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
——六陈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 学号:201110800043 姓名:甘德荣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六陈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六陈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3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六陈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六陈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六陈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六陈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六陈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较前些年六陈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六陈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六陈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充分发挥六陈水库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除去养鱼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水上运输、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六陈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六陈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六陈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体而言,六陈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只是在现有条件下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对于六陈经济发展阻碍的几点看法:
1、不论是养鱼、运输还是生猪养殖都没有形成规模,不能产生很好的市场效果。现在六陈的农村一般都是独家独户的进行发展,乡邻之间根本没有合作关系的存在,由此一来,对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便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个体户的力量较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力量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所以在我看来合理的将当地的农户按照地域关系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团结大家的力量对于农村
更好的发展很有必要,但是要真正的联系广大百姓共同致富又需要一个有力的领导者,这就是一个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考验了,希望他们可以带领六陈的老百姓更好的发展进步!
2、六陈农业发展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虽然养猪的收入在许多家庭里面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是有很多需要做的。根据六陈独特的山区地理区位和有水库的优势而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紧紧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有比较 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在区域里边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树立产地品牌。鉴于将继续长期存在的小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主要借鉴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因更接近市场在开拓市场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应成为主要推广的方式。首先要扶持在流通或深加工领域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基地示范带动引导农户参与生产,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回收(在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千万万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广场,小生产与大产业的有机衔接。在我看来大力发展运输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化对于六陈而言一定会有好的收获的,当然这也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才可以实现。
3、除去以上两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处理。对于六陈这个山区而言,耕地面积本来就人均占有较少,同时在退耕还林、修建公路、修建房屋等过程中又对耕地进一步照成了破坏。关于耕地的减少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关于山区交通,虽然近年来新修了很多的水泥路,但是大多质量低劣,路面早已损坏,对于长期发展来说,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修公路,这个便是以前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我希望在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工程质量,达到真正的惠民目的,不要让百姓的辛苦钱花费了而达到的效果又不明显。
4、农村发展的相关人才极度缺乏。现在虽然有很多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但是最后真正愿意到农村工作创业的却为数较少,同时,六陈的很多年轻人也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真正在家务农的一般都是30、40岁以上的那些人,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并不是特别到位。在种植烟叶、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说生猪养殖中的相关疾病不能得到必要的技术指导从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现在大多农户在养猪过程中规模已经较大,但是猪圈卫生、生猪管理等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仅仅这两个方面便可以看出人才对于农村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积极引进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六陈也应该呼吁年轻人为家乡建设作出一份贡献,通过学习农学只是不仅可以达到自己致富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家乡百姓更好地发展,这样一年六陈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5、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农民的收入稳定性得不得应有的保障,生猪价格极大的受市场的影响,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这一点我觉得要寄希望于大环境下的农村体制改革和整体规划。
以上几点是我在结合六陈实际后总结而来的,农村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发展要突破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瓶颈还是需要做很多努力的。我想农村的产业结构改革很有必要,同时如果这样的改革在六陈得以经行的话意义也会是很深远的。
总体而言,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让我对于六陈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来说,这些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和鼓励下经济发展方面的确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民的收入水平极大的得到了提高,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建设也不断的有新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而言,问题也是存在的,也是需要得到妥善处理的。所以我觉得在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六陈的经济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很多和六陈的经济状况有相似之处的地区也可以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致富,一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结束语: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应该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我想六陈所走的道路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虽然当今的六陈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处理好这些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这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广大农民朋友的配合和努力。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六陈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同时,其他的农村地区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第二篇: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海洋与渔业局
东港市地处黄海北部辽东半岛北端,南濒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与朝鲜半岛相望,是我国黄海北部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的重点市。
一、海洋自然资源:全市大陆海岸线长93.3公里,其中人工岸线80.22公里,自然岸线11.7公里,河口岸线1.38公里;江岸线长29.5公里;岛屿岸线32.5公里。海洋资源共分八大类:
1、海洋渔业资源:我市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辽宁省的重要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根据《黄渤海区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近海海域渔业生物有218种,常见的鱼类有50多种。主要经济贝类有杂色蛤、四角蛤蜊、文蛤、凹线蛤蜊、红螺、玉螺、毛蚶等,主要经济鱼类有蓝点鲅、小黄鱼、黄姑鱼、梭鱼、牙鲆鱼等,主要经济虾类有对虾、白虾、鹰爪虾、虾姑等。
2、海岛资源:我市海域的浅水近岸型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28个,岛屿总面积
5.9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32.5公里。其中鹿岛和獐岛是我国海域最北端的两个岛屿,也是我市境内两个最重要的岛屿。两岛地理形势相近,东北西三面为陡崖,南部为细沙松软的海滩,岛上山青崖秀,海景引人入胜。
3、浅海资源:全市3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374.5
万亩,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06万亩。自1993年开发浅海养殖业至今,已开发养殖面积342,235亩。
4、滩涂资源:全市滩涂面积36万亩,已开发利用188,000亩。
5、沿岸养殖资源:我市对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18,300亩,还有稻田67万亩,其中40%可用于开发稻田渔业。
6、海洋港址资源:我市境内有商港1个(大东港),客运港1个,国有、集体渔港25个,另外还有个体渔港、自然停泊点20余个。以大东港为中心的商港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8个万吨级泊位,大台子渔港国家已批准对外开放。
7、滨海旅游资源:主要有“一泽三岛”。一泽指位于大洋河口的芦苇沼泽(大孤山苇塘),是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3467公顷,是辽宁省的第二大湿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中国海域最东端、黄海海域最北端的一个保护区。为湿生、水生及滨海盐生三大类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目前共发现46科303个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是人类观察野生鸟类自然活动的良好境地。三岛指大鹿岛、獐岛、小岛,三岛与大孤山文物保护区和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隔海相望,是理想的滨海渡假旅游境地。
8、潮汐能资源:鸭绿江口西口最大潮差6.23米,最小潮差1.75米,平均潮差4米,可建设装机容量640KM、年发电量176万度的潮汐能发电机组。
二、开发现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人均收入水平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海洋经济五大产业共创产值41.6亿元。
海洋渔业初具规模。到2002年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到88万多亩,其中海水养殖总面积达64.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1.1万吨,其中海水产量达18.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3.9亿元,其中海水渔业产值达11.6亿元。2002年港湾养殖面积11.8万亩,产量2.5万吨;滩涂贝类养殖面积18.6万亩,产量4.2万吨;浅海养殖面积34.2万亩,产量3.6万吨;设施渔业5.8万平方米,产量647吨;海洋捕捞产量8.2万吨。全市人均水产品产量达330公斤,渔业人均收入2,187元。
海洋食品加工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冷冻食品加工厂90家。2002年水产品加工总量11万吨,产值达15.4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2002年创产值2.7亿元。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560万吨,产值1.4亿元;港口客运量9.2万人次,产值1.1亿元。
滨海旅游服务业2002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8万人次,实现产值0.38亿元。
海洋能源化工业2002年实现产值2.6亿元,其中滨海发电8.96亿度,产值2.4亿元;海盐产量1.1万吨,产值180万元。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东港市“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资源为基础,以提高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保证,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全面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滨海旅游服务业、海洋能源化工业,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 “海陆结合、条块结合、远近结合、发展与保护结合”的办法,加速海洋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海洋经济体系,建设“海上东港”,推动全市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三、发展目标。
(一)海洋产业产值:海洋经济总产值到2007年达到66亿元,其中,海洋渔业18.57亿元;海洋食品加工业3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7.73亿元,滨海旅游服务业2.1亿元;海洋能源化工业7.6亿元。202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海洋渔业30亿元,海洋食品加工业6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24亿元,滨海旅游服务业6亿元,海洋能源化工业30亿元。
(二)海洋产业产量:到2007年海洋渔业产量29.3万吨;海洋食品加工业产量22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港口吞吐量115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9.6万标箱,货物运输35.5万吨,旅客运输35万人次;滨海旅游服务业接待旅游人数190万人次;海洋能源化工业中海盐产量2.14万吨,滨海发电24亿度。到2020年海洋渔业产量42.65万吨;海洋食品加工业产量40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港口吞吐量240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25万标箱,货物运输量70万吨,客运量60万人次;滨海旅游服务业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海洋能源化工业中海盐产量5万吨,滨海发电量60亿度。
(三)海洋产业结构
东港市海洋经济结构与布局总的方向是实施三大战略,主攻10个重点,构筑起海上经济新格局。
三大战略是: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品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为主攻方向,实施创知名品牌战略;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创建企业集团,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十个重点是:海洋第一产业即养殖业和捕捞业要主攻名优高效养殖、新的养殖资源开发、远洋渔业三个重点。名优高效养殖大力发展浅海底播增殖,筏式养殖、虾池综合开发和设施渔业,要有计划的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强度,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扶持群众渔业向外海和远洋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即海洋食品加工业和海洋能源化工业要主攻海洋食品、海洋医药保健品和海洋化工业和发电业四个重点。将对现有106座冷冻加工厂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海洋药业;海洋化工业围绕海盐生产,开发烧碱和液态氯生产,大力发展风能和港口火电业;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服务业要主攻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服务、海洋贸易三个重点。海洋交通运输业借助于大东港优势,带动我市的仓储物流服务和临港工业经济的发展。滨海旅游凭借海、岛、港、山、水、景等资源优势,突出海文化和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把百里海岸建成为集看景、探奇、赶海、登山、垂钓、游泳、访俗、尝鲜等内容于一体的“海洋旅游民俗园”。2007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为:1:2.02:0.53。2020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要调整为1:3:1。
(四)海洋环境。
2007年,我市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达到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基本建成。
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标准,均达到I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环境和灾害预报系统建成。
四、发展前景
(一)海洋经济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
海洋产业在巩固和完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海洋能源化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服务业,积极开拓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利用等海洋高新产业,逐渐形成协调、完备的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滨海旅游服务业、海洋能源化工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体系。
1、海洋渔业
(1)海洋捕捞业:发展外海捕捞业,2007年远洋捕捞产量达到1.5万吨,占现有捕捞产量的18%;增加近海增殖数量和品种,在稳定对虾增殖规模的前提下增加海蜇、梭子蟹等品种的增殖放流。
(2)浅海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养殖面积要达到40万亩,产量达到8万吨。2020年养殖面积要达到130万亩,产量达到42.65万吨。
(3)滩涂贝类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滩涂贝类要发展到19.4万亩,产量要达到7万吨。2020年养殖面积要达到30万亩,产量要达到15万吨,产值要达到9.5亿元。
(4)港湾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港湾养殖面积要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要达到3亿元。2020年面积12万亩,产量4.4万吨,产值4.2亿元。
(5)设施渔业基地建设: 2007年养殖规模要发展到14万平方米,产量要达到1200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2020年规模要发展到20万平方米,产量要达到5500吨,产值要达到1.8亿元。
2、海洋交通运输业
我市的海洋交通运输业目前已形成以大东港为中心,以遍布全市沿海渔港为辅助的海洋运输格局。2007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要达到7.7亿元,2020年要达到24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要积极开辟国内外客运和货运航线。要广辟融资渠道,加快中心渔港的建设
步伐。大东港规划到2010年新建泊位6个,其中规划建设:5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多用途泊位、散杂货泊位各1个,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万吨级油料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集装箱达到15万标箱,产值达到7亿元。中心渔港2007年规划建成年吞吐能力12万吨的码头,并配套冷藏、修造船、服务等设施,满足2000条大马力渔船的停泊需要。要积极利用和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以能源、外贸运输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粮食、集装箱、油料和客运等专业化码头,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东港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大东港日益扩大吞吐能力,重点发展以仓储、物流、临港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临港经济。
修造船业要在目前维修建造渔船泊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整合目前分散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生产规模。
3、海洋食品加工业
2007年海洋食品加工产量要达18.3万吨,产值要达25.6亿元。2020年加工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达到60亿元。
海洋食品加工业要向深加工、高创汇、高附加值和鲜活运销方向发展。要全面提升我市海洋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季节加工向常年加工转变,由加工本地产品向即加工本地产品又加工外地产品转变,由加工单产品向加工多品种转变,由产品的简单粗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4、滨海旅游服务业
2007年计划接待游客190万人次,产值2.1万元。2020年计划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产值6亿元。
滨海旅游服务业要内外结合,双向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河、海、泉、岛和水库资源优势。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人文景观建设为重点、以新、奇、特为宗旨,大力抓好大孤山古韵文化区、大鹿岛景区、獐岛景区、小岛景区、欧洲风情园、椅圈温泉、鸭绿江口湿地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北井子客运码头和孤山进港路建设,搞活旅游市场,争取创办2—3家旅行社,鼓励兴办与景区相配套的游乐项目,增强景区吸引力。搞好旅游纪念品开发,组织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5、海洋能源化工业
2007年海盐产量要达到2.1万吨,发电量24亿度,产值6.8亿元。2020年海盐产量5万吨,发电60亿度,产值30亿元。重点是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大力发展滨海风电业。
(二)、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前景
根据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信息和服务、海洋矿业、海洋环境等五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
海水利用:海水利用要重点研究从海水提取镁、钾、溴等多种化工原料工作。由于从海水提溴需加热海水,因此可考虑综合利用华能电厂冷水的余热,开展海水提溴产业,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市的海盐资源,加强对海盐的综合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工程:一是加强海洋生物的药物开发。现在已从海洋生物体内分离出若干种相当有价值的医药和农药。从鱼粉加工过程中提取的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五稀酸和六稀酸,这种材料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保健药的主要原料,有较高价值,我们要鼓励科技、企业界合作开发这些资源。二是要将生物工程技术用于水产养殖,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如何从生物工程角度,有效控制
鱼、虾、贝等养殖品种的病害,同时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养殖品种,提纯扶壮,提高养殖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病能力。
海洋信息服务:要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开展海洋咨询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海洋救捞、海底管线敷设、海洋土木工程、海运服务等业务。
海洋矿业:根据地质部门的调查分析,我市海域地质构造具备油气矿藏特征,具有很好的找油前景,要适时争取国家开展调查勘探工作。
第三篇: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摘要 “三农”问题的不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报告浅析了三合镇农村经济过去的现状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分析三合镇农村经济,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改善农民的生活、对三合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教育,特色农业。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题,也是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民族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的现实,并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作为发展中的三合镇农村,要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开发内在潜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束历史上艰辛的生活。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情况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一枝独秀的传统模式被打破,食用菌、北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多元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食用菌产量今年可突破6000万袋。中草药栽培规模达1万亩。全镇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4个,各类规模养殖场42家,规模养殖大户68户,目前畜禽饲养量分别为生猪11.4万头、肉牛2.59万头、羊1.8万只、家禽155万只。
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开发,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旱节水灌溉、激光平地、等离子种子处理、生猪快速育肥、肉蛋鸡综合高产等新技术,水稻优质品种率和农业科技入户率均达到100%,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推广覆盖率达80%以上,防疫密度达98%以上 三是绿色、有机水稻基地规模壮大。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55万亩,有机水稻8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长72%和900%,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全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和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县。
四是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发展各镇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了中西部平原以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为重点,东部山区林场以发展食用菌栽培、山特产品采摘为重点,依托仁怀的酒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在种植业结构上,我镇粮食作物比重依然偏大,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相对较小。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以种植业(水稻)为主,产值占一产比重达到70%左右,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的总产值占一产产值比重在30%左右,农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镇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农业科技转化率相对较低,信息和技术服务仍以产中指导为主,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缺乏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目前,除新引进的东方集团稻米加工企业外,我县本地稻米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规模小、产能低、范围窄,精品意识和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把市场和农民很好地联结起来,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品牌优势不够明显。我县虽然已经注册了一些农副产品的商标和标识,但是由于缺少大量的资金注入和大企业运作以及大手笔的推介宣传,80%的农副产品仍以低级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开发生产,品牌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五是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20%。不少农民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很多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保守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六是农业开发资金短缺,调控能力不强。由于财政相对困难,对上争取资金有限,银行信贷渠道不畅,没有大集团、大企业注入开发资金等原因,农业开发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足额投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方式单
一、手段不灵,仍依赖于政府计划、单向调整的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产业布局以及任务重点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以工促农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特色优势,走精品化道路,实现从水稻为主的原粮输出大县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商品输出大镇的转变。到2015年,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流向适应市场需求,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根据我县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鼓励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深入交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持。
四是加速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 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牵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壮大农民生产的组织规模,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五是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真正地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是构建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基础好、技术较为先进、水田面积比重相对较大的优势,借助创建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契机,在积极争取各类农业项目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密切与各大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研发优良品种。组建农机合作社,配备各类先进农机具,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采取龙头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经营。同时,立足我县优质稻米、食用菌、生态养殖和山特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生产规模,促进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并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引进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借助茅台集团加工园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整合现有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开发高端营养米、礼品米以及加工米糠油、稻壳棒等,延伸配套产品及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切实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农业订单,促进良性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
三是积极提升品牌效益。抓住省、市全面整顿大米市场的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活动,并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保护、发展好“三合大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加大投入力度,聘请专家对“三合大米”进行从种植 到餐桌的全程包装,融入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借助主流媒体,大造宣传声势,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抢占高端市场。同时,充分利用“得莫利”等地方特色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业,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效益。
四是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借助政府门户网站、农村信息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生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作物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农业科技文献信息系统、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农场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信息系统、农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并实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依托、以基层服务站点为延伸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各类供求信息,有效解决因信息滞后造成的结构调整趋同性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坚持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结合我镇村分散、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相对短缺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积极扶持米业协会、食用菌协会等企业带动型、专业服务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重点扶持佩剑稻米合作社、利民稻米生产合作社等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更多的农户向社员转变,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使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发展好农村经济,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对农村进行三次重大政策改革,再到彻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这个中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民——这批占全国总人数7成的人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村民的的谈论中,我看到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但也感受到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农村、经济、收入、问题
正文
为了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考察保定市农村的变化和发展,在12月4号和5号这两天,对保定市北市区村民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方面。我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
我这次调查是选取的是王庄村、前辛庄村、后辛庄村、冯庄村、,尚庄村五村。每个村发放20份调查问卷,共100份。调查问卷的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发放问卷方式是随机抽出五排,每排隔五户发放一份。
问卷资料
第 1 题 您的职业是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务农 42 42% B.乡镇企事业单位 25 25% C.政府机关 5 5% D.个体 12 12% E.农民工 10 10% F.其他 6 6% 第 2 题
您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1000元以下 42 42% B.1000元-3000元 44 44% C.3000元-5000元 10 10% D..5000元以上 4 4% 第 3 题
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农产品收入 28 28% B.养殖业 20 20% C.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23 23% D.外出打工 12 12% E.自己的企业 8 8% F.其它 9 9 % 第 4 题
您认为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基本养老保险 28 28% B.最低生活保障 9 9% C.农村合作医疗 45 45% D.其它 18 18% 第 5 题
你的家庭主要采用的耕种方法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A.机器播种 78 78% B.家养牲畜耕种 22 22% 第 6 题
您希望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达到那种水平: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A.初中 5 5% B.高中 15 15% C.本科 68 68% D.硕士及以上 12 12% 第 7 题
您觉得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收入有变化吗?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上涨了很多 79 79% B.没多大变化 20 20% C.下降了 1 1% 第 8 题
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子女的婚姻 5 5% B.子女的教育 34 34% C.医疗 15 15% D.房子 10 10%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
E.购车 7 7% F.家庭日常开支 19 19% G.购买生产资料 10 10% 第 9 题
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500元以下 30 30% B.500-1000元 54 54% C.1500-2000元 13 13% D.2000元以上 3 3% 第 10 题
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您倾向于哪方面的消费: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温饱 9 9% B.房屋建设 27 27% C.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36 36% D.婚嫁 3 3% E.家用所需的其他物质消费 25 25% 第11题:
您认为村里的道路建设情况怎样?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A.道路太窄 65 65%
答卷比例 答卷比例答卷比例
B.还行 23 23% C.很好 12 12%
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对于经济与教育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影射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1)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从问题1和5显示,在村务农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小,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思想变活了,并不是一味地将自己束缚在农田上,很多人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城市,由农转居,由农转工;或者是转变为个体工商业者,自己经营一些商品等,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2)新型农业进入家乡经济
问题5显示,大多数的家庭开始采用机器耕种,代替传统的耕种方式。科技兴农战略已经开始深入民心。有许多村民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向科技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做新型农民,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问题2中,农村村民的收入正逐渐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走向小康水平,党的政策和正确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问题9 中,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减支出有节余,说明村民大多有储蓄已备不时之需。农民低收入比重较低,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道路利用率低,道路普遍较窄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问题11中可知农村的道路相对于国路或是市区的道路普遍较窄,不利于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社会保障体系还相对薄弱,对“三农”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一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下,和谐农村建设还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财力支撑。问题4中大多数人想得到社会保障,说明农村有些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的积极性,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3)村民的教育意识有所提升,但相对城市来说受教育程度仍较低 从问题6中,农村人的开始逐渐对提高了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且问题8中家庭收入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也有了提高,说明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一些提高,但是这个比例相对于全国的来说还是较低的,因此政府还是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教育意识。我国已经提出了要科技兴农,在农村中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可是如果没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又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农业水平呢?虽然与以前相比,农村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民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仍然远不能与城市居民相比,这意味着缩小两极分化的任务仍任重道远,不可怠慢。
4)经济收入增长与消费需求发展不平衡
问题7大多数村民认为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收入上涨了很多,这说明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映射出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而农村村民的消费水平相对降低,改革开放直接导致了物价上涨,农民的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相对下降。我们必须看到农村生活水平相较于城市仍然十分滞后。就比如说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其中涉及了一个很专业的经济没名词——恩格尔系数。而让我们失望和忧心的是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很高,现今我国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目前农村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才刚刚及上温饱。不只如此,其他的有关民生问题也多多少少影射出了我国农村有着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
解决措施
经这次调查,在发现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 多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改善的力度,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1)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政府要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 村资源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 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3)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进资本投入,进行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4)政府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加强教育力度
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起头并进,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中国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我国的远景规划才能实现。全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政府要加强农村的 基础教育设施,为农村提供更多大的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适当提高 农村教师的工资,加强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重视教育的意识。
总结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从这次调查中,我更清楚得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现状,看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明显,广大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开始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由单
一、分散、粗放型向综合、集约、效益型转变,这一切都归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并发现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这次调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能让村民认识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行动上做出相应的改进也希望政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农村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国民经济成长中的中国农业》
第五篇:金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金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最直观的反映,目前金昌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对此,我们利用金昌市农业基础统计资料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加快金昌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几点浅薄的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2010年金昌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10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0.88万吨。全年新建日光温室610座、食用菌棚1500座、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18户,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16万头(只)。完成垄作沟灌15万亩、全膜沟播2万亩、膜下滴灌6300亩。建立了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示范面积11万亩。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69个,示范项目80项,引进新品种200个。新建改建干支斗渠287公里,解决了2.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生态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完成营造林4.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编制完成9个乡镇和98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建成村委会办公楼99个,新建高标准农宅17331套、沼气池14331座,100%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80%的农户通上了自来水,12个乡镇全部建成文化体育广场,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3、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编制完成《金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制定出台户籍管理、土地流转、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等10项配套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二三产业较快发展,城镇化率达到59.33%。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加大,2010年涉农资金支出累计达到20.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4.4亿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126座、食用菌棚7265座、标准化养殖小区107个,啤酒麦芽产量占全国的15%,金昌市成为全国三大啤酒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50个,7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76.4%,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撤并农村中小学34所。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改造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建成105个村卫生室和9个计生服务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乡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提前实现“四个全覆盖”目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村级文化中心102个,所有的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建成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98个。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医保、低保、养老、优抚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村干部、社区干部工资补贴制度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残疾老人、特困家庭大学生生活补贴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昌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层组织公共服务乏力,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税的取消减轻了农民负担,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也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无法也无力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阻碍着乡镇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金昌市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价格预警、抵御市场风险和融资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源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菜难卖”和“谷贱伤农”依然存在。
2、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造成金昌市各乡镇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较大差异。
3、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然而总体来看金昌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尤其是水利设施,严重影响着粮食的稳产增产,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4、人才和资金问题依然短缺。近年来金昌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善乡镇的人才结构和融资渠道,但“引进难”和“留住难”所造成的人才缺乏和融资渠道单一造成的资金短缺依然制约着产业化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提升。
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扶持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力度,提高基本农业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刺激农村市场消费,促进各乡镇之间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为了破解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我们要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契机,搞好本地水利建设规划,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力争3-5年有所突破。一是大范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做好渠道防渗、暗管输水、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建设高效节水的现代化灌溉体系;三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良田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四是积极探索长效的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体系。
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二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上继续创新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三是加强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大以价格为主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做好生产管理等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在充分照顾农民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用市场化的理念实现土地资源重组,做到规模经营,达到农业土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4、努力破解人才和资金瓶颈。在人才方面:一是政府继续执行相关人才政策,确保能够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二是加大“村官”“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的思想引导,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其真正驻村工作,使他们能真正融入基层,扑下身子,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三是加大对乡镇本土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在资金方面:一是用足用活中央的各项涉农政策,用项目争取资金;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如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等模式;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融资作用,加强与涉农企业合作,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