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成长的路上与幸福相伴
专业成长的路上与幸福相伴
正是这次教师素养大赛让我静下心来,认真梳理这些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心路历程。从一名青涩的年轻教师到一名成熟的教育者,曾经的彷徨和困惑,开心和快乐,都成了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每一次取得进步都是一次生命的拔节,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我踏实前行,倍加珍惜。心被幸福溢得满满的„„
模仿让我走进信息技术学科
不是科班出身的我,虽然自学了很多和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可那毕竟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让刚登上讲台的我状况不断,还记得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产生了分歧,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我依然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继续往下进行了。那一次,我倍受打击,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学校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后,特意给我联系外出培训、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信息技术教学。后来,我准备了一节校内公开课《键盘的基本操作》,我把外面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统统放进了自己的课堂上,模仿得有模有样。那次公开课真正开启了我通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大门,从示范操作到讲解,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所不能,盲目的模仿让我深处危险的顶峰却浑然不知。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的教学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渐渐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缺乏创新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和我都打不起精神来。正当我感到沮丧和苦恼的时候,一次外出培训,我有幸听到了哈市教研员的一节《设计对白大比拼——有趣的标注》,王老师的信息技术课“涌动那种灵性,勃发的那种激情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禁为自己的自以为是和井底之蛙般的眼界而感到羞愧。从那以后,我研习了大量的各地赛课的课例„„不断的研究和模仿让我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了小小的进步。模仿了几年,虽然也能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授课,可总觉得少点什么,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才知道,我缺乏的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个性理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专研业务让我形成风格
如何才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呢?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2011年,我校开展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契机,我的个人风格才初具雏形。所以,学校所定的课题“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在各科中的探索”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不断地以信息技术课堂为研究阵地:备课、上课、反思,再备课、上课、反思,不断的磨课,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尝试。特别是在备课上,我下了大量的功夫,原来备课的时候是先去模仿名师的教学,现在是更加注重自己对教材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每次备课前,我都强迫自己反复的操作,然后独立完成教案。而且还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寻找不足,反复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设计。一段时间后,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有了更新地认识和更深地理解:抛弃了原来的华而不实和形式上的东西,回归真实与简单,课堂上,我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的本身,而是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学生的原有认知,教材编者的意图,资源的二次开发,单元的主题教学,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指导,这些都成了我钻研的对象。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率,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操作的兴趣。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小学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个人素质,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迅速提高。虽然在学段的把握上还存在不足,可我信心满满,我坚信,只要有了自己研修的这块试验田,我的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反思让我理解教育
成绩的不断取得,让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感也一直陪伴着我。2010年,在学校的号召下,为了使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能够走得更快更好,我申请了新浪博客,并以《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为题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不断的写课教学反思成了我教育教学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坚持写反思能够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的话,那么我更愿意相信,多年来不断地记录生活中的得失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所从事的职业。记得那是一节六年级的课,上课伊始,简单的讲解了申请免费邮箱后,我就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尝试着申请及用E-mail进行写信,我要求在学会后每人给我发一封邮件,要注明真实的姓名,还要对我说几句话。当我打开我的邮箱的时候,“哇”这么多的未读信件,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在学会写信的同时,我又收到许多心灵之约,其中王冠同学这样写道:“亲爱的朋友:老师,我很希望做你的朋友,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想和你说真心话,但是心里总有点„„,以后我们是知心朋友,好吗?自从我爸去世之后,我真的想找个人说说,我现在非常想我爸,非常非常。”看过这封信,我的心猛的跳了一下,只是有一节课和她简单的说了劝勉的话,没想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她已把我当成朋友,字里行间透着她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科任教师来讲,我真的和孩子们沟通太少了,我深深的自责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给她回了信,对她的生活、学习寄予了希望。希望能给孩子一点心灵的慰藉。
通过一节课,一封小小的E-mail沟通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但愿这网络的小小平台,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孩子们及时沟通,弥补心灵的缺憾。
从那以后,我们总在网上进行沟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我以他的故事为素材,写下了教学反思,详细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不光要有无私的爱,这种爱还要以科学为前提,用科学作指导。让爱变得实实在在有意义。就这样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反思,我渐渐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彼此生命的成长。教师只有与学生相融在一起,才会品味到为师者真正的滋味。
前行的路上,我走得自信而又踏实,不仅仅是因为有名师的引领,有同伴的互相扶持,有可爱的学生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心里涌动的那股如泉眼般潺潺流淌的幸福感。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能与幸福相伴,我是幸运的!
第二篇:成长路上 经典相伴
成长路上
经典相伴
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诵读经典。当时我背诵了《三字经》中的许多句子,却都是一知半解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意思。刚踏入小学,妈妈又让我阅读唐诗、宋词,背诵一些著名的诗篇。再大一些,我的兴趣就集中到了阅读历史著作,从《史记》到《汉书》,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各各朝代的历史著作,凡是能找到的,我都愿意去读。从这些经典中,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中华文明五千年,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我们以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骄傲着,殊不知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先秦纵横家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这些经典故事、经典语句教育我们要勤学
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提出“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是啊,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我们初中生,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勤学好问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敬长、知礼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在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成语和典故,告诉我们人跟人之间要以礼相待。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也是对自我的尊重。同学们,从我们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一个知礼讲礼的人,因为这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实践、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为维护祖国荣誉和民族尊严而献身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他们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为伴,典藏历史文化;与经典为伴,传承爱国之情,与经典为伴,将传统美德发扬。来吧!加入诵读经典的行列,让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永远流淌。
第三篇:与书相伴 幸福成长
与书相伴 幸福成长
西段乡前仓小学张汉岗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与书相伴 幸福成长
我的学生问过我:“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 我回答他:“孩子啊,是我躺在母亲怀里,第一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从母亲的脸上读出了慈祥、甜美、幸福„„ 长大后,我从老师、同学、朋友那儿读懂了信任、包容、善良„„ 有些老师可能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身患26年之久的脑血栓病人。为了照顾好他,我阅读了几十本的关于脑血栓病的论著,打针、输液、按摩、针灸„„豪不夸张的说,我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真正让我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是那次去德州市参加教学能手的评选。那是在2010年,当时我抽到的课题是《去年的树》,抽到的序号是2号,可巧的是一位老师也是《去年的树》,她却是1号,她先讲,我后讲,老师们都知道,我可能会很被动。而且当时是差额评选,也就是说在我们组的8名上课老师中,只有2名是教学能手。怎么办,又没有笔记本,怎么办„„ 我走进了网吧,一夜未眠!
当我得知获得教学能手的时候,我笑的真的不是特别的自然。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读书,感觉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什么书都读,什么书都看。
像李白的、柳宗元的、朱自清的、钱梦龙的„„
像孟子的、陶行知的、魏书生的、于永正的„„
像计算机的、Windows、Office、Photoshop„„
„„„„
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灵光、感受今人的理念与思想。
我读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会给我的孩子讲上一节课,并告诉他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晶莹剔透,纯美厚重,不躁不争„„”
我更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更喜欢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读《做最棒的老师》、我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有人会说,你读这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呀?
我这样回答他,那就是——第一,为了父亲,我必须读书;第二,为了工作,我乐于读书;第三,为了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喜欢我,他们是幸福的!
老师们,你可能不知道?
当我躲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静心读书的时候,就连班里最闹的孩子都会小声的说:“别吵!”
当他们的成绩由七乡镇30多个班的倒数第一变成全乡第一的时候,我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不要忘记倒数第一是我们的耻辱!”
当我拿着省的、地区的,教学能手、多媒体课件、基本功比赛、公开课、优质课等一张张获奖证书给他们看时,他们在作文本里写下了:“老师,我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在我的教室里,吵吵闹闹不见了,骂骂咧咧没有了,有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有的是合作学习的讨论声,有的是分组讲解的争辩声。
在我的教室里,班有班纪,组有组规,人人会讲,个个争先。他们真正的成了学习,课堂的主人。老师们,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就在上周六,校长派我去参加在济南召开的名师讲堂研讨会,因为走的很急,也没有来的急和我的学生说,到我周三回来上课的时候,班里的那个最不喜欢说话的孩子马珊珊,来到我的面前,说了一句:“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们,你说,我能不感觉到幸福吗?
这个说:“老师,王强这几天可听话了!”(王强可是我班最不听话的孩子呀!)
那个说:“老师,我们组都自学了二个信息窗了!”
还有的说:“老师,我家的小狗下小仔了。”
有一个学生走过来:“老师,你哭了吗?你的眼怎么是红红的?” 我从包里拿出了那本陪了我四天的听课记录,给他们看,我和他们说:“孩子们,这是我四天来的功课。”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让学生们安静了下来。我接着和他们说:“孩子们,你们不知道,老师是多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老师每天睡觉不超过三小时,白天听课记录,晚上再把白天的记录整理在这本听课记录上,四天下来,老师又进步了很多,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呀!你们学习的时候,能像老师这样吗?” “能——”
老师们,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教书育人”,更应该“修已达人”。达人先修已,教书先育人。只有把读书学习变成我们终生的习
惯,才能用高尚的品德来感染学生,才能用广博的知识来熏陶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给学生智慧和技能。
老师们,在闲暇的时候,多读一点书吧!
谢谢大家!
2013-5-24
第四篇:成长路上因为有你相伴
成长路上因为有你相伴
花儿有叶儿二的陪伴,所以开得更娇艳,小树因为有大树的陪伴,所以茁壮成长;而我因为有你相伴,所以我是生命又增添了一分色彩。
摔倒时将我扶起,哭泣时将眼泪擦干,寒冷时为我披上外衣。你就像阳光一样,时时温暖着我那冰冻的心,使其不得不溶于你的温暖之中。
可是忽然有一天,你我吵了一架,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雨。从此,天使折去了双翼。狂风吹刮这树枝,小河停止了流动,大地了无生机。
但友谊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我再次相交。对视小溪恢复了潺潺声,鸟儿又在蓝天下飞翔,一切似乎比以前更加美好。
成长路上因为有你相伴,让我找回了自信
因为有你相伴,让我品尝到浓于酒的醇情
因为有你,让我的生命更加精彩
初三:康龙平
第五篇:“心语”相伴,幸福成长
“心语”相伴,幸福成长
屈指算来,自己跟随“心语”团队(早期为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成长已有6个年头了。6年来,“心语”团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从初创时的立足本地教师发展到现在走向全国开展公益活动,其团队活动形式在不断创新,管理也更加科学规范,逐渐成为很多优秀青年教师向往的成长摇篮。到现在,我还记得郑立平老师制定的目标:半年内,团队成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一年内,个人选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实质性工作;两年内成员要成为自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外出到各地讲学;三年内,成员出版自己的个人研究专著。三年过去了,检视自己:我已出版个人专著3部,评上了地市的教学能手,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参加外出讲座20余场。根据自身的经历,我可以说,相伴“心语”就是相伴成长。那么,“心语”作为一个民间草根团队,何以能做到让年轻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呢?
一、“心语”让我学会用智慧来工作
工作在教学一线,我们普遍会感觉比较累、比较烦,这是很多老师的正常反应。忙忙碌碌中,大家可能只顾上拼体力、拼经验,难得再去静下心来,开动脑筋思考工作该怎么干。有时,即便与同事讨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是难得深入。而如果有一个组织,能让大家相约在一定时间,针对工作中共同受到困扰的问题互相探讨交流,就可以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心语”第一期研讨的问题是“学生遭遇敲诈怎么办”,大家从校园敲诈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何防范入手展开研讨,最后形成了近十条具体的防范策略。这些研讨中碰撞产生的智慧,会慢慢迁移到我们的工作中。大家可以学会更多地用脑子工作,逐渐摆脱被“忙”控制的状态。
二、“心语”让大家相扶相伴、互相激励前行
大家相约一起成长,一起研讨,开始都是自发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要坚持下去是比较难的,毕竟这种自发的学习要占用一些时间,还是在自己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有时家人会不理解,有时在工作成效上也不会立竿见影。好在加入团队后,大家会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我曾负责《心语月刊》的《心理导航》栏目,任务虽然不多,但是要约稿、要审稿,有时还要自己写稿。当我感到有些疲惫的时候,好友的QQ留言、短信、电话等都来了,朋友的这种信任、这种鞭策,让我坚持了下来,我也慢慢积累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记得我在写《学校安全教育怎么做》这本书时,要不是郑老师不断跟我交流、不断督促我,我可能坚持不下来。某一天,当郑老师把《学校安全教育怎么做》的新书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再次清楚地意识到:要是没有团队朋友的互相陪伴、互相搀扶,一个人本来可以取得的成绩,可能首先被他自己的惰性给毁了。
三、“心语”让我对自己和职业更加认同
团队里的朋友都是那些渴望成长、寻求发展的人,都是一些不甘平庸的人,都是有着自己梦想和追求的人,都是愿意交流分享的人。在团队中分享心得体会,别人不会指责你,不会批评你,而是会给你很多鼓励,还有很好的建议。这让你感觉自己还行,感觉自己被大家认可。这种感觉会增强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归属感和在工作中的自信,帮助他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在“心语”群里,你很少会看到有人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即便有,也立刻会有朋友过来问候他、帮助他。大家分享的都是自己的好经验、好方法。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中,大家自然会忘掉工作中的辛苦,学会用积极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心语”团队的“老班话幸福”讲座开了一年,大家把班主任这个被普遍认为是学校里最苦最累的岗位演绎成了一个可以享受幸福的岗位。团队中的张玉芝老师、刘宵老师、宁杰老师等,就是幸福班主任的榜样。跟他们坐在一起,看到他们谈起班级工作时眉飞色舞的劲头儿,真让人羡慕。可回过头来一想,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还是踏实学习、努力实践吧,等到未来,自己结出果子来也让他们羡慕一把。
2014年春节前后,“心语”组织的全国班主任骨干成员高级研修班开班了,一共有10场讲座,年前5场,年后5场。春节是忙碌的,研修班的学员们更是忙碌,简报、心得体会、作业一样不少。“心语”像一支火把,正在点燃全国各地很多年轻教师的成长热情。
(本栏责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