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时间:2019-05-13 10: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第一篇: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3.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四种年龄标准,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

生理年龄在60岁左右就基本停止,而决定你是衰老者还是精干者,则取决于后面三种年龄标准。

从总体上讲,老年人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老化的时期,但是,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生理的老化平行发展,也就是说,其发生的迟早,依个人的心理能力而定。心理老化的标准,不仅是个能力问题,还包括人生在态度.学习的欲望.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兴趣的广泛性以及人的意志能力等等。在衰老的发展方面,个人的生活“动机”特别重要,一个人退休、卸下家务之后,如果不想求仪表、态度、生活方式的更新和追求,就可能较快衰老。

许多人心理早衰,并不是他们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尽量发挥生命的潜能。这个对老年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明显地反映在“老年人格”的五种类型上。

自主型

这类老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有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生活充满朝气,很愿为社会公益服务,或继续从事一些有技术的劳动。理解自己与晚辈的关系,不苛求别人。心理上能自我适应,不依赖别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与困难。兴趣广泛,对未来并不感到苦恼,虽然与家庭环境不尽协调,但主观感受积极丰富,不怨天犹人。这类老人为数并不多。

安乐型

没有过多的个人追求,对家庭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只求生活的清闲和安适,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悠然自得。但实际上,家庭环境是这种人的庇护所,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物质上,特别是在精神上依靠别人的援助。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协调,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这类老人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不欢喜工作,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

操劳型

对闲暇持否定的看法,用不停的工作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担忧。他们不轻易放弃对家庭生计的主持,希望掌管家庭大权,为家庭的各种事务操劳奔忙,对子女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欲。希望用自己的献身劳作换得人间温暖。但他们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感情的回报,就会变得嫉妒和不满。

愤恨型

往往有不如意的生活经历,或者过去顺利,到了老年受到了承受不了的挫折,所以怨恨自己未达到人生目标。这种自我不满继而转换成对亲人、眷属的敌意和苛求。对人要求较多,好指责、埋怨别人;对人存有偏听,好追忆过去,个人又缺乏独立的个性,对未来表现得消极,抑郁。常表现得执拗、固执、自我拒绝。

自暴自弃型

它是愤恨的另一种表现。这种人常把不满、愤懑压在心底,常责备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对一切事物都兴趣索然,消极悲观。在行为上有极端退缩,深居简出,拒绝与人交往,整天形影相吊,孤独孑然。这些人一旦有了疾病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容易轻易了此一生,走上绝路。

在老人社会中,前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晚年的生活适应,能在各自选择的生活中得到欢乐的满足,而后两种是不适应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软弱的老年人格,这两种人格类型的老人衰老异常迅速,更容易出现老年人的精神障碍。社会和家人,应从各方面为这两种老人提供心理帮助和公益服务。

老人们的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其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

在老年人经历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其性格表现千差万别。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表现分为以下类型:

进取型:他们正视现实,克服体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他们心胸宽广,不为小事苦闷、生气,因而能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

安乐型:这类老人承认或接受现实的自我,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无所追求、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认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点清福了,他们养花种草,钓鱼下棋。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

抑郁型: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社会地位或角色发生了变化的晚年生活。他们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事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由于生活单调、空虚、无聊,心理上更增加了寂寞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易怒型:这类老人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特别在家里动辄火冒三丈。他们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已衰老的现实,把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对一切缺乏兴趣。

自责型:他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自身,常自责自罪,悲观失望;对别人漠不关心,十分孤独。他们认为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有的甚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

偏执型:这类老人习惯于以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固执偏激,情感不稳,也不愿接近亲友。

拘谨型:这类老人往往谨小慎微,缺乏勇气、进取精神和上进心。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降低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容易加速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进程。

混合型:有些老人的性格不稳定,有时呈现抑郁型,有时却表现出自责型,或者偏执型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则老人性格也可以由 原来内向型的沉默寡言,变成外向型的灵活开朗,好与人来往,喜欢社交等。总之,老年人 的性格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受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另外,遗传因素不仅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关,而且对性格的发展变化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其父母的性格特征,即使到了老年,这种父母性格的影响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辨。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1.长者心态由于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那样可增强他们的自尊;表现为啰嗦、爱“教训”人。2 怀旧心理老年人都有将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的的心理,只要别人对那些故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常见于对过去用过的物品、相册、信件等有特别的依恋情结,常在有人来是拿出来把玩介绍。“自私” 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尤其表现在护“犊子”上,等等。悲观厌世 这种情况多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等因素。“自闭”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减退和欠灵活机敏,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多表现为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怒悲恶等情绪。

老年患者性格特征的成因除了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疾病影响外,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生活方式单调,生病住院不适应环境,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老年人生病住院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经济不富裕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因长期体弱多病导致情绪焦虑、忧郁 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

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老人的健康不利。但他们常辩解道:“我对烟酒没有瘾,抽点烟、喝点酒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享受。人老了,还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思呢!”近年来,社会上赌博成风,沉溺于赌博的老年人颇多。这不仅对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础。

3.生活事件导致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招来烦恼、忧愁与痛苦。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

丧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

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原因在于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苦和不幸,冲击老人的心身健康 日常老人心理护理须知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5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础,是我们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与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的流行,预防胜过治疗,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成为预防各种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他们往往不能长久坚持,而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老人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需要有人,或组织机构对它们进行专业的健康管理。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一般评估入院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判断三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如遇到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感知应有愉快情绪反应并以愉快语调和行为来表达用不快语调诉说一件愉快的事或对痛苦的事件作出快乐的反应这就是异常。3.人格的稳定性。如一个平常开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说明他心理行为偏离正常。我们在分析判断时要全面考虑其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相互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和个体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常用有观察法、交谈法、和测试法。测试法一般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人员或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员一般在平时日常护理中运用观察法和交谈法,来进行老人心理评估,评估做法:

1.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的一般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会导致老人的情绪改变,如焦虑、紧张、恐惧或痛苦。同样老年人心理不适也会有血压的升高、脉搏增快等表现。

(2)面容表情:注意观察老人因情绪改变而引起的面容和表情的变化如高校、激动、兴奋、紧张、焦虑、痛苦、愤怒等。

(3)情绪情感:注意观察老人内在的情感反应,如自卑、自责、悔恨、内疚、自信、自尊、自豪等。同时也应倾听老人对自己情感的描述。(4)姿势步态:注意观察老人老人是否有因情绪情感活动所引起的身体姿势与步态的改变,当出现手足无措、坐立不安时往往反应内心的焦虑、惊恐、紧张,当手足发抖甚至身体发颤时,要注意老人是否很气愤等。

(5)精神睡眠: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面貌与睡眠情况,有无萎靡不振、长吁短叹、消极悲观的精神状况,了解老人是否有入睡困难、早醒和多梦情况。(6)动作行为:注意观察老人的行为和动作,是否有举止不端、不修边幅、衣裳

爱整洁现象,在言语表情方面是否有懒言少语或喋喋不休、语调低沉或高昂,在动作方面是否有动作迟缓、不协调现象等。2.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能力的观察

(1)一般能力观察:一般能力即是指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评估者应根据需要设计情景与问题,便于观察分析老人的一般能力。

(2)特殊能力的观察:特殊能力是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包括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包括动作能力、机械能力、核对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评估时对老人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际表现来观察其上述相应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其对娱乐、体育的兴趣爱好是否广泛,兴趣是否易变,对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能否独立生活,是否能与过去一样对某些活动保持兴趣,并有专业的表现。护理员常用心理服务方法

敬老院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的休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更多的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和呵护,根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参加一些阅读、音乐、棋类等文化活动。护理员还可用聊天谈心方式经常关爱老人,具体的沟通方法如下:

(1)注意沟通要避开老人就餐、午睡或正忙碌的时候,同时注意老人是否愿意进行交谈。

(2)态度诚恳自然、尊重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耐心,多倾听且鼓励老年人畅所欲言,不随便打断老年人的谈话。

(3)适当的身体姿势、适当的语言、平等的谈话方式、语言剪短、扼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非专业语言。

(4)以适宜的称谓称呼老年人,说话的速度和缓且清楚,提供老年人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反应信息。

(5)当发现入住老年出现精神异常如独自流泪、唉声叹气、拒绝见任何人、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坐立不安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能帮助解决引起心理危机的问题,除进行一般的劝说和疏导以外,应及时汇报院领导安排心理医生进行诊疗,发现有自杀行为者及时报告院方,根据老人情况与家属协商,严密观察老人的情况,有严重精神问题者做好转院治疗工作。

(鲍悌华)2014.3.24

第二篇: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转载的)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较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三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要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

6、三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5、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

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一般为10—11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10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五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五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四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12岁以后差距逐渐加大,男生大于女生。

3、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五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6、五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12岁达到高峰,以后增长率逐年迅速下降;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六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六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五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1---12岁时仍处于增长阶段;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男女生比较男生均大于同龄女生,12岁以后逐年加大。

3、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3岁时,静力性耐力和爆发力也开始为敏感期。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

6、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每天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4、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4、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第三篇: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

青春健康优秀教案征集

课题名称: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特点教育 教育对象:糜杆桥镇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

2、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

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4.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学会自爱、自立、自强。活动时间:60分钟 活动流程:

一、小组讨论:我对身体变化的认识。

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大家的实际经历讨论列出青春期男孩、女孩所经历的变化(包括身体、心理),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

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由于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

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男生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生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 :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四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2.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变化,顺利度过青春期非常重要。

活动总结 同学们,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全过程的一个阶段,即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决定人的体格、素质、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因此,切实做好青春期卫生,保证身心正常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身体迅速生长,新陈代谢旺盛,因此精力旺盛,爱动不爱静,在一些竞赛活动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烈的自尊心,往往不愿服输。二是性意识的萌芽,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也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并逐渐由对同性好感转向对异性好感。这是一个正常的转变。由于青少年心理特点既有童年时期旧有的痕迹,又出现某些成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因此身心发育充满着矛盾。了解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自我心理卫生工作,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一年级生理、心理特点讲座讲话稿

一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讲座稿

----梁彦娟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一年级心理、生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初接到这个任务时,我诚惶诚恐,因为在坐的各位老师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比我更有资格讲解这些内容。所以,我就把它当成了一次督促自己再次学习的机会,把我所搜集到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展示给大家,接受大家的检阅。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4.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比如,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5.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表现在:

(1)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

比如在数学课中,一位老师曾在教学完《9加几》后说,凑十的过程讲了很多遍了,并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当时都大声回应他说明白了,但解决同类问题时仍然不灵活,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当时又忘记布置学生带学具了,所以操作环节省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差。

(3)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比如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而忘记最关注的十个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6.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

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学校门,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份美好。而且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的也要对孩子说:“下次告诉你吧!”不能讨厌孩子多烦,朝孩子发脾气,损害孩子的求知积极性。7.表现欲强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或是直接往台前冲,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就会变的更加理性。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上台表演等等。

8.好胜心强

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所以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接力计算、抢答等。

9.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

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他们虽然能够

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比如写数字6时,应该是从上往下然后往右写,但有的学生往往向左写等。★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10.崇拜老师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所以,一年级的老师要用好这一点,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同学们帮助了我们,我们真诚的说声“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用语,给孩子以示范;另外,为了教育学生书写要认真,我们板书时要一笔一划,干净、整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还要公正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三、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如下问题:

1.心理断乳期缺乏安全感: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比如说手里一定要攥个东西,或者咬手指,或者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 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孩子们的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是很强。

2.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3.帮助学生客服紧张而受约束的情绪。孩子上一年级后,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半学半玩一下子变成完全受约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学校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许乱动,饿了不准吃东西,人际关系复杂,老师要求严格。与同学接触比与老师更难相处,都是同龄的独生子女,互不相让,都很任性,不断出现冲突,除了老师以外,没有人可以调解。当孩子入学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之间熟悉了,将不断学会让步,听取对方的意见,开始自我调节,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来。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4.帮助学生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5.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6.为学习冠上快乐的符号。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7.怎样对待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负。由于家长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饰物等方面比同学们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长又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负或自卑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

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所以说一年级老师很辛苦,我们需要格外细心地发现问题,并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们完成幼小过渡。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方法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比如营造“小小运动会”、“快乐校园” “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等情境,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练习。

方法二: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可以通过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方法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但要注意:

一是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过程要有序。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所以我们安排的操作活动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合乎逻辑联系,切勿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二是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方法四:开展学习竞赛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例如:我们可以“开火车”、“接龙比赛”、等方式开展。

2、养成几种基本的学习习惯:

第一是学会倾听的习惯。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要专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师的眼睛、黑板、课本)。还有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能东张西望,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如果坐不住,听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二是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要求孩子读书、听讲、读书时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第三敢于提问的习惯。

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疑问,决不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不求甚解。有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有新的看法能够提出。第四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写字要专心、认真,作业要清楚、整齐,独立完成,不马虎。

第五与人合作的习惯。

现在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人合作。学习也是一样,从小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六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放学后,稍做休息马上写作业,后出去玩。在动笔之前先复习,想一想老师今天讲了哪些新课,要求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开始写作业。不要在学习时开小差。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

第七自查自改的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正误;对老师改出来的错题、错字、错句,要认真改正。

3、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要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小教育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低起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不断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实。要使学生听了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三)训练要严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要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虽然刚开始是要花很多时间,但经过强化教育,行为要求会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反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件事情的良方。平时要对提出的要求勤检查。

(五)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要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很多,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星星等等。不好的,退步的更要及时提醒。

(六)示范要多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七)帮助要实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教师要通过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同学的榜样熏陶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

(八)联系要密切

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只是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的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习惯上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齐下的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4、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 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 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 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教室地面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 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地面上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 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5、表扬鼓励,激励行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另外我们开展的“花儿朵朵开”活 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来获得自己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 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

6、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 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 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 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管理班的时间送学生放学,借此机会能见到家长,以这样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懂得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此特点来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家长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学前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学习为主。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负担明显加重;情感上、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孩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或压力。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与衔接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就会产生厌恶和畏惧,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所以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前,家长要做好二者之间的过渡,为孩子上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1.心理准备。入学前,家长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幼儿园结束要上小学,学校是一个好地方,有许多同学在一起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学到好多知识和本领,通过家长绘声绘色的形容,激励孩子渴望早日到学校学习,也要使孩子明白学习生活是紧张而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应该按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上课要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要与小朋友搞好团结,互相帮助,还要参加扫地等劳动。鼓励孩子愿意在班集体中表现自己!

带着孩子走访正在我校上学的亲朋好友的孩子,请他们讲讲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最好走访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让孩子羡慕他们,从而开始愉快的学习。回家后,经常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情绪有问题时,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一定要从正面引导孩子,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您发现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疏漏或不足,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直接反映,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进行贬低性的评价,孩子都有向师性,如果您贬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孩子就不好教育,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2.行为准备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上学不早到(早7:30前,午2:20前,学校不开校门),不迟到,教育孩子下午放学后不要在回家路上逗留,回家先写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再玩,不能边玩边写作业或边吃边写作业。早睡早起,安排好早上的时间,不要拖拉,保证早饭的质量,做好上学前充分的准备,不要丢三落四!

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的姿势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如果平时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姿态,长此以往会导致脊柱变形。坚持三个“远”: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笔尖距离手指一寸远,胸前距离桌子一拳远。绝不躺着看书,不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看书,看书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眺望远处,以作休息。如果现在视力已经出现问题,建议家长赶紧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许能够在假性近视期间将孩子的视力调整过来。

3.物质上准备。

学习用品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家长在购买学习用品时不要过于追求花哨 和功能的繁琐,例如:一二年级不要使用自动铅笔,尽量不使用多功能文具盒,不建议使用较大的多层书包(家长会中已分析),购买专用转笔刀放在家中使用,购买标签,在孩子的使用物品上标记班级姓名,购置儿童专用圆头剪刀,数学学具不要带尖锐的尖头,防止孩子之间互相戳伤,保护他人,(不给自己招惹麻烦)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发到校服后在衣服合适的地方写清楚班级姓名。

为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房间不要有电视机或者电脑,学习的房间尽量保持安静。

4.知识准备。会数1--20各数;能计算1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会写自己的名字;知道父母工作单位、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识字量,增加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增强了,有助于尽早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较好地和任课老师沟通,与班级同学交流的能力也能很快得到锻炼,自信心更足,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从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5.学习用品的整理

入学一至三周内,家长可以帮助整理书包,提醒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三周以后,家长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包括削铅笔,按照课程表准备第二天的书本、学具,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的能力增长了,自己独立完成就好。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您的孩子能力比较差,或许在更长的时间内还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一定不要看见孩子的速度过慢家长就全权包办,这是在滋养孩子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气。

6.上课习惯 上课用心听讲,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别人讲话过程中不乱插嘴,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后起立发言„„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验证孩子上课的听课质量:孩子回家能否轻松正确地完成作业,家长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或者识字游戏,观察孩子的反馈如何,孩子能否把课文读通、读懂,孩子的书上是否有乱涂乱画的现象?是否有咬手指的现象?

7.告诉孩子课间三部曲:

①下课后迅速整理桌面书籍,把不用的资料放进书包,浏览课程表,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角。②上厕所③回教室喝水。剩余时间到校园做些轻松简单的游戏。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在校园和教室追逐打闹,有时小孩之间会发生意外的碰撞,这是常有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会每天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如果意外真的发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此时家长们要相互谅解。、(二)习惯养成

8.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不拖腔读。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9.作业习惯

孩子做作业,第一要注意他的姿势正确,第二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给孩子养成拖沓、低效的、作业不整洁的不良习惯。贪玩的孩子,缺乏毅力,家长要教育他认真的态度,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比别的家长加倍付出,对孩子进行多次的复习式查漏补缺。如果孩子的作业质量比较差,家长应该冷静客观地引导教育孩子,多做督促,不要采取粗暴的方式管教,那样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孩子弄虚作假、厌学!

10.品德修养

孩子的品德要从点滴抓起,家长不可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第一次借东西不还,第一次说谎,第一次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一次放学不及时回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决不可迁就,在教育时,要注意方法,以耐心引导为主,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坏习气的种子一旦在孩子的身上种植,很难根除。六、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儿歌

儿歌

(一)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一年级,小学生,背着新书包,唱着歌儿向前走,天天上学不迟到。

衣着整齐讲仪表,问早问好有礼貌。

儿歌

(二)预备铃声响铃铃,请把书本摆放齐,各项准备都做了,上课专心效果好!

儿歌

(三)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争做守纪律的好学生。

儿歌

(四)清晨起床莫迟延,梳洗整洁用早餐; 衣着洁净又大方,学习用品细查看; 告别父母上学去,遵守交规讲安全; 遇到师长有礼貌,按时到校不贪玩。到校园,不慌张,走进教室先开窗;洒水扫地擦桌椅,墙面干净无尘网;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入池不乱放; 保持校园洁净美,学习环境我们创。

儿歌

(五)你拍一我拍一,学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静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墙壁不能乱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马虎。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要靠右。

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类不乱弃。你拍八我拍八,爱护桌椅要常擦。

你拍九我拍九,节约用水齐动手。你拍十我拍十,环境大家来保持。

儿歌

(六)要说轻就说轻,轻字处处都有用,小朋友要记清;

开门轻关门轻,上楼下楼脚步轻,轻手轻脚少出声;

擦地板擦玻璃,桌椅摆放要齐整,轻拿轻放动作轻; 说话轻做事轻,懂礼貌讲文明,人人都要树新风。儿歌

(七)下课铃声响铃铃,师生再见礼貌好!

课间休息要牢记,楼道右行守秩序;

两操认真动作准,整队集合快静齐;

爱护公物与花木,游戏活动有谦让。

儿歌

(八)放学路上不淘气,照顾幼小与残疾;

注意车辆讲安全,按时回家要牢记;

孝敬父母听教育,热爱劳动有礼仪,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升旗

升国旗时要肃立,并拢五指敬个礼,满怀激情唱国歌,目不转睛望国旗。

安全歌

同学们,要牢记,注意安全别大意。

过马路,别着急,无车飞驰才过去,慌里慌张伤自己,受伤住院误学习。安全知识记心里,平平安安到家里。

互相帮助

同学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帮他洗掉手上泥,我要做个好孩子,互相帮助记心里。

十六点儿

每天早晨起早点儿,黄帽领巾戴齐点儿。

见到老师礼貌点儿,打扫卫生积极点儿。

楼道走路安静点儿,上课听讲专心点儿,发言声音洪亮点儿,作业写得工整点儿,帮助同学热心点儿,同学之间友善点儿,接受批评虚心点儿,改正错误及时点儿。

益智游戏多玩点儿,课外好书多读点儿。

爱护花草主动点儿,文明歌谣记牢点儿。校园文明歌

上课听讲要专心,完成作业要细心,课间玩耍要当心,遇到困难不灰心,学习知识有恒心。帮助同学要热心,对待弱小有爱心,团结合作要齐心,对待集体要关心,师生互助心连心。

乌尔逊学校 梁彦娟2017年8月29日

第五篇: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xiexiebang推荐)

小学阶段

一至四年级:这4年是从幼儿园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慢慢转化为以“学”为主的过程,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都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但由于其年龄的特征,对此感受不大,尤其是各方面的压 力。所以在这四年中是一个对学生综合习惯培养的一个最佳时机(比如说心质的培养;智力开发;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五至六年级:属于学生的心理的少年阶段,在各方面处于半成熟期,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超乎咱们的想象。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阶段(集中力 记忆力 思维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的时机。初中阶段: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的第二个发展飞跃期会出现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初中阶段

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利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是一个让学生认可,信任的好机会).初二:初二是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初二年级没有刚入学时的天真,又没有初三年级的紧张,也是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的一段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在此期间学生的成人感增强,想极力表象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约束.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情绪起伏较大.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寓于解脱.尤其是互诉衷肠(班主任一定要掌控好这一时期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杜绝在尚学的早恋问题,不让让他影响到学习意识,知识、价值观的形成.)

初三: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但中考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大于高考.在 学习压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加之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会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败感.咱们班主任带这个阶段的学生时除了要摆正学习等问题,要对学生的心理极为关注.高中阶段: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对自己的评价也日趋成熟与理性,并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确立自我价值观.高中阶段

高一:从思维水平上看已经从经验型转变成理论型,学习能力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由于其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在其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我以是大人的萌芽思想”在各方面都想脱离父母,来证明我是可以的.其实在学习上就能反映出来,高一和初三其实一样是个分水岭,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感到学习的压力和急迫感,开始奋发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了,高考还遥不可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高二:对事物的思维水平已经进入了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 办法。但这个时期又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期,高一的学生对学校有新鲜感,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会给予高度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高考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度就会更高了。相对来看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关注就会较少(尤其有些是家长总感觉孩子大了有很省心,不招灾不惹祸的,分数还行就不用管了),使这个阶段的学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强了。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和父母出现危机的,由于无法和信任的人沟通,只有寻求伙伴的理解和异性的理解,导致早恋的高发期。轻者分数排名下降,重者心理会造成无法磨灭的阴影,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班主任在这年级段除了对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监督外,更重视学生心理的沟通与情感的培养。

高三:高三年级学生思考问题已经从抽象逻辑思维转向辩证逻辑思维.对事物的处理有相对起来更成熟的看法和应对的办法.这个年级的学生要将中学以来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大汇总从而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系统,所导致的就是课业负担相当的繁重.另外,由于高考制度的选拔性和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的逐年递增,导致同学之间竞争气氛加剧,加之家长,老师,亲友的殷切期望给学生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在重压之下部风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容易精神状态涣散,情绪不稳定,以激怒,滋生内疚感甚至导致自卑,甚至自闭.与高二相比学管师更应注意学生的心理沟通,和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其信心!

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心理特征概括为三句话: 三个特点、四个矛盾和四种表现形式

三个特点:波动性 躁动性 反抗性

四个矛盾:成熟与幼稚 独立于依赖 闭锁与开放 成就与挫败

四种表现形式:关注自我 寻求同伴 乐于评价 情绪难控

下载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逵性格特征[本站推荐]

    浅析《水浒传》中李逵的性格特征 摘要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的天真烂漫、鲁莽叛逆、仁孝忠诚、疾邪......

    宝鸡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生理心理调查活动感想

    宝鸡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生理心理调查活动感想 接到这次的暑期活动任务,我的心里一阵陌生,一阵忐忑。因为,一方面我本身就比较不善言谈;另一方面,我的活动对象是老人,这更增加了我......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教育育儿子女心理特点叛逆心理杂谈分类:家长学校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在于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

    高中生主要心理特点★

    高中生主要心理特点1、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末期,由于人体发育和性的成熟,性意识也迅速发展呈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于大人无异,因......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从小学刚进入初中,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快的适应。这是因为,这个阶段是个过渡期,有它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不了解清楚,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不便。并且这一时......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