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也可以很美读后感
《教育也可以很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教育也可以很美》,读完之后,我对这本书中所写的案例很喜欢,觉得有些案例情节其实也是我在工作中会遇到的,但自己往往不做思考和分析。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以我们带班来看,班级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对孩子的积极引导。我们教孩子学会欣赏他人,教孩子理解他人付出的辛苦,教孩子包容他人的失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对他人少一些挑剔,多一分欣赏;少一些嘲笑,多一分包容;少一些胆怯,多一分勇气。
阅读文章的过程,也是对作者一个全面的再了解的过程。阅读前边的部分,我们可能都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种逐渐成熟的教育理念,仿佛一切尽在美好之中。越往后看,你会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到底什么才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再美好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在实践的土壤里扎根。
读完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与关心,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经常对孩子的一些奇特的想法不予理解。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其实很美,美就美在孩子的独特,美要美在教师的用心。尊重孩子的差异,最美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我们应该做好静静等待花儿开放的观察和守护者。
巴音镇幼儿园 王洪秀 2014.6.
第二篇:教育也可以很美 读后感
《教育也可以很美》读后感
通过读《教育也可以很美》一书,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最初的对于此书某个章节的喜爱,后来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相识已久的亲切感。到现在,泛滥成了一片热爱的蓝色海洋。在炎炎夏日里,心境清凉而惬意。《教育也可以很美》,于心灵感悟中,才真正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些许涵义。字里行间,笔尖攒动,思绪泉涌,不再是纯粹的摘录,更多的是与‘大家’思想的小碰撞。心灵间的对话——呼之欲出„„每一次的共鸣,都会有喜悦,唤起付诸于行动的欲望。改变,改变。感谢此书。
读书渐入佳境时,结合学校的生本教学研究,我逐渐地这样来理解开放性,开放源自于教师本身的教育信念,追求完美的专业素养、对教学的严谨态度,还有豁达、关爱的学生观。
(一)教育信念‚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冷漠,相信教育会使他改变,这就是当教师不能丢掉的教育信念。“最好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如果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好,至少不能让他变得更糟。这就是做教师的底线。”这些话一字一句,字字锥心。当我们面对反反复复、挑战教师忍耐极限的孩子时,一度曾动摇过坚持的信念。是做教师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支持着我们。
用心教育、留心生活,处处皆可为教育所用。课堂应该是燃烧起学生热情的、亦静亦动的空间!在自己的课堂里,要努力更多的找到学生们的思维兴奋点,激发起学习困难孩子的学习热情,尽力去帮助他们收获快乐和自信。
(二)修炼自身: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盯’得很紧,每一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都要有配套的练习,而不是走过场。课堂上,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入自己的视野中,结合教学内容的进行,时刻提醒那些走神儿的孩子。这不就是当今课堂中最需要的吗?
上好常态课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严谨态度的巨大考验。认真读着《教育也可以很美》一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欠缺什么,应该怎样去努力提升为人师的重要基本功!
(三)关爱学生:好的教育是‘当春乃发生’的,因而能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效果。是啊,教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顺应他的心中渴求,真正在乎他的成长需要,孩子才可能自然接受你的关爱。教育不是硬塞给谁的物品,没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说一千道一万,也是枉然。
在豁达、平等的学生观越来越明确后,我越来越感到,课堂里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已经不仅仅关于教学,而是更深层的像是在探讨人生。教育、育人,或许点燃他心中的小小火种,或许纠正了他偏差的一点人生方向。
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弥足珍贵。老师能够陪伴孩子们走过他的成长岁月是幸运的。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幸福都是一种体验,幸福还是一种重要尝试和积累。教育其实很美,就让它这样美美的延续下去。留给孩子的小学回忆,应该是一些伴随终身的良好习惯,是一些人生思维的雏形„„
我们努力让开放性教学在学生心中种下‚尊重、分享、严谨、求知、努力的种子,为他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要追寻和实现的教育目标!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初探
仙源湖实验学校
申丽丹
【摘要】在小学阶段,文言文以编写在第三学段阅读为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地把结论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结论,这种做法实质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残害,只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弃,文本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死的语言,学生根本体察不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古人那颗跃动的心。本文着重论述了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教学模式:“四步”读式学习法、“五步”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关键词】教学模式 欣赏 阅读
你在或不在,你依然美丽。你走或不走,你仍旧潇洒。你说或不说,你还是动听。你,就是—— 文言文。
古典文言文就是语文教学中一道绚烂的风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主动参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但是,由于教师受教学观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起来枯燥的局面,学生一学过一篇文言文后,兴趣就会丧失殆尽,再也提不起学文言文的劲儿来。这是老师的“罪过”。教师的教法不当,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扼杀在摇篮中,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于终身。
小学文言文如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关于文言 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既然文言文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模式指具有独体风格的教学样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四步”读式学习法,让“读”搭起文言文之河的溪石。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读是感知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的主窗口,读是学生广发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读更是调节课堂节奏的操纵杆。诵读更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应让学生们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经历初读感知——再读释疑问——细读解析——精读明理的“四步”读式学习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就是一句话,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当然也要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朗读,使每次读都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有层次地递进开展,有不同的收获,细化每次朗读的要求。
2.在教学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习惯采用“师分句范读,生分句跟读”的方式,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符号,画出节奏,然后采用“自由读”的方式,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大概明意,接下来采用“指名读”“推荐读”的方式,要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最后采用“全班齐读”的方式,要求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出感情,在分层次的几次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及时指导,给予评价、赏识、鼓励或纠正。
3.通过以上这一环节的反复诵读,既让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有疑有悟。
(二)以问题为主线,再读释疑。
1.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分析课文,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们基本上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肤浅的了解。这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贯穿文章的主线,抛砖引玉,让学生们围 绕这一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画出句子,结合书中注解,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反复诵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我结合课文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⑵你对这两个人有多少了解呢?⑶文中从哪儿让你感受到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呢?然后让学生画出原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是用怎样的方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三)引导方法,细读辨析。
1.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何等的博大精深,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以“放”为旨,把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方法作为了重要目标。一位教育学者说:“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因注重学生研读的引领,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书中注解或结合课前预习,借助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
2.文言文有些词用得很好,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推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自悟的能力。
4.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抓住了一个重点词“善哉”,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然后采访学生,你是怎么知道“善哉”这个词的意思的?接着告诉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结合注解理顺文章的这种方法。最后让学生读出对这句的理解,即怎样读出称赞的语气。
5.在比如,我在教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时,我巧妙改变教学法,让学生用读的方式让老师听见你对伯牙的赞叹之声,并让同学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他哪个词读得好?为什么?同学们都能抓住“善哉、洋洋兮”这两个词,并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6.我想通过老师铺垫式的引领,学生是完全能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含义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的同时,也获得语言发展,筑习惯,建方法,促进人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精读明理。
1.文言文的时代虽然离今天比较遥远,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生活感悟与现代生活无不联系。小学阶段文言文简短意骇,却有情有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读,在读中悟理明志,真正体现“小语文大课堂”的道理来。
2.在《伯牙绝弦》一课中,在教学“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这一情境,“第二年的今天,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又来到这个老地方和子期相会,可是他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冷冰冰的墓碑,此时高山无言,流水无语,伯牙是多么希望子期能亲耳听到他弹琴呀。同学们,伯牙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呢?”然后这样,老师给学生创设并搭建情感的舞台,然后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文入句,感情诵读,体会失去知音的伤痛之情。
3.有些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华感情,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
在《伯牙绝弦》一课中,“相遇相知情深意厚”这一环节,先创设情境“伯牙终于有幸遇见这样一位了解自己的人,伯牙此时的心情激动不已,相见恨晚,如果你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二、“五步”教学模式,以“读”激起文言文之河千层浪。
(一)范读激趣。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读准文言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作用;文言文的朗读有它特殊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会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愿望。教师在范读前,可提出以下倾听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不真切,可以进行第二遍范读。
(二)自读自疑。
在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文言诵读中体味到文言学习的乐趣。
1.读准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2.读顺 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3.读懂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三)以读促思。
让学生自读自疑,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从中获得知识。但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所以,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①自读课文,对照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对照注释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②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利用工具书学习)③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疏通文意)④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读、自学,在此阶段,禁止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以此培养自学能力。
(四)读中悟情。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浮在文字表面,没有触及文章的精神内核,如何恰当地引领学生走近古人,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流,设身处地地参与古人的生活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我们仍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对于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教师应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文章思想内容上的探究。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朗读感悟,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蕴的道理。其次是拓展延伸,文言文常含有经典的语句,且含有深刻的含义,有的已发展为成语,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五)熟读成诵。
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乐诵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更加深了对文本 的理解,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
三、“六环节”教学模式,愿“思”架起文言文之河一座桥。
(一)熟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好一篇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先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再抽学生朗读,朗读完毕,请全班同学从字音、语气、停顿、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难读的句子教师要一遍又一遍地范读,全班学生再齐声朗读。最后让学生再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有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为了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可以添加一些词句,让意思更连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学奕》一课中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在理解过程中,我还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己去感悟。这样的教学可以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大声朗读,要求朗读时不掉字,不加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适中,直到口熟而成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改写全文,知识延伸。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可以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使得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可以训练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例如,教完十册的两篇文言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如《买珠还椟》、《掩耳盗铃》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的历代名篇,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把古典诗文的精髓,传授给每一位炎黄子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愿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索古诗文启蒙的科学规律。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古诗词,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让文言文这道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阅读教材论》王松泉 辽宁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自己也很美作文
自己也很美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也很美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也许在蓝天的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平庸,你会懊恼;也许在大海的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也许在原野的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狭隘,你会不安……
然而你却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你却不知道;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俗话说,要多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来比较。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多看看自己的优点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它可以增强自信,因为自信是着火点,自信是火山爆发的罪魁祸首,自信也是人生事业的起点。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把自己关闭在不见天日得阴影中。
当你被老师批评,被同学鄙视,被父母责骂时,不要过度伤心,这样会使自己堕落,虽说堕落是表面,骄傲是内心,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但多少还会影响到信心。不要认为自己就低人一等,你要看看自己独具的魅力。
多看自己的优点,重新认识自己、一个新的自己,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一个有着独特优点的自己。
曾经有过许多触目惊心的例子,有这样三个年轻人;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男青年,但男青年却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两人非常相亲相爱。前一个女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到最后忍受不了这漫无天日,内心空虚的生活,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我们是否该为她惋惜呢?的确,那么美好、那么青春的生命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中,这跟植物有什么两样——自生自灭!她为什么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为什么不看看自己的长处呢?如果当时她多看看自己的优点,也许她现在大概在某些人眼里还是个美女呢!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与一些东西擦肩而过,但我们应该认识错过是人生常态,不要因为错过而造成新的错过。我们带着清醒的头脑开始新的路程,我们要找回自信。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要看缺点,缺点固然是要改的,但万不可掉入自卑与苦恼的深渊中。
当你在蓝天下懊恼时,当你在大海前自卑时,当你在原野上不安时,请看一看自己的优点吧!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很美!
第五篇:后进生的优点也很美
题记:
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克里希那穆提《关系的真谛》
48.向后进生学习(后进生的优点也很美)
一说起后进生,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正如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样,班级中的后进生也有许多优点。只不过是这些后进生身上的许多优点,常常被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所忽略而已。
后进生胸怀宽容。因为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所以后进生是班级中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批评最多的群体。一天当中个别学生可能要受到几个老师的轮番“轰炸”,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没完成语文作业被罚站了,第二节因为上课做小动作被数学老师点名批评了,第三节刚喘了口气,下课后又被班主任叫去训了一顿„„不管怎样挨“尅”,不管老师板着脸怎样“训”他,下次见面后,老远又和老师亲切地、微笑着、粗声大气地打招呼:“老师好!”。后进生这种不记仇、宽容老师的品质,恐怕很多优秀学生也没有。
后进生毅力坚定。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后进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在我们的课堂上,听不懂课,还不能说话,不能开小差,不能做别的,他们就像那被困住手脚的蛟龙一样渴望在水中自由游动,就像那笼子里被关住的鸟儿渴望在天空飞翔一样,渴望下课,渴望上体育、音乐、美术、微机课,渴望到操场上、绿荫草坪上、图书室里、微机室里干他们喜欢的事。但是,这样的课对他们来说太少。虽是渴望但是不能,因为这是在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有史地生政。
后进生结交天下。后进生交友广泛,好学生他们交,中间生他们交,自己同类的他们交。自己班的同学交,别班的也交,甚至比他高一年级的、低一年级的他都去交往,另外他们还与别的学校的同学交往,在网络上加入QQ群,在群中呼风唤雨,天马行空,好像那儿是他的自由王国一样。他们所交往的那些别班别校的同学往往被班主任认为是“狐朋狗友”“沆瀣一气”,总被老师怀疑是不是凑在一块“密谋”干什么坏事„„这些后进生毕业后大多数人际关系好,做事优势大,他们敢想敢干,在社会上能冲能打,混个“人模狗样”的,偶尔想起以前经常“折腾”他的班主任老师来,还很亲,因为对他来说,中学是他的最高学府,中学的班主任是对他最好的老师,便纠集一帮同学,大方地做东,请老师去海吃一顿,回忆回忆过去在校时挨整的日子„„
后进生义气、大方、不计较、够朋友,自尊心强,他们不愿意老师当众对他们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同学们对他们看不上、瞧不起。他们班级荣辱感强、群体意识强,班级的事挂在心上;他们热爱劳动、不怕脏累、不计得失,脏活累活他们上;他们身体素质好、文体特长明显,吹拉弹唱小品相声敢上场;他们容易满足,给点阳光就灿烂,老师表扬几句能高兴好几天。他们敢于担当,善于奉献,乐于助人„„
孔雀再美,可转过身,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它肮脏的屁股;仙人掌虽然多刺,可只要给它养料和时间,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儿。让我们记住魏书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的确,静心细观,后进生的优点很多很美,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