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探究作文教学中如何抒真情
探究作文教学中如何抒真情
厦门市翔安区萃英小学路山办学点
林海珍
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抒真情发实感,引导学生通过习作抒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不说套话,大话,虚话。引导学生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撇离成人说教,不人云亦云,不只唯善,但求真。敢于表达观点,看法。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这个问题是作文课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作文课必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主动需要。学生也能从被动作文转化成主动作文,从“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体验到习作过程中抒发情感的快乐,并能促使学生善于自我反思。
1、内容求真。
内容求真指习作内容反应学生自己的生活,不论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自己的东西,是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不是抄袭剽窃的。(1)写人、写事如何求真。
引导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写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只有写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滔滔不绝,才有说不完的话,写出来的人物才会充满灵性,不干巴无趣,不张冠李戴,忸怩做态。写短,写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是自己的东西。要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体验,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教师要努力创造真实作文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作文。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一:习作一有三个题目:一个是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一个是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我们身边有许多普通的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最后一个是“„„以《假文盲》这幅漫画,你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把这幅漫画的图意以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己定。„„”这三个题目任由学生选一个,第一道
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无数的“第一次”,都有“第一次”的经历,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用心体会。第二个题目也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但这个“有所感触”就需要学生较费心思去寻觅,题材并不能信手拈来。第三个题目离学生的生活最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小乡村的孩子,连图上等车的情景都少见,更别说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了。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敞开思路有话说,有一个互相比较,互相学习的机会。我断然要求全班同学都写第一道题。没有让他们自由选择。
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已经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什么?不一定是上台领奖的辉煌时刻,不一定是跳水救人(学生的作文题材)的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一定非得是让座,捡钱包,扶老奶奶过马路。„„最主要的是写自己的事,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可以是趣事,也可以坏事,臭事!重要的是把事情写清楚,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心里怎样想?脸上会有什么表情?周围的人呢?有吗?如果有,会有什么表现?把你觉得最重要的部分要写的清楚明白,让读者看明白你在写什么。把自己的思想有效的传达出来!接着,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朗读范文,几番修改。学生们的习作呈现出丰富多彩。有的写第一次做饭,有的写第一次骑车,有的写第一次绣花,还有的写第一次做“金纸”(闽南农村用来烧香拜佛的纸钱)等等。写得生动有趣,情节具体生动。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第一次骑车,不敢爬上去,妈妈叫我把车把扶好。我前手一直发抖,脚不敢抬起来。第一次,后脚不敢抬起来,第二次好不容易把后脚抬上去了,一看见到前面有大车开过来,车把一直摇晃,摔了下来,屁股摔得好痛。后来,我一直要妈妈扶着车后座。妈妈答应了。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把手放开,却跟我说她给我扶着,我就一直踩一直踩,才发现妈妈的手早就放开了„„
当习作能反映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同学们兴致特别高了,兴趣高昂起来了,习作水平较差的同学,也能从别的同学那里得到启示,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点滴,写起了自己的第一次。
(2)写景状物求真。
俄国作家契科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写景,应写眼前景,眼中景,心中景。眼前景就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景点,景物。眼中景,指双眼见到的,可以是静态画中景,也可以是动态影视、网络视屏中的景。心中景,可以是听说的,可以是想象的。但不论哪种形式,都必须是通过大脑再创造,自己组织语言材料写下来的,不是不劳而获的。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一: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
为了引导学生们能够真实作文,抒真情,课前上一个周六,我组织我班同学自愿报名,骑自行车爬北辰山。爬山时,我边与同学们游览,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欣赏北山岩,仙女瀑,十二龙潭等景观的特点。把这些景点按同学们说的角度和我的欣赏角度拍下来。上作文课时,让同学们读完题目要求之后。我把同学们带出教室,让他们有意识地带有目的性地参观校园。回到教室后,让他们自由发言,谈感受,交流参观心得。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北辰山的照片,视屏展示出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内容写。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快快乐乐地投入习作之中。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写出了精彩的习作,令我非常满意!
引导学生真情作文,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喜欢写,提高习作兴趣,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2、情感求真。
情感求真,就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要大胆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喜怒哀乐,爱憎分明,童言童语。不为一己私利掩盖真相,藏藏掖掖。做到:我手抒我心。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
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语文课程性质理解成思想教育的阵地。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告诉学生课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教学《凡卡》,就告诉学生课文控诉了俄国沙皇统治的专制和黑暗。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到学生的作文表达。使之说大话,套话,假话。就好像小小年纪,穿成人的衣服,说成人的话,做成人的事,很怪,很别扭,失去了童真童趣。因此,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要大胆表达真情实感尤为重要。自己怎样想,有什么看法,要善于捕捉,善于体现。大胆抒发,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不见风使舵。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心。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二: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做小孩看;„„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心里话,对方可能很高兴,也可能不乐意。但是,只要不是捏造胡扯,诽谤造谣,心里话都可以说,可以大胆说。如果可能,如果你愿意,老师甚至可以帮你传达你的意思,帮助你与对方沟通交流。甚至你对我本人有任何看法,也可以说!有的同学不敢说,于是我把一些合理的批判性的习作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在我的有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胆子张扬起来了!有的在习作中叫爸爸不要再抽烟了,不要再喝酒了。有的叫妈妈要孝顺奶奶,不要老和奶奶吵架了。有的认为奶奶太小气,把爷爷的钱全都管住了。有的对老师说“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对我们要温柔一点。”„„习作把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真实情感表露出来了!敢说爱,也敢说恨,敢说赞成,也敢说反对。而不是只是单纯的附和成人、附和老师、附和别人。彰显出孩子的个性思想情感。他们也品味到了表真情说真话的快乐。作文的主动性提高了。从习作中他们学到了:言真言,文真文,人真人。
3、表达求真。
表达求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力求使表
达效果真实感人,逼真形象。要表达逼真,那么就要表达细致,描写细腻。要描写细腻,就要做到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七:题目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她(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人物会成为生活中人的偶像,人们会去模仿他们,崇拜他们,甚至会激励一代人的成长,就在于作者匠心独具,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逼真。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红岩》中的江姐江竹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等。比如描写人物的表情,要描写好人物的表情就要细心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表情。如描写人物的笑的词语有很多。师生共同回忆出平时积累的带有“笑”的词语:微笑,抿嘴一笑,笑不露齿,莞尔一笑,嫣然一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哄堂大笑,哭笑不得,冷笑,苦笑,奸笑,傻笑,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等等。接着请同学们边读词语,边想象这些词语中笑的样子,想象各种不同的笑的形象。然后,请两人一组同学表演,一个表演,一个猜。要求表演要大胆夸张,把笑的过程展示出来。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要观察演的同学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在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真实表达之后,我又继续引导:我们要根据实际人物,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形容笑的词语。要尽量把当时的场景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充实,才能感人。不要张冠李戴,也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能生搬硬套。写出你心目中她(他)的特点来。这样把词语变活的指导,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习作中自然就很注意用词的贴切形象了。
另外,比喻、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与表达求真是否矛盾?答案曰:否!因为修辞手法的应用时为了突出描绘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真实,具体,形象,生动,即突出本体的本真,而非为了夸张而夸张,为了想像而想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要学会应用修辞手法,要通过眼睛看,仔细观察,大脑想象,应用比喻,拟人,夸张,拟人等,使自己的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习作讲究布局谋篇,也是为了突出表达真实感人的效果。不论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也不论开头,结尾,过渡,都要求自然,真实,感人!不做作,不矫情,不穿衣戴帽,不借衣借帽。自然流露,真情抒发。做到:虎头,猪肚,豹尾。教学时,我经常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是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的。然后学习模仿。对于布局谋篇,我不会对学生要求太高,因为我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把事情叙述清楚明白就好了,布局谋篇可以在以后的学段中慢慢提高。鲁迅在《坟·论睁了眼看》说:“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我希望通过作文课引导学生真实作文,抒真情,少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人生,做出真情的作文!
2011年6月25日
第二篇:说真话 抒真情 作文教学案例
“说真话 抒真情”作文教学案例
柳树0中学刘艳菊
引言“生活是创作之源”,看似平淡的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温情也有冷漠,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生活的善恶美丑。我们不难看到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作文上得心应手。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载”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正因其“真”,才给作文增添了感人的细节描写,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写好生活作文必须从“细”治文,学会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作文时作自我独立的深思,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使得文章多点灵性,多点深度。
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弊端,这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等现象,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静思之后,觉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多媒体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我有一个毛病就是遇到写文章就会头痛。我写一篇文章最少要想半个小时才能想出开头。........,所以我不敢轻易下笔,每次都想得我头痛。
情景二 :我最害怕写作文了。每次老师叫我们写作文,我都要想几个小时才能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一定是好的。小学的时候,老师称赞过我写作文写得好,我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可是现在,我却觉得自己的作文真的很差,根本不敢跟别人的比较。
2、师生互动,探究原因。
问题设计:大家最怕写作文。每次都很辛苦,20 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好不容易写出来,要么字数不够,要么内容平平,只得六七十分。问题何在?
大家想写好作文吗?想写得容易吗?有绝招吗?有捷径可走吗?让我们一起探讨其中的奥秘。
① 分组讨论
② 归纳总结: 大家怕写作文的 原因 大致有两个:
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③对症下药:写出真实,写出真情,以情动人。(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俗话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你的文章能感染读者,震撼读者的心灵,你的文章就成功了。本次作文就要求大家在模仿的基础上练习写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注生活,抒写亲情”,让我们的真情在笔端流露。(大屏幕展示课题、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
二、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多媒体展示“求知的眼睛”等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摄影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拍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其实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感人的瞬间也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陈红的MTV《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看完后向我们描述一下画面,并说说使你感动的理由。(大屏幕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片子中那么多动情的画面,而且有几个同学语言也用的很好。然而如果要把这些画面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来表达这动情的瞬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篇同是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思考:你认为哪一篇更好,为什么?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比较评析,引出表达技巧——通过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
1、出示《片段一》。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母亲要动手术,我被允许呆在手术室里,我看着医生忙碌着,嘴里一直唱着那首歌,歌词敲打在我的心坎上,也敲打在母亲的心坎上。至少我们还有梦,妈妈你一定要好起来。
2、出示《片段二》。(全班齐读)
将走的时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来相送,母亲腿脚不方便,我没让她出来。我们在车里坐定,朝着窗外的人挥手,就在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土坡上,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风很大,母亲倚在墙角,也正向我们告别,她吃力地想抬起被病痛折磨的手臂,没起来,又试了一下,还是没起来,车已经启动了,当我向那坡上扫去最后一眼的时候,母亲的手臂已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最美的弧线——一条比疼痛更长的——爱的弧线。(学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我更喜欢第二篇,因为第二篇具体的描写了母亲在土坡上送我的场景,写的比较具体生动。
师:说的不错!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第一篇虽然抓住了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情感,但一个个事情只写了个大概,既不生动,也不具体。所以没有第二篇好。
师:好,这位同学谈到了第一篇文章的不足。那大家都说第二篇写的好,那请同学们看看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文章语言优美。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的观察,而且我们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出示幻灯片: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神态外还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两位大家的作品片段,领略他们的表达技巧。
3、出示范文,感受、巩固。(全班齐读)
(1)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都德《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因为他们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背影》运用了动作描写,《最后一课》则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下面,我们就学习他们的描写技巧来展现刚才所欣赏的MTV《常回家看看》中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四、课堂练习
回放MTV《常回家看看》。
1、要求:(1)截取一幅画面运用具体的描写展现你感动的一瞬间
(2)字数:200字左右
2、教师提示:回放时,同学们要有目的的观察刚才欣赏时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瞬间,注意那一瞬间的画面中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可揣摩他们的心理,也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氛围。最后运用具体的描写把它再现出来。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教师引导: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
2、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让真情在笔端流露
学会感动——抓住动情点
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
教学反思: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心雕龙》中有一句十分深刻的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真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生命。做作文,必须注重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价值所在,没有真实,作文就没有价值;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就有了生命,就有了价值。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且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不会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感动的瞬间。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目标: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本课的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五幅画面,并提示“这些画面是摄影师用照相机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瞬间。其实生活中这样感人的瞬间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接着播放MTV《常回家看看》,让学生用眼睛捕捉最自己感动的画面,然后进行描述并说明理由。此外在动笔写作前让学生对例文进行点评。这样,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达到学会的目的。课堂上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讨论时主动积极,发言有一定的观点。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音乐的播放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氛围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写实事,抒真情
写实事,抒真情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课标的界定,叶老的论述,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叙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感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围绕记叙文的教学,记叙文的写作无非又围绕一个“小我”而展开,叙“我”所经历之事,抒“我”欲表达之情,让自我的心灵在文字里飞扬。写作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起码不能是一种精神负担。
但是,在长期的初中一线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的现状是:
一、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每逢作文课,学生如临大敌,有些学生甚至要抱着大小不一,品种不同的作文书籍进入课堂。那架势好像是怀抱炸药包进入阵地。好像没有这些炸药包,就没有战斗力,写不了作文,上不了作文课。当教师一布置作文题目,绝大部分的学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咬着笔杆,久久写不下几行字,学生视写作为巨大的精神负担。
二、写作内容空洞、虚假。相当一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文章,内容却空洞无物,套话连篇,缺乏对生活的细致刻画。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初一新生入学不久的作文课上,曾布置了一篇写人的作文,题目为《铭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人》。结果,全班有十几位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环卫工人作为主人公。写环卫工人倒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这十几篇文章却“千人一面”,大致内容是:清晨,环卫工人在寒风中,拿着扫把默默扫地,使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赞美他们。至于如何奉献,如何打动我的心灵的描写,要么粗疏地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忽略。这种选材惊人地相似,思想出奇地一致,好像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一般。这种文章,学生的个性多被扼杀了,真情实感就更无从说起了。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必须,作文本是用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畏惧作文呢?在社会生活日益缤纷的时代,人们愈来愈追求个性生活的同时,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个性思想还被禁锢呢?笔者对此作了深刻地反思,并粗略地归结出如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当今,迫于升学应试的压力,初中生普遍承受着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们终日埋首伏案于书山题海中,无暇顾及身边的生活。而且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家长们也多不愿自己的孩子过多地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学生自我活动的空间不大,生活相对单调。尽管如此,每天的生活依旧真实地进行着,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每天的生活绝对不太相同。如果你关注生活,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却疏于对事物的观察,不明事物的特征,缺乏对生活深入的思考和感悟。没有用心地观察和感悟,就没有翔实丰富的生活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下笔写文章时,自然无事可写,无情可诉了。
二、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积累。作为一名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学习。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生活第一线,事事躬亲去获取生活体验。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广阔的生活”。在阅读中,他们可以接触各地迥异的风土人情,了解林林总总的世间百态,邀请先贤哲人作精神层面的对话。做到足不出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畅游书海中,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还可以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修养。但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经常很悲哀地看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要么不阅读,要么仅作一些碎片式的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及表达能力,这就直接影响到写作的效果。因此这些学生的作文大都语言干瘪乏味、素材陈旧从众、思想肤浅苍白,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三、单一封闭的写作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更重视写作训练,其训练的模式大体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以命题为中心的写作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作文教学出现的此等尴尬的局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认识到,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评价方式的异化也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迎合中考的应试需要,在作文评价中,有些教师会片面地追求素材的典型化、结构的模式化、立意的深刻化,而忽略了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使学生为了所谓的“高大上”的立意,写出一些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的套作。同样地,这种标准又使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忽视了学生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对他们反映生活本真的文字横加删改,或给予较低的评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迷失写作的方向,背离了生活即作文的原则,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那么,上述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妄谈一下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写生活随笔。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就得引导学生要多情善感,仔细观察生活。但仅此还不够,还应指导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诸如观察景物,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去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也可以变换视角,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地观察,还可以变更时间地观察。这样一来,对同一景物,就可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钡牟煌?感受,从而获得对该景物的立体化的认知。学生有了这些具体可感的方法的指导,就能有的放矢地睁大眼睛去观察万事万物,对事物或事件的观察就会更加细致、全面,从而获得更独到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还需进一步地鼓励学生及时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写成生活随笔,增加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生活的积淀,形成丰富多彩的素材库。
二、要拓展广阔自由的写作空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关注生活,尊重、容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如的作文环境。作文教?W中,要重视情景教学的作用,有效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设置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抒写出真情实感,展现自我个性,实现写作与生活的链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写作空间。
三、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做好摘抄及读书笔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摘抄,把那些描写生动形象的或闪烁着思想火花的雅言佳句、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反复玩味揣摩,熟记在心。这不仅积累了语言,也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必要的储备。除了做摘抄,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学生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培养思考、写作的习惯,为能写出深刻的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打下基础。
四、要建立宽容多样的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的批改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尽量从正面激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半在批语中用心良苦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目的是想要学生改正不足,以达到应试的要求。这善意的做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写出文章,内心渴望得到认可,却被“横加批评”。历经几番这样风雨的打击,学生自然是索然无味,写作的兴趣全无了。写实事、抒真情的热情也一并浇灭了。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还可以尝试实行作文批改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教师面改、师生共改等形式。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居高临下批改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交流彼此的真切感受,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体会生活作文的趣味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只有让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这汩汩清泉,在真实生活中写作,叙写他们熟悉的事情,抒发他们真实的情感,表达他们独特的看法,让他们的文字是从内心深处自然地流淌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亲切,如山间流淌的泉水,清脆悦耳;如炎夏吹拂的微风,清凉舒适。
第四篇:说真话抒真情教学设计
《说真话 抒真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体验每一个动情瞬间,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佳作欣赏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片段作文:写一个你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难忘瞬间,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流程】
一、学生作品导入
生评价。
师总结: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作品中很常见。其实,写作文不一定要写得惊天动地,不一定要刻意地反复强调自己的感情,可以让真情实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总之一句话:写作文真实就好,有情更佳,扬善则美。那怎样才能做到让文章内容真实充满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作文课《说真话 抒真情》。
二、阐述“说真话,抒真情”的内涵
1.师:谁能说说看,怎样才算是说真话,抒真情?
生回答。
师总结:说真话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把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简单地说,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敢于袒露我们的真心,才会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抒真情的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说真话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怎样抒真情才是关键。并不是所有的真话都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2.出示短文,问: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好在哪里?
看来抒真情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让我们从经典中汲取技法。
三、经典引路,提炼技法
出示《秋天的怀念》第三段,生思考作者用了那些技法来传情达意?
小组讨论。
师总结:人物描写:细节中折射人物内心
景物描写:环境中衬托人物心情
对比映衬:反差中凸显人物情感
四、妙笔回春,运用技法
生用学到的技巧修改自己的片段作文。
生展示交流。
五、总结归纳,巩固技法。
用敏锐的眼观察生活;用柔软的心感受生活;用细腻的笔描写生活。
第五篇:说真话 抒真情 作文教案
“说真话 抒真情”作文教学案例
引言“生活是创作之源”,看似平淡的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温情也有冷漠,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生活的善恶美丑。我们不难看到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作文上得心应手。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载”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正因其“真”,才给作文增添了感人的细节描写,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写好生活作文必须从“细”治文,学会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作文时作自我独立的深思,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使得文章多点灵性,多点深度。
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弊端,这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等现象,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静思之后,觉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有多少同学的父母都是在深更半夜冒雨送子女看病的?有多少人扶过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有多少人送过迷路的小孩回家?有多少人跳进冰冷的水里营救素不相识的人?又有多少人有过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经历?这些经历在很多同学的文章中都曾出现过,更有的同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双亲,不惜让父母离异,看似惊天动地,但始终无法打动读者,为什么?因为缺乏真情实感。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关注生活,抒写亲情”,让我们的真情在笔端流露。(大屏幕展示课题、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
二、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多媒体展示“求知的眼睛”等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摄影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拍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其实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感人的瞬间也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陈红的MTV《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看完后向我们描述一下画面,并说说使你感动的理由。(大屏幕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片子中那么多动情的画面,而且有几个同学语言也用的很好。然而如果要把这些画面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来表达这动情的瞬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篇同是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思考:你认为哪一篇更好,为什么?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比较评析,引出表达技巧——通过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
1、出示《我的爸爸》。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总也忘不了,从小到大,爸爸为我的成长付出的一切。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从来不发火,只是耐心地帮助我,鼓励我;期末考试得年级前十名时又告诫我,提醒我。在生活上,他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那时侯,我夜里发高烧,爸爸
背着我四处求医;每天,爸爸总要等我回家之后才开饭,哪怕再晚、再饿也会无怨无悔地等着我;天冷了,提醒我多穿一些衣服,晚上为我关窗、拉被子„„,我知道,爸爸他真的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就像他爱我一样。
2、出示《我懂得了母爱》。(全班齐读)
可是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每次走近母亲——倚靠在路灯旁的母亲,我就会有这种感觉。淡淡的灯光洒了母亲一身,那是我喜欢的橘黄色。尘埃在灯光下飞舞,盘旋着,跳跃着,再轻轻地落到别处。母亲的影子被她悄然不顾的踩在了脚下,颓然无声。每次迎接我的都是母亲的笑颜,在暗淡的灯光中慢慢绽开,酒窝里包含了无尽的爱意,每次走近母亲,我都会暂时忘却辛劳,温馨溢满了我的心灵,把我融化了„„背后那股暖暖的灯光还在零星地跳跃着,是它见证了这浓浓的母爱。
(学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我更喜欢第二篇,因为第二篇具体的描写了母亲在路灯下等候我的场景,写的比较具体生动。
师:说的不错!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第一篇虽然抓住了生活中父亲关心自己的情感,但一个个事情只写了个大概,既不生动,也不具体。所以没有第二篇好。
师:好,这位同学谈到了第一篇文章的不足。那大家都说第二篇写的好,那请同学们看看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文章语言优美。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的观察,而且我们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出示幻灯片: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神态外还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两位大家的作品片段,领略他们的表达技巧。
3、出示范文,感受、巩固。(全班齐读)
(1)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都德《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因为他们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背影》运用了动作描写,《最后一课》则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下面,我们就学习他们的描写技巧来展现刚才所欣赏的MTV《常回家看看》中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四、课堂练习
回放MTV《常回家看看》。
1、要求:(1)截取一幅画面运用具体的描写展现你感动的一瞬间
(2)字数:200字左右
2、教师提示:回放时,同学们要有目的的观察刚才欣赏时那个最使你感动的瞬间,注意那一瞬间的画面中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可揣摩他们的心理,也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氛围。最后运用具体的描写把它再现出来。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教师引导: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学会感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
2、用具体的描写再现动情点,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让真情在笔端流露
学会感动——抓住动情点
学会表达——具体的描写
教学反思: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且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不会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感动的瞬间。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目标:
1、关注生活,学会捕捉家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
2、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本课的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五幅画面,并提示“这些画面是摄影师用照相机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瞬间。其实生活中这样感人的瞬间有很多,就看我们能不能去捕捉。”接着播放MTV《常回家看看》,让学生用眼睛捕捉最自己感动的画面,然后进行描述并说明理由。此外在动笔写作前让学生对例文进行点评。这样,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达到学会的目的。课堂上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讨论时主动积极,发言有一定的观点。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音乐的播放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氛围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