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伐战争口号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口号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伐战争的口号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北伐战争的口号北伐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一...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北伐战争的口号
北伐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一次全国统一战争,这次战争的口号是要坚决打倒一切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前进的恶势力因子。其中恶势力因子指的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反抗,也有外国列强的阻碍势力。
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这个口号内容简洁,目标也非常明确清晰,使的中国民众都清楚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之所以用这个口号是因为当时中国内部的阻碍势力十分强大,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所以他们要迫不及待的消灭这些阻碍势力。
口号中的阻碍中国进步的恶势力,其实主要内容在阻碍中国进步上,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之中,社会生产力处于倒退的时候,如果不铲除这些恶势力,中国在列强的瓜分下只能步步忍让,所以,一切阻碍中国发展的势力才是迫切需要铲除的。
而不顾一切则是说明当时国共双方的决心,为了这个决定,他们建立也一所军校,为这次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且在北伐战争期间,国共
双方握手言和,停止内战,将矛头一致对外,这也是他们决心的一种体现。
虽然说北伐战争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个口号已经深入人心,使得中华民族深深的了解了这些恶势力的顽固,以及坚定了一定要消灭他们的决心,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争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帝反封建。那么北伐战争简介是什么样的呢?
北伐战争的另一个名称是“第一次大革命”,战争持续时间是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参与和帮助下召开了会议,将三民主义的含义重新确立,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之后更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做足了准备。
而北伐战争真正开始却是在一九二六年。这一年,共产党率先提出了要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国民党表示支持。同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开始组织先头部队以湖南为切入点打响了北伐战争。
同年七月,广东国民政府方面发布《北伐宣言》,之后出兵十万,分为三路,开始北伐。之后共产党更是号召全国人民响应北伐,为北伐战争造势。可以说北伐军势如破竹,不到半年时间就讲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军阀势力消灭殆尽。也达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目的。
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虽说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是一九二四年,但是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二六年这两年期间,根本没有发生战斗,国共双方都是在为北伐战争做准备,包括黄埔军校也是为了北伐战争而成立。真正的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六年打响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北伐战争也取得了不错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军阀统治阶级。
北伐战争的意义
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北伐战争的目的就是反抗军阀势力的统治,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北伐战争就重创了军阀,粉碎了军阀的统治地诶日,也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加深了革命认识。北伐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共产党却陷入了被国民党抛弃、屠杀的境地,也是这样的处境使得共产党深刻的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政权。
北伐战争的意义还在于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全国的政治将无法统一。再加上在日本侵华过程中军阀各自作战的表现也说明了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单靠军阀的力量,中国能否在日军的侵袭中坚持八年之久都很难说,所以说北伐战争的意义非常大。另外,因为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很多事迹都表明了两党合作是互赢的局面,警醒后世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的意义,可以说通过北伐战争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当时的中国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内患,甚至是国家的分裂。猜你感兴趣:
第二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采取了故事、地图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史料,增强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再者利用情景模拟方式,激起学生学热情和对北伐战争历史的兴趣,试图改变学生普遍对近代史感到难学、没兴趣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过程、北伐战争等主要人物事件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突破难点的关键: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采用“探究—思考—发现—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生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发言,放开思维,大胆创新,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适当启发。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过程,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导入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引入新课,唤起旧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3)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七、预期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篇:北伐战争教案
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篇:北伐战争教案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用“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旋律唱国民革命歌
师:当年北伐将士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8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一起回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首先进入第一环节
史海寻踪----与历史面对面
师:要学习北伐战争,就不得不提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了解这次大会的概况。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师: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我们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生: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师:大家看课本第50页最后一段小字部分,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可以看出创办黄埔军校是为了建立国民革命军,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生:略。
师: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师:黄埔军校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同学们结合问题课本的内容来看一段关于北伐战争的视频,师:录像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北伐战争的目的、时间、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役 生:略。
师:为什么把这三派军阀当作革命的对象? 师:从刚才的视频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双方的力量对比怎么样? 生:敌强我弱。
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伐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
生:当时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北伐军利用他们这一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师生双边活动。略
师:汀泗桥是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三面环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难攻。8月27日,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穿过高山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冲,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北伐军其他部队一起猛攻,敌人仓皇溃退。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接着,独立团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领咸宁城,并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战略要地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生:略
师: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师:此时,北伐军本应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军阀,可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时北伐军并没有乘胜追击。你知道这时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吗?(学生: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生: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师:蒋介石为什么突然叛变革命呢?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师: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请同学们自学本目内容,回答。你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师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过渡:学史使人明智,学史的目的在于借鉴,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史明智----让历史告诉我们
总结: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教师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实现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伴随着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对大陆的访问,我们期待着明天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实现!期待着两岸统一的早日实现!期待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
第五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教材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从课标来看它更多地强调理解和识记。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2课时,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序幕,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反帝反封作为革命的纲领,进一步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进程。然而中共刚成立,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寻找同盟军。孙中山先生也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先后失败,让他感到报国无门,而中共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他触动很大,很快他接受了反帝反封的思想,并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因此有了黄埔军校和北伐。而正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造成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就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运动,所以从内容上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对课标和本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大无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的正义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举措。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课标和教学目标来看,特别是教学目标来看,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使学生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所在,那么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北伐胜利进军这一环节上。难点则是对北伐胜利进军原因的分析上。因为只有全面的分析北伐胜利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国共合作正确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而由于初二学生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我认为概括北伐胜利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我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设疑、分析的过程中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地说有下面几种:
1、问题探究法: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某种适当的距离。因此我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成一
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通过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在问题的设立上注重小而巧,尤其注重设问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同学,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同学的思维积极性。
2、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这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此,我在平时都有要求学生去收集资料,并给予指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创设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记忆。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但我校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兼顾到不同程面的学生。
2、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①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老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
②收集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1、问题引路,把握方向。
提问: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②五四运动时间?历史作用?③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2、设置导言,引入新课。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为抢救民族危亡,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共产党诞生后,国共两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引入课题。
3、采用多媒体,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
看一组图片:黄埔军校、对联、孙中山讲话。图片的展示可以先给学生一种形象直观的总的印象。
播放《黄埔军校》(用时4分钟),这个短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良苦用心,及中共在创办军校中积极的参与及作出的贡献。
提问: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作用?为什么孙中山要成立黄埔军校?通过看完影像资料再提问,就可以进一步落实史实的掌握情况,而分析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时,引导学生阅读P52小字部分,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理解孙中山所说的“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成功。”
提问:“这里的革命事业”指什么?指出: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从而过渡下一目:
二、北伐胜利进军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影视资料和回答问题来完成。
①提问:北伐军歌?总司令?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进军路线?主要战役?战果?
②播放影视资料《动荡年代——誓师北伐》(4分35秒),由于我们先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作用,并从中训练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再通过老师的板书整理,有助于学生的掌握。④观看动态地图:
展示北伐前北洋军阀吴、孙、张和北伐军的实力对比图,说明任务的艰巨。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通过讲解北伐军的进军路线,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⑤提问:在北伐中表现最好的队伍?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并选读一段:如《出奇制胜的汀泗桥战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另一方面,通过选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升华到学生对党的热爱。
⑥组织学生讨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指出:正在北伐军一路凯歌,挥师北上时,蒋突然反过来杀向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阅读P54小字部分。展示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提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能始终站在革命阵营?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面对更加强大的蒋介石新军阀,如何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何去何从?
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文的重点,通过阅读小字部分,观看图片,设置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黄埔军校建立后,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3、北伐军中,第四军 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 和,敌军败退武昌。
4、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的利益。
六、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第11北伐战争的自我测评,预习12课,搜集有关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说明: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八、预估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