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半途: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薛涌 人生半途: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说,中国人重教育不重体育,或者说不把体育当 教育。喜欢动动筋骨的人,最多觉得体育无非是“锻炼身体”,是出于健康的考虑。很少有人会认识到:体育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体育作为自己基本的身心修养,受益良多。在最低级的层面,体育是一个心理疗程,能使人摆脱抑郁和沮丧。在更高的层面,体育帮助人领悟人生,呼唤出追求理想的勇气。
1989年10月30日,我度过了28岁生日。我对自己眼前的生存状况不满意,决定换个活法,出国留学。当时,我的英语程度几乎是零,最多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水平。10年前(1979年)高考时,英语仅考了10分。那时“文革”刚刚结束,考虑到中学的英语教学大部分已经荒废,所以英语成绩在高考总分中只算10%。这样一折,我的总得分也就是1分了。其实这10分也是蒙出来的。回想起来,我在考场上拿着英语卷子,勉强知道在哪里写自己的名字。心里牢记老师的话:见了选择题,别管懂不懂,一定要随便圈几下,如果蒙上10个,总成绩也能多1分。我最后的总成绩不低,是408分。1979年北京文科过400分的仅15位。所以,我这个英语的“白卷英雄”,还是风风光光地进了北大中文系。
进了北大,开始有英语课。老师刚刚从干校回来,教得还挺卖力。我则对学英语全无兴趣:我是要当文学家的人,学外国话有何用?当时正好古典音乐流行。我对贝多芬如痴如醉。英语课上,老师上面讲,我脑子里贝多芬的“第九”就响起来。那可是“第九”呀!到了高潮处,难免有点情不自禁。惹得老师大声痛斥:“有些学生最基本的东西都学不会,还不好好听,在那里摇头晃脑!”两年之后,公共课结束。我算解脱,再也不碰那东西了。
就这样毕了业,到《北京晚报》社工作,后来又进了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英语不是没想学过。但那时心浮气躁,忙着给报纸采访,写文章,哪里坐得下来?试了几次,马上就放弃了。结果,在朋友中,我学英语的事情已经成了个笑话。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父亲动辄训斥:“没有恒心,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看来真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这辈子想学英语算是没指望了。
所以,当我宣布出国计划时,从家人到朋友,都说我疯了。28岁,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是人生的半途,已经不是学新东西的时候了。妈妈说我要换个工作、干点别的都可以,就是出国这条路不能走。因为出国必须精通英语,而掌握英语非有童子功不可,不是一个近30岁的人能干的。一位北大的同班,听了也摇头:“到这个年纪,我过去学过的专业如果撂下,就再捡不起来了。更不用说学这种必须从孩子时期开始学的东西。”我则继续“狡辩”:“看看那些外语专业的人。他们怎么样?不就是埋头4年吗?我这么干4年,不就有外语专业的水平了吗?”大家对我的辩驳也同样斩钉截铁:人家是从18岁学,你是从28岁学。能比吗?
28岁是否能和18岁比呢?我一时自己也没有把握了。这时候突然想起了长跑。记得大学一年级,也就是18岁的时候,我在系运动会上第一次跑3000米,拿了第二,成绩是11分01秒。后来由于腿受伤,就再没有跑过。于是我决定去试试:如果我能在3000米这个项目上达到18岁时的水平,为什么就不能像一个18岁的孩子那样学英语呢?
我就这样开始了艰苦的训练。那可是北京的冬天。不管刮风下雪,我肯定早晨6点出门。两个月后一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破了11分!这是我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成绩。要真参加比赛,有人竞争,成绩会更好。
由此,我建立了这样的信念:即使是处在人生的半途,生活也永远可以重新开始!
我对自己的智力还是很有自信的,学什么都算快。但是,一学英语就明白,我最多不过是中人的才能。这也许和年龄不无关系。更何况,我哪里有大学本科生的条件?自己有工作不说,很长时间,根本没有老师,只能独自关在屋子里读。那时能够借到的,是一年前的《时代周刊》。拿来找个文章就读。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一行好几个单词不认识。一句话没有读懂,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这样学英语,就像走在一个永远看不到洞口的亮点的隧道中,对前途一点谱也没有。但是,我回到跑道上,意志就坚强起来。那时我练长跑,和学英语一样苦。每天都要计时,争取比头一天跑得快一点。现在才知道这是最糟糕的训练方法:不仅体力不能恢复,而且容易受伤。但是我在心理上受益不小。每天早晨到操场,就像过一道鬼门关。我面对空荡荡的400米跑道,想着下面25圈怎么保持速度,心里时常发抖地自问:“你能打败它吗?”事实上,我没有一次退缩。成绩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当跑完看看表,发现又快了十几秒时,我就相信,英语也将会是如此。
在四堵墙中读英语,就得有跑这25圈的毅力。我当时给自己立下规矩,遇到一个单词,就在本子上记下来,只记英文拼写,中文意思要脑子里记。等本子上有了四五行英文单词,就回过头来重温一下,想想中文意思是否还记得。忘了就再查一次字典。这样,一天六七个小时下来,本子上150个单词左右。临睡前复习,大概还能记住120多个。第二天早晨再看,还有100个能记住。当然过几天会忘,那我就不管了。因为每天阅读量这么大,只要是常用词,早晚会再出现。就这样,持续几个月,很快能《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进展到能够勉强看《时代周刊》了。
从1989年初冬立志出国,到1995年春接到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班的录取通知,一共5年多。我开始学英语时已经结婚,妻子没有工作。两人靠社科院不到200块钱的工资,难免上顿不接下顿。一没钱,就给媒体写稿,因此还成了个小有名气的足球评论家。可想而知,这也消耗了我不少精力。不过,不管怎么挣扎,我每天不忘两件事:早晨跑步,有时达到2万米;然后就是关在屋子里读英语。
到了美国后,我还继续训练,而且成绩还在提高!我在36岁时,开始学日文,和本科新生一起上课。记得第一天上课,坐在我边上的女孩子,就是我上大学那年出生的。耶鲁的日文课重得出奇。我那副吃力的样子,让一些日本老师也看着摇头,很多在我上大学那年出生的孩子最后都放弃了;但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还到日本进修一年,现在也不停地用日文做研究。
在美国,我参加过三次地方的公路越野赛,居然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亚裔跑在我前面过。黑人体育才能突出,但只有一次大型比赛中有几个黑人在我前面(那次我自己仅跑了第二十二名)。儒家文化圈中的人,对体育普遍不重视。参加这种地方业余比赛的,多是白人中产阶级,人家教养很好,体育是修身的重要科目之一。黑人文化不高,这种活动也很少参与。黑人社区的文化,也不把体育当作教育。
西方自古以来,体育就是训练精英的重要手段。为什么如此?这里当然有许多历史原因。不过在我看来,这一科目一直在人家的文化传统中保存下来,一个根本的理由是其对人生的教益。学习人生时面临的基本悖论是:你必须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很难学到没有亲历的东西;可是一旦亲历,即使学到了东西也太晚了。比如,站在人生终点上的人,对人生的领悟也许最多,但也最派不上用场。
体育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把人生以游戏的方式给你演义一遍,有始有终,让你懂得怎么奋斗,怎么处理和队友、对手的关系,怎么去制胜,怎么输得起,怎么在逆境中奋发。体育把复杂的生活简化,给你一个“通俗本”,让你有“亲历”的经验,让你实现理解许多事后才能理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体育最真实、直观地模仿着生活中的竞争。
在计划经济中,我们的生活是被别人安排的,自己按照别人的要求掌握若干技能就行了,所以不需要体育来作为教育手段。如果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机会不是别人分配给你的,一切都要通过竞争得来。所以就必须从小学习竞争,体育也就成了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像我们这代人,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长大,习惯于听人家安排、走固定的道路。在人生的半途突然转轨,面临的心理压力、需要的勇气恐怕都比现在的年轻一代要大。幸运的是,体育教会了我人生这一课。我走到今天这步,实在要感谢那些穿烂了的跑鞋。
第二篇:读书可以感悟人生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
读书是一种清福,这种境界被吴延康说得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吴延康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而读书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途径,当我们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让她那玲珑剔透的文字来熨帖你那泛有波澜的内心,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美丽。当我们内心失落彷徨时,可以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让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来震撼你的心灵,此时此刻,整个人都属于正义,整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坚定。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感悟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与精彩。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
赵怀玉曾说过:“相期在千载事,要须读五车书”,可谓大有沉郁,堪称壮哉。一本《红楼梦》我们看到了清朝前期的缩影,一本《人间喜剧》我们看到了法国社会的面貌,而无论是曹雪芹还是巴尔扎克,他们带给我们的是艺术,而我们则需在文字的浸透里感悟沧桑感悟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犹如一叶扁舟,在一次次摇撸地前进中,我们感叹于浩淼震撼于广阔,在这条长河中,没有港口,没有边际,每一次的停歇只是因为我们感动于这一处的精彩,每一次的扬帆远航只是因为我们期待于下一处的更精彩,就在这不断地前进中,我们感悟到了人生,是风浪与收获同在,而我们就像《老人与海》里的那位老人,划进一片未知海域,不畏风险不惧大浪。
读书是一种放达,在历史与现实的冲击下,读书人漠然于时间也漠然于空间,即使是惊鸿一瞥,也执掌起漫天光芒。
我们曾在《沁园春·长沙》里读到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位后来开辟中国革命胜利大道的伟人从青年起就有如此豪气如此壮志,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读书人。记得看过一张毛主席在中南海卧室的照片,很大的一张床,有二分之一的位置堆着书,想来这位伟人每天是与书共眠与书同在,而这一本本书垒起的不仅仅是毛泽东的一生也是中国革命不倒的城墙。我们在书中,看到了天地沉浮看到了风云变幻,也感悟到了人生,是大雨中的泥泞是风雨中的攀登。
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的页面上摩挲不止。在主动碰撞的激情中,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思想情感互动沟通,相鸣相和。日子长了,我们便获得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地认知与感悟。
第三篇:走出痛苦的阴霾,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我的人生新计划_
几个月来,看书总是走神,总是静不下来心,虽然自己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开导自己,但开导完了还是痛苦,可以说,以前学过的表示人伤感的几乎所有词汇,如:忧伤、痛苦、寂寞、孤单、担心、无助、解脱、还有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的滋味都品尝过了,真是人生之最大的一顿美餐啊!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以前的我从上大学到找工作,我都是班级中最优秀的,大学毕业时我是第一个上班的,同学们都是我一个个送走的,这些年所有的大事难事我都一个人扛着,一个人去处理,因为我知道就是告诉了家里他们也帮不上忙(大家知道咱农村长大的,能帮什么),都是等到成功了之后我才打电话告诉了父亲,我入党了,工作了。直到现在,在单位我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也一直是领导比较赏识的那种,同事们高看的那种。过了而立之年,很多同期的同学大多都向生活妥协了:天天不是吃吃喝喝,就是打麻或去洗浴歌厅打发着日子。可我觉得那样碌碌而为的生活没什么意思,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如果就这样过下去,过的满身铜臭、满脑子浆糊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人活着还是要活出点“意义”才对。
除了把工作做好,把家里的一切(包括教育女儿、陪她游戏、教她知识等)打点好后,利用空余的时间我努力进取,考上了研究生,又准备考博,不为别的,就是丰富自己的头脑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也为的就是以后老婆孩子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突然间,我的婚姻出现了重大挫折,我不得有暂时放下我的计划,回头处理着了火的后院,我的生活一下就乱了套,奋斗了十年,又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真是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否定之否定。从0开始,经过这十年,我又变成了一个0。但这个0已然不是从前的0,是一个经过了诸多的风雨的0,是一个更趋成熟更能经得起各种各样困境的0。
整天的忧伤、痛苦、寂寞、孤单、担心、无助以及自怨自怜也没有用,不幸的人生并不只我一个人会碰到,你不经历别人也会经历,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想想汶川地震中那些几秒种就失去的生命,我的这点忧伤又算得了什么啊!想到这些,我就把忧伤、痛苦、寂寞、孤单、担心、无助以及自怨自怜所有这些词汇打了个包,轻轻地放到我我记忆的网盘中,或像马克思一样,把它们当成蛛丝一样的轻轻抹去!我不就此沉沦,我要开始我新的生活!
最近计划:
1、先贷款买一个房子(总要有个住的地方)
2、好好努力学习,争取二年内考上博(现在可有的是时间了,呵呵);
1、五年内博士争取毕业(博土很不好毕业的,还得努力啊);
2、努力工作争取更上一层(退休前怎么也得提个处长);
另外,在这期间,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陪女儿,教导她,把对她的伤害降到最低、最低。对于女儿,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当然这也需要她妈及姥家的协助才行!
再后来,等女儿考上大学了,毕业了成了家,我做父亲责任就完成了。到那时我也退休了,争取再找一个心地善良、干净、脾气好的老太太做老伴(最好能有共同语言,我可是博士啊!),就这样相依为命,慢慢的变老,走完自己的人生!到时,也不缺少钱,就和这个老半啊,天天有什么好吃的吃什么,走遍世界大好河山,到处去旅游,一定会很开心的!hehe!
希望认识我的人不要见笑!留言时也不要提名字啊!隐私啊!只有最亲近的妹妹才能看!不过再不要告诉别人了,我只相信你啊!呵呵,谢谢了!
第四篇:作文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在我们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别人给我们的爱,人人也会付出爱,世界不能没有爱。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句古话永远留在我们纯真的心里。
在生活中,处处都会需要爱。也许在汽车上让出一个座位,在街上捡一次纸片,扶一个人过马路„„这些小事都会让人感到世间充满着无穷的关爱之情,会牵动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从此宇宙间就会多一份爱,就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不,应该是很多份爱。生活本来就可以这样。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而有些人会看不见这种色彩,还有人会听不见这世间繁华大喧闹,所以就表达不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世界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虽然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同样在努力着,他们也在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人们做出一些“微小”大奉献。这种奉献,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而我认为但凡有点爱心、同情心的人,就会觉得这种微薄之力是非常可贵的,这种可贵是无法用一般的价值观去衡量的,因为这种力量对于残疾人来说是最大的。试问,他们为什么可以拥有这种力量,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珍惜生命,而有些正常人在面对所受的挫折时就能轻言放弃,对生活没有希望了呢?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身体不健全的人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我相信,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其实,生活可以这样:每天清早起床时,你要相信在新的一天里,世界也逐渐在变化着,一天的开始,表示着新的目标即将到来,昨天已经成为历史,昨天的不愉快也成为历史。要始终相信新的一天,新的自我!当你走在街上时,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当你看见一片垃圾掉在地上时,你应该愉快地弯下腰,因为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谁都不喜欢一个到处是垃圾的家园吧!当你舒服的坐在公共汽车的座位上时,一位老奶奶正站在车上遥遥晃晃,你应该伸出爱心的手,让座是一种人类本来就拥有的美德,继承这种美德会让你感到自豪!当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时,你应该包容他们,毕竟与同学相处的日子是最开心的„„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不应该退缩,而要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将代代相传下去!当你看见辛勤劳动一天回来的人们时,不应该说这个人真脏,而应该说这个人身上是劳动的痕迹,因为凡是劳动所带来的,无论是尘土、油渍都不肮脏,劳动并不肮脏。当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时,你应该记住,学生就像是军队中的一名士兵,班级就是你的连队,书本就是你的武器,试问,一位没有武器的士兵,如何去争战世界呢?人类文明,必将胜利,不要做一个懦弱的士兵。即将入睡时,你应该向着明天的太阳一定会更加美好!我想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吧!
【教师点评】
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记叙详细,感触很多.语言描写很到位.
第五篇:人生可以经历100次挫折
人生可以经历100次挫折,但不可以输光1次保留做人的7张底牌, 在险礁暗藏,变幻莫测的人生路上,我们就能趋利避害,尽显从容,进能攻,退可守.第一张牌:忍--有容方为大,忍者无敌;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大千世界,事物相生相克,做人不可随心所欲,无所拘束.“忍”不是忍气,更不是懦弱与胆怯,'忍“是大智大勇的无敌心法,是宽广博大的胸怀,是包容一切的气慨,更是做人留有余地的大策略、大智慧、大能力。忍者无敌!第二张牌:藏--藏锋藏巧,胜者总是笑在最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成大事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小聪明,耍小聪明、锋芒毕露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一个处处喜欢显露精明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真正的认可和爱护,更得不到别人的栽培与信任,只会处处碰壁。智者总是深藏不露,善于韬光养晦、化直为曲、好钢用到刀刃上,出手即是尘埃落定之时。
第三张牌:防--强者都是”漏洞"最少的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防”,强调的是一种防范意识,防他人因为利益关系对自己进行恶意攻击,也防自己无谓地将软肋展示给对手从而陷自己于被动之地。现实生活中,凡是多长两个心眼,防患于未然,是融通处世、一生顺达的必要前提。
第四张牌:稳--稳扎稳打,不走弯路便是捷径;敢想敢干、当断则断是一种气度,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则是必要的策略。为人处世要讲分寸,拿捏得好,水到渠成,拿捏不好,前功尽弃,这“拿捏”的功夫就是“稳”的功夫。我们强调做人要有进取之心,但稳是其中的根本,要坚持“进取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进取”的宗旨。“稳”是一种素质和心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最终就一定是条捷径。
第五张牌:变--变则通,通则久,求变就是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宇宙是永恒的,但世间万物却是变化着的,在变化无常的世事面前,循规蹈矩只能是死路一条,惟有顺应其变化,才能时安处顺。流水不腐,做人应当像水一样顺应时势,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只有变才能带来出人意料的人生赢局。
第六张牌:牵--暗中牵制胜过明面的强制;
“牵”,就是牵制,是一种攻心术,也是一种做局之手段。较量的本质就是制约与反制约,智者都善于利用或制造一些因素,使对方不能为所欲为,从而“控制”对方为已所用。这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心理变化,掌握对方的迫切需要,尽一切办法以诚换心,以怀柔换忠诚,以宽容换信任。
第七张牌:退--胜败无常.给自己留后路就是留希望;
“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退一步与人行”,做人凡是都要留余地,尤其是要给自己留后路,不可把话说死,把事情做绝,更不能把人逼急。立身处世,须有防暗箭之智勇,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方能把一切掌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