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工程参观实习日记
三峡工程实习日记
九月十七日 星期六 阴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到三峡大坝参观实习,以此作为我们最后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课程。众所周知,宜昌最著名的就是三峡大坝,甚至中国、世界,人们听说三峡大坝,也感觉如雷贯耳。所以听说这次学校的毕业实习是参观三峡大坝,非常高兴,也有点激动。
从濮阳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在郑州我们登上了去宜昌的列车。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火车虽然开得慢了点,但在我们的笑声中时间过得也挺快。
九月十八日 星期日 阴
清晨5点,我们到达宜昌。一想到已经到达终点站,坐了一夜车的疲劳随之消逝而去。大家一个个提着大包小包下车,出了站口,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步行去搭车。原来火车站就建在山上,我们下了一个好长的斜坡才来到上车的地方。坐在车里,也晃了有半个小时才来到我们住宿的地方——梦园大酒店,名字还挺有蕴意的。由于当天并没什么安排,我们自由活动,我们就呆在房里看电视,然后出去转了一会儿,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我们来到江边,再看看葛洲坝就在眼前,怎么这么不壮观啊!感觉不如以前想象的,我们沿着江边往上游走,见到江边两、三个人撒鱼网,但没见着鱼,我怀疑这几年,污染严重鱼都毒死或被捕光了。我们因为住在郊区,只觉得这里好冷清,街上的店面也很少,想找间超市都很难。终于找到一间,却发现卖的商品也少,没买到自己想买的。晚饭后,看了会电视早早地休息睡觉。
九月十九日 星期一 阴
早上用过早餐,8点整,我们乘坐大巴从宾馆出发,沿三峡专用高速公路,前往三峡大坝。沿途,欣赏了秀丽的宜昌风光,云遮雾饶的群山,巍峨的峡江让车上的学生不时发出阵阵感叹。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到了三峡坝区。今天参观的第一站是三峡展览馆。三峡展览馆运用照片、图表、模型、实物、动画、字画和影视等诸多形式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记录三峡工程十七年建设的过程,展示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彰显三峡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反映三峡工程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成果。从最开始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到后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对长江三峡附近经常发生洪水的痛心到开始论证建设三峡大坝的可行性,再到最后三峡大坝工程的竣工运行,真的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同时也是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才有了今天这样宏伟的建筑。
在三峡展览馆,我们详细听取了三峡工程的相关介绍: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在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极大程度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原来三峡工程中包括了多个“三”。其中包括“三期工程”、“三种效益”和“三组成部分”。
三期工程——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三种效益——“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其中防洪和发电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臵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另外发电的效益更是方便了中国大部分人。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最后是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三组成部分——三峡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其中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臵。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臵于左岸。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很多三峡工程的建设模型,其中包括起重机、花岗岩的模型,发电组的水轮机的模型,升降梯的模型和整个三峡的全景模型。在这里,工作人员一一向我们介绍了三峡工程从施工到最后竣工发电的全过程,让我们一睹三峡全貌,更是对三峡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九月二十日 星期二 阴 今天参观三峡大坝。
早上8点整,我们便坐在大客车上向三峡大坝驶去。
今天是阴天,天空中的云比较厚,我坐在车上,客车平稳地向三峡大坝方向驶去。9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培训中心,在这里领了安全帽,上车继续驶向三峡大坝。
9点30分左右,首先到的第一个地方是双线五级船闸。听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布臵在大坝左侧的山凹内,船闸线路总长6442米,船闸上下游最大水头为113米,设5级闸室分担水头。其规模是设计之最,两侧高陡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170米,其下部为高约60米的直立墙。两线船闸间保留宽60米的岩石中隔墩,船闸闸室采用薄混凝土衬砌结构。我们达到的时间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一艘运煤的货船正在通过五级船闸的第四个闸,而且是由上游像下游通行。在上面我们亲眼看到了水一点一点的降下来,最后下降有数十米,直到与第五个闸的水位保持向平的时候,闸门缓慢打开,船便慢慢的驶向了第五个闸室。但是很好奇第四个闸室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于是及时的向我们的领队老师——夏老师请教了一下。最后才知道,在每个闸室的地步都有相当粗的大管子,水就是通过这样的管子流到了下游,然后才使得两个闸室的水位慢慢的向平,船才可以稳稳的驶过去。
车子缓缓的在大坝上行驶,这不仅让我感叹我们人类科技的伟大,在如此宽阔的江面上,建造了这么大的一个枢纽工程。由于当天的天气雾蒙蒙,站在三峡大坝上,放眼望去,都是烟雾缭绕的山峰和清澈的水面,真的是仿佛进了一个世外桃源,与山为伴,与水为友。当然这不是我们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已基本竣工!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参观三峡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采用坝后式布臵方案,共设有左、右岸和地下三个电站组成的,设计装机共32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安装1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右岸安装12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地下电站安装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
当我们走进左岸巨大的电站厂房时,再一次深切地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长达600余米的厂房,空间足有十多层楼房高;14台机组像一个个巨型堡垒,在那里一字摆开,每台占据了近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
厂房的背后,大坝阻挡着江水;厂房地面以下,高达50多米的洪流通过涡壳管冲动发电机,随即产生出巨大电能。然而,如此庞大的机器,只由少数技术人员通过电脑等仪器轻巧操控。
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参观扩机地下厂房。
建设后期扩机的地下电站厂房,它位于三峡大坝右岸山体内,是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之外的新增项目。作为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三峡工程统一建设和管理。地下电站位于大坝右岸白岩尖山体内,地下电站设计安装6台70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4200MW,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电站。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洞室断面为直墙曲顶拱型,顶拱高程105.30m,吊车梁以下跨度为31.00m,吊车梁以上跨度为32.60m,最大高度约87.3om,全长311.3om(其中机组段长231.3om,安装场长80.00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和高度最高的地下厂房。
听介绍,三峡水利枢纽地下电站的首台机组是今年5月24日零时才正式并网发电。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利用长江汛期弃水发电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三峡公司三峡枢纽管理部枢纽运行部主任王海说,地下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一是将三峡水库水能利用率从90%提高到了98%左右;二是实现了中国水电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的“新突破”。按照设计,满足三峡大坝26台机组发电,需要入库流量达到每秒2.5万立方米,每当长江汛期,超过的来水就白白流掉了。地下电站机组运行后,利用的洪水量可达每秒3.1万立方米。
据介绍,地下电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增加了三峡枢纽的发电量,二是减少了汛期调峰的弃水,三是扩充了三峡枢纽的调峰容量,四是地下电站机组与大坝电站统筹运行,在大坝机组检修时,可以启动地下电站机组,从而确保枢纽正常运行。
我们的车是在一个山洞门口停下的,带好了安全帽的我们一个个的走近了这个大大的山洞里,山洞很宽,大概有2、30米,里面有很嘈杂的作业声音,上面装有门式起重机,来回的运送施工用的原材料等,里面的灯管很暗,也很潮湿,工作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恶劣的。我们进洞所处的位臵是在水轮机的上方,从上往下看去,则可以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电站的建设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师傅给我们进行讲解,所以这一看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的大致的了解一下施工的过程。当时张志强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能在这样的大山里挖出这样的大洞,还要在里面进行这么复杂的工程作业,这就是奇迹。我对这句话的感触很深,对,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奇迹!接着我们又随车穿过秭归县来到了三峡大坝的上游,在上游观赏三峡大坝别具一番风味!
面对秀丽的景色和雄伟的三峡大坝,同学们感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在感叹三峡奇迹之余,更加坚定了奉献水电的信念和以火热青春书写生命华章的壮志雄心!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五 多云
起重机是在本次实习过程中与我们专业相近的一次参观。我们参观的是三峡大坝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几种起重机,我对其中的DEMAG CC1800——德马格起重机印象比较深刻。当时师傅带着我们一组人,在这台起重机下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这是一台德国生产的起重机,使用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大的故障毛病,可谓是无故障运行10几年。这不得不让我对德国机械工业的精湛技术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相对于日本的起重机械来说,这台起重机的一个缺点就是所有的运行不见都暴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腐蚀和破坏,还好所有的加工工艺都是如此的精湛,才有了这么耐用的履带式起重机。
九月二十四日 星期六 晴
参观实习结束了,我们踏上了回程的列车。在这短短的一星期时间里,受益匪浅。相信这次实习生活会给我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少的帮助。这次实习生活会成为我未来里的一次美好的回忆!
感谢实习中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地上的朋友!
第二篇:工厂参观实习日记
具体的了解参观实习的过程,除了亲自参加,还可以观看其他人的参观实习日记。小编收集了工厂参观实习日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厂参观实习日记篇1
在车间门口的墙上,我们还看到了柳工的生产管理理论,即六西格玛(6σ)理论。六西格玛(SixSigma)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据悉柳工采用该理论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工厂参观实习日记篇2
我们先进入大件车间,这里生产变速箱的箱体,设备为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夹具使用专用夹具减少装夹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专用机床的特点是加工效率高,但精度较低,故结合使用加工中心的组合机床来弥补它的不足。如在组合机床上,采用一面两销定位原理,液压夹紧,三面多刀同时进行加工。加工箱体的线微观流程是:精铣合套面及端盖面——铣小泵面和操纵面——钻、镗孔——粗镗——半精镗——镗槽——精镗/加工中心精镗孔——钻孔一——攻丝——钻孔二——攻丝二——镗、钻孔——钻孔攻丝——清理。
小件车间生产变速箱的齿轮、泵轮和螺旋伞齿轮等零件。车间内,有许多机床是用于加工齿轮的,如滚齿机,磨床,钻床,坐标镗床,差齿机铣床,仿形车床,拉床,插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普通车床等。除此之外,还需许多配件,如法兰,轴等零件。箱体厂采用了先进的企业生产管理理念——U型线理论进行生产管理,该生产理念是由日本人首先提出的并将之运用到企业生产实践的。U型线是以多品种小批量,频繁插线和变线的生产线,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为首要目标。生产线U型化必须将生产的投入点(Input,即材料的放置点)与成品的取出点(Output)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我们称之为“IO一致”的原则。也就是将投入点与取出点接近时,可免除“返回”的时间上浪费。为了达到IO一致的原则,生产线的布置就排成像英文字母的U字型,所以称之为“U型生产线”。IO一致的原则,除了用在生产线上的布置之外,也可以应用在机器设备的设计上,同样是以节省人力,顺畅物流,消除浪费为首要目的。据黄老师介绍,该厂自08年采用U型线理论生产后,在半年时间里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厂参观实习日记篇3
早上我们参观铸造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厂房内弥漫的刺激性气味。这里的生产线也符合U型线理论,效率很高。在造型车间的一张铸件废品记录表中的主要缺陷原因一栏的记录为:“夹砂(9次);气孔(1次)”,由此可以推断在工厂的实际铸造生产中,造成铸件的缺陷的最主要原因为夹砂,在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规划及工人生产操作等过程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以便减少废品率。
接着,我们参观结构件厂。这里大部分工人都在进行焊接作业,焊接车间墙壁展板上,记录有在焊接工艺当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如:火星飞溅,烧穿,未清渣,有焊瘤,打火走位,焊缝不均匀,有气孔等,还有一些与之对应的防治措施。这里的加工设备有TCBAR立柱移动卧式加工中心,等离子线切割机,剪板机,锻压机床,数控等离子切割步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等大型先进设备。可见,结构件的生产模式是先将板材切下,然后将其焊接而成。
下午我们来到柳工的另一个厂区。
首先去了液压件厂。活塞杆是用摩擦焊的方式生产的,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了摩擦焊的整个过程:其中一个部件夹紧固定,另一个部件在主轴的带动下高速旋转,两个部件相对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快使接触面融化,一段时间后旋转的部件迅速停止,然后用石棉布包住焊缝保温一段时间即可。
接着,我们进入了活塞杆表面处理车间。这里主要完成活塞杆表面镀铬,工艺流程为:精磨外圆——检验——镀前抛光——镀铬——镀铬完工检验——镀后抛光——检验。镀铬采用的是电镀法,车间内有电镀池。
从液压件厂出来,我们接着去了薄板件厂。薄板件厂的主要工序为划线,切割,去毛刺,锻压,焊接,喷漆等。对一些薄板件,由钢板到零件的过程,基本是在这完成,如装载机的外壳等。厂房里拥有一条高技术含量的隔膜喷漆设备生产线,从装挂,传递,喷漆,烘干,全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
第三篇: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自主创新的标杆
6年时间跨越30年技术差距!
在一无装机经验,二无技术,三无制造能力的情况下,建成世界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水轮发电机组!
三峡工程的技术引进,每一项都尽可能在国内找两家以上承接单位,以避免形成国内垄断,通过竞争逼出了国内企业的创新“内生动力”。
国内企业为争取成为技术承接方,尽早消化吸收外方先进技术,抢占未来市场竞争制高点,增强了紧迫感,开始从过去被动等待国家计划到主动开展技术改造和科研攻关。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简称东电)所属的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桥说,为按期生产出高质量的三峡机组,公司投资数亿元进行了10多年所没有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核心制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具备了年产2套-3套三峡机组的生产能力。通过三峡左岸机组的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东电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和专业带头人,为研制三峡右岸机组及其他巨型机组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不甘落后,所属的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副所长陶星明告诉记者,哈电将攻克三峡发电机组技术难题当作锻炼培养企业研发能力的难得机遇。针对三峡工程中大负荷水电机组推力轴承设计制造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国内外均无成熟设计制造经验的情况,哈电集合研发力量进行了一次技术革命,首次将弹性金属塑料瓦应用在水电机组推力轴承上,成功改造了几十个电站数百台机组的推力轴承。
在三峡左岸电站建设中,国内企业通过相互竞争提高,快速消化吸收外方技术,再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制造的最后两台机组成功安装并提前投产发电,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国产化率最高达到了85%。哈电、东电自主开发出综合水力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峡右岸转轮,各自赢得自主研制三峡右岸4台机组的合同,顺利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群策群力凝聚创新合力
三峡工程技术引进是国家调动产、学、研力量集体攻关、形成合力的结果。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科研攻关连续列入5个“五年计划”,从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开始,国家先后组织了哈电、东电、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电力部南京自动化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攻关。这些科研攻关成果成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不仅为三峡工程机电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奠定了基础,也使后来与外国厂商谈判时有了充实的技术支持。
国内制造企业成功实现从三峡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飞跃,不仅具备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而且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毫不逊色!这是“三峡模式”以重点工程带动自主创新的成绩单,是实践者探索出的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路径,同时也是国内自主创新的新标杆。
“三峡模式”不仅让国内企业引进了世界著名制造厂家的先进技术,而且具备了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同时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科学管理制度,使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水平和能力具有了国际竞争力。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其他相关领域独立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样得到提高,正在逐步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第四篇:1月12日 实习日记(参观)
实习单位:**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09年1月12日
实习学生: 08级工商管理学生
指导老师:王**老师,李**老师
2009年1月12日星期二天气晴朗
气温依旧那么“冰人”,但是室友们都起得特别早,因为马上迎接我们的将是大学生涯开始的第一次认识实习,很多人一起床就忍不住欢呼着“实习进行曲”。
我们准备妥当后就在学校大门口等待专车的到来(王老师和李老师早已经在大门口等我们了)。
8点46分第一辆车就位,本着女士优先的原则,让本专业的女生先乘上了那辆豪华而气派并标有『华中科技大学』字样的bus。等到8点50分时,第二辆车终于在我们男同胞的期待和愤慨(这辆bus比起前一辆,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不仅小而且有些历史了!)中载着我们驶向目的地——******大学科技园。
第一感觉就是气派,很有科技的味道,工业园面积很大,建筑不是很高耸但是很宏伟。
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引导我们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华工科技。第一项是参观华工科技的文化宣传栏,以激光和电子元件为主导产业的技术结构和成果说明占据了宣传栏的大部分区域。
在公司简介上我们了解到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年7月28日。200*年6月8日,公司发行的3000万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华中地区第一批由高校产业重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代码0009**。现有6个一级子公司,十多个二级子公司。胡**书记还亲自莅临视察过,真的很了不起。宣传栏的最左侧是**科技的荣誉牌,所有的著名都是国际先进技术。
然后就是去参观****科技的生产车间。第一间是激光运作车间,第一次那么近看见了激光车床,听王老师和工作人员讲解车床的工作原理。第一次感觉离世界一流水平那么近,油然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门口写的禁止拍照的警示语就放下了手机,想来是防止技术外泄吧。后又去了激光产品的展览室,平时在商店看见的手机键盘、水晶饰品等等在这儿都有,原来都是用激光制造的。想想以前总是以为那些模具物品是简单和普通的,但是真正体验到了激光技术后才明白,看似简单的物品其制作都是依赖先进而尖端的技术。
第二间是武汉********有限公司,采用等离子切割技术,但是没有怎么清楚的看见机器,只是熟悉了大门口的宣传栏。在宣传事务栏上我看到了让人感动的一景:公司将本月生日的职员的姓名以十分喜庆和祝福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还有领导的亲笔签名和祝福语,想来公司成员中上下级关系以及同事关系都在这些精妙的地方得到展现和巩固。
遗憾的就是参观这两间车间后我们就要回学校了,在公司的外面拍了几张不是很清晰的照片,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10点7分回到学校。
总的来说还是感受到了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宏观方面的人本管理模式。更期待以后的报告中能有更详细的具体管理模式讲解!
第五篇:参观日记
走近电视台
2013.4.9
星期二多云
大学——一个让梦想起飞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参观一些我们平时不怎么去的地方。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江苏电视台,参观了电视台的录制现场和后期视频制作的机房,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我对于刚来进入电视台的愿望。
今天下午1点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江苏电视台,我们怀揣着好奇的心情进入电视台的大门。刚进入大门,我们被告知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早了点,于是我们只好在外面等,在等的时间里我们的心情是焦急的,我们都想快点进入电视台内部一探究竟,旁边的路上不是有人和车辆进入更加增加了我们的焦急感。
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来到了后期视频制作的机房,一台台电脑和显示器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两旁,有的机子前面有员工正在进行视频的剪辑,虽然我们一窍不通,但还是满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看完机子之后我们聚在一台机子之前听专业人员讲解如何把录制的节目进行后期的制作,这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增加了我对学习的热情。
接着,我们来到录制现场,可惜的是似乎马上要进行节目的录制了,我们没能近距离观看节目的录制,只在演播厅外面看了看。不过,我们有幸去看了节目播出的控制台,由于站在后面以及身高的原因没能看到最前面,但是我还是看到墙上的很复杂的电路图,并且听里面的专业人员讲解了,虽然大多听不太懂,但还是或多或少学到一些知识。
到这里我们的电视台参观之旅也告一段落了,总体来说自己收获很大——不但让自己大开眼界,而且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总之,我觉得这次参观之旅很有意义,我也希望学校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
走近发射台
2013.4.10
星期三晴
结束了第一天电视台的参观,我们今天有幸来到发射台。发射台,在映像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所以在来之前就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好奇。
还是原来的时间出发,由于路程较昨天来所比较远,所以比原来晚了点到,车上的时间总是漫长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来到发射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发射塔,大家看到发射塔都很兴奋,都想上去看一看。发射台原来是和江苏科技馆连在在一起的,我们就很幸运的参观了科技馆。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科技馆的三楼,三楼是介绍关于人体,里面有人体模型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模型。另外,还有的就是我们感兴趣的各种小测试——测握力、测弹跳高度、测反应速度等等,我们在玩的同时了解了很多关于人体的知识。
参观完三楼我们来到了机器人舞台,看机器人为我们表演——跳舞,耍太极剑,玩剑走偏锋等等。当然,对于我来说这不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最让我为之着迷的是各种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并感受各种神奇的科学实验的装置,像马德保半球、空气的重量、声波的传播等等。我觉得我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幻的科学殿堂,各种变换莫测的现象都让我流连忘返。
走出科技馆,我们来到江苏卫视发射台,入口时发射塔底下,从塔底仰望发射塔还真是高,我满心希望能到塔顶看一看,但是被告知我们没办法上去还是有点小小遗憾,所以只好拍了张照片。在进入发射台内部时我们有幸碰到了我们的学长,于是他变担当了我们的导游兼解说。我们来到一间房间,里面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好几个电视机,对面是一排电脑,学长向我们讲解相应的知识,不过由于我现在所学的知识有限,还真没怎么听懂。不过此行还是让我见识到了很多大型设备,长了很多知识。
时间依旧过得很快,第二天的参观也告一段落,说实话走了很多路,坐大巴车真的有点累,但今天的参观很有意义,我真心觉得不枉此行。
回到本部
2013.4.10
星期四晴
两天参观了外面的地方,第三天我们回到学校。我们来到了南京邮电大学的本部——三牌楼校区。
今天没有前两天那么幸运了有专车接送,得自己挤公交车,而且八点半必须要到。于是,为了不迟到我今天六点半就起床了,七点到了站台,没想到站台上已经有好多学生在等了。本来想早点去能找个位置坐,但还是免不了站到本部的命运。经过了痛苦无奈的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我总算挤到了南邮本部。
由于到达本部的时候还很早,我便到处参观起本部来。总体来说,本部很有年代感,虽然在市中心,但给我以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比我原来想象中的要好,对于自己一年后要搬过来多了一丝欣慰。
待大家来齐之后我们便开始参观了,由于电梯的缘故我们进去的比较晚,我们进去时教授已经开始讲解了,虽然听不懂讲的什么,但是我还是看到了许多南邮的国家级项目像国家863项目:网络体系新构架:可编程自组织移动网络关键技术等等。此外,教授带我们看了将显微镜下的图像通过电脑显示出来,这种技术在医院里用的很广泛。接着我们又来到另一个教授的课堂,听教授讲解卫星通信,同样由于所学知识的有限,我又没怎么听懂。接下来,我们对南邮的很多实验室一一参观了,有卫星通信站、图像实验室、微波暗室、光网络实验室、S-1240机房、软交换实验室、广电实验室、TD-SCDMA、校园网中心这一系列实验室。
我们参观的很快,原先整整一天的行程到下午一点就结束了,老实说实验室所讲述的很多知识我都不太了解,但是有幸能目睹很多高科技设备还是让我很兴奋。这也增加了我学习的动力,希望有一天我也有机会接触这些高科技设备。
走近通信展览馆
2013.4.11
星期五晴
时间过的真快,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虽然明后天是周末可以休息了,但还是为最后一天感到惋惜。今天我不需要到外面去了,因为通信展览馆就在学校里面。说来惭愧,来学校两年了,竟然一次都没有去通信展览馆看过,今天总算如愿以偿了。
我步行来到通信展览馆的,首先映入眼帘的八个大字——世界通信南邮同行。由于来的时间还早,前面的班级还没参观完,我只好站在大门外面。但是我的好奇心已经飞到里面了,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
终于,过了好久前面的班级才总算出来了,我们排着队进去了。在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之下我们先看了一段关于通信的短片。短篇描述了未来的通信方式,各种方便的,界面友好的通信方式都在里面一一的展现出来,未来的通信将全世界串联在一起,世界从此零距离。接着是南邮的发展史,虽说看了好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南邮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在蓬勃的向前发展,南邮的未来还是要我们来创造。
看完短片,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一参观通信展览馆。首先是通信的历史,从烽火到现在的网络,通信在飞快的向前发展,我要学好文化知识,为通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接着是通信世界,讲述了邮政通信、电话通信、卫星通信、电报通信、传真通信、载波通信、数字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光纤通信等等一系列通信方式,这么多的通信方式伴随着各种设备看的我真眼花缭乱。最后我们来到了学校最先进的网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物联网,讲解员给我们展示了最简单的监控与感应,我们在显示屏上看到了各个教室的监控录像,看到其他同学上课的监控录像,看得我们哈哈大笑,实在太有趣了。云计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云计算使用户能通过网络以泛在的、便捷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有效提高资源的可用性,而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地,并且能够以最省力和最少人为干预的方式配备和释放。
一个小时的参观总是短暂的,到此我们全部的参观都结束了。四天的参观真的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真的感谢学校和学院能给我这次机会,我真的受益匪浅。
动员大会
2013.4.8星期一晴
结束了清明的三天假期,回到学校就是认识实习。早在清明前就知道过来要实习,家就是奴知道是什么实习,回来后知道是认识实习之后就还蛮开心的——既可以参观很多地方,又可以有很多空余时间。
第一天是动员大会,早上我们来到大学生活动中心。为了参加动员大会我特意早了十五分钟到大学生活动中心,没想到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足以看出大家的热情。动员大会九点半准时开始,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主讲,院长先讲了一些关于我们通信专业的知识,然后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作为一个通信人必须要了解一些关于通信的知识。接着,院长就我们要参观的实验室和我们讲了在南邮有很多专业的设备,让我们的集体荣誉感迅速增加。最后院长也就我们接下来的参观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出去参观要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有关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习等等。此外院长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有学生出去运营商把人家单位里电源拔掉了,后来导致通信瘫痪,后果很严重,以此来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守纪律。
动员大会开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参加了动员大会,同学们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以一种更好的姿态参加接下来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