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易经》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第十二感悟: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当命运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强,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第十三感悟: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我们常说,要想做事,首先必须会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而做人就是讲究人缘,要想有人缘,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团体,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感悟: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十五感悟: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我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第十六感悟: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世界是美好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世界时,我们征服了世界;创业是艰辛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创业时,我们成就了创业。创业是一种分享,一种付出。付出是一种爱,爱是快乐的,快乐需要微笑。微笑,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败,只有进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感悟: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断拓宽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守旧,就会落后。
第十八感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赏识,期待着社会的肯定,期待着自我价值的确认,这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就事而论,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取得人们的信任或尊重。
第二十感悟: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须审视自我,经常反省自我。经常审视自我会让自己更能够认识自我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十一感悟: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二篇:工作感悟:5S带给我们什么
工作感悟:5S带给我们什么
发电部 李新伟
所谓5S就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好多人都能一口清,但是为什么要大力推行5S管理?这一直是我心内的一个疑问,也可能是好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刚好期间被抽调出来参与班组标准化建设、燃料EHS绩效管理台账等工作,当然也理所当然的成为班组5S管理活动推行的先行者。几个月的时间,5S推行工作中的所见、所感、所想,让我渐渐的明白5S管理活动带给了我们什么,我心中的疑团也渐渐的在分解、在消融。
我体会最深刻的是5S活动的推行,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室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窗明桌净,摆放有序,不仅给我们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每天一个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才会让工作思路顿开。
5S活动最明显的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高效。要物不要物分开,不要物清理掉,标识的进一步明确,物品的分类归整,常用物品的定置定位,看似麻烦,也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其实在有形无形中,我们会逐渐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工作便捷和高效。一份文件的查找,由于标识不清、分类不明,存放混乱可能会让我们翻箱倒柜,耗费好长时间,但如果归类清晰,标识明了科学,定位放置,我们很可能在几秒钟就很容易找到。这些可能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去感受去体会,但是你真的按要求做到了,你会逐渐感受到它带给我们诸多的益处。
5S活动最关键的是带给我们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5S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养,也可以通俗的说,是让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有自我约束,要有一定的毅力,还要有坚定的信心,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我的感受很深刻,我的喝水水杯在没有定置的时候,我是想放哪里就随手放哪里,这种习惯已经养成,但是水杯定置后,刚开始怎么都不习惯,怎么都觉得别扭,怎么都觉得要受到约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约束,强迫自我要求,现在我不但习惯了,而且还必须想把它放在定置的位置,要不然,心里就觉得不舒服、不自在。当我细细品味这其中的缘由,当一种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人的素养在无形中就提升了。
耐心和持久胜过所有的激情和狂热,5S管理活动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去做,只要持之以恒,只要全员努力,就会取得良好见效,可能还有人在迷茫,还有人在不解、但是,当东方的拂晓放亮,旭日的光辉照耀万物时,我们才会体会到它的光和热,才会体会到5S管理带给我们的变化,带给我们的益处。
第三篇:《易经》的64个人生感悟
《易经》本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也是一部解开宇宙密码的宝典,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易经》的大作用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而对《易经》一知半解的人,却把它用来算命,结果把来源于大自然的《易经》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
我所看的是《易经》的64个人生感悟:
1:人生在于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2:以品格立人,以气度出世。
3:信念创造奇迹,坚定铸就辉煌。
4: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5:隐忍以待时机,后积才能薄发。
6:谨慎做人,避免争执。
7:做正直人,做正义事。
8:为人诚,则事必顺;为人信,则事必成。
9:做事有目标,行动考计划。
10:内心方而外表圆,内君子而外小人。
11:临危不乱,否极泰来。
12:和睦相处,融入团队。
13:居上不骄,平易近人。
14: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15:得意不能忘形。乐极切勿生悲。
16: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17:惩前毖后,有错必纠。
18:秉宽容之心,做感化之事。
19:勤于观察,由此知彼。
20:坚持原则,恩怨分明。
21:树立个人形象,学会包装自我。
22:崇尚中庸,适可而止。
23:善于总结,善于反省。
24:不固执,多求证。
25:敢于选择,勇于放弃。
26:节俭是幸福的开始,节欲是快乐的源头。
27:盲目导致灾祸,冒进陷入泥潭。
28:用勇气征服挫折,以信念走出困境。
29:从容镇定,稳中求胜。
30: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31:人贵有恒,锲而不舍。
32:当隐则隐,当退则退。
33:过强则易折,过刚则易断。
34: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35:韬光养晦,锋芒不露。
36:以爱心获得和睦,用理解获得幸福。
37: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38:知难而退,能屈能伸。
39:用宽恕之心对待,以理解之心通融。
40:控制情绪,避免冲动。
41:吃亏是福气,有失必有得。
42:当断则断,果断坚定。
43: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44:交友有分寸,处世有准则。
45: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46:善于应对困境,善于摆脱潦倒。
47:求贤若渴,善待英才。
48:破旧立新,与时俱进。
49:知人善用,合理搭配。
50:无惧则无畏,有勇则有成。
51:在其位,谋其政。
52:循序渐进,欲速不达。
53:专心如一,白头偕老。
54:富要学会施舍,达应兼济天下。
55:胸怀世界,放眼四海。
56:掌握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未来。
57:和颜悦色待人,亲和亲切处事。
58:同心同德,凝心聚力。
59:洁身自爱,无欲则刚。
60:言必行,行必果。
61:坦然面对挫折与逆境。
62:踏实努力,勤奋进取。
63:人贵自知,辨物居方。
64:诚心纳才,诚心交友。
第四篇:易经感悟
《易经》感悟
——《易经》的智慧
最近我一直在观看曾仕强教授主讲的《易经的智慧》视频。曾教授不但解经、讲传,更解卦,结合生动案例,引人入胜,让我看到了易经蕴含的大智慧。通过这些天的观看和学习,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也收获颇多。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它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性人物有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近古的孔子。三位圣人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经典。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如果有人认为《易经》只是一本古代帝王用于占卜之书,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易经的智慧无处不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万物之上,它用特殊的形式告诉我们趋利避害的方法,并指导我们寻找生活的智慧。下面我就谈谈从易经的阴阳之道中得到的启示。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大家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吧,东方的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那么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曾教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
我们和西方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本来就不同,比如对同一个地球的看法,西方人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看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可是连东西方的神话故事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中国则有着区别于西方的哲学——《易经》,一本《易经》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国人很多思维都是从《易经》来的,而《易经》源于想象。《易经》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不用虚拟,我们用想象。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开始,再慢慢变得具体。事实上,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发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流派,也在中国产生了《易经》。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有阴有阳,就是两个,“两”就是分了。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极,叫做一字一太极。可是万物都是会变化的,里面有阴有阳。同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非常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同一个人,也就是同一个太极,分阴分阳。坏人偶尔也会做好事,好人也经常是好心做坏事。可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西方人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阴阳是两码事。可是中国人会告诉你,阴阳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做阴,一种叫做阳,合起来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叫阴阳所以如果讲一,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就是阳和阴,这种观念我们中国人是很容易接 受的
《易经》给我们的“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使得东西方的观念,有了“生”和“分”的差异,东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明显区别。
西方人说一会分裂成两个,因为他们认为,一本来就是两个东西构成的,二构成一,这四个字对他们文化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都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很容易分成两个。西方的家庭由丈夫跟妻子构成,意见不合就可以离开,这是他们的观念。我们中国却认为一内含二。二构成一是以二为中心,一内含二是以一为中心。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和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就不算家庭。
当然,西方也有合的观念,只是他们太重视分了,分大于合,分到最后就变成了个人,变成了社会人群中的最小单位。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都离不开合,合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为了合而分,但不可以为了分而分,所以我们的观念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
我们基本的观念跟西方不同,这样就使得产生的现象差得越来越远,我们把这叫做一本万殊。本来地球只有一个,本来只有一种现象,但是我们却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就形成很多种变化。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就是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就分成四个,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就产生万物。我们也不能说这种观念不对,但是偏偏中国人的看法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分为二,一生二,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一生二,很简单,太极生两仪,分阴分阳,二生三,三就是三才,天、地、人。三生万物,这个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就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如此一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
《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它的意思就是 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不利的后果。这就说明,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伦理从自然而来。自然由阴阳的互动而来,也就是自然的孕育,是有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那么自然就产生万物,并且不断运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
我们中国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因此,你是想成为一个浅薄的人还是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在于自己的思考了。
第五篇:感悟易经
《感悟<易经>》 第一章 好女难嫁
《周易》俗称《易经》,据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在夏朝《连山易》、商朝《归藏易》的基础上演绎而成。《周易》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判定人事吉凶的占卜依据,也是道家的基本经典著作,同时名列占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第一章 好女难嫁
“好女难嫁”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表述。站在男性的角度就是“好女勿娶”。这里说的“好”女的“好”,不是指好人坏人的“好”,而是说的自身条件优越、相对比男朋友更强的女性。男人不娶好女,好女自然难嫁。
《周易·姤》说:“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与长也。”如果直接理解的话就是强壮的女子,不能娶之为妻,娶了也不能长久。用现的话来说,男人不要娶比自己强的女人为妻,这样的比自己强的女性不是适配的佳偶。
每个男人都是有英雄情结的。男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女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被需要。
目前能力强的女性、高学历的女性普遍难以找合适的配偶。一个女人如果是博士,她老公是本科生,这不仅仅表现在学历的高低和在工作单位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常常会觉得男人说的东西很浅薄,或者觉得男人的说法是错的。如果女人把这种感受经常说出来,男人会常常觉得心里窝火。如果女人不说,自己心里又不舒服。
城市白领女孩都是职场丽人,在工作中表现很优秀,自我感觉也很好。有主见,也喜欢拿主意,如果老公不如自己,难免抱怨、批评和指责老公。对希望在妻儿面前表现强大的男人,自然不愿意被女人经常批评和指责。对于强势的女人,中国男人是害怕而不喜爱。在传统的面相学中,颧骨代表着人的权力欲、控制欲、占有欲、领导力,“颧者,权也”。一般来说,颧骨高的人相对于颧骨低的人,其权力欲,占有欲更强一些,颧骨越高,这种表现就越强烈。如果男人的颧骨生得高耸而有势,又与面上其他部位配合得当,就是能当官掌权的相。但如果是女人的颧骨生得高耸,古话常说“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说高颧骨的女人会“刑夫克子”,“女人颧骨太高者,主夺夫权,若额头又高,主克夫,婚姻不美”。其实是从性格上分析,颧骨高的女人权力欲、控制欲、占有欲、领导力比较强,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间和和谐和与子女的关系。
优秀的女孩工作能力强,在工作上花的时间也多,出差、加班是常态。婚后生儿育女的意愿不强,而且生孩子后对子女的照顾也差。男人一般都不能容忍自己的老婆经常加班、出差,不在身边、不能照顾家庭和孩子。所有的女性朋友都会说:“凭什么女人就应该管家,男人就不能多承担责任?”我不是在此和大家争论夫妻之间谁应该作什么、谁不应该作什么,仅仅是表述现在婚姻市场上男性对婚配对象的选择心理。毕竟结婚是两性间的自愿行为,如果有一方觉得不舒服,这事就很难搞成功。就会出现“好女难嫁”,剩女都很优秀的现象。
最好的夫妻定位是老公的政治地位比女人高,经济收入是女人的2倍。所以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是:A男娶B女,B男娶C女,A等的女人和C等的男人都不容易打到合适的结婚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