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利用
11课 北伐战争
——说课稿
阜蒙县苍土学校
白
淑
梅
2010年十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与历史的接触,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但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北伐战争小故事,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战场、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综合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进行爱党情感教育。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开展质疑探究学习。
七、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使用历史地图,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办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教师加以总结后,引导学生讨论,孙中山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后教师明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缺乏自己的根本原因,脱离人民群众,从而引导分析学生得出孙中山从五四运动中得到的认识。于是进入到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的国共第一次合作(课件展示国民党一大会场的图片同时说明一大的有关内容),从而开始新课的学习。(二、)学习新知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课件图片:黄埔军校(含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
(1.)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在讨论同时,教师多媒体设备给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总结出答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系统总结<总结略>。)
(2.)从对联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让每组学生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结合学生课前的学生活动内容,让学生代表根据课本内容和对联以及刚才的对联,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2、北伐胜利进军
(1.)引入:国共合作实现后,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军阀的革命新局面逐步形成。1926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2.)课件逐一展示:①《国民革命军军歌》;②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的图片及录音。③《北伐战争前形势图》;要求学生在阅读书本的基础上结合所给资料以及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国民革命军军歌》中的军阀主要指那些人?北伐的目的有时为了什么?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
(3.)要求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有关内容,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用动态的方式逐一展示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讲解精彩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在次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的印象。
(4.)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学生讨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教师提示: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战争的正义性;b.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c.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要给予表扬)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6.)课堂扩展: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7.)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8.)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结合课本页两幅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回答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三、)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并说明这节课的内容,最后教师以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四)、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题目,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展开竞赛,对答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思维拓展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孙中山晚年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应当怎样评价孙中山的一生?
九、板书设计及依据(一、)依据
板书设计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直观手段,是课文内容的再现,是文章主题的外显,是教学精华的凝炼,为此我做了如下板书:
(二、)板书设计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2、北伐胜利进军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a.目的a.目的
b.主要领导人
b.主要对象
a.时间 c.作用
c.主要战场
d.主要战役
b.性质
e.结果
十、说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而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设计多种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案,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他们的良性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二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伐战争》说课搞
核心提示:【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2.教授新课。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教师总结)。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要给予表扬)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或建议: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事例,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要教给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以点概面,以免学生被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蒙蔽,形成错误的思想和看法。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触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余兴未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下继续共同探讨。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3.课堂小结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4.探究园地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知识网络(见下图)
第三篇:北伐战争说课稿(推荐)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本课需要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分析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内容标准,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就可以了。这就给师生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说教材
课文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度深度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
第一,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地方史角度出发,联系保定军校,增补保定军校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观。第二,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党和国家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从全面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引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拖N”形式的动态教学设计。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兵来将挡”、从容不迫。
五、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构思:在第一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学习主要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在第二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取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在第三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用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
六、说设计
首先展示以下音乐、图片资料:
1、音乐:两只老虎
2、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图片
3、黄埔军校图片、保定军校图片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些展示,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我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下,无论哪种选择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完成教学任务。
方案一:学生选择《两只老虎》的音乐。
(1)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渊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歌词,然后师生合着旋律进行演唱。既烘托了课堂氛围,还为以后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演唱完后,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来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并说明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的国共合作,而黄埔军校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由此导入新课。(3)在主体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多媒体手段:
◆图片展示:如黄埔军校及其对联等,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知识,理解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及其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视频资料:通过播放《北伐战争》的纪录片掌握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资料、回答问题三个步骤来完成。视频资料的运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作用,训练了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地图、画册、照片来展示北伐过程,通过课本剧展现独立团的英勇奋战,通过讨论探究法来让学生分析出胜利的原因,通过图片展示反革命政变的残酷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最后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教材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从课标来看它更多地强调理解和识记。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2课时,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序幕,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反帝反封作为革命的纲领,进一步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进程。然而中共刚成立,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寻找同盟军。孙中山先生也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先后失败,让他感到报国无门,而中共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他触动很大,很快他接受了反帝反封的思想,并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因此有了黄埔军校和北伐。而正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造成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就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运动,所以从内容上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对课标和本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大无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的正义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举措。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课标和教学目标来看,特别是教学目标来看,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使学生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所在,那么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北伐胜利进军这一环节上。难点则是对北伐胜利进军原因的分析上。因为只有全面的分析北伐胜利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国共合作正确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而由于初二学生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我认为概括北伐胜利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我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设疑、分析的过程中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地说有下面几种:
1、问题探究法: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某种适当的距离。因此我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成一
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通过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在问题的设立上注重小而巧,尤其注重设问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同学,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同学的思维积极性。
2、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这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此,我在平时都有要求学生去收集资料,并给予指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创设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记忆。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但我校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兼顾到不同程面的学生。
2、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①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老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
②收集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1、问题引路,把握方向。
提问: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②五四运动时间?历史作用?③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2、设置导言,引入新课。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为抢救民族危亡,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共产党诞生后,国共两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引入课题。
3、采用多媒体,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
看一组图片:黄埔军校、对联、孙中山讲话。图片的展示可以先给学生一种形象直观的总的印象。
播放《黄埔军校》(用时4分钟),这个短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良苦用心,及中共在创办军校中积极的参与及作出的贡献。
提问: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作用?为什么孙中山要成立黄埔军校?通过看完影像资料再提问,就可以进一步落实史实的掌握情况,而分析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时,引导学生阅读P52小字部分,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理解孙中山所说的“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成功。”
提问:“这里的革命事业”指什么?指出: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从而过渡下一目:
二、北伐胜利进军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影视资料和回答问题来完成。
①提问:北伐军歌?总司令?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进军路线?主要战役?战果?
②播放影视资料《动荡年代——誓师北伐》(4分35秒),由于我们先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作用,并从中训练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再通过老师的板书整理,有助于学生的掌握。④观看动态地图:
展示北伐前北洋军阀吴、孙、张和北伐军的实力对比图,说明任务的艰巨。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通过讲解北伐军的进军路线,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⑤提问:在北伐中表现最好的队伍?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并选读一段:如《出奇制胜的汀泗桥战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另一方面,通过选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升华到学生对党的热爱。
⑥组织学生讨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指出:正在北伐军一路凯歌,挥师北上时,蒋突然反过来杀向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阅读P54小字部分。展示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提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能始终站在革命阵营?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面对更加强大的蒋介石新军阀,如何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何去何从?
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文的重点,通过阅读小字部分,观看图片,设置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黄埔军校建立后,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3、北伐军中,第四军 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 和,敌军败退武昌。
4、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的利益。
六、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第11北伐战争的自我测评,预习12课,搜集有关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说明: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八、预估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方案。
第五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本课需要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分析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内容标准,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就可以了。这就给师生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说教材
课文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度深度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
第一,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地方史角度出发,联系保定军校,增补保定军校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观。第二,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党和国家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从全面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引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拖N”形式的动态教学设计。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兵来将挡”、从容不迫。
五、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构思:在第一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学习主要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在第二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取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在第三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用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
第11课 北伐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战场、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三、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 主
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五、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六、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七、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5月,孙中山在 和 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任校长,共产党人 曾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培养了,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
1、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个军阀。任总司令,主要战场是、。
3、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猛攻武昌城,北伐军登上武昌城,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4、、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5、年 月,在 成立“国民政府”。
(二)、合作与探究: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有什么历史贡献?
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
八、反馈质疑:
(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解答。)
九、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