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读后感
读《语文课程与教学》有感
南昌县洪州学校
龚丽娟
一 追问:我为什么教语文?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分配我教四年级的语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一年后拿到手的教师资格证上写的是语文,14年间,语文老师的帽子就一直戴在了我的头上。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就日渐深厚。曾经在课堂上范读课文几度哽咽,也常常微笑地看着同学们围绕课文中一个词、一句话亦或是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而展开的辩论与交流……虽然有时候看着同事中的数学老师,在短时间内批改完本班的作业以及试卷等,在校园内悠闲地踱步,偶尔也不由得心生几分羡慕,但联想到精彩的语文课堂与想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堂,还是会坚定自己长久地教好语文学科的决心。
二 思索:我怎样教好语文?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追求学生的成绩,教学质量成了一根巨大的指挥棒,指挥着学校、校长以及每一位老师。教师一旦踏进教室,似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考试卷上有更漂亮的分数。我以前所在的学校,虽然各项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在各种教师大会上,校长每次都要重复一句话“教学质量是我们学校的生命。”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一分三率”的公布与评比,都牢牢地牵住老师们的鼻子,让我们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成绩的牺牲品――大量的抄写取代了朗读,大量的习题代替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带了一年级,却仍然不能摆脱这样的一种做法,令我班上的黑板报,呈现出与别的班级不一样的面貌。
很幸运的是,来到新的学校后,在王老师的邀请下,参加了这个南昌县小学语文阅读拓展群,认识了很多优秀语文老师的同时,还能与大家一起阅读与我们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的书籍、文献。想必在书本与同行们的影响下,我在偏离了语文课堂教学正常轨道数年之后,会慢慢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纠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本书,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章第二节的“现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每次踏进教室开始语文教学之前,都应该以这几点为标准,思考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三 一年级写字教学的一些收获。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引导孩子进行模仿与比较。
2、严格训练,培养习惯。
3、改革课本上抄写的规格。课本上“我会写”生字的田字格,固定为八格。在描红部分之后剩下的格子数量,多则5、6,少则1、2。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用,又能保证孩子们课本的整洁?我改变了以前在格子中抄写生字,在格子外组词的规则,让学生把组词抄写在田字格的四小格内。这样,一来课本的干净程度大大得到提高;二来把更多的规范抄写放到课堂抄写本上去,减少了学生抄写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4、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除了请学生上台演板,我还会当场用手机拍下书写整洁美观与书写潦草错误的作业照片,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来,从而评选当天的“书写之星”。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
5、记录错误,针对性纠正与指导。
这也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习惯,抄写、听写以及试卷等各种题目中的错误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下一次有类似题目出现的时候,请这些有过错误的同学去做,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改正错误(尤其是书写上的)非常奏效。
四 前路漫漫,惟有上下而求索。
来到新的学校,面对一批全新面孔的孩子,也拉开了一段新的六年旅程的序幕。作为这段旅程的的一位引导者,改革创新自己的语文课堂,是一件长期而又必须的任务。我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牟》时就用过“课程”一词。
2.1902年我国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
3.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4.北洋政府规定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5.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6.新中国成立后,以叶圣陶为主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国语改为“语文课本”。
7.因为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8.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
9.语文是实践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实践。
10.1956年的教学大纲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1.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
一、语文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 重点 p29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实际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1)现代课程注意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2)现代课程注意了知识拓展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网络语文在线
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以及相互间的互相生成 三、三个维度有机融合(重点)p49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2、“过程和方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
4、三维融合的境界
四、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全面、适度、具体、分层。尽可能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五、教学目标的陈述: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下)
一、《急救篇》 :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
二、《千字文》周光嗣,《三字经》王应麟,《百家姓》佚名,与《千百诗》合称“三百千千”。
三、《国语教科书》采用的是 审定制、国定制。
四、《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
五、20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配套的实验教材: 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三套: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
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资源,也就是那些并非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比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地点、场所、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
七、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p81 材料分析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习
自主学习的内涵:
1、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
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3、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措施之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1、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学生质疑,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
1、开设学法指导课
2、总结学习过程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
5、进行学法信息交流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上)
一、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2 p111 1.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3.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4.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5.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二、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丏(mian)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
三、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p133 1.个性发展策略 2.形象思维策略 3.实践感受策略 4.情感驱动策略 5.人格塑造策略
四、讲读法 4 p140 讲读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
五、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 1 p143 从时间关系看,有雁形式与鱼贯式;从角色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
六、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4 p153 1.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媒体设计
七、预习指导包括的环节:2 p155 1.提出预习要求。2.教给预习的方法。3.预习要有检查。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下)
小学阶段识字、写字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会写; 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
1、音、形、义结合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识字、写字相结合
借鉴蒙学识字传统:
1、韵语识字的经验;
2、读书识字的经验;(集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编排的常见形式,根据汉字规律,在音形义上把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编排,让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识字的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
3、重视写字的经验。
教师教学发音常用方法之析出法:进行声母或韵母教学,教师先从情境图内容引出词语,再从词语中析出音节,然后从音节中析出要教的字母。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
1、笔画部件分析法
2、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3、形象识字法
4、形近比较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六年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多读: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强调朗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含义:
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句子教学方法之指导学生读懂句子: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2、抓住关联词
3、抓住句子主干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5、通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6、根据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句子
分段中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1、邻近段落归并法
2、重点突破法
3、整体分割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1、取舍法
2、摘句法(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
3、串联法
朗读指导:
首先要正确示范;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第三,提示难点;第四,读后评议。
背诵的方法:
1、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
2、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3、克服记忆的难点
4、采用尝试回忆法
5、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复述的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略读的方法:
1、浏览式的略读方法
2、检索式的略读方法
3、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教学: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
习作教学的目标:
一、降低要求,淡化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里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二、重视情感态度
(1、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2、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三、讲究过程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纪实与想象:应以写纪实习作为主、写想象习作为辅。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
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结合作文训练进行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小学各学段倾听能力的目标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5~6年级):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写作能力不属于说话能力的要素)
口语交际话题的类型: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情感实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4、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显性互动话题: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隐性互动话题:也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中互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
1、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的策略
3、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策略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4 p347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二、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
p356 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是对小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方法。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性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三、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 4 p356 1.设计说明 2.系列作品 3.反思记录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内容 3 p367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知识点落实到位
3.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方法灵活多样
4.教师素养:语言准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合理
5.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多而有效;在知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一、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 4 p400 情境教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并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实验。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验。
江平第二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4.00元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
一 通过古今中外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概念以及其结构的理解
当今,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是: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语文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见诸于官方文件,是在清朝末年。而作为正式的课程名称是在1949年,叶圣陶先生对语文课程名称做了诠释。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包括听、说、读、写、算。这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材和网络学到的内容,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它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三是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如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课程的性质是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只有正确地认识课程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的教学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正确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1、工具性
(1)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如前所述,语文学科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而言之的广义的语言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语言。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2)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思维主要依凭语言进行。当然,也有形象思维,但不占主要地位。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力的强弱,思维的发展势必会促进智力的开发。而思维的发展又必须借助语言的训练。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也就是进行思维训练,其结果必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教学语文,就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掌握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3)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4)语文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各门课程的学习,都要以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听说读写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缺乏识字、释词、阅读、概括等能力,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自然及其它课本中的知识。(例:对“增加了、增加到”的理解)因此,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说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基础课程的话,那么,语文课程便是基础的基础。学生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增强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
2、人文性
语文是工具,不过它和锄头、刨子等其他工具又有不同,它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情达意,那么,语文一经人们掌握和运用,也就很自然地产生思想和情感。同一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语文的人文性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健全人格。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又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人的生命、心灵、精神律动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绝不仅是概念的分析、概括,也不仅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其人文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需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相互对立的,也不是“工具”与“人文”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工具是就其形式而言,人文是就其内容而言;工具性是躯壳,人文性是灵魂。没有语言这个工具,人文内涵无以依托;舍弃人文,语言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语文应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目标是如何从“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表现在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2 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表现在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第四条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五条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都阐明了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更好的进行学习。3 知识,能力的目标表现在
总目标的第六条到第十条充分阐明了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并且学会用这些能力去获得知识。如学会普通话,能书写汉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二 比较建国后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你认为这些文件中哪些教学理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并就其中一点或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一条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个人认为这条很值得继承和推广。语文课程的学习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再一天半月,二十在长年累月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最基础的怎样查字典,怎样选择课外书并做好笔记等。这样无论在阅读、作文教学中,都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老师给予学生的知识是一碗水的话,那么学生在课下的自学就是遨游在整个海洋中,可见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必要。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第四节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
一.认真阅读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文),举例说明它的编排有什么特点,你最欣赏哪个特点,为什么?
人教版教材编写宗旨是力图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的编排具有以下特点:一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组选编的课文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生活以及展示平台等内容,都是围绕专题安排的。如第四册的第三组教材,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
二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创新和突破,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变成为学生的学本。如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连,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学习伙伴互相交流。其次,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的特点。
三 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课后编写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读读背背等题目,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第四册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邮票和邮票的故。
四 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识字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知识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阅读方面,教科书后附选选读课文。
五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我最欣赏的是第五个特点。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学会充分利用高科技现代化设备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二.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选择一课结合课标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谈谈你对这课教材的理解?
第五节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一.你认为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二)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四)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五)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画与写”的课程,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有的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学生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节 小学语文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培育情感态度与学习习惯”这三者中择一,谈谈你的理解?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识字教学:基本内容:汉语拼音教学、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用的一般步骤是:提出生字------教学生字------练习巩固------指导书写。(1)提出生字。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对出示生字的方式和时机,作细致周密的安排。如:看图引出生字,讲故事提出生字,随文提出生字等。(2)教学生字。这是中心环节,要求教师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但要注意突出重点,切忌平均用力。低年级应突出字形的教学。(3)练习巩固。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读字卡、找朋友、组词语、造句子以及书写练习等等。教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反复进行练习,以达到全面的目标。(4)指导书写。要按“指导----示范----练习-----点评”的顺序进行。指导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示范时要边讲边范。练习时可先进行书写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笔顺德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点评时以表扬为主,写得不规范要重复练习来纠正偏向。当然,在指导字形间架结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与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原则,记叙文、说明文、诗歌体、应用体课文的教学设计。一般步骤(1)课前导入,可引导学生交流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可由教师作些说明,可观察实物、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电影等。(2)整体感知,学生通读课文,总体感知整篇课文,初知大意,了解文章结构。包括预习性阅读,解题,认识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初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等。(3)深入研读,有的采用逐段分析的方式,也有的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在加深对各段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朗读和默读的训练。(4)拓展及总结,通常在深入分析之后,会进行一定的拓展,并进行相应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但也可直接进行总结,再一次梳理文章结构的特点,进一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或升华文本的主题思想。
7、教案的一般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揭示主旨,总结提升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8、课堂结构: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3、指导阅读,突出重点
4、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9、说课内容:
1、说教材(所处位置版本册单元内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三个目标(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目标与方法)
3、说教学重难点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准备
6、说教学时间7说教学过程8说板书设计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6.语文科课程学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语文测试原理与实施法朱作仁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9.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李海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吴忠豪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书目: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黎锦熙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陈望道语文教育论集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陈望道论语文教育陈望道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王力论语文教育王力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刘国正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陈必祥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小学语文教学原理朱作仁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语文教育论稿顾黄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言意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祝新华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语文思维培育学卫灿金著语文出版社1994语文教学能力论曾祥芹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崔峦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贾老师教语文贾志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教海漫记于永正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薛法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王崧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1995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