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剧 《建国初期的那些事》
话剧《建国初期的那些事》剧本
首先
演员说明自己的角色
旁白说:第一场
共产党与资本主义工商界
毛主席:(出场,大声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员鼓掌,然后主席退场)
旁白: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在国内,解放战争还要继续进行,军费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资本主义工商界成了主要的金钱来源。
厂长:(出场,接电话,很生气)“喂,什么?!交通阻断!材料运不回来怎么生产,你们给我想想其他的办法!”(挂电话)
厂长:(唉声叹气地说)“唉,这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啊,产量越来越少,物价又急剧上升,还要给上面交钱,这个新中国也不知道是怎么搞得!连个路都修不好!”
旁白:厂长心情不好,去找他的一个资产阶级的朋友喝茶诉苦
(厂长在场上走了两圈,来到资产阶级的家中,用手按了门铃)(自己配音:“叮咚!”)
资产阶级:(出场,开门,以拥抱的形式欢迎厂长的到来)“嗨!哥们儿,请进,最近咋样?”
厂长:(喝口茶,唉声叹气地说)“别说了,这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就越来越不好赚了!”
资产阶级:(不屑地表情)“哼!共产党这些“土包子”只会打仗,不懂经济;能够治农村,管不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喝口茶继续说)他们的军事 100 分,政治 80 分,经济就是 0 分,共产党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厂长说:“就是,共产党缺乏经验,能不能治理好国家都是个问号。(喝口茶继续说)厂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处理,以后再叙。”
(两人道别)
旁白:当时市场极为混乱,出现了空前的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商家借机哄抬物价。
资产阶级:(接电话)“喂,真的!?好啊!现在正是赚钱的好时候,使劲地哄抬物价吧!去年春天我们在困难中,政府委托加工定货是„雪中送炭‟,我们是欢迎的;现在不需要„锦上添花‟了。(唱歌)我赚钱了,赚钱了,哈哈.....”
秘书:(出场,急急忙忙地跑来)“老板,共产党要搞一个三反五反的运动,据说影响会很大。”
资产阶级:(不屑的表情)“切,什么三反五反,还不是政府要钱,直接给他们钱就是了。”
(两人高兴地退场)
官员:(出场,接到电话,很生气)“喂!什么?!他们居然做出这样的事!人民政府是决不会听任他们为所欲为的。”
毛主席:(出场,神情坚定而严肃)“什么事?”
官员:(很生气)“那资产阶级忘恩负义,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独自哄抬物价,唯恐赚的不够多,总想脱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正常轨道。”
毛主席:(很淡定的表情)“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党政内部的贪污往往是由非法商人从外部勾结而来的,目前这件事不仅要在机关检查,而且应在商人中进行工作,对于不法商人要斗争。”
(两人退场)
旁白: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跌 30% 到 40% 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的阴谋破灭,其中许多投机商因亏损过多不得不宣告破产。共产党没收了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主体部分。
资产阶级:(出场,灰头土脸地唱歌)“唉,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悄然离场)
旁白说:第二场
共产党与地主阶级
旁白:建国初期广大农村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人民生活也很困苦。共产党通过在农村实行一系列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彻底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鼓舞了广大农民参与建设国家的热情,有利于后来抗美援朝的开展和镇压反革命的成功。
农民:(出场,很神气地说)“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了,这下我们是从泥土中站起来了!哈哈.......想想以前那些收租的事情,还心有余悸啊,(顺势还打了寒颤)”(退场)
旁白:(来到台中央)时间回到解放前
(说完退场)刘文彩:(叼着一根鸦片出场,后面跟着3个手下)
旁白:刘文彩,建国初期有名的地主,任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长,后又委叙南船捐局长、宜宾百货统捐局长、川南税捐总局总办等职,千方百计为其哥哥刘文辉搜刮军费。贩卖鸦片,滥征捐税,怨声载道。
刘文彩:(很神气的样子,吩咐手下)“秋天到了,又是收租的时候了,快点去催那些农民交租!”
(场的另一头)农民:(挑着一担谷子,边走边埋怨)“今年收成本来就不好,自己糊口都成问题,那些个狗腿子还三天两头地催着交租,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事,唉”
(农民到了收租院)
刘文彩:(瞥了一眼那一担谷子)“快点,拿去用鼓风机吹吹!”
刘文彩的手下1(凶巴巴地接过谷子拿去吹):“怎么这么多秕谷,看看,好谷子就只有七八斗!严重不合格,给我打!”
(几个手下冲过去打农民)
农民:(抱头哭喊求饶),“饶命啊,饶命啊”
(最后农民一瘸一拐地离开收租院)
(所有人退场)旁白:(来到台中央)时间回到解放后
(说完退场)
毛泽东:(出场,义正言辞地说)“实行土改消灭封建,抗美援朝卫国保家!”(说完退场)
旁白:解放后,刘家的财产全部充公,生产资料全分给了当地的农民。在大跃进时期,刘文彩的坟墓被铲平,尸骨丢在野外,连棺材也被一个孤寡老人利用起来,成了别人的葬身之所。刘文彩的地主庄园由当地政府利用起来,成了“大邑刘氏地主庄园博物馆”,作为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向世人开放。
旁白:第三场
幸福生活的开始
(毛泽东和秘书一起出场)
毛主席(很苦恼):“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官员:(接电话)“恩,恩,好的!”
(秘书转身很高兴地对毛主席说):“主席,苏联老大哥愿意与我们合作,在制造业方面给予我们帮助!”
毛泽东:(很高兴)“真的?!太好了!”(两人都很高兴)
旁白:苏联的真诚的、无私的、兄弟般的援助,是我国能够迅速地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斯大林说:“问题不仅在于这种帮助是极度便宜的,技术上是头等的。问题首先在于这种合作的基础,是互相帮助和求得共同经济高涨的真诚愿望。”
毛泽东:“中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合作化不能坐等工业化和机械化。”
旁白: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三年之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从根本上扭转了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许多生产项目取得超过预期的成就,国民经济的恢复提前实现了。中国人民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注:(刘文彩的3个手下需要其中几个人客串一下)
最后所有演员上场,鞠躬谢幕!
第二篇:《测绘那些事》话剧实施方案及剧本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测绘工程系2011迎新晚会话剧方案
概况
在“相聚测绘,show出你我”为主题的迎新晚会上,为了表示对一一级新生的欢迎,让从对测绘专业并不了解的新生了解到测绘的精神,了解在测绘院的生活中的快乐,并向同学们灌输对测绘的热爱,我们特意组织了话剧《测绘那些事》的表演。
这台晚会的主角是大一新生,但它属于全体东华理工学生。因此,我们精心排练了这个话剧,争取让同学们了解到测绘的风采,及对测绘的眷恋。
活动方案
一、宗旨:
1、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让大家铭记所有在测绘的那些事,让大家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向大四的学长学姐致敬,表现出他们对于这个学校这个院系的不舍,对新生起到引导作用。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话剧演出的魅力。
二、人员安排
顾
问: 蔡伟霖
总负责:
黄晔
话剧导演:蔡伟霖
表演者: 何伟凡、马勇、高静伟、戴芳筠、蔡伟霖
剧本:蔡伟霖
三、排练地点
二教10楼
四、排练时间
中午、晚上
五、彩排时间
11月12日上午
六、表演地点
大学生活动中心
七、表演时间
11月13日21:00
附:剧本及改编词
1、话剧插曲
甩葱歌、忐忑、离歌改编版。
离歌改编版歌词:
一开始,我只相信大学是自由的,最后我无力的看清,强悍的是考试,老师说的话,你总是不肯听,你说大学就是梦境,跟我借的两毛钱,你何时还我。
想过不能过才最苦
没过高数只剩重修,挂科前一秒用力的看书看小抄,可它最终还是没过,可它最终还是没过„„
话剧剧本:《测绘那些事儿》
第一幕
(尊敬的各位旅客,您所乘坐的从抚州剪子口到东华理工的列车已经到站,请提好您的随身物品,从后门下车,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
新生A:哎。早就听说这抚州山好水好气候好,学长学姐更好。嘿嘿,今天似乎有一位好好的学姐要来接我,不知道是不是个美女呢? 学长:哎哎,同学,你是不是@?
新生A:学长好~我就是@,您是来接我的么?不是说一个学姐来接的么? 学长:啊 这个本来是的,但是啊,我们测绘院嘞,女生通常比较忙的啦~ 新生A:为什么咯? 学长(一边接过行李):因为我们测绘总共就10个学姐,要应付100个学弟哪里应付的过来哦~来来,我先带你去你的寝室~(来到寝室)
新生A:哎呀,学长,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怎么搬进来呢,来,喝饮料,喝饮料!都是我妈,说什么有备无患有备无患,你看看,这床单,被罩,凉席,拖鞋,暖水壶,脸盆水桶,全让我带过来了~ 学长:新生嘛,都是这个样子的嘞,以后再上大学,就不要再带这么多东西了啊~ 新生A:下次上大学??? 学长:哦哦 哦,我的意思是说,你难保不会被留级啦~ 新生A:啊?
学长:你难保不会被退学啦~ 新生A:啊?
学长:你难保不会被开除啦~ 新生A:啊?
学长:啊啊啊,啊你个脑壳嘞,我是乌鸦嘴,你就学乌鸦叫是吧?
(乌鸦叫)
新生A(突然的):不对啊,学长,(学长作惊恐状)你应该这样向新生A介绍他们的寝室啊~ 学长:那应该怎样嘞?
新生A:应该这样啊,你看着:同学,请注意(敬礼),你的左手边是大门,右手边是窗户,对面是床铺,身后还是床铺,你就是这621寝室的第13332位学生!学长:拉倒啦,《士兵突击》都过时了好久了嘞~ 新生A:对对,过时了,过时了。
学长:东西都帮你收好了啊。我就走了哈。
新生A:哎哎,学长等等,还是,太谢谢你咯~以后在学校里边,您多照顾照顾哈,多照顾照顾~ 学长:哎,我们那时候噻,不也是有学长带进来的,我讲句实在话,一转身,谁还记得他是哪个?!你说这个茫茫人海,你我匆匆一见,转身就要分离了~哎~ 新生A:要不这样学长,你给我留下些什么,也好让我留下个想头啊~ 学长:要不这样吧,我给你留下一句话吧。新生A:好!学长:睡!!就一定要睡在这个靠窗的床位。新生A:啊?为什么呢?
学长:这个第一嘛,就是通风好,空气比较清新,这第二嘛,阳光比较明媚~ 新生A:对对对~ 学长:这个第三嘛~对面,是女生寝室啊~看出去,好有一番韵味的嘞~ 新生A:嘿嘿~嘿嘿嘿嘿~(新生B上)
新生:(嗅一口)哎呀,这就是大学的空气~(哭)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题名时!我要努力!奋斗!
新生A:(举起B的手)一定要在大学解决,个人单身问题!!一定要解决!一定要解决!B:哎,同学,你没事吧?我这是考上了大学,读的还是我最喜欢的专业,测绘工程,激动了一把~ A:哦,哦~ C:(迅速打开行李箱,拿出望远镜)快快快~妹子吵架嘞~ A:你是? C:C B:你这是看啥嘞?
C:哦,我在楼下听到对面妹子吵架,然后一口气就飚上来了~ B:同学,请注意,这里是6楼~你提着这么大的箱子?箱子嘞? C:诺,后面呢~ 女生D:大家好~我是C的好朋友~ A/B:哦哦~(你们懂的)你好你好~ D:C,没事的话我先走了啊~ C:走吧走吧~
第二幕
寝室
B:C,我说D和你到底什么关系啊?我算算啊,光是今天就送饮料一次,送零食两次,送衣服三次,第一次送的还是内裤~每天还帮你洗衣服~ C:嗨!别提了,我幼儿园就跟他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我从来就没有逃出过她的五指山嘞~ A:那就是传说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哦~(唱戏)
C:你们是不知道我心里的苦哦~小学,我被老师留校,她就跑到我家里去跟我爸爸讲,留校无非是罚抄课文咯,可是我爸一来„„
B:那当然是伸出五指山打的你满脸流淌万泉河咯~ ABC:哦~ C:初中,我和同学打架,她就跑去和老师讲,结果~ A:那当然是被处分咯~这本来就是你的不对嘛~ C:哪里,我是和同学打着玩的~高中,有个妹子喜欢我,就给我写纸条,她就跑去和那个妹子讲:你不要影响她的学习咯~ AB:这没错啊,这可是要你好好学习。C:是的嘞,可是从今往后呢„„ AB:全是她自己写的纸条~ C:你们怎么知道嘞?
AB:哎,我们是过来人,过来人,小伙子~哎,杯具呀!!(大声地)A:哎,说到底,还不是她喜欢你吗?
B:哎~她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
B,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得想个办法让她不来我们寝室不就行了?这样她就不能偷看到我换衣服了
A:她就不能叽叽喳喳吵得我睡不着觉了,可是也没人帮我洗衣服了~ BC:她帮你洗衣服???
A:额,那个,我看她洗衣服好像挺开心的,就把我的衣服和你放在一起咯~ C:哼!!B:这样吧,到时候,我们聊些男人的话题,让她没法插话,她自己不就走了么~ A:同意,到时候,我聊足球 B:附议,我聊唐诗宋词~ C:附议,我聊电子游戏~
(D上,你们都在啊~聊什么呢)
B:我们刚刚聊到哪了? A:刚刚说到劳尔,在07年冠军杯上那一脚,你们还记得吧,太~~漂亮了~ D:哎,我记得,我记得~是不是对拜仁那场?第十分钟的时候,劳尔一脚凌空抽射,球进啦~这是他在冠军杯上的第55粒进球~ A:是啊是啊,你刚刚说的皇马对拜仁那场我还录了下来,看了好几遍呢。实在太精彩了(BC上来拉住)D:那还不是劳尔最精彩的进球,又一次,劳尔用脚后跟垫射,那才叫精彩呢~ B:聊什么足球,那是中国的国耻!(c:耻!)用一首诗歌说的就是中国足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C:我觉得还有一句更合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那个戚戚!!ABC:好!!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句最为贴切~ B:哎呀。这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吧,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哎,知音啊知音~(AC上把B拉走)
C:聊什么诗歌啊,酸!(A:酸!)我们来聊聊CF吧,我最喜欢用AK,爆头好爽的嘞。不过就是我不会用超级跳和鬼步,否则我一个挑你们两个 D:超级跳和鬼步,好简单的嘞,我来教你~ A:咱们还是继续聊劳尔的那个进球吧„„
B:D啊,咱们还是继续聊文天祥的诗吧,你有没有听过„„ C:D,你还是教我玩CF吧,咱们走(下)。D:好嘞,你等等我(追下)
AB:(摇头,作无奈状)唉~~~~~ AB面向观众:观众朋友们,你们知道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什么吗?那就是你想要拒绝一个女生的时候,你却被她给“泡”了!
C:哎(捶胸顿足),我怎么可以这样啊啊啊~~~
第三幕:
D:哎,怎么没看到我家C???
B:他呀,平时不听课,下课就去玩游戏,咱们学校考试又抓得特别严,抓到作弊要开除学籍,这不,他乖乖跑去图书馆自习了~ D:怪不得他最近精神恍惚,时不时的蹦出一个“STUDY" A:我跟你说,他刚来学校啊~开学初:(后面改变成舞蹈)
开学一周后:
开学两周后:
------------------------
期中考试前: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1天后: ------------------------
期末快到了: 得知考试时间:
考前7天:
------------------------
考前6天:
考前5天:
考前4天:
------------------------
考前3天: 考前2天:
考前1天:
-------------------------
考前一天晚上:
考前1小时:
考试中:
------------------------
走出考场:
挂科后对某老师的想法„„
旁白: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时间转到毕业的这一天„„
(音乐起,《展翅天空》)(所有演员上)这一年,我们大四。已经不用急匆匆的回学校,已经不用再去担心那些考试,那些选修,那些ppt。人们不再询问你分数如何,转问你在哪里工作。大家在吃饭时,不再谈论理想,而在谈论就业。我们忘记了原来的争吵,慢慢再想,是否毕业以后,我们还能相见。偶尔会寂寞,偶尔会怀念一个人„„当我们认为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却进入了社会,去工作,去买车,买房,一切那么突然。我们不再讨论游戏,我们都在谈论着你要去哪工作,工作怎么样了。
突然觉得自己没有了归属,一半在学校,又不属于学校。一半在社会,又不属于社会。我们开始慢慢感叹学校其实真的也不错。食堂的饭菜也没有那么难吃啊,阿姨们偶尔抖动一下,掉了我两块肉的动作也不是那么可恨了。在静下来的时候,突然想看看那痛恨的自习室,想走一走那从来没平整过的小路。似乎到处都是我们的影子,又似乎不是。我们怀着无限的梦想准备去努力,去拼搏,去创造,去改变。我们似乎都知道这些结果,但我们情愿遮掩相望。在理想和梦幻之间游离。貌似在学校成熟的我们,一下子变得青涩起来。青涩得像一只走向狼群的绵羊。我们开始害怕,开始恐慌,开始想回到过去,但是我们都回不去了。我们不再对比谁的男朋友帅,谁的女朋友漂亮。我们开始羡慕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学,羡慕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我们开始发现这个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城市好陌生。开始试着想想是否能在这个城市活下去。孤单的时候,我们没有去ktv,没有去酒吧。我们只是在电脑面前或是拿着手机悄悄的上着qq。一句话也不说,看看谁在线。想说点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口。反复纠结着,叹息着。我们把页面刷了一遍又一遍,看看谁写了日志,看看谁传了照片,回复了符号,却回复不了句子。烦恼的时候,我们不再发牢骚。只是静静的看着,静静地听着,明明很想哭,却还在笑。明明很在乎,却装作无所谓。明明很想留恋,却坚定地不得不离开。明明很痛苦,却偏偏说自己很幸福。明明忘不掉,却说自己已经忘了。明明舍不得,却说自己已经受够了。明明眼泪都快溢出眼眶,却高昂着头。明明想放开一些,却不得不扛起各种责任。明明伪装的很累,却还得这样。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忘记我,忘记我们这个故事,但你不会忘记的是,我们的大学时光,我们的测绘工程学院,我们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您,让我们学到了知识。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同学,是你们,让我们拥有了那些快乐的时光。
谢谢你们!
第三篇: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摘要】从历史角度看去,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还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包括我党内人员,这种意识必然导致剥削的恶劣统治作风,从而产生腐败;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去,我国是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阶级的为着不同的利益必然进行斗争,在建国初期由于革命胜利,一些干部党员思想松懈,就容易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产生腐败;从党内自身建设看去,在建国初期党中央主要忙着战后国家的建设,而无暇顾及党的自身建设,这就使得在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从而容易产生腐败。
【关键词】封建思想、腐败、资产阶级、党内建设
【引言】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内腐败现象突出,使得部分地区民不聊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失去了信任,严重危害了党的利益,危害了人民的利益,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为了清楚地认识这段惨痛的教训,并且防微杜渐,使得党在以后的发展不因类似原因出错或者少犯错误,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腐败现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对腐败的本质的掌握。江泽民同志曾今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对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对腐败的现象分析究出本质的意义可见一斑。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所出现的腐败。
【正文】
一.旧有的封建思想的影响
在封建王朝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都归皇帝所有,皇帝有多一切的任意支配权。国民党政府就是一个承袭着这种官僚腐败文化的统治集团。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近乎无官不贪,他们认为“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从来没有真正治理过腐败的作风。国民党官员的腐败思想对我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严重。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党内大多数干部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受过较高文化的教育,只懂得带兵打仗,管理军营,却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处理民事,国家急缺管理干部,因此留用了一批旧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参加新中国的工作,于是那种腐败的作风就被带到新中国的政权里。1952年8月13日政务院第148次政务会议批准的、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史良所作《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中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干部公约2.8万人,其中有旧司法人员约6000人,约占总人数的22%。特别是不少大中城市及省以上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中,旧司法人员占多数。国民党法院贪赃枉法的恶劣作风被这些人带进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中有些老干部在思想上被旧司法人员、旧法观念所俘虏与侵蚀,甚至堕落退化。①这种情况不仅在司法部门,例如全国财政部门留用的旧职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占70%左右,从老解放区来的仅仅占30%左右。②由此可知,这些旧机关所带来的腐败作风影响的范围非同小可。在建国初期干部任职的岗位上很多年轻干部没有坚定的立场,尤其容易被这些腐败的作风所感染,做出错误的行为。
另一方面,在解放战争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少投机倒靶份子混入我党,并且最后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也有机会参与了治理国家的行业中,在这个时候他们丑陋的尾巴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因为他们当初混入党内的动机就是不纯正的,很多人还是那种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封建想法,所以在取得革命的胜利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被他们错误的封建残留思想引领者走向腐败的道路。林彪、江青就是最为突出的一员。
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第1页
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存在且将长期存在。在革命胜利后,不少同志错误地认识到资产阶级已被消灭不复存在,从而放松警惕,思想动摇,导致了一大批的腐败。资本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相当的势力,毛泽东同志曾经就尖锐地指出:“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可见一旦放松警惕,就很可能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给击中。一些政治觉悟不高的党员干部看到城市里面灯红酒绿,便被麻醉,跟着资产阶级臭流氓摆阔学样,思想腐败。
陈云在1954年2月10日的七届四中全会上说:“大家是为革命来的,还是为做官来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起初是干革命来的,以后是革命家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来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在胜利了的国家里头,有电影,有照片,开会时热烈鼓掌,阅兵时可威风啦。火车站欢迎的时候,送鲜花,夹道欢呼。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③资本主义通过“电影、照片”等媒介四处传播宣扬其腐败思想,使得很大一部分干部思想堕落,作风不正,开始腐败。
三.党内纪律涣散
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新,毛泽东、党中央有很多国内政务要处理,忙着战后国家的重建工作,对党的自身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党内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出现问题。朱德同志在1950年5月6日的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分析了执政后的党员干部违反纪律的行为特别严重的主观原因:在主观上则是由于“我们党内的教育、党内的生活、党内的制度,特别是党内纪律的执行等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党内的制度有些组织和单位执行得不够严格,如请示报告制度就不按时认真执行,有个别的单位到现在还存在着事前不请示、时候不报告的严重现象;特别是党内纪律,一般都执行得很差,因此,党员干部的违反党纪和违法事件就相当普遍。”④最为严重的是,“许多党的下级组织任意降低了接收党员的条件,对被接收者的历史和政治面貌没有事先的严格的审查,也没有对他们认真地实行过关于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教育,没有在接收党员的工作上实行严格的计划与报告请示制度。”⑤因为党内纪律执行力度很低,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就很普遍,从而腐败现象很严重。
【结论】在建国初期腐败现象的高频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在社会本质发生交替时,残留的旧有的过时的思想、还存在于一些干部身上,从而导致腐败的出现;第二,由于阶级斗争的长期存在,其他阶级必然想着各种法子试图从内部腐化我党,而我党有些没有经过严格教育的干部被他们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导致腐败现象丛生;第三,由于党中央没有对党内建设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党内纪律涣散,干部违纪乱法之事时有发生,腐败现象普遍。
【文献综述】
① 史良《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载《新华月报》1952年9月号,第33页。② 《怎样在财政系统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载《人民日报》1952年1月12日,第一版。
③ 《主要领导干部要提高革命觉悟》见《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④《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见《朱德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7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页。
2011级土木11班阳发
第2页
第四篇:建国初期的干部贪污腐败情形
建国初期的干部贪污腐败情形
中共进城后不久,官员贪污腐败已相当严重。干部特殊阶层已具雏形,高级干部享受商品特供,还享受着秘书、警卫、司机、勤务、保姆、厨师以及医疗和专车、住房等特殊待遇。建国初期干部贪腐已相当严重,“天水专区税务系统„„贪污干部占全体干部百分三十强”
贪污腐败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有,在建国初期就已相当普遍了。建国伊始,许多制度尚未完善,譬如实行的机关生产、单位小金库(又称“小家当”),供给制及工资制双轨并行等,就滋生了许多问题。各级干部大多都有涉嫌非法谋利、偷税漏税、挪用公款、损公肥私等的问题。
中共进城后不久,领导层就注意到贪污腐败的严重性,东北局书记高岗最早提出要解决这问题。其治下的东北局,在1950年前后调查官员的贪污腐败,并形成报告。报告称:“据沈阳市人民法院贪污案件逐年统计,一九四九年下半年贪污犯占案犯总数百分之五点三,一九五零年上升为百分之五点七,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又上升为百分之一三点二。”“整个贸易工作系统的统计,去年一月到八月犯贪污错误的有七百人,而今年只第二季度贪污者即有五百余人。”(《东北局关于反对贪污蜕化官僚主义的报告》,1951年9月14日,见陕西省档案馆藏档,203-205)
在东北局的报告出台后,其他片区的报告也相继送往中央。毛泽东审阅了报告,便部署“三反”运动整肃腐败。“三反”运动的部署刚一下达,各地报告陆续出炉。据中央财政部、中央贸易部、中央水利部、中央轻工业部以及人民银行总行等部门的党组报称,贪污人数通常要占到机关总人数的30-40%左右。贪污者一般是新干部多于老干部,下级多于上级,但严重程度是上级严重于下级。西北局报称:“天水专区税务系统初步检查,贪污干部占全体干部百分三十强。陕西二十七个县公安局长中,有七个贪污。泾阳县有七个区长以上干部因贪污撤职。已发现有县级、专区级重要干部贪污的,如渭南分区副司令员马华廷有很多贪污行为。”(《习仲勋关于西北地区反贪污斗争的报告》,1951年12月13日,《建设》第一三六期,1952年1月9日,第1-2页)
这种严重的干部腐败现象,被归罪为“资产阶级三年以来一直对中国共产党‘猖狂进攻’”
“三反”运动毫无疑问减少了官员的贪污腐败,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整治方法弊端十分明显。在当时,中共把自身的腐化归罪于“资产阶级三年以来一直对中国共产党‘猖狂进攻’”,把整肃腐败与打击资产阶级相提并论。毛泽东把“三反”运动看做一场阶级斗争,将运动提高到“你死我活”的高度。他批评部分地区不重视,认为报告贪污情况不甚严重,贪污人数少,款数不多,都是不真实的,“不要被下面的不真实的报告欺骗了”。于是,揪出腐败变成了政治任务,迫使官员为了完成任务而罔顾事实。因此,在“三反”过程中,严刑逼供相当普遍,错案冤案更是难免了。“三反”运动并未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运动过去不到一年左右,中央就不能不提醒相关部门防止“三反”后再普遍发生贪污事件以及要求大力进行“反贪污教育”,此后也发动了多次反贪污运动。
进城的同时,高级干部也开始享受“特供”,干部特权阶层随即形成
中共进城之后,干部的特殊阶层也日渐形成。高级干部享受着紧缺和优质商品的特殊供应(特供),并且多数因工作关系还享受着秘书、警卫、司机、勤务、保姆、厨师以及医疗和专车、住房等特殊待遇。这方面也照搬了苏联经验,严格按照等级来划分特殊待遇标准。比如几级可配厨师,几级可配勤务,几级可配警卫,几级可配秘书,几级可配专车,包括不同级别干部享受何种档次和牌子的专车等都有具体规定。以住房为例,上海市1956年就按照行政级别将各级干部住房划分成了十几种待遇标准:
特甲级可享受200公尺以上的“大花园精致住宅”;特乙级可享受190—195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1级可享受180—185 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2级可享受170—175公尺的“独立新式住宅精美公寓”;3级可享受160—165公尺的“上等住宅公寓”;4级则只能分得“半独立式普通住宅中等公寓”;5级只能分得“120—135公尺的新式里弄住宅”;6级只能分得100—115公尺的“有卫生设备的普通里弄住宅”;7级只能分得80—95公尺的“无卫生设备的石库门房屋”;8级只能分得“老式立柱房屋”;9级以下只能分得“板房简屋”„„[详细]
六七十年代,官员腐败关乎民众生死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生活必需品都由掌握权力的人分配,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不得不动用各种各系“走后门”;在“三年困难”里,基层干部强征粮食,掠夺民众财产,官员的贪腐已经关乎民众生死。
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干部强征粮食,并借机侵占民众财产
“三反”运动结束后,我国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下,市场被消灭,没有类似“天上人间”的服务性行业,也没有各种奢侈品可供消费,物品基本上按等级分配的。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大部分官员们极难有机会贪污腐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东西可贪。可是,即便如此,官员贪腐虽然数额不大,却关乎民众生死。
1959年至1962年,即“三年饥荒”期间,神州大地饿殍遍地。除了被饿死外,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就是,当年基层干部强征粮食时,“借机搜查和没收群众的东西”,间接把农民迫害致死。1958年12月中共中央监委办公厅的一个报告中列举了少数干部的强迫命令和违法乱纪情况:一是侵犯人权,残害人身,如骂人、打人、押人、捆人、跪石子、拔头发及施用各种肉刑;二是搜查和没收群众的东西;三是滥用“集训”,即把有问题的人集中起来监督劳动,甚至严刑拷打;四是用“辩论”的方法斗争干部群众,甚至侮辱拷打;五是不让吃饭;六是强迫群众拆屋沤肥;七是强迫群众掘坟挖尸,扩大耕地面积。(魏明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工作全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85页)
在全国各地,残酷的案例,多如牛毛。譬如,“达县专区邻水县九龙区,在半年多时间内,共有329名干部和204名社员违法乱纪,遭到非法捆绑的群众达206名,其中13人被打死,12人被逼死,还有7人致残。950户人家被搜家、罚款,罚款金额高达15000余元,最多的一人罚了400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字。”(《跃进悲歌》,韩福东,《经济观察报》,2012年04月09日第50版)
又如,“江苏省宝应县的5个生产队调查,在95名大队干部中,有贪污行为的30人,吊打过社员的23人,被打农民170人,共逼死23人。(周彪:“宝应事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湖南省花垣县的一个公社干部,用所谓的“火烧中游”的酷刑,用柴火熏烤农民,将人活活烧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事记》,贵州民族出版社,第132页)
基层干部多吃多占粮食,许多农民则被饿死
除了干部借机侵占百姓财产外,在大跃进期间,基层干部凭借特权在公共食堂分配口粮时,多吃多占。学者刘愿分析大饥荒,指出:在饥荒年,干部和家属多吃多占、贪污腐化加剧了粮食分配不均,没有权势的普通农民被饿死:
“既然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经济权利是无差异的,为何农村干部及其家属、政治成分好的阶层更容易在饥荒中幸存?显然,政治权利的差异是不同群体死亡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公共食堂将口粮强制性集体化,农村干部享有支配农民口粮的特权。在口粮不足的情况下,干部及其家属的多吃多占、贪污腐化导致粮食分配不均,普通农民极可能因口粮严重不足而饿死;政治成分差的地主富农在粮食分配序列中又处于劣势,往往因为微不足道的错误而被扣饭、体罚甚至殴打致死。”(《中国“大跃进”饥荒成因再辩——政治治权利的视角》,刘愿,《经济学季刊》,2010年4月)
三年困难时期,“走后门”、“高级干部特供”之风相当盛行
饥荒之年,农民“勒紧裤带”求生存,另一方面,国家高级干部却是另一番景象。为了应对饥荒,中央特别批示对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进行“特需供应”: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拟定了一份报告,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三个月后,中央批示通过此报告,决定对前述两类人群的‘特需供应’以‘特殊供应办法’予以照顾。即根据不同职位,每户每月可享受定量供应的肉、蛋、白糖和烟,正是资中筠在回忆文章中提到的‘按级别分配的特权’。当时戏称这些特权享有者为‘肉蛋干部’。”(《变味的机关饭》,郑文,南都周刊,2011年第19期)
除此之外,当年“走后门”之风十分盛行。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物品的供应主要掌握在部分人手中,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得不通过各种关系,从掌握物品供应的人手中取得生活物品 在三年困难期间,物资供应更加紧张,“走后门”就更普遍了。学者钟健英发现“走后门”已是普遍现象。“在151个企业单位6572个职工中,‘走后门’的有4926人,占职工总数的72.87%。”“从地区看,农村‘走后门’的比重大于城市。如北京市和武汉市25个单位统计的,‘走后门’的平均占71.26%”;四川南充、陕西三原、湖北广济三个县26个单位的统计,平均占83.2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商品“走后门"运动》,钟健英,《中共党史研究》 2009年07期)
“走后门”在当时确实是非法行为,但不可否认一点,它解决了当时普通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在饥荒之年,基层干部的“特殊照顾”,可以救活一个垂死之人。
1961年,鉴于“干部特供”和“走后门”的普遍性,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对负责干部的特需供应,禁止商品供应“走后门”的指示》,反对干部特殊化,整顿“走后门”。自11月起,党外人士仍按原定额供应,但对党员干部实行减半供应。
“性腐败”泛滥,女知青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遭干部性侵犯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
时移世易,饥荒过后,我国的经济有所好转,但是很快又引来一个动荡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8年,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女知青遭干部性侵犯相当,成为当时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尘劫·知青畅想曲》一书记载:“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第八期会议简报上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省1968年至1973年,共发生摧残知青和奸污女知青案件3400多起,四川省3296起。”“据国务院知青办简报第11期登载,„„黑龙江兵团发生奸污女知青事件365起;内蒙古兵团发生奸污女知青事件247起;云南兵团奸污女知青事件139起;广州兵团奸污女知青事件193起。其中师级干部2人,团级干部38人„„黑龙江兵团简报第十六期登载,黑龙江兵团某副参谋长调戏女知青七人,边学习中央文件边调戏女知青。二十五团副团长在全国召开打击批斗奸污女知青罪犯大会的同时,还在办公室里强奸了一名女知青。”[详细]
结语
毛泽东时代的腐败与当今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掠夺贫困之家,后者则是抢劫“小康”之宅。那个年代腐败的普遍性,也说明了群众运动并不能够有效遏制腐败。讽刺的是,那个时代的领导人一边口口声声惩治腐败,一边又享受着各种特殊待遇,不仅没有为腐败横行负责,还落得铁腕整治腐败的美名,实为历史的一种讽刺。“明君思维”要不得,没有独立、民主的监督机制,再好的“明君”,也无法根治贪腐横行,毛泽东时代反不尽的贪腐,就是一个例子。
第五篇:经典话剧
经典话剧《李白》在李白故里举行开票仪式
濮存昕与“李白粉丝”齐互动
濮存昕在李白故里吟诵李白诗
本报讯(肖赟梅 记者 陈元松 文/图)14年之前,北京人艺首演话剧《李白》,蜚声京华;14年后的今天,“李白”扮演者濮存昕携重排话剧《李白》,莅临李白故里江油市,撩开了这部经典话剧沿着当年诗仙“仗剑去国”的出川路巡演的序幕。昨(8日)下午2 时整,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碑林南大门广场彩球高悬,鼓乐铿锵,热闹非凡。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四川省文化厅主办,江油市委、市政府和四川锦城艺术宫承办的经典话剧《李白》赴川渝鄂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部经典话剧的“李白”扮演着濮存昕、编剧郭启宏、巴蜀鬼才魏明伦,以及四川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各巡演城市的代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各巡演城市的近40家新闻媒体对这一活动盛况进行了现场报道。感言:
我来李白故里报恩
“1991年,我们开始排话剧《李白》,江油市政府派人专程赴京慰问我们剧组,并向我们资助5万元钱。5万元在今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却是一大笔钱啊!”濮存昕在致辞中,回忆起20年前初排《李白》时的一段感人往事,禁不住泪花闪烁。他说,当年自己还是一名青年话剧演员,10年后随着话剧《李白》的重排,他的艺术造诣从青涩一步步走向了成熟。但是,他永远忘不了李白故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如今,他策划了沿着诗仙当年出川的路线巡演,并率剧组千里迢迢奔赴江油举行开票仪式,这不仅是对李白文化的寻根,也是对李白故里父老乡亲的报恩。
《李白》话剧编剧郭启宏深有感触地说,上次是10年前与导演苏民(濮存昕的父亲)慕名来江油体验生活,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时,惊讶地发觉:江油虽然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但经过两年的恢复重建,李白故里的山水依然美丽,李白文化的神韵不减当年。由此,触发了他的再度创作“李白”的灵感„„
互动:
率2000人齐诵《将进酒》 下午3时许,文艺演出开始,江油老年文艺队、少先队、机关干部三个方阵约2000余人,他们服饰艳丽,手举印有李白诗句的手卷,把舞台背景和观众席扮成了生机勃勃的“花海”。《静夜思》《故里春韵》《唐风唐韵》„„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舞蹈,简直是名副其实“霓裳羽衣舞”,把现场的观众一下子带进了盛唐时代,带进了李白诗歌浪漫里。最后,一身“李白”衣冠装扮出场的濮存昕,与台上台下的方阵一起吟诵李白那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那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吟诵,让观众提前领略了话剧《李白》的精华与风采。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嘉宾还分别上台参与了复排话剧《李白》成都、重庆、武汉三站演出的开票仪式,并签名留念。据了解,该剧将于11月12日至14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举行首站演出,接着转赴重庆、武汉巡演,一共演出9场。
邂逅:
结识两铁杆“李白粉丝”
“你在话剧舞台上扮演李白,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李白,我们都是李白的粉丝啊!”在昨天下午的整个活动结束之后,濮存昕还惊喜地邂逅了李白的狂热“粉丝”——李百。此人真名叫李洪斌,今年五十岁,来自黑龙江省青冈县的东北汉子。他自幼酷爱书画和古诗词,尤其喜爱李白的诗歌。4年前的金秋,为了追寻李白文化的根源,他只身辗转来到李白故里江油市,栖身于青莲镇太白碑林景区旁边,常年靠向游客出售自己即兴创作的与李白诗歌相关的字画作
品为生。他对李白崇拜的痴情,不仅感动了广大游客,也引起了江油市有关领导的关注。
这次得知濮存昕将来到太白碑林现场朗诵李白诗歌《将进酒》的消息之后,李洪斌加班加点创作了一幅长5米、宽80厘米的、以《将进酒》为内容的书法横幅,然后精心装裱,一定要当面赠送给濮存昕。昨天下午4时,眼看整个活动结束,濮存昕即将离开现场。李洪斌急中生智,找到江油市市长宋开慧,在其引荐下他终于见到了濮存昕,并亲自送上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将进酒》。
除了这位“李百”,濮存昕还遇到一位热衷于李白文化的“达人”罗建国先生。罗建国为四川某文化传媒公司的策划人。在2007年秋天,他策划了在江油市太平镇的田野上以油菜与小麦为主要元素,动员当地群众种植“李白”的浩大行为艺术。次年阳春三月正当菜花黄、麦苗青的时节,巨幅“李白头像”吸引了海内外媒体趋之若鹜„„去年以来,他又与云南一普洱茶经销商合作,将李白头像压印在茶砖上,包装成精美礼品,极具收藏价值。“弘扬、传承李白文化,我们民营企业责无旁贷啊!”昨天下午,在濮存昕即将离开江油市,经过有关方面的促成,罗建国亲手向他赠送了两盒均重2.5公斤的“李白”礼品茶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