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11:2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第一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篇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2)【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1)“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2)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1分)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作者)《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感慨。(2分)3.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1分)参考答案: 1.词牌名题目 2.杜甫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答: 5.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答: 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 4.(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5.(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6.(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南乡子》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赏析 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幽之情。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一腔豪气奔涌而出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显然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腼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本诗的写作特色有三点:一是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篇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何处望神州 中的“神州 指什么地方? 答: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答: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阅读下面的诗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答: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

1.“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3.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阅读下面唐诗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下列各组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a.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b.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 功亏一篑 c.得陇望蜀 班门弄斧 车水马龙 d.唇亡齿寒 不耻下问 明察秋毫

篇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称赞孙权有何用意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称赞孙权有何用意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语文wrlzkj0162014-10-04 一个“望”字,暗示中原已经沦入敌手,江山虽好,但已非我之所有,有志之士,也只能登高遥望,徒留伤悲感慨了.北固楼上望见的风光无限,只能激起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悲愤了.通过称赞孙权年少英勇,为保卫江东,不畏强大的对手(曹操),敢于战斗的进取精神,反衬出作者(辛弃疾)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做法的愤慨.用了曹操称赞孙权的典故::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猪狗)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篇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篇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突出他的盖世武功,以此来表达出作者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鞭挞和不满。

第二篇:《南乡子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

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

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三、读词,自主学习

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生自由读)

2、检查读词

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 交流:

1、“怀”英雄。(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下阕

a、理解:万兜鍪。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

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3、学习上阕

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交流汇报:

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

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出示资料

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

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有诗为证。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

出示:(齐读)

激情读词

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

A、激情读上阕

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板书:伤)B、激情读下阕

小结:这“怀”是“怀才不遇”的感怀。(板书:感)

五、课外拓展,巩固提升 导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

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板书:爱国情怀。)

第三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3.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教学设计:

一、预习复习1.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课前,我们 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别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

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 1、朗读此词

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3、赏析词作

①、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②、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③、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④、品“问兴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 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5、品“问敌手”

“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总结:

主旨: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作特点: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回答问题: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

中原;神州已非我所有;引出下文

末三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思想呢?

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

第四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二)识人知境

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 【一读音韵】 1.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2.诵读

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指导诵读,齐读检查。【再读解义】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三读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是“为国伤怀”的怀。)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 的感怀。)小结:——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心。

(四)回顾品鉴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五)拓展提升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 北固亭怀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

第五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郑皓文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下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