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篇讲述关于人们的故事
第一篇 讲述关于人们的故事
最普遍的非小说类文学作品类型之一就是一些描述人们生活的故事,并且很多人喜欢阅读这 类作品。这些故事大致分为三类:自传、回忆录和传记.。
自传是作者记录自己故事的文章。通常自传会、以作者最早期的回忆开始并以对现在情况的总 结作为结束。自传的作者也许不会完全客观地介绍自己。然而,他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途径来了 解自己比较好的行事风格和为何成就这样的自己。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海伦•凯勒一样,各 种各样的人们已经写了自传。其他的作者就像詹姆斯•乔伊斯一样仅仅写了关于自己生活的虚构 小说。这些不是自传,但是它们和自传非常相近。
严格意义上来讲,回忆录是既注重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也注重其所处的时代所发生的事件 的自传性的描述。回忆录作者通常把这些事件作为他们生活的背景。他们详细地描述这些事件并 论述这些事件的重要性。虽然近些年,回忆录这个词似乎开始变得可以和自传互换,但是目前回 忆录也许还没有因外界评论而有所改变。
传记事实上是记录(作者以外).其他人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传记也许是这三种非小说类文 学作品中最难写的了。自传作者知悉他们所写的事件因为他们就生活在其中。但是传记作者不得 不尽量从很多不同的渠道来收集信息。然后他们不得不决定包含哪种事实。他们的目标是用比较 全面的图片来介绍一个人物,并不是过于萝极也不是过于批判。一个公正并详尽的传记也许要花 费许多年来研究并进行书写。
第八篇 变化中的中产阶级
美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国家。然而,中产阶级既不是一个真实的称号,也不会带 来特别待遇。它更是一个观念,一个也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会变得更加正确的观念。那时,美国经济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人们和雇佣自己的公司签订了可靠的合 同,并且几乎所有想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能够接受教育。成功的人士享受这种上升的社会流动性。他们也许之前很穷,但是他们能够变得富有。成功人士同样发现他们有更好的地理流动性。换句 话说,他们发现自己正移居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方。
这些中产阶级都持有几种相同的价值观和原则。认为赚取足够金钱就可以决定自己经济命运 的想法,是其中一种比较强烈的价值观。另外,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包括个人的责任感、家庭的重 要性、对他人的使命感以及相信自我以外的事物。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中产阶级的人们发现了成功的代价。1994年,《美国新闻与世 界报道》的一篇调查称,75%的美国人认为中产阶级家庭无法收支相抵。现在夫妻双方以及他们 的一些孩子都在工作;遥远的上下班路程变成了常态,儿童看护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压力,并且公 立学校已经不如以前那样好了。中产阶级的成员不再通过薪水来支付他们的生活所需,而是通过 使用信用卡来维持生活。对于中产阶级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
第十篇 艾伦的来信
我听说了一个要在叫Parson公园上建造三百所房子的计划。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打算将我们 的城镇扩大的计划。对我来说,Parson公园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是一个美丽的天然公园,当地 人可以在此放松休息。这片小树林里有许多独特的树木并且这里的小溪受到了渔夫和野鸟观察者 的欢迎。这里很安静因为附近只有几所房子和几条公路。我认为失去这片公园会很糟糕,因为在 这附近我们没有其他与其相似的公园了。
我反对这项计划也是因为它将会引起交通问题。住在新房子的人们将如何去工作呢?高速公 路和地铁站在城镇的另一端。因此,这些人每次出行的时候将不得不驱车穿越城镇中心。公路上 将总是有很多车辆,没有地方停车,并且来参观我们这儿可爱的老式建筑物的观光者将会离开这 里。商店和旅馆将赔钱。如果这个城镇真的需要更多的房子,那片在地铁站附近的空地是一个更 合适的地方o 毫无疑fe,通过出售这些房子建筑商们会赚很多钱。但是,在我看来,每个人将会因这个计 划的实施而快速地变穷。不但如此,我们将失去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并且我们的城镇将会失去 很多快乐。
我将在周一早上到当地政府办公室抗议这项计划,并且我希望你们这些读者将会和我一起去 那里。我们必须让他们停止这项计划,否则就来不及了。
第十一篇 芭蕾舞的发展
芭蕾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形式。事实上芭蕾舞延续至今说明了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文艺复兴时期,芭蕾舞开始于皇家宫廷。在那时,芭蕾舞在国王、王后以及贵族之间变得普遍,并且与音乐、诗歌以及舞蹈一起参与盛会的表演。当这些娱乐形式从意大利宫廷流传到法 国宫廷的时候,宫女们开始参与进来。虽然她们的长裙子阻碍了很多的动作,但是她们能够表演 复杂的步伐。直到17世纪女舞者缩短了她们的裙子,改穿平底鞋,并且开始做一些男舞者表演的跳跃和转圈动作。而且也是在17世纪,专业的芭蕾舞舞蹈团应运而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皇家舞蹈学 院,而他本身就是一个芭蕾舞爱好者。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色蕾舞技术的基础。18世纪末,发生了另一个重要的改变。芭蕾舞幵始通过自己的表演来 讲述故事。它再也不仅仅是幕间表演的插舞〗精致的假发和服装被淘汰。在19世纪初,舞者学会了用脚尖站立使其看起来像是在漂浮。
正如我们所知,现如今古典芭蕾主要受到了俄罗斯舞蹈的影响。在19世纪中叶,当欧洲其他 国家对于芭蕾舞的兴趣有所减少时,俄罗斯人始终保持着对芭蕾舞的兴趣。在20世纪初,最有影 响力的人物之一便是谢尔盖•基列夫。他的舞蹈公司俄罗斯芭蕾舞团,为芭蕾带来了新的动力与 活力。他的主要助手之一,乔治•巴兰钦,在1948年建立了纽约市芭蕾舞舞蹈团并影响了新一代的舞者。
第十六篇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这个名字起源于阿拉伯谱单词“沙漠”或“干草原”。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 上最大的沙漠,占地350万平方英里,大概相当于美国的大小。它横跨大西洋与红海间的大陆。日间气温可高达华氏130度。湿度有时会在13% ~ 19% ,但也可低达2.5% ,为世界最低湿度。撒哈拉沙漠的绝大多数地区每年的降雨量低于&英寸,但多年来大面积地区根本没下过雨。
位于哈拉沙漠中心的是北非的内陆国尼日尔。这里的沙丘可高达100英尺,长至几英里。在这里,被沙漠覆盖的地区没有水和城镇,其面积大于德国。然而有一个叫做比尔马的镇子坐落 于环绕的沙漠中间。忽然间可看见好多个清澈的水潭。令人惊奇的是,那里还有椰枣林。在干河 床和洼地处可找到充足的地下水资源或者绿洲来支持灌溉农业。灌溉沟渠通过一条小溪到达水田 中。在这些田地里种植着玉米、木薯、茶叶、花生、辣椒、橘子树、酸橙树和柚子树。青草上放 养着驴和山羊。
在尼日尔的撒哈拉地区,你仍然可以看到500只被系起来的骆驼排成一条宽松的队伍,组成 一个长达1英里的驼队,朝这样的绿洲城镇走去。在那里,驼队会收集从潮湿的盆地中开采出来 用于维持生命的盐,然后运回到位于400英里开外的、沙漠边缘的居住地。这种穿过广阔沙漠的 往返行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第十七篇 引人注目的埃菲尔铁塔
世箅各地的人们都来到大约300米高,接近埃菲尔铁塔顶端的地方涂鸦。日本人、巴西人、美国人都在冰冷的铁上涂上自己的名字、喜好和政治观点,使这最具有法兰西色彩的纪念碑成为 动感世界的象征。
从塔上可以看到巴黎市的远景,但奇怪的是观光者们宁愿花时间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而不 去观赏风景。但这些涂鸦者也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建成114年后,埃菲尔铁塔仍然这么受 欢迎?尽管它在几十年前减已经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那构成90层的铁塔的工程一样复杂。一部分的理由是,毫无疑问,铁塔 是永不过时的。周期性的维护使得它永远不会被腐蚀掉。埃菲尔铁塔定期油漆,覆盖那些涂鸦, 但是它仍将继续存在下去。
“埃菲尔是巴黎的象征,而巴黎又代表了法国。所以,埃菲尔十分具有象征性。” Hugues Richard说道。这位31岁的法国人保持着在19分零4秒的时间内骑自行车经过747级台阶登上铁 塔二层的纪录。“这是铁娘子,能让人产生灵感,”他说。
但是它能使人们产生怎样的灵感呢?毕竟,铁塔并没有任何&的。1930年纽约的克莱斯勒大 厦取代它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但是电视和广播信号仍然从塔顶发送出来,而古斯塔夫•埃菲 尔,这个狂热的建造者利用它的高度进行气象学、空气动力学和无线电通讯的研究。他在12月27 日逝世,终年91岁。
本质上来说,铁塔伫立在那儿本身就是一个灵感——它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任游客自由遐 想。对于那些善于从技术角度考虑伺题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工程上的胜利;而对于恋人们来说,它则象征着浪漫。
“这座塔将在我们所有的人离去后长久存在。”埃菲尔铁塔管理公司的伊莎贝尔说。
第十八篇 美国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美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花销也大。其规模宏大,种类多样。
与其他大多数国家相比,美国教育的不同在于美国教育是为每一个人设置的~"不只是为享 有特权的优等生。学校是要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不论其能力如何,同时也要满足社会本身的需 求。这意味着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不只限于学术方面的课程。很多人来到美国之后会吃惊地发现,高中除了提供传统课程,例如:数学、历史和语言之外,他们还提供一些课程如打字、缝纫、无 线电修理、.计算机课程或驾驶训练课程。学生选择课程是根据个人喜好、目标以及能力水平。美 国教育的潜在目标是将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公民和社区觉悟感。成千上万的移民者涌入这个国家,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同。传统上,学校在建立民族团结以及 使移民者美国化两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社区中,尤其在小城镇,学校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大家对美国的教学方法彳以乎也很陌生。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正式,而且不把重点放在学习具体知识上。相反,美国人教孩子独立思考,教他们自己去开发自己的智慧以及创造能力。学 生花很多时间学习怎样使用参考资料、图书馆、数据以及计算机。美国人认为只要孩子具有好的 推理能力,好的研究方法,他们就能在以后找到自己所需的具体知识。他们还认为懂得怎样解决 问题比积累事实更重要。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里,全世界细心的父母都在思考一个尖锐而深刻的问题:“怎样为孩 子的明天做准备呢?孩子的明天既不能预料也不能理解。”上述的教学方法正是美国对这一问题 的回答。
第十九篇 家庭
在全世界,甚至在同一个社会中,家庭结构有着不同的形式。家庭的构成形式随着不断变化 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而改变。直到最近,北美洲最普遍的家庭形式为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和他们 未婚的孩子构成。核心家庭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它必须能够照料自己。家庭成员紧密依赖着彼此。在紧急情况下,外界提供给家庭的帮助微乎其微。核心家庭中,只有当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照 料家中年长的亲属。在北美洲,老人很少和家人一起生活,他们„般住在退休社区和养老机构。
在工业社会,例如北美洲,核心家庭之间有很多相似点。在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因纽特人的 社会中,家庭间也有很多相似点。核心家庭结构良好地适应于流动性的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流动性能让一个家庭吃饱饭。对北美洲人来说,找工作和提高社会地位同样需要流动性。
核心家庭并不总是北美洲人的标准。在农业社会时期,小型的核心家庭经常是大家庭的一部 分。其中可能包括了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叔伯、阿姨以及表兄弟姐妹。在现在的北美洲,单亲家庭的数目大幅度增加。由核心家庭构成的单亲家庭的数目是美国由于离婚、分居或者未婚 导致的单亲家庭的两倍。不仅在北美洲,在世界范围内,家庭结构都会随着不断变化的条件而改变。
第二十篇 讲述可怕的过去
分析和诠释历史并不是小说家的工作。然而通过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描写过去,小说家 可以重现早斯时代,并引起读者的重视。在叙述历史的作家中,有一些黑人作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奴隶制。
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她的作品《宠儿》中专门阐述了奴隶制问题。小说的主人公叫塞丝,她以前是个奴隶,内战之后住在俄亥俄,但是她无法让自己从可怕的记忆中解脱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倒序和痛苦的回忆,读者了解到赛丝为什么以及怎样逃出她赖以生存的种植园,她 那同样试图逃出来的丈夫的命运,以及最后发生在叫做宠儿的孩子身上的事情。莫里森对奴隶受 折磨和遭谋杀的场景描写得很生动,充分地表达出奴隶们的绝望以及奴隶主的残酷。
查尔斯•约翰逊的小说《中途》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奴隶制,但同样充满着暴力。他 的主人公叫做卢瑟福•卡尔霍恩,是一个游手好闲、身份自由的美国黑人。他偷偷登上了一艘开 往非洲贩卖奴隶的船只。被发现后,他开始为之工作,并亲眼目睹了非洲人被抓起来,然后被运 送到美国这种可怕的状况。当非洲人最终抵抗并占有了船只后,他发现了自己的中间性——并且 被迫与他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念妥协。
不论是《宠儿》还是《中途》读起来都不轻松,但是它们都是非裔美国作家努力为现代观众 重现重要历史的典范之作。
第二十六篇 看许久以前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读类似亚瑟•弗洛梅尔或尤金•弗多这些令人熟知的作家写的旅行图书,那么你 就不会惊讶于旅行写作那悠长、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几乎从最早有记载的时期开始,人们就发 现,他们对去一个陌生地方旅行的记录是不乏读者的。
公元前后的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雷波,就是最早的旅行作家之一。虽然斯特雷波因 从黑海的东部出发,西至意大利1南至埃塞俄比亚而闻名,他也借鉴了其他作者的记录来使他的 作品内容更丰富生动。他的多卷著作《地理》是唯一一部记录当时世界上城市、人、风俗、地理 特征的作品。
大概同时期的另两位优秀的旅行作家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马 可•波罗在公元1275年同他的父亲和叔叔去了中国,在那里待了十六七年,在这期间他也去了一 些其他国家。回到意大利后,他向一位作家口述了他旅行的回忆以及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故事,最 终《马可•波罗游记》问世,迅速红了起来。虽然很难证实他所说的是否都属实,但马可的书促 使欧洲人开始了他们伟大的航海探索之旅。
伊本•白图泰在1325年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了他的旅行。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去了所 有的穆斯林国家旅行。他的书《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了沙漠旅行、宫廷阴谋,甚至包括他游 历过的地方受黑死病的影响。据估计,在差不多30年里,伊本•白图泰的旅行行程有7万5千多 英里。
第三十篇 “幸运的”鲁肯伯爵一是死是活
1974年11月8日,英国贵族鲁肯伯爵失踪。此前一天,他孩子们的保姆被残忍地杀害,他的 妻子也遭到了袭击。直到现在,英国民众对这个谋杀案仍然很感兴趣,因为鲁肯伯爵一直没有被 找到。30多年后的今天,警察重新调查案希望新的DNA技术帮助揭开这个谋杀之谜。
鲁肯伯爵被朋友称为“幸运的”,人们猜测是他想要杀了他不再与之一起住的妻子。有人说 鲁肯踏进他的老房子,在一片漆黑中错杀了保姆。与他不和的妻子听到声音走下楼,也遭到了攻 击,但是她设法逃了出去。7个月后,陪审团断定是鲁肯杀了保姆。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谁也不清楚,但是众多断言被总结为三点:他自杀了,他逃跑了或者他可 能已经被杀了。在谋杀发生的第二天晚上,“幸运的”借了一辆车然后幵走了。鲁肯的朋友皮诺 尔在一个采访中表示,他觉得鲁肯伯爵在英吉利海峡中弄沉了自己坐的船,已经自杀了。
另一个版本是说“幸运的”把被血染了的车子扔在了海岸上,乘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船。某 些人在那发现了他,把他送往另一个国家使他安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救他的人开始担心自 己也会被卷入到谋杀案件中,所以他们杀了鲁肯。
一个更有意思的看法是前侦探邓肯•麦克劳克林在他的书《幸运者之死》中谈到的。他确信 鲁肯逃到了印度的果阿,在那里他换了个身份,假装这个人。鲁肯在果阿一直生活着,直到1996 年他去世。最终这个断言被证实是错误的。1996年去世的是真正的哈普林,他曾经是一个学校老 师,后来做了嬉皮士。那么关于“幸运的”结果哪个是真的? DNA鉴定破了很多谋杀案件,但是 不知它能否把这个案件做个了结。
第三十三篇 老妇人Oseola McCarty ^ 1999年9月一个周日下午较晚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名为McCahy的清洁工在她生活了大 半辈子的小木屋中去世了。这位老妇人看似平凡的一生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995年夏McCarty把她一生的大部分积蓄共计15万美元全部捐给了她家乡的南密西西比大 学,用于帮助大学中的黑人完成学业。她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积蓄的习惯,那时候她从学校放学 就去做清洁工作和熨烫衣服赚钱,并将钱存起来。
她一生过着简单、节俭的生活,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她从不在其他事情上花钱。她退休的时候,决定资助那些条件有限的孩子上大学。她曾经想成为一名护士,但她不得不 离开学校照顾生病的亲戚。当问及她为什么会把一生的积蓄都捐赠出来时,她回答:“我将钱捐赠 出来,只是为了不让孩子们工作得那么辛苦,像我一样。”捐赠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600多名捐 赠者向奖学金基金捐款。其中一人是媒体管理人员,Fed Turner,号称捐赠了 10亿美元。
她从未想过她的捐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消息一经传出,她就收到了来自美国各个地方 的邀请,去向人们介绍她的事。无论她去哪,都有人去跟她说话或去摸摸她。她见到过普通大众,也见过名流显赫,如克林顿总统。在她死于癌症的前几年,她获得了 300多个奖项,被联合国授 予过奖项,也获得过总统市民模范称号。从未受过正式教育的她,被南密西西比大学和哈佛大学 分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她的慷慨行为激励鼓舞了很多人,同肘也证明了世间确实存在真正的无私。
第二篇:讲述家风故事
讲述家风故事,树立家国情怀演讲稿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军训故事讲述
军训感悟
金秋十月,热力不减。一场高考,考散了三年同窗,聚集起五湖四海。我们互道珍重,我们互致问候,我们伴着些许紧张和微微期待,迎来了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军训。为期一个月。
初来乍到全然陌生的大学校园,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时,难免会有疏离感与陌生感。多亏有助导帮助我们了解大学校园,适应大学生活。
然而,军训并不简单。虽然没有踢正步走齐步,但有站军姿,打擒敌拳和跳广场舞。白天训练在东区,但我们是住在北区。所以我们早个20来分钟从寝室出发,也才恰巧卡点到。晚上有时候会有晚训,前期大部分时间都被来宣讲的各各学校组织占了去。在东区的时候,助教常说“我们国商人太多,要是在北区的话人一散,大半个操场都被占了。但是,我们在东区练谁看得见呢?没有人能看见。到时候拿出去,人家只会看结果,打得好就是练得好,打不好就是没有好好练。”这句话怎么琢磨怎么有理。可惜,擒敌拳并不像广场舞一般轻松容易。十六动擒敌拳听起来简单,内容却是复杂。简直一动可以抵三动。为求精确和整齐,我们拆分每一套动作,反复练习。从早至晚,我们每日都在漫长的一动一动中反复琢磨。尽管如此,我们还常常因为喊声不够大,动作不够整齐而重新开始。后来更是被带到北操场加班加点的训练。不可能不苦,不可能不累,但是我们知道,这正是军训所训练我们的能力。顽强拼搏,不惧劳苦。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这种精神正是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所需要的。军训不只有疲劳苦累,还会去听一些讲座,助导也会不定期给我们开会。学校各部门人员通过讲座悉心嘱托我们,讲解各项规章制度,还讲述各种实例提醒我们防骗防偷,如何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为期一个月军训结束了,我知道自己必须接受这一切的洗礼,才能去争取胜利的资格。其实回头想想,我失去的只不过是几滴泪或者是几滴汗,而我获得的是一张张可爱而又友善的脸,甚至是一个严明,自信,独立的自己。我感到无限的快乐和轻松。我付出了幸苦,付出了汗水,然而得到的确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我学会了坚忍不拔,学会了服从命令,学会了如何奋斗。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品质,磨砺我们的意志。我高唱着,用自己的心去实实在在的领会军人的雄赳赳,气昂昂。难忘我的军训,像一位人生导师一样,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自信,奉献,尊重,感恩„„.这些都是财富,人生最可贵的一笔财富。
第四篇:讲述我家的故事
讲述我家的故事
2讲述自己家中最感人的故事。
3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亲情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发现家中的感人故事,并讲述清楚、明白、完整。
教学准备
草稿本,随时采集同学或者老师说得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能说会道,共同分享亲情的平凡与伟大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家,一个成长的摇篮。在你的心中家是什么呢?
(家是温暖的窝;家是一言难尽的一个字, 家是能铺开心事的地方;家是受伤时的“创口贴”;家是握在手里盈盈一脉的馨香;家是以爱为圆心、一家人手牵手为半径走过的一个圆;家是整个世界在下雪、走进其中却是春天的地方。)
家的代名词是: 美好、幸福、完整.3这个每一砖每一石都是用爱砌出来的城堡里都住着些谁呢?(爸、妈、、、、、、)能向我们介绍介绍他(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吗?
4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小的“我”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说在这些人物之间,几乎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演绎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故事。作为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会在这似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里发现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边讲边板书完整课题齐读课题明白讲述范围“我家”)今天就请你从幸福的家庭生活中采集一朵最让你感动的浪花,和你的同桌共同分享亲情的平凡和伟大。
5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6说说你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把事情说清楚了吗?说得感人吗?(平淡,不知道讲了个什么内容,没重点,感动不了人,、、、、)
7老师特别喜欢一个广告,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关于家的视频)感动吧?感动是什么呢?
(感动就是曾经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让你的心灵震颤,甚至现在一想起来还令你激动不已的一句话、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像老师现在看到你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就很感动,看到我的同事们投来的鼓励眼神,我就很感动。)
但丁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感动的心灵”。
你可曾发现
(1)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奔波劳碌;
(2)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教育、成长无私地付出;
(3)爸爸妈妈关心孝敬他们的父母;
(4)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爱他们的儿孙;
(5)孩子也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做出贡献、、、、、8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太多了,数不胜数,如何选择呢?
(最感动的一个)
讲述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条理要清楚:确定讲述的顺序,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9怎样把感人的部分讲具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组句子,你会喜欢上哪一句,为什么?
⑴ 救火队长和警察都劝难过的他不要挖了,回家去。
救火队长挡住他:“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快点儿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以理解。但这样干很危险,请马上回家去吧!”
(2)祖母看孩子可怜,给他剪了一枝荷叶。
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3)看到妈妈着急而伤心的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迎着天边灿烂的晚霞,我看到的,竟然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从这几组句子比较中你明白些什么?
(注意细节的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
还有环境气氛的渲染、人物的陪衬,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10试着学着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把你最感人的家庭故事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得好,谁的语言最能打动人。注意:小组成员,要按秩序轮流讲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11、孩子们,从你们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到你们说得有多么的投入,是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亲人对自己的爱。我们抽一小组的同学来试着讲述讲述。
小组推荐代表来挑战一下,其它同学注意听,他(她)说的是一件什么事?能不能打动人?
12评一评,哪个组的说的好。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讲述的顺序和是否感人进行评价)
13想知道我们的家长会为什么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吗?(展示家长的作品)
14是呀,亲人之间的爱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都是亲人之间的真情。这真情令人感动。感动,可以使人潸然泪下;感动,可以让人久久难忘;感动,可以教人受益匪浅。让我们每个人敞开心扉,用我们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在感动中学会回报、付出,让感动点缀我们的生活,生命才会因感动而精彩。
板书设计
能说会道
讲述我家的故事
家庭
亲情
故事
条理
感人
细节
第五篇:企业文化--讲述企业故事
企业文化——讲述企业的故事
2005年在管理界一股企业文化热浪席卷神州,其跟风逐流之势如星火燎原。一夜之间,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大跃进”,仿佛在刹那之间中国的企业已经脱胎换骨般的成熟起来了。
当诸多的企业与企业文化人混迹于企业文化的浪潮之中,不免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有的企业家拿着一些秀才们在闭门造车之后的“企业文化”杰作,便扬扬自得地宣称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然而真的就像这些企业所自诩的那样,企业真的“文化”起来了吗?
何谓企业文化?简单文字上面理解就是以文化之,文化必须被信仰,在普遍的接受和认同的基础上而逐步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就是用企业之“道”,用来教育和感化员工。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停留到“文化”的层面上,而没有注意到“企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只注重“文化”形式,而忽略了这样的“文化”到底还是不是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家不惜以重金聘请所谓的“企业文化”学者、专家,整出一套企业文化的东西,其实就是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有“文”而无“化”,甚至有的企业连起码的文化形式都没有,更何谈以“文”来教化、感化企业的员工。
于是乎,企业文化变成了一场屠戮企业文化的游戏和闹剧,企业所建设的企业文化已是面目全非,失去了企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生
命力。那些秀才们只懂得一味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提出一套“愿景”、“使命”、“价值观”之类的虚无的口号;整理出一本本《**企业文化大纲》、《**企业宪章》空泛的册子;开展一系列“**企业公益活动”、“**企业文化周”、“**企业运动会”等等之类的做秀活动。当一场企业文化的大浪过后,便无声无息成为企业的“历史文物”被尘封起来而束之高阁。
面对这样的企业文化热潮与冷寂,真可谓“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而作为企业文化人在这场“企业文化”运动喧嚣的背后,心中更是冷暖自知。2006年,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理解企业文化吗?我们真的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吗?未来的企业文化出路何在?
当我们有了理智而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反思和认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所拥有的一些深层次的事物——企业文化、品牌、企业哲学……这一切绝非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积硅步,无以千里,企业文化绝非一日之功,企业文化必须扎根于企业当中,一切从头做起。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界新兴管理学科之一,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精神范畴。因此,企业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必须从看似虚无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如何将意识形态转化执行力的关键一步,就是在于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播到员工当中,并在员工中能够引
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而向企业的员工讲述企业的故事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捷径。
当代社会,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文化已成为时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思想。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企业,一个著名品牌的背后,曾经发生或正在流传、发生着无数感人、传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题内涵和丰富内容,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企业通向市场成功之路的智慧利剑。
企业文化是由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企业的发展历史总是由事件构成的,而企业文化也有很多的载体,发生在企业中的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作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故事构成的。这样的故事不仅给每个人可以触摸的心灵触动与精神震撼,同时又能起到用故事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的故事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人才观、经营思路、竞争策略等方方面面。
讲故事或者听故事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方式。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能够深深吸引着听故事的人,而且其本身也蕴含着不少的思想与智慧,能够说明不少深奥、晦涩的道理。例如,我们提到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砸电冰箱”、“吃休克鱼”等等之类的故事。而提到了松下企业文化时,就想起了“水库理论”等等,这足以让我们对其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惠
普公司在198?年过50岁生日时,就请路易斯为其创建公司历史文献。路易斯从第一线员工到高层主管身上,搜集到了一百多个口耳相传的惠普故事。其中最为员工所熟悉的,就是比尔·休利特(BIL
HEWLLET)与门的故事。惠普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比尔·休利特,发现通往储藏室的门被锁上了,休利特身上并没有钥匙,所以他就用小螺丝到将门锁撬开,然后在门上留下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此门永远不再上锁”。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惠普人,惠普是重视互信与规定的企业。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将看到企业文化无处不在的影子,它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文化的力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发生作用。
企业的历史都有限的,纵观企业发展史真正能够做到百年寿命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企业生命期最长也就是百余年的历史,因此企业要想超越自我,能够存活得更长久,就必须找到传承企业生命的基因——企业文化。而企业在短短几十年中要创造出灿烂的企业文化,只能靠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来完成。来自于企业日常工作当中一个个故事并非杜撰出来,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挖掘出来,逐渐提升并形成了企业自成体系的理念,进而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最终升华成为企业文化。同时,当企业文化经过故事传播
之后,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并由此产生出更多的故事,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提升,更适应企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相对于那些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而言,没有历史的企业也不会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几年的发展历程,就开始大肆宣扬自我的企业文化,只要看看这些企业所塑造的企业文化,几乎都是有舶来的洋血统。他们把企业文化描绘得十全十美、用天衣无缝的文章或格言刻意地渲染。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口号几乎都是一样模式,“追求卓越”、“以人为本”、“产业报国”之类的豪言壮语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不知道这是那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最终经历了现实考验之后,企业家才会明白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是别人的东西,并不能够真正为我所用。因此,如果没有故事作为依托和根基,这样的文化显然是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
那么如何搜集和整理出企业故事?故事这道思想和智慧的大餐,在传播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领导人到底该讲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发挥效用呢?诺尔·迪奇归纳出了三种经理人常用的故事类型,用来传达个人与企业组织成功的价值观。第一类故事是“我是谁”,也就是讲述自己感人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用个人的故事来打动人心。第二种故事是“我们是谁”,也就是在变动中创建起同位一体的感情,将全体员工或者是听众的心凝聚在一起。这两类故事的运用,对企业凝聚员工的情感,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同时也容易让员工迅速理解企业的某一措施或策略。第三种故事是“我们要往哪里去”,也就是描述、解释企业在未来要做些什么,以及企业要怎么样走向未来。搜集公司管理案例和文化故事应该企业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应该不断的更新、提升思想意识,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与文化,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效的传播;把自己的眼光放“低”,企业文化部门不要一味只做领导的“传话筒”,而应该不放过发生在企业基层每一件事情;把自己的腿脚练“勤”,多深入基层,及时反馈大众的声音。只有这样有效的“上传下达”,才能研究确定故事选题,并研究确定典型人物、团队选题,最后编辑出企业的故事,同时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必须契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够反映出公司员工所肩负的使命,进而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公司光辉的愿景。也只有这样的生动、详实的企业故事才能承载传播企业文化的重任,使看似虚无的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实现落地。
笔者在某企业期间,曾经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让人感动不已。2005年6月,该企业的一位刚入职的临时员工林某突然家遭不幸,他在大学期间的恋人王某身患白血病已是晚期,而当时林某毅然地与恋人举行了婚礼。但是,医治王某需要数十万元的医药费,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王某的生命就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巨额的医药费使林某无力承担。
当该企业的员工从报纸上了解这件事情之后,自发组织所有的员工及其家人都参与进来进行募捐,同时为了呼唤更多员工参与这项爱
心工作当中,企业文化部根据这一事件排练音乐剧,通过一系列的募捐不断地把活动一次次地推向?潮,一场爱心的接力赛挽救处于濒危关头的亲人,通过该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为该名员工筹得所需要医治的费用,同时在此基础上该企业设立了爱心基金,正式启动“生命阳光”的帮扶计划。正是这样感人的故事自动自发地不断涌现,没有震天动地的口号,没有刻意地做秀,而是将关爱员工、珍爱生命,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的追求,并真诚地愿意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和付出来实现之,高度体现出该企业所提出“以人为本,追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在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的小事都可以演绎成感动人心的故事,关键在于创造,把全体员工的热情和爱心、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到真善美的天地中,这样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会层出不穷的。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为企业员工从心底里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