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本调查从家乡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乡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党策宣传以及体育事业,而物质文化主要是环境保护。与时俱进地开展起来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采用的调查方式为亲身进入家乡中小学进行专题讲谈从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宣传,并对附近的几个村庄学生的家庭也进行了个别询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总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适时可行的建议并得到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关键字:中小学生,十八大,全国运动会,低碳生活,专题讲谈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党十八大
首先回顾党的xx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党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xx大的主题,但60%学生了解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大致含义,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党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关党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第二篇:对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本调查从家乡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乡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党策宣传以及体育事业,而物质文化主要是环境保护。与时俱进地开展起来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采用的调查方式为亲身进入家乡中小学进行专题讲谈从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宣传,并对附近的几个村庄学生的家庭也进行了个别询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总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适时可行的建议并得到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关键字:中小学生,十八大,全国运动会,低碳生活,专题讲谈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党十八大
首先回顾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党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十七大的主题,但60%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大致含义,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党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十七大的有关党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2.十二届全运会
采用以专题的形式并配合多媒体视频来调查中小学生对全运会的了解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第十二届全运会将于2013年九月左右在辽宁举行。2011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经过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但都明了全运会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们的城市有能力召开全运会。
3.低碳生活方式
这个专题是此次调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体宣传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以及2011年3月中国“两会”的发言、提案都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低碳”成为两次会议关注的一号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提倡。在中国让每一位公民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农村对于其的了解和践行能有多少呢?同样通过专题讲谈和随即抽查,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见附页)。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状况可看出当前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样依照开展专题讲谈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如下三个方面:
1.党策宣传
在我这次调查的中小学生里,有90%学生对党策了解可以说一点没有,但令人欣慰的是60%学生还多少了解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尽管黑板报上写着很多党策宣传知识,但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关心。这无疑反映出家乡学校对党策宣传的欠缺和学生对党策的茫然未知。这就是学校党领导应该予以重视并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
2.体育事业
我家乡学校办学宗旨是乒乓特色兴校,国球精神育人。这无疑揭示这学校体育事业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更别提其他的重大体育大赛。这暗示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内容还有待提高,争取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于国家的体育事业,大大地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育运动的兴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无疑是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并且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这说明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很到位且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每个人都愿意为保护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其文化活动有所进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通过自己总结和与校方领导和学生家长沟通提出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1.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和校方领导有能力上报和集资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学校图书馆和学校体育馆等,使中学生可以方便跟进阅览最新新闻知识和室内强身健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逐渐的进行改善和完成。
2.重视学生文化教育
学校领导应向上级部门反应多开展一些名师专题讲坛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学生需求,丰富文化讲坛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当然学生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物质精神双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继续完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应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低碳生活承诺书(见附页)
低碳生活承诺书
本人现自愿承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自然共呼吸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倡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低碳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可以以以下的方式为起点: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2.选用节能冰箱。3.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4.调低电视屏幕亮度。5.降低噪声。6.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7.沐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8.使用节水龙头。9.用手帕代替纸巾。10.垃圾分类处理。11.使用双面复印。12.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13.每月手洗一次衣服。14.减少粮食浪费。15.积极参加全名植树。
承诺人:
第三篇: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问,结合政府网站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文化现状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等等。从村务显示的信息来看,文化活动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针路线、生产等多个方面。因此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但是从细节上来看,文化建设较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第一,从村务反映的信息来看,关于文化方面的新闻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从时间上看每年的数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对象往往是党员干部,与村民真正相关的活动数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关于文化活动的报道是村老年协会在老年活动室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创作及展示。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团体,但是对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变化,能参与其中的村民有限。从政府网站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团,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入其中。所以这些文化团体没有形成很好地带头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第三,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娱乐、体育设施等方面,缺少像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之类的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村中有活动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还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羽毛球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结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的意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例如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村中两个大型的小区门口分别有两批广场舞的队伍,几乎每天都准时在规定的场地尽情地舞蹈。与此同时踏入村中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发的出门带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旷的场地进行小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此外,受到近些年黄梅戏发展的影响,一些黄梅戏的慰问演出更是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欢迎,基层宣讲员改编的黄梅小品在村民中的演出赢得了一致的好评,把更多的惠民政策和精神通过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了村民。因此党员干部,村委会的领导干部没有忽视文化建设,农村的文化生活在明确的指导下朝着一定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展开。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尽管村民的文化生活现状良好,其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有限,由于村民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封建迷信活动,不良的赌博活动仍然存在,成为了村中不和谐的因素,不利于文化建设。规范性的文化场所有限,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其存在,文化活动场所成了摆设。缺少指定的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活动团体定期安排活动工作。真正能让大多数村民参与其中,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活动并不多,村民参与度不高使得村民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形成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文化设施投入较少,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经济建设。近些年村中工业园发展迅速,追求利益的驱动下村内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了经济发展上,加上资金有限,文化建设活动收益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因此村干部选择了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在开展文化建设。但从近些年来看这种思想有所转变,更是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综合以上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第一,要不断增加娱乐活动场地。针对不同的年龄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扩大活动层面,带动全体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活动,传授知识经验技术,为村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将村民组织起来观看传统黄梅戏剧目,或者多邀请团体到村民中进行慰问演出,利用村中的空旷场地建设文化广场,定时地免费为村民举办多样的文化演出。第三,加大文化产业的建设,充分利用村中文化资源,对一些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地方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出有本村特色的文化产品。第四,扩大文化活动的规模,加强文化宣传,在村街巷口张贴相关的文化活动的信息,吸引村民的注意。第五,选拔一定的文化人才,负责全村的文化事宜,组建一支文化骨干队伍。目前村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性,由村干部党员统一管理,难免有不足之处,挑选一些专门的人才去管理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农村文化的长远发展。定期安排文化骨干去村民中走访,调查询问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进一步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的调查情况来看,本村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村民的文化生活有待提高,反映出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目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需要从村民本身以及村委会干部那里寻找问题所在,村干部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识,努力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文化建设提到本村发展的日程中去,多向文化工作者询问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满足村民文化娱乐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带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第四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种类 彩色电视机 数字电视 电磁炉 电冰箱 空调 其他
比例 80% 70% 30% 45% 10% 3%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玩扑克 打麻将 其他
比例 35 1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2012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看书 玩扑克 上网 打麻将 看电视 其他
比例 4% 15% 22% 2% 55%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郑英
系别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08级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
2010年8月3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通过对温县部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寻访以及对一些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的问卷调查,我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为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农村业余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不迅速、贯彻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丰富农村居民业余生活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我总结出了一些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
1、姓名:()
2、性别:□男□女
3、年龄:□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
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
5、职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民□无业□其他
6、文化程度:□大专或大本□硕士或硕士以上□大专□高中以下
7、所在城市()
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
1、报刊杂志()
2、玩麻将、纸牌游戏()
3、看电视、听广播()
4、看戏剧演出()
5、遨游网络()
6、看电影、唱卡拉OK()
7、跳舞()
8、收藏()
9、其他方式的娱乐()
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1、15小时以下()
2、15~30小时()
3、30~60小时()
4、60~90小时()
5、90~120小时()
6、120小时以上()
四、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情况1、5元以下()
2、5~20元()
3、20~40元()
4、40~60元()
5、60~80元()
6、100元以上()
五、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
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
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
4、观看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影视剧作品()
六、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
1、有()
2、无()
3、不清楚()
七、对当地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文化活动态度
1、满意()
2、不满意()
3、无所谓()
八、对当地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如何
1、创建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2、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
3、发掘群众自创和表演自娱自乐的兴趣和能力()
论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郑英
摘要:农民群体是我国社会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业余生活现状原因对策
正文:
一 当前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状况
(一)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总体上贫乏
根据本次对城区、城乡结合部、各乡镇、等地农民200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并通过对1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在干活之余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睡觉(35%)、看电视(34.7%)和聊天(25%),此外还有15.1%的人读书看报,15.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11.7%的人听收音机。较少农民工上网(9.1%)、看电影(5.3%)、看录像(3.9%)和上歌舞厅(2.8%)。
从上可以看出,由于农民群体在工余不存在组织和其他的约束,所以他们从事较多的文化休闲活动与他们的意愿基本保持一致。虽然业余文化生活比较缺乏,但并不能掩盖农民工群体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农民工群体渴望能够在业余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按照喜爱的程度排列依次是:看电视(33%)、睡觉(19.9%)、聊天(18.4%)、读书看报(18.2%)、打牌打麻将(13.6%)和上网(11.0%)。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农民工喜欢上网,伴随着大量的青年人加入到打工一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可能弥补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农民工上网的比例将会稳步增长。
调查表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生活匮乏单调是一种普遍现象,农民工群体即便有些许文化消费也基本上属于娱乐消遣型。
(二)不同农民亚群体的文化生活图式差异性较小
我们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有一个重要研究假设: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在文化生活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亚群体在文化生活方面尽管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仅仅是强弱的差异,整体而言,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
这个原因可能是在农民群体文化生活普遍贫乏的情况下,不同亚群体很难在满足程度上和文化消费需求上拉开档次,从而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别。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较低,尚无暇或无力顾及文化生活。无论是农民业余生活的偏好取向还是他们的文化需要,都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脱离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文化需要,对他们而言是不现实的。只有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以后,他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农民所在地方政府给农民提供的免费或便宜的文化设施、文化生活项目太少,农民文化生活现实的选择空间较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除了看电视、读书看报以外还难以承受其他的文化消费。农民文化生活供给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不同性别、年龄 段、行业和地区农民工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当前农民群体文化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2地方政府和社区的文化供给倾向于简单供给,缺乏高层次文化供给
调查统计显示,地方政府提供给农民的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只是在提供“招工就业信息”、“阅报栏”上基本达到了农民工的需要),且所提供的文化设施、项目也比较单
一、匮乏。22.7%的农民反映所在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除此以外,政府或社区依次提供了招工就业信息(19.5%)、图书室(11.7%)和技术培训(1.41%)等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而农民则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39.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分别占27.9%、26.5%)、图书室(29.7%)和阅报栏(26.3%)、电视录像厅(27.5%)等文化项目、文化设施
二 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则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民群体具有文化上的封闭性
农民群体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具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制度结构,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化为一种与这一制度结构相配备的制度意识形态,沉积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由于现阶段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出于自卑和自尊,农民的交往对象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农村居民。农民与城市居民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心理的鸿沟”。内在的因素是,农民群体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上的局限,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文化上的困难,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难以实现。本次调查显示:在158份有效问卷中,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1.8%,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5.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19.5%,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3.8%。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进入城[FS:PAGE]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这是导致其选择具有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文化层次的“圈内人”交往、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群体面临文化上的边缘化
(三)农民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第一,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意愿的最直接原因。从根本上讲,消费水平决定于经济收入,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与意愿受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
第二,繁重的体力支出和强大的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作用。
第三,农民身份归属感弱,上升通道窄,流动性强,身份的边缘化扼杀了这一群体的文化消费意愿。
三 对策与建议
调查研究成果和现有经验表明,农民问题的解决,必经依赖于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政府既是新制度的供给者,也是传统制度的改革者。农民群体文化生活问题因为涉及计划体制框架内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设计,因此,解决农民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必须是一种系统的改革方案。
(一)调整职能,创新体制,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
(三)明确主体,加大投入,办好与农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文化事业
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体,面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如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挥文化工作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组织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民集中区进行专场演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会同财政、劳动、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推动农村居民自身文化建设,鼓励农民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FS:PAGE]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农民文化生活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