!
这时,远远地出现一个单薄的背影,孤清地坐在地上。
和着寒风,我们快步走上前去,那背影渐渐清晰……
那是个乞丐。她约摸30来岁,眉间脸上却满布着岁月的沧桑。她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又一阵风吹过,她把怀中的婴儿搂紧了些。那大概是她的儿子吧,用两张被子裹着,偎依在他母亲的怀里。或许说,是母亲偎依在他身上,她紧紧地靠着孩子,搂得很紧,恨不得把自己的体温分给孩子一半,却忘却了自己依然坐在这冰冷剌骨的地上,自己还在颤抖……
这时,又一阵北风带着落叶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简至草佛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异常凄厉猛烈。
她打了个寒颤。但是,只见她把孩子用被子又裹紧了些,然后,没有半点犹豫地脱下自己的一件外衣,轻轻地盖在孩子的身上。
她的身子如晚秋之叶,抖得厉害,但眼间却是能驱逐寒冷的温暖,她注视着孩子熟睡的脸,脸上浮现出暖暖的微笑,眼底是无限的怜爱,无限温暖流……
她抱紧孩子,从地上站起,步步走远了……只是那怀里的孩子还在睡,仿佛全然不知他面临的困境,还是他也明白,他永远也不会寒冷,因为无论有多大的风,他母亲也能替他遮挡,留给他的,只有温暖。寒风阵阵,突然一件衣服搭在我身上,一阵温暖。回过头来,只看到妈妈一脸温暖……
5、蜗牛〃痕迹〃我
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我的视线就被它吸引住了。不是因为讨厌它,而是对它身后一条长长的“线”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我它曾经到这过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进着,我知道前方的困难会随处可见,我知道讨厌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拥有一分坚定的信念:冲破困难的牢笼,不到终点绝不停止!我要将我的脚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蜗牛已经爬过了阳台,它正在向屋顶出发,缓慢的它更加慢了,小心翼翼地,勇敢地向上爬,它身后的痕迹依旧存在,让人联想到了它前进的艰辛。我很想帮它一把,刚想伸出手却又不自由主地停住了,脑中蹦出一个想法:不曾体味过程的艰辛,胜利的终点对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沉浸在一片茫茫的题脑中,想空闲一下,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放下。休息之余,想到两点一线的生活,想到堆积如山 的作业,心中一阵烦闷,怪自己太笨,不懂得“复制”别人的作业,让自己放松一下,可这个念头才一出世,就被理智给抹杀了。是啊,我要的是才学,并不是那纸上的分数。
夕阳西下,柔和的金色光芒洒满了大地,白色的墙也变成了金色。小小的蜗牛 还在向上爬着。我几乎已经不能看到那小小的一点了。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到达屋顶的。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痕迹就见证了它的努力。它让我明白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时光飞逝,中考的日子转眼已经到了,一路的艰辛就要化作成功的光束,我很兴备。
蜗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着:
我似蜗年,为小小的梦不断地拼搏着。
蜗牛告诉我:留下的痕迹,便是最好的注脚。
第四篇: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
3、写作时,我们要打开思路,留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佳作欣赏】
(一)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人们的的谈笑,我该怎么办?----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书本,所有这些输送给我的善恶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和她从未说过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在我前面五六步远,摔倒着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同学;而我,却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
这只是瞬间的景象,顷刻的思绪。飘在身后的谈笑声,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择----不去扶起她!匆匆,我迈开步子,超了过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对前方延伸的路,我将走向哪里?我能顺着这条路走去吗? 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我好可怜:我不如一棵树!
积在树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你为谁而哭,树?----你应该为她而哭,她摔倒了,没有人扶她起来!你也应该为我而哭,一个残疾女同学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起来!可是,你更应该为千万个她和我而哭,为这个世界而哭!
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偶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试着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
—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点评:本文写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后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应该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后,“她”却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很大的主题:抨击封建思想阴魂不散的现象,鞭挞“男女授受不亲”余毒残存的劣根。作者写道:“是她摔倒了吗?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正是“以小见大法”使《这伸来的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我家喜事多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妈妈为庆祝新年的到来,特意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不时地从厨房里传来“嗞嗞”的煎炒声,飘出阵阵肉香。说真的,我对过新年没什么兴致了,只是三岁的小弟弟高兴地蹦来跳去要这要那。
不过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不必说黄嫩嫩、脆酥酥的烤鸭,也不必说白莹莹、油光光的桶子鸡,单就是几个小小的素菜也着实地让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莹透明的海带丝,黄黄的油炸豆腐块配上青青的蔬菜叶,红红的冒着热气的花生米……“你刚才不是吵着要吃吗?小吉,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快点吃?”爸爸问弟弟。“现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满了。”弟弟抱着肚子说。很快,晚饭结束了,只有爸爸妈妈边吃边唠叨着“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的,过年了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就吃不下呢?要是咱们当年,早吃光了。”爸爸接过
话说:“孩子们怎么会像咱们当年呢,过去春节有好面(小麦面)吃就不错了,哪敢奢求什么鸡、鱼、肉呀。现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鸡呀、鱼呀的,平常就是天天过年,真到过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细琢磨着他们的话,确实难以想象他们的童年、少年是怎样的饥饿光景。
大家边聊边看电视。大姐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我和弟弟围着她问这问那。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多、车多、马路多、楼房多、工厂更多。我们厂里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别是中午,每人加一个鸡腿。老板对我们可好啦,工资每月7号按时发放,听说过了春节每人工资上调30%,老板为我们办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庆幸,我选择了职业中专,要是上高中还不知怎样呢?”大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听到这里,我都不想上学了,马上去打工。这时妈妈在一边说落大姐:“咱们邻居二妮,人家正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人家那才是正道,将来比你强百倍,别高兴太早。”妈妈还在埋怨当时大姐没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叹气:“大妮,哪有那么好,小心别受骗。我当年被别人骗的不轻,至今两年的工资没踪影。幸好,这两年猪市行情好,一年能赚上一两万,我也上了年纪了,在家种地又免交公粮,包上几十亩地,一年养上五六十头猪也不错。”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来。爸爸正高兴地说着停下来对我说:“快看看!是谁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门。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让进屋里。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烟,又叫妈妈把菜端上。大伯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的兴奋:“今年地里收成好,这不,村干部又送给五百块,说是啥低保,还有别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级政府给的。我无儿无女,这四百块钱给二妮子和小龙当学费吧!就算压岁钱,也算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心意,让他们好好上学,咱家今后还指望他们呢!”说着大伯把四张大红票和一盘大鞭炮放在饭桌边上。我和二姐齐说:“过了春节,我们的书钱、学费全免了!”爸爸说:“大哥,你恁大年纪,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留着吧,过了年,孩子们上学一切费用都免了。”还没等爸爸说完,大伯抢道:“不行、不行,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必须收下,再说,我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啥用?若病了还有合作医疗和我的保险单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们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好了,平时我们就能保证营养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妈妈抢过话来。爸爸端起酒杯递给大伯,他们一饮而尽,脸上一会起了红晕。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们村的房屋全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鸟儿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点评:言一家之事。展一国之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小作者以小小笔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就寝**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点儿的事儿,有时也会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有时则会在我们中间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寝时的关灯来说吧:虽
然说平日里我们都能和睦相处,然而一到就寝时,就会因关灯一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大家各抒己见,尽显“聪明才智”。
晚上九点钟,伴随着就寝铃声的响起,有同学释放出最后的疯狂----唱起劲歌:“抓不住爱情的我……”立即会有人接上类似“谁有掏耳勺”的调侃。大家准备进驻自己扎在学校的“使馆”睡觉。睡觉就要关灯,否则难以入眠。于是,问题便来了----谁去关灯呢?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眼镜刘说:“关灯乃一项义务,须由咱们的老大来做,所谓一国之君爱民为先也。你们说,有没有道理?”眼镜以专犯上司、要享受公仆的服务却不愿做公仆而闻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寝室长立即反对:“公平、公正是原则,官坑民不对,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体谅才是时代的潮流,以后不如轮流关灯。”瘦子阿芸则反问道:“雷锋精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难道寝室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吗?”显然这“我们”是不包括他在内的。这时小胖发表高见了:“别吵了,既然没人自告奋勇做好事,轮流来做又浪费人力,我看不如选举一个关灯员。”猴子阿香马上插话:“好呀,多少工资?什么待遇?我干!”整个寝室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过以后,眼镜刘再次重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官带长的不是平民百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须担起应尽的义务。”这当然遭到了寝室长更强烈的反对…… 灯久久地亮着,到底谁去关呢----大家还在争论着。
值班老师来敲门了:“怎么还不关灯?”“正商量谁去关呢!”“这还用商量?当然是开关旁边的……”说话间声音已远了。
可床有两层,是上层的关呢还是下层的关呢?争论依旧在进行…… 当然,灯最终还是关了。是谁关的呢?不告诉你!
点评赏析:点评:本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点表现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上。作者由就寝时“关灯”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些办事互相推诿“踢皮球”的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文章主题深刻,有现实意义;选材真实可信,贴近校园生活;小中见大手法运用成功。由此可见,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四)枕头里的世界
我从小就有落枕的毛病,既然不能换脖子,就只好常常换枕头。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揉脖子,痛苦不堪。那时,母亲的眉就会皱得极紧,叨念着:“换个枕头,换个枕头。”
于是,便有了 来自记忆中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用面粉袋做的棉絮枕,棉花,是自家种的,棉絮由母亲亲自挑选的,小孩子睡过软的枕头总是不好,棉籽就不能全去掉,母亲便一颗颗地放在手里试,两端尖尖的绝不用,怕伤了女儿。
就这样挑了拣了缝了好几日,我终于可以枕在上面了。摸着棉枕里的“圆球球”,我睡得特别安稳,呼吸吐气间全是妈妈的味道。
到了盛丰,枕上加了一块小草席,柔柔的、带有甘香草。可惜不能出汗,一出汗就会浸逐草席,把棉絮泡出一股酸味儿,实在受不了,只好推开枕头,撅头脖子睡。
自那以后,就又落枕了。于是,白天起床,我依旧揉脖子,母亲依旧皱眉。没办法,只好写信给在外的父亲,于是便有了一只绿豆壳的枕头。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南通,花了一个星期的工资才买到的,所以,小小的一个就够了。
这个我最喜欢,也用得最久,不单透气,更有妙趣。绿豆枕没有棉枕的弹性,却有“可塑性”。将头扭一扭,中间凹下一处,恰好放我的头。最妙的还是声音,稍一动,便沙沙作响,就像是陪父亲在河边钓鱼,夜里躺在他怀里听水声,一波又一波。
因为太喜欢,便日夜不分地抱着,结果弄旧了。不经“折磨”,那一天随手一抓,绿豆壳纷纷而下,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跑了出来。那可是父亲送给我的绿豆枕呀!
刚好,那时“药枕”广告铺天盖地加上我又要考试,父母怕我累着,便决定去买一个药枕,据说清心、退火,效果很好,只是贵一些,要400多块钱。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他们就买了。
想是其中的药材贵吧,竟比我当年的绿豆枕还小,提起来也沙沙响,还有薄荷的凉、桂皮的香、陈皮的辣„„仿佛置身中药铺。偶有翻动。夹杂着叶子破裂的声音,时而还有桔梗之类的小枝打断声响,像是踏入了深秋的落叶林,一手拉父亲,一手拉母亲,看一地暖暖的黄,全是温馨。
一个枕头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满是爱。跑来跑去,换掉了枕头,却换不了弥散其中的爱。
点评:用枕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抒发了枕头中透出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换枕头-棉絮枕头-绿豆枕头-药枕头-枕头中的爱,把枕头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
(五)立春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
我心此刻却不甚明媚。时值盛夏,心中却是冰雪满天,仿佛有万千无法摆脱的愁苦。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的复习,最终面对的只是一张苍白的试卷,怎不令人心生怅惘?背后有人长叹一声,无奈?抑或无聊?
曾听师长说:“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你这样的尖子无疑是一个枯木逢春,鲤鱼飞跃的机会。”“也许是吧。”我淡淡地回答。
心中似乎了然。中考过后,不是照样埋头苦读?纵使在高等学府深造,再过几年,面对的何尝不是一张苍白的试卷?何来转折?
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
窗外,杨柳青青,它们早已历过寒冬。立春的时候,它们可曾心生喜悦!它们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不是最终都逃不过秋至叶枯的悲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勤劳?
就在此时,一缕清风拂来,送来杨柳枝叶纯正的芳香,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杨柳不竭的轮回,奋力地生长,不就是为了这天地氤氲的清香吗?
历经了一冬的寒冷,也许,它们的心早在盼望那个立春的温暖时刻,明知会有枯叶满天,明知会有雪冻寒枝,但这毕竟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立春过后,它们的清香终能溢满天地,绵绵长存。
是啊!中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新旧交替后崭新的人生年轮。在这个年轮中,我们奋斗,我们欢笑,我们有信心让自己莘莘学子的气质与香华昭满天地!
不知何时,心中竟觉得暖意融融。心中了然:过程为主。立春过后,花儿终会开放,自己种下的辛苦之种终会生根、发芽,他日何愁不能香远益清,清濯天地?
有人提前交卷,我却决心坐到终场。是的,既是转折,何不让这个过程充实到无所遗憾
点评:用杨柳的枝叶作为获得感悟的媒介触发点,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心情烦恼-窗外勃勃生机的柳叶-获得生活的感悟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
总之,“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如《行道树》《爱莲说》;有以物喻人,如《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以小物件见大,如《台阶》。
第五篇: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写作指导(精)(本站推荐)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
3、写作时,我们要打开思路,留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佳作欣赏】
(一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
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人们的的谈笑,我该怎么办?
----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书本,所有这些输送给我的善恶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和她从未说过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在我前面五六步远,摔倒着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同学;而我,却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这只是瞬间的景象,顷刻的思绪。飘在身后的谈笑声,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择----不去扶起她!匆匆,我迈开步子,超了过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对前方延伸的路,我将走向哪里?我能顺着这条路走去吗? 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我好可怜:我不如一棵树!积在树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你为谁而哭,树?----你应该为她而哭,她摔倒了,没有人扶她起来!你也应该为我而哭,一个残疾女同学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起来!可是,你更应该为千万个她和我而哭,为这个世界而哭!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偶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试着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点评:本文写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后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应该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后,“她”却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很大的主题:抨击封建思想阴魂不散的现象,鞭挞“男女授受不亲”余毒残存的劣根。作者写道:“是她摔倒了吗?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正是“以小见大法”使《这伸来的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我家喜事多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妈妈为庆祝新年的到来,特意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不时地从厨房里传来“嗞嗞”的煎炒声,飘出阵阵肉香。说真的,我对过新年没什么兴致了,只是三岁的小弟弟高兴地蹦来跳去要这要那。
不过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不必说黄嫩嫩、脆酥酥的烤鸭,也不必说白莹莹、油光光的桶子鸡,单就是几个小小的素菜也着实地让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莹透明的海带丝,黄黄的油炸豆腐块配上青青的蔬菜叶,红红的冒着热气的花生米……“你刚才不是吵着要吃吗?小吉,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快点吃?”爸爸问弟弟。“现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满了。”弟弟抱着肚子说。很快,晚饭结束了,只有爸爸妈妈边吃边唠叨着“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的,过年了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就吃不下呢?要是咱们当年,早吃光了。”爸爸接过
话说:“孩子们怎么会像咱们当年呢,过去春节有好面(小麦面吃就不错了,哪敢奢求什么鸡、鱼、肉呀。现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鸡呀、鱼呀的,平常就是天天过年,真到过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细琢磨着他们的话,确实难以想象他们的童年、少年是怎样的饥饿光景。
大家边聊边看电视。大姐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我和弟弟围着她问这问那。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多、车多、马路多、楼房多、工厂更多。我们厂里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别是中午,每人加一个鸡腿。老板对我们可好啦,工资每月7
号按时发放,听说过了春节每人工资上调30%,老板为我们办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庆幸,我选择了职业中专,要是上高中还不知怎样呢?”大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听到这里,我都不想上学了,马上去打工。这时妈妈在一边说落大姐:“咱们邻居二妮,人家正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人家那才是正道,将来比你强百倍,别高兴太早。”妈妈还在埋怨当时大姐没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叹气:“大妮,哪有那么好,小心别受骗。我当年被别人骗的不轻,至今两年的工资没踪影。幸好,这两年猪市行情好,一年能赚上一两万,我也上了年纪了,在家种地又免交公粮,包上几十亩地,一年养上五六十头猪也不错。”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来。爸爸正高兴地说着停下来对我说:“快看看!是谁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门。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让进屋里。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烟,又叫妈妈把菜端上。大伯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的兴奋:“今年地里收成好,这不,村干部又送给五百块,说是啥低保,还有别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级政府给的。我无儿无女,这四百块钱给二妮子和小龙当学费吧!就算压岁钱,也算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心意,让他们好好上学,咱家今后还指望他们呢!”说着大伯把四张大红票和一盘大鞭炮放在饭桌边上。我和二姐齐说:“过了春节,我们的书钱、学费全免了!”爸爸说:“大哥,你恁大年纪,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留着吧,过了年,孩子们上学一切费用都免了。”还没等爸爸说完,大伯抢道:“不行、不行,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必须收下,再说,我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啥用?若病了还有合作医疗和我的保险单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们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好了,平时我们就能保证营养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妈妈抢过话来。爸爸端起酒杯递给大伯,他们一饮而尽,脸上一会起了红晕。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们村的房屋全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鸟儿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点评:言一家之事。展一国之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小作者以小小笔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就寝**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点儿的事儿,有时也会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有时则会在我们中间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寝时的关灯来说吧:虽
然说平日里我们都能和睦相处,然而一到就寝时,就会因关灯一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大家各抒己见,尽显“聪明才智”。
晚上九点钟,伴随着就寝铃声的响起,有同学释放出最后的疯狂----唱起劲歌:“抓不住爱情的我……”立即会有人接上类似“谁有掏耳勺”的调侃。大家准备进驻自己扎在学校的“使馆”睡觉。睡觉就要关灯,否则难以入眠。于是,问题便来了----谁去关灯呢?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眼镜刘说:“关灯乃一项义务,须由咱们的老大来做,所谓一国之君爱民为先也。你们说,有没有道理?”眼镜以专犯上司、要享受公仆的服务却不愿做公仆而闻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寝室长立即反对:“公平、公正是原则,官坑民不对,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体谅才是时代的潮流,以后不如轮流关灯。”瘦子阿芸则反问道:“雷锋精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难道寝室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吗?”显然这“我们”是不包括他在内的。这时小胖发表高见了:“别吵了,既然没人自告奋勇做好事,轮流来做又浪费人力,我看不如选举一个关灯员。”猴子阿香马上插话:“好呀,多少工资?什么待遇?我干!”整个寝室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过以后,眼镜刘再次重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官带长的不是平民百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须担起应尽的义务。”这当然遭到了寝室长更强烈的反对……
灯久久地亮着,到底谁去关呢----大家还在争论着。
值班老师来敲门了:“怎么还不关灯?”“正商量谁去关呢!”“这还用商量?当然是开关旁边的……”说话间声音已远了。
可床有两层,是上层的关呢还是下层的关呢?争论依旧在进行……
当然,灯最终还是关了。是谁关的呢?不告诉你!点评赏析:点评:本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点表现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上。作者由就寝时“关灯”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些办事互相推诿“踢皮球”的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文章主题深刻,有现实意义;选材真实可信,贴近校园生活;小中见大手法运用成功。
由此可见,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四枕头里的世界
我从小就有落枕的毛病,既然不能换脖子,就只好常常换枕头。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揉脖子,痛苦不堪。那时,母亲的眉就会皱得极紧,叨念着:“换个枕头,换个枕头。”
于是,便有了来自记忆中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用面粉袋做的棉絮枕,棉花,是自家种的,棉絮由母亲亲自挑选的,小孩子睡过软的枕头总是不好,棉籽就不能全去掉,母亲便一颗颗地放在手里试,两端尖尖的绝不用,怕伤了女儿。
就这样挑了拣了缝了好几日,我终于可以枕在上面了。摸着棉枕里的“圆球球”,我睡得特别安稳,呼吸吐气间全是妈妈的味道。
到了盛丰,枕上加了一块小草席,柔柔的、带有甘香草。可惜不能出汗,一出汗就会浸逐草席,把棉絮泡出一股酸味儿,实在受不了,只好推开枕头,撅头脖子睡。
自那以后,就又落枕了。于是,白天起床,我依旧揉脖子,母亲依旧皱眉。没办法,只好写信给在外的父亲,于是便有了一只绿豆壳的枕头。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南通,花了一个星期的工资才买到的,所以,小小的一个就够了。
这个我最喜欢,也用得最久,不单透气,更有妙趣。
绿豆枕没有棉枕的弹性,却有“可塑性”。将头扭一扭,中间凹下一处,恰好放我的头。最妙的还是声音,稍一动,便沙沙作响,就像是陪父亲在河边钓鱼,夜里躺在他怀里听水声,一波又一波。
因为太喜欢,便日夜不分地抱着,结果弄旧了。不经“折磨”,那一天随手一抓,绿豆壳纷纷而下,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跑了出来。那可是父亲送给我的绿豆枕呀!刚好,那时“药枕”广告铺天盖地加上我又要考试,父母怕我累着,便决定去买一个药枕,据说清心、退火,效果很好,只是贵一些,要400多块钱。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他们就买了。
想是其中的药材贵吧,竟比我当年的绿豆枕还小,提起来也沙沙响,还有薄荷的凉、桂皮的香、陈皮的辣……仿佛置身中药铺。偶有翻动。夹杂着叶子破裂的声音,时而还有桔梗之类的小枝打断声响,像是踏入了深秋的落叶林,一手拉父亲,一手拉母亲,看一地暖暖的黄,全是温馨。
一个枕头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满是爱。跑来跑去,换掉了枕头,却换不了弥散其中的爱。
点评:用枕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抒发了枕头中透出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换枕头-棉絮枕头-绿豆枕头-药枕头-枕头中的爱,把枕头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
(五立春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
我心此刻却不甚明媚。时值盛夏,心中却是冰雪满天,仿佛有万千无法摆脱的愁苦。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的复习,最终面对的只是一张苍白的试卷,怎不令人心生怅惘?背后有人长叹一声,无奈?抑或无聊?
曾听师长说:“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你这样的尖子无疑是一个枯木逢春,鲤鱼飞跃的机会。”“也许是吧。”我淡淡地回答。
心中似乎了然。中考过后,不是照样埋头苦读?纵使在高等学府深造, 再过几年,面对的何尝不是一张苍白的试卷?何来转折? 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窗外,杨柳青青,它们早已历过寒冬。立春的时候,它们可曾心生喜悦!它们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不是最终都逃不过秋至叶枯的悲吗?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勤劳? 就在此时,一缕清风拂来,送来杨柳枝叶纯正的芳香,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杨柳不竭的轮回,奋力地生长,不就是为了这天地氤氲的清香吗? 历经了一冬的寒冷,也许,它们的心早在盼望那个立春的温暖时刻,明 知会有枯叶满天,明知会有雪冻寒枝,但这毕竟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立春过 后,它们的清香终能溢满天地,绵绵长存。是啊!中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新旧交替后崭新的人生年轮。在这个年轮中,我们奋斗,我们欢笑,我们有信心让自己莘莘学子的气质与香华 昭满天地!不知何时,心中竟觉得暖意融融。心中了然:过程为主。立春过后,花 儿终会开放,自己种下的辛苦之种终会生根、发芽,他日何愁不能香远益清,清 濯天地? 有人提前交卷,我却决心坐到终场。是的,既是转折,何不让这个过程 充实到无所遗憾 点评:用杨柳的枝叶作为获得感悟的媒介触发点,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心 情烦恼-窗外勃勃生机的柳叶-获得生活的感悟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 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以小物件见大 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 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总之,“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如《行道树》 《爱莲说》 ;有 以物喻人,如《海燕》 ;有借事寓理,例如: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有以小物件 见大,如《台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