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有感
去圆明园有感
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步入了近代史,清政府闭关锁国的腐朽政策,也逐渐出现了弊端,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发生了变化,一个接一个地,被列强攻占主权,霸占领土,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随之而来,国库的白银日益减少;就这样经历了20年后,一次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性的一次焚烧,发生在北京圆明园。一座显示了我国祖先精湛的建筑技巧,一个巧夺天工的奇迹,在1860年10月和1900年,在那段我国最悲惨最黑暗的历史时刻,圆明园遭到英法等八国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生于90后的我们应该对它的了解不深,仅限于我们历史课本当中的关于圆明园的知识。据记载,圆明园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传承,终于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也称夏宫;最近亲身到了这座本来豪华无比,但现如今面目全非的建筑群;再加上现在北京正值冬季,寒冷的天气再加上看到里面只剩下那一块块错落的大石头,心里更是觉得更加荒凉。这本来是一座即便是当今全世界也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佳作,如今就成了这番模样,想想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想想当时英法联军的盗贼行为,真是可悲可叹可耻!
园子很大,没有看见电影里所说的有些地方,但,遗迹保留到现在是个铁证,有听说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一定不能重建,必须留下证据,来彰显英法的罪果,到现在都一个半世纪了,遗迹的建筑,还依然挺立在那儿,与一个半世纪前的相差无比,可见,这位建筑师是可等的才干啊!回去后,看了圆明园的一部纪录片,原来这位建筑师是个传教士,他为中国皇帝服务了50年之久,最终当上了官员,从开始画画,到最后的宫廷御画师,再到担任修建圆明园的设计,这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清朝鼎盛时期,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或传教士,来到中国,并且被深深吸引住,那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无国能比,那些外国人已经在研制火枪了,把武器和望远镜等西方的产品贡献给皇帝,但是,中国是延续了2000年之久的封建传统思想,皇帝和大臣的思想比较落后,以为科学就是玩物丧志,骑士和刀棍是基本,就这样的思想来面对世界,认为世界就皇帝最大,都得听皇帝的,以这样一种骄慢的态度来面向世界,封建的思想更进一步深固,从而导致腐败;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3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50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200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5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3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从3方面来总结圆明园的焚毁 1:闭关锁国 2:清政府腐败 3:浓厚的封建思想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更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恒古不变的道理。
第二篇:读圆明园有感
读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所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揽着中外风景名胜。园中还珍藏着许多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的接近啊!
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那群猪狗不如的英法联军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车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竟一点儿也不留给我们。更可恶的是他为了销毁罪证,放了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精华,就化成了一片灰烬。
我恨英法联军,可恨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英法联军要来欺负我们呢?那都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们国家的华工内伤游手好闲。这才让我们国家这样软弱无能。
如今,在这片瓦蓝的天空下,那翠绿的小树苗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落后!现在中国强大了,谁还敢欺负我们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担当起祖国的众人,一心把学习搞好,将来才能重建圆明园!把圆明园建设得更美丽,更伟大!不让中国落后!
第三篇: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当一切被风干,剩下的便只有干枯的记忆。当一切被遗忘,唯独历史留下的教训不能被遗忘。”这是我今天去圆明园游玩时所想到的一句话。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可是,就是这么花费150多年建造的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竟然在短短3天内毁于一炬!每念及此,我都会从内心痛恨当年的侵略者!很到咬牙切齿!可是很有有什么用呢,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发生了。。
我们首先来到绮春园,这里的景色的确很美丽:有清澈的湖水,水中长着青青的荷叶和粉红色的荷花,湖对面是茂密的树林,园中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使我感到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仙境。处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仿佛可以忘记一切痛苦与不快。
走过绮春园,路过佛海,大约走了两公里,我们来到了西洋楼遗址,这是我们重点游览的景点。但到了这里,却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更不见什么珍贵的历史文物,而全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我知道,现在这里的一切是谁的“作品”,刚才愉悦的心情顿时消失,荡然无存,一种伤感顿时涌上了心头,游玩的心情已不复存在。当年如此金碧辉煌,如此玲珑剔透,现在就只剩残垣断壁,试问哪个国人看过之后不会痛心疾首,以前只是通过文字对圆明园有所了解,可是现在身临其境时,又有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感觉。“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所有的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掠走,笨重文物就用马车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中学课文大约是这么写的,只怪那时我们中国太落后,所以受到外国人的侵略和欺侮、、、最值得说的便是海晏堂,它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不过这都是过去的情景了,现在兽首已经都不在了,1860年万恶的英法联军和1900年更邪恶的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这两次已经将圆明园一扫而空了,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
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这是圆明园之殇,也是国之殇,每当读到这些文字,心里都在滴血,不知道这次我是以怎样的勇气把这些写下来的。
第四篇:观圆明园后有感
观《圆明园》有感
——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111班 201110602105 肖议朝
已是第二次观看《圆明园》这部影片,心情复杂。看着那个时候的中国落后挨打,尽丧大国尊严,任国土遭人践踏、任人民遭人作践。看着那个被称为奇迹的圆明园化为尘灰。我们情何以堪!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影片连同解说都想把圆明园描绘成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人间仙境。但我觉得它是一个梦想,一个不可企及的但是真实存在过的幻境。比任何一个幻境都真实,比任何一个真实都幻境。不论外国的传教士,当时的士兵,将军,还是伟大的雨果,他们关于圆明园的惊叹、回忆或者记述都是苍白无力的......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圆明园的毁灭无疑是整个世界的悲剧。看着影片里如同仙境的圆明园,中国式园林的美轮美奂,古玩珍宝的不计其数,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财富、和奢华的巅峰。也许每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每个人都会为其叹服,但在惊叹的同时却也在为它的最终命运而悲伤。我们无法阻止,当这座世界上最顶尖的园林建成的时候,也正是欧洲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圆明园连同它的建造者就已经注定了要经历一场浩劫。更悲哀的是,因为统治者的自大与愚昧,社会的腐朽、思想的落后,我们在这场浩劫中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无奈的毁灭。
曾经我会觉得愤怒,我会觉得可惜,但愤怒有什么用呢,拿到我要去把英国的大本钟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都炸了吗,不,这只是悲剧的重复。可惜、可惜,如果侵略这还有那没一点良知与道德,也许圆明园还是矗立在东方的世界瑰宝。如果当时的统治者再多一点觉悟、眼光再长远一点、思想再先进一点,那又该是另一番景象吧!如果如果···唉!历史终究是历史,谁也不能改变。况且它已成为我们中国的一块伤疤,治愈了伤痕,可还有郁结百年的血和泪呢?
种种圆明园情绪我都有过,但今天我却抱另一种看法。假如我再想起这段历史,我会大笑,让大火烧吧!烧掉那一切,中国不需要骄奢淫逸的豪华寝宫,不需要妄自尊大,不需要目空一切,也许经历过荣耀与屈辱的中国才会走得更远更辉煌,感谢那把火,烧醒了中国,把我们推向复兴之路。
圆明园中悠远,凄美的音乐还萦绕耳际,它上空的火还在鞭笞着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让新一代的我们奋力赶上世界,让我们创造下一个更胜圆明园的辉煌。
第五篇: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上的艺术
——观《圆明园》有感
“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你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不是幻想,也不是诗意的夸张,而是华美的真实存在,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脑海中的圆明园。
当纪律片《圆明园》在雨果的惊叹中拉开序幕时,我们知道,这部影片即将撕开一种美丽给我们看,悲剧就此展开。这是中国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劫难。
这部完整记录圆明园从建成到毁灭的大型文化史诗纪录,它用真实打动观众,用真实刺痛了每位观众的情感神经。没有炒作的噱头,没有大制作的动作场面,甚至连一个撑场的明星也没有。通过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特效镜头,本片不但虚拟出140多年前的老北京街道,“克隆”出3000多人的英法联军,更是将当年“万园之园”的肃穆、壮观、精巧、雍容再现于银幕之上。当然,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一
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珍宝博物馆的精彩再现,更是对那段历史的探寻与反思。
康熙,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当年是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在畅春园尽情游览;雍正,一个勤政爱民而又蛮横专治的君主,当年又是如何威慑天下,让千万工匠屈服于己,尽心修建圆明园;乾隆,一个才华横溢千古风流的名帝,是如何让意大利人勃朗宁跪地为其画像,让法国人王志成潜心为其设计洋房。
遥看当年清朝盛世,圆明园以“万园之园” 的姿态展现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这座由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美景,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这座北方的园林,湖水却有江南水乡之水的灵动,葱绿的树绕着水,奇形的石傍着树,亭台楼阁相生相趣。它的壮丽,就像秦始皇的长城,只是,现代人恐怕再也无法目睹那个年代北方曾经有过那妙趣横生的水榭,那雄伟壮观的建筑。
一八六零年,苦难中的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洗劫与凌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以后又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座曾震撼世界的旷世盛园在短短三天化为灰烬,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浮夸不堪的大清统治此时已是千疮百孔。
关于圆明园之美,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
出我们眼前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其实,抛开圆明园在艺术上的成就,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历史的非正义。从康熙到雍正,从乾隆到道光,花费了整整的150年的时间不说,这其中还包含着多少人民无以数计的血汗啊:300多年前的运河上,无数的纤夫汗流浃背,肩头已经渗出了斑斑的血渍,船上运的,不过是一块来自苏州的奇石罢了!辙马熙攘的驿道上,地方官员劳师动众地护送着一件“朝廷圣物”上京,这“圣物”,不过是皇帝喜欢的一种珍稀花草罢了;更不说那些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可谓件件粘 满了百姓的血汗„„
说白了,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圆明园,不过是一项封建帝王的“享乐工程”罢了。如果这些钱力、人力不是花在这个竭中国150年国力的“万园之园”上,而是花是国防建设上,花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花在改进生产力上,那该是多么好啊!即便是万里长城这样的“人类奇迹”,作为一项“国防工程”,其立意不可谓不高远,但谁又能否认其修筑过程就是一部罄竹难书的血泪史呢?理解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项羽要一把火烧了秦始皇的阿房宫,这把连绵三月不绝的大火,正是对统治者穷侈极奢、荒淫无度的“愤怒之火”。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管是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在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的同时,同时也昭示着统治者 的残暴和贪婪。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社会,恐怕
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同意为他们的总统建一个豪华陵墓,或者为他们的议员建一个观看人兽血腥搏斗的“竞技场”。
圆明园的修建过程恰恰是中国由盛到衰的过程,它建造的历史恰恰是西方文化复兴、科技发展、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大步前进的历史。所以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见证了近代中国衰退的历史,它的毁灭同时也是古代帝王制中国的毁灭。
历史的狼烟已经远去。圆明园的悲伤定格了硝烟弥漫的历史。圆明园已然使得那些美学家和语言学家们失语。然而,当看到这个美的不可方物的人间仙境遭到彻底毁灭时,大多数观众包括我却再度陷入沉默。
11级会计一班
汪杨
114140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