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易经》与管理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本文关键词:易经 管理
第二篇: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第三篇: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
《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书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论语》、《老子》等,《易经》也是其中的一部,它对我们现代,尤其是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易经与管理艺术》主要讲的是《易经》在企业现实经营中的应用,根据对《易经》中各个卦象的的理解,阐释它与现实中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当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是需要很多素质的。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之一,每个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重视人才。“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尤其企业在创业初期,要广泛招纳贤才,凝聚企业的实力。美国已故钢铁巨头卡耐基非常注重组建一个强的经营管理班子,他死后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 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 他服务的人”,由此可见他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广纳贤才,注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良将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者与员工要同心同德善于倾听员工和基层的意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都把这个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来呵护,这样就可以调动听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奋斗的意识,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进而促进
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还要注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为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实施全方位的经营战略。要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有企业特色的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占据一个小市场的大份额也是成功之路。审势、度势、据势是争胜之要素,企业在业绩辉煌时,要有进取精神,杜绝日渐增长的歪风邪气;企业在受挫时,要学会战略收缩,保存实力,要有冲破困难必胜的决心。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终于打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上盈利,这都是因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
在公共关系方面,企业在竞争中要采取正当的竞争手段,树立威信,建立广泛的关系网,多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并适时地兼并不景气的企业,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对待客户要挖掘与客户的共同兴趣和利益。经营要有灵活性,预见性和适应性,有时候业务的扩大、开分公司等是破产的前兆,不可以盲目的乐观,例如日本的“宝屋”,盲目的扩大业务,结果因为公关方面的问题,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当,导致了企业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经营正确处理公共关系。
企业最终的发展如何,最关键的就在管理者,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以上几点是否可以实行。作为企业管理者,自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对国家、对员工以及对自己都要有责任心。一个企业家的追求,会决定这个企业的最终走向以及成败。管理者要以德服人,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宽容的对待下属,制定适宜的奖惩措施;还要淡泊明志,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有进取精神,不满足现状,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发展。
这些是我自身在读过《易经与管理艺术》后总结得到的经验,它通过两种管理理念,六十种管理模式和两种管理规律讲述了一个企业成功的各个要素,将《易经》这本书与现实紧密结合,演绎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对我们现代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素质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四篇:观《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聆听《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吉天下利,自天佑之;吉善之象,必自来;顺天应人”。有幸聆听了曾仕强教授题为:“易经与中国式管理”的讲座,感触颇深。曾教授从天、地、人三方面来解读《易经》,通过不同层次的剖析,来揭露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智慧,曾教授的讲课幽默诙谐,引用事例生动形象,原本略显枯燥、晦涩的《易经》,难懂的道理在他的口中却变得很简单,与会人员沉浸于曾教授的精彩的讲演中,会场不时传来阵阵会心的欢笑。正如曾教授所说,其实《易经》并不难。
《易经》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始,大道之源。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它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
《易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变”,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世间万物总在变化当中,但又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易经》就是帮助我们去揭示当中的规律、了解、运用规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浅谈几点认识。
一、《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管理得不露一点痕迹,所谓大道无痕,而中国式管理里面,将就“管了跟没管一样。因此两者之间,同根同源。
二、《易经》的丰富内涵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国的企业只有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科学管理走向哲学管理,是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人文的回归。因此现在很多企业和专家都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从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才能,重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易经》为中国式管理提供深厚的精神价值理念与指导思想。在曾教授提出“中国式管理”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认为中国都是照抄西方的管理理念。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及其错误的。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理论都是从实践中
得来,中国几千的文化积淀,上至三皇,下至五帝,不但有自己管理的方式,还诞生了管理的哲学,中国自身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中国的管理,应当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一味的照抄照搬西方的管理文化,必然导致失败。企业管理是一门艺术,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企业里的具体体现,因此忽视民族文化,片面的接受西方思潮,必然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易经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名族文化在几千年来对自然、社会的探索成果,把对世界的认知与自身的价值有机的统一起来,包含着很多的企业管理之道。
四、《易经》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方式创新。《易经》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管理的哲学,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对现在企业管理有着统筹指导、管理优化的功能。因此中国式管理倡导在继承易经为代表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破整合西方优秀的管理理念,创造出紧跟时代步伐,踩准时代步点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最后引用曾仕强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它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希望有朝一日,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梁晋铭
第五篇:《易经》与生活
《易经》与生活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
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思想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卦辞、《易传》语言晦涩难懂,然而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孔子读易后,感慨“洁净精微,易之教也!”足以说明《易经》语言精深,处处有哲理和教化之妙用。本文是我根据多年读易的体会,主要把《易经》的生活理论归纳一些,以便参考学习。
一、《易经》与日常生活
1.衣:黄裳元吉;生活即教育。(坤六五)古人把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为裳,喻意下衣是为了陪衬上衣,君子以厚德载物,常怀忠信,舍己为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无成有终”,这和《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老子思想守弱、消极,其实不然,实际上老子是解读了《易经》坤卦精神。笔者研读宗教文化典籍,曾经在多次易经讲座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易经坤卦》、《道德经》以及佛教的《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为其效法自然、善待众生、护念地球母亲的理念而深受感动。
2.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水天需)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饮食宴乐,民以食为天,人生饮食大事,以快乐为准则。本卦从初爻到六爻,基本上包含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相比而言,周文王《水天需》卦比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要早近3000多年。
3.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水涣》(涣,风行水上,患难,先王带领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民众,选择吉祥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注:涣,音同涣;享音同祥,帝同地。所有注疏解释都用到音韵学。)居住,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购房、买房,以选择福地而居住为目的。所以出现“相地、堪舆、风水”这一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郭璞《葬书》中,笔者则以为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4.用:噬嗑卦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购物(兑换交易物品)到城市、集市去选购物品是便利民众的。“商兑未宁”,是说在交易兑换物品时,商谈价格。
5.行: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艮)与时偕行。人要抓住机遇,时机来了就前行,时机过了就停下。急流勇退谓之知机,所以我们今天谈论的与时俱进,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火山旅》卦写人在旅途中。
6.生活理想:品物咸亨;富家大吉;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实际上就是物产丰盛,生活富裕,健康美德,世界和平,这是《易经》提出的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目标。此外,易占术也补充了卦辞和易理的不足,丰富了易经的功用,使《易经》果然如孔子设想的一样,插上了十只翅膀,腾飞起来(《十翼》)。
除此之外,《易经》经传中涉及到了还有如文化教育、婚丧嫁娶、官灾是非、疾病健康、投资理财、升学就业等等,几乎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易经》与文化生活
1.讲学习:它告诉你,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陈述学问之间的关系,指出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以取得进步。
2.讲做事:易经《风雷益》卦,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讲修身:《水山蹇》卦,君子以反身修德。几乎所有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遇到不利的外部环境,人生遇到磨难和坎坷,停下来反身修德,从自身寻找原因,这就叫自知之明。
4.讲教育:《山水蒙》:九二,纳妇吉,子克家。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所以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讲,如果你有一个儿子,你不好好教育他,就害你全家。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不好好教育她,将来嫁出去等于害别人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全家。
5、讲伦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以上是孔子对《易经》婚姻道德的高度概括。
6.讲家庭:风火家人,《彖》曰:家人,女先正位乎内。主要从持家、守家方面,强调妇女在家庭内的重要作用。
7.讲社会发展: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我们现在说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是这个意思的一个方面,所以它还强调:知进而不知退,乃导致“亢龙有悔”。我想现在的人们,应该在学习进退存亡得失上把握这个度,而不是一味的冒进而已。
8.讲食品卫生:火雷噬嗑卦:噬腊肉,遇毒;噬干胏(zi),得金矢。指发现了腊肉有毒,在吃干肉时,发现了金属箭头。(山雷颐,本卦的爻象是口腔象,嘴巴的最大作用是吃饭和说话。所以辞为: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自求口食,观我朵颐。)概括指所有一切与吃饭相关的事情。
9.讲理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理财”包括聚财和用财。聚财就是向老百姓和基层征收赋税,用财就是就是蓄养民众。正辞就是说用财要名正言顺。聚和用都要讲“义”,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既要确保国家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又要确保群众私人财产安全。利者,义之合也。一个国家失去“义”这个原则,不保护民众私有财产,就会发生强拆、暴力掠夺事件。而同时也会发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侵略弱小国家一样。
10.讲管理:它告诉我们节以制度。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水泽节》)
11.讲改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极限和尽头,所以不改变和思路就无法走出困境,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2.讲资源危机:“田无禽。不恒其德,凶”。这里的田是田猎的意思,田猎时再也找不到任何动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现在的话来说,地球资源已经被过度索取而产生危机。因此我们要有科学发展观思想,有长远的眼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3.讲世界形势:《乾卦》卦辞中有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在人来讲“与天合与地合与人合”。这里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世界和平、和谐思想。
14.讲鬼神(朱熹认为鬼神,造化之迹也。笔者认为是气场和波动,人的精神思想的能量场、轨道与时间的运行,归时,与时偕行):有人认为《易经》是迷信学说,是因为看到《易经》中出现了“鬼神”二字。音韵学鬼神和“归伸、归时”同音。《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说的“鬼神”指的是“归伸”二字,实际上是指宇宙天地间阴阳二气一归一伸,一聚一散,化生万物。阴阳二气的变化难以捉摸,却对人的生存有着吉凶祸福的密切关系。“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孔子)。“鬼神”是关注人的灵魂、精神和思想的东西。例如英国亨利八世凯瑟琳王妃宫殿鬼魂徘徊幽灵奇迹,被英国当代生命科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等人证明是气场和波动刺激人的大脑潜意识。其实中国人很早用罗盘就能测定这个。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写的《水知道答案》,通过拍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气场和波动作用于水的画面。我在多次讲道教医学祝由十三科(《黄帝内经移精变气》)符咒治病时,很多人一听到“符咒”马上就诋毁为迷信,却对科学家拍摄语音文字作用的水照片很推崇和深信。由此可见,我们对祖先在宗教活动中一直在运用的事情,因为不了解或者受五四和文革等政治环境影响而持否定态度。
三、《易经》对汉语的影响
《易经》卦辞系辞演变成成语超过200多个,这些丰富多彩的成语广泛使用,影响到古今中外。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原始返终;群龙无首;虎视眈眈;云行雨施;谦谦君子;穷神知化;王用三驱;九五之尊;二五同功;不三不四;女先正内;否极泰来;三品之功;见几而作;勿药有喜;反目成仇;时行时止;井泥不食;以上临下;不戒不虞;鸟焚其巢;出入无疾;正大光明;设险守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国;至日闭关;乱极必治; 劳民劝相;我仇有疾;物极必反; 治历明时;居易候命;类族辨物;幽独之贤;商兑未宁;枯杨生华;原始要终;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洗心革面;无妄之灾;革故鼎新;介疾有喜;不速之客;王臣蹇蹇;飞鸟遗音;三阳开泰;文过饰非;天地玄黄;风雷激荡;井冽寒泉;太和中和;节以制度; 用晦而明;龙马出河;申命行事;翰音了天;正位凝命;观国之光;守中保大;有戎勿恤;防微杜渐;观我朵颐;坎离异位;舍尔灵龟;朋友讲习;丧羊于易;威明相济;结绳而治;防患未然;载鬼一车;辨物居方等等。
总之,《易经》是中国汉语文化发展的来源,对古今中外的各个学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易经》以其博大精深为中外科学家们之所推崇。
作者简介:
吕山峰,男,1981年出生在享誉中国的“文王周公故里” ——陕西省岐山县。中国周易学会会员、《周易》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易经象数应用。擅长风水、六爻、奇门遁甲应用与决策。曾多次应邀企事业单位讲座国学,指导人居环境。有《中国古代婚姻教育卦》、《守贞与养生保健》、《风水学现代应用》等论著相继发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