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猎头公司现状和前景
中国猎头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猎头”在英文里叫Headhunting,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方面把它翻译为“猎头”,所以引进大陆后我们也称之为猎头,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高级人才委托招聘业务,又被称之为猎头服务或人才寻访服务。猎头公司就是依靠猎取社会所需各类高级人才而生存、获得的中介组织。与人才交流中心不同,猎头公司采取隐蔽猎取、快速出击的主动竞争方式,为所需高级人才的客户猎取公司人才市场得不到的高级人才。猎头公司的猎物对象是高级管理人才。一般来说,主要是举荐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人事总监、人事经理、财务经理、市场总监、市场经理、营销经理、产品经理、技术总监、技术经理、厂长、生产部经理、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博士后、博士、工商管理高级人才、其他高级顾问及其他经理级以上人才等。而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猎头公司还根据项目的大小进行了市场细分,只做中高端的猎头服务项目。
“猎头”进入中国也就是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中国猎头行业也随之萌芽、探索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经济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资源中最活跃的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猎头公司的出现,促成了社会经济体系中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猎头服务已成为企业物色高管和高层职业经理寻求职业变迁的重要渠道,并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产业。
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虚拟化趋势,更是成为我国猎头业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催化剂,猎头业的实体化、公司化、网络化进程,更是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中国的猎头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现状:第一,公司化进程加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渡的进程中,以高级人才为经营对象的猎头公司,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至1996年,基于政策方面的宽松环境,猎头业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高潮,全国范围内涌现出300多家猎头公司。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善,其后外资猎头公司陆续进入,行业单元数量激增。目前,在全国,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注册成立,并正式经营猎头业务的猎头公司超过950家。若再加上从事猎头业务的人才市场、管理咨询公司,总数在3000家左右。第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猎头公司经营范围、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可以说,中国的猎头公司无论是在猎取对象、经营范围、利润提取,还是在成本核算、发展战略等方面,均比以前有了长足进展,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多样、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人才推荐、人才培训、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素质测评、人力资源咨询、以及人才派遣、人事诊断、人事顾问、网上猎头服务等业务功能不断发展。第三,边际效应扩张明显。猎头公司的个体行动,往往会使得边际效应呈几何级数的方式放大、膨胀,从而引起相关系统的剧烈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的大气候下,猎头市场表层上出现了起初是针对某一个体人的猎取行动,往往会造成一种连动的“一窝端”现象。第四,逐步激活下游产业。尽管中国的猎头业的主要对象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级人才流动现象并不十分突出的中国,此领域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猎头业从二个方面向下游产业延伸:一方面,为了维持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一部分猎头行业近年来开始进入、开发下游产业,如中级技术市场、初级人才方面,特别是加大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市场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不少公司开始有意识地从猎取成熟的“猎物”,转向发现、培训、跟踪未来的“猎物”,采取建立高级人才个人档案、跟踪知名大学研究生就业动向等手段,前期介入“猎物”的成长过程;与此同时,对于基本的职业规划、职业培训、薪酬调查、人才测评、背景调查等,也成为下游产业的发展热点。第五,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显现和潜在人才市场。对于猎头行业来说,其效益根源于高级人才流动数量和流动频率。按中国的市场前景分析,猎头行业今
后平均每年总营业额将不低于10亿美元。第六,行业分化市场细分。猎头公司十年前第一次现身中国,如今已有数千家之多,但真正具备专业资质的很少。目前,在国内,大大小小猎头公司有5000多家,但真正有资质的猎头公司不过200多家,20%的猎头公司占据了80%的市场。
中国猎头公司的前景也是不容小觑的。猎头行业前景光明与欧美国家猎头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猎头业这仅十年的成长毕竟还比较稚嫰。我国猎头行业目前的不成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仍未规范,猎头行业本身鱼龙混杂,有一些小的或者无证猎头机构为用人企业猎才时随意性大,不深入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人才,便急忙去推荐人才,对人才的评估手段存在不专业的情况,在费用的收取方面竞相压价等等。二是市场仍未成熟,现在使用猎头猎取人才的大多仍是外资或合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国企使用猎头约只占百分之一。虽然国内企业对中高层人才极其渴求,也希望通过猎头公司为其猎取人才,但大多数仍对猎头公司表示怀疑,不愿安规范签订合同,不愿支付预付金,使操作规范的猎头公司难以为其开展业务。三是猎头行业本身也存在专业人才的短缺。据了解,在猎头行业成熟的国家,一般猎头顾问专门负责某一个行业人才的猎取,年龄多在40多岁,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如有MBA、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原先都在别的行业中已担任过相当高的职位,对这一行业有深刻认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进入猎头界后便能以该行业的行家和人力资源专家双重优势提供服务。而国内猎头行业因起步晚,一般猎头顾问在其他行业也只有三五年的从业经验,猎头自身素质尚且不足,对用人企业所在行业了解不深,与用人企业高层的沟通存在困难,这都影响了猎头行业的发展。猎头行业走向规范化,有赖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和猎头公司自身的建设。许多猎头公司也正在苦练内功,提高服务素质。南方人才网副总经理王延夏说,猎头公司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顾问队伍,探索更专业的操作规范都是当务之急。猎头公司在外国已有几
十年的历史,而中国出现猎头行业不过十来年的事。早期主要是为外企在中国的机构寻找本土人才。近年来,许多国企,特别是一些上市的股份公司、民营高科技企业也跻身于猎头公司客户的行列。改革开放后,企业走向市场,人才走向市场,当企业向市场要效率的时候,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时,作为搜寻人才的有效方式,猎头公司就很自然地抢滩中国大地。国内最早的猎头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到1995年北京就审批了3家以猎头为主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内猎头公司和两家兼做猎头的报道越来越多;公司里,白领以接到猎头电话为荣;越来越多的中介公司涉足猎头业务。从全国来看,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猎头公司为以百计,并成倍递增,而国外的猎头公司也开始大量地进驻中国,几乎国际著名的猎头公司都在国内设立了办事处。猎头市场在中国真的启动起来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大大小小的猎头公司上千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南京等大城市。
第二篇:猎头公司申请报告
申 请 报 告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单位为 现因公司发展需要,特向贵局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证。
一、申请的必要性及服务宗旨
人力资源服务对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提供的法律和政策环境。2013年以来,在国家、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人力资源服务行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侵犯求职者权益的行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其发展,组织其参与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政策环境,使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目前北京经济发展迅速,用工需求成倍增加,社会各界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我公司秉承“服务用人者、保障劳动者”的宗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讲诚信,重形象,严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以专业的运作流程、严谨的务实态度、一流的服务质量,创建全市具有诚信、可靠、务实、快捷、高品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充分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的不同需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可行性
1、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载体
人力资源服务对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方面、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透明度、保持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综观世界各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劳动者就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完善。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人力资源机构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法律和政策环境。2002年以来,在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机构发展,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人力资源行为和人力资源机构侵犯求职者权益的行为。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将民办人力资源机构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其发展,组织其参与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第一次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机构的根本区别和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为人力资源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政策环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中国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就业的人数在整个就业市场中所占比重较高,基本上占50%左右,有的地方更高。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劳动者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中国政府仍将大力鼓励发展私营人力资源机构,这是促进和保障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方面。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
人力资源机构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方面的各项服务的,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一定培养和训练的专业人才,才能使人职匹配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能。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1)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2)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劳动者;(3)开展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4)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6)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7)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服务项目。随着《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形式明确化、合法化后,人力资源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人力资源服务要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
3、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法规环境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从供给方面看:一是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国内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二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人口总量处于上升阶段,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三是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将得以改善。从政策层面来看,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2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对重点地区和群体的结构性支持政策,内需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调整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后续动力。另外,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进城的户籍问题,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投资和消费前景。
4、就业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仍然很大。2009年我国需要就业的人员超过2400万,供求缺口总体还在加大。但同时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优化趋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快速增长。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呈现的十分典型的哑铃型。然而,从产值与就业结构的不一致性可以看出我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
因此,当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力供给高峰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高校毕业生有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在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资本对劳动的排斥倾向不断加剧,环境压力、能源约束不断挤压经济增长空间,使得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5、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把有效配臵人力资源作为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在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把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服务作为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重要环节,以“增长提速、质量提升、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劳动保障领域的服务业跨跃,逐步形成了公共就业服务与人力资源服务服务企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012年至2013年底,人力资源服务服务企业累计为2100万人次提供了求职登记,中介成功总人次突破1000万。不仅成为凝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承接体,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服务对经济的贡献日趋凸现,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6、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由于本项目契合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并且政府在政策法规上均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可见本项目开发前景广阔,投资收益稳定,有长期发展向上的良好趋势,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另外,由于本项目的运营成本不高,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以知识咨询和专业性服务为主,因此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实施后,完全可以获得预期收益。
公司筹建过程
一、注册场地租赁(租赁时间2014年08月21日至2015年08月20日,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清路1号院3号楼2单元1112室,面积80.21平方米)
二、办公设备购置(电脑及各类办公家具)
三、公司工作人员招聘(5名工作人员其中2名本科学历,3名专科学历)
四、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站,提供企业与个人信息互动展示
五、开展公司运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建立公司人才信息库,将人才档案信息的归类整理
1、人才资料储备借助人才管理通道,即和人才有关的部门机构——城市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部门,各类型的劳务服务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大中专院校的就业处(学生科)、人才交流中心等。
二、网络简历信息整理。
(1)人才塑型对于在册会员人才不定期开设拓展训练(大大增强人才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对接的成功率,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打造多方共赢的局面)和用人单位批量人才的基本技能培训,可以是用人单位委托培训,属有偿服务。
(2)数据分析通过对市场各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储备计划和就业方向转化,需要配有人才专家队伍做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形成人力资源开发调整方案。
终上所述,望贵局能批准我司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为盼!
2015年1月8日
北京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篇:猎头公司 合同
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劳
动
合同
甲方: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盖章)委托代表人(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甲方: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乙方:
法人代表:性别:
公司地址:出生年月:
所 属 区:身份证号码:
邮编:户口所在地及暂住地: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合同期限)
1.合同期限自日至日。
2.本合同试用期为自年月日,若乙方在试用期内表现优秀可提前转正。
3.合同期内,乙方工作表现及业绩考核均达到规定指标且符合晋升规定的,甲方可以给予乙方职位及薪资的提升,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变更劳动合同。
第二条(工作岗位)
1.甲方聘用乙方担任职务。具体工作职责见合同附件《职位说明书》。
2.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岗位职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严格遵守
甲方的规章制度。
3.甲方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乙方的工作
岗位。
第三条(工作时间及休息日,节假日)
1. 甲方实行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制,上下班时间按甲方规定执行。
2. 乙方确因工作需要而加班的,须经甲方审批同意,甲方按国家和甲方有关规定给予加班
报酬或给予补休。
3. 乙方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及婚假,丧假,计划生育假等甲方管理规定列明的有
薪假期,具体休假办法详见甲方《员工手册》。
第四条(劳动报酬)
1.按甲方现行工资制度确定乙方基本工资为各类津贴,奖金等按照考核发放。
2.甲方实行新的公司制度或乙方的工作岗位变动时,乙方的工资待遇和发放方式按甲方规
定予以调整。
3.甲方每季度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考核,如乙方未能达标或部分达标,按照考核制度,不予
以发放乙方绩效工资及考核津贴。
4.甲方发薪日期为次月5日,遇节假日顺延,实行先工作后付薪。
5.乙方的工资为税前工资,乙方个人所得税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费用由甲方代缴。
第五条(保险,福利待遇)
1.乙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及病休待遇,因工负伤和患职业病以及女职工孕、产期
等待遇,按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办理。
2.甲方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按期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属于乙方个
人缴纳的,由甲方在发薪时代缴。
3.乙方应在合同生效日起一个月内将办理保险的相关档案材料,包括账户信息,退工单等
材料交至甲方,如预期未交则由乙方承担相关的一切责任及经济损失,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六条(工作条件及劳动保护)
甲方为乙方提供必备的劳动条件以及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第七条(劳动纪律)
1.甲方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提
高乙方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技能。乙方必须认真参加甲方组织的各项教育培训。
2.甲方可依据自身特点提供持续的在职培训,要求乙方接受离职培训。
3.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甲方的各种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服从甲方的领导,管理和教育。
4.乙方应遵守甲方规定的工作程序,严守企业秘密,如因乙方泄漏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乙方须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与甲方解除合同,乙方均有保守企业秘密的义务,如因乙方泄漏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乙方须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乙方违反劳动纪律和甲方的规章制度,甲方按奖罚规定给予教育,批评,惩罚,直至解
除劳动合同。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
1.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本合同的有关条款。
2.本合同期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劳动合同。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可以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乙方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乙方死亡(含宣告死亡)的;
4)甲方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消、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责令关闭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4.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经双方协商一致,甲
方按照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合同终止。
5.本合同期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本合同期限顺延至下列情形消失:
1)乙方因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符合计划生育的乙方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随时解除乙方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甲方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但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乙方:
1)乙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甲方因改制、重组、机构调整、岗位合并、设备更新等生产经营或技术条件等非经济
性变化,致使乙方工作岗位消失,且甲方又无法安排其他工作岗位的;
4)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
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8.甲方因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依法
裁减人员,解除本合同。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据本条第7、8款解除本合同:
1)乙方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的;
2)乙方因工负伤或患有职业病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乙方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0.乙方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在试用期内,乙方提
出解除合同的,应提前3日通知甲方。有脱密期要求的,乙方须按本合同第十条执行。
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不提前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2)甲方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2.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13.本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涉及经济补偿的,甲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
定以及甲、乙双方签订的专项协议办理。
第九条(违约责任)
14.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甲方依法规定的规章制度以及甲乙双方约定的事项,承担违约金,经济赔偿和补偿。
15.乙方在本合同期内由甲方出资进修,国内培训,出国考察实习的,由甲乙双方另行签订
《培训协议》。对服务期等另行约定,并按约定的条款执行。
16.乙方接受甲方各类培训,若乙方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或自行离职的,要承担相应的违约
责任:签订《培训协议》按《培训协议》条款执行;没有签订《培训协议》的,按甲方《培训制度》等规定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17.合同期内,乙方不得擅自脱产或半脱产学习。
18.乙方提供的各类证件,证明及生活,工作经历经甲方验证,如与乙方所述或提供资料不
符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由此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并解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同时甲方保留诉讼乙方的权利。
19.乙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合同到期不续约的),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若未经甲方批准擅自离职并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应根据损失情况予以相应的经济赔偿。
20.乙方如参加并承担甲方项目的,未经甲方批准,乙方擅自离职造成项目无法完成的,甲
方保留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要求乙方赔偿甲方相应的项目经济损失。
21.乙方所有结算工资,甲方在确认乙方交接工作完成后一个月内支付。
22.在任职期内,乙方若未经甲方书面同意在其他机构中任全职或者兼职工作并由此给甲方
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经甲方提出后仍予以拒绝,甲方可以立即与乙方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须乙方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乙方则必须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相应损失。
23.如果乙方同时违反以上规定,甲方可以按违约条款逐一追究违约责任。
第十条(合同限制)
乙方在职期间,以及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后年内,不得利用甲方的成果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业务,在合同终止时,甲方双方另行确定具体竞业费,支付方式,违约条款。
第十一条(劳动争议)
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和因辞职,除名,开除乙方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除,可向甲方注册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在甲方注册地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其他事项)
1.甲方有权对乙方所使用的电脑安装安全运行软件。
2.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劳动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和甲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3.本合同中提及的甲方的管理规定可由甲方不定期修改并与全体员工开会协商,张榜公布
后七个工作日内公司员工无疑义的,即该条例立即生效;并构成本劳动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十三条(合同生效)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除双方信息为手写外,其他一律打印,有修改均须盖合同校正章。
附件1:
职位说明书
乙方担任甲方 招聘专员 一职,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在猎头顾问指导下进行猎头项目操作;
2、分析职位说明,通过各种渠道寻访到合适的候选人;
3、与候选人进行初步的沟通;
4、接受顾问指导对行业内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
5、完成顾问指派的其他工作。
助理每月必须至少给顾问提供不低于5 名可以推荐给客户的候选人。提供人选的数量会按照助理的能力提升而增加。如果连续三个月提供可以推荐人数少于5 人,则视实际工作情况对其进行劝退或者减薪处理。
招聘专员(researcher)提成方案:
提成按每笔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2% 来计算奖金。
每季度第一个帮助顾问完成的职位,按照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2% 来计算奖金。每季度第二个帮助顾问完成的职位,按照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3% 来计算奖金。每季度第三个帮助顾问完成的职位,按照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4% 来计算奖金。每季度第四个帮助顾问完成的职位,按照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5% 来计算奖金。从第五个开始,以后都按照收款扣除营业税后的5% 来计算奖金。
招聘专员若在合同期间内,完成3单及以上,经过顾问评定,可晋升助理顾问(assistant consultant)届时,在合同内变更具体职位、职责及薪资。
第四篇:猎头公司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
甲乙双方资料与试用期一致,(乙方保证自己在本合同中所述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果存在任何虚假成分,一经查实,甲方有权随时解除本合同并不需支付任何补偿费,赔偿金,乙方对此表示同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
本合同有效期为年,自年月日始,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个月。
第二条 职务和工作内容
2.1甲方聘任乙方在部门,担任职务。
2.2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甲方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其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将在《岗位职责说明书》中规定或由甲方随时对乙方进行指示。
2.3甲方根据业务经营需要可随时调整乙方的工作,乙方需服从,如果乙方不同意甲方的决定,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第三条 工作时间
3.1乙方的工作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8小时,每周共40小时。
3.2乙方每天的工作时间为9:30-18:30,12:00-13:00为午餐时间。如遇工作旺季,导致甲方业务量增大时,乙方的工作时间应以完成甲方所分配业务为准进行安排。
第四条
4.1甲方安排乙方加班的,应依法向乙方支付加班费或安排倒休。但乙方因个人原因未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而需延长工作时间的,甲方不支付加班费。
4.2在一般情况下,乙方应在8小时内完成工作。因工作性质或完成某个项目,乙方的工作时间难以计算的,甲方不单独支付加班费,但可视乙方业绩对其进行单独奖励。
4.3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工具,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4.4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和甲方规章制度的教育。
第五条 劳动报酬
5.1乙方转正后的工资为每月元人民币(税前),其中包括乙方的基本工资及全部法定的津贴和补助。甲方每月以人民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在每月十五日前支付。
甲方可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有关规章制度,对乙方考核情况以及乙方的工作年限,奖惩记录,职位变化等相应调整乙方的工资水平,乙方最低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合同期限
工资标准。
5.2甲方根据本合同第2.3条款规定调整乙方工作岗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乙方工资,乙方需服从。如果乙方不同意甲方对其工资的调整决定,甲方可解除合同。
5.3根据乙方的工作表现及甲方的经营状况,甲方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给乙方加薪。加薪的具体时间和数额由甲方决定。
5.4甲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代扣代缴乙方的个人所得税及需由乙方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等。
第六条
6.1甲乙双方应按国家和北京市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缴纳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按北京市规定政策)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
6.2因乙方原因不能在甲方办理社会保险者,由乙方与甲方另行签订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6.3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工治疗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其病假工资和医疗待遇按照国家,北京市和甲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6.4乙方因工负伤的,待遇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7.1乙方应遵守《员工守则》及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安排及指示,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此外乙方须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并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和各项活动。
7.2乙方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的规章制度,甲方可视情节轻经予一定的纪律处分,降职,降薪,扣薪。情节严重者,甲方有权开除乙方而不需支付任何赔偿金,并有权依法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7.3乙方在受雇于甲方期间,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在其他与甲方相竞争的公司中任职或在其中拥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或从事与甲方相竞争的活动;不得到其他单位兼职。违反此条款者,甲方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支付任何补偿金,并可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7.4乙方对甲方负有保密义务。具体规定见附后的《保密协议》。《保密协议》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八条
8.1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本合同,但需以书面形式作出并经双方签署后生效。
8.2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应将变更要求书面通知另一方,另一方应在15日内(含15日)书面答复对方,15日内未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本合同。
8.3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发生变化,应依法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
第九条 合同的解除
9.1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合同。合同的变更 劳动纪律 保险及福利待遇
9.2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有权立即解除本合同,无需提前通知乙方且不需支付乙方任何经济补偿: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按甲方规定或者本合同约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求刑事责任的;
(5)未经甲方同意,为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服务而接受任何方面之报酬的;
(6)试用期满后,被发现在应聘过程中向甲方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的;
(7)甲方根据本合同的约定调整乙方职位时,乙方不服从甲方工作安排的。
9.3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解除本合同,但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乙方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9.4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不得依据本合同第9.3条规定解除本合同:
(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达到伤残等级的;
(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9.5甲方根据本合同第2.3或第5.2条规定解除本合同的,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9.6鉴于乙方系掌握甲方商业机密的人员,故乙方要求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壹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以便甲方采取相应的脱密措施。乙方须在该壹个月内做好交接工作及按甲方的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如果乙方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未按本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或因其他问题正在被甲方审查期间,乙方不得依据本条款解除本合同。
9.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乙方劳动的;
(3)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向乙方支付劳动报酬的。
乙方要求解除本合同的,必须按照甲方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情况的有关规定完成交接工作后方可离职。
第十条
10.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自行终止:
(1)合同期限届满的;
(2)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3)乙方达到法定退休条件或乙方死亡的;
(4)乙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被宣告失踪或死亡的;
(5)甲方依法破产,解散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10.2本合同期限届满前,甲方应提前30日将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经协商办理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手续。
10.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续订本合同并及时办理续订手续: 合同的终止、续订
(1)甲乙双方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
(2)本合同期限届满后,因甲方原因未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乙方与甲方仍存在劳动关系,乙方要求续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就续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时,续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从签字起不少于12个月。
第十一条经济补偿与赔偿
11.1依本合同的有关条款或国家法律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时应由甲方支付经济补偿的,甲方应予一次性支付,并事先扣除任何乙方对甲方的欠款或赔偿款。
11.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应根据乙方在甲方的实际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其数额为乙方解除本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
(1)经于乙方协商一致,甲方解除劳动合同的;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甲方解除劳动
合同的;
(3)甲方根据本合同第2.3条或第5.2条规定解除本合同的。
11.3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解除本合同,应根据乙方在甲方实际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其数额为乙方解除本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3)甲方裁减人员的。
11.4乙方提出解约或因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或由于乙方的过错而导致本合同终止时,甲方不担负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由于乙方的违约而给甲方造成损失时,乙方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1.5甲方出资培训和出资招/接收的乙方,因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解除本合同的,应向甲方赔
偿培训和招/接收费,具体事宜按甲、乙双方另行签订的培训协议或劳务协议执行。11.6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保守商业秘密事项,对甲方造成经
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工作交接
12.1本合同无论何种原因终止时,乙方均须返还甲方全部的文件,图纸,客户清单,财
务报表,记录,软件,存储数据,设备,市场信息,制服及其他提供给乙方或在乙方手中的甲方财产。乙方未按上述规定返还,甲方有权在最后支付给乙方的工资或经济补偿金中适当扣减,并采取其他措施追究乙方的责任。
12.2本合同终止时,乙方应提前做好交接工作以保证甲方工作的延续性。乙方如未按要
求执行,乙方可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十三条劳动争议处理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能达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四条合同的完整性
本合同为双方就合同所涉事宜达成的完全理解,取代双方此前所达成的一切口头或书面的协议和理解。
第十五条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甲乙双方约定下述条款:
如本合同其他内容与本条特别约定不一致,以本条特别约定为准。
第十六条合同附件
《员工守则》,《薪酬考核方案》,《保密协议》
第十七条其他
17.1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17.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并由甲方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是1953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和20年后实现了DNA重组和转化。1982年美国EliLily公司宣布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生物技术向着产业化大踏步地前进。1993年另一项重大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者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基本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奠定了生物技术的基础,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从DNA的重组与转化成功到现在,生物技术的崛起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深入到医、农、工等许多领域。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
本文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近一、二十年来发展极为神速,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其应用的主要方面是:
一、作物的改良。包括优质高产的粮食新品种,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抗逆脱毒植物以培育出一批抗寒、抗旱、抗病、抗虫、抗盐碱,以及抗除草剂的新品种,可望发展的植物制药厂,运用遗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药物,一株植物就是一个小小的制药厂。
二、饲养业的革命。包括动物改良,繁殖技术、激素、疫苗、抗体等运用。
三、生物农药。包括杀灭剂、绝育剂、性诱剂、拒食剂、激素剂等多种。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几乎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而生物化学反应中微生物酶的催化,可以常温、常压下生产,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化学工业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工业酶、工程菌的生产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产门类,原材料工业新的生物化学产品层出不穷,节能降耗给传统工业的发展与改造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如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原料均来源于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重新组建工程菌、工程细胞,使其具有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产、开发优质保健品、新甜料的开发及酿造工业的应用。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是最大的一个领域。
据统计现在生物技术实际应用的60%都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包括
一、解决了过去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
二、研制出了一批灵敏高、性能专
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试剂,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
三、是有了确保优生优育的得力手段也为人类健康长寿展示了美好前景。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
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状况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得到了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我国的生物技术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在组织管理上,1983年在北京建立我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功能是组织协调、规划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财政支持联系国际间合作。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都设立了相应的生物技术领导小组或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许多省市也设立了协调机构并将生物技术与产业定为本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将生物技术产业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
年来全国有11个省(市)把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迄今我国已有近40多个基因工程医物处于不同的研制阶段,并形成了一支近万名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技队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试验室在各地建立,迄今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效益使人们看到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我国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课题分属三个方面管理
1、国家的五年计划
2、国家高科技-“863”计划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其中国家五年计划(如“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管理的课题属攻关性课题,多是涉及国民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费由国家有关部门拨出如卫生部、农业部、轻工部等。研究范围常常涉及基础遗传工程、植物遗传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下游处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每个五年计划的研究互相延续又依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略有变化。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课题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前沿课题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增加后劲。研究经费由国家科委拨出国家生物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支持基础项目。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是主要资助项目之一(当然还有其它学科的基础研究)。
根据我国“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导战略目标的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奋斗目标是:
1、生产力争50%的医药成果投入应用,10个以上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投放市场,基本形成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达50亿元,另外,5-6种基因治疗方案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2、防治肝炎和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和疫苗,形成我国的特色,其中有些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形成7-8个生物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中心,培养3000名跨世纪的生物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有:白介素(IL-
2、3)、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集落刺激因子(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激素(GH)、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据不完全统计,表2是我国开发已批准生产的主要生物工程药品及上市时间。正确认识生物医药业的地位在经济上,将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产业叫支柱产业。生物
制药所在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比较小的产业,反映其规模轮廓的指标如产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等,均占不到全国的2%,这些指标在全部39个产业中的排名基本上在20位以后因此医药行业还谈不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医药行业中的生物医药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只有2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其余各公司销售额在几百万至几千万不等,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因此生物医药仍处于弱小成长期,需要细心培育、扶持。从医药行业产出效益的指标却令人刮目相看医药行业只有全国1.87%的资产却实现了全国2.47%的利税与4.42%利润。从这两个指标看医药在各行业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利润名列39个行业的第7位。这一方面说明医药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说明从总体上看医药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其它行业强发展后劲足。我国生物医药业面临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进口药将冲击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近五年来我国每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3年为54.17元,1994年为66.67元,1995年为88.33元,1996年为100.12元,1997年为116.86元,每年以16%的幅度增长。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日本的1.6%,为美国的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商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国外发达国家制药商和药品经销商正是看准了这点,许多国际一流的制药公司纷纷通过向我国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1993年为11%,1994年为14%,1995年为22%,1996年为33%,1997年为40%。而随着关税的降低和WTO加入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国外的研究报告有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 “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成熟品种少,而开发公司多,高水平重复开发日渐严重,据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而来,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现象。干扰素生产企业有20家,EPO有1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厂家准备投入白介素2有9家,与G-CSF疗效相似的GM-CSF也有8家生产。随着厂家销量的增加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最终将会导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下降。很可能重蹈当年青霉素、维生素C低水平重复带来的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覆辙。上、下游技术开发研究不协调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角度看下游工程的发展尚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业
化要求。现代生物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能把众多的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却廖廖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在这方面特别突出。不仅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而且在投资与下游工程人员配置方面急需加强。生物技术基础较好的上海为例,近年来工业系统中有21种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改造,有20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装置需要更新。在科研系统12种中试生物技术产品中有7种需要开发新工艺。上海一企业的科研经费只占总产值的1%,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10%~20%。在人员配置上上游和下游工程科技人员比例同样不合理。某研究所近160名一线科技人员中微生物专业26人生化55人发酵69人电气7人。下游工程及其设备上的专业人员极少。知识产权的分争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的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方面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内销。另一方面,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我国总有一天会加入关贸总协定,迟早要承认国家专利,目前大量仿制基因工程药物会引发大量的诉讼。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早已虎视眈眈瞄准国内大的企业下后手如果败诉则损失最大的是生产企业。如某药业投资约1亿发展分泌型人生长激素,产品还没有上市就被美国列为起诉的黑名单。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展望今后30年将以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为主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同时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强那些我国具有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均力敌的项目增强技术革新、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一些我国的优势技术和优势产品。到2000年的主要战略目标:生产数十种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一批新兴生物技术工业将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的产值将由现在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发展到占20%。抗生素、生物制品等传统技术工业将有重点地得到改造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本世纪末物质技术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按1985年价)约占2000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的2.5%是1995年生物技术产值的4倍。初步形成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结构合理、技术配套的科技力量。从高科技的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几个领域里应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导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确实存在一个所谓”敌我不分“的问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所谓导向治疗就是利用抗体寻找靶标如导弹的导航器把药物准确引入病灶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
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抗体可以对抗各种病原体亦可作为导向器但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已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需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占重要地位血液制品是采用大批混合的人体血浆制成的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人体疾病的发生不外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二是生物功能的失调。能否抵抗病原体人体是否具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理状态都与基因调节有关对人体基因的研究必将发现新的致病或抗病基因基因的密码是可以人工构建的某些基因产物就可以开发为一种药物。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已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1998年2月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公司的控股公司-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1亿元与复旦大学携手在人类基因克隆功能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复旦大学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资金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各种开发的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
(曙光乍现的中国生物医药业)2生物制药的综述。
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制造领域的应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2001年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4284家。其中622家为上市公司占全部生物制药公司的14.5%具体数据见表2-1。2002年美国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总数为342家而2001年时为344家总的从业人员2002年为约19万人。多数美国股市分析师都认为美国上市公司中的生物制药板块已经见底2003年可能重新启动。在2002年内美国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额达到100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为26亿美元而2001年只有24亿美元。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经批准14类19种生物工程药物上市(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
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发展余地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并投入了大笔的科研经费以鼓励、支持此类药物的研究生产。同时生物技术药物的上市也能给制药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全球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一些著名的化学制药企业纷纷投资研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品,生物制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制开发热潮。近年来,已有约70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陆续开始了Ⅰ-Ⅲ期临床实验研究(含同种药物不同制剂)。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出来的疫苗、可溶性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药大举进入临床。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抗肿瘤疫苗、抗体、肿瘤抑制剂;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③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④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活性因子;⑤抗感染、抗病毒的抗体和疫苗;⑥基因治疗剂。如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癌的融合蛋白Ontak,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抗癌目的的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TNMPs),预防巨细胞感染的免疫球蛋白CytoGam,抗病毒的反义核酸药物Vitravene、Vistide,抗HIV的逆转录酶抑制剂Preveon,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的TNKase(tenecteplase),用转基因绵羊生产的治疗肺气肿的蛋白酶抑制剂ATT,流感疫苗Nasalflu、FluMist,黑色素瘤疫苗Melacine,抗爱滋病病毒(HIV)近期感染的疫苗VIR201,预防婴儿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的疫苗Prevnar,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防血友病A患者大出血的重组抗血友病因子ReFacto,用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hIGF-
1、胶质细胞原神经营养因子,用于减肥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抗甲状腺癌的重组人促甲状腺素激素Thyrogen,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抗体ARX-CBL,用于抗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单克隆抗体Zenapex、OrthoOKT-3,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克隆抗体Remicade、etanercept,治疗红斑狼疮的LJP349,抗血栓的单克隆抗体ReoPro,用于中风患者的重
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etavase,P53肿瘤抑制基因,心血管病基因治疗剂VMDA3601,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用于疾病诊断的试剂也相继问世。五年后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规模有可能扩大到320亿美元。其中,基因治疗剂将成为发展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21世纪生物技术药物有望解决许多遗传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问题。
综述生物制药今后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制药企业对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如基因组学、组合化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随着基因治疗日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有关基因定位、核酸测序技术、基因转移系统、目的基因体内表达、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会有较快的进展。而近来在国外医药界又开始关注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它研究的是因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的药物或新的用药方法。如果对不同个体的病人分别根据其个体的遗传差异尤其是药物效应相关基因上的差异用药药物的作用和功效就可能会出现更好的结果。这对新药筛选、研制开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经过1995年以来年均30%的高速增长后在新世纪之初步入调整时期投资出现衰退。受此大气候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陷入一定的停顿上市公司生物制药投资额从1999年的近7亿下降到2001年的5.96亿元生物医药企业备受产品开发阻滞利润下滑资金紧张之苦。(2002~2003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研究报告2003)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克隆羊”比利“的诞生都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特征融入了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生物制药也已成为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不断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品和诊断试剂在为人们诊病、治病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了攻克和治愈各种疑难疾病的希望。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业虽已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就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值仅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1999年全国生物制药业的盈利约为12亿元,2000年盈利达到25亿元。进步虽快,但比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小。目前我国涉足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已达120余家,其中70多家投资生物技术领域,通过资本市场流入生物技术板块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统计到2000年6月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涉足生物工程的有45家,这些公司可划分两类:一类是开始上市时便从事业生物工程,主营业务是生物医药或在该领域投资额较大,这类公司有12家。另一类为主营业务不是生物制药,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生物工程产业。从1151家上市公司公布的中期报告看,这1151家上市公司的指数平均每股收益为0.1025元其中涉足生物制药业的12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3元,尽管
其主营收入、净利润增幅有所下降,但盈利水平仍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体现生物制药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更加突出。例如海王生物,因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的业绩。从二级市场表现看,虽然年初生物制药板块有一轮飙升行情,但今年上半年生物制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并不尽人意,其平均涨幅仅为8%,小于深沪两市3.5%的平均增幅。在近期大盘的连续下跌中,生物制药板块令投资者失望。然而反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其综合指数虽由去年的5000余点降至现在的1800点。但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票整体跌幅远小于纳指跌幅,有些公司甚至创出了新高。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给了战略性的指。药物分类管理办法及大力推广跨省市开办连锁药店的鼓励政策等等,生物制药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真正立足于生物制药业并有一定高技术产品支持的医药企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预计在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药业将会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到2005年生物制药业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30-150亿元,利润将达到40-48亿元。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生物医药技术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但生物医药业无疑正处在加速上升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潜力巨大)解放日报消息:近日有关专家结合国内生物技术的医药产品开发情况,指出今后我国生物医药发展将有以下6个重点: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生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毒素。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重抗体诊断试剂。(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长激素等。(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6)发展氨基酸工业,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为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生物制药非典药物成为唯一亮点 曾经因为高增长高盈利能力而受到股市热烈追棒的生物制药公司,在2003年一季度陷入尴尬状态,与其它子行业相比,其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板块整体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属于传统的生物制品企业,主要生产疫苗、提取血清抗体等,与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关联度不大,生物制品本身适用范围窄、使用量较为稳定,而产品销售又受到政策管制、地域管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这决定
了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难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实现快速增长。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的非典疫情使得生物制药板块重新得到市场关注。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原作是一种冠状病毒,而历史上化学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就无能为力,因此未来防治非典的药物预计出自于疫苗或生物技术术药物。疫苗的研制从药理到临床试验必需的试验阶段需花费2-3年而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两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分别为a-2b干扰素、w干扰素,若能通过临床审批,相关的上市公司如西南药业、中新药业等将获益。(2003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综述研发中心冯泽旺)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生物制药),趁着今年这股”科教兴国“带来的”高新技术“风潮,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告进军生物制药。究竟有多少企业真的在从事生物药物的生产和开发呢?参与生物制药的效益如何呢? 或许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分析,现在还不是秋天。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从”六五“到”九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有长足发展,涌现出深圳科兴、沈阳三生、杭州九源、安徽安科、厦门特宝、深圳康泰等少数生产已上一定规模的生物制药专业生产企业大部门已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投资回报期。客观地讲,目前时期的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还远没有到谈收获的时候。从掌握的情况看,国内专业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企业产量还谈不上规模,1997年仅沈阳三生和深圳科兴销售过1亿元,杭州九源1998年1-9月销售收入不过2271万元,从效益上看几乎还谈不上利润贡献,对于深圳科兴这样成熟的企业来说,经历多年的市场开拓,不断降低成本,才刚刚开始盈利。
因此对于目前热衷参与生物制药的企业来说
一、两年内我们似乎先不必太关注其生产努力和效益情况,这样的话在未来也不会因其业绩没有预期的增长而懊恼,在其利润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被迷惑。现在也不是冬天。虽然笔者认为现在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及专业开发和生产企业不能抱过高期望,但也不必太悲观,虽然东阿阿胶等这些被市场追捧为生物制药杰出代表1998年的财务又让人失望,但它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踏实而坚定的,虽然这个新兴产业已涌现出重复生产、混乱竞争等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举很多例证说明现在也不是数九隆冬。比如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
干扰素a-1b、a-2b、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重组人胰岛素和EPO、C-CSF等国外相当成熟、市场前景比较好的几种主要基因工程药物相继在国内上市等等,正是春暖花开时。
沉寂的市场10月下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众人翘首以待的东阿阿胶的EPO和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文。这两家企业随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报价审批等工作,为产品上市作最后的准备。为宣传产品、拓展市场、通化东宝决定于近日举行专门的新闻发布会,而类似的产品推介会东阿阿胶已悄悄进行完毕。尽管没有像人们预期的在1998年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财务数字,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新药品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利润。这两个上市公司的例子可以说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未来10年内应该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理性看待”生物制药“邹志新)
生物制药的现在问题就在各大媒体全力关注空调降价、汽车降价之时,一场价格革命也悄然在医药行业展开,而且根据记者观察,这场价格革命有可能演化成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次”产业风暴“。自跨入新千年以来饱受关注却未能实现很大突破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新近杀出一匹”黑马“,较早进入生物制药产业、并在生物制药方面国内领先的深阳三生制药公司率先将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干扰素产品”因特芬“价格,从原来的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的零售价格分别从原来的56.8元、160元和285元降到22元、66元和99元,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
一、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此举不仅一刀捅破了医药行业的”虚定高价“也给沉醉于以药养医再养药的医药企业以当头一棒。有人说三生是”低价倾销“,有人说三生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有人甚至指责三生结束了”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果真如此吗? 黄金时代从未到来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虚高定价以及以获养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肿瘤,政府下大力量、坚定决心进行医药体制改革已不是一天半日,现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由于改革涉及面之广、触及各方面利益之多改革进入尤其很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医药市场已经由于长期的社会、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形成一种”定局“,全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在用着同一个思路、同一种手段抢占市场,回扣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市场越做越小,站到高处看不过是一潭浑人养了一群小鱼,一旦中国入关,这群小鱼的命运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了。
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肿瘤、性病等顽症的有效药物,也有少数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之一。干扰素的全国市场有多大呢? 据介绍全国有10.5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两千万肝炎病人,还有一千万种瘤病人。而由于干扰素价格过高,我国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几千万病人中,能用得起干扰素的人还不足1%。有人计算过。全国有十几家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如果所有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都不能满足整个国内市场需要的1%。然而这十几家制药企业却在这1%的市场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从何说起呢? 如果说这就是英金时代的话,那也只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黄金时代,不是消费者和企业的黄金时代,更不是一个行业的黄金时代。虚定高价,害人害己”老百姓用不起干扰素,因为干扰素太
贵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娄丹向记者说贵到什么程度呢?作个比较,我国的国民收入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而我国的干扰素产品价格竟然比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上要高。经济水平决定市场容量。中国市场上的干扰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国内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进口产品的影响。娄总说”进口产品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深谙'入乡随俗'的道理,他们很快就'本地化'了学会了'以药养医'用高定价、高回扣抢占市场,像EPO(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美国卖18美元到中国竟然卖325元人民币。国内产品为了表明自己的品质并不比进口产品差,盲目跟从,结果就是99%的病人买不起EPO。在这种利益格局下,企业、消费者都不会真正受益,受益的是中间人,而我们真正的市场在于终端消费者,让老百姓用得起才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这1%的市场让出去,我们去做那99%。“从另一角度也能说明问题三生制药干扰素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0万支,而现在年生产量却只有200万支,制药车间处于半歇工状态”,我们就是要把市场这块饼做大。我们的确会失去一部分老客户,失去一部分市场,但我们会拥有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市场。“娄总很坚定地说。打破坚冰勇气何来,据了解三生制药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并非老大老二但因其拥有多项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而在生物制药领域独树一帜。在此之前其干扰素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车间开工率严重不足可三生没有贸然降价,而是在做另外的打算。1998年初三生制药的EPO市场的半壁江山已是非三生莫属。EPO一旦成功三生便转回头来收拾旧山河将干扰素产品全面降价,此举显然是意在必得。早在三生制药的EPO以低价入市之日起三生制药的价格问题就成为全行业的焦点。为了EPO的另类价格娄总几次参加由计委主持召开的药品价格听证会娄总的讲话常常被反对的声音打断但娄总自称有些”偏执“的坚持为EPO的价格赢得了认识也为EPO迎来了市场。三生的最大勇气还是来自于对企业技术力量的自信。生物制药属于高科技领域在吸取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后三生把实验室设在了美国。凭借着多年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直觉判断,娄总精心选择项目使三生在技术方面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锋。生物制药的路要怎么走,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基因工程将在未来的两大领域内大放异彩,一个是农业,一个就是生物制药。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一物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时,娄总说”很不幸和IT一样,现有的绝大部分生物技术专利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实验室设在美国的主要原因。但是生物技术与IT又有所不同,还有许多可供施展的余地。在美国生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华人,他们就是我们很大的资源和财富。和他们合作方能保持我们长盛不衰。“,”中国生物制药要想有突破,科研机制首先要有突破,现在是企业着急,科研界不着急,因为科研单位没有真正面向市场“。娄总说”其次是国家支持。国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不到点子上。太多的生物基地、园区很可能是一无所获。“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生物制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而
投资回报期很长的特点目前能够赢利的企业很少。全美国上千家生物制药企业,能够赢利的只有几家。据娄总讲:要想在生物制药行业有突破性的发展,一落千丈要上规模二是发展速度要快。单纯追求规模、盲目投资也不行,没有相匹配的市场容量,同样活不下去。全球经济500强中的25家跨国制药集团已有21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民族药业的概念自然需要重新理解,但中国市场不能全让外国人来做。娄总透露,三生制药正在等待中国的高科技板,一旦时机成熟三生制药将会运用资本的力量再展宏图。(生物制药开演勇敢者游戏)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223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97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76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52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G-CSF(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I、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到2006年总产值可达83-92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38-46亿元人民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30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
1、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20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2、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3、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1997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 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1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4、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5、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2001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T-PA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6、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7、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8、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9、人体基因组的研究。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巴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对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开发各种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来源医药经济信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令该行业目前仍是概念多于实际,2001年的中国生物制药并没有红火起来,去年基因生物制药在深圳高交会的火爆场面今年已经荡然无存。事实告诉我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革命刚刚开始,而且正处于艰难的市场商业化的前夜。生物制药受青睐,生物制药作为今后医药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为大家所认同,因此2001年拥有巨大资本力量的上市公司对生物制药热情不减,今年就有东盛科技、四环药业等七家公司向生物制药进军,有些企业像东盛科技原来主营铝加工,现在居然向生物制药转移,长春高新原来主营高科技产品,现在生产与销售也一下转移到生物制药。这些公司产业180度转型是看中了生物制药行业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部分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海王生物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极佳的经营业绩。东盛科技主营高科技生物制药产品后
创造的利润同比增长292%。概念多于实际?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制药概念多于实际,认为与媒体和市场炒作的火爆场面相比,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远不如人们想象的乐观。18家勉强称做生物制药的公司,其平均净利润仅微增2.12%,而平均每股收益则大幅下降22.89%,仅0.132元/股。该行业固有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投资者不得不谨慎行事。可以说生物制药仍处在萌芽状态比较适合风险资本的胃口,而上市公司进军该行业的成功机率则很低。上市公司方面行业内目前只有天坛生物一家主要收入来自生物制品,其他公司这方面业务占的比例普遍较小,而且所有公司投资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一方面与生物技术的投资周期长而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现实的收益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大多缺乏核心技术有很大关系。爆发残酷价格战生物药品在制药界曾经掀起热潮但因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过多企业加入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北京大学陈章良领军的深圳科兴生物公司、沈阳三生制药公司、北京的三元基因公司和沃华生物公司等很多公司都在这个领域野心勃勃都想做生物制药业的龙头。然而,这个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生物制药业却过早地在2001年上演异常残酷的价格大战。降价先锋沈阳三生公司延续了去年的做法,2月就开始举起价格的战刀,但到了9月却发现自己的EPO(一种红细胞生成素)价格竟然成为国产同类产品的最高价,于是再次下调35%。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北京军队系统的一 次药品招标采购会上,成都地奥集团喊出了一个令业界哗然的低价,2000单位的EPO每支19元,而仅仅在此前两个月这个规格的EPO还是90元。更绝的是,地奥竟然公开表示“19元,我们仍有利润空间。”尽管如此,在惨烈价格战的另一方面,却不断还有公司宣布进军生物制药,山东东阿阿胶的董事长刘维志分析认为,目前不能指望生物制药给公司带来利润,至少要五年之后才有希望。“现在的生物制药市场很乱,我个人认为国家主管部门在生物制药方面有一个失控的过程,国内的基因类药物都是在国家的保护下具有一定的仿制成份,国家一共批了十四、十五家,批得太多,现在一个厂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不管对生物制药的现状如何理解,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制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会继续成为行业热点。(生物制药操之过急2001)。
中国生物制药正面临挑战在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舞台上。美国一直稳居榜首,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组药物(人胰岛素)诞生以来,至今已经上市了110多种基因药物去年美国BIO(Biotechnol Organization)在纽约开会,公布了一系列资料,资料显示,近四年美国批准的药物总数是前15年的总和,这说明美国的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发展速度异常
迅猛。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和法国都已经形成了“研发型”生物技术产业群,其中大部分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而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以仿制为主,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方式必然受到挑战,中国制药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原创性专利少,从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情况,国外在中国注册的比重非常大占87%,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申请专利注册的比重很小。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报告中,对生物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谈到:“国外和国内专利申请是有重大区别的,国外申请大多涉及开创性的发明例如获得新的功能基因、基因治疗的研究占较大的比例,对于国内申请,导致申请量上升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有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人类新基因和基因芯片两个领域申请量的急剧增加,这类发明在国内申请量中处于第一的位置...”国内专利申请中涉及“人类新基因”的发明,对该基因的功能方面的研究普遍较弱,大多数基因的功能仅仅是推测的,没有经过可靠的实验证实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功能,从而导致这类专利申请从市场获利的前途非常渺茫。资金、时间、人力一个都不能少从经济学角度说,总是谁领先开发一项独到的技术,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技术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生物技术制药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在新技术的研发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面的投入,一般占GDP的3%-5%以上,国际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都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此外新药的研发成功到正式上市之间还需要5~10年的时间用于检验我国药物的检测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十分重视近几年培养了一支生物技术研究队伍但是由于研究经费、实验条件、产业环境的限制,我国目前存在生物技术方面人员大量流失到国外的问题。看来我国基因制药水平要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资金的支持下,也在经受着人力资源和时间的考验。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6、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7、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8、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9、人体基因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