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

时间:2019-05-13 11: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

第一篇:“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

摘 要 《茶花女》描写的是阿尔芒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虚无的, 他们的爱情中充满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对彼此的猜疑。正是因为他们的虚荣和猜疑扼杀了他们的爱情。在今天, 仍有很多人在重蹈他们的覆辙, 他们因为虚荣心而走到一起, 但他们又互相猜疑着。本文强调了幸福的爱情, 是没有虚荣心和猜疑生存的空间的。关键词虚荣心猜疑虚无爱情 1.引言

小说《茶花女》开始用的是作者自述的口气, 在一个刚刚死去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的遗物拍卖场上, 小仲马买了一本小说, 扉页签有阿尔芒·杜瓦尔的名字。几天后有自称阿尔芒·杜瓦尔的青年找小仲马要以重金购回那部小说。小仲马感于青年的致诚, 将书慨然相赠。阿尔芒为了感激小仲马, 向他倾诉了自己和玛格丽特的往事, 阿尔芒的回述构成了小说的主要部分: 一次阿尔芒在剧院里遇见美貌的玛格丽特, 他和好友随即到玛格丽特的邻居普吕丹丝家去打听玛格丽特的身世。偏巧当晚有个讨厌的贵族在玛格丽特家里纠缠, 玛格丽特叫普吕丹丝给她做伴, 阿尔芒等也被请去。阿尔芒赤诚的爱激起玛格丽特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他们远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巴黎到乡间消夏, 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日。阿尔芒发现玛格丽特为了应付生活开销竟当卖了自己的马车、首饰、衣物, 于心不忍,打算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年金收入送给玛格丽特。正在这时, 父亲来找阿尔芒, 以玛格丽特身分卑贱会葬送阿尔芒的前程为由, 要阿尔芒与她断绝关系。阿尔芒坚定不移, 不料第二天, 玛格丽特突然跟她最厌恶的那位贵族不辞而去。阿尔芒大为气恼, 寻机羞辱她。他偶然同她过了一夜, 第二天竟给她寄去度夜钱。然后他便出国旅行。待他归来, 玛格丽特已经病死。2.玛格丽特对爱情的错误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也叫茶花女, 因为她每天都带着茶花,除了茶花人们从未见她带过别的花, 所以在她的花商那里人们终于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茶花女。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受生活逼迫流落巴黎不幸落入风尘, 成了一个妓女。玛格丽特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她完全可以在巴黎找份工作养活她自己, 但她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能最快的过上好生活的方式———做一个妓女。她的花容月貌使得很多富豪贵族、纨绔子弟不惜倾家荡产以能成为她的情夫而引为荣耀。虽然这样子, 但她应该知道她不可能一辈子都从事这一行业, 当她慢慢老去变丑了, 再也不会有任何人会为她做任何事, 不会为她花一分钱, 所以她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 存一些钱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靠着这些权贵富豪的供养,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在大剧院中拥有固定包厢;花天酒地, 纸醉金迷, 过着放荡的夜生活。

妓女以贞操为商品, 出卖自己的肉体, 甚至灵魂。在这里不要说谈不上思想感情, 连丝毫个人的欲念也不允许存在它, 只认钱, 谁出钱谁就可以任意摆布, 任意蹂躏。玛格丽特在这样的生活中受尽了人间的耻辱和磨难, 在肉体和心灵上蒙受双重摧残。她曾说过:“我们就一点一点地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 象难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好占便宜的人, 总有一天我们在毁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 象一条狗似的死去。”在风流场中混了数年, 玛格丽特不仅染上了奢侈、放荡的恶习, 而且身心俱损, 她疯狂的作乐麻痹自己, 她讨厌这样的生活, 她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如此, 但一个人在过久一种生活总希望能换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她想找一个对她真心的人, 她想尝试过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这个时候阿尔芒出现了, 他对玛格丽特的容貌倾倒, 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如书中所说, 在风月场中追求女子通常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钱, 一种用情。但阿尔芒算不上是一个很富有的人, 书中的一位老妓女曾经揄揶他“你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 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 每年需要花费十万多法郎。所以阿尔芒只能以另一种方式———情去追求玛格丽特。在没有正式结识之前, 他就注意玛格丽特善愁多病的身体。在她肺病复发卧床不起的两个月中, 阿尔芒每天都到她的住处打听病情。对于一个无亲无故, 流落风尘, 被人鄙视的妓女来说, 这种真诚的爱慕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了。这时的阿尔芒就如黑夜中的灯塔,污泥中的一柱清流照明了她黑暗的前途和归宿,滋润了她麻木干涩的心田。茶花女这个巴黎花花世界的妓女, 自从结识阿尔芒后, 阿尔芒对她人格的真正尊重和真挚强烈的仰慕, 溶化了她冻结了的感情。这样, 阿尔芒很快就让玛格丽特成为他的情妇, 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

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 可以说阿尔芒不是一个富有的人, 而玛格丽特是一个过着奢侈、挥金如土生活的女人, 所以玛格丽特在跟阿尔芒在一起的同时还要跟那些贵族、富豪保持着原来的关系, 如果不这样, 她根本就不能维持她原来的豪华奢侈的生活。当一个人心里充满爱的时候, 当两个人真心相爱的时候, 什么都会变得不重要了, 而她没在与阿尔芒热恋的同时还接待着那些有钱人, 虽然阿尔芒不富有, 一年只有八千法郎的收入, 但他们完全可以凭这些钱来过他们自己的日子。虽然会过得不富裕, 但至少也不算贫穷。玛格丽特本就是一个乡下的贫穷的姑娘, 也算是吃过苦的人, 为什么就不能恢复到原来过一般人的生活呢? 可见在这时, 在玛格丽特心里金钱还是比爱情重要, 她只是突然碰到一个不同于过去她接触过的男人, 这个人关心她的生活, 关心她的身体, 她觉得她爱上他了, 找到了能让她过真正的人的生活的男人。

当你正期待一个东西, 而那个东西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我想很多人都会被一些假象蒙蔽迫不及待地去接受它。书中的女主人公, 正在期待能尝试普通女人的生活,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能让她过上这种生活的男人, 但这个男人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希望得到一个漂亮的能用来炫耀的情妇, 玛格丽特被他所做的假象迷惑, 认为他对她是真心的, 轻易地接受了他。而她自己也只是想找个人过上不同于她现在的生活而已。如果她真的爱阿尔芒, 他父亲跟他妹妹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她们因为这样而分开了, 也只能说她们的感情太经不起考验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经得起任何挫折考验的。3.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 但对于女人来说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出卖的, 那就是爱情, 而玛格丽特也是女人, 所以她也不愿意出卖她的爱情。她们看到了人间太多的虚情假意, 真正的爱情对她们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当阿尔芒处处体现出对玛格丽特的关心, 让玛格丽特把他的仰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但阿尔芒根本就没相信过她,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这些可怜的姑娘在陷入爱情时“由于她们说过的谎, 以至于她们真心爱人的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 她们在悔恨中被自己的爱情吞噬了。”阿尔芒也跟那些“人们”一样,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 却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 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 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 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 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 在虚荣心的作用下, 立刻后悔起来, 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因此可见, 在阿尔芒心中, 占有一个可以替他争面子的漂亮的情妇的虚荣心比拥有玛格丽特的爱情重要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人们都说爱情是伟大的, 它能激励人们为了心中所爱去奋斗,去创造。阿尔芒不是, 他并没有为了能使玛格丽特过上好的生活而去找一份工作, 去挣钱, 反而变得更加堕落。他整天沉浸在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中, 要不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些用于挥霍的金钱, 从没考虑过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的爱情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阿尔芒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跟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 他只是想拥有一个能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情人, 从没打算要跟玛格丽特长相厮守。他第一次在剧院包厢被玛格丽特捉弄后, 他曾说过:“即使倾家荡产, 我也要得到她, 占有我刚才那么轻易放弃的位置。”可见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得到玛格丽特, 也许在他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为如此, 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 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 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 没想到应该去问一下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更可悲的是, 阿尔芒做为法律专业毕业生, 应该擅长分析研究。而他不但没去细想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 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 甚至卑劣地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 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自己爱过的女人, 这样的人实在不配谈情说爱。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 他从来不相信玛格丽特是真正爱他的, 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戏弄的践踏, 他的心里充满了怨, 充满了恨, 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人会不对自己所爱的人产生猜疑呢? 阿尔芒的懦弱、不坚定和不信任使得玛格丽特早早的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也扼杀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许玛格丽特的死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她不死可能会生活得更惨, 那个社会, 一张张自私的面孔不许她幸福。说到底她仅仅是一个诺曼底乡村姑娘, 在那种社会中挣扎, 只会让她感到更可怕。不过我们也要从她们的爱情故事中知道: 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 都能多一些真诚和信任,少一些虚荣和猜疑, 这世上或许会有更多的恋情以幸福的生活来结局。

4.当今社会中的虚荣和猜疑的爱情

看看现实中的人们同样也有很多原本幸福的恋人们因为虚荣心和对彼此的不信任而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因此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仍然有现实的意义。

站在十字路口看到最多的是一辆辆的名车里坐着的时尚的女人,有的在吸烟,有的在补腮红,有的在搞娇⋯⋯总之她们都沉浸在“本田”、“捷达”的幸福里。20 年前的女人她们可能沉浸在小河边拉手的爱情中, 那时, 也许她们没有钱, 爱情试纸一试就呈现爱情品质纯良。而现在爱情试纸频频显示失灵。周遭的爱情已经变了味。她不是由于饮料和水源, 现在的爱情包装得多么奢侈美丽, 但爱情的品质却已变异。是什么改变了爱情? 是金钱、欲望、虚荣心。这些东西如此残酷地影响着爱情, 它们的残酷不是用暴力, 而是温柔的浸淫。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让男人去爱, 而让男人去爱的女人是一见爱情试纸就显灵的女人, 这样一简单的公式却让我们把程序搞乱了。贫穷的男人买不起爱情, 一个男人如果他有豪宅, 他的爱情马上就升值, 如果哪一天这些东西都输光了, 他的爱情马上贬值为零。在这里没有爱情的介入, 只有金钱的干预。在金钱的干预下, 爱情的基因迅速变异, 在爱情变异的情况下, 再谈爱情是一种错误和愚蠢,不如真诚地坦言道: 交易。

可现在的男人早已不是傻瓜, 个个见多识广身经百战, 他们也会找相应值的女人。有的男人甚至会放弃自己的爱情, 去找一个能让自己少奋斗二十年的女人。现在就有很多大学生被富姐包养的现象, 也有愿意和八十岁老太太结婚等。浙江省也有很多富商为自己的独生女儿征婚, 征求愿意入赘的有能力的男子, 当然提出的条件也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很多男子都前去应征。当面对爱情与金钱的选择时, 他们迷失了自我, 甘愿做金钱的奴隶, 这一切不能说不悲哀, 而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摇摇欲坠。

现在的人们早已被现实历练得成熟, 他们早已抛弃了爱情。他们都喜欢浪漫的生活, 浪漫的爱情。但他们不可能拥有。浪漫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心与情的真诚与自由。浪漫是一种境界, 她是高贵的,被金钱腐蚀的人毫无浪漫可言。当人们离金钱最近的时候离爱情最远, 离爱情最远的人是不幸的人。金钱轻而易举的颠覆了爱情, 爱情何其轻, 金钱何其重, 悲乎。

追求金钱的人也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们以为有了钱就有了幸福, 可是他们都走错了方向。其实幸福很简单, 不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就是幸福, 也不是拥有几百万就是幸福, 只要有爱情能够填饱肚子, 能平平淡淡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这么简单的幸福却是很多人奋斗一生都没有得到的。俗话说“人生苦短”, 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不是金钱。爱情生活的不美满、不幸福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 很多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放弃了爱情, 同样也有很多人因为猜疑而失去了自己爱的人, 虚荣心和猜疑在一定程度上毁灭了很多原来可以有幸福生活的爱情。莎士比亚著名的三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所描述的黑人将军奥赛罗就是因为猜疑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最后懊悔不已,也刎颈自杀。这个爱情悲剧唱响了三百多年的岁月, 至今想起来, 仍然让人感到惋惜、震撼。而《茶花女》中的阿尔芒同样也是因为虚荣心和对玛格丽特的猜疑使他们的爱情早早地以悲剧收场。人生本来就只有短短几十年, 为什么对别人都很宽松, 对爱自己的人那样苛刻呢?信任里不一定要有爱情, 但爱情里一定需要信任。可能我们会因为怕失去所以有了很多事事非非, 但爱一个人就请相信他吧。爱情就是该信任, 有信任才能拥有爱情, 爱情是一座幸福的房子, 包容是墙, 信任是瓦, 喜怒哀乐是各式的家俱, 每一对情人都应该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信任是爱情的生命。爱情里信任与真爱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她们其一不在你的心中, 那么你们很快就会走到爱情的尽头。

我想每个人都是想得到幸福的, 所以别为了一些生命里不重要的东西而放弃了生命里最重要、最值得珍惜的东西——爱情。参考文献: [1]Margaret.Drabble.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M].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1996.[2]小仲马.茶花女[M].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3]小仲马.朱世义译茶花女[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4]王国明.茶花女的爱情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1998(3):112-116.

第二篇:虚荣_与_猜疑_的爱情_茶花女_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

“虚荣”与“猜疑”的爱情

———《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 《茶花女》描写的是阿尔芒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虚无的, 他们的爱情中充满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对彼此的猜疑。正是因为他们的虚荣和猜疑扼杀了他们的爱情。在今天, 仍有很多人在重蹈他们的覆辙, 他们因为虚荣心而走到一起, 但他们又互相猜疑着。本文强调了幸福的爱情, 是没有虚荣心和猜疑生存的空间的。

1.引言

小说《茶花女》开始用的是作者自述的口气, 在一个刚刚死去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的遗物拍卖场上, 小仲马买了一本小说, 扉页签有阿尔芒·杜瓦尔的名字。几天后有自称阿尔芒·杜瓦尔的青年找小仲马要以重金购回那部小说。小仲马感于青年的致诚, 将书慨然相赠。阿尔芒为了感激小仲马, 向他倾诉了自己和玛格丽特的往事, 阿尔芒的回述构成了小说的主要部分: 一次阿尔芒在剧院里遇见美貌的玛格丽特, 他和好友随即到玛格丽特的邻居普吕丹丝家去打听玛格丽特的身世。偏巧当晚有个讨厌的贵族在玛格丽特家里纠缠, 玛格丽特叫普吕丹丝给她做伴, 阿尔芒等也被请去。阿尔芒赤诚的爱激起玛格丽特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他们远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巴黎到乡间消夏, 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日。阿尔芒发现玛格丽特为了应付生活开销竟当卖了自己的马车、首饰、衣物, 于心不忍,打算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年金收入送给玛格丽特。正在这时, 父亲来找阿尔芒, 以玛格丽特身分卑贱会葬送阿尔芒的前程为由, 要阿尔芒与她断绝关系。阿尔芒坚定不移, 不料第二天, 玛格丽特突然跟她最厌恶的那位贵族不辞而去。阿尔芒大为气恼, 寻机羞辱她。他偶然同她过了一夜, 第二天竟给她寄去度夜钱。然后他便出国旅行。待他归来, 玛格丽特已经病死。

2.玛格丽特对爱情的错误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也叫茶花女, 因为她每天都带着茶花,除了茶花人们从未见她带过别的花, 所以在她的花商那里人们终于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茶花女。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受生活逼迫流落巴黎不幸落入风尘, 成了一个妓女。玛格丽特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她完全可以在巴黎找份工作养活她自己, 但她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能最快的过上好生活的方式———做一个妓女。她的花容月貌使得很多富豪贵族、纨绔子弟不惜倾家荡产以能成为她的情夫而引为荣耀。虽然这样子, 但她应该知道她不可能一辈子都从事这一行业, 当她慢慢老去变丑了, 再也不会有任何人会为她做任何事, 不会为她花一分钱, 所以她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 存一些钱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靠着这些权贵富豪的供养,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在大剧院中拥有固定包厢;花天酒地, 纸醉金迷, 过着放荡的夜生活。

妓女以贞操为商品, 出卖自己的肉体, 甚至灵魂。在这里不要说谈不上思想感情, 连丝毫个人的欲念也不允许存在它, 只认钱, 谁出钱谁就可以任意摆布, 任意蹂躏。玛格丽特在这样的生活中受尽了人间的耻辱和磨难, 在肉体和心灵上蒙受双重摧残。她曾说过:“我们就一点一点地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 象难民般地被蔑视。包围

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好占便宜的人, 总有一天我们在毁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 象一条狗似的死去。”在风流场中混了数年, 玛格丽特不仅染上了奢侈、放荡的恶习, 而且身心俱损, 她疯狂的作乐麻痹自己, 她讨厌这样的生活, 她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如此, 但一个人在过久一种生活总希望能换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她想找一个对她真心的人, 她想尝试过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这个时候阿尔芒出现了, 他对玛格丽特的容貌倾倒, 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如书中所说, 在风月场中追求女子通常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钱, 一种用情。但阿尔芒算不上是一个很富有的人, 书中的一位老妓女曾经揄揶他“你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 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 每年需要花费十万多法郎。所以阿尔芒只能以另一种方式———情去追求玛格丽特。在没有正式结识之前, 他就注意玛格丽特善愁多病的身体。在她肺病复发卧床不起的两个月中, 阿尔芒每天都到她的住处打听病情。对于一个无亲无故, 流落风尘, 被人鄙视的妓女来说, 这种真诚的爱慕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了。这时的阿尔芒就如黑夜中的灯塔,污泥中的一柱清流照明了她黑暗的前途和归宿,滋润了她麻木干涩的心田。茶花女这个巴黎花花世界的妓女, 自从结识阿尔芒后, 阿尔芒对她人格的真正尊重和真挚强烈的仰慕, 溶化了她冻结了的感情。这样, 阿尔芒很快就让玛格丽特成为他的情妇, 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

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 可以说阿尔芒不是一个富有的人, 而玛格丽特是一个过着奢侈、挥金如土生活的女人, 所以玛格丽特在跟阿尔芒在一起的同时还要跟那些贵族、富豪保持着原来的关系, 如果不这样, 她根本就不能维持她原来的豪华奢侈的生活。当一个人心里充满爱的时候, 当两个人真心相爱的时候, 什么都会变得不重要了, 而她没在与阿尔芒热恋的同时还接待着那些有钱人, 虽然阿尔芒不富有, 一年只有八千法郎的收入, 但他们完全可以凭这些钱来过他们自己的日子。虽然会过得不富裕, 但至少也不算贫穷。玛格丽特本就是一个乡下的贫穷的姑娘, 也算是吃过苦的人, 为什么就不能恢复到原来过一般人的生活呢? 可见在这时, 在玛格丽特心里金钱还是比爱情重要, 她只是突然碰到一个不同于过去她接触过的男人, 这个人关心她的生活, 关心她的身体, 她觉得她爱上他了, 找到了能让她过真正的人的生活的男人。

当你正期待一个东西, 而那个东西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我想很多人都会被一些假象蒙蔽迫不及待地去接受它。书中的女主人公, 正在期待能尝试普通女人的生活,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能让她过上这种生活的男人, 但这个男人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希望得到一个漂亮的能用来炫耀的情妇, 玛格丽特被他所做的假象迷惑, 认为他对她是真心的, 轻易地接受了他。而她自己也只是想找个人过上不同于她现在的生活而已。如果她真的爱阿尔芒, 他父亲跟他妹妹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她们因为这样而分开了, 也只能说她们的感情太经不起考验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经得起任何挫折考验的。

3.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 但对于女人来说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出卖的, 那就是爱情, 而玛格丽特也是女人, 所以她也不愿意出卖她的爱情。她们看到了人间太多的虚情假意, 真正的爱情对她们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当阿尔芒处处体现出对玛格丽特的关心, 让玛格丽特把他的仰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但阿尔芒根本就没相信过她,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这些可怜的姑娘在陷入爱情时“由于她们说过的谎, 以至于她们真心爱人的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 她们在悔恨中被自己的爱情吞噬了。”阿尔芒也跟那些“人们”一样,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 却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 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 就让猜疑占据了

他的心头, 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 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 在虚荣心的作用下, 立刻后悔起来, 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因此可见, 在阿尔芒心中, 占有一个可以替他争面子的漂亮的情妇的虚荣心比拥有玛格丽特的爱情重要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

人们都说爱情是伟大的, 它能激励人们为了心中所爱去奋斗,去创造。阿尔芒不是, 他并没有为了能使玛格丽特过上好的生活而去找一份工作, 去挣钱, 反而变得更加堕落。他整天沉浸在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中, 要不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些用于挥霍的金钱, 从没考虑过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的爱情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阿尔芒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跟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 他只是想拥有一个能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情人, 从没打算要跟玛格丽特长相厮守。他第一次在剧院包厢被玛格丽特捉弄后, 他曾说过:“即使倾家荡产, 我也要得到她, 占有我刚才那么轻易放弃的位置。”可见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得到玛格丽特, 也许在他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为如此, 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 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 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 没想到应该去问一下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更可悲的是, 阿尔芒做为法律专业毕业生, 应该擅长分析研究。而他不但没去细想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 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 甚至卑劣地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 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自己爱过的女人, 这样的人实在不配谈情说爱。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 他从来不相信玛格丽特是真正爱他的, 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戏弄的践踏, 他的心里充满了怨, 充满了恨, 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人会不对自己所爱的人产生猜疑呢?

阿尔芒的懦弱、不坚定和不信任使得玛格丽特早早的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也扼杀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许玛格丽特的死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她不死可能会生活得更惨, 那个社会, 一张张自私的面孔不许她幸福。说到底她仅仅是一个诺曼底乡村姑娘, 在那种社会中挣扎, 只会让她感到更可怕。不过我们也要从她们的爱情故事中知道: 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 都能多一些真诚和信任,少一些虚荣和猜疑, 这世上或许会有更多的恋情以幸福的生活来结局。

4.当今社会中的虚荣和猜疑的爱情

看看现实中的人们同样也有很多原本幸福的恋人们因为虚荣心和对彼此的不信任而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因此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仍然有现实的意义。

站在十字路口看到最多的是一辆辆的名车里坐着的时尚的女人,有的在吸烟,有的在补腮红,有的在搞娇⋯⋯总之她们都沉浸在“本田”、“捷达”的幸福里。20 年前的女人她们可能沉浸在小河边拉手的爱情中, 那时, 也许她们没有钱, 爱情试纸一试就呈现爱情品质纯良。而现在爱情试纸频频显示失灵。周遭的爱情已经变了味。她不是由于饮料和水源, 现在的爱情包装得多么奢侈美丽, 但爱情的品质却已变异。是什么改变了爱情? 是金钱、欲望、虚荣心。这些东西如此残酷地影响着爱情, 它们的残酷不是用暴力, 而是温柔的浸淫。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让男人去爱, 而让男人去爱的女人是一见爱情试纸就显灵的女人, 这样一简单的公式却让我们把程序搞乱了。

贫穷的男人买不起爱情, 一个男人如果他有豪宅, 他的爱情马上就升值, 如果哪一天这些东西都输光了, 他的爱情马上贬值为零。在这里没有爱情的介入, 只有金钱的干预。在金钱的干预下, 爱情的基因迅速变异, 在爱情变异的情况下, 再谈爱情是一种错误和愚蠢,不如真诚地坦言道: 交易。

可现在的男人早已不是傻瓜, 个个见多识广身经百战, 他们也会找相应值的女人。有的男人甚至会放弃自己的爱情, 去找一个能让自己少奋斗二十年的女人。现在就有很多大学生被富姐包养的现象, 也有愿意和八十岁老太太结婚等。浙江省也有很多富商为自己的独生女儿征婚, 征求愿意入赘的有能力的男子, 当然提出的条件也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很多男子都前去应征。当面对爱情与金钱的选择时, 他们迷失了自我, 甘愿做金钱的奴隶, 这一切不能说不悲哀, 而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摇摇欲坠。

现在的人们早已被现实历练得成熟, 他们早已抛弃了爱情。他们都喜欢浪漫的生活, 浪漫的爱情。但他们不可能拥有。浪漫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心与情的真诚与自由。浪漫是一种境界, 她是高贵的,被金钱腐蚀的人毫无浪漫可言。当人们离金钱最近的时候离爱情最远, 离爱情最远的人是不幸的人。金钱轻而易举的颠覆了爱情, 爱情何其轻, 金钱何其重, 悲乎。追求金钱的人也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们以为有了钱就有了幸福, 可是他们都走错了方向。其实幸福很简单, 不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就是幸福, 也不是拥有几百万就是幸福, 只要有爱情能够填饱肚子, 能平平淡淡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这么简单的幸福却是很多人奋斗一生都没有得到的。俗话说“人生苦短”, 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不是金钱。爱情生活的不美满、不幸福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 很多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放弃了爱情, 同样也有很多人因为猜疑而失去了自己爱的人, 虚荣心和猜疑在一定程度上毁灭了很多原来可以有幸福生活的爱情。

莎士比亚著名的三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所描述的黑人将军奥赛罗就是因为猜疑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最后懊悔不已,也刎颈自杀。这个爱情悲剧唱响了三百多年的岁月, 至今想起来, 仍然让人感到惋惜、震撼。而《茶花女》中的阿尔芒同样也是因为虚荣心和对玛格丽特的猜疑使他们的爱情早早地以悲剧收场。人生本来就只有短短几十年, 为什么对别人都很宽松, 对爱自己的人那样苛刻呢?信任里不一定要有爱情, 但爱情里一定需要信任。可能我们会因为怕失去所以有了很多事事非非, 但爱一个人就请相信他吧。爱情就是该信任, 有信任才能拥有爱情, 爱情是一座幸福的房子, 包容是墙, 信任是瓦, 喜怒哀乐是各式的家俱, 每一对情人都应该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信任是爱情的生命。爱情里信任与真爱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她们其一不在你的心中, 那么你们很快就会走到爱情的尽头。

我想每个人都是想得到幸福的, 所以别为了一些生命里不重要的东西而放弃了生命里最重要、最值得珍惜的东西———爱情。

第三篇:古代爱情与现代爱情

课题名称 古代爱情与现代爱情的区别

指导老师: 课题组长:郑凯健

课题组成员:余凤易、王嘉钰、刘鑫宇、李子潇 正文 【内容摘要】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又现代的话题,爱情的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时期,文字叙述比较早的也就是《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中国典籍当中最早的有关男女爱情的描写,距近大概有几千年了,所以我说爱情是古老的。在当代社会,爱情仍然被世人所追求,而且追求的欲望和质量比古代更高而且爱情在当代中国不断的被世人所赞颂,从中国现代社会的爱情发展来看,爱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话题。

【关键词】爱情观、社会背景、文化、纳兰容若的诗词、安意如

一、研究背景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没有之一。美好的爱情让人向往,不幸的爱情又让人唏嘘不已。从古至今,人们的爱情随着社会背景、文化不断发生着变化。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现代爱情有哪些特点

2、古代爱情有哪些特点

3、了解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三、研究计划制定

(一)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组内讨论,探讨课题,计划分工。负责人: 第二阶段:实行计划,设计问卷,发放问卷。负责人: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撰写报告。负责人:(二)研究假设

我们仔细分析目前手中的资料,为使目标更为明确,提出以下假设。

1、古代的爱情值得我们学习吗?

2、现在的爱情真的是一次奢侈的快餐吗?

3、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4、现代爱情好还是古代爱情好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时间:2017.5.6 任务:全体组员进行讨论,探讨课题。第二阶段: 时间:2017.5.6 任务:查找资料 第三阶段: 时间:2017.5.7 任务:王嘉钰同学汇总资料并整理 第四阶段: 时间:2017.5.9 任务:郑凯健同学完成研究报告,总结课题

五、研究成果

()注意:研究假设了几个问题就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几个问题,而不是只写个标题,这是结题报告的重中之重)

1、渊源流传的古代爱情让人神往,朗朗上口,随便就能说出一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代才女李清照和宰相之子赵明诚,虽然他们的婚姻是封建条件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们经过婚后的相互了解、沟通,使婚后的生活幸福甜蜜、情投意合。

2、现在人生活的节奏很快,无暇顾及太多的情调、浪漫,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生活。现代人怀疑爱情。人的物质条件优越了,自由了,但自身却变得脆弱了,关心自己胜过关心他人。如三毛。三毛在爱情上是个理想者,敢于爱的轰轰烈烈,初恋失败就曾想过自杀;她与荷西结婚后就随他住进沙漠,两个人心心相印,朝朝暮暮,所以荷西死后三毛便不能解脱,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了”;

3、说班婕妤应以《怨歌行》开篇,说杨贵妃更应该拿《长恨歌》来作题,可是不,有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

其实这一阕词着实平淡,但这一句又实在叫人哑然。

“何事西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妃班婕妤,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一次,成帝想与她同辇出游,她言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退而不敢奉诏。

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因赞她贤,后宫亦逢迎她,传为美谈,仿佛她是那楚庄王的樊姬,李世民的长孙贤后。她也自得,以为深承君恩,又不没家训,如此地相得益彰。许皇后愚钝,她是不动声色宠冠六宫的人,这样好的日子哪里找去?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

可是,有一天,她来了!她带着她的妹妹合德一起来了。飞燕入汉宫,是她寂寞的开始。一切,是那么地出乎意料。所有的怜爱,宠幸,都随着那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戛然而止。

山盟虽在情已成空。

人世如此翻云覆雨,似纳兰说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似刘禹锡的《竹叶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爱情的美丽就在于它真的可以像纳兰写的那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往事的尘烟,已随风倾泻到泛黄的岁月中的时候,世上唯有爱情会成为那朵梦绘的花,永不凋谢的在一旁默默的散发着芳香,任凭世上的风吹雨打,任凭痴心人的相思泪下,一切却只是停留在最初的那次相遇,只是停留在伊人第一次为你一笑倾城的瞬间。没有悲哀的秋风,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一段最最纯真的美好。

当爱情的故事从盛唐吹拂到清帝国的时候,当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呼唤化作了纳兰的一声轻叹的时候,当王朝的更迭伴着清脆的马蹄声的时候,只有一种声音还未曾改变过。那就是诗人们为爱情歌唱着的咏叹调。

4、现代爱情追求的是自由,人们可以自己选择心怡的对象。然而在现代爱情中,我们太容易爱上一个人,也太容易恨一个人。我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当中失去了自我,太过于看中外表和物质,忽略了两个人是否真的合适。例如现代爱情中的相亲,两个人上一秒还是陌生人,一顿饭后便要相濡以沫走完一生,这样的盲目草率,不一定会有好的结局。再者由于现代爱情恋爱自由,我们总是会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反观古代爱情,许多人的爱情在家族联姻中,变成了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但那时爱情我觉得大多数的还是很纯朴的,没有世俗的干扰,爱上一个人之后便会此生不渝,那种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比拟的。古代爱情与现代爱情各有利弊,孰好孰坏,也要因人而异。

六、反思与体会

爱情是伟大的,是值得尊重的,我们作为高中生,应当以学业为重,但是这并不妨碍正常的友情发展。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本小组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古典诗词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了在高中阶段学业是最重要的,对于爱情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大家的成长是很有帮助。

此次的研究性学习基本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和既定目标,本组的所有成员也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

七、附件

调 查 问 卷

八、参考文献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1、结题报告(电子版u盘)递交的截止时间:2017年5月10日之前 文件名请标注班级姓名。

2、郭老师的邮注意:

箱:kyklmy@163.com 1505721596@QQ.com

3、郭老师办公室:一楼115

4、注意:标题字号宋体小三,正文内容字号宋体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2磅。

第四篇: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作者:邹仁平编辑:studa090420

摘要:《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果断、自尊自信而又尊重他人,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小说出自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之手。这部小说再现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问题。书中男女主人公因傲慢与偏见而分离,最后又不计前嫌而结合,他们的爱情耐人寻味。小说所引发的对爱情、对婚姻等问题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作者的观念通过对主人公婚姻的描述清楚地展现: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合;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

一、伊丽莎白婚姻观

伊丽莎白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她没有与家庭决裂,也同姐妹们一样参加家宴、舞会、走亲访友。她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想经济独立自谋职业,她也摆脱不了婚姻。但我们却要说,这样的她是聪明的。她不是战士,她无法摧毁不合理的一切。她只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她的思想、行为和选择。她维护了自己的主张,把坏影响降到最低。伊丽莎白追求有爱的婚姻,要求婚姻双方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最后和达西化解了所有偏见与误会,成为幸福的一对。

如果伊丽莎白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同当时人一样的话,她是无法描画出她的美好前景的。对于自身婚姻的坚持与追求,让她得到最终幸福美满的婚姻。她让我们明白:婚姻不光需要金钱、地位、财产,更需要爱情。

二、伊丽莎白婚姻观的现代思考

现代人不相信爱情。现代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对婚姻看法的转变突然的令人不可置信。在现代男女的观念里,爱情几乎被排在了最后,首先考虑的是身份、地位、家境、学历、收入、性格、相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威克姆),有完满婚姻(简与宾利),有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冲动,直面一切反对力量,捍卫爱情,坚持爱情是成就理想婚姻的基础,为了物质而结合的婚姻是无法天长地久的。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除误会彼此欣赏,心灵相惜才最纯美。伊丽莎白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伊丽莎白婚姻观的价值启示

世纪的英国,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懂得该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例如,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漂亮、热情,却轻浮又虚荣,头脑简单,社交是她最热衷的,以与驻扎在麦里屯的军官往来为荣,并与之私奔。丽迪雅对威克汉姆是怀着爱情的,但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足两个礼拜,没有深思熟虑。她不了解威克汉姆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丽迪雅与威克汉姆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并不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带给自己的是不幸。“这个社会,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沃尔波尔)如上所说,丽迪雅是感情的代表,伊丽莎白是理智的代表。她用理智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冲动,而是需要理智。没有什么是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伊丽莎白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脾气想法随意的行动,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然后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伊丽莎白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伟大的英雄和渺小的平民都是平等的,单从一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衡量,是不论长相、不论门第的。伊丽莎白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她的家庭地位远远比不上达西,但这并不能使她感到自卑,也不妄自菲薄,而这更不能使她在达西面前胆怯,她可以毫不掩饰的用俏皮话讥讽达西表示对达西的不满。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是自信与尊重的。她虽然有时不齿于母亲、妹妹的某些做法,但是她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却从没有抱怨过。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来到班府,要求她不能答应达西的求婚时,她大胆地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被贵夫人的气势和社会地位吓倒:“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这就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聪慧、机敏、漂亮的女孩儿,在她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不仅善于观察,精于判断,她还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她并不美貌出众,却征服了傲慢的贵族青年达西。“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这是达西对她的评价。令达西折服的正是伊丽莎白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个时代的妇女以伊丽莎白为榜样,现代女性也可以。曾经火透大江南北的《蜗居》,让不少男男女女不相信爱情,让许多女性以金钱为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人们应如何去做?伊丽莎白给了最好的回答:“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 参考文献:

[1]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2]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简·奥斯汀(英)傲慢与偏见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第五篇:对浣熊皮大衣在《爱情就是谬误》中的隐喻意义的多重解读

对浣熊皮大衣在《爱情就是谬误》中的隐喻意义的多重解读

On th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of Raccoon Coat’s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Love is a Fallacy

卢婕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611731 Lu Jie,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y University(Chengdu)611731

摘要:隐喻是一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多义性特点。马克斯·舒尔曼的《爱情就是谬误》中的浣熊皮大衣具有多重隐喻意义。本文试从物化的货品、物欲与虚荣、财富与权力、男人特质、自然的力等几个不同的隐喻意义探索马克斯·舒尔曼的多重写作意图。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对当时美国青年男女的不正确的爱情观的批判,从而在文学接受中达到高潮。

关键字:马克斯·舒尔曼;《爱情就是谬误》;浣熊皮大衣;隐喻意义 Abstract: Metaphor is a common rhetorical device in literary works and it has the feature of polysemia.Raccoon coat conveys multiple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Max Shulman’s Love is a Fallacy.This essay analyzes its metaphorical meanings as materialized commodity, material desire and vanity, wealth and power, ma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force to explore the author’s multiple writing purposes so as to help the read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his criticism towards the wrong vision of love in America and reach climax in literature acceptance.Keywords: Max Shulman;Love is a Fallacy;raccoon coat;metaphorical meaning

引言

语言学上,把由于两个事物具有某一相同特征,而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Metaphor)。该词起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隐喻是以两事物的某一或某些相似性为基础的,然而,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由于施喻者与受喻者主体性的差异,对同一个隐喻的意义解读也因受喻者主观接受性差异而不同[1]。本文通过分析《爱情就是谬误》中的浣熊皮大衣的隐喻的多义性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对当时美国青年男女的不正确的爱情观的批判。

《爱情就是谬误》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斯·舒尔曼的杰作。作者用轻松欢快的笔调讲述了发生在三个美国大学生的之间的爱情故事。文中Dobie用一件浣熊皮大衣与室友Petey进行交易,为自己换来与心仪已久的女孩Polly进行约会的机会。然而Polly最后却选择与Petey交往,原因是他拥有一件浣熊皮大衣。在故事荒诞的情节设置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作者都安排出现了浣熊皮大衣这个重要的形象。它的隐喻意义对于揭示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于它的隐喻意义可以做如下解读:

一、物化的货品

对于Petey来说,浣熊皮大衣是一件可以让他在学校无限风光的道具。有了

它,他就可以“be in the swim”,可以摇身一变成为“big man on campus”。所以,在他没有得到它之前他感到痛苦不堪。而对于Dobie来说,浣熊皮大衣却一无是处,正如他对Petey 所说:“Raccoon coats are unsanitary.They shed.They smell bad.They weight too much.They’re unsightly…” [2](p69)。正是由于两人对浣熊皮大衣的不同的态度,二人才会进行交易,各取所需。但是,他们交易的前提是二人对浣熊皮大衣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它是一件货品,是物,是可以进行交易而得到的。而Polly则不幸地被Petey当做货品,拿来与浣熊皮大衣进行交换。从下面Petey与Dobie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Petey对她的轻率态度。

“What’s Polly to me, or me to Polly?”

“Not a thing,” said I.“It’s just been a casual kick – just a few laughs, that’s all.” [2](p72)

那么Dobie是否是真爱着并尊重Polly呢?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当Dobie盘算着要用浣熊皮大衣与Petey交换Polly时,他说“He didn’t have it exactly, but at least he had first rights on it.” [2](p69)他用了物主代词“it”来指代Polly。这可不是作者一时的疏忽大意,显然马克斯·舒尔曼在字里行间想要暗示读者更多的信息:Polly在Dobie的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个“物”,而非是“人”。这一暗示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中也变得越来越明朗。如,Dobie在说明对Polly的喜爱的逻辑原因时,Dobie认为漂亮、优雅、聪明的妻子可以“furthering a [2](p70)lawyer’s career”,而Polly “With one omission, Polly fitted these specifications perfectly.” [2](p70)作者选用“specifications”(货物的规格)一词更加明显地体现出Dobie把Polly等同于一件浣熊皮大衣的物化的心理认知。

因此,无论是Dobie还是Petey,浣熊皮大衣和Polly都是物化了的货品。在他们眼中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女人如衣服”。而爱情呢?也是如衣服一般是可以进行交易、更换、并具有现实功利性的。

二、物欲与虚荣

浣熊皮大衣在本文中代表着时尚潮流。正是这个原因促使Petey毫不犹豫地放弃了Polly,并且因为得到了它而高呼“Holy Toledo!” [2](p71)

。也正是因为如此,让这样一个在Dobie眼中“dumb as an ox”,“ nothing upstairs ”,“ Emotional type”,“Unstable”,“Impressionable”的人,最后能得到Polly的青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如此戏剧化的结局呢?通过Polly的选择,作者要传达什么深层内涵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Polly拒绝Dobie的求爱的原因。让我们研究文章结尾处二人的对话:“You’re a logician.Let’s look at this thing logically.How could you choose Petey Burch over me ? Look at me – a brilliant student, a tremendous intellectual, a man with an assured future.Look at Petey – a knot-head, a jitterbug, a guy who’ll never know where his next meal is coming from.Can you give me one logical reason why you should go stead with Petey Burch?”

“I certainly can,” declared Polly.“He’s got a raccoon coat.” [2](p83)从Polly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她并非爱上了Petey,而只是因为他拥有一件浣熊皮大衣。换句话说,如果是Dobie拥有浣熊皮大衣的话,她也会毋庸置疑地选择Dobie做男朋友。在她的选择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的不是男生的外貌(似乎马克斯·舒尔曼也没有描写两位男性主人公的外貌)、性格、学业好坏,而是他是否拥有一件浣熊皮大衣,是否能成为“big man on campus”,而给她带来无限的荣光,使之得到虚荣心的最大满足。从这个层面来看,浣熊皮大衣,无论对于

Petey还是Polly,都意味着物欲和虚荣的满足。马克斯·舒尔曼通过文章结尾处Polly的看似不合逻辑的爱情选择批判了当时美国年轻人的浮躁和虚荣。

三、财富与权力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尤其是爵士乐时代,年轻人以穿上昂贵、俗丽的浣熊皮大衣来表达对自由的新定义和对社会旧风俗的叛逆。能穿上长长的、厚重的浣熊皮大衣更是一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所以Petey眼中的女友还比不上浣熊皮大衣具有吸引力。在文中对于Petey抵抗皮大衣的诱惑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又何尝不是当时美国年轻人面临财富和权力的诱惑时所做的艰难的而无谓的抵抗的折射呢?最后的结果 “desire waxing, resolution waning” [2](p72)更是马克斯·舒尔曼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年轻人的扭曲的爱情观的无情的嘲弄。

文章的结尾是Polly最后选择了一个为了浣熊皮大衣而抛弃自己的无耻男人——只因为他有一件浣熊皮大衣!从Polly的角度来看,拥有皮大衣的男人无疑是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与这点相比,学业、人品、相貌、性格都已经无关紧要。她对于财富与权力的向往已经远远超越了对爱情的追求。而马克斯·舒尔曼通过读者对于她的可预见性的悲剧选择为当时的女性的不当爱情观敲响了警钟。

四、男人特质

我们在文中能找到多出对于浣熊皮大衣的特点的描写,比如:“unsanitary”、“shed”、“smell bad”、“ weight too much”、“ unsightly”“huge”、“hairy”、“ gamy”、“greasy”等等。这些特质在Dobie眼中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典型的缺点。然而,为什么Petey却对之爱不释手呢?为什么Polly也对之趋之若鹜呢?

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性选择理论分析,女性在求偶时总是要判断潜在配偶的基因质量[3]。她们通常青睐具有典型男性特质的男子,这样的男人具有更优良的基因以繁衍后代,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的行为。而男性为了获得女性的好感,也会刻意地通过外表或语言、行为等方式处处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质”。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浣熊皮大衣的特点:它“不卫生”、“掉毛”、“难闻”、“太重”、“不好看”、“毛茸茸”、“臭”、“油腻腻”的这些特点不正是一个男性相对于女性所具有的典型的“男子汉气质”的外在体现吗?

所以,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马克斯·舒尔曼通过浣熊皮大衣这个与男性特质极其类似的物体,向读者暗示:文章的结局虽在意料之外,其实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Polly,作为一个女性,在潜意识下就受到性选择心理的支配,会为了拥有男人气概的男子而动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自认为是“a brilliant student, a tremendous intellectual, a man with an assured future” [2](p83)的 Dobie最后会输给他不屑一顾但拥有浣熊皮大衣的Petey,最后注定了他自己的的恋爱悲剧。

五、自然的力

弗莱认为,有些常见的自然景象,如大海、森林等,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就不能被认为是“巧合”,相反,这种反复显示了自然界中的某种联系,而文学则模仿这种联系。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根据弗莱的原型批判这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来看,浣熊无疑是来自于更纯净、天然、原始的自然

[4]界,一个远不同于复杂的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域”,它具有自然的力的深层含义。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类改变自然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人的自身,尤其是其感情世界也越来越复杂。原本单纯的两性之间的爱情也由于人和社会的复杂性而腐败变质。越来越多的人在择偶的时候不能追寻和忠于自我的感觉。在《爱情就是谬误》中,来自自然的、原始的浣熊皮大衣刚好与“Cool”、“ logical ”、“ keen”、“ calculating”“ perspicacious”“ acute”、“ astute” 的Dobie形成强烈的对比。Dobie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的被社会化了的人。他连对爱情的追求都是符合社会逻辑、带有功利性的。马克斯·舒尔曼通过在情节上安排Polly拒绝Dobie的求爱,无疑表达了作者自身对于自然的力的敬畏。无论人类如何进化,社会何其复杂,人的自然属性始终蕴藏在我们的基因深处。而在爱情的追求上,人不妨试着“返璞归真”,少点现实利益的衡量,多几分真情。结语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隐喻现象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在马克斯·舒尔曼的《爱情就是谬误》中,浣熊皮大衣在他的笔下具有物化的货品、物欲与虚荣、财富与权力、男人特质、自然的力等多重隐喻意义。通过对其多重隐喻意义的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斯·舒尔曼对当时美国青年男女的不正确的爱情观的揭示和批判,从而实现在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的文学接受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的最大化[5]。

参考文献:

[1]常晓梅.英语暗喻的认知、理解与施教[J].外语教学,2001,(4).[2]张汉熙.《高级英语》 第二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M].林克明译: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4] Northrop Frye.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5]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

姓名:卢婕

出生年: 1978-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四川广安

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及研究方向: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英语外事管理系,研究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法

通讯地址: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英语外事管理系

联系电话:***

028-66345727邮箱 81740948@qq.com

下载“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虚荣”与“猜疑”的爱情——《茶花女》中的爱情解读及其现代意义(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