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学写诗词的几点体会
谈学写诗词的几点体会
虎林
郎玉宏
大家晚上好!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今晚分享一下我学写诗词的几点体会。格律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诗词学习面前,我还是一名初学者,希望我的学习心得能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不当之处欢迎老师们给予指正!开场诗一首送给微课堂:微课感怀 文/郎玉宏喜上微群小课堂,文朋雅韵各飞扬。潜心砺淬书霞志,把卷流连溢墨香。偶遇恩师常指导,同行瀚海共商量。投缘得趣开眼界,笔润人生筑梦长。
记得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多看书。多观察是增加我们生活、工作的直接经验,多看书是增加我们体验人生的间接经验。写诗词其实就是用一种方式写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作者的经验多少是写好诗词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多观察、多看书这两点上,我更倾向于诗词初学者们然要多观察。所以我今天 就重点讲讲“多观察”这一条。
我要强调的是:要写好或诗词,在要掌握娴熟的基本的格律知识前提条件下,日常生活中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的观察是写诗的基础:生活处处皆有诗。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观察是指要充分的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不仅要“用眼看”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用鼻子去发掘如空气中弥散的气味,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留下更加细腻、深刻的印象,写出的诗也符合现实。总结说,就是要力求观察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观察。
我在以前写过一首七绝《昨夜散步有感》“夜露清凉树影飘,丛蛙清唱自逍遥。弹琴蟋蟀邀孤月,一曲相思上九霄。发到空间日之后”有好友“庸园散人”留言,“夜露,秋天才有;树影飘,费解。”他建议修改“夜露”为“雨后”,“树影飘”为“叠翠摇”。《昨夜散步有感》是我14年7月写得一首七绝,是在晚上散步后的心得。当时走在景观大道的景观区里,脚碰到池边的花草,因为草上有清露把我的则鞋面打湿了,这是我的真实触感;“树影”二字是现场的观感,因是晚上八点多了路灯昏黄,树在眼前并不清晰树影符合夜时物象形色不明之感觉。因此作诗填词一定要作者亲身体验与细致观察,否则就会出现前面主观臆测,为诗家之忌。千万不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再如:又一次和几位诗友在一块聊诗,发现一群中有个诗友写了个七绝,记得尾句是“晚霞一轮照红裙”。你看这画面多美!可是细细琢磨,你会发现“霞”怎么是一轮呢?所以这不符合客观事物,若改为“晚霞一抹(染)映红裙”是不是画面更美哦!
所以,一定要多观察,在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用词一定要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诗词爱好者,日常多阅读多积累。在练字和炼意上多下功夫,定能写出鲜活的诗词来!只要我们怀揣一颗诗心行走,那么人生行旅中任何地方都会给我们呈现最美的景致。
(二)观察中要抓住描述对象的特征:诗写万物,先观其形,再入其内。
入其内知因果,出其外知形态。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观察。反复推敲。我在2014年4月12日写过一首七绝《牡丹》““姚黄魏紫试新裳,国色倾城品自香。今岁东君邀墨客,洛阳醉赏百花王。”在句诗中,黄、紫、墨写其花色,“新裳”是花瓣质地,“自香”写其花“香”后两句是写花的文化意义,仅仅四句把牡丹的形象,色彩,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表达完整。这就是抓住特征进行描写。虎林市财政局休闲区里生长有榆叶梅,每年五月花开时节,都会吸引大量的市民争相观赏。我观察了许久,于2015年5月13日,终于写了一首词。《端正好·榆叶梅》粉蕊含烟承恩露。多重瓣、冰骨风度。遍生南北似梅树。叶晚生、花先著。雨风虽欺怡然去。寻根落、云霞钦慕。今时再见粲如故。北国春、君来赋。
在这首词里,我就抓住了榆叶梅外在色形特征,还有花的习性,比如喜光,稍耐阴,耐寒,花期短。在资料中介绍是在零下35℃下越冬孕育花蕾。花期只有十来天就花谢归土。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填词的重要因素,比如“粉蕊含烟”“重瓣”“冰骨风度”“遍生南北”“似梅”“叶晚生、花先著”等等。2016年6月3日,我还填过一首 《风流子·芍药花.,词是这样的红紫摇风怒放。香馥招邀客赏。蜂采粉,蝶拈花,翠叶莺穿翻浪。幽巷。迷漾。愿侍牡丹称相。
在这首词中,我从芍药花的颜色入手,正面写色。然后通过人、蜂、蝶、莺来侧面衬托芍药花的香和美。一正一反的表现手法都是紧紧依据于花的自然特征。尾句赞其品格长入寻常百姓家甘当宰相不称王可见对牡丹的忠贞。在立意的过程中,以花的基本属性,结合我的个人视角,我力争避免别人写过的主题,试图换个角度写。
(三)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初学诗词的时候常备一个微型日记本,会将随时涌出的诗句记录下来。现在更方便了,每当饭后出去遛弯便拿着手机会将喜欢的景物用镜头拍下来,或将涌出心泉的诗句用手机备忘录记录下来,一边返回家中细琢成绝句或者律诗或者词。因为有时候灵感来的时候诗会不由自主的往外溢这时就要及时地将这抑制不住的灵感记录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四)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不光是诗词,任何一项学习都不能仅存三分钟的热度。我们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以一种快乐的、愉悦的、自然的心态留意生活的细节,观察身边的世界,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句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诗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所以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二、多练
多练,就是多练习,包括多问、多写、多改、多挨批评。我们前面的说的多观察是写诗填词的前期的动眼动心的过程,这个时候的“多练”就是动手、动笔了。关于“多练”说简单一点,就是多写,我今天想和大家说的是关于多练习、多写的几个要求。
(一)诗是怡情物,却须守规则。诗词,是押韵的情话,是心与心,魂与魂交融的叠印,能让眼前清风明月,指间岁月流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凡事都有其规则。中国格律诗词所以能独立成为一个文学体裁就在于能够保持“格律”这一必然的特征。所以,对于诗词初学者,一定应注意格律、遵守格律。(1)写律诗不得犯的四个错误:1.“三平尾”就是诗句的最后三个字不能是三个发平声的字。比如“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可以是古风诗的的形式,但是在律诗中却是诗家大忌!2.“孤平”是个律诗大就是在“平平仄仄平”这个特定的句式里,第一个字的“平”必须“论”,不得用“仄”,如果用了“仄”那么就变成“仄平仄仄平”了。如果在选字上第一个字非用“仄”不可的情况下,就必须把第三个字的“仄”改为“平”声。那么这个句式就变成“仄平平仄平”了,这就是“拗救”。3.“三仄尾”“三仄尾”就是在“平平平仄仄”这个特定的句式里,第三个字的“平”不可用“仄”若非用不可,第四子就得平“平平仄平仄”
例如:2016-5-15写的《七律·暮春连雨感吟》大家体会一下在格律方面是不是也用到了拗救呢?东君行雨忒殷勤,轻翠枝头笼墨云。
几处杏腮凝碧露,两行榆叶湿红裙。(此句就用了拗救,平平仄仄仄平平,这里我的诗是仄平平仄仄平平。)揺风柳带江中荡,遍野蛙声夜里闻。把盏田翁祈霁日,耕牛复唱陇头耘。
(2)填词严格按照词谱,词是诗余。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词格。依钦定词谱或作者原词的词格写就不会出现格律方面这的问题。我填词的时候一般会按照原词的词格进行填词且注明某某词格,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在格律方面出现的不必要的争议。当然填词前要研究句式、对仗句、领字句等,特别注意节奏和起承转合等技巧性的处理。因前面讲座中有老师详细地讲解过这里就不拓展开讲了。
(二)学习前人并敢于实践是写诗的态度。写诗填词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多练,多思考,多向古人和今人名家学习。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虽然说喜爱是最好的老师,但若无一颗大胆尝试的心和实践行动,那么喜爱就成了一句空话。有时候写诗填词是需要勇气的。记得要多品读古代名家和现代名家的作品。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另外,虚心求教,多晒自己的作品。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怕自己写的诗词被文友“笑话”怕诗友说不好;其实一个作品拿出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层面上,会有别于作者本人的理解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能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学习诗词知识,能得到方家和友人无私的指出问题所在,对我们初学诗词和学习热爱诗词的人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仅不应该忌惮,反而要感谢为我们的诗词指出问题的诗友,因为只有认真读了我们写的诗词,才会发现问题。因为有此经历所以借网络平台跟想写诗词又担心写不好怕人家笑话的诗友们坦诚的说:“写作是一件既辛苦又快乐的一件事 ”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写作。有古语云:“精雕细琢出佳篇,千锤百炼是关键。”我写的《南歌子·秋日感吟》就得到了云翔老师的指点:原文:绮陌游人少,闲云弄影匆。秋风几许扯霜蓬,稻穗泛黄欲卧、醉村翁。白首归田亩,黄昏数雁踪。挽夫徐步赏枫红,尽享安康之乐、与谁同?
记得赵老师是这样点评的:此词粗看,章法是比较明晰的,上景下情,典型的宋人笔法。但若细析,有些小疵。我的第一感觉是上阙的“霜蓬”与下阙的“白首”的转换没有处理好。“霜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为白头发的指代,古人的诗词中多见。则上阙的“秋风几许扯霜蓬”很容易令读者理解为是词人主体之眼观景,看到了秋风吹乱村翁的白发。可是上阙后三句又是一个整体内容,后来我按景物的思路理解,将“霜蓬”理解为实物,即“经霜的莲蓬”,这样上阙的表意方才捋顺;我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其实是因为下阙的“白首”的出现强化固定了“霜蓬”的语义。在一首词中景物的本体含义与喻体含义同时出现,往往会让读者将景物的本体义直接转化为喻义。
下阙完全是作者自身的感受,但是“白首”因为上阙的出现的“村翁”而令读者依旧将情绪留于村翁角度,读者不能马上进入作者的情绪中。所以下阙的“白首”建议去掉,换一个词语来明确地表明下阙是诗人的主体感受。如“老欲归田亩”。虽然词不避重字,但此词上下阙在上阙尾下阙首同时出现的“黄”还是距离太近而难以将上阙的写景和下阙抒情的两种情境分离。建议换一个词表达“黄昏”如“暝融数雁踪”先“昏”后“晓”的表述令时间状态有些乱,建议要么去掉“晓”字,要么并列表述如“晨昏数雁踪”为宜。经过赵云翔老师指点最后我改为:南歌子·秋日感吟绮陌游人少,闲云弄影匆。秋风几许扯霜蓬,稻穗泛黄欲卧、醉村翁。老欲归田亩,晨昏数雁踪。挽夫徐步赏枫红,尽享安康之乐、与谁同?
(三)诗语太过于实写往往会失于含蓄:这就是在炼字炼意上要反复推敲。
无论什么形式的创作都需要激情,写诗填词也不例外,没有注入“感情”的填词作品,或华而不实,或平淡无味。而诗词中一旦有了真正真实的情感,马上变得娇而不媚,平中见奇。比如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幅图我一时兴起就来了四句题图:
原句“荷叶深情擎别泪,晶莹剔透似珍珠。晴阳普照腾空去,凝雨临池春满湖。”你看转合句是不是太直白了?缺少诗的含蓄。于是我又反复琢磨。怎样寄托一种情感在诗里面既生动还有诗味。就是诗句要练习同一个意思借助意象通过最好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能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后来改为:荷叶深情擎别泪,晶莹剔透似珍珠。骄阳厚爱携侬去,化雨临池漾满湖。
又如2014年4月23日晚写有七绝《偶感》“独眺烟林翠几重,犁牛破土唱春浓。柔风唤醒三江水,雁写人形认旧踪。”
记得赵老师有评:“雁写人形认旧踪”固然因其具有丰富的情感寄托与文化典意而可耐品味,但太过于实写往往会失于“含蓄”二字,这便不如李清照【一剪梅】词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的《天池》的“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陆游的《幽居》“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等有品头。以上都是通过雁字、雁序、雁阵让读者去想像感受形象,继而完成对“人”字的认知或“一”字的领会,实现相思、孤单、怀念等不同的情感认同。此句或可改如“雁写心思认旧踪”、“雁写人心认旧踪”之类。
你看一字或一词之差艺术效果完全不同。因此,在练字和炼意上是需要长期的下功夫的。
诗词是美丽的,写诗词的过程是富有乐趣的。因为我们能够写诗填词是因为我有一颗诗心词韵,而正是这颗诗心可以让我们的感情更加丰富,于不经意间体悟到一种极致的美。
最美的诗心,就是把平平淡淡的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悬挂在岁月的窗前。我们都是行走在路上的歌者,愿我们用心灵的笔抒写人生行旅中美丽的风景。用真情讴歌我们热爱的土地!愿文友们2017年体健笔丰!
第二篇: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向来是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些集作者思想、感情、智慧、创造力于一身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却从未被后人遗忘。再次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空灵山水,耳边回荡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的天籁之音„„看!那低首徘徊的,莫不是那“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过来人;瞧!那姗姗来迟的,莫不是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所有这些震铄古今的千古绝唱,曾令无数炎黄子女为之折服!
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墨香墨离,各朝代独领风流,各领域人才辈出,上至轩辕开天战蚩尤,惊天地,泣鬼神,统制九州,九樽青鼎为鉴,苍松白鹿为证,黄帝仙逝,轩辕氏仍逐鹿中原,人才济济,舜尧两帝,开创文明先河,黄河长江流域谱写华丽之篇章。至统领九州以来,各朝各代,文人儒客,风流倜倘,身着素衣,手握折扇,不羁一格,吟诵明月诗篇,歌窈窕乐章,不为世旅尘俗所累,放心绿水之湄,听风吟月,自在江上泛舟轻摇,一壶残酒,一蓑烟雨,坦荡一生,不为功名利碌尽折腰,遥远的国度下,灵魂游走,湫然空灵的娟澈夜雨,泛落在青花蝶韵的细腻流年里,当铁甲金戟融透在时间的漏沙里,流逝的岁月,确总能记下孤单笔者遗留的华丽诗篇。《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寻着风骚楚辞,在汨水河畔,屈子怀瑾握玉,朝饮坠露,夕揽素漭,离骚一赋,千古绝唱,沧桑正道,留下一个孤独的夜行之人,披头散发,慢慢的走进滚滚浪花中,湮灭,如凤凰浴火涅磐般从容不迫。那些游走在错落流年己的未解之迷,随着他,埋葬在冰冷的水域里,用梦的残翼,给奸佞之人,挂上一副沉重的枷锁,为世人带来一 丝破晓前黎明的曙光。苍白双鬓,陶潜握锄篱下,吹着和煦的凤,赏菊花泉月下,柳絮纷扬陌路,终南山下,静看夕阳归鸿,风绻云舒,闲庭屋檐花落成片,渔舟唱晚,淡雅素墨,醉卧椅栏,美丽的彩蝶穿梭竹林,停留再一朵沾者晨曦的野菊上,溪泉涓涓流淌,浣花静静漂流,青苔覆盖风驰而过的朱砂,穷徒陌路下,优雅的看淡过往云烟,回眸嫣然一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舟摇摇而轻扬,风飘飘而吹衣,椅南窗以寄傲,感悟云无心于出岫的婉转清悦。
《离骚》——浪漫主义长篇叙事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 《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 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 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 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 括《楚辞》。
《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 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文唐盛世,笔墨生花,初唐四杰,展露锋茫,盛世繁华下,太白于浪漫的情怀,抒写半壁江山了摇兰舟于碧波江上,酒入愁肠,指剑对月,落影花眠,放白鹿于青崖间,走访五岳名川,共醉明月于忘川前,踏着穆雪,寻找遗落的风流,用醉笔细描唐朝盛世江山。望眼欲穿,持笔清扬,苏轼孑立赤壁,彼岸乱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此多娇,竟引无数英豪尽折腰,当赤壁一战,三国逐鹿天下,“自古红颜多薄命,残花败影随流水”貂蝉让方天画戟失魂,大乔小乔媚乱天下英杰,孔明羽扇纶巾,略施小计,火烧孟德,樯撸灰飞烟灭,周瑜江东才俊,间锋箭雨下,文书儒雅,风流翩翩满天下,然则当月出东山之时,诵华丽明月诗章,歌瑶四起,侣鱼虾而友糜鹿,毓秀钟灵,点缀华美雕花,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唐诗——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 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纵使秦砖汉瓦被尘风掩埋,江山如画,英雄独为红颜醉,古城的馥香牡丹飘摇红尘陌上,江南芙蓉开满整个水乡,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寻着记忆的气息误入梦的缝隙,看见昔日的痕迹,见一女子,摇着兰舟,放歌在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秦淮河畔,手采莲子,婀娜多姿的身影,在层层涟漪里,迷糊了我的视线。雨巷的那把油纸伞,不知何时萦怀抱肩„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 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歌,对于曾经的人们是那么的熟悉,它曾经是那么的辉煌,它更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它让我们的灵魂保持着那份纯净!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它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人们的心灵抚摸与慰藉。
第三篇:诗词谈“趣”
诗词谈“趣”
东海一枭
§§
一、理趣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中将朋友分为四类:正派又有趣;正派
而无趣;不正派而有趣;不正派又无趣(大意)。人而无趣,纵然各
方面都好,也不招人喜欢,老枭有个朋友,一身正气一脸圣人,我虽
很珍惜彼此的友谊,平时却怕来往。同理,诗而无趣,便如朋友太古
板、美人无韵味,不可爱也。故老枭以为,诗,不论抒情言志谈禅说理,都要有趣才好,才有魅
力、易感人。诗词之趣类型甚多,概乎言之,曰理趣、谐趣、奇趣、情趣、真趣、灵趣。先谈理趣。严羽名言: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将趣与理对立起来,片面了。情感
与理性乃心理活动两种基本形式,诗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向显形,当然不能排除理性成分。唐诗重神韵,宋诗崇理性,后人每以此厚唐
薄宋,是站不住脚的。老枭以为,诗不妨议论,不妨说理,只要说得
有趣、讲得够味就好。袁枚《诗话卷三》:
“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文选:‘寡欲罕所缺,理来
情无存’、唐人‘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又,宋人:‘独
有玉堂人不寐,六箴将晓献宸旒’。亦皆理语,何尝非诗家上
乘?”。老袁的话我赞同,可惜所举之例太不高明。什么“寡欲罕所缺,理来
情无存”、什么“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无形象,无诗意,淡
乎寡味,低劣之极!现在也有些评论家,只要见到说理的诗,不管有
设有趣,一概归类为理趣诗,甚是可笑。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说江山花木似乎等待人们去欣
赏,说明大然的无私和有情,形象可感,生动有趣,他的“颠狂柳絮
随风舞,轻薄挑花逐水流”,提醒人们别象柳絮桃花一样经不起风浪 的考验,见风使舵,均极富理趣。朱熹的《春日》,写春游,也充满 理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沐浴在无边春色中,大自然处处饱含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呈现 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成
了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朱熹的《泛舟》,也是一首说理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多,此日中流自在行。诗借泛舟为例,让人去体会人生的某种哲理,比如,可以指读书,平日苦思不得,经过认真学习,忽然茅塞顿开。这类理趣诗例,宋人集子里特别多,不再举了(何必为古人扬
名?),下面举贤不避亲,自荐大作吧:《杂感其一》:
医头医脚费周章,复古求洋觅药方。
最怕庸医瞎胡闹,妄施手术更添伤。由于缺乏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之路屡入歧
途,百弊丛生,渐成社会痼疾。一味德治、三讲,做政治思想工作,恰似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非治本之方也。从以上例子可见,诗要有理趣,便要寄理于象、寓理于形、融理入
景,使哲理、思想与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用意象说话。§§
二、灵趣按顺序,此贴应谈诗词谐趣的,然而原创评论班竹风笛要我谈谈纯 诗,且一口一个枭大哥,叫得老枭心软如绵,那就放弃规则,先谈纯
诗──灵趣诗吧(在老枭字典里,纯诗与灵趣诗,同质异名者也)。在《关于纯粹的诗》一文中,老枭曾对“纯诗”、“纯粹的诗”之类
说法置疑。不过按辨证法观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彻底摈弃情感、思想,完全与社会、人生无关的“纯”,当然不存在,但相对的纯
净、空灵、冷寂一些,纯心灵体验一些,还是可以的,正如瓦雷里所
说:“纯诗的概念是一个达不到的类型,是诗人的愿望、努力和力量 的一个理想的边界。”与风笛美眉聊纯诗时,曾举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为例。王维著名田园祖诗《辆川集》中,许多诗
都充满灵趣,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花乃诗之媒。花与诗的关系,便如酒与色、爱与怨一般,关系密切得
紧。历代诗人们或因花象征爱情、青春和理想而赞美它,或因花期短 暂而惋惜生怜;屈原的香草群芳,抒发的是拒绝同流合污的高洁情
怀,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幻灭中包合对人生的款款深情,朱熹的“万紫千红”,象征着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林黛玉的赞花
词,则是借花喻己自伤身世……,然而王维笔下的辛夷花,既不热烈
也不哀怨,既不言志也不抒情,没有憧憬没有哀乐之情。陶渊明够淡
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一点悠然自得的神情,而王
维则冷寂得连这一丝悠然也没有了,空灵得连时空界限也没有了,令
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真乃
“入禅”之作也。王维“晚年颇好道”,奉佛自娱,以禅宗态度对待世间万物,大多数
诗作,洋溢着禅意灵趣。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
指出:诗是非讨论哲学宣扬教义之具,但诗之内质若无哲学和宗教,则无法到达高妙之境(大意),这高妙之境,高者入禅,成禅境、灵
境,冷寂空灵,无迹可求;卑者如僧,宣扬教理,阐述禅义,呆板枯
燥,淡乎寡味矣。老枭以为,所谓纯诗、灵趣诗,聊备一格可也,若一味强调空灵冷
寂,一味追求超尘脱俗,一味以远离时代和现实人生为高,并不足
取。诗,还是要有感情、有思想、有哲理、有热度,有现实性的人间
烟火和悲天悯人的生命关怀,这才是诗之正途和大道。所以,这类讲
空趣、讲超脱的纯诗,老枭极少涉笔。凤妹子要我贡献纯诗,美眉之
命难违,勉强找出两首稍稍空灵一点的,献丑了:
独步
曾借千山隐独踪,乘兴啸月最高峰。
轻挥竹杖敲天碧,绝响长传外太空。翻译成新诗,就是:
拄笔为杖
独步万山丛中
有时对月长啸
有时乘兴登上高峰
挥杖轻叩碧空
有回音悠悠不绝
自天空那边传来……§§
三、谐趣谐者,幽默也;谐趣者,诙谐有趣也。马克吐温说:“幽默是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拒绝接受的财产,幽默使智慧灵活运转”。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是心灵和智慧的火花。不过,幽默一词,籍隶拉丁语,五四后始入我
国。在传统文化中,幽默,名唤诙谐、谐谑。古诗词中,自《诗经》开始,谐趣之作,代不乏例。随手举来,如
《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非鸡之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凌晨两口子的对话,多么风趣。诗仙李太白《戏赠杜甫》:
“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曰卓午。
何故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郭沫惹老爷子在《李白与杜甫》中引此诗说明李白多么瞧不起杜甫,其实,此诗乃善意的调侃,就象老枭经常拿网友们开刷一样,都是善
意的。刘禹锡《竹枝饲》:“东边曰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采用谐音双关法写恋情,幽默新奇。唐代科举考试需要走后门,形式
之一就是“温卷”,即在考试之前先把自己的诗文送给某位名人,如
果得到他的赏识,他就可以为你广为宣传,提高你的知名度。朱庆余
温卷时送给张籍一首诗,名为《闺意显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借新娘子来自比,不知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风趣 可喜。袁枚《遣兴之一》: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
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作者以别出心裁的比喻、诙谐的笔
调,表明自己作诗的态度和见解。谐趣诗,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或揭示,或批判、或颂赞,或讽
喻、或嘲谐、或可笑,或质实,或虚幻,千姿百态。贺拉斯在《诗
艺》中写道:“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
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
爱,才能符合众望”。诗人以谐趣感染、吸引读者,比板起脸来说
教,自然高明百倍。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了一首《戏咏箸》: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咸酸中,能知味也否”。嘲讽官场中病态人格,可谓谐趣诗中的上品。每逢过年过节,皆是各级官员最忙碌的时候。平时不知干啥去了,现
在却来访贫问苦忙个不了,对此长官作秀现象,老枭有《过年好》嘲
之:
满脸慈悲礼意加,访贫问苦乱如麻。
侠踪现处腾欢笑,公仆争当慈善家。老枭还有一首《自嘲》,是含有性幽默的游戏之作,附上,博网友们 一笑:
叠出奇招智勇双,窗前明月似勋章。
男儿落魄无聊甚,且把欢场作战场!此诗固然格调不高,其中却蕴含着“英雄末路付红粉”的悲哀和无奈
呀。幽默感,是一个男人,特别是一个诗人极珍贵的品格之一。那个男人
富有幽默感,对美眉的吸引力一定加倍;那个诗人的笔下多一份幽
默,便多一份灵气,多一分风趣,多一份生活气息。遗憾的是,我们 的幽默细胞并不发达,就诗词而言,在两千多年诗词长河中,谐趣诗 不过是很不起眼的小小浪花耳。历代以来,既无以谐趣(幽默)著名 的诗人,也无一部幽默诗集行世。或许是我们的体制和社会,缺乏让
幽默自由成长的空气和土壤吧。这里向诸位网友介绍一位当代一流谐趣诗人。王云高,广西名作家,老枭忘年交也。其人健谈善谑,极突梯滑稽之
致。且好美酒、恋奇书、爱怪石、耽禅悦、喜诗词。其诗语趣言谐,油而不滑,奇而不怪,喜笑怒骂,皆成谐趣。仿佛武林中邪派高手,奇招异式,层出不穷,含笑伤人,一剑封喉。兹略举数例如下:
精卫移山四季忙,汗溶春露翼秋霜。
无如岁暮传羹馔,不及黄鹂一出场!此《精卫与黄鹂》,嘲歌星也。有教授诗曰:“寒窗滴尽十年泪,不
及歌星一曲歌”,不及此诗蕴藉风趣也。
小密,小密,无须忸忸怩怩。
春光无限包厢,管他人王鬼王。
王鬼,王鬼,有权不行作废!此《调笑令.题双鸡照》,嘲老爷养小蜜也。
喙似刺人矛,爪是云手,奋然一击下长空,豪气冲牛斗!
是非不思量,道德于何有?只凭老板作驱驰,身份同猎狗。此《卜算子.苍鹰》,嘲帮闲帮凶狗腿子鹰爪孙也。
脸红脖胀步匆忙,嘶哑官腔口气狂。
莫笑新潮多妄语,几番考察下西洋!此《西洋鸭》,嘲官老爷们打官腔蒙人下西洋考察也。§§
四、真趣有的诗,或许没有奇幻的想象,没有幽默的趣味,没有空灵的境界,没有高深的哲理,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高超的技巧,然而,字字都
从肺腑中流出,真趣洋溢,感人至深。真趣,贵在一个真字,情真、景真、理真、意真、事真、气真。王阳
明说:“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诗本质而言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到极深极真处,自然产生极大魅
力,什么意象呀通感呀节奏呀赋比兴呀,诸般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
“吾乡有贩鬻者,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曰:‘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语虽俚,闻者动
色”。真可谓“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如《诗经》的“国风”、“小
雅”里许多诗,便是如此,它们不是文人做出来的,而是“劳人、思 妇、静女、狡童矢口而成者也”。技巧,属于人籁、地籁,而真趣,则属于天籁。如汉乐府《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竞渡河。
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据《古诗源》,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
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简简单单四句大白话,不见做作,不见人工,纯是本地风光,读来却
无限缠绵,无限凄恻!又如汉乐府《上邪》,开头三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情如旭日,无遮无饰,喷薄而出,道出了古今痴情女子共同的
美好心愿。这类作品,往往不讲究修辞,而是将强烈的感情诉之于自
然率直的语言,“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梁启超
语)。不论是百炼成金还是妙手偶得,皆达到大巧若拙、归真返朴之 境。请看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诗代柬,于寒冬黄昏邀友人来饮酒叙谈,那通红的炉火,新酿的绿
蚁,代表着主人友谊的温暖和醇厚,还用得着什么甜言蜜语吗。老枭忘年交江婴,天津老诗人,为人为诗,极具风骨。特隆重介绍他 的一首绝句《闻水灾中吃喝之风未减感而赋之》:
粤鲁川苏集一餐,圆台方桌满杯盘。
鱼虾自是江淮好,水困灾民酒困官。好一句“水困灾民酒困官”!作者对被水所困之灾民的同情,对被酒
所困之贪吏的鄙憎,直欲破纸而出。虽曰人工,不失天趣。好友廖国华,其《鹧鸪天—备忘十首》,以大白话写史记实,纯任自
然,极具真趣,录二阙共赏:
其四
赶美超英不许拖,冲天口号满山坡。
先锋升帐粮如土,元帅登坛铁似河。
争伐树,乱砸锅,钢坯炼出马蜂窝。
欢呼未息号呼起,累死无多饿死多。其五弃了粮绵毁了麻,田畴一片白花花。牛皮吹成加拿大,上缴当然 大家拿。天有眼,地无邪,时风时雨并不差。七分灾害三分祸,只可 拿来哄小伢。高层瞎指挥,致成十年浩劫。作者淡淡写来,不征一旧典,不用一古
语,也不叫嚣喝骂,读者却能透过字面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
无奈,这就是“真”的魅力呀。有诗为证:
其一
细描眉眼细梳头,诗好须经几次修。
若是天然娇摸样,朝天素面更风流。
其二
诗花欲共春花发,笔管宜通血管中。
句乏真情难入境,诗凝热血自然红。
──拙作《论诗六绝句》§§五:奇趣出奇兵容易制敌取胜,现奇观必定耸人耳目。
士而不奇,杰出者少;诗而不奇,平庸居多。
人有奇遇,容易成功;诗有奇趣,一定动人。或幽默恢谐,或意境新颖,或手法新奇,都能产生奇趣。此文且谈谈 趣。如鲲鹏变化、逍遥物外的庄子,驱神使鬼、上求下索的屈子,指
挥万象、仙姿神态的李白,如鬼如魅、石破天惊的李贺,都是此道的
大师级人物。在诗的诸般技巧中,想象是其中重中之重,是衡量一个诗人资质优劣
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诗人那儿,它不受环境、情节、人物等因素 的制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的领域天高地阔、汪洋恣肆、渺
无涯际;它的翅膀无远弗届、无古弗及、无所不能。想象给予诗人 的,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神奇功力。具此功力者,便能够“日月风云凭摆布,古今中外任遨游”; 便能够“思飞高处天开眼,言及精微石点头”; 便能够“芳踪及处春如海,玉手扬时灰复燃”; 便能够“红雨随风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便能够“险觅天还闷,狂搜海亦枯”;
便能够让大自然依附自己的意志,听从自己的指挥……想象的方式有多种,最奇者是奇幻的、非现实的想象,多为富有浪漫
气质的诗人所采用。这类作品,屈原、李白等大师集子里俯拾皆是,但老枭不喜欢炒剩饭,要炒就炒新鲜的。近日重读袁枚,其诗《同金
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颇有奇想,抄来共赏: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天大,山山都立
青天外。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一轮白曰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怪石成形
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谷含)(谷牙)。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
仙鼠依为家。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疑是盘古死后
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蚩尤嗔妖雾,尸罗袒右肩,猛士植竿发,鬼母
戏青莲。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山川人物熔在
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忽然刚风一吹化为
石,清气既散浊气坚。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怪状
蹲人间。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而况唐突真宰
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
否,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
同归醉兀兀。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开头就把山写活了。中原或一马平川,或中岳雄奇,山有灵性,焉敢
作怪?“山山都立青天外”,让我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敢
想能想。中间一大段,作者任想象的烈马古今中外纵横驰骋,并拉来
诸多旧典助兴。请看:山风清凉如六月飞霜,山势奇丽如芙蓉遮天;
怪石见人蠢蠢欲动,白云绕山茫茫如海;或疑盘古死后所化,或疑女
娲七十二变;蚩尤、尸罗、猛士、鬼母,争来凑趣,奇峰、怪石、山
精、川灵,气势万千。想象之奇诡大胆,出人意表,与屈、李等大师
级诗人相比,固有不及,也算得上一流了,打个八十分绰绰有余矣。想象的方式还多有多种,如夸张,比拟,比喻,联想等。夸张:诗人在反映客观现实、表观主观感受时,为了突出事物的数
量、性质、情状,强化主观思想情感,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或
放大或缩微)。诗例极多,不举也罢。比拟:或拟人,或拟物。且拙作为例。拟人:《春云》
诗中飘去画中回,自在悠游不染埃。
欲助春风滋草木,不辞蒙垢出山来。拟物:《花瓶》
描金雕漆斗娉婷,点缀高坛饰大庭。
多插娇技休带刺,须知尔等是花瓶。联想:从空间而言,由此及彼;从时间而言,由近及远(当然也可以
相反)。如拙作《谢乐老惠书法》:
青天白日起风雨,老将挥毫老龙舞。
更有诗作老凤鸣,凤鸣龙舞到南宁。
夜深蓬壁起光焰,小子披衣起抚剑。
忽忆京华初握手,诗兴浓于千杯酒。
兴高欲回天地春,奋发思推历史轮。
快论狂谈四座惊,有人许我少年英。
望月思飞入缥渺,欲擒灵感报乐老。
乐老开缄定大笑:不见灵感闻酒气,XX定然又醉了。网友知非,近赠老枭一诗:
手拍黄河水,声振敕勒川。
狂歌逐夷马,怒翅被胡天。想象颇为大气,可惜老枭一介腐儒,担当不起(有网名邑水寒者,于
拙文《为枭翻案》后跟贴:‘眼高手低,所傲者一双毒眼,却不过一
孤芳自赏的腐儒,----枭越少越好,多了非民之福’。老枭手低固 然,眼高眼毒,过奖。唯按邑爷高见,多些夜莺画眉之类,多唱甜蜜
蜜的赞歌,才是‘民之福’吧)。限于贴子篇幅,就此打住,读者如有兴趣探索想象的奥秘,可参阅拙
文《诗词的想象》。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禅家第一境,尚未入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
水,是第二境,有奇趣的诗作,属此境界(诗入第三境,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前面所谈灵趣、真趣诗,差堪仿佛)。《五灯会元.慧
元》有一首禅师:
“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
撒手到家人不识,鹊噪鸦鸣柏树间”。第二境者,踏海掴山,虽未到家,已是不凡。(2001.10.7)
第四篇:学先进谈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他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标兵模范,让人感动,使人震憾,令人敬佩!
文建明同志始终秉承“上为组织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信念,认真践行“上不愧党,下不负民”的誓言,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竭力解民难。特别是身患肝癌五年多来,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破解了摆在自己工作面前发展与稳定的一个个难题,探索出了一套良性运转、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短短几年时间,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成绩,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要学习文建明同志的敬业精神。他在工作中,不等不靠,遇到困难就想法克服,见到矛盾就主动化解,啃下了一个个 “硬骨头”,甩掉了一顶顶“落后帽子”。他积劳成疾,但没有被病魔吓倒,经常提着药罐罐、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解决问题,病床上还在打电话谈工作;手术一个星期后就赶回来上班,深入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线,他常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他用自己对事业的满腔热情践行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文建明同志一样的敬业精神,摆正心态,不计荣辱,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目标不断学习、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妇女为幸福家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要学习文建明同志的创新精神。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面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他坚持把工作当事业干,善于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习他与时俱进、敢闯敢干、视压力为动力的创新精神,引领和指导基层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参与中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妇女群众根本利益,使广大妇女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妇女的新发展。
要学习文建明同志的爱民情怀。他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心做人民的“孺子牛”。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视百姓为父母的公仆情怀。在自身素质方面要“知不足”,以平常心来看待名利,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学会经常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身政策理论水平的不足、工作业务知识的不足、做事办事能力的不足等等。有了谦虚、求知、上进的心态,就能在岗位上有所建树,业绩上有所成果,也就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更能树立威信,进而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为民服务方面“不知足”,要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到有骨气而无傲气,有正气而无霸气,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以廉树威,以公生明,永远满怀真心、真情、真意为群众服务。
文建明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标兵模范。他的事迹体现了“把生命融入事业,把真心交给群众,把赤诚献给组织”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先进事迹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要对照先进找差距,从自身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立足本职岗位,争当时代先锋。
第五篇:学名师谈体会
学名师 谈体会
本人有幸于3月16日参加了在薛城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时间虽只有一天,却安排的紧凑而丰富:上午观摩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阅读课《竹篮打水》、《儿子三岁》,下午观摩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两节作文指导课,课后两位专家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感受良多。
于永正老师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尽管已过花甲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他的课,更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活化,艺术化。于老师向我们诠释的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作文要写的有声有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亲历了自主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也能更好的掌握其内在的东西。这堂课我最大的感受还是于老师对作文的面批面改。他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他就如一位高明的语言医生,在评点习作的过程中他听得准,发现学生的语病,随即引导学生进行推敲,学会遣词造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这并不是每位教师所能做到的,但应我们是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褒奖,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是我们应坚持的。
听于老师的课,有别开生面的感觉,他在运用教学理论,方法与具体教学活动之中的时候,能够发挥创造性,实现教学的科学性,生动性,多样性.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总是那么饶有兴趣地,轻松活泼而又扎实
地学到了知识, 获得了能力,受到了教育。与此同时,他把自己的智慧与艺术修养融进这一创造过程,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支玉恒老师已是69岁的老人,还活跃于课堂上,的确令人敬佩。支老师上课时没有任何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而他课堂的激情却令人难以忘怀。在支老师的课堂,我们看不到学生上课的紧张和压力,看不到“逆水行舟”的心理负担,看到的是举重若轻,看到的是行云流水,看到的是亦庄亦谐,看到的是反璞归真,看到的是学生会心的微笑、教师生动的体态、还有师生互动的耳语,看到的是有趣的玩笑和机智的幽默。支教师不会用这种“法”,那种“法”,去招招式式,条分缕析,但他总能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峰回路转,水到渠成;支老师不会刻意地指导学生认识文章的篇章结构,但学生在读悟中,在认识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很自然地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支老师不会挂小黑板,把句子从文本中剥离出来,反复强调“这个句子有多么重要,要深入理解。”也没有进行分组讨论,而是在整体的感知中,在有情有致的朗读中,学生自悟出它的奥妙。
近距离的接触名师,大师,感悟他们课堂的朴实,扎实,求实;感受他们对语文的热情,激情;感受到了他们对教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三维目标的准确落实,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而给我们今后的作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虽然我任教的是低年级语文,在阅读教学上与高年级有所不同,也没有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坚持做到:
1、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本来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教师的关注就意味着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牵挂和尊重。每个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能极其敏感地体察到其中的细微差别,并
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平等地关注每位学生,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平等、关爱。
2、在课堂上,老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把课堂变为学堂,引导学生去读书,千方百计去点化他。
3、作文教学要用长远眼光,不仅重视语言的积累,还要注意积累生活。要多开展一些活动.活动就是从无字句处读。在活动中进行感受的积累.会感受,会思考,才能写好文章。活动的开展要灵活多样,如“读书汇报会”, “演课本剧,”有意义的比赛活动等.4、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堂语文课生活化,艺术化。使每一堂课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进步。每个人对同一篇课文有各自的理解,而目标侧重点也会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会相同。深刻的钻研教材,怎样根据教材去把握教法,该教什么,该怎么去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学习名师的经验,学习名师的做法,值得学习需要去揣摩去实践的东西太多了。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应该向所有值得我学习的名师或好老师学习,有决心一点一滴去学,有信心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日益放射出绚烂多姿的七彩之光!
坛山办中心小学
王宝凤
200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