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活动记录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 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是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嫦娥奔月(续)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第二篇:文明颂中秋活动记录 2
XX镇政府开展“文明颂中秋”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13年9月16日
二、活动地点:XX镇总校
三、活动主题:传承文明颂中秋
四、参加人员:XX镇总校全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1、各班发动学生搜寻有关中秋的历史文化、习俗风情等资料,张贴在公告栏内或在板报上展出,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奖励。
2、召开“传承文明颂中秋”中华经典诵读会、中秋诗文朗诵会等活动。诵读比赛主要以爱国主义名篇佳作为主,充分挖掘中秋节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活动,使大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篇:庆中秋班会记录
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到中秋分外明
——五年级一班中秋主题班会
教学要求:
1、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
2、为什么叫中秋节,我国民间的传说。3、民间庆祝方式。、懂得尊敬长辈,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教学过程:
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有一首关于中秋的诗,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吟诵的绝句。和老师一起来品一品。
2、这个首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学生分享)相传嫦娥是帝嚳的女儿,也称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远古时,有十个太阳一起升空,烤焦了所有庄稼草木,使民不聊生。后羿为救助百姓,用弓箭射下九個太阳,还除掉大地上的毒蛇猛兽,人們才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九個的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十分恼怒的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人间。西王母很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給他,但嫦娥起了私心,一个人偷偷吞服,身体竟轻飘上天。然而,嫦娥怕到天庭会受到众仙取笑,只好奔往月亮,成了广寒宮主---月神娘娘。嫦娥奔月的当天,据說就是八月十五日,于是后人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祭月。嫦娥奔月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它是人们对盼望亲人团圆寄托的一份美好情感。二、品位古今中外诗人对中秋倾诉。
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的主角则是高挂天空的一轮明月。皎洁的明月,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对像,中秋节的月亮,更令人有温馨的感受。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记载: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2、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过渡:写出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宋朝诗人苏轼的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历來是写中秋的诗词里最好的一首,诗人是在对亲人抒发怀念之情,也可说是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
三、各地中秋的民间活动。
1、中秋节的习俗(1)中秋祭月
(2)秋节赏灯 浙江一带中秋夜放羊皮小水灯「一点紅」,江面上佈滿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观赏。(3)钱塘观潮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湧至,受到渐进渐窄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4)拜土地公:中秋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杖后,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报」的含义在,所以也有农村在此夜聚资演戏,俗称「谢平安」。四、情景表演、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你们家的中秋节准备怎样欢度呢?、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即兴表演:学会谦让,把月饼先分给长辈)。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月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班会总结
通过本次中秋节班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践行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过中秋主题活动,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秋主题班会班会记录
五一班
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学生朗诵关于中秋的诗,苏轼《水调歌头》
2、这个首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学生分享)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二、品位古今中外诗人对中秋倾诉。
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的主角则是高挂天空的一轮明月。皎洁的明月,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对像,中秋节的月亮,更令人有温馨的感受。
2、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过渡:写出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宋朝诗人苏轼的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历來是写中秋的诗词里最好的一首,诗人是在对亲人抒发怀念之情,也可说是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
三、各地中秋的民间活动。
1、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祭月。(2)秋节赏灯。(3)钱塘观潮。(4)拜土地公。四、情景表演、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即兴表演:学会谦让,把月饼先分给长辈)。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月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班会总结
通过本次中秋节班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践行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过中秋主题活动,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秋主题班会班会总结
五一班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寓教寓乐、富有成效的庆中秋主题班会。依据方案,我们步步落实,使系列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各班成功开展了以欢庆中秋为主题的班会。在这个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还用古诗词诵读和吃月饼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了中秋节节日知识。本次活动,各班把中秋主题文化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了起来,同时还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班会的成功开展,每位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里写了节日感言、撰写了节日广播稿。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了解了中国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
第四篇:中秋活动
1.减肥绝招(打一宫女)2.确保航空安全(打一成语)3.劳动节、国庆节(打一成语)4.不弄明白不罢休(打一昆虫)5.铁拐李求见(打一四字足球术语)6.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打一成语)7.有色人种受歧视(打一成语)8.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9.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10.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打一汉字)11.三十六计皆用尽(打一成语)12.喜获双胞胎(打一成语)13.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打一成语)14.重男轻女(打一中国地名)15.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田径运动员,2字)16.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打一字)17.一片全是草地(打一植物名称)
18.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打一动物)19.两对听觉器官(打一音乐家名)20.画中不是田(打一字)
21.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打一字)
22.同穿衣服同穿鞋(打一与人有关的东西)23.赤壁之战的结果(打两个歌星的名字)24.运动会上都有(猜字)25.一口咬掉牛尾巴(猜字)26.人对人(猜字)
27.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猜谜语)28.一物生来身穿365件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剩张皮。
29、卷帘人道雨过天晴(打一七字常言)30 夜夜看落花(打一礼貌用语)31再掀昔日红学热(打一成语)32天黑之前闲不着(打三字常用语)33童年时光已忘怀(打七字口语)34引起公愤(打四字常言)35爱好旅游(打一成语)36盲人摸象(打一成语)37蜜饯黄连(打一成语)38翘翘板(打一成语)39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40四通八达(打一成语)41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42乖(打一成语)
43逆水划船(打一成语)44伞兵(打一成语)
45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46仙乐(打一成语)
47零存整取(打一成语)48初一(打一成语)
49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50皇(打一成语)51美梦(打一成语)52农产品(打一成语)53无底洞(打一成语)
54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55内里有人(打一字)56一一入史册(打一字)57两点天上来(打一字)58四个晚上(打一字)
59天涯海角(打一歌曲名)60第一人称(打一歌曲名)
61两对情人互相思(打一歌曲名)62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63接电话(打一歌手)64聊斋(打一歌名)65一毛不拔的公鸡(打一歌唱组合的名称)66臭豆腐(打一歌手)67打算明年生小孩(打一电影)68猪八戒照镜子 69老大懒汉老二勤
70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猜三个字)
71如果诸葛亮还活着,世界会有什么不同?(脑筋急转弯)72外甥打灯笼(歇后语)73小葱拌豆腐(歇后语)74孔夫子搬家(歇后语)75木兰之子(打食物名)
76说马不像马,路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要到海中抓。(打一动物名)77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打一动物名)78像猫不是猫,身穿皮袄花。山中称霸王,寅年它当家。(打一动物名)79叫猫不抓鼠,像熊爱吃竹。摇摆惹人爱,是猫还是熊?(打一动物名)80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81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
82对着你的脸,按住你的心。请你通知主人翁,快快开门接客人(打日常用品)83一棵麻,多枝丫。雨一淋,就开花。(打一日常用品)84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85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1、谜底: 嫦娥(常饿)
2、谜底:机不可失
3、谜底:一五一十
4、谜底:知了
5、谜底:临门一脚
6、谜底:成人之美
7、谜底:不白之冤
8、谜底:花好月圆
9、谜底:光明正大
10、谜底:明
11、谜底:无计可施
12、谜底:一举两得
13、谜底:万无一失
14、谜底:贵阳
15、谜底:刘翔
16、谜底:拿
17、谜底:梅花(没花)
18、谜底:鱼
19、谜底:聂耳 20、谜底:十
21、谜底:也
22、谜底:人影
23、谜底:刘欢、孙悦
24、云
25、告
26、从
27、(青蛙)
28、(日历)
29、打开天窗说亮话 30、多谢
31、重温旧梦
32、白忙活
33、大人不记小人过
34、人人有责
35、喜出望外
36、不识大体
37、同甘共苦 38此起彼落 39自力更生 40头头是道 41四分五裂 42乘人不备 43激流勇进 44从天而降 45不言而喻 46不同凡响 47积少成多 48日新月异 49半路出家 50白玉无暇 51好景不长 52土生土长 53深不可测 54许 55肉 56更 57关 58罗
59在那遥远的地方 60那就是我 61好想好想 62好汉歌 63韦唯
64死了都要爱 65羽泉(全)66莫文蔚 67宝贝计划 68(里外不是人 69(一不做二不休)70两头牛
71多了一个人 72照舅
73一清(青)二白 74竟是书(输)75花生 76海马 77蜗牛 78老虎 79熊猫 80手套 81月饼 82门铃 83雨伞 84缺衣少食 85面面俱到
第五篇:中秋活动
2010届7班中秋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1年9月8日 活动地点:初二七班教室
活动事由:为中秋博饼活动做前期准备
参与人员:班主任、班干部代表、家委会全体成员
尊敬的老师、家长: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今年中秋正好是星期一,9.12日,是举办各种活动的黄金时机。如果籍此良机举办学生直接参与的博饼活动,不仅能体现初二七班大家庭般的和谐氛围,还能让更多外来员工子女了解厦门的习俗---博饼。
中秋博饼活动源于300多年前,由当时驻守厦门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首次推广。经过300多年的传承,中秋博饼已发展成为厦门及闽南地区一个民俗文化特色品牌。中秋博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2007年,厦门中秋博饼还被列入厦门市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单。
现将家委会讨论之后关于中秋活动安排告知各位: 活动对象:初二七班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11年9月12日(周一下午)三四节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分组方式:分成5组,3组9人,2组8人 教室布置:请班干部帮忙
现场设置: 5张桌子、5个大瓷碗、5副骰子、5套奖品 每一桌奖品设置:
1、一秀(共32个):果冻
2、二举(共16瓶):菠萝啤
3、四进(共8块): 月饼
4、三红(共4袋): 洗衣粉
5、对堂(共2瓶): 沐浴露
6、状元(共1张): 30元手机充值卡
2010级7班家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