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S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目录 1.神鸟
2.*格萨尔王的故事
3.冬不拉 4.火把节 5.*刘三姐 6.猫 7.珍珠鸟 8.海豚救人 9.老人与海鸥
10.草虫的村落 11.黄道婆 12.提灯女神
13.*“香玉剧社号”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5.*花木兰 16.范仲淹的故事 17.体育课 18.虎口藏宝 19.*顶碗少年
20.*失去的一天 21.古诗三首 22.左公柳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25.*海上英魂 26.少年闰土 27.凡卡 28.孔明借箭 29.*战风车 30.童年乐趣 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教学反思〗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教学反思〗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人们捉不到它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4、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6、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7、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格萨尔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学生朗读唱词。
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前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 luànliàn 匕首 b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
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
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先读一读
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把节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本文来自于〖淘课件 网〗: max.book118.com 感谢原作者分享】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max.book118.com,积累词语。3.思考书后第2、3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观看视频,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感受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二、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 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读句子从中感受到什么?(热情邀请)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五、学习第二部分,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 1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2.默读第二部分,找出最能体现火把节热烈场面的一个短语。〖相关课件请到: 课件下载 栏目下载〗 3.再读描写火把节几个场面的段落,划出能体现“盛典”的词句,读一读,并在旁边批
第二篇: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战风车说课稿
《战风车》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题目为编者所加。原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该书第一卷叙述德·拉曼却地方的穷乡绅吉哈达,因阅读骑士小说入迷,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侠骑士生活,拼凑了一副破盔烂甲,改名为堂吉诃德,骑上一匹叫做驽骍南得的瘦马,物色了一个挤奶的姑娘杜尔西内娅作为意中人,决心终生为她效劳。他第一次单枪匹马外出,受伤而归。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一同出游。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把羊群当作敌人,把理发师的铜盘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袋当作巨人,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干了无数荒唐可笑的蠢事。但他仍旧执迷不悟,直至几乎丧命,才被人救护回家。该书第二卷叙述他和桑丘第三次出游。他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例,故意怂恿他再次外出,然后自己也扮成骑士,准备打败他,迫使他放弃荒唐的念头,回家养病。不料交手后反被他打败。参孙于三个月后重新找他决斗,终于打败了他。根据事前商定的条件,他在一年之内不许摸剑,不许外出,只可在家休养。堂吉诃德回到家中便病倒在床,临终时才恍然大悟,于是他痛斥骑士小说,并嘱咐外甥女不嫁骑士,否则将得不到遗产。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脱离现实,终日沉迷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正确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凡是骑士以外的问题,他的议论清醒而深刻,明确而富有哲理。作者塑造的这样一个令人可笑、可叹、可悲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在性格上的矛盾,反映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堂吉诃德的清廉公正的社会理想,不可能通过复活骑士制度予以实现。马克思曾经说他“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在这部小说中,塞万提斯在嘲笑骑士制度的同时,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他揭露了西班牙的丑恶现实,然而他的理想却是回复到古代纯朴的社会中去。
《战风车》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主要写他把郊野的风车当作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这段故事是通过堂吉诃德与仆人桑丘的对话展开情节,其中有一处“战风车”情景的生动描写(第10自然段)。塞万提斯运用十分典型化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刻画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课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桑丘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虔、冤、邪”3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教学重点】
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建议】
(一)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可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做一做。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兔()牙()虎()
冤()邪()虔()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让学生结合观看插图仔细阅读,弄清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前因后果、当时情景。在个体默读的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对话,以利于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三)讲述故事。
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之后,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进行讲述。要求不必一律:可讲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可只讲战风车的那个重点场面;可以一个人口头复述,也可以两三个人对话表演;可以只讲故事内容,也可以在讲述中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在讲述中,教师要有恰当的点评,同时启发学生也参与点评。
(四)课外阅读。
可要求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世界文学名著》第二册欧美部分就有《堂吉诃德》的连环画集,有文有图,很具可读性。
(五)教学时间。本课可安排1—2课时。教学资料 1.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作家、戏剧家、诗人。祖父是破落贵族,当过律师。父亲是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由于家贫,他只上过中学,但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后从军,参加过抗击土耳其军队的战斗。1602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5年该书第一卷出版,1615年该书第二卷出版。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将近七百个人物,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而全面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十分欣赏和推崇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恩格斯赞扬他是一位“具有强烈倾向的诗人”。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常常引用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阐明观点。
2.词语解释
厮杀:厮,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互相打杀。冤仇: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邪法:邪,不正当。不正当的方法、门路、行为。
外行:一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二指外行的人。冒险: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
形形色色:形形,即生出形体;色色,即生出颜色。指事物种类繁杂、多种多样。近义词如:五花八门。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大侠”堂吉诃德》和《差不多先生传》。
第三篇: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体育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会写: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掌握词语: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君临天下、旁若无人。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的,体会涅利的坚持不懈、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4、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膝xi “憋”的笔顺
2、体会涅利自信、坚持的精神品质。
3、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手段方法:朗读感悟、讲授法、角色体验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并不陌生,说说你的了解。今天我们从书中选取一个小故事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 纠正字音“膝XI” 纠正“憋”的笔顺
2、听写词语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饶恕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由读课文,看清楚,读准音,把课文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涅利?
2、学生汇报(涅利坚持到底、自信、不怕危险……)
四、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把感受读出来。再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1、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课文。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涅利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就该有这种感受。谁愿意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碍手碍脚 君临天下
五、奠定情感,体会母亲的担心
1、要上体育课了,涅利母亲在想些什么?
<一> 出示母亲的话: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练习: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 的活动。
母亲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板书:危险、费力、从哪看出来?
将这些词放进句子里读。
<二> 除了这些,母亲还想了什么?补充涅利驼背的信息 板书:嘲笑
2、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担心
3、除了母亲的话语,你还能从别的地方看出她的担心吗?
抓住“费了很大的劲、犹犹豫豫,满是爱怜,不敢看、焦急”词体会
4、小结: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在语言和神情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涅利会表现如何,下次课让涅利给我们答案。
第四篇:S版五年级,下册资料
1《神鸟》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神鸟分别讲了狗、猫、乌鸦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故事,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
同时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2《格萨尔王的故事》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3《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4《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5《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6《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7《珍珠鸟》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海豚救人》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9《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作者通过对老人和海鸥细致、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更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
10《草虫的村落》课文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丛;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一只黑甲虫;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草丛周围的虫子的洞穴;看到了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花色斑斓的小圆甲虫,还有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奏出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一群振翅呜叫的甲虫;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11《黄道婆》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表现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12《提灯女神》讲的是“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3《“香玉剧社号”》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15《花木兰》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16《范仲淹的故事》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他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17《体育课》重点讲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体育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消瘦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18《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巧妙地将虎口里藏的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19《顶碗少年》写的是作者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20《失去的一天》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要珍惜时间。21《古诗三首》收录了三首唐宋时期,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古诗。
22《左公柳》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23《郑成功复台湾》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
24《隐姓埋名三十年》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感人事迹,热情地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的崇高精神。
25《海上英魂》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舍身报国的精神。
26《少年闰土》节选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27《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子的凄惨遭遇,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28《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29《战风车》节选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诃德》,讲的是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故事,表现了他一心行侠仗义、行动盲目可笑的形象。
30《童年乐趣》节选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的是作品主人公童年时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他儿时的乐趣、儿时的可爱、儿时的天赋。
1示儿:告诉儿子。2元:本来。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4但:只是。
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6同:统一。7王师:指南宋的军队。8北定:将北方平定。9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10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11无:通“勿”,不要;无忘:不要忘记。12乃:你 ;你的。13翁:父亲,爸爸。
示儿(南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S版《猫》说课稿
《猫》说课稿
执教人:苗苗
一、说教材 《猫》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主题,每篇课文,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篇文章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练习说话,写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并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指导法: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学法:
1、朗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一下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让同学们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上台演示各种猫的动作及声音。今天我把老舍爷爷喜欢的猫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和老舍爷爷家的猫交朋友吧。
这样的导入,会引起学生对猫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情况。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特点,勾画出来。
(三)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感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派出代表,概况一下“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的概括总结出猫的性格主要表现在:性格古怪、满月可爱)【板书:性格古怪、满月可爱】 再来引导同学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
(四)细品精读,撞击情感。
1、通过细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的特点作为本课的精讲部分。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语。
并通过填空练习来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温柔可亲)和不高兴(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练习,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2、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重点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重点体会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引入对小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最后再来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一下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猫
古怪
猫 爱
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