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1: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古对今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操场上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人之初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园地五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元、角、分》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73页。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如 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把1枚5分币换成5枚1分币的体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又如 用小面值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付钱、找钱及其计算的经验,能够迁移到利用大面值人民币的购物活动中去。这些都有益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人民币在社会上流通的实际情况。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过去曾经使用的贰角币、贰元币等,现在已经退出流通,不再使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也就不出现在教材里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2.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换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 单的购物经验。课时安排: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补充练习…………………………………………………2课时

第()课时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

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P66~P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熟记1元=10角;1角=10分。深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请大家如实地告诉我。你自己买过东西吗?买过东西的请举手。你跟着大人买过东西吗?去过的请举手。谁能告诉我,你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出示商场购物情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去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国买东西通常用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在组内交流,看谁认识的最多。反馈:谁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正在流通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快速说出名称。2.给人民币分类。

(1)同桌合作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学生汇报是怎么分的。(2)教师总结:生活中人民币的分法除了按元角分来分,还可以按纸币、硬币来分。

3.人民币互换(1)小组合作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可以分为元角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呢?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几枚5分可以换1枚1角?小朋友换一换!

(2)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三、实践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连一连。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做这道题你又一次认识了哪几张人民币? 你知道书中哪几种物品的价格,各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左图下面的8角你是怎样计算的?填右图时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题后在小组交流,组长统计本组共有几种拿法。让拿法最多的小组介绍,教师板书。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中的物品及标价。

问:你能说出这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钱吗? 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学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P6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3.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地使用人民币。教学准备:各类人民币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探索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课前你们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

2.昨天,老师也到商店去看了一下,买了一只皮包100元,你猜老师是怎么付的钱?

3.比较几种付法,指出:用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去付比较方便。

4.考虑到价格有大有小,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5.你知道哪些面值在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6.谁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听? 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吗?

二、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

你能根据物品的价格迅速找到需要的那张人民币吗?(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连线。)

你喜欢这些物品吗?你最喜欢哪几样物品?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其中的几样买,说说你要用多少钱?(小组活动)

2.小红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小明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1元以上的人民币,你会把一张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兑换成面值教小、但总数相同的一些人民币吗?(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本上填空,然后汇报。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兑换情况吗?

4.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要学会使用。

(出示“想想做做”4,出示:计算器20元,收音机45元)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元?

明确:要求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把20元和45元加起来。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2)理解“便宜”,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5.出示“想想做做”5(1)理解题意:付出的55元可以分成两部分:足球的钱,找回的钱(2)独立列式解答。(3)说说自己的想法。6.出示“想想做做”6(1)各自读题解答

(2)交流:第(1)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第(2)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啊?学会了之后,你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P70~P7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体会列举的策略,发展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1角、5角、1元、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各若干。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单位呢?你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请把你的认识和大家说一说。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2.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较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1.第3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让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的想法。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明确一共要28元,30元够了。追问:如果只带了25元,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够吗?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2.第4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那买哪些商品正好是10元呢?

请同桌自己找一张,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买法,把这些买法记住,等会儿我们一起分享。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怎样找出这么多买法的?

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10元,一种一种地列举出来,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买法。3.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2人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小结: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求找回的钱实际上就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算,只要把付出的钱减买商品应付的钱,就得到找回多少钱。4.第6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让学生口答结果,并结合提问:计算每箱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5.第7题

提问:货柜里有哪些商品?小宁买了什么,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小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一些古代的钱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3.布置课后实践。

小朋友放学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去看一看,了解10元能买些什么。

第()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教科书P72~P7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布置模拟商店,培养学生整理分类、核价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若干、布置“小小商店”、各种商品、售货员标志的挂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小商店进行购物,大家有没有兴趣?(板书:小小商店)

现在我们要一起去商店里了,大家看看里边有什么?

二、观察商品,提出问题 1.观察商品及价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和同桌说说。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元,说给大家听听。2.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提问:如果让你买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你可以提怎样的问题,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解决。

学生交流提问题,教师指导帮助整理问题。3.解决复杂问题

刚刚我们已经解决了简单的购物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看看你有没有办法。

(1)出示问题:有30元钱,买一个熊宝宝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2)如果有50元,看货架上的商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

我们购买商品,一要看清价格,二要算一算一共多少钱,三要想一想钱够不够。

三、应用知识,参与实践 1.进行分工

将学生带来的商品进行分类摆放,明确分成玩具、学习用品和书本三类,自己上前把物品放好。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我们怎样和售货员交谈?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书本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4.交流购物情况和体会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四、活动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回家以后,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好吗?

第()课时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3.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储钱罐)师:漂亮吗?(摇动发出声音)听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钱)

钱能用来干什么?请生自由说。

钱除了用来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以外,还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比如:为有需要的人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剩下的钱存进储钱罐或银行里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人民币)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和认识了人民币,通过学习,你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展示。

(1)课件出示整套硬币和整套纸币。

师: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2)出示1元=10角,1角=10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1元=()角 10分=()角 1角=()分 10角=()元 2.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5元和1角 6元和60角 6元和6角 1元和9角 7元8角和8元 4角和45分 谈话:你是怎么比较的?说说你的方法。交流。3.兑换人民币

10元可以换成()个2元和()个1元。10元可以换成()个5元。

5角可以换成()个1角和()个2角。提倡方法的多样性,比比谁的方法最多。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8,1瓶墨水3元,要买这两件物品一共要多少钱?

说说是怎么想的,独立完成。

(2)小红买一本45元的字典,营业员阿姨找回5元,小红一共付了多少钱买字典?

说说自己的想法。

(3)球是6元,计算器是40元,乒乓拍10元,小明带的钱正好买了一个计算器和乒乓拍,小明带了多少钱?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每样买一件,至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提问:先应该算出什么? 至少要几张10元?为什么?

四、总结

第三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反思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一个接一个

教学反思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四个太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园地二

教学反思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第四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

教学反思

虽然本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第2~4自然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第三次是有感情地读。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讲课的时间。

咕 咚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反思

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看—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有了第3自然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在表演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课文。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表演给大家看,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理解了课文。

语文园地八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动物王国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第五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分钟

教学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多种策略,训练语言。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小猴子下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从一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园地七

教学反思

1.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通过创设和字宝宝游戏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识字、写字,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生字,会用生字,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发现规律,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的古诗和课堂古诗学习要求不同,积累的古诗只要求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照插图,自己发挥想象,诗意稍作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兴趣,扩大阅读积累。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从结构特点和节奏感这两方面做重点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提供的相关画面,展开合理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诵读。学生们很快就能随着节奏把儿歌生动地诵读下来,快乐学习,完成积累。

下载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能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通过欣赏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提高学生的情感......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共有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长城》这篇课文,循循善诱,介绍长城的相关的内容,看图学文不能......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以“如何长大”为主题的开放单元.共有5篇课文,《我多想去看那看》、《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这三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和从小就......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同时激发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长城》这一课,我潜下心来研究。先......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如何让学生从一个只知道接受爱的......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