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名人论理想
中国名人论理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陶铸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做为!──方志敏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张志新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革命就象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杨靖宇
我们应该赞美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学习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对革命有着坚强的信念。──陶铸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
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吴运铎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第二篇:论中国梦与个人理想
【摘 要】 本文讲述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内涵及关系,“中国梦”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个人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实现中国梦首先个人要有梦想,要有为实现个人理想而不断努力追求的信念;坚持公平正义是“我的梦”走向中国梦的最重要前提;坚持爱国主义是“我的梦”走向“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国人的个人理想,必须跟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坚实的土地,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关键词】 中国梦;个人理想;关系:实现途径
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如何将我的梦融合成中国梦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课题。
一、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内涵
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而个人的需要就成为个人理想的前提。个人理想其实质就是个人的梦想。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个人理想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很强目的性和物质性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想不是现在腾空出世的,它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觉和自省。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指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国防实力、外交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重新回到中国曾经有过的世界领先地位”。这就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真的梦,也是我们当代每个中国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二、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关系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应该怎么 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一、“中国梦”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中华民族在列强铁蹄下悲惨沉沦,在那样的屈辱境地,大多数中国人不敢有自己的梦。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北京的很多人家里有不少外国旗,哪国士兵上门就挂哪国旗,如此含垢忍辱过日子,何敢有自己的梦?
时至今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人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必然有时代、社会的支撑,就像“小巨人”姚明说的那句话一样,“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只有当祖国强大起来,有“中国梦”作为支撑,构建一个强有力地舞台,提供一个供个人梦茁壮发展的土壤,个人梦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个人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60多年来,我们有过个人梦被牢牢嵌入国家需要的岁月。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王进喜,定格这种梦想的姿态。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梦想着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的梦想不仅推动了“中国梦”,也对整个世界做出了贡献。
这170多年来,正是无数先贤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接续“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今日之荣光。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姐”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也需要更多人通过实现自我的个人梦来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三、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只有两者辩证统一,才能够使得“中国梦”和个人梦都得以精彩绽放,让每个人在推动时代车轮向前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从实现个人理想到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个人理想,必然要抱有艰苦奋斗的准备。艰苦奋斗的关键是奋斗,在奋斗中要有吃苦的精神,不要物质化、庸俗化、享乐化,只有拥有吃苦的精神,为个人理想攀登,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实现个人理想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在当代,很多人由于受到各种困难、挫折和打击就放弃理想,浑浑噩噩,甚至一蹶不振或者仇恨社会和报复社会这都是心理素质太差、急功近利的表现。一个人的强大首先是心理的强大,只有一个人内心强大了,才能无所畏惧,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个人愿望。而内心脆弱,不能持之以恒,在前进路上只会以失败而收场。
2、公平正义是“我的梦”走向中国梦的最重要前提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实现中国梦需要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的政府谈中国梦是虚伪的,是不现实的。公平正义是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保证公民权利平等。政府所做的就是要保证公民机会的平等,只有保证了机会的平等,学生学习才能安心,员工做工才能有心,百姓生活才能有信心。再次,必须保证利益分配的平等。利益是当代公民生活最显要的词,人和人以利益而连接,利益也成为矛盾产生的核心因素。要实现社会的公正,社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公平保障机制,使弱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证。
3、爱国主义是“我的梦”走向“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从中国历史文化来看,“国家”这个词,先有国而后有家。没有国即无处安身,因此国比家更重要。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这也提出了从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实现的途径。爱国主义成为修身的当代一项最核心内容,个人理想也只有在爱国这个大前提下才有意义,中国梦的提出也为个人理想提出了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理想都要以中国梦为轴心。
中国梦的实现也无法脱离每个人个体梦的自我实现,只有充分发挥民智,凝聚人心,把中国的个人之梦,小家之梦都汇聚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来,才能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实现共同的中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 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因此,只有个人理想转化为中国梦,我的梦才有意义;只有人人都有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价值。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幅问鼎世界最高设计奖的大作的话,而我们的个人梦就是里面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构图元素。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局环环相扣、胜券在握的棋局,而我们的个人梦就是棋盘上各司其职、稳扎稳打的棋子。只要我们立足自身位置,扮演好我们的社会角色,就可以滴水入川、堆沙成塔,把微力量凝聚成巨大的正能量,让我们的梦和中国梦一起在阳光下画成最美丽的彩虹。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 梁仁.中国梦关于一个情结的沉思与拷问[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2.[7] 詹姆斯・麦・伯恩斯.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9] 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3-28.
第三篇:中国IT名人
中国IT人——商业类
中国IT人物:李彦宏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中国IT业披荆斩棘,屡败屡战,成绩卓著,但也伤痕累累。30年,哪些技术英杰值得铭记?哪些商业领袖意义非凡?
男,(1968年——)搜索引擎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跻身全球顶尖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李彦宏领导的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比肩美国、俄罗斯和韩国,成为全球仅有的4大搜索引擎核心技术拥有国之一。李彦宏曾获得 “CCTV中国经济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等荣誉,并多次被《商业周刊》、《财富》等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和“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中国IT人物:马化腾
男,(1971年——)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他将即时聊天工具引入中国,并为业界公认不能赚钱的IM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将腾讯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即时通信服务企业,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SNS网站之一。
中国IT人物:丁磊
男(1971年10月——)网易公司创始人,现任网易首席执行官。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随后推出中国第一个双语电子邮件系统、中国第一个免费邮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并将网易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与四大门户之一。
中国IT人物:王志东
男(1967年——)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新浪网创始人,原新浪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他创办的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他主持开发的RichWin中文平台是全球唯一的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并全面支持Internet应用的多内码语言支持系统,为国产软件之最。
中国IT人物:任正非
任正非,男,(1944年—)现任华为总裁。1987年抓住中国固定电话普及的时机,创办了华为,并从自主研发的交换机销售起家。从2001年开始,华为逐渐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依靠高额的研发投入比例、大量的专利数量,华为圈定了自己的世界版图,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到了华为的半壁江山。2007年,华为以125.6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使华为公司成为中国在世界通信界实力与声誉最强的公司。
中国IT人物:柳传志
柳传志,男,(1944年4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1984年,凭20平方米小平房、20万元人民币,他参与创办了联想,并走出了一条贸工技的发展道路。1996年,联想PC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占据中国PC市场第一位。1999年,联想荣登亚太区PC销量榜首;2004年,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成功实现国际化运作。如今,他又在投资界大展拳脚,完成了从实业家向资本家的转变。他被称为中国的商业领袖,创造了一套朴素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一套中国式管理的范本。
中国IT人物:陈天桥
陈天桥,男(1973年——)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互动娱乐业第一人”,是中国互动娱乐产业的领军者。他1999年创办盛大,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同时在线用户数最多、收益额位居前列的网络游戏企业,为世界三大网络游戏企业之一。
第四篇:1论名人广告
1论名人广告
2.广告中女性形象分析
3.浅论广告创意
4.现代社会与广告文化
5.现代广告创意表现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
6.论公关广告
7.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8.网络广告语言初探
9.制约我国网络广告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我国公益广告探究
11.试论现代广告文案的写作问题
12.论我国比较广告立法缺陷及完善
13.浅谈广告效应与消费心理
14.浅谈广告语言中的语言变异
15.广告的民族文化意蕴
16.女性消费心理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7.传统审美情趣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18.广告的文化功能解析
19.试论广告摄影在广告媒体应用中的优势
20.浅论广告语言美
21.广告表现中的人文关怀
22.消费者心理在情感诉求广告中的应用
23.电视公益广告的特性
24.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责任
25.体育明星广告的现状及建议
26.谈公益广告语言的情感诉求对商业广告的启示
27.网络传播时代定向广告的特性及应用
28.我国古代广告形式发展溯源
25.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心理
26.论公益广告中的利与义
27.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28.名人广告的传播原理与策划原则
29.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期待
30.试论广告定位
31.广告创意中的传统文化
32.浅谈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及对策
33.公益广告与企业形象塑造
34.浅析网络广告的特点、优势及发展
35.浅谈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6.网络虚假广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37.广告创意的文化特性
38.我国广告业现状与展望
39.广告意象美与意境美初探
40.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41.试论广告人的素质修养
42.论广告的道德负面影响及其规范[1]
43.从受众心理谈明星广告的沟通性
44.现代广告从业者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45.论广告的文化环境
46.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展望
47.浅谈广告语言的性别差异
48.论广告创意设计的文化内涵
49.广告人与职业道德
50.论中国古代的声响广告
51.我国古代广告形式发展溯源
52.论广告语言的雅俗关系
53.简论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54.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创作差异研究
55.试论公益广告创作手法
56.建国以来我国的广告市场发展特点及成因探析
57.电视低俗化现象及其对策
58.公益广告与儿童教育
59.名人广告与品牌建构
60.论当代广告文案创作中的文化趋向
61.广告创意个案分析
62.创意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
63.论广告创意中的想象力
64.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展望
65.浅议网络广告
66.论幽默广告在平面广告中的效应
67.广告“卖点”选择之我见
68.我国广告代理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初探
69.广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0.中国广告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
71.中国网络直销发展的瓶颈对策研究
72.名人广告的心理效应
73.FLASH广告与影视广告的比较分析
74.网络营销与网络广告的前景分析
75.中小广告企业营销优势探析
76.整合营销背景下的广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77.城市电视台的广告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78.浅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
79.广告表现中的人文关怀
80.广告的意象美与意境美初探
81.我国电视广告女性歧视问题初探
82.从公益广告看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82.酒品广告的文化意涵分析
83.从中国20年广告流行语看广告语的创作
84.保健食品广告定位策略分析
85.“超女”比赛与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86.中国儿童电视广告态度和广告策略
87.奥运商机和体育营销初探
88.房地产广告创意中的人文关怀趋向研究
89.软文广告现象研究
90.博客、播客与威客的广告模式研究
91.中央电视台标王广告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研究
92.新浪、搜虎等商业门户广告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93.车身广告的发展模式研究
94.中国报纸网络化现状及其经营战略探讨
95.网络营销的广告战略
96.从“脑白金电视广告”谈广告诉求
97.试析广告对未成年人的误导
98.中国儿童电视广告态度和广告策略
99.试论网络广告的创新
100.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异同
你可以围绕这些中的几点展开讨论,希望能帮到你
第五篇:中国思想名人
中国思想名人
(一)古代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4.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孙武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
5.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6.庄子:庄周(约前369-前286),世称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任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并称“老庄”。他的道家思想和文史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庄周一生安贫乐道、不事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庄周的道家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主要是效法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并且把它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他文章流畅,善于采用和虚构寓言故事,比喻更是信手拈来,极富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
7.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兰陵令。后
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8.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9.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前104)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人。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次相授业。武帝时上“天人三策”,以对策第一而著称。其对策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兴太学”、重选举等建议,为武帝采纳,对汉代的政治建设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开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吸收阴阳、五行的学说,提出“天创万物”与“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君权神授和王道三纲编造理论。其著述颇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春秋繁露》一书和《汉书·董仲舒转》中的《举贤良对策》(即天人三策)等。
10.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晦庵,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等。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其秉性刚直,著述宏富。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出入佛、道,后继承周敦颐、二程,专心儒学,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二)近现代
1.严复:(1854—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愈樊老人,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维新。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8年参与向清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的具体纲领。1906年任复旦公学校长。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外国著作多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不赞成民主革命运动。晚年提倡尊孔读经,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著有《愈樊堂诗集》、《严几道诗文抄》等。
2.康有为:(1858~1927)中国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极陈时局忧危,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纲领。创《万国公报》、《强学报》,推动各地设立学会、报馆,鼓吹变法维新。1898年4月,他于北京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力促变法。光绪帝于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康有为深得倚重。与谭嗣同等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康通缉。康有为逃亡海外。1899年创设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成为保皇派首领。
3.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
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后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后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4.谭嗣同:(1865~1898)中国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少年时博览群书,好任侠,喜词章,富于思想。青年时期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腐败,益思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为追求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他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北游访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发生兴趣。在访学中,还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并通过梁启超进一步了解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观点。1896~1897年,他以父命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待委,时往上海与梁启超讨论学问,研究变法理论,还潜心读书,与杨文会研讨佛学,撰成其代表性著作《仁学》。1898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等,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谭嗣同被荐,奉召进京,参与新政。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反对新政。谭嗣同等幻想得到袁世凯对变法维新的支持,但迅即被袁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24日,被捕下狱。28日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5.章太炎:(1869~1936)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名炳鳞,后改名蜂,字枚叔,号太炎。生于浙江苏杭县(今余杭)早年提倡维新变法,后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驳斥康有为以保皇对抗革命和托古改制的主张,宣传民主革命。1903年因“苏报案”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为该会机关报《民报》主编,后任光复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从事政党活动。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被软禁3年。1917年后,逐渐脱离民主革命运动,在上海等地讲学,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章太炎早年信奉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所著《訄书》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章太炎译述的日本社会学家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1902)是中国最早全文翻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该书介绍了英国社会学家几斯宾塞和美国社会学家F.H.吉丁斯的学说,对社会有机体论的弊端有所校正,阐发了吉丁斯同类意识学说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并提倡既重视“臧往”又重视“知来”的进化论观点。章太炎的译著及思想观点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引起很大反响。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
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
7.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8.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别号孑民,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12月—1927年7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1890年中进士,1894年授翰林院编修。留心新学,同情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后,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02年,在上海与章炳麟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并担任会长。同年秋又创立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与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密谋武装起义。次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摹仿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确立了我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而辞职,旅居德、法,从事教育、哲学和美学研究。1915年与李石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次年与吴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着手改革北京大学。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劳工神圣,在全国大学中,第一次招收女学生。
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如赴任有碍名望。孙中山认为,“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蔡元培慨然领命。
由于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任教讲学,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学术研究中
心,而且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五四运动中同情学生爱国斗争。1923年1月被迫辞职出走欧洲。1926年2月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1927年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奔走呼号,倡导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特务统治,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抗日活动,拥护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其著作辑有《蔡元培选集》。
9.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