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常常出现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环境通常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这样几个作用:
1、自然环境: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例:“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社戏》)
b、渲染环境气氛 例:“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我的叔叔于勒》)
c、烘托人物心情 例:“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芦花荡》)
d、烘托人物形象 例:“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故乡》)
e、预示人物的命运 例:《红楼梦》
f、表现人物性格 例:“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智取生辰纲》)
g、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智取生辰纲》)
2、社会环境: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云南的歌会》)
b、渲染环境气氛 例:“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没有任何声音。”(《蜡烛》)
c、衬托人物心情 例:“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d、推动情节发展 例: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最后一课》)
e、深化主题“ 在炮火焦灼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位苏联年轻士兵的坟头。”(《蜡烛》)
第二篇: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2、烘托人物××心情;
3、表现××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例如:描写人物的胡子,属于外貌描写,适宜从人物心情、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1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情景, 2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3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 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1 / 28
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2、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3、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1、交代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x×命运、3、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温馨提示
1.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具有多样性。
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概括描写和细
/ 28
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 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
作用:
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四:深化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
作用:
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 28
神态描写
作用:
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⑴与写人的关系、⑵与叙事的关系、⑶与抒情的关系、⑷与说理的关系
具体分析:
⑴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
/ 28
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 28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 这 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 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要点:
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并且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注意:群体描写+个体描写
小说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 28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 28
/ 28
愉快 欣喜 高兴 开心 喜悦 快乐 愉悦 畅快 痛快 满足 欢乐 快 欣喜 幸福 自豪 欣慰 高兴 满意 陶醉 甜美 微笑 热情 感激 得意 满意 夸耀 悲哀 悲伤 哀伤 哀愁 悲惨 哀鸣 伤心 悲切 哀痛 哀叹 安慰 狡猾 郁闷 烦恼 火气 恼火 失落 消沉 怅然 伤感 悲悯 烦躁 悲伤 快乐 郁闷 难过 9 / 28
/ 28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褒义)⑴高尚 杰出 尊贵 著名 荣耀 ⑵志气 有志 有为 奋发 11 / 28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褒义)⑴高尚
杰
出
尊
贵
著
名
荣
耀
⑵志气 有志 有为 奋发
/ 28
⑶忠贞 忠诚 坚定 坚强 节操
/ 28
⑷真诚 诚实 宽容 助人
⑸谦虚 虚心 律已 谨慎
⑹廉洁 廉洁 无私 正直 慷慨 勇为 清高
/ 28
⑺勤奋 勤奋 刻苦 专心 有恒
/ 28
⑻勇敢 勇敢 奋勇 坚强
⑼公正 公正 严明 明辨
/ 28
⑽节俭 俭朴 节约
/ 28
⑾善良 善良 安分 厚道 仁慈 和善 温润 忍耐
⑿团结 团结 齐心 帮助
/ 28
⒀才能 才学 智谋 聪明 机智 博学 能干 远见 创新 熟练 老练
/ 28
描写人物坏品质的词语(贬义)卑劣
无耻下流 淫荡 堕落 陷害 造事 钻营 抢劫 敲诈 勾结 挑拨
帮凶 忘
2、庸碌
庸俗 庸碌 谄媚 依附
/ 28
⒃奸诈
奸滑 圆滑 诡计 害人 营私
/ 28
3、凶残
凶残 凶恶 阴险 罪恶 叛逆
4、虚伪
虚伪 欺骗 隐瞒 假相 诡秘 冒充 失德
/ 28
5、傲慢
骄傲
傲慢 蛮横 欺人 炫耀 卖弄 放肆 放纵
/ 28
6、贪婪
贪婪 自私 豪夺 受贿 吝啬
7、懒惰
懒惰 懒散 无恒 玩世不恭
/ 28
8、怯弱
怯弱 屈服 不坚定 逃跑
/ 28
9、偏狭
偏心 心窄 奢侈 浪费
/ 28
11、勾结 勾结 分裂
12、愚蠢
愚蠢 鲁莽 糊涂 幼稚 无志 无知 无能 浅学 浅见 不成才
/ 28
/ 28
第三篇: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1.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2.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怎样进行环境描写呢?
一、连串式描写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可以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丝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二、情景式描写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如:《芦花荡》结尾中写到:‚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把老头子复仇成功后的喜悦舒畅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三、对比式描写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这种景物的对比可以突出中心。
如:‚首次看见外国,感觉是那样的新鲜,边境线上耸立着的那一个个哨所就像是一处处景点,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块块界碑就像一面面永恒的风景。‛
‚日子久了,在叶子的眼里一切都变了,神圣的界碑不再是风景,只是块刻着国名的石头罢了。……就这样,今天踏着昨天的脚印,明天再踏着今天的脚印,在巡逻道上走了今天再走明天,成天连人影都见不到,肯定能把人弄傻了。‛《界碑》——周京东 四、五觉法描写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
五、组合式描写
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如: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子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老人、男人坐着矮凳,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驰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写活景物的秘诀:
一、观察要全面调动感觉器官
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文章就犹如一幅静止的平面画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二、要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
一年四季的草有着不同的特点: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三、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景物就可以突破有限的眼前,达到无限的世界。
四、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环境描写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环境描写不真实、不典型。恩格斯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环境描写要真实,要典型,才能‚创造‛人,才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感情的人。
误区之二:环境描写详略不当,喧宾夺主。茅盾曾批评过某些青年作者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法:‚有些作品,开头写了几百字的‘外景’,而后写到室内的人物,展开故事;这一段‘外景’与室内发生的故事不相关联。因此,‘外景’的描写成为赘瘤。‛(《关于艺术的技巧》)
误区之三: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渗透到环境描写之中。描写环境的目的是刻画人物,通过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要把描写当成一贴膏药硬往文章中贴,或当成一种装饰品,去从形式上美化文章。只有在描写中融进真情实感,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环境描写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第四篇:记叙文中描写
记叙文中怎样运用景物描写
——由《萧瑟秋风今又是》作文说起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运用则是锻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作文教学时给学生布置了下面一篇作文:
【作文题目】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以“萧瑟秋风今又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的重点是:(1)内容要与秋风相关,即有相应的景物描写;(2)事件要体现“今又是”,有今夕对比;(3)联系个人生活实际。
那么,在写作时怎样成功运用景物描写呢?
一、展开联想,借助景物抒发作者的内在情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的景物是客观的,而文人笔下的景物都饱含着作者的浓浓的思想情感,作者总要把自己的感情寓于其中,通过景物表达出来。面对朝阳,会联想到勃勃生机;面对高山,会想到雄伟壮观;面对大海,会想到开阔胸襟……
下面是一位学生面对秋景而展开联想,抒发自己一次考试暂时失利而感觉愧对父亲进而发愤苦读的情感。
萧瑟秋风今又是
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棵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腔热血可以熔化一口铡刀;一丝希望可以燃烧一片蓝天。——题记
父亲的目光是一条深沉的河流,漂泊着我的快乐与悲伤;父亲的鼓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我从人生低谷走向生命的巅峰。
父亲是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使他变得总是那么沉默,也许家庭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压得他喘不过起来。他始终是劳作着,沉默着,但他时刻不忘女儿的学业。
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如愿以偿地踏进梦寐以求的临沂一中的校门,迎面而来的是校中百年老树的参天挺拔,绿阴密织,仿佛在编织一个绿色静雅的世界。从此,我便成为百年名校的一位学子,在这方人才沃土上勤奋着,伏案苦读,希望得到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生活有时像一位爱开玩笑的人,越是在你期望值最大的时候越来一个最大的肥皂剧。开学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不尽人意,我失利了。我清楚地记得,接到成绩时是星期一的晚自习,面对这难以接受的事实,我欲哭无泪。别人都为自己的成绩而高兴,惟有我向隅而泣。教室内辉煌的灯光,似乎也在责问我。是呀,自己有何颜面面对家中那期盼的目光?怎对得起父亲那被压弯的腰和被磨出茧的树皮似的双手?晚自习不知不觉过去了,那阵阵夹杂着秋叶落地的秋风不尽人情地向瘦弱的我刮来,风是那样的冷落,月光下的景物是那样凄惨萧条,月亮也被污浊的云朵囚禁着,一切生灵好像都失去了活气。我在思索着,怎样面对江东父老。回家的日子到了。见面时,父亲依旧在耕耘那为我家提供生活来源的几亩薄地。也许他早知道了我的成绩,可他一直沉默不语。我多想让他痛骂几句呀,那样也要比现在这种内心压抑与愧疚纠缠在一起折磨好受得多。
离家的日子总是来得那么快,我要返回学校了。父亲帮我收拾好了东西,临走时,父亲将一张叠折有序的纸递给我,说:“孩儿,不要灰心,挫折是难免的,爸要对你说的话都在这纸上!”……随着汽车的鸣笛声,父亲渐渐的消失在我的视线,惟有他高大的背影停留在我的眼眸中。
慢慢地打开那张纸,我哭了:“孩儿,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只要有意志、有信心,胜利永远会属于你……这是你父母的肺腑之言!”车在前行着,我在思绪在翻动着。父亲的话烙印在我的心中,此时我才感受到父亲那憨厚朴实的力量。
车不知不觉到站了,学校就在眼前。街上的空气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秋风中的枫叶泛着红晕在微笑的点头,别有一番蕴味,我知道,新的征程开始了。
作者借助联想,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景物之中:当得知自己考试失利时,教室内原本辉煌的灯光也变得“似乎也在责问我”;秋风“不尽人情地向瘦弱的我刮来,风是那样的冷落”;月光“也被污浊的云朵囚禁着,生灵好像失去活气”;而结尾处受到父亲鼓舞,重新鼓足勇气,决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景物则变成“街上的空气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秋风中的枫叶泛着红晕在微笑的点头,别有一番蕴味”等等。作者借景抒情,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二、刻画细节,抓住传神景物表现作者思想
自然景物各有其特点,而作文中景物描写则要抓住其突出特点进行描绘,把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表达作者内心世界。请看下面例文:
萧瑟秋风今又是
天灰蒙蒙的,踏着满地似血的枫叶,我一个人在慢慢地走着。想起这样一句话:“叶的飘落,是因为风的追求和树的不挽留。”想起自己,竟自伤感起来。
突然记起了家乡的西山,在这个季节里,该冷清了吧,我那群可爱的朋友们都离开了,它也许很寂寞吧。
曾几何时,我们几个顽皮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来嬉戏玩耍,采几朵野菊花插在头上,然后蹦呀,跳呀,把家庭作业抛在了脑后,一直跑到累得满头大汗,然后捧起清凉的溪水,把脸贴上去,往水里吹几口气,抬起头,互相看着,傻傻地笑……玩到傍晚,饿了的时候,逮几只蚂蚱,升起一堆火,把它们烤得又黄又亮的时候,用石头压死火,互相分享这美味,吃得嘴唇都变黑了。回家后当然是一顿斥责,但明天依然如故,这是我们约好的,每天下午都一样……
想到这,我不禁停下了脚步,天不早了,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看到这漫天飞舞的枯黄的叶子,任凭秋风吹着我的头发,萧瑟秋风今又是,只是人变了,景也变了,没有夕阳,看不到“夕阳西下”的景色,但能深刻体会到“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范仲淹在《苏幕遮》里说得好:“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下子就把愁苦的心情描述出来了,于是又记起他《御街行》里的句子:“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弯下腰,捡起一枚千疮百孔的叶子,像一颗经历无数次风雨的心,在饱经沧桑后落到了它深爱的土地——这样想着,突然,铃声把我换回到现实,发现天已经快要黑了,该上课了,急匆匆跑到教室,然后把那片落叶夹在了我最爱的那本书里,连同当初小伙伴们的轻松自在的嬉戏声。
西山,我的乐园。
这篇作文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几个特色进行描绘,达到了感人的目的:秋天的枫叶是红的,但在作者思念故友这种思想感情下却变成了“似血的枫叶”;童年伙伴亲密无间,游戏时无拘无束,景物变得可爱,“野菊花”、“清凉的溪水”、“又黄又亮的蚂蚱”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思念朋友、感叹朋友离别,树叶变得“千疮百孔”,“ 像一颗经历无数次风雨的心像一颗经历无数次风雨的心”。抓住了景物特色,也就抓住了人物的心情,抓住了人物内心世界。
三、托物言志,运用景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景物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丰富的感情和真正的意图要通过景物表达出来,于是作者就托物言志,赋景物以人性。请看:
萧瑟秋风今又是
树叶飘飘洒洒地落下,宛如一只只黄蝴蝶迎风起舞,一阵阵清风吹动着地上的落叶,也一阵阵吹动我的心。此时已是7点30分,距离家长会开始时间已经不多。我目视着远方,在人群中搜索爸爸的身影,但都令我失望。我独自站在那里,双手插在衣兜里,踟蹰着。看到别的家长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在想象着父亲到来时的情景。1分钟,2分钟,10分钟……我在秋风中足足站了半个小时,正当我拿起电话时,那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了……
在近百米的地方,爸爸的双手插在衣兜里,像我一样。在众多的家长当中,他是那么的矮小,我走上去,迎着他说了句:“爸,家长会快开始了,你快去吧!”话很平淡,没有欣喜,没有怨恨。就这样,短短的几分钟,爸爸在我面前出现,又在我眼前消失。
我独自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家长依旧络绎不绝,在孩子的陪伴下,他们有说有笑,而我却独自一人呆呆地走着。抬头望望天空,一片晴朗,而我的心中却下着雨。一阵秋风吹来,树叶落在我的身上、脸上,虽然有点麻木,但经过多次的磨练,我早已习惯了。成绩考不好,我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爸爸来开家长会,两手空空,我告诉自己,没关系,他是为了磨练我,让我自立……我纵然找到千百个理由,可心里总有几分不平,就算生活上再独立,也弥补不了我内向的性格,我所有的秘密从没有向父母提过,只是让它们像秋叶般腐烂在泥土里,埋藏在我心里……
时间过得好快,家长会结束了,爸爸从教室走出来。我把他送到校门口,路上,爸爸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只是机械般地回答:“还行,知道,嗯……”这些我似乎能背成顺口溜的答案我都说烦了,爸爸也该听烦了吧。
远处,公交车缓缓地蠕动而来,爸爸临上车前说了最后一句话:“要吃得好点,关心好自己。”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因为,爸爸终于说了一句关心我身体的话。
我再一次抬抬头,天依旧晴着,我的心也晴了,我顿时感受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爸爸来开家长会,两手空空,令“我”失望。更令人失望的是没有一句关心的话语,难道父亲不爱“我”吗?“我”烦恼。结尾处卒章显志,顿时感到了父爱的伟大。作者借助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总之,景物描写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它对衬托人物情感、表达作者思想、彰显文章主旨具有重要作用,恰当运用对提升作文质量大有裨益。
第五篇: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复习目标:
1、能准确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方法:可从六个方面理清答题思路: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型例题分析: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变色龙》中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再如《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三、展示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①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 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
如《芦花荡》中‚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智取生辰纲》中‚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
‚众军汉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六、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典型例题:(2011年南京)《雪地烤红薯》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赏析的能力。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小说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解答这类题目,不能孤立地分析景物,而要把景物和人物、背景、主题等因素密切结合起 来。具体到这道试题,(A)(B)两处的环境描写分别出现在第②段和第⑧段,由‚薄薄一层雪‛到‚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暗示时间的推移,天色已晚;由‚飘着雪花‛到‚雪越下越大‛,说明天气越来越冷。而这一切又表明男人在雪地里已经站了很久,但生意惨淡,因此(A)(B)两处对雪的描写,还具有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的作用,烘托了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
【答案】(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当堂练习
一盏油灯 刘超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口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三十年前,五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本不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了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十七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一一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唯独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身躯做瓶,血液做油,筋骨做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1.作者在开头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说它‚极普通‛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说它‚极不普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串讲:这道题要在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这篇文章就是写小油灯的‚极普通‛和‚极不普通‛。‚极普通‛在文章开头写得很清楚。它‚极不普通‛是文章重点叙述的内容,解答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可以从小油灯的来历、经历、与‚我‛的关系几方面来思考。
答案: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做的;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融进了‚我‛的生命。
2.用曲线在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解析串讲: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先在题目指定的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第四段主要写当年使用油灯的地点、原因以及油灯的作用,因此,油灯应是描写的对象,找出描写油灯的句子并不难,‚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说明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描写的语句表达了‚我‛对油灯的什么感情;二是描写的语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有了思路以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就可以了。
答案:突现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
3.文中‚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串讲: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抓住文章中第9、10、11段的内容进行思考。妈妈的话点明了油灯的作用,油灯伴随着‚我‛到塞外、战场,为‚我‛驱散寒冷,驱走死亡的阴影。
答案:油灯已不是普通的灯,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与‚我‛不可分离,它融进了‚我‛的生命,表明油灯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
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串讲: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先要了解其内容。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段表明‚我‛的决心——用全部生命做油灯,然后再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
5.选择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后面说的‚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C.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D.‚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油灯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解析串讲: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最好采用排除法。先认真读选项,发现错误就排除;如果没有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确定答案,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之后再确定。A项没有发现错误;看B项,它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不是歌颂‚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品质,可以排除;看C项,文中说‚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但不是‚我‛的象征,可以排除;再看D项,只要把文中这句话完整地看一遍,就会发现此项说法不正确,应排除。答案:A 课后巩固练习1、2012年《中考指导用书》‚身后的眼睛‛第3题。2、2012年《中考指导用书》‚黄昏‛第3题。3、2012年《中考指导用书》‚我心目中的马卡连科‛第3题。4、2012年《中考指导用书》‚生命的绝唱‛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