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小故事
忠
张良复仇
汉朝起初的时候。有个张良。因为他家里。有五代在韩国里做宰相。所以当时秦国灭韩国的时候。张良就把家里的财产都散去了。打算着报仇的计划。后来得到了一个大力士。用了一个大铁锥。学猿狙般暗暗里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地方。可是错击中了一乘侍从的车子里。秦始皇下了命令。很严紧的去搜捕。可是捉不到他。后来张良跟了汉高祖名叫刘邦的灭了秦朝。韩国的旧地方。就立了一个名叫韩成的做了韩王。张良就回到韩国去做韩国里的宰相。等到韩成给楚霸王名叫项羽的杀死了。张良再回到汉朝。帮汉高祖灭了楚霸王。定了天下。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封做留侯。
纪信代死
汉朝起初的时候。有一个姓纪单名叫做信的。服事汉王刘邦。做将军的官。住在荥阳城里的时候。有个楚霸王姓项名羽的。攻打荥阳城很是厉害。到了极危急的时候。汉王逃不脱身了。纪信就自己请求和汉王换了衣服。坐了汉王的车子。车子里面都是用黄色的缯绸做里子的。左边竖起了牦牛尾子做的大纛旗。堂堂皇皇出东城门去诳骗楚国。一方面汉王就乘了这个当儿。扮了一个普通的人。打从西城门逃走了。纪信因为这一回事。竟被楚国里的人用火烧死。后来汉王打定了天下。做了汉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顺庆的地方。替纪信造了一座庙。叫做忠佑庙。汉高祖下来的诰词里面说。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苏武牧羊
汉朝时候。有个著名的大忠臣。姓苏。单名叫做武。拿了做使臣的节旄。送匈奴国差来的使臣回国。到了匈奴国里。匈奴国的单于要他投降。苏武不肯。就自己拿了刀来自杀。已经断了气的。再过了半日。才有了呼吸。仍旧活转来。匈奴的单于把苏武幽囚在大地洞里面。没有给他吃的东西。苏武便吃着雪和节上的毡毛。吞下肚里去充饥。后来单于又把苏武搬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的地方。叫他牧养着雄羊。要等到雄羊有了奶乳。才放他回到汉朝。苏武便掘了野老鼠和收藏的草实吃着。这样的住了十九年。才得回到汉朝来。汉宣帝赐他封爵。叫做关内侯。
孝
孝感动天
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戏采娱亲
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一点启示:
赤身卧在冰上捉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仁
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
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义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側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礼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智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第二篇:经典寓言小故事最新
经典寓言小故事1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经典寓言小故事2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高兴得不得了,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候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经典寓言小故事3
大森林里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澈的溪水中时常有鱼儿飞快地游过。黑熊站在奔腾的激流中,一会就捉到了一条大鱼。狐狸看着黑熊鱼篓中活蹦乱跳的大鱼,十分羡慕,心里想,黑熊并不聪明,视力又不怎么好,居然能够捉到大鱼,说明捕鱼很容易。他觉得自己聪明、机灵,一定能够抓到很多大鱼。狐狸满怀信心地跨入小溪中,开始捕鱼。
狐狸在冰冷的溪水中站了一会,觉得双脚又冷又酸,十分难受。他见旁边有一块露出水面的大石头,走过去蹲在石头上面。狐狸想,蹲在石头上捕鱼,比站在冰冷的水中捕鱼舒服多了。他看着站在溪水中捕鱼的黑熊,觉得他太笨了。突然,狐狸发现一条鱼儿从水中游过,急忙伸手去抓,没有抓到。后来,狐狸好久都没有见鱼经过,就打起了瞌睡,梦见自己捕捉到许多大鱼。
黑熊看到一条大鱼飞快游过,“扑通”一声猛扑进水里,全身都浸在冰冷的溪水中。经过一番追逐,黑熊终于把大鱼抓住了,一边把大鱼高高举起,一边哈哈大笑起来。狐狸被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黑熊又捉到了一条大鱼。狐狸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噜咕噜”直叫,见了黑熊的大鱼,口水滴答滴答不停地往下流,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对黑熊说:“你的运气好,大鱼都往你那边游。我的运气不好,只看到一条游得特别快的鱼,没有抓到。我比你聪明、机灵得多,没有想到你已经抓到了两条大鱼,我却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捕捉到,真是倒霉!”
黑熊对狐狸说:“我一直站在溪水中聚精会神盯着水中是否有鱼儿游过,累了也不休息。一旦发现有鱼儿游过,就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抓住它。你舒舒服服蹲在石头上,还打瞌睡,怎么能捉到鱼呢?光有聪明和机灵是不够的,没有踏实苦干的精神,有了好的捕鱼机会也会白白失去啊!”
机遇是重要的,但刻苦是关键:自己不刻苦,机遇再多也没用。
第三篇:职场寓言小故事
职场寓言小故事
职场寓言小故事1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感悟: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愿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所突破。
职场寓言小故事2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
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
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感悟:很多人像这条鲨鱼一样,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勇气。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无奈,无助和无力。
职场寓言小故事3约翰为了聪明地选择死后的归宿,他分别参观了天堂和地狱。
他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奇怪的是,他们全都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约翰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的手把长达4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挨饿。
约翰又来到了天堂,发现所有的用餐设备和方式跟地狱都一模一样。但这儿的人却面色红润,而且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约翰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怕饥饿?约翰很快地看出了答案,原来天堂的人从不把手上的食物喂给自己,而是愉快地递给他人吃,这样,谁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而地狱的人只想喂自己,所以只能挨饿。
感悟:天堂和地狱原本就只有一步之遥,只是因为多了温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天堂成了欢声笑语的场所,地狱成了满是抱怨和饥饿的地方。
职场寓言小故事4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有一次,一个老强盗带着徒弟去抢劫银行,被警方追捕。两人狂逃,差点儿连裤子都跑掉了。好不容易甩掉了警察,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上。
良久,惊魂稍定,徒弟说:“师父啊师父,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警察,该有多么美好啊!”师父骂道:“放屁!要是没有警察,我们还有饭吃吗?!”徒弟大惑不解。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想想,如果没有了警察,是不是大家都敢去偷、去抢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警察,把那些能人挡住了,我们才有生存空间啊!和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东西?有什么本事啊?我们不就是仅仅凭着一颗贼胆,敢干他们不敢干的事,才混得一口饭吃吗?有了警察,才有我们啊!没有警察,哪里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啊!”。
注解
你看成功人士多么风光,但是,你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另外一面,你“只看到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打”,没有看到他们为成功所流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即使,你看到了“贼挨打”,你也只愿意做“只吃肉不挨打的贼”。天下哪里有这样便宜的好事!上面那个老强盗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好好借用一下的。只要有一点点勇气、自信,就足够用来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障碍。
职场寓言小故事5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感悟: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职场寓言小故事6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有人为了装修家里,拆开了墙;日式住宅的墙壁通常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上泥土,其实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人见状,既觉可怜又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根钉子,天啊!那根钉子是十年前盖那房子的时候钉的。
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然困在墙壁里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墙壁里的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尾巴被钉住了,一个步子也跨不出的这只壁虎,到底靠什么撑过了这十年?他于是暂时停止了装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他要一探究竟。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啊!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十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
他看了以后,很感动,想像不岀两只壁虎之间的关系:亲子,朋友,爱人,手足。他走出房间辞退了装修工,轻轻锁上房门,把这间房屋留给这两个懂情的生灵。
感悟:我们不必探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喻意。在人类的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与人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快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也越来越接近呢?
想想那只被困在墙壁中的壁虎,想想那只十年如一日给那只被困的同类喂食的'壁虎。我们为它们锲而不舍,为生命而顽强坚持的精神所感动,为它们那种凭毅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所感动,为它们那种爱,为它们那种永不放弃对方的真挚情感所感动。所以,永远也不要放弃你所爱的人!
职场寓言小故事7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丑陋不是因你前世有过错而受到惩罚,相反,你曾经是上帝最钟爱的人,不要因为你的某种缺憾而懊恼,今天的你也许并不出众,也许明天,你就是美丽的彩虹!所以说,外表并不存在美丽和丑陋,那些只是人们的个人观点罢了,而真正能够决定你美丽和丑陋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加上善良的心灵。你,没有理由不是最美丽的,至少,你发现了最完美的自己......
职场寓言小故事8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摇摇头。
感悟: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如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职场寓言小故事9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感悟: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职场寓言小故事10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购买。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而且颜色的搭配也非常巧妙,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
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一定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十倍的利润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激动地对老人说:“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十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情。
“天哪,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回到国内去销售的话,我一定会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为自己的经商天才而沾沾自喜。
于是商人对老人说:“假如我在你这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
他本来以为老人一定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要每顶20元,这是他从商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呀。“为什么?”商人冲着老人大叫。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启示:
如老人所言,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劳累。但“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却是需要你我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第四篇:短篇廉政寓言小故事
短篇廉政寓言小故事
第一则饭碗
有个年轻人考上了公务员,如释重负、欣喜欲狂。
任职报到的那天早上,不知怎的把饭碗打坏了,他懊恼不已,对着那个被打破的瓷饭碗说:
“我现在刚拿到„铁饭碗‟,你就开始妒嫉了?要给我一点颜色看看?”
“这不能怪我!”那破瓷饭碗回答说。
“那么,不怪你就得怪我了?”
“当然!你看看你自己吧,——刚考上了公务员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后不管是什么钢铁做成的饭碗也会砸碎的!”
第二则樱花
樱花盛开的时节,刮了一天的大风,樱花的花瓣漫天飞舞,犹如纷飞的大雪,掉的到处都是,地上像铺了一层薄薄的花毯。
这场“樱花雪”后,那些樱花树顿失风采,瞬间结束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光。它们哀叹,诅咒,埋怨……。当它们发现附近那些松树依然苍翠、生气蓬勃时,就惊异地问:
“面对这场大风潮,你们松树为什么还能保持原来的挺拔和俏丽?”
“因为——我们从不追求浮华的美好!”松树们笑而答道。
第三则升官
某甲连升三级、青云直上。
某乙连连叹息,埋三怨四,逢人便说:“论胡子,我比他长;论资格,我比他老;论身体,我比他棒;论学历,我比高……他凭什么比我幸运?还坐上了单位的第一把交椅?”
他成天想着,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一天,他神思恍惚地来到郊野,突然猛地击掌三声、仰天大喊:“天哪!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喊得行云振荡,惊鸟四飞,山鸣谷应。
谁知天上真的有人答话了:“听着,我是史蒂夫*乔布斯!你想当领袖人物吗?就别做跟风者!记住:领袖人物和跟风者的区别,就是„创新‟二字!”
第四则地标
有个地方叫“三棵树”,就是因为那里有三棵挺拔高大的树而出了名,成了这个地方的地标。
却说另有一个地方到处是树林,可是树木再多、长得再高再大也没有出名。
那地方的官吏想:我把这些树林砍了变成农田,仅留下四棵大树,将这里更名为“四棵树”,从此成为新地标,这也能让自己出出名,留芳后世呢!
谁知,树木被砍光了,从此这里水土流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年年闹灾荒,那些官吏适得其反,遭人唾骂,成了遗臭后世的罪人。
第五则胡子
主人用电动剃须刀刮胡子,两根胡子逃之夭夭、喜不自胜。隔了三天,主人又用剃须刀刮胡子时,它们又劫后余生。这两根胡子欢天喜地,互相祝福。
一根胡子说:“苍天在上,咱俩可谓„时也运也命也‟!”
另一根胡子也说:“所言极是,咱俩„福大命大造化大‟!”
没料又过了三天之后,主人手拿着镜子,一眼就发现了这两根凸显的胡子,便对它们大喝一声:“哈!你们今天还能逃过我的手心吗?”
一根胡子听了魂飞魄散,急忙抗争:“我命大命大命大……”
另一根胡子听了胆战心惊,拼命大叫:“我福大福大福大……”
谁知主人却充耳不闻,将电动剃须刀对准这两根胡子垂直按下,还不到一秒钟,两根胡子便哑口无言,立刻不见踪影。
第六则臆断
有人讨嫌黑色而偏爱白色。他以为黑色令人忧伤,会带来厄运,断定前景暗淡;白色让人明朗,会引向光明,必定前程似锦。
有一次,他在野外发现了一窝白色的蚂蚁,乳白剔透,像玉一样可爱,就把它们带回家里放养起来。谁知几年后,他的木楼倒塌了……
——不科学的主观臆断与麻木决策,或许就是灾祸的源头。
第七则正气
由于山体滑坡,一棵树被压在一块巨石下面直不起腰来,可是它的树头依然挺拔向上生长。有个行人见了好奇地问:
“你遭到这样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向上生长?”
“因为我浑身充满正气。”那树回答说。
“有了正气就能向上生长吗?”
“当然,”树说,“有正气就会产生正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顶住任何压力,战胜狂风暴雨,天天向上生长,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八则牙膏
漱口杯对一支看上去已用完了的牙膏说:
“你真幸运,要是别人,早已把你丢进垃圾筒里了!”
“是啊!”牙膏欣慰地说,“物尽其用嘛!这下我可以完全彻底为人类服务了。”
“其实这也没有多大意义和必要,他最多可以再用几天。挤了又挤,再挤也挤也挤不出多少人民币来!”
“人民币倒是其次的,这可是一种好习惯呀!”
漱口杯笑着又说,“太抠门了吧!这个公务员收入也不错,就这么一点绳头小利也不肯丢弃,爱捡这种小芝麻,将来的他会有出息吗?”
“我倒不这么看。”牙膏认真地说,“习惯把小事做好、做彻底、做完美的人才能做大事,他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第九则歪镜
世上有不少标准和道理是歪的,有些镜子也是这样。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放着一面高大的试衣镜。有个女士拉着她丈夫的手说:
“我们也去照照镜子,好吗?”
“不好不好!”丈夫连连摇头回答。
“这有什么不好?”
“你沒有发现这镜子沒有摆正,歪得那么厉害吗?”
“这有什么关系?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即使在歪镜前面,他的影子也是端正的呀!”
第十则断臂
医生将一个断臂的患者紧急处置之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患者苏醒过来之后,有医生问:
“你坐在火车里面好好的,又怎么会把手臂截断了呢?”
“那是在漆黑的夜里,我打开车窗时,发现外面正下着„金币雨‟,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把手伸了出去,想抓到那些金币。”患者说。
医生听了连连咂嘴,说:“你真是太不幸了!以后无论见到什么好处或者诱惑,千万不要随便伸手啊!尤其是在那些黑暗的地方!”
第五篇:管理寓言小故事汇总
绩效管理寓言故事: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他们找到了一个油瓶,但是瓶口很高,够不着。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叠罗汉轮流上去喝。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上另外两只老鼠的肩膀上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他们开会讨论为什么失败。
第一只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为我觉得第二只老鼠抖了一下。第二只老鼠说,我是抖了一下,是因为最底下的老鼠也斗了一下 第三只老鼠说,没错,我好像听到有猫的声音,我才发抖的。于是三只老鼠哈哈一笑,那看来都不是我们的责任了。
想必多数人都能明白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含义,但是,在职场上,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老鼠”却随处可见。就如在某企业季度绩效考核会议上,营销部门经理A说:最近的销售做得不太好,我们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也很不好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
研发部门经理B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时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太少了,就是少得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部门削减了。没钱怎么开发新产品呢?
财务部门经理C说:我是削减了你们的预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一直在上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投在研发部了。
采购部门经理D说: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的价格上升。
这时,ABC三位经理一起说:哦,原来如此,这样说来,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哈哈哈哈。
人力资源经理F说:这样说来,我只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就是在我们的企业中类似的情况似乎总在发生,而老板、主管们却也似乎总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就只能归咎到中国人的通病:一出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各部门并不应该把所谓的客观因素当原因,责任人人有份,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会是“自古华山一条道”,每个部门应该都多少能找到解决之道,这就是主观态度问题了。推诿只是表面现象。主要是素质问题。
1、没有团队精神;
2、没有责任心;
3、没有面对错误的勇气;
4、不能反求诸己;
5、凡事归罪于外;
6、饱汉不知饿汉饥,自己吃饱了万事大吉......管理寓言:摘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爱丽丝说。“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这个故事讲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个目标。有目标,你才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去,有目标你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去哪里都搞不清楚,再高明的人也无法给你指出出路。
天助先要自助,当一个人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建议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晰,员工即便想努力,也会有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没有组织目标的企业不要奢望员工可以自动自发地工作,不要奢望员工可以自动产生归属感。一个企业,首先要制定组织的目标,用组织的目标指导员工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并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兔总经理的困惑 南山住着一群兔子,在兔总经理的领导下,过着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生活。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兔总经理发现兔子采摘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了——原来很多兔子在偷懒。
兔总经理很生气,它发现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消极怠工,而且对其他兔子还宣扬“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负面思想。于是兔总经理决定奖励那些表现好而且不乱说话的兔子,给它们最爱吃的胡萝卜。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总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结果引起了兔群的轩然大波。几只老兔子在把小灰兔嘲弄了一番之后,还责问兔总奖励小灰兔的理由。兔总说:“我认为小灰兔表现优秀,很听话,如果你们积极表现,自然也会得到奖励。”
兔总此话一出,兔子们开始研究获取胡萝卜激励的秘诀,几乎所有的兔子都认为:只要善于在兔总面前表现得好一些、多说一些好话,就能得到奖励。于是,日久天长,在兔群中兴起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变脸式工作作风——当面是兔子,背后是魔鬼,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势、弄虚作假的风气盛行。
兔总请来了咨询公司,从咨询公司的调研分析报告中知道了兔群的现状,很受不了,为了改革弄虚作假的作风,兔总废除了按照“是否听话是否表现好”进行奖励的做法,让咨询公司制定了一套有据可依的激励办法。办法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必须经过验收考核,按照完成的数量来进行奖励。一时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为之一变,食物采摘大丰收。
兔总经理没有得意多久又犯愁了:兔子们的积极性在盛极一时后很快又变差了。兔总经理感到奇怪,调查发现,原来最近一直干旱,南山的食物早已被过度开采得差不多了,兔子要到很远的西山才能采摘到食物,有兔子指责他的政策——不考虑爬山的因素、不考虑干旱的因素,激励没有增加,只考核食物采摘量的方法是短期和片面的。
兔总觉得很有道理,陷入了沉思,难道用咨询公司制定的考核方案也不行吗?有一天兔总发现小红兔虽然没能完成月度采摘任务,但小红兔是多次带病去采摘食物的,兔总经理对小红兔带病工作的行为大加赞赏,给了小红兔双倍的奖励。
此例一开,兔子们又开始大吵大闹,一到月底考核,说情者有之,抱怨者有之,辞职者有之,弄得兔总经理烦躁不安。
兔总经理想用时间来消化这些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越来越恶化了,如果月底没有高额的奖励,谁都可以抱怨,谁都可以说上自己有多辛苦干得多好得到的太少之类的废话,谁都可以把咨询公司的考核方案大骂一顿。无奈之下,兔总经理宣布:不用考核了,取消咨询公司的咨询方案,制度一出,兔子们很高兴,一些老兔子拍着胸脯纷纷向兔总经理表示,一定会努力工作,而且会干得比以前更好,并赞扬兔总是一个善于创新、人性化管理的高手。
一个月后考核时,兔总发现所有的兔子居然没有一个如期完成任务的——不是有很多兔子向他保证会干得更好吗?兔总经理气坏了!兔子们私底下嘲笑他说:“这个傻瓜,既然已经提前把奖金发给我们了,还不用考核,谁会费劲爬山头去折腾呢?谁去不是傻瓜吗?”
思考:这是一个关于绩效管理的寓言故事,兔公司的考核系统:
从无——有——无,从失败——成功——失败,这个生动的演绎过程说明了哪些问题? ——为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总经理开始激励表现好的员工
——单评德能勤绩,导致员工只注重自己的行为表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激励政策失败
——改变绩效体系评价标准,以KPI为导向,业绩大幅度提升 ——环境变化,KPI和激励政策未及时修正,出现很多问题了
——时间长了之后,绩效体系和激励政策出现疲态,公司无奈下放弃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改革彻底失败,最后的结果是员工只要高薪激励,不要考核,改革了一圈,又改回去了
猎人和猎狗的故事
一条猎狗满山遍野地追逐兔子,追了很久,一只兔子也没有抓到,牧羊犬嘲笑猎狗,说:“你真没用,兔子比你小,反而比你跑得快,你连兔子都抓不到!”
猎狗回答说:“呵呵,我和兔子各自跑的目的不同,我只是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而已——兔子是为了逃命,而我只是帮猎人打工而已。”
猎人从牧羊犬那里得到这个消息后很不爽,想炒掉这个胡说八道的家伙,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当前只有这么一条猎狗,炒掉它就没人做事了。后来猎人从狗市上带回了几条猎狗,为猎狗们制定了新的制度: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可以得到奖励(骨头),捉不到的则没有饭吃。于是,猎狗们个个争先恐后抓兔子。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出来了,猎狗们发现小兔子比较好捉,大兔子很难捉,可是捉住大小兔子的奖励都一样。于是,猎狗们都去捉小兔子,没人愿意去捉大兔子。
猎人很头疼,决定不再将猎获兔子的数量与奖励的骨头挂钩,而是采取多个指标同时考核的方法进行考核——统计每只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按照数量和重量来评价猎狗的绩效。新政策很快就取得了成效,猎狗们捉到的兔子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可是,好景不长,猎人发现猎狗们捕捉的兔子数量又明显下降了。原来猎狗们私下里正在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一只老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主人,当我们老了,捉不了兔子了,主人还会给我们骨头吗?”
猎人非常愤怒,对这些培养了多年但又忘恩负义的猎狗感到很失望,但迫于无奈,还是制定了一个新的政策:捉兔子超过一定数量,年老后在若干年内都可以领到相应数量的骨头。
但好景还是不长,过了一段消停日子后,一些猎狗开始辞职了,一只老猎狗,曾获得过“十大杰出青年”,对主人说:“我这么努力抓兔子,只得到几根骨头,现在还没房没车,而你什么都有了!现在我想找几个朋友一起开个捉兔子的公司。”
于是,一些猎狗离开了猎人,另立门户开捉兔子公司去了。
思考:这是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给总经理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员工打工心态很重,缺乏责任感,企业盈利能力偏低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该如何做?激励工作该如何做?
——绩效管理体系及考核指标该如何制定?
——企业创造的价值该如何分配?如何满足员工中长期激励? ——企业如何看待员工创业的问题?内部股份制改造还是人才流失?
动物界的考核标准
森林里的动物们准备进行选美大赛,很多动物都报名参赛,吵吵嚷嚷好不热闹。由猫头鹰、麻雀、老鹰、蚂蚁、棕熊组成的评委会,开始安排赛前的准备工作。这时,森林之王——狮子召集动物评委们,讨论如何组织这次选美比赛。
狮子说:“要选美了,咱们首先要制定出选美的标准——什么是美。棕熊,先谈谈你的看法。”
棕熊说:“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很久了,选美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慎重。我们评选的标准首先应该是身体健壮。身体健壮才是美,就像我们熊的家族,个个都是动物界的大力士,我们有一种力量美。”
麻雀说:“我不同意棕熊的看法。美丽的动物一定要有漂亮的外表,比如我们鸟类家族中的孔雀,她的羽毛多美丽,气质多优雅呀!”
老鹰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最美丽的动物应该是有一双锐利的眼睛,那才叫迷人。我们鹰的眼睛是最锐利的。”
蚂蚁说:“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内在的美,才是最美。我们昆虫世界里的蜜蜂,天天不辞辛劳地工作,那才叫美丽呢。”
猫头鹰说:“你们的理解都有偏差,最美丽的动物应该是对森林最有贡献的动物。比如说啄木鸟,天天忙着捉虫子,没有它们的努力,森林里就会到处是虫子,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很糟糕。”
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狮子看大家争了半天也没有个统一的意见,就说道:“我看大家对美的认识各有看法。咱们能不能综合一下,把选美的标准定为:要有熊一样的力量、孔雀般漂亮的外表、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像蜜蜂那样勤勤恳恳,还要有啄木鸟的奉献精神。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评选,一定能选出最美的动物。”
狮子说完后,动物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点评: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1.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你一定赞同,但仅仅赞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要认同人的差异,而不是试图“消灭”它;2.不要试图搞出一个所有岗位/人员都适用的“考核标准”,因为它根本不存在!3.不要试图找一个“完美”的人——就象故事中的“标准动物”,因为这种人不可能存在。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人才选拔标准,管理者素养要求等,总要弄得面面俱到,好象我们选择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位神仙!4.不要让不同类型的岗位去讨论共同的标准,那样只会浪费时间;5.每个人的“客观标准”其实都是建立在自己认知基础上的——因此并非真正的客观,既所谓“屁股决定思路”。如果你不认同这一观点,正说明你的“屁股”不在这里!
两熊赛蜜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绩效评估是专注于活动,还是专注于最终成果,管理者须细细思量。
鸭子有几只脚:
某城市有个著名的厨师,他做的北京烤鸭堪称一绝,深受客户的喜爱。他的老板对他也非常赞赏,不过这个老板从没有给予他任何奖励或鼓励,这使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老板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点了烤鸭后,厨师奉命行事。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烤鸭就上了桌。
然而,老板很快就发现桌子上的北京烤鸭只有一只脚。他于是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问他的厨师:“为什么这个鸭子只有一只脚?” 厨师说:“老板,我们的鸭子都只有一只脚。“ 老板感到诧异,碍于客人在场,就没有细问。
饭后,老板跟着厨师到鸭笼看个究竟,时值夜晚。由于所有的鸭子都在睡觉,所以都是用一条腿站着而把另外一条腿藏在羽毛里了。所以,他们看上去都像是只有一只脚。
老板于是想起了一个好主意。他于是朝着鸭子大声鼓掌。所有的鸭子都惊醒了然后把第二条放下了。老板于是得意地对厨师说:“看见了吧,他们是不是有两只脚?”
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只脚呀!”
哲学家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了一艘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大骂苍天之不公--只因为一个罪犯在船上而让众多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被一大堆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离蚂蚁窝不远。那时,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了所有的蚂蚁。天神这时候出现了,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既然你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支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那你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上苍呢?”
启示:
这上则寓言生动的描述了两种有碍绩效管理的心态,一是以偏盖全,一个是宽于律已,苛以待人。
我们对文中哲学家的做法一定认为不以为然,可是一旦我们成为人,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以上两条禁忌。因为人是感性动物,例如:一位主管老是看到一位员工加班,而另一位员工则总是按时下班,即依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即价值观)来进行判断,认定准时下班的那位员工配合度不够,工作不够敬业。
然而事实未必是我们所看到的,经常加班可能是在上班时间浑水摸鱼,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只能在下班后加班完成;也可能是工作方式不对,不能如期完成工作,只好加班了;还可能是工作份量分配不均„„
所以管理者要不断提醒自己,勤劳上进的未必是合作度高的,试图取悦上司的未必能够胜任艰难的工作。
另一项管理的禁忌是:宽于律已,苛以待人。这是员工最厌恶的主管类型,也就是管理者管理标准不统一,宽于律已,不以身作则,反而以放大镜来看待对员工的行为,致使产生管理冲突,造成员工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结或是“上行下效”,毫无做为。这也是人性之一。管理者做为表率,一定要言行谨慎,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执行公司的各种制度,当你拿放大镜看别人却放纵自己时,员工肯定也是拿放大镜看待你,其中产生的冲突就可想而知了„„
唐僧分伞
话说,唐僧团队乘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出现故障,需要跳伞逃生。不巧的是,四个人只有三把降落伞,势必有一个人没有办法使用降落伞逃生。这给师傅提出一个管理难题。
为了做到公平,唐僧想到了一个办法,对各位徒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谁可以得到降落伞,如果考核没有通过,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受苦,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自己跳下去。
于是,师傅问孙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悟空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师傅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接着又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答道:“一个。”师傅说,“好,你也答对了,给你一把伞。”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行。”于是,摩拳擦掌,等待师傅出题,师傅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师傅问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
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有三把伞,师傅如法炮制,再次出题考大家。师傅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师傅说:“好,给你一把。”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傅说,“好的,答对了。”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傅的问题是,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八戒再次晕倒,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结束履行。
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再一次出现故障,这时候八戒说,“师傅,你别问了,我跳。”然后纵身一跳,师傅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殊不知这次有四把伞。”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
1、企业经常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到绩效考核这个工具。
比如企业发现某些员工工作态度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任务,比如企业面临奖金分配,不知道如何分才能让大家满意的时候,比如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需要裁员的时候。
就像故事中的师傅唐僧一样,他也是在飞机发生故障的时候才想到考核这个工具。这样的操作思路完全违背了绩效管理致力于帮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的管理理念,既没有预先设定组织目标,也没有和员工沟通绩效考核指标和衡量标准,只是企业单方面的决定,按照企业的逻辑对员工实施考核。因此,这种操作方式不可避免地把员工推向对立面,遭到员工的抵制,就像八戒最后表现出的绝望一样。
2、绩效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
绩效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应在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内,员工跳一跳可以够的着,这样的考核指标最有效。衡量标准过低,没有挑战性,无法引导员工追求高绩效,会让员工养成懒惰的习性;衡量标准过高,无论员工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那么员工也会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抛弃考核指标,他们会想:“反正我无论怎么做也达不到,不如干脆落个轻松自在,扣分就扣分吧。”,于是,考核指标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故事中的八戒每次都接到无法完成的考核指标,最终无奈失去了信心。相信如果还有下一次旅游的话,八戒一定极力主张师傅不要在坐飞机了,太折磨人了!
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喜欢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这种指标设计的假设是如果指标值设定的不够高的话,员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如果用一个很高的指标值考核员工,即便员工没有完成100%,而只是完成了80%,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了。
这种逻辑是实际上强盗逻辑,表现出了经理的无能和无助,只知道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殊不知,指标背后的行动计划才是真正帮助员工达成目标的手段,而指标值本身不是。
其实,设定一个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值,然后,帮助员工制定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并帮助员工去实现,才是经理的价值所在,经理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实现了帮助员工成长的目标,才真正体现了经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