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瞬息万变的网络的时代,知识面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但他们上交的劳动“答卷”却一直令人担、忧,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甚至不劳而获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意识到劳动能力低下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便及留下的隐患,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深刻认识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劳动能力低下,家庭因素,培养,健康人格
网络时代的社会信息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带给孩子的爱也越来越多。在这各父母要求多,社会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们要学习的内容也种类繁多,没有时间劳动,不愿劳动,逐渐远离劳动,日渐形成劳动力低下的现象。如:近些年陕西澄城某高中学校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高中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一个班50名学生的调查,有49名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该县对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纪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谬论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由此可见,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遗忘。这种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现象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笔者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讨。
一、青少年劳动能力的现状
1、在家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骨头,在家里很少干家务活或不干家务活。饭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饭后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锅洗碗,房间脏了不扫,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劳动都推给父母。
2、在学校:爷爷,奶奶接送心爱的孙子孙女,还有一些爷爷奶奶弓着腰在教室里替孩子们打扫卫生,或给孩子们记作业。到了中学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班里的卫生,不会做值日,不知做什么,该干什么活,做值日逃跑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作业,抄作业,甚至花钱雇同学来写作业。
二、导致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恰当;
(2)孩子小,怕添麻烦。一如:跟着洗衣服,跟着择菜,跟着擀饺子皮,跟着拿筷子端碗等,这时家长都会说:“快去自己好好玩去,别弄脏了手和衣服,等长大了再学,这是爸爸、妈妈做的事。”父母这种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参与劳动的意识,在孩子远离劳动的行为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孩子学习忙,怕耽误时间;
(4)心疼孩子,不让劳动。一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中国城镇的中小学生大约有50%不参加或每天只参加10分钟的家务劳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5)生活富裕,没必要劳动;
(6)用劳动惩罚孩子;
(7)工种用贵贱来区分;
(8)家长养育观念的狭隘性;
(9)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10)家长劳动教育没有持续性
2、学校因素: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学习,轻劳动的态度。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了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很满,没有时间安排劳动课,锻炼课,没有大面积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劳动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扫除,由于人生安全问题,学生还没有擦玻璃的经验,技能及乐趣。
3、社会因素:
(1)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对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主流观念的陈旧,不认同劳动最光荣。
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能力的培养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
1、及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婴儿刚出生经常有不会吮吸母亲的乳汁而饿哭的现象,为了生存婴儿每天学习吮吸妈妈的乳汁,所以劳动是人的本能。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尽早的参加家务劳动,这种做法并不单纯是为了帮助大人减轻家务负担,而重要的是通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2、家长要起到劳动教育的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劳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做表率。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精神会感染孩子,在这各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3、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自理性劳动。
4、家长随时树立孩子的劳动自信心。
5、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
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知道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报酬,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从而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劳动实践
四、劳动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影响
1、劳动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2、劳动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从生物学角度讲,适当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长期的劳动过程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劳动易于培养孩子的创新品质
一切的创新能力和技能与劳动实践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经过动手和实践,思维和想像往往不够深刻,不够深远。即使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动手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4、劳动促使关系和谐
5、劳动能更好的孝敬老人,给国家减免。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纯真质朴的中华民族用劳动创造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是获得幸福的首要条件。劳动的作用从古至今从未泯灭,忽视劳动的恶果日益凸显,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缺乏劳动教育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者是不成功的教育。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首先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家长应该为孩子积极创造劳动机会和劳动岗位,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为孩子创造各种提升自我的机会,从而体验到劳动的必要性,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深刻道理。
第二篇: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时间:2011-03-16 09:57来源:未知 发布:高
一、7
班李倩 点击: 694 次
摘要,当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瞬息万变的网络的时代,知识面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但他们上交的劳动“答卷”却一直令人担、忧,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甚至不劳而获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意识到劳动能力低下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便及留下的隐患,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深刻认识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劳动能力低下,家庭因素,培养,健康人格
网络时代的社会信息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带给孩子的爱也越来越多。在这各父母要求多,社会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们要学习的内容也种类繁多,没有时间劳动,不愿劳动,逐渐远离劳动,日渐形成劳动力低下的现象。如:近些年陕西澄城某高中学校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高中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一个班50名学生的调查,有49名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该县对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纪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谬论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由此可见,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遗忘。这种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现象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笔者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讨。
一、青少年劳动能力的现状
1、在家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骨头,在家里很少干家务活或不干家务活。饭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饭后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锅洗碗,房间脏了不扫,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劳动都推给父母。
2、在学校:爷爷,奶奶接送心爱的孙子孙女,还有一些爷爷奶奶弓着腰在教室里替孩子们打扫卫生,或给孩子们记作业。到了中学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班里的卫生,不会做值日,不知做什么,该干什么活,做值日逃跑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作业,抄作业,甚至花钱雇同学来写作业。
二、导致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恰当;
(2)孩子小,怕添麻烦。一如:跟着洗衣服,跟着择菜,跟着擀饺子皮,跟着拿筷子端碗等,这时家长都会说:“快去自己好好玩去,别弄脏了手和衣服,等长大了再学,这是爸爸、妈妈做的事。”父母这种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参与劳动的意识,在孩子远离劳动的行为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孩子学习忙,怕耽误时间;
(4)心疼孩子,不让劳动。一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中国城镇的中小学生大约有50%不参加或每天只参加10分钟的家务劳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5)生活富裕,没必要劳动;(6)用劳动惩罚孩子;(7)工种用贵贱来区分;(8)家长养育观念的狭隘性;(9)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10)家长劳动教育没有持续性
2、学校因素: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学习,轻劳动的态度。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了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很满,没有时间安排劳动课,锻炼课,没有大面积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劳动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扫除,由于人生安全问题,学生还没有擦玻璃的经验,技能及乐趣。
3、社会因素:
(1)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对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社会主流观念的陈旧,不认同劳动最光荣。
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能力的培养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
1、及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婴儿刚出生经常有不会吮吸母亲的乳汁而饿哭的现象,为了生存婴儿每天学习吮吸妈妈的乳汁,所以劳动是人的本能。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尽早的参加家务劳动,这种做法并不单纯是为了帮助大人减轻家务负担,而重要的是通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2、家长要起到劳动教育的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劳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做表率。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精神会感染孩子,在这各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3、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自理性劳动。
4、家长随时树立孩子的劳动自信心。
5、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
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知道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报酬,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从而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劳动实践
四、劳动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影响
1、劳动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2、劳动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从生物学角度讲,适当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长期的劳动过程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劳动易于培养孩子的创新品质
一切的创新能力和技能与劳动实践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经过动手和实践,思维和想像往往不够深刻,不够深远。即使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动手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4、劳动促使关系和谐
5、劳动能更好的孝敬老人,给国家减免。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纯真质朴的中华民族用劳动创造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是获得幸福的首要条件。劳动的作用从古至今从未泯灭,忽视劳动的恶果日益凸显,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缺乏劳动教育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者是不成功的教育。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首先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家长应该为孩子积极创造劳动机会和劳动岗位,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为孩子创造各种提升自我的机会,从而体验到劳动的必要性,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深刻道理。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2012-08-17
【编者按】: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精品学习网调查报告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调查目的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其学生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校本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积累第一手资料。为了提高农村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本次调查以农安县12所农村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此次调查在2011年12月中旬进行,共对12所学校170个班68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6800份,收回6790份;总听课1200节,课前测试16000份;期中期末检测2次,批阅试卷29000份;进行五项综合素质评价1次,填写评价表23498份;组织组织各校质量分析报告1次;组织家长会24次。
二、调查对象分析、内容、方法
1、对象分析:农安县青山中学、龙王中学、杨树林中学、前岗中学、开安中学、高家店中学50个初三和初二班学习状况等比分析;青山小学、杨树林小学、前岗小学、开安小学、龙王小学、高家店小学110个三至六年班质量状况等比分析(其中10个一年班)。
2、内容:问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外作业、按时复习、质量检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交流、学生交往、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心理特点等项目。
3、方法:采用不记名查、考、评、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预习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70%,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也有两成多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在学习上盲目进行。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68%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63%是偶尔制订的,更何况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由于没有学习计划,只有11%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很少预习或从不预习的学生就占了50%。
2、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还不够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44%;而有3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不记笔记;同时,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仅占15%;只会照抄板书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82%。
3、课外作业
部分学生认真对待作业,41%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重视错题矫正,只有32%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74%的学生没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33%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2%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4%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4、按时复习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5%;课后马上复习的也仅占6%;考试前,75%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质量检测
学生重视考试不够,只有63%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65%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32%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25%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6、学校管理
有18%的学生不喜欢所在的学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感到满意的占有37%,还有12%的学生对现在的学校管理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平均满意度占有25%,还有15%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7、班主任工作
学生对班主任平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4%,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之一与学生谈心,情况不容乐观,班主任从来没有找学生谈心的就占有20%,经常谈心也仅占8%。在班级的学习风气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仅占38%,觉得不浓厚占有15%。
8、师生交流
学生很希望老师能多与自己交流,但老师没有和学生交流就占有55%以上,师生交流让学生感到压力占14%,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仅占有14%,不关注学生的占有21%。
9、学生交往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较好,很难交到朋友的学生仅占有5%,但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觉得初中这个年龄阶段适合谈恋爱的就占有12%。不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学生就占有17%,不知道结果如何的占有21%,表明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迷茫,而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受到压力的就占有42%。在对待男女同学交往的行为上,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0%,认为是无聊行为的占有56%,21%的同学在面对收到的情书的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10、学习态度。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30%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持久性,很多是源于家长的被动趋势,源于功力的趋势,学习习惯的主动性很脆弱。
11、学习方式和方法。大多数学困生学习方式处于接受式状态。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仅在公开课或听课时有所表现。60%学生学习方式呈现两层皮的状态现象很严重。
12、学习心理特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教育价值观的另外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还表明,74%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这些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调查结论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有学习计划的仅占有7%,没有学习计划的就占有22%,学生能在课前预习的占有51%,近一半的学生很少预习或从不预习,能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有30%,有37%的学生上课开小差,对待作业上有时不完成或经常不完成的学生就占有24%,只有42%的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1%的同学能正确改正作业的错误,73的%的学生没有错题集,重要考试前能制订计划的也仅占有38%,考后能分析得失也只占有64%。
2、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学生有69%课前制订了学习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其中有10%没有执行;66%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81%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36%有抄袭作业现象;21%虽有错题集却不能经常使用;85%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79%考前才复习;65%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54%考后只关心成绩,或未想办法改正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92%从不或偶尔与老师交流。
3、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可程度不高。学生对学校管制七分裤表现相当反感,对学校食堂管理不满意,对食堂的饭菜一成不变反应强烈,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高,只有19%的学生明确喜欢本校。学生对宿舍管理有12%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满意度占有25%,还有16%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4、学生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要求高。
学生对班主任平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5%,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2%;学生很希望能多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交流,但老师出于种种原因,能和学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学生对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求较高,表现在对班团干的认可和对班级的学习风气的看法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仅占28%,觉得不浓厚占有16%。各课任教师没有把教学进度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计划经常变动或不能执行,同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等常规的学习方法。由于很多许多老师是刚从乡中上来的或是老教师偏多,学生要求这些老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5、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较好,但异性交往认识不够。
学生目前的人际交往有较多朋友的就占有48%,小范围交友的也占有43%,说明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同学之间能进行一些交流活动,能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31%的学生能和老师的自然的交流。学生很谈论过异性同学的就占有97%,说明学生对异性同学交往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进行交往当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3%,20%学生认为高中年龄段适合谈恋爱,但却有12%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交往。收到情书时有20%的学生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五、调查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快进步,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热潮。
3、各校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4、认真抓好自学课,严格控制各课任教师挤占学生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应多与本班的课任老师协调好。自习时间是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5、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学习习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6、学校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学生管理要现代化,以及大力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等各种环境,让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同时,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使师生交流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辅导学生的能力。
7、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科任老师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回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健全人格的建立与发展,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长。
第四篇: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本调查从家乡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乡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党策宣传以及体育事业,而物质文化主要是环境保护。与时俱进地开展起来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采用的调查方式为亲身进入家乡中小学进行专题讲谈从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宣传,并对附近的几个村庄学生的家庭也进行了个别询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总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适时可行的建议并得到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关键字:中小学生,十八大,全国运动会,低碳生活,专题讲谈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党十八大
首先回顾党的xx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党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xx大的主题,但60%学生了解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大致含义,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党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关党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其学生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校本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积累第一手资料。为了提高农村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本次调查以农安县12所农村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此次调查在2011年12月中旬进行,共对12所学校170个班68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6800份,收回6790份;总听课1200节,课前测试16000份;期中期末检测2次,批阅试卷29000份;进行五项综合素质评价1次,填写评价表23498份;组织组织各校质量分析报告1次;组织家长会24次。
二、调查对象分析、内容、方法
1、对象分析:农安县青山中学、龙王中学、杨树林中学、前岗中学、开安中学、高家店中学50个初三和初二班学习状况等比分析;青山小学、杨树林小学、前岗小学、开安小学、龙王小学、高家店小学110个三至六年班质量状况等比分析(其中10个一年班)。
2、内容:问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外作业、按时复习、质量检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交流、学生交往、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心理特点等项目。
3、方法:采用不记名查、考、评、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预习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70%,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也有两成多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在学习上盲目进行。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68%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63%是偶尔制订的,更何况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由于没有学习计划,只有11%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很少预习或从不预习的学生就占了50%。
2、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还不够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44%;而有3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不记笔记;同时,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仅占15%;只会照抄板书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82%。
3、课外作业
部分学生认真对待作业,41%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重视错题矫正,只有32%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74%的学生没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33%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2%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4%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4、按时复习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5%;课后马上复习的也仅占6%;考试前,75%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质量检测
学生重视考试不够,只有63%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65%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32%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25%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3、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可程度不高。
学生对学校管制七分裤表现相当反感,对学校食堂管理不满意,对食堂的饭菜一成不变反应强烈,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高,只有19%的学生明确喜欢本校。学生对宿舍管理有12%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满意度占有25%,还有16%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4、学生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要求高。
学生对班主任平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5%,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2%;学生很希望能多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交流,但老师出于种种原因,能和学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学生对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求较高,表现在对班团干的认可和对班级的学习风气的看法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仅占28%,觉得不浓厚占有16%。各课任教师没有把教学进度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计划经常变动或不能执行,同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等常规的学习方法。由于很多许多老师是刚从乡中上来的或是老教师偏多,学生要求这些老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5、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较好,但异性交往认识不够。
学生目前的人际交往有较多朋友的就占有48%,小范围交友的也占有43%,说明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同学之间能进行一些交流活动,能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31%的学生能和老师的自然的交流。学生很谈论过异性同学的就占有97%,说明学生对异性同学交往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进行交往当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3%,20%学生认为高中年龄段适合谈恋爱,但却有12%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交往。收到情书时有20%的学生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五、调查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快进步,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热潮。
3、各校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4、认真抓好自学课,严格控制各课任教师挤占学生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应多与本班的课任老师协调好。自习时间是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5、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学习习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