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1:5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第一篇: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一篇:红25军的光荣长征史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一、出师北上

1934年深秋,大别山地区。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断打击敌人,终因人少(只3000人),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苏区形势。入秋以后,敌人又根据蒋介石“限三个月内全部剿清大别山红军”的命令,实行碉堡封锁政策,在交通要道和重要隘口建立碉堡,派重兵把守,以防红军游击,并扣押一切运往苏区的军需民食物品。红军衣食无着,已下过几场大霜了,很多红军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粮更是困难,一日三餐,大部分靠野菜充饥!党中央十分关心鄂豫皖苏区红军的艰难处境。8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特使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都难以补充,苏区红军主力必须离开根据地,建立新苏区,谋求新发展。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周副主席指示,决定立即率领红25军作战略转移、开创新的根据地,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区的桐柏山、伏牛山区进军,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33军曾一度组建,后并入红25军)坚持武装斗争。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25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师北上,并发表了宣言。

二、佯 攻 借 道 蒋介石闻讯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急令在鄂豫皖苏区围剿的115师和5支追剿队共20个团的兵力跟踪追击;令驻河南的庞炳勋40军、湖北省的肖之楚44师共18个团的兵力迎头堵击,企图趁红25军孤军远行之际,包围全歼。

红25军11月16日离开鄂豫皖根据地,飞速向北疾驰,一昼夜行程200余里,在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和地方党组织——中共鄂豫陕边区特委接上了关系。

根据特委书记张星江介绍的情况,省委认为:这里离武汉很近,离大别山也不远,且回旋余地小,四周敌人密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省委考虑再三,决定继续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进。为了麻痹敌人,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由副军长徐海东率223团向枣阳县城佯攻,形成进攻武汉势态,以调动敌人。敌人果然中计,集40军大部、115师、44师和第3、4追剿队共20多个团向枣阳攻来,妾图在枣阳与红25军决战,歼红25军于枣阳。可正当敌人蜂拥而来之时,红25军已调头东进,进入驻马店西北山区。

三、生死攸关的独树镇血战

就在红25军通过豫西平原时,将介石又急令其第40军、116师、35骑兵师115旅及5个追剿队共3万多人,前堵后击、左右夹攻,向红25军扑来。11月25日,红25军到达距伏牛山50公里之遥的象河关,敌第2追剿队3个团及骑兵师一部已跟踪而至,向红25军后卫发起攻击。程子华军长命225团誓死阻击,激战近2小时,敌人虽未突破225团阵地,但225团却伤亡100多人。程子华命223团接替225团为后卫,由徐海东副军长指挥,掩护全军行动;224、225团为前梯队,开路前进。前梯队224团未走出十里路,刚到进入伏牛山通道独树镇,敌116师3个团和骑兵团及3支追剿队已先期到达,占领了独树镇及周围村庄,组成堵击线,向红25军前梯队猛烈开火。走在前面的224团,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发现敌情较晚,敌人开火以后,又由于地势平坦,224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加上寒流的袭击,绝大多数战士的手被冻得拉不开枪栓,零星打响的火力,根本不能有效的阻击敌人。224团一时手忙脚乱,难以招架,被迫后退。敌人见红军抵抗火力弱,立即发起冲锋,并从两翼向224团包围过来,企图一举消灭。在这形势十分危急之时,军政委吴焕先率领225团第3营赶来。双方混战在一起,殊死搏斗。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生死攸关的一次血战。红军虽然人少,处于劣势,但红军不怕死,却是极大的优势;敌人虽然多,但他们没有红军不怕死的精神,又成了劣势。互相拼杀两个多小时,敌人终于被压了回去,这就是平时说的一人拼命、十人难挡。当时一个红军战士要对付几个敌人,但红军胜利了,就是因为红军不怕死才闯过了生死关。

四、正副军长负伤庾家河

红25军进入伏牛山后,很快发现这里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一是人烟稀少,粮食、物资资源极为缺乏;二是统治内乡地区、号称“内乡王”的河南军阀别廷芳在这里经营10多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发动群众难度大;三是国民党第40军和19路军60师及3支追剿队在周围虎视眈眈。因此,红25军很难在这里立足。省委和军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再向西北行动,到陕西南部山区游击。1934年12月1日,部队从伏牛山区出发,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越过了“七十二道水浴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翻越了1700多米高的蟒岭,历时一周,到达了陕南洛南县的庾家河。

12月10日,省委和军领导正在开会讨论通过拟定的创建陕南根据地方案,朱阳关堵击红军的敌60师和两个骑兵团向庾家河围攻过来。黄昏时分,凶恶的敌人终于被击退下去。是役,虽歼灭敌人800多人,可是由于短兵相接,红军损失也很大,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从眼底射入、后颈出来,重伤晕倒,营、团干部8人挂彩,全军牺牲190多人。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

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

1、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

2、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

3、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4、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红25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

2、红25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

3、正副军程子华、徐海东身负重伤。

第二篇:红25军长征途中的六大战役战况和四则战斗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1934年11月16日,重建的红25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甘苏区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是长征先锋;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红军队伍,长征途中,红25军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红军队伍,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红军队伍,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的血液。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缘于此,本人特意搜集整理了红25军长征途中六次著名的六大战役战况和四则动人的战斗故事。

(一)危险之战:独树镇战斗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7日,以突然行动,越过平汉线,直抵桐柏山区。蒋介石得知红25军西进,十分震惊,急忙调动豫鄂皖3省围剿总队的5个支队和3个师等大批兵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围歼红25军。红25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26日进抵方城县以东地区。这天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红军指战员顶风冒雪,踏着泥泞,步履艰难地朝着独树镇七里岗急速行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

下午1时许,程子华、吴焕先率一梯队到达独树镇七里岗一带。七里岗是伏牛山东麓向南延伸的一条土岗,东面是河,地势陡峭,西南连着一片平原,许南公路与七里岗交叉处,岗顶与公路落差十几米,形成人工地堑,易守难攻。敌40军115旅和骑兵团已抢先两小时占领了马岗、七里岗、砚山铺一带。由于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敌情。当红25军第一梯队(224团)沿七里岗脊北进接近许南公路时,突然遭敌炮火猛烈阻击。敌人开火后,224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红军战士穿着单薄,手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处境十分被动。敌军趁此机会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

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225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们迅速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敌人仍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红军从雪地上跃起,勇猛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连天杀声,震撼山冈。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我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

随后,敌军连续发起数次进攻,都被红军一次次打退。为了打开一道缺口,通过公路,军首长指挥223团向七里岗发起冲锋。正面之敌挡不住红军的凌厉进攻,纷纷向东西两边退去。红军冲过公路,占领了七里岗村北500米处的任岗村。敌人急忙组织火力封锁,并炮击公路南北两侧的红军阵地。红军不得已退到公路以南。

天黑后,风雪不止。红25军乘机撤到张庄附近。此时,敌骑兵5师和追剿纵队已分别由羊册象河关向独树镇一带逼近。红25军处在数万敌人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根据当地老乡提供的情况,军首长决定连夜绕道突围。当夜一更天,红25军指战员忍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由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冒着风雪,悄然出发。

独树镇战斗是关系红25军生死存亡的一场恶战。在敌强我弱、敌锐我疲、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情况下,指战员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终于突出重围,转危为安。

(二)生死之战:庾家河战斗

庾家河战斗是红25军长征入陕后与国民党追剿部队在今丹凤县庾家河的一次生死之战。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正在庾家河街春永茂中药铺进行之时,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60师先头部队第360团很快抢占了庾家河街东七里荫山梁的有利地形。当哨兵发现时,敌军居高临下,即向军部驻地庾家河街发起进攻。午后1时接火,红25军手枪团迅速赶到前哨阵地,一面拼命阻击敌人,一面报告军部。情况紧急,会议中止。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首先带领第223团跑步出发,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迅速跟了上去。第223团奋力夺回了七里荫山梁,第224、225团抢占了两侧高地,协同第223团将敌击退。这时,敌第60师的后继部队第355团、357团相继赶到,激烈的争夺战全线展开。激战中,徐海东、程子华先后身负重伤,红25军全体指战员在军政委吴焕先的指挥下殊死奋战,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打死打伤敌人300多名,终于挫败了敌人的追击,迫使敌军于黄昏时分撤出战,红军伤亡100多人。

庾家河战斗是红25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此战获胜,结束了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石塔寺伏击战

1935年2月,正在进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得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前锋已抵汉中以西的消息,结合中共鄂豫陕省委提出的“要扩大斗争区域”的要求,为配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红25军由湖北郧西地区西进。

途中,连克陕西宁陕、佛坪2座县城。3月8日,进至陕西洋县华阳镇。这时,由郧西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陕军警备第2旅进至华阳镇以东地区。红25军为解除后面的威胁,打开华阳地区局面,决心消灭该敌。3月10日拂晓前,红25军秘密开至华阳镇东南之石塔寺附近设伏。当日上午,陕军警备第2旅2个团进入红25军伏击区域。红25军突然出击、向敌猛冲,经激战,击溃陕军5个多营,毙伤敌人200余人,俘其团长以下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战后,红25军乘胜追击,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华阳、石塔寺、商家坝、吊坝河、瓦子沟、红石窑、小华阳等7个乡的革命政权,并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华阳革命根据地,扩大了红军25军的回旋区域,为发展太白山以南、汉中以北山区的游击战争创造了有条件。

(四)袁家沟口的“布口袋”战役

袁家沟口战役是红25军在山阳袁家沟口一次成功的伏击战。l935年6月下旬,为打破敌军对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红25军主动出击,在山阳县袁家沟口设伏,准备消灭跟踪而来的敌陕军警备第1旅。中共鄂豫陕省委组织鄂陕第3、第4路游击师等地方武装和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积极动员当地群众修筑工事,配合部队作战。

6月29日下午,陕军唐嗣桐警备第1旅返到黑山街附近。为诱敌深入,红25军稍梢与之接触后,立即向小河口撤退。经实地勘察,红25军发现小河口地形较开阔、不便设伏,遂向西退到袁家沟口。袁家沟口及其以西的桃园岭一带是一条长约五公里的深沟,沟的两侧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蔽,利于伏击。这一带也是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群众基础很好。军首长当即决定以此为战场。30日,警备第1旅追到小河口,红25军为诱敌全部进入预设的“布袋”战场,遂向西北红岩寺转移。

7月1日,敌警备第1旅追到袁家沟口。红25军连夜返回桃园岭。军部立即命令:第223团占领袁家沟口北面高地;第225团的2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高地,另1个营占领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第3、第4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口以南两处高地控制沟口、沟脑,断敌退路,并且担任战场警戒。部队全部于第二天凌晨进入阵地。袁家沟是一条长几十里的山沟,沟两旁高山入云,杂草丛生,乔木、灌木茂密成林。沟心有一条小路,延着一条小溪蜿蜒而行。整个山沟像一条长长的口袋,摆在万山丛中。庙梁子是进入这个口袋的必经之路,100多余米高,地势险要,一条弯曲小路,只能单人匹马而行。

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敌警备第1旅,通过庙梁子进入伏击圈。7月的天气娇阳似火,空旷的河谷回响着聒噪的蝉鸣,四山则一片沉寂。敌警备第1旅在红25军实施运动战术后,被拖得疲惫不堪,他们倒扛着枪没精打采地跟着队伍向前走,不时停下来挤到树荫下乘凉,有的还解开纽扣不停的扇着衣服下摆,兜来一丝丝微风,有的则脱下上衣顶在头上档太阳,有的干脆赤裸着全身下河洗澡。早早进入阵地,埋伏在山沟两岸密林中的红25军将士和游击师勇士们让毒辣的日头晒得嗓子冒烟,一大早吃了点随身带来的干粮,这会肚子也叫唤起来了,但是,他们看着山脚下蠕动着的那队有气无力的队伍,个个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他们潜伏在树木、草丛和山石的后面,杏目圆睁、严阵以待。11时许,敌警备第一旅全部进入伏击圈,隐蔽在庙梁子的第三、第四路游击师按预先计划,悄悄移动,截断了敌军退路,扎紧了“布袋口”。这时,设在袁家沟口西北凤凰山的红25军指挥部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划破了寂静的山沟。各种武器突然朝敌人猛烈射击,数不清的红军战士带着杀声震天的怒吼冲出树林,直奔河沟。陕警1旅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吼声惊呆了、吓懵了!有的滚鞍下马,四处逃窜;有的拼命向山上爬,企图夺路逃跑。红25军战士和游击队员们士气高昂、英勇冲杀,迅速把敌人分割包围在河沟之中,与其展开了白刃战。原中央委员、时任225团1营政委的刘震将军在回忆文章中记述:“11时,军部指挥所里响起了冲锋号,沟两旁的大山上,追击炮、轻重机枪、步枪如同台风卷着海浪,一齐吼叫起来。大小山岭都响起了急促的军号,数不清的红旗,带着无数支喊着杀声的人流,冲出树林,直向山沟奔去。我和1连的战士冲到河沟的时候,迎头遇上了一伙一律使用驳壳枪的家伙。战士们劈头盖顶就是一阵手榴弹,把敌人压回到河里。忽然,我看到河沟里有1个军官摸样的家伙手持20响自动驳壳枪,身上背着几条子弹带,正在下河拼命地往对面山上跑,我便向他追去。这家伙发现我在追他,躲到河里一个大石头后面向我射击。我把匣枪里的3发子弹打光了,也没有打倒他。正在这时候,他枪里的子弹也打光了,我趁他向枪里压子弹的一刹那,一个箭步上去,一下子把他拿枪的那只手抓住,2个人便扭打在一起。当我用尽全身力气把他摔倒后,他向我开了一枪,子弹穿透了我的右臂。正在我感到全身无力、难以支撑的时候,我营掌旗兵从后面飞跑过来,他举起旗杆下的铁旗脚对准敌人的脑门,猛戳下去,敌人嚎叫了一声……”

河沟里枪声、刺刀碰撞声、喊杀声和敌人嚎叫声混成一片,在红25军将士猛烈的冲杀下,国民党陕警1旅士气全尽,士兵们纷纷把枪举过头顶,缴械投降。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红25军获得了全胜,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毙伤敌团长以下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余支。

战斗结束后,根据地人民群众更加热爱红军。广大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救护和转运伤员。在几处红军后方医院的所在地,有不少被红军战士称为“干妈”的老大娘,她们主动地把红军伤员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看、治疗。许多山村的群众敲锣打鼓地把猪羊送到军政治部,热情慰劳红军。袁家沟口区苏维埃政府也召开群众大会,庆祝红军打了大胜仗。这一出色的歼灭战,是红25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在运动中拖垮、打击、消灭敌人的著名战斗,也是红25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继奇袭荆紫关战斗之后获得的第2个大胜利。战后,为了继续掌握主动,在商县杨家斜街,鄂豫陕省委决定率红25军再次转到外线行动,西出终南、威逼西安。

(五)四坡村战役

1935年8月中旬,红25军长征到甘肃平凉以东地域。这时,敌马鸿宾率领的第35师,在径川以西设防,阻止红军前进,8月21日上午,红军由平凉白水镇出发,到达径川县城以西的四坡村一带,发现马部已设防阻击,遂决定南渡纳河,摆脱敌军纠缠。可是,正当红军涉水渡河时,马部1个团向四坡村扑来,向正在渡河的红军发起猖狂攻击。这时,红25军一部已渡过纳河,后尾部队背水作战,形势极为不利。此时,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已随先头部队过河。当他看到对岸兵力单薄、情势急危时,便率部分部队回渡油河以北,向敌阵地猛烈冲去,占领制高点,遏制住敌人的攻击。但吴焕先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副军长徐海东听说政委受了重伤,急忙率领部队插向敌后,将敌人压在一个大沟洼里,全歼该敌,敌团长马开基也被打死。

(六)围城打援的劳山战役

1935年10月,红15军团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对国民党军展开的劳山伏击战,是迎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重要一战,也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前奏、红15军团献给即将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见面礼。它是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5年9月,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正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红25军长征到达陕甘苏区,同红26、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此时,国民党军为了进一步加紧对陕甘苏区的“围剿”,南线的第67军由中部(今黄陵)、洛川地区北进,第107、117师进驻鄜县(今富县)、洛川等地,第129师一部进驻甘泉;第67军军部则率第129师主力和第110师进至延安。

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根据第67军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地形特点,决心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安排一部分兵力包围甘泉县城,调动国民党军从延安回援甘泉;主力部队则进至山连绵起伏、树木茂密、便于设伏的大小劳山地区隐蔽集结,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的第67军。

9月下旬,红15军团从延川县永坪地区出发,经3天急行军,进至甘泉县王家坪地区集结。28日,红15军团第81师第243团围困甘泉县城守军。30日,红15军团主力进入大小劳山伏击地域,以红75师师部率第223、225团位于劳山东西两侧,红78师师部率第232团位于小劳山两侧,红81师师部率第241团位于甘泉县城以北白土坡地域;骑兵团位于卢家村、土黄沟地域。

第二篇:战斗故事

定桥二十二勇士,是红军长征途中奋勇夺取大渡河泸定桥的第1军团第2师第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3连支部书记李金山等22名突击队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为摆脱10余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天险大渡河。25日,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但因河水湍急无法架桥。当时尾追的国民党已迫近,而渡船只有4条,大部队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渡河任务,情况十分危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迅速北上夺取泸定桥。

沿西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军第1军团第2师第4团昼夜兼程,沿途多次击溃川军拦阻,于29日晨夺占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是通往川西北部的交通咽喉,桥长100余米,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底部9条铁链并列,上铺木板,另4条铁链为两旁扶栏。东桥头与泸定县城相连,由国民党第24军第4旅38团主力防守。红军到达前,守军已将桥板拆除。29日傍晚,以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红军战士,在该团火力掩护下,攀着铁栏,踏着铁索,迎着守军枪林弹雨,向泸定桥东桥头发起攻击。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军点燃堆集的桥板,以火障拦阻。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冲过火障,占领桥头,攻入泸定城西门。经过激战,歼灭大部守军,占领泸定县城。随后,中央红军迅速通过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至此,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的企图彻底破灭。(姜铁军摘编)

山城堡战斗

聂荣臻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将西路军计算在内,总共只有三万人,可是力量集中了。蒋介石不顾我党一再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急忙调了他的第一军、三军、三十七军和东北军的六十七军、骑兵军等五个军,分成四路,追击正在向海原、打拉池地区转移的红军主力。

很显然,敌人是想趁我军长途行军,刚到陕北,立足未稳,严冬已届,十分疲劳困顿之时,一举将我消灭。

当时,根据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我们的作战方针是: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尔后在预定的有利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人主力胡宗南第一军的四个师以歼灭性打击;对敌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和王均的第三军,相机予以打击;对东北军王以哲部则由于他们当时已有不愿继续打内战的倾向,并秘密地与我军建立了某些联系,故而采取了积极向其进行统千战线工作的方针。

当我们转移到打拉池、海原地区稍事休整,向海原以北转移时,海原之敌马鸿逵的第三十五师和东北军的一个骑兵师曾向我侧后攻击。我一军团的一师和十五军团的七十三师进行反击,歼敌千余人,其余逃回海原。

当我军逐次转移到环县,隐蔽在山城堡附近时,敌人判断我军已向盐池方向撤退。胡宗南的第一军竟敢孤军深入,急速向惠安堡、盐池方向前进。其主力两个师直插盐池,十一月十九日侵占惠安堡,它的七十八师经预旺堡飞古城,二十日侵占了山城堡。敌人企图从两翼合围我军于盐池以南地区。与此同时,东北军六十七军亦由预旺堡地区东进策应。

这正是打歼灭战的好机会。山城堡一带韵地形对我们十分有利。我们隐蔽在山城堡南北地区,敌人没有发现。我们即在部队中反复动员,无论如何要打好这一仗。这一仗对于稳定和开展三大红军主力会合后的陕北新局面有重大意义。而且不打也不行,如果不打,敌人一直跟上来,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是跟在二、四方面军后面负责掩护他们的。

当时的部署是:只要敌人一进山城堡,我们一军团由南面向山城堡进攻,徐海东同志率领十五军团从西面向山城堡西北方向进攻,以截断敌人退路,肖克同志率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从北面向山城堡进攻。在战场上,规定由一军团统一指挥。彭德怀同志是野占军司令员,总的都归他统率。

十一月十八日,下发了由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联合署名的《决战动员令》,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原文如下: 一、二、四方面军各兵团军政治首长钧鉴: 从明日起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各首长务须以最坚决的决心,最负责的忠实与最吃苦耐心的意志去执行。而且要谆谆告诉下级道德转告于全体战斗员,每人都照着你们的决心,忠忱与意志,服从命令,项勇作战,克服任何的困难,并准备边连续的战斗,因为当前的这一个战斗,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又都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不怕疲劳,要勇敢冲锋,多捉俘虏,多缴枪炮,粉碎这一进攻,开展新的局面,以作三个方面军军会合于西北苏区的第一个赠献给胜利的全苏区的人民的礼物。

红军胜利万岁!

苏维埃胜利万岁!

抗日民族战争万岁!

毛泽东 张国焘 彭德怀 任弼时

朱德 周恩来 贺龙

整个作战详细过程,我在《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斗》一文中已经都讲过了。我在这里,再补充一点指挥上的情况和战斗花絮。

当时对究竟打不打这个仗,直到部队展开以后,还是处于“有争议”状态。不主张打的理由是我们的部队很疲劳了,敌人侵占山城堡后,又抢修了一些野战工事,不好打。我说,现在我们部队都已经展开了,怎么还考虑打不打呢?好打也要打,不好打也要打。至于说到敌人抢修一些野战工事,这是部队野战时驻下后的常规,没有听说一个部队驻在一个地方不构筑工事而能安心睡觉的;这种野战工事,都比较简单。我把这个想法向左权同志说清楚了,先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方开始打。后来,在几个部队接敌的过程中,又发生了锣齐鼓不齐的事。有的是因为当时通信联络不好,产生了误会。有的说来说去还是个领导决心问题。尤其是当左权同志告诉我说,杨得志已经带着二师插下去了,而有的部队尚未按规定到达指定位置,我就急了。我将此情况报告了野战司令彭德怀同志。我说,我们的部队不但展开了,而且已经打响了。如果决心再动摇,即使本来是胜仗也会打成败仗的。我的意见得到他很大的运行。最后合围了敌人。

部队打得很英勇。十一月二十一日白天,敌人飞机来侦察,因为我们隐蔽得好,没被发现。战斗从当天黄昏打起,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结束。先截断敌人西逃的退路,然后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敌人展开猛烈攻击。战斗开始,五团政委陈雄同志亲自带领一排人,一下子就冲入敌人阵地。他们用手榴弹将敌人的临时堡垒一个一个地炸毁,一连占领十个堡垒,随后又把敌人几处主要阵地都拿下来了,单人就溃败下去了。部队一追就和敌人混战在一起。这时天已经很黑,伸手不见五指,也分不清敌我,枪也不能打,手榴弹也不能投,上去就摸帽子,摸着是国民党戴的那种帽子就拿手榴弹砸头。夜晚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白天的仗就比较好打了。经过一夜多的激烈战斗,将敌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及二三四旅的两个团全部歼灭。与此同时,胡宗南派向盐池方向进攻的另外几个师也被我二十八军击溃。我们缴获了很多弹药,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不幸的是,五团政委陈雄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山城堡战斗后,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央又发了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通令:

全体红军将士、全苏区人民钧鉴:

甲、蒋介石此次大举向苏区进攻,不但不许红军抗日,反要消灭红军,消灭苏区,屠杀人民,命令胡宗南各军向盐池、定边、环县猛攻,并要向陕北苏区前进。

乙、我一、二、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士气大振,坚决执行中华苏维埃军委之路线,消灭进攻之敌人,扩大苏区,实行抗日救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定(边)、盐(池)南边之山城堡打了第一个胜仗,消灭胡宗南之一个旅。

丙、这个胜利是粉碎蒋介石全部进攻的开始,我全体红军战士要更加团结起来,吃苦耐劳,执行命令,勇敢作战。我全苏区人民要帮助红军输送粮食,转运伤兵,搬运胜利品。白军来时,用坚壁清野对付之。为保卫抗日根据地而战,为扩大抗日根据地而战,为消灭全部进攻之敌而战。

红军万岁!苏维埃万岁!抗日救国之民族革命战争万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华革命军事委员会 这一仗一打,把陕北的局势稳定下来了。由于红军的这一胜利,使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从此更坚定了与红军携手抗日的信心,但是我们当时还没有估计到这次战役后不久,西安事变就发生了。

《聂荣臻回忆录》(P326-331)

第三篇:战斗故事观后感

战斗故事观后感

导语: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抗日战争读后感。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战斗故事观后感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了,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道光皇帝觉得江山要保不 住了,对不起老祖宗,就带领了他的子子孙孙到祖宗的牌位神像前 痛哭。这时镜头从老皇帝开始顺着一起跪着的皇子皇孙一一拍下 来。从脸上表情来看,每人都不一样:老皇帝在痛哭诉说,紧跟着 跪着的两个人脸上是“眼泪哗啦”的,再往后的几个较年轻的脸上 悲痛却没有眼泪,接下来的几个少年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好像在 看别人表演,到最后一个年幼的小皇孙干脆扑在地上睡着了。这时 剧场里一片哄笑声,我也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但究竟笑些什么,也没多想,只是觉得前面在痛哭,后面在睡觉,真好笑。后来我想 起导演拍这组镜头不仅仅是让大家笑一笑的,一定有他的道理。于 是我去请教老师,老师说这是皇朝的世袭制度,将来这些人都可能 是皇位的一代代继承人。我又去查了词典,知道了“世袭”两字的 解释是指“帝位、爵位世代相传”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清朝政府腐 败的原因之一。国家的强大与国家的领导人有很大关系,以前毛主 席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接着有邓小平领导人们进行改革开放,现在有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他们的领导地 位都不是祖先传下来的,所以他们得到老百姓的承认和拥护。像清 朝政府那样,不管你有没有能力,也不管你能不能得到人民的拥 护,反正爷爷传爸爸,爸爸传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这样国家怎 么会强大呢 他们为保自己的皇位还来不及呢。我想导演拍这组镜 头要告诉我们的大约也就是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想想这组镜头,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战斗故事观后感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战斗故事观后感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抗日战争读后感。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战斗故事观后感

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抗日战争读后感。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常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

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7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抗日战争读后感。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常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

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

第四篇:红军长征历史扫描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湘赣革命根据地(亦称湘赣苏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处境,也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给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探索战略转移的道路,命令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突围西移,经两个多月转战,于10月下旬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接着,两军向湘西发起攻势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

10月初,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到湘西与红

2、红6军团会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见彩图)。红军第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21日晚,中央红军以第1军团为左路前卫,第3军团为右路前卫,第9军团掩护左翼,第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军委第1、第2纵队居中,第5军团担任后卫,从江西于都县城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了信丰河。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甬道式的队形携带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沿山路西进,行动缓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域。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的兵力专事“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兵力薄弱,担任“追剿”、堵截的国民党军,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种情况,便于红军机动作战。然而,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的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前出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27日,红军一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区。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

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中央红军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西进,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城,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以几十万兵力,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进至四川西北部创建新的苏区。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长江两岸的防御,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遵义战役后,国民党军改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向西转进,于3月16~17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蒋介石急令其“追剿”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川南地区集中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突然转向东北,接着于21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27日,中央红军以第9军团在马鬃岭地区钳制国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31日渡过乌江,逼近贵阳,把“追剿”之国民党军甩在乌江以北。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乘隙向云南急进,27日进抵昆明附近。29日,中央红军由寻甸、嵩明地区转向西北前进,于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乌江北岸单独活动的红9军团,经黔西、水城西进,于5~6日从东川(今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段渡过金沙江,接着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同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开始长征,于中旬占领了以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苏区的计划,于5月15日由会理附近地区继续北进。在北进的路上,既有冕宁以北大凉山的彝民区,又有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以薛岳、刘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图利用彝汉民族矛盾和大渡河障碍,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20日,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迅速北进,顺利地通过彝民区,于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歼灭守军两个连,控制了安顺场渡口。25日,红军第1团第2连的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冒着守军的猛烈火力,战胜大渡河的激流骇浪,乘船强渡成功,击溃左岸守军1个营,巩固了滩头阵地。但这里水流湍急,不能架桥,中央红军仅靠4只小船无法在短期内渡过河去,而此时尾追的国民党军已经迫近,情况十分紧急。为迅速渡过大渡河,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军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4团,多次击溃川军的拦阻,兼程急进,于29日晨夺占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38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经过紧张的准备,红4团于当日16时发起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在该团的火力掩护下,由第2连的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并冲入泸定城内。红军后续部队紧跟过河,歼灭守军大部,占领泸定城。接着与由左岸北上的部队会合,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至此,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彻底破产。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之后,继续北进,占领天全,并乘胜突破了川军芦山、宝兴防线。接着,中央红军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翻越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进。这时红四方面军正由岷江地区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进到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余万人。

早在1934年冬,在国民党军集中40多个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亦称鄂豫皖苏区)围攻的情况下,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于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区。此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石塔寺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7月上旬在袁家沟口歼国民党军1个旅,接着北出终南山,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红25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于16日从西安以南丰裕口出发,经户县、周至县境西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转而北进,于 9月16日在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和当面情况,提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而张国焘却主张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偏僻地区退却。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据此,中革军委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计划。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兼),政治委员陈昌浩(兼),参谋长叶剑英。另将中央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由于张国焘的阻挠,延误了红军北上的时间,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红军指战员历经艰辛,通过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左路军先头纵队于20日到达阿坝地区。右路军于8月27日到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29~31日,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法,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49师约5000人,打开了红军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在红军右路军向班佑、巴西前进的途中,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要左路军迅速出墨洼、班佑,与右路军并力东进。红军右路军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后,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张国焘建议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但张国焘制造借口,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接着,张国焘提出红军主力南下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计划,对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接着,他又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共中央。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机智地报告了毛泽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 9月10日率领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于16日逼近川甘边界的要隘腊子口。17日拂晓,红军一举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接着,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2万5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再次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 1军团(陕甘支队编成)、第15军团。11月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1935年9月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

4、第30军分别由阿坝、包座地区南下,企图在川康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苏区。10月8~20日,南下红军发动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击溃川军6个旅。24日,又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13~19日,红军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同川军十几个旅激战7昼夜,虽歼灭川军1.5万余人,但红军也伤亡近万人。1936年2月,红军被迫向西转移,4月进入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红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张国焘南下行动遭到失败。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朱德、刘伯承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于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11月19日,红

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

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

2、红6军团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5日,红

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月初,红

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

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和22日,红

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见彩图)。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五篇: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光荣革命传统

一篇关于现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光荣革命传统的文章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继承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让“三个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感悟“长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

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下载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荣历史的入党志愿书

    党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党我志愿加入中国****,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写明自己的入党意愿)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历史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填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战斗故事擂台赛

    综合实践活动课战斗故事擂台赛 活动目标: 1、通过战斗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2.通过对战斗故事的搜集整理,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

    说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精选5篇)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说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血雨腥风、极端黑暗的旧中国。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最早的革命儿童团组织——安源儿童团光......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写写帮推荐)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革命组织......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 --摘自《习近平同志......

    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定稿]

    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开展学习党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思想作风,深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精神风范,深刻把握党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总第十三课时 第14课 《红军长征》 〖自主梳理〗: 一、长征的开始 1.反“围剿”失利: 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 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