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冷的冬天 温暖的家访
东风三中“课外访万家“总结
寒冷的冬天 温暖的家访
作者:何春
2011年的冬天悄然来临,在这个冬天我走进了东风三中,走进了八年级四班,走进了36名可爱的孩子们。刚刚接手四班,我就发现班里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迟到、旷课,上课说话、睡觉、吃东西、听歌,课间在楼道内追逐打闹,说脏话,乱扔垃圾,不写作业,抄作业,面对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担忧。
此时学校开展的“访万家”活动已经接近了尾声,我借着这次活动,利用周末走访了四班几个学生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自己的观察,真正去了解这些孩子。
六平方米的温暖
柯希涛,一个充满灵气的男孩。他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但是自身的习惯不好,而且通过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我发现他的英语偏科比较严重,甚至连英语单词都无法记住,发音就更是“中国式英语”了。
当我走进他的家时,我内心的担忧就更多了。柯希涛的父母来自农村,全家人挤在六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只能靠父亲收废品的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有心却无力。
柯希涛的父母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柯希涛的母亲拉我在床边坐下,告诉我孩子在家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不断地下降,她和孩子的父亲非常担心,可是讲道理却起不了多少作用。交谈中,我看见柯希涛的母亲眼睛红红的,声音中也透着忧虑。我还了解到柯希涛平时喜欢玩电脑,特别是中期考试前的一个月,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 东风三中“课外访万家“总结
网络游戏上。期中考试时,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就好吗
车亮召是一个比较沉默的孩子,英语和物理情况很糟糕,但是他的母亲却一直不知道。孩子回家一直说没有作业,家长因为路途远很少和老师联系,这次家访之后,给车亮召母亲的带来很大的震动。
面对孩子现在的状况,车亮召的母亲一直向我强调她把最好的东西都想给孩子,却忽略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忽略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新的生活。
当我离开的时候,车亮召的母亲也说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当问题真的出现了,她也有些茫然了,这让我也开始思考: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就是最好的吗?
这次家访我走进了5位同学的家,发现有很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的:
一、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好”。有很多家长朋友都一直在强调给了孩子什么,却忽略了所给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青少年在初中时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家长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换而言之,不正确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偏颇。孩子需要物质方面的支持,但是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陪伴。
二、单身家庭和留守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和疏通。单身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因为离开家长很久,再加之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敏感期,这些孩子大多数敏感、脆弱、易怒、情绪不稳定、缺乏信任。如何调 东风三中“课外访万家“总结
整这些孩子的心态呢?
三、家长只看到学校的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自身努力地一种体现,考试是一种衡量的方法。但是不能只用成绩来衡量,家长多数只看重学生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访,不仅仅是一次沟通,更应该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开始。希望通过这种活动使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学生,走近学生。
第二篇:《寒冷的冬天也温暖》作文
寒冷的冬天也温暖
“温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你能更清晰地体会到“温暖”的含义。
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冬天是多么的寒冷。在寒气逼人的冬天里还有温暖吗?我要告诉你,虽然冬天是多么的寒冷,但温暖仍在我们身边,因为温暖是你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温暖是你疲惫时的一杯茶;是你无助时对方给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一句体贴的问候;是一个关切的眼神!就让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生根吧!让温暖抚慰漂泊的心灵,让温暖播下新的希望……
在生活中的冬天里,只需一丝温暖,就能给失落的心灵坚强的力量;就能让无助的心灵告别悲伤;就能让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辉煌!!
第三篇:我们想温暖寒冷的冬天[范文模版]
小论文:我们想温暖寒冷的冬天
10月13日下午的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一出惨剧发生了,年仅2岁的小女孩小悦悦被一部面包车碾压两次,又被一部货柜车碾压。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换回小悦悦的生命,她已于2011年10月21日去世。
在这次事件中,过往的路人令人难以置信,竟没有一人施以援手。可见,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上,一种病态的冷漠正在向整个社会蔓延,社会公德的缺失越来越严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寒冬,金钱万能论叫嚣尘上,而我们却丧失了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公德,道德。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社会公德世代相传,它的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使得我们都乐意遵守社会的准则,也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积极、有序、和谐稳定的一面。为此,我们呼唤人性的回归,唤醒沉睡的心灵,温暖这个冬天。
一个没有温情的社会是没有生气,没有未来的,宛如一滩死水,拥有的只是过去。而当人们看惯了这个社会的冷漠,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加入其中,这样,整个社会就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相比之下,我们需要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园,处处欢声笑语,没有在黑暗中的啜泣。为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脸带微笑,温暖他人,传播友爱,帮助他人,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向荣的一面。其实,就是一间小小的芝麻粒大小的事也能给他人带来心灵的温暖,渐渐地感染他人,是整个社会在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更应该承担起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奉献自己,为他人服务,温暖他人,点亮每一个人心中的那盏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遵守社会公德,日行一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们“90”后,更要以此为契机,向世界,向社会证明我们的责任、信仰。我们还需要从社会自身出发,汇聚政府、民间热心人士的力量,合力展开有关此类危急时刻的应对训练,并将这一套应对培训机制一直保持和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从观念到实践,从说教到行动,才是提升中国社会道德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个体被淹没的善心才能真正被发掘,个体在危急时刻的惊恐方能更好地被消除,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中国社会已经不能在被这样的冷漠所伤害了,我们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来融化坚冰,找回温暖的春天。为了一个社会上人人都能幸福快乐的未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寒冬将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四篇:寒冷的冬天文档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寒冷的冬天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行为与习惯:(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2)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认识冬季的显著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冬天景色及动植物变化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和感受当地冬天的特点。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观察的项目。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资料搜集:
◆天气变化组 ◆植物变化组 ◆动物过冬组 ◆人们活动组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幅冬天雪花飞舞的景色图。问: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2、师:随着片片雪花无声无息的飘落,冬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冬天的身影,听到了冬天的脚步声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到来吧!
二、指导发现,合作交流
1、师:课前我们已经分组对冬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资料搜集,现在就请各组来交流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天气变化组:
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河、湖、池塘里的水都结了冰,有时还下大雪;时常能够听到呼呼的北风声;人们都穿上了很厚的御寒衣服…… ◆植物变化组:
树上大部分的叶子都落光了,树枝上光秃秃的,但松、柏等针叶树和某些阔叶常绿树的叶子却依然是绿色的;田野里的庄稼只有低矮的麦苗,大雪过后,麦苗上会压着一层厚厚的雪,就像盖着一床大棉被……教师适当补充:
有谚语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还有一句“瑞雪兆丰年”,说的都是冬天里的大雪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给来年带来大丰收。◆动物过冬组:在野外活动的动物已经很少了,也已经听不到蟋蟀的叫声了,常见的只有麻雀、乌鸦等留鸟,它们换上了又厚又密的新羽毛来抵御寒冷;燕子、大雁都飞到温暖的南方了;狗熊、青蛙、乌龟都躲在洞里睡大觉…… 教师相机提问:
动物过冬组介绍的有关动物的过冬方法非常好,能够告诉大家,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知识的吗?
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呢?课后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人们活动组:
冬天虽然寒冷,但人们仍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农民伯伯在冬天里的农活少了,主要的工作就是积肥和兴修水利;我们孩子可高兴了,冬天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滑冰等好多游戏……
3、教师对各组同学的汇报做一个小结。播放一段有关冬天美景的录像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拍手学歌谣: 冬天
冬天天气很寒冷,大雪纷飞水结冰。青蛙蛇熊已冬眠,桃树柳树叶落净。天寒地冻我不怕,滑冰场上练本领。
三、生成问题,勇于探究
1、问:同学们,在你们分组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如:冬天呼出的白气为什么是白色的?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冰花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呢?……)
3、师:课下,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探究,好吗? 第二课时 动物哪里去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头饰,搜集的资料(书籍、手抄报、资料卡等),课件,《铃儿响叮当》音乐带。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动物过冬的方式资料(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活动过程
一、童话激趣
师:喜欢看动画片吗?看过小鹿斑比的故事吗?小鹿斑比是大森林里一只美丽又可爱的小鹿王子,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看看他吧!师:告诉老师,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其他季节里,斑比总有小伙伴和他玩耍,有小兔打手,有被他气得直瞪眼的小鸭子等等,可到了冬天,他却跟着妈妈在风雪中孤单地走着。他好像在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好朋友都到哪儿去了?”
二、寻找斑比的好朋友
师:喜欢斑比吗?我们来帮他找找朋友吧!说说斑比有哪些朋友吧!师:你最喜欢、最想去找哪种小动物就把头饰带到自己的头上。
师:(提出探究要求):①已经选择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可以走到一起学习。②已知道的知识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找的资料看一看,老师的资料查一查,看谁的收获最大?③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有书一起看(保持安静,小声讨论,不影响别的小组),不争不抢,不吵不闹,看谁最讲文明礼貌?
三、汇报学习成果
师:快快告诉小斑比,他的好伙伴哪儿去了?谁先来?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这么快就帮小鹿斑比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听听小鹿斑比在说什么?“谢谢小朋友们!我知道了,我最喜欢小青蛙了,我这就去把他叫醒和我一起玩。” 师:小朋友们,快快告诉斑比,他能不能去找小青蛙?
四、找找身边的小动物
师:斑比的朋友找到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身边也有好多小动物不见了?
师:想不想再找找他们?不过不是现在,课下我们自己去找好吗?告诉老师,你打算怎样去做?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会学习的小天使”,他也想帮你们想想办法,想听吗?
师:同学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制成报纸或做成资料卡,也可以把书籍带来,看看谁的收获大!生:学生自由回答
生:自由说各种小动物,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生:合作探究
生:依次汇报,形式可多样:说一说;演一演;展示图片;背诵儿歌…… 生:自由发表意见,渗透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教育。生:据自己的观察回答:蜜蜂、蝴蝶、苍蝇、蚊子、鱼……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评价引导。第三课时、严寒中工作的人们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严寒中工作的人们
2、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寒冷的冬天,仍有许多人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冒着严寒与风雪努力工作着,并激励自已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3、知识与技能:了解严寒中工作的人们的顽强品质。培养观察和发现能力。
4、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边防站士不畏严寒戍守边关的录像片(也可以是从报刊上搜集的有关图片)学生准备:课前观察、调查在严寒工作学习的家人、同学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当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上课的时候,当我们在雪地里尽情玩耍时,当我们全家在暖洋洋的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你知道边防战士在干什么吗?
2、师播放边防站士不畏严寒、戍守边关的录像片段(也可以展示有关图片或由教师激情讲述)。
3、看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二、我的发现
1、师:你的家人、亲戚中有谁在严寒中工作?他们平日是怎样工作的?不工作行吗?你心里怎么想?
2、生自由说说家人工作情况,其他同学谈谈感受。
3、通过自已观察、调查,你还发现哪些人在严寒中工作?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信息
5、学生展示资料
(大雪后,很多清洁工人在扫雪,交警在疏散交通。许多工作人员为人们能平安回家而忙碌着。集贸市场上,许多人在卖蔬菜。从电视上看见许多运动员在训练。)
三、我是小勇士
1、师:那么多人冒着严寒与风雪努力的工作着,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2、交流不怕寒冷的故事
虽然天气很冷,但大家一起扫雪,感觉一点也不冷、很快乐。不论刮风下雨,仍坚持锻炼 每天都要洗脸、刷牙、洗脚
3、师相机引导:同学们真是不怕寒冷的小勇士,但我们还要防冻,运动后不要马上脱掉衣服,不要到河面上滑冰,注意安全。
4、评选“最棒小勇士”
师:你认为谁是最棒小勇士,给他加加油吧!(可以是自已,也可以是别人)
第五篇:寒冷的温暖
寒冷的温暖——《半生缘》,一世情
《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是张爱玲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在创作初期及近年张爱玲热中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半生缘》讲述的是一对男女顾曼桢和沈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曼桢父亲早逝,姐姐曼璐为了养家不得不放弃心爱的恋人做了舞女。曼桢大学毕业后与一个南京皮货商人的儿子沈世钧相识相爱。但两人的结合却阻力重重,最终世钧认为曼桢嫁了人,失望之下娶了他一直讨厌的有钱人家的小姐翠芝。而曼桢借住院生产的机会逃出来后,得到的却是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多年以后曼桢和世钧再次相见,近在咫尺却恍如隔世,虽两心相牵,但是再也回不去了。
影片的故事几乎完全忠实于原著,包括一些细节刻画,着力点也与小说基本一致。例如沈世钧、许叔惠和顾曼桢第一次一起吃饭的情节,在三人全景里,顾曼桢把三双筷子在茶杯里涮好,递给沈世钧一双,他随手放到桌面上。然后切顾曼桢的近景,她把自己的筷子码到茶杯上,镜头随着手的动作下摇并且推成茶杯和筷子的特写。第三个镜头接沈世钧的近景,紧接着切成特写,沈世钧的手迅速从画外拽过另一只茶杯,依样画瓢地把筷子整整齐齐的码在上面,最后跳回沈世钧的近景。文字的细腻转化成了镜语的细腻,不露痕迹的刻画出沈世钧对顾曼桢那种笨拙的体贴。
《半生缘》中的上海,是几乎没有出过太阳的旧上海,幸而有吴倩莲在影片前半部的笑脸。吴倩莲的表演细腻而生动,她演出了曼桢原有的纯情美丽,也演出了她被伤害的痛楚,她凄凉的笑容背后有无尽的哀伤,深深打动了观者的心弦。
黎明、葛优、梅艳芳、黄磊一同参与了这场平静而哀伤的叙事,他们的表演是内敛而有节制的,没有夸张和煽情,这也符合张爱玲的风格。
《半生缘》表现的是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张爱玲总能以俯视的眼光,看待人世间的伤痛与温情。曼桢本是一个平常的女孩子,单纯、美丽,对生活怀着朴素的梦想———嫁给温厚的世钧……然而,一连串的误会带来了一连串的变故,曼桢的纯洁与幸福被她姐姐的怨毒所毁灭,在世钧被她姐姐欺骗后离去的一刹那,她的一生就此断送,然后是漫长的十八春,他们再次相遇,然而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三对男女,几乎每个人都承受着感情和命运的折磨,种种不可抗拒的错误,造成了各自缺憾的人生,而青春太短,错过的一切都无法挽回。
我认为影片超越于小说的一处成功发挥,是顾曼桢的那双红色绒线手套。在小说里,只是说三人郊游归来,顾曼桢念念不忘丢了一双手套,沈世钧回去找也没找到。到了电影里,沈世钧先是傍晚独自打着手电筒找到了其中一只。最精彩的是到了影片结尾,十余年过去,二人重逢之后只剩下无奈。沈世钧再一次独自打着手电筒回到郊游的故地,在角落里发现了另一只手套。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那只手套的特写,在从头到尾的清冷色彩中突显这一块鲜红,令人触目惊心,正应了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也许在(自己写个时间,比如十一)之后看这样一部略嫌沉闷的电影有些煞风景,但我来说,《半生缘》是不可错过的,那将是一次难忘的审美体验。
《半生缘》里,我看到他们这一生一世苦牵苦盼不离不弃即使各安宿命也情浓依旧的情爱。这份端厚凝重的爱是这个悲凉的故事唯一尚可抚慰人心的温暖。这便是寒冷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