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调查内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形式:调查研究及交流 调查人: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社会实践报告
我于XXXX年XX月XX日,参加由邵武市政府牵头,母校邵武一中组织“大学生返乡农村行”活动。分别对XX市周边村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增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期间包括与同行的大学生及村领导干部之间交流,将其写成社会实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现况调查
30多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村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这些都是落后的农村经济表现出的现状。农村经济落后,形成城乡差距扩大存在的问题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养老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覆盖率亟待提高。
2、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3、失业保险覆盖面较小,有相当部分的失业人员得不到失业保险的救助。(2)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1、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农民收入持较快增长确实堪忧。
2、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里,能否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问题和事件对农村产业的冲击.3、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之时,能否统筹推进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确实堪忧。(3)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2、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3、农村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亟待提高。
二、思考和建议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作、生活环境,推进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作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总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应当全面把握。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建设社会保障制度,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为扬长避短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农村发展步伐,进而提高农村经济
1、进一步巩固城乡社会保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弱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
2、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居民养老保险。农民渴望解决的养老、医疗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关注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下一个目标,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统筹考虑,特别是要设计一套衔接城乡的符合农民工流动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2)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个人经济实力,全力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1、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3、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4、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就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2、要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理解。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共同发展也不是同步发展。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创造更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而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也有利于为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坚实面稳定的基础。
3、要善于统筹,找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人口向收入更高的非农业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村土地产权改革,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三、实践心得
通过本次“农村行”社会实践活动,为期XX天左右的实践,我感到获益匪浅。一方面通过前期准备我对调查的农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考察实践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与村领导干部交流的过程中,汲取了作为“带头人”的宝贵思想思维结晶;最后后期形成报告过程中,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回顾思考,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同时自身的不足得以暴露为自己认识,具体的包括对社会,农村的认识时间较短,深入不够,思考问题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等,综上,我以为这是一个较为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坚定了我参加实践活动的决心——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实践,更多的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多的去思考、学习、并将其应用,使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提升。
第二篇:关于农村现状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现状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近些年,为缩短城市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了农村建设的力度。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家住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碑垭村。巴南区本就是重庆主城区中农村占比最大的一个区,所以巴南区也就成了重庆缩短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对象。
在寒假这个月里,针对农村现状这一问题,我深入了解了我们村及周边的现状。分别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为推动经济的增长,政府鼓励大家在当地建立厂子。
在这期间,我去了我们当地的一家豆干厂,整个生产厂两层楼,不到一百平方米的面积。从原料——黄豆,加热水经过机器碾磨去渣成为豆浆,再用一条运输管道将它运到制作间,再加入凝固剂将其凝固成豆腐花,再将其舀入一个个模块,里面,放到千斤顶下压,压倒水流干了,再取出来放到大风扇下进行风干,等水分消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其切成小块,放到卤水锅里煮一会儿,捞起来就是可以出售的豆干了。整条生产线上只有不到二十人。厂的规模太小,不能招收很多当地的农民,但是,它却为当地农民种的黄豆开出了一条销路,不愁黄豆无处卖了。
前两天天气好,我和妈妈出去闲逛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我们这儿的一个烟花爆竹公司,它的厂舍很多,规模挺大的,吸收了很多当地农民就业。农民除了种庄稼,在家乡工作有了更多出路。
以上均是投资建厂惠及当地农民的实例,接下来我来说说农民自己为了增加收益,自己挖出的一条致富之路。
以前那种什么菜都种的时代已经开始走远了。现在我们这儿的农民都是找准一种经济作物,充分研究它的种植技术,然后大规模地种植,等到了作物丰收的时候,将这些作物转卖给菜贩子。这既省去了在菜市场买菜的辛苦,又有了更丰厚的收益,一举两得。有一次,我跟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妈妈走到卖西红柿的摊主面前问:“你的西红柿多少钱一斤?”摊主回答说:“2块5”。妈妈拿过塑料袋就开始挑选起来。这时候,我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几年前妈妈买菜的场景,我记得妈妈总爱讨价还价,但现在慢慢的连还价的习惯都没有了。可能是农民近几年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愿为
这几毛几块多说什么了。
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还有农民们自己的探索下,农村的经济日益繁荣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鼓起了腰包。但是,我却觉得这还是不够。因为现在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有很多,真的是他们觉得种庄稼的收入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还是他们对种庄稼致富没信心。农民的本行就是种庄稼,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对耕田致富失去信心了,随处可见荒田废土。这是农民的悲哀还是国家的悲哀?
现在很多农民都是拿着国家发的粮食直补,家里的田土却是杂草丛生。根据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巴南区6个贫困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051元,贫困人口也从2009年底的1551人减少到2011年的318人。数据显示脱贫成效是相当明显的,但是,这到底是建设新农村的明显成效还是有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的原因呢?
二、交通方面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先把路修好,才有了致富的途径。因为我家住在半山腰上,小时候上学每当遇到下大雨就得判断一下走哪条路,因为有些路会被大雨冲垮掉。走到公路上,只有一种感觉,就是脚越走越重,因为公路使用泥土和石子混合铺在上面的,所以每走一步,鞋上沾的泥土就又多一层,并且那个路非常滑,我就经常摔跤。在2002年,一声炮响差点儿没让我们掉下激动的泪水来,这段公路开挖了,从重庆到南川的二级路开始施工了。历时将近4年,二级路终于竣工了,连以前经常夺人命的“三大拐”也再也没有出过事,当地人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啊。
不过二级路还是有个缺点,那就是车辆过往灰尘大。去年年初,一台压路机“压”过来,瞬间将二级路变成了草油路,现在的路平坦舒适,车辆过往一点儿灰都不会起。
巴南区已纳入全市农村通畅工程首批试点区,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公路“双百”(通达率100%,畅通率100%)的目标不再遥远。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将脱贫致富的路子铺到了农民家门口。
在前年,我们村搞起了试点,家家户户按人头算,每人500元,政府再补贴剩下的,这条“致富路”没几个月就挖通了。接下来就是铺石块,铺泥,再铺上小石子。虽然那路很陡,一下雨就根本上不去,但是,这让农民们心里暖和。去年过年,家里有车的就把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这条“致富路”也让菜农们省了不少力,以前菜农都是自己担菜下山,现在只要叫个车直接上山拉就行了。交通建设不仅让农民们出行方便,更让他们致富方便。
三、教育方面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系农业人口素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但是,目前全市农村常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文盲占
7.4%;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占48.3%;初中文化程度占37.5%;高中文化程度占6.2%;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0.5%。当前重庆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的偏远地方中小学辍学率偏高,这意味着每年仍有许多的新文盲在出现,所以,从2006年起,全市的农村初中、农村小学,已经全部免除学生的学杂费,再逐步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的生活费”。
我所在的碑垭村有一所学校叫光彩学校。虽然建校不过十几年,但是,他却担负起了教育农民儿女的重担。我小学初中都在这儿读的书。虽然学生少,但是他坚持下来了,没有让其他学校将他合并。在读五年级的时候,教学楼实在是太破旧了,天一下雨,就开始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后来就不得不从那被判为危房的教学楼里出来了。那时候每个年级也就五六十个人,本来是分为两个班的,但是在教室紧缺的情况下,不得不合并成一个班上课,将小学教室搬到了初中部,开始了新小学的建设。如今,气派的小学新教学楼建成了,教室里也有了“班班通”,学生们也不用怕没处可以学知识,但是初中部没能继续办下去,在去年六月份最后一批学生毕业。近几年,学校不断有新的老师来学校教书,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为学校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学校在这个寒假铺了塑胶操场,为学生铺出了成长之路。
孩子们的教育是一方面,农民的教育是另一方面,每天早上七点,山坡上的高音喇叭准时响起,开始播报早间新闻。自2010年重庆市“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的攻略行动实施以来,巴南区投入1300余万元,仅用74天就率先完成“村村通”,“社社响”工程。
“还是广播好,在坡上挖土老远都听得到”我爷爷总是笑着跟我这样说。每天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半,山头的喇叭都会响起,农民们从里面可以了解怎么办养老保险,种什么作物可以有补贴,太实用了!前段时间我们村许多村民还在反映说喇叭离得太远听不清楚,要求村里再多置几个。呵呵,看来村民们还挺喜欢这个广播的。有时候广播里会播放一些经典红歌,听得这些老头老太太们那叫一个激动啊,一边耕土一边哼着歌儿,弄得耕地也这么惬意!农民们从广播里不仅能收获农业信息,还能收获快乐,这确实是件大好事!
我们这里的场镇叫太平,就一条街,而且不长,最多的门面不是餐馆,不是五金店,不是百货店,而是麻将馆,这些麻将馆的数量竟然用双手的手指数不过来。都说“越穷的地方越喜欢赌”,虽然
这句话说得是挺绝对的,但是我倒觉得这在我们这儿却是事实现状!家里的大人到麻将馆去打麻将的话,孩子放了学就会呆在麻将馆里写作业,或者受不了那么嘈杂的声音根本就不写。大多数农村父母都会对自己孩子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所以现在就只有下苦力,我们没有什么文化,只希望你能好好读书,以后有好的出息。”但是,在麻将馆里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吗?赌博能催人心智,赌的诱惑太大,抵不住诱惑在加上运气稍差一点就有可能输得家破人亡。沦为赌棍的父母还能挺起腰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吗?自己都没有做到的坚持和毅力,自己有资格去引导孩子吗?农民的本性应是朴实的,如今的他们把这份朴实也一起输掉了。教育必须以身作则,自己都做不到的就没有资格去教育下一代。这次的社会实践报告并不是刻意去实践而成,而是平时就在经历,只是比平时多留意了一些,看问题深了一些。据此看农村的现状确也是在发展中,但在有些方面也有偏离轨道之处,相信在以后的探索道路上我们会更清楚农村究竟该如何去建设发展。
第三篇:农村发展变化现状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发展变化现状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10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江西省上饶市岑阳镇北哨村,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2002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09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
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第四篇: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摘要 “三农”问题的不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报告浅析了三合镇农村经济过去的现状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分析三合镇农村经济,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改善农民的生活、对三合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教育,特色农业。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题,也是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民族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的现实,并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作为发展中的三合镇农村,要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开发内在潜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束历史上艰辛的生活。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情况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一枝独秀的传统模式被打破,食用菌、北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多元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食用菌产量今年可突破6000万袋。中草药栽培规模达1万亩。全镇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4个,各类规模养殖场42家,规模养殖大户68户,目前畜禽饲养量分别为生猪11.4万头、肉牛2.59万头、羊1.8万只、家禽155万只。
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开发,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旱节水灌溉、激光平地、等离子种子处理、生猪快速育肥、肉蛋鸡综合高产等新技术,水稻优质品种率和农业科技入户率均达到100%,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推广覆盖率达80%以上,防疫密度达98%以上 三是绿色、有机水稻基地规模壮大。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55万亩,有机水稻8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长72%和900%,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全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和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县。
四是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发展各镇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了中西部平原以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为重点,东部山区林场以发展食用菌栽培、山特产品采摘为重点,依托仁怀的酒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在种植业结构上,我镇粮食作物比重依然偏大,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相对较小。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以种植业(水稻)为主,产值占一产比重达到70%左右,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的总产值占一产产值比重在30%左右,农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镇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农业科技转化率相对较低,信息和技术服务仍以产中指导为主,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缺乏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目前,除新引进的东方集团稻米加工企业外,我县本地稻米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规模小、产能低、范围窄,精品意识和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把市场和农民很好地联结起来,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品牌优势不够明显。我县虽然已经注册了一些农副产品的商标和标识,但是由于缺少大量的资金注入和大企业运作以及大手笔的推介宣传,80%的农副产品仍以低级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开发生产,品牌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五是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20%。不少农民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很多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保守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六是农业开发资金短缺,调控能力不强。由于财政相对困难,对上争取资金有限,银行信贷渠道不畅,没有大集团、大企业注入开发资金等原因,农业开发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足额投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方式单
一、手段不灵,仍依赖于政府计划、单向调整的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产业布局以及任务重点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以工促农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特色优势,走精品化道路,实现从水稻为主的原粮输出大县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商品输出大镇的转变。到2015年,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流向适应市场需求,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根据我县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鼓励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深入交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持。
四是加速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 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牵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壮大农民生产的组织规模,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五是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真正地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是构建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基础好、技术较为先进、水田面积比重相对较大的优势,借助创建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契机,在积极争取各类农业项目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密切与各大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研发优良品种。组建农机合作社,配备各类先进农机具,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采取龙头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经营。同时,立足我县优质稻米、食用菌、生态养殖和山特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生产规模,促进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并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引进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借助茅台集团加工园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整合现有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开发高端营养米、礼品米以及加工米糠油、稻壳棒等,延伸配套产品及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切实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农业订单,促进良性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
三是积极提升品牌效益。抓住省、市全面整顿大米市场的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活动,并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保护、发展好“三合大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加大投入力度,聘请专家对“三合大米”进行从种植 到餐桌的全程包装,融入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借助主流媒体,大造宣传声势,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抢占高端市场。同时,充分利用“得莫利”等地方特色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业,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效益。
四是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借助政府门户网站、农村信息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生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作物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农业科技文献信息系统、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农场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信息系统、农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并实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依托、以基层服务站点为延伸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各类供求信息,有效解决因信息滞后造成的结构调整趋同性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坚持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结合我镇村分散、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相对短缺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积极扶持米业协会、食用菌协会等企业带动型、专业服务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重点扶持佩剑稻米合作社、利民稻米生产合作社等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更多的农户向社员转变,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使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发展好农村经济,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对农村进行三次重大政策改革,再到彻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这个中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民——这批占全国总人数7成的人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村民的的谈论中,我看到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但也感受到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农村、经济、收入、问题
正文
为了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考察保定市农村的变化和发展,在12月4号和5号这两天,对保定市北市区村民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方面。我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
我这次调查是选取的是王庄村、前辛庄村、后辛庄村、冯庄村、,尚庄村五村。每个村发放20份调查问卷,共100份。调查问卷的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发放问卷方式是随机抽出五排,每排隔五户发放一份。
问卷资料
第 1 题 您的职业是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务农 42 42% B.乡镇企事业单位 25 25% C.政府机关 5 5% D.个体 12 12% E.农民工 10 10% F.其他 6 6% 第 2 题
您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1000元以下 42 42% B.1000元-3000元 44 44% C.3000元-5000元 10 10% D..5000元以上 4 4% 第 3 题
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农产品收入 28 28% B.养殖业 20 20% C.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23 23% D.外出打工 12 12% E.自己的企业 8 8% F.其它 9 9 % 第 4 题
您认为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基本养老保险 28 28% B.最低生活保障 9 9% C.农村合作医疗 45 45% D.其它 18 18% 第 5 题
你的家庭主要采用的耕种方法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A.机器播种 78 78% B.家养牲畜耕种 22 22% 第 6 题
您希望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达到那种水平: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初中 5 5% B.高中 15 15% C.本科 68 68% D.硕士及以上 12 12% 第 7 题
您觉得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收入有变化吗?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上涨了很多 79 79% B.没多大变化 20 20% C.下降了 1 1% 第 8 题
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子女的婚姻 5 5% B.子女的教育 34 34% C.医疗 15 15% D.房子 10 10%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E.购车 7 7% F.家庭日常开支 19 19% G.购买生产资料 10 10% 第 9 题
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500元以下 30 30% B.500-1000元 54 54% C.1500-2000元 13 13% D.2000元以上 3 3% 第 10 题
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您倾向于哪方面的消费: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温饱 9 9% B.房屋建设 27 27% C.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36 36% D.婚嫁 3 3% E.家用所需的其他物质消费 25 25% 第11题:
您认为村里的道路建设情况怎样?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道路太窄 65 65%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答卷比例
B.还行 23 23% C.很好 12 12%
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对于经济与教育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影射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1)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从问题1和5显示,在村务农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小,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思想变活了,并不是一味地将自己束缚在农田上,很多人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城市,由农转居,由农转工;或者是转变为个体工商业者,自己经营一些商品等,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2)新型农业进入家乡经济
问题5显示,大多数的家庭开始采用机器耕种,代替传统的耕种方式。科技兴农战略已经开始深入民心。有许多村民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向科技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做新型农民,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问题2中,农村村民的收入正逐渐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走向小康水平,党的政策和正确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问题9 中,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减支出有节余,说明村民大多有储蓄已备不时之需。农民低收入比重较低,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道路利用率低,道路普遍较窄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问题11中可知农村的道路相对于国路或是市区的道路普遍较窄,不利于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社会保障体系还相对薄弱,对“三农”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一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下,和谐农村建设还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财力支撑。问题4中大多数人想得到社会保障,说明农村有些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的积极性,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3)村民的教育意识有所提升,但相对城市来说受教育程度仍较低 从问题6中,农村人的开始逐渐对提高了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且问题8中家庭收入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也有了提高,说明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一些提高,但是这个比例相对于全国的来说还是较低的,因此政府还是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教育意识。我国已经提出了要科技兴农,在农村中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可是如果没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又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农业水平呢?虽然与以前相比,农村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民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仍然远不能与城市居民相比,这意味着缩小两极分化的任务仍任重道远,不可怠慢。
4)经济收入增长与消费需求发展不平衡
问题7大多数村民认为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收入上涨了很多,这说明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映射出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而农村村民的消费水平相对降低,改革开放直接导致了物价上涨,农民的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相对下降。我们必须看到农村生活水平相较于城市仍然十分滞后。就比如说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其中涉及了一个很专业的经济没名词——恩格尔系数。而让我们失望和忧心的是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很高,现今我国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目前农村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才刚刚及上温饱。不只如此,其他的有关民生问题也多多少少影射出了我国农村有着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
解决措施
经这次调查,在发现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 多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改善的力度,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1)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政府要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 村资源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 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3)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进资本投入,进行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4)政府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加强教育力度
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起头并进,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中国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我国的远景规划才能实现。全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政府要加强农村的 基础教育设施,为农村提供更多大的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适当提高 农村教师的工资,加强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重视教育的意识。
总结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从这次调查中,我更清楚得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现状,看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明显,广大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开始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由单
一、分散、粗放型向综合、集约、效益型转变,这一切都归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并发现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这次调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能让村民认识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行动上做出相应的改进也希望政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农村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国民经济成长中的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