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教案(模版)
课题: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学准备:
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活动过程:
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 ——除草剂杀死稻苗 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
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
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
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第二篇:《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能力: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知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农村的学生对于科技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的认识没有城市孩子那么丰富。他们无法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类正是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我们有可能追求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对于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学生容易感受到,但是他们缺乏正反两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对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类滥用某种科学技术,就会带来许多危害的认识明显不足。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的学生接触科技产品相对有限,对于科技产品服务于生活的认识相对狭窄。但是对于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有着较深的体验和认识。同时,迷信的思想在农村多多少少仍有残留,孩子难免会受到迷信思想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缺乏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对科技的负面作用缺乏认识,不知道要讲究科学伦理,不懂得如何避免科技的负面效应从而将科学技术更好地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方法。同时,对一些生活现象受迷信思想的影响,缺乏科学精神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教学难点是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得到了改善,变得有质量、丰富多彩、文明健康这一事实。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技术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建设和提升。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获得改善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果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现象的叙述。透过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树立科技文明的魅力在于造福于人类,有益于人类的价值观。同时,透过一些科技成果给人类、自然所带来的破坏,例如滥用克隆技术涉及到人类尊严与道德伦理问题等内容,引发学生对科技成果与产生的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科技的作用,树立尊重科学,讲究科技伦理,反对封建迷信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教学难点
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科技不发达时期人们如何生活的资料或故事;查找科技广告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寻找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等。
学生准备: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儿时生活的情况;开展“科技在我家”的采访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播放动画:洗衣方式的演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洗衣机就是科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成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播放视频: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家务劳动的负担,节省了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板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播放课件:科技在我家] 学生结合表格,从生活、交通、娱乐等方面分组交流课前进行的“科技在我家”的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板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播放视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袁隆平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举例说说。
小结: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给我们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家乡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活动二:正反感知科技是把双刃剑
1.[出示图片:农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小结: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板书:利)
2.[播放课件:农药的副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哪些弊端?
小结:不当使用农药不但会给土壤、农作物和环境带来污染,还会破坏生态,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板书:弊)
3.在生活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利与弊。小结: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时,也会感受到带给我们的伤害,科学技术有利有弊,真是一把双刃剑啊!(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1.[播放课件:克隆技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短片,你对克隆有了哪些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克隆技术的研究应该在一定的限制内规范发展,让这一技术在有力的法律监督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人类应该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避免其危害人类。(板书: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2.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利用它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应该把科技用在有利于我们生活、社会发展的方面,想办法避免和控制它的负面效应,减少对人类的危害。这样,科学技术就能够造福人类,推动社会文明的继续前进。
板书设计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科技是把双刃剑 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第2课时
活动一:崇尚科学不迷信
1.[播放动画:天狗吃月、鬼火追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月亮真的是被天狗吃了吗?真的是鬼火在追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比如发生月食了,以为是“天狗吃月”;磷火燃烧了,却以为是“鬼火追人”。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其实这些让人害怕的自然现象发生的真实原因是这样的。
2.[播放课件:月食的形成过程、磷火现象的产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从上面资料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比如打雷了,以为是天公发怒了;发生月食了,以为是“天狗吃月”;磷火燃烧了,却以为是“鬼火追人”。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只有掌握科学知识,才能破除迷信。
3.思考教材关于“非典”和“法轮功”两个事例,说说迷信和邪教对社会和人们的危害。
小结:我们要充分认识迷信和邪教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做到学科学,用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板书: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活动二: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和邪教
学生讨论制定“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和邪教”宣传活动方案。提示:宣传内容:歌颂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等。宣传形式:演讲、小品、儿歌、板报等。板书设计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和邪教
第三篇:劳动法带给我们什么
劳动法带给我们什么
199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其中就包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简称《劳动法》”)这一重大事件。《劳动法》一共13章,107条,不到1万字的规定完成了劳动关系所涉及各个方面框架性的搭建。据此,劳动者的就业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休息权、职业培训、社会保险以及福利等权利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在《劳动法》之后的20年时间里,又进一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由《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专项立法共同构成的一个劳动法体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逐步深入,《劳动法》就诞生在那个改革的年代。改革的过程中,各种思潮都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台的《劳动法》不可避免的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而她的有些理念显得也有些游离,比如《劳动法》一方面严格限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又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这样,《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很容易被规避。
尽管有着种种让我们可以“挑剔”的地方,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让劳动关系从“行政分配”走向“市场配置”,从而开启了一个时代。从一名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角度看,20年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律师群体当中都有一部分律师会把劳动方面的法律事务作为自己的专门业务,但现在确已成为现实。
概而言之,《劳动法》走过的这20年,可以说是个人作为劳动主体“去身份化”的20年,是用人单位管理权“自主化”和“规范化”的20年,是劳动者各项权利以及各项劳动制度落地的20年。
一、个人作为劳动主体的“去身份化”
“正式职工”、“国企职工”、“临时工”、“外资企业职工”、“农名工”曾在一定时间内适用不同的规则,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仍然也可以看到这种区分停留在一些人或者单位的意识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规则的改变与意识的改变并不同步。但《劳动法》设立了基本规则,开启了全新的“用工”意识。作为实务工作者,执业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所以,面对曾经有效的不同身份的人适用不同的规则,我们有过无奈。虽然,我们觉得以身份方式将劳动者加以类别化,进而实行不同保护政策的规则应当改变,但我们也理解,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欣喜的事情发生了。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失效,以及《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的生效实施,除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等特殊劳动群体的特殊保护外,劳动者在法律上不再有基于身份类别的区分。
这种“去身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关系的建立“市场化”的进程。伴随着“去身份化”,劳动者作为个体,可以告别身份的束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就业市场上不断转换。同时,“去身份化”也要求用人单位招到和留住合适的人才,必须给出更优厚的待遇,此前通过“户口”、“编制”等这些“身份化”要素留住人才的方式已经渐行渐远。
二、用人单位管理权的“自主化”和“规范化”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是最能体现用人单位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的维度之一。
1986年10月1日,《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介入到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辞退管理,即用人单位辞退职工根据的是国家的规范性文件。
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用人单位需要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政府不再直接介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当中,而是通过审核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间接方式达到规范用工的目的。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经过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用人单位对人的管理权进一步规范。
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对认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干涉了它们的内部管理,但这更多时候可能是认识的误区。实际上,《劳动法》走过的20年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利是扩大的,其边界仅在于合法合规。《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对用人单位不论是义务,亦或是发生纠纷时的举证责任,都远重于劳动者,但这些都是对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整转化的表现,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立法主旨所在。
同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不再是单向性的管理,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渠道就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介入管理制度的执行。《劳动法》以及之后的《劳动合同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促使其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三、劳动者各项权利以及劳动制度的落地
就《劳动法》各个条文的内容看,许多规定都过于原则,比如《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利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该条并未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到底是书面还是口头,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起点是什么时候,不签订劳动合同有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在《劳动法》之后的20年里,逐渐得到改进。当然,我们必须理解的是,我们国家的现代劳动制度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宜以现在的观点对20年前制定的法律过于苛责。相反,我们或许更应当看到《劳动法》搭建起的劳动法框架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梳理一下《劳动法》制定后这20年与劳动相关的立法,我们会发现,《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内容,包括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保护以及社会保险和福利等都分别有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专门立法予以具体化。
20年只是《劳动法》生命的一个阶段。她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基本的劳动用工制度,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实属不易。但我们还有更迫切的任务。现代劳动关系的发展,迫使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劳动法》的具体规定如何落实,可能还在于如何重塑“劳动关系”、如何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各种利益争议。为此,我们或许应当真正地去理解《劳动法》的灵魂:在表面的劳动关系背后,《劳动法》在契约精神、权利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实现着最大可能的平衡。我理解,一部法律,就是一个生命。作为一名劳动法律事务的从业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每天陪伴我们工作的法律是有温度的《劳动法》。
第四篇:春节带给我们什么
——春节带给我们什么?情况调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所有家庭在新春到来之际都会忙年,然而春节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我通过对长辈的询问,和查找多方面的资料得出了结论。
下面是一些网友对“春节带给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的见解:
发展财是硬道理: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糖吃,有炮仗放.....现在想起来还很怀念。现在很多人都说没年味了,以前的盼头都没了,每天过得差不多。不过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外的人都匆匆忙忙往家赶,在家的人都盼着亲戚朋友来相聚,这是老百姓的年味。可你想过春节的副作用吗?好单位突击花钱,想升的送礼在前,办事的舍尽笑脸,当给的再多不嫌。
胜利金融帝国:我们没让春节带来什么啊。春节就图个团圆。忙了一年了就图个热闹。人家有钱送礼。人家有亲戚要维持关系。关春节什么事儿啊?
左手上尉:不能因为失去了过节的乐趣,或因为官府收礼就取消春节,不能因噎废食吧。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已经很可怕了,你再把为数不多的精神归宿寄托灵魂的春节取消掉,岂不是让国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空虚啊。其实,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基础,也是取消不掉的。也没有谁愿意去当这个文化罪人。
pll470824:
一、几乎浪费掉一个月的工作日;
二、物价借机上涨,而且涨后大多不会降回来,影响中低收入民众生活;
三、贪官乘机“合法”聚敛,助推社会风气败坏;
四、民众被动人情往来,互送礼品多不实用,既增添个人负担,又浪费社会资源。
根据以上回答,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里的年味应经不浓了,甚至网上“是否取消春节”“春节该不该留”之类的字眼也频频出现。然而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那些认为应该取消春节的人,春节对于另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意义。
清晨寒意:传统节日,不可去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国际青年联合会:不能取消,取消了还有什么意思啊 嘉祥下岗工人:春节不能不过,假期不能没有,拿礼物走亲戚早该废除啦!比着花钱,没劲!暴饮暴食!浪费攀比成风!
苏羊年年如旧:春节三天挣平时九天的钱,取消干嘛。
从这些帖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春节对很多人来说形如虚设,不,应该也算一种放假,挣钱的工具,春节在他们眼中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失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
春节带给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年之中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是在布满烟尘的社会中一寸心灵的净土。但与此同时送礼,浪费等现象经常发生,春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还有我们对过去一年的回忆与反思,展望新的一年争取做得更好。认清事实,发现生活中的不足,努力改正。送礼,浪费等现象的发生给春节蒙上一层黑色的面纱,让一些人在社会和城市的“磨练”中已经忘却了这么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老人们看着儿女子孙欢聚一堂,享天伦之福;青年人展望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其实,春节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
第五篇:《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3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了解并认识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
3、懂得科学技术如何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的方法。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引入新课
师:(引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候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
二、学生活动: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利用设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候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指导并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3、教师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情景的认识。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反映我国科技成果及发展的视频资料)。
2、学生看课件及视频资料,并根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的结果,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3、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4、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5、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1、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知识拓展与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拓展与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