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1: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第一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讲述了几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纪录片不仅讲述所谓“问题”孩子的困惑,同时也涉及家长教育问题的困惑,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持证上岗,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就是多数家长还是延用老方法老观点去教育孩子,以主人的态度去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却茫然不觉在教育孩子上却越走越远。回过头来又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没有从家长自身找原因,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太糟影响了孩子等,这就无药可救!缺乏有效沟通使亲子关系越走越远。思想的深度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却总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甚至幼稚,所以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影响孩子一生。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只是注重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却很少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很少有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更不愿对父母吐露心声,以致隔阂和摩擦越来越多,关系会越走越远。

-1-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的文章提到,“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当下,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天生的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要求孩子在他规划好的道路上前行: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可这只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想法,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镜子》中心理老师也作了分析。我们认为的正路,却与思想跳越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于是开始了冷战,吵架,甚至离家出走,使两代人变得水火不融,其实缺少的是及时的有效沟通与理解。作为父母要多和其他家长交流探讨教育方法,多参加一些子女教育类的培训班或讲座,结合自身实际改变教育方法。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动,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一味强求孩子按照自己计划好的路去走,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惑,给他们谈理想谈未来,在尊重孩子的前题下,适当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树立正确的理想。同时也让孩子打开心扉,把父母当成朋友畅谈自己的困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从教育家长开始,只有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到“持证上岗”,才能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孩子。

第二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知子花为您提供一对一心智辅导,帮您自我提升,解决婚姻关系,为您困惑、焦虑、愤怒等情绪提供支持和疏导,改善家庭模式,缓解教育压力。让您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爱的连接滋养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张馨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心理医院实习经历,在校期间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团体辅导经验。擅长青少年成长,亲子沟通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2

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给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这是一部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一部经过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20xx年策划、两年摄制。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武汉一所教育机构接受“改造”。

但故事反映的问题却不简单。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父母也意外接受了一次启蒙教育。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网络首映后,网友思考发言:这是灵魂的共鸣。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3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 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4

看过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长一语惊人: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

《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于4月1日、5日和11日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活动,在此期间,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4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级停课半天。三百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大礼堂,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学生家长,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在整整九十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都牵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

觉醒,一场盛大的成人礼

20xx年4月11日下午4点,在钢琴的伴奏下,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九百名高三年级的学生和九百名学生家长坐满了主楼前的喷泉广场。高三学子将在这里与父母互换家书,宣读成人誓词,这是属于他们的成人礼。在父母为孩子们带上领花和领带的时候,他们给彼此一个深情的拥抱,这是一个家庭最温馨的时刻。而就在两个小时前,中国首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刚在广场边的报告厅播映完毕,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的一句话仍然余音绕梁。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6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7

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

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可是现代人总想发明,总想创造、总想标新立异,认识不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方面看,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想回归正确的轨道是需要时日的,也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若不碰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死心的,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但是总有一天会接受,我相信这是一定的!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8

“我们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我们是如此的相似。”这是一位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说出的话。央视打造纪录片《镜子》,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接触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很多的家长在和我沟通的时候都会和我说一些关于孩子的教育或是学习上面的一些问题,我发现很多的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问题的时候是无力的。家长认为是对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却偏偏不会向着家长所规划的方向去走,当孩子出现问题了,几乎没有家长反思过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确,而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其实家长不知道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而家庭则是社会的镜子。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家长并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爱的认知。很多的家长的爱就是控制,将这份爱物化了,导致我们爱已经扭曲了,满满的爱最后变成了慢慢的伤害。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解答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长分享一部央视纪录片《镜子》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我相信家长们一定能有所启发。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9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三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

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2年策划、两年摄制。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

首先,我是好心痛好心痛片子中那些被剥夺了自我的孩子们!这些所谓的出了问题的孩子,实质上是自我觉悟了,他们在呐喊、在抗争,然而父母们却执迷不悟,他们控制,甚至囚禁(孩子说的原话)孩子的自我。我相信如果父母们再不醒悟,真会把孩子逼上绝路的。

其次,我特别赞同片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学习,虔诚地虚心地学习。

听说,宁馨曾经护航过4个家庭,这4个孩子都在这个学校学习过。其中的三个回归正轨,一个正在护航之中。真庆幸啊!来宁馨的父母真是找对了地方。

我记得片中有个孩子喊着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父母),不是我,我只要学习一周就够了!要改变的是他们。有专门为父母举办的学校吗?

宁馨就是一所理实交融的父母学校,这里不光有理论,更重要的是有践行!父母在践行中接受理论,改变观念,然后再指导行为和实践,这样实现彻底的改变,改变的父母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环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解铃还需系铃人,系铃人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学习要改变。

片子中的一周父母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有理念没有实操,不能够内化成父母自己的思想。

宁馨是学校、是熔炉;萧老师是导师、是妈妈、是姥姥。我相信只要父母虔心向学,踏实修炼,必然会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必然会带领孩子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3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的`另一位导演范永东表示:“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家长需要接受教育、社会需要给家长受教育的机会的问题,我们更想探讨关乎人的精神构建的问题。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随着持续的深入探讨,我希望这个线索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制建设的一把钥匙。”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4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观看完影片说,“《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了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说,“家庭影响孩子最深,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讲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第四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欢迎大家分享。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1

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

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可是现代人总想发明,总想创造、总想标新立异,认识不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方面看,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想回归正确的轨道是需要时日的,也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若不碰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死心的,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但是总有一天会接受,我相信这是一定的!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2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3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知子花为您提供一对一心智辅导,帮您自我提升,解决婚姻关系,为您困惑、焦虑、愤怒等情绪提供支持和疏导,改善家庭模式,缓解教育压力。让您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爱的连接滋养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张馨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心理医院实习经历,在校期间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团体辅导经验。擅长青少年成长,亲子沟通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4

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父母说是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爱孩子,甚于爱自己。但是孩子说,真正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感觉他们身上有相同点:那就是自己是委屈的。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

通过三集视频,我们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相待。可是父母对孩子的内心诉求感受迟缓,处理信息偏差很大。说劳累,懒得回应,大嗓门,简单粗暴,揪住一点不依不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总是翻出来絮叨,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无比的,事无巨细安排孩子生活,设计他的未来,把自己的意愿毫不商量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打着爱孩子的旗帜。即使错误,也不会低头致歉。当孩子用过激的方式表达的时候,才惊悚不安起来,当孩子彻底不能驯服,完全对峙,伤人害己的时候,才想到求助他人。

你分明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问题多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悲哀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改正自然就无从谈起。没有省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偏执一端,零件坏了,委屈非常,怨命不好,就是不说自己的错处。有错的人才需要改正自己的错误。罗曼罗兰说:倘若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心胸和思想,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用?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这是一生的功课。

父母如何开启学习篇章呢?首先要认识到人是有局限的。有局限却看不到局限,还以为真理在握,那么思想就会越来越偏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才有可能反省自我。

其次,需要借孩子的一双慧眼。孩子需要什么,你不清楚,他们自己最清楚。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才可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你和孩子的心灵世界链接的时候,才能见证他的成长。

再次,要虚心向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对爱的认知的教育。适当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或者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父母课堂等,主动学习的父母比那些拒绝学习的家长,思想教育封闭的家长更早一点理解孩子的内心动态,参与孩子的成长。

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业,孩子如果没有教育好,即使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人生也是晦暗的,那是难以愈合的隐痛。作家麦家用十八年的时光,给远行的儿子写家书。其实他的爱从来没有削减一分,就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心伤追溯到自己的成长,他和父亲之间也是隔着交流的沟壑。说明不恰当的教育对人生影响深远,有的可以修缮,有的却一直风雨飘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决然的陌生人。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世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改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父母改变,孩子可能因之改变,而后者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它也关系着民族的明天。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精彩5篇5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 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第五篇:XX纪录片《镜子》心得

XX纪录片《镜子》心得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纪录片《镜子》心得,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XX纪录片《镜子》心得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XX纪录片《镜子》心得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纪录,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片讲述的是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XX纪录片《镜子》心得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XX纪录片《镜子》心得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卢钊凯、范永东执导的纪录电影《镜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瞬间引发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的另一位导演范永东表示:“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家长需要接受教育、社会需要给家长受教育的机会的问题,我们更想探讨关乎人的精神构建的问题。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随着持续的深入探讨,我希望这个线索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制建设的一把钥匙。”

下载《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5篇 《镜子》观后感1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1 看过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长一语惊人: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于4月1日、5日和11日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1 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父母说是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爱孩子,甚于爱自己。但是孩子说,真正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同样的问题,会......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4月5日晚,公司党群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它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简史 西方纪录片美学 结课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1 纪录片简史 ——《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读后感 机械学院 车辆131班苏朝阳130505117 我看过《颍州的孩子》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真实。它真实细致地讲述了艾滋病儿童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两个艾滋病儿......

    纪录片观后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教学院)姓名:周维“非典”无情,人间有爱 ——《非典纪录片》观后感惊人的警报声,孩子的哭喊声,和紧张地呼吸声……把我又带到了2003年那场人们永远都不会......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简史西方纪录片美学结课论文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