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

时间:2019-05-13 12: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

第一篇: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

外国文学(1)作业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简述题:

1、简述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征

答:希腊神话的起源: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但是人们又力图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征服自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解释自然,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就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的内容: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

最古老的神话讲到了地母该娅和天神乌拉诺斯,以及由他们结合所生的十二提坦神,等等。这些古老的神话是原始社会杂婚时期和母权制时期的产物。后来,又形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系。在这一组神话中,希腊的神按照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形成一个大家族,表明那已经是氏族社会后期,也是父权制时期的产物了。

关于人类的起源,传说人类的先觉者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塑成人,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将他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进这有着半个生命的生物。于是,人类就这样产生了。普罗米修斯还把天火盗给人类,因此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绑缚在高加索山崖上。

英雄传说是对于远古的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斗争的回忆,英雄被当作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不仅体力过人,而且智勇超群,实际上是部落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代表。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漂泊等系统。

希腊神话故事除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外还包括一部分关于生产知识的传说。例如普罗米修斯教人如何造屋,航海和治病的故事。也有一大部分神话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愁苦。

希腊神话的特点:希腊神话的特点是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不同,既不是抽象道德概念的化身,也不是阴森、怪诞、令人生畏的偶像。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不仅在造型上人神同形同性,甚至和人类一样有爱有恨,七情六欲样样具备,他们很任性,好嫉妒,爱虚荣,复仇心强,还不时来到人间同美貌的男女谈情说爱。他们同凡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有超乎凡人的力量。(例:宙斯和伊娥的故事)

总之,希腊神话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简述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首先,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历史社会生活。史诗中描写的公民大会和长老议事会具有古希腊氏族社会的特征,而史诗中希腊部落英雄作为氏族贵族拥有奴隶等内容的描写,则反映了氏族瓦解向奴隶制过渡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其次,史诗热情歌颂了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刚毅、顽强和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等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的个性。《伊利昂纪》中希腊方面主要英雄阿喀琉斯凶猛顽强,骁勇善战,暴烈任性,对自己的部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洛亚方面的主要英雄赫克托耳,为了保护自己的城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

再次,荷马史诗中已经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热爱现世生活。古希腊人也有关于冥府和乐土的观念,但谈得极少,他们不太考虑来生的问题,他们的希望在人间。二是肯定人的力量。古希腊人的思想是受到命运观和神话观念支配的。但是在史诗中,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因素,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三是歌颂了劳动。例如赫维斯托斯锻造甲胄的场面描写,就是一首劳动的颂歌。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史诗中人神交战,表现出幻想与现实的彼此辉映,超自然现象描写与社会生活具体描写的相互交织。《伊利昂纪》有着对战争的具体描写,对于事情的完整叙述。《奥德修纪》中描写海上经历的部分富有浪漫的幻想,家庭生活的部分有写实的特点和抒情的气息。

史诗结构巧妙完整。作品没有从头至尾叙述十年的战争。而是采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情、一段时间上。《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五十一天的事情,而比较具体描写的也只是四、五天的事情,围绕“愤怒”的主题。《奥德修纪》也把十年漂泊压缩在四十天,而具体描写只有五天。结构上比《伊利昂纪》复杂一点。漂泊和求婚两条线索平行交织。另外还采取倒叙方式,听来亲切动人。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简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列那狐的故事》

答:《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代表作。作品假托动物世界的故事,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社会。列那狐对伊桑格兰狼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列那狐的形象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和狮王、狼那样的大权贵进行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也欺凌残害弱小者,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论述题:

1、试述《神曲》的两重性

答: 《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极复杂的诗歌,全书的情节充满了寓意,但是作品的主题思想是相当明确的:在新 2 旧交替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神曲》广泛地反映现实,给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射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神曲》中反映出但丁世界观上的矛盾。在政治上,但丁渴望祖国能实现正义与和平,但又把希望寄托在纯粹中古的政治力量,神圣罗马皇帝身上。

在哲学观点上,他通过维吉尔的话肯定理性的局限:“谁要是希望人的理性能够走遍三位一体的神所走的无穷的道路,谁就是疯狂。”然而,又通过尤利西斯的话,认为人类“生来不是为了象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这是人文主义思想。

在生活态度上,他一面把现世生活看成是来世永生的准备,把代表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圣者放在最高的天上;但另一方面,诗中主要还是表现了他对现世生活的兴趣。

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他一方面根据教会的道德标准,把保罗和弗兰齐斯嘉作为犯淫乱罪的人放在地狱里,但同时又对他们的命运极度同情,以至晕倒过去。维吉尔作为异教徒,被放在地狱外围“悬狱”里,不能升天国,可是但丁把他选为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称他是“拉丁人的光荣”、“其他诗人们的荣誉和光明”、“智慧的海洋”,对他怀有无限的尊敬和热爱。对于“悬狱”里的其他希腊和罗马诗人、哲学家、政治家等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敬意。凡此种种矛盾,都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个诗人的矛盾。

在艺术方法上,《神曲》具备了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特色。

《神曲》采用了中古文学常用的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书充满了象征和寓意。《神曲》的艺术结构严密,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所有这些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并不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必要性产生的。

然而,《神曲》对于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不象中古一般文学作品那样模糊混乱,而是构思明确、想象丰富。三个境界的性质不同,因而色调也各不相同。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也极富画意,足见但丁对自然美的敏感。这一点也是他作为新时代诗人的特征。另外,《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撰写的,这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的统一起过很大的作用。因此,但丁成了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而这一点也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简述题:

1、分别简述“四大悲剧”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答:“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哈姆雷特》,其他三部是《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的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奥赛罗》是一出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悲剧。

《李尔王》表现了金钱权威和人文主义者向往的真正的爱、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

《麦克白》揭发了险恶的野心,宣扬仁爱的思想。

因此,悲剧主要写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描写主人公的外在斗争和内在矛盾。3 这表明莎士比亚开始意识到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不可调和性。

2、简述《堂吉诃德》小说以及堂吉诃德形象

答:《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重要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著名小说。

作品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的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作者刻画了他的可笑、可悲、可爱的性格。他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论述题:

1、试析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答:对哈姆雷特来说,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对奥菲利亚的爱,这对他显然有失公允。我们不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延宕性格的人。他从不延宕(杀波尔纽斯,杀两个朋友,在奥菲利亚的葬礼上一跃而出)。也许把造成这一结果归为两点恐怕更合情理。

一,对母亲的爱。所以说,弗洛伊德的解释是有其价值所在的。剧中哈姆雷特往往将奥和葛并举,可以看出母亲失贞一事给他的心理造成多么巨大的阴影。这倒并不是说他的叔父做了他潜意识渴求的事,以至于心慈手软,被自己唬住,而在于母亲改嫁这件事令他无法再相信女人。这种透彻的了悟又是和爱女人的欲望纠缠在一起,以致痛苦万分,手足无措。

二,正如有的沙评家称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无法对如此巨大的题材加以把握。这里有几条证据,如哈姆雷特的对于演戏的大段评说,诸多地方是为了表现剧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的褒贬(这在古典主义作家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同时要表现母子关系,爱情关系,又要表现复仇,势必拖延了后者。再回到开头的判断,我们看哈姆雷特死前的场景,他说的是有关丹麦继承权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整出戏发生在罗密欧身上,那么他临死时,不是抱着母亲就是呼唤着奥菲利亚的名字。所以说,把这部戏理解成社会批判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毕竟,也许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哈姆雷特的身份是王子,而非公子,而王子是将继承王位的。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简述题:

简述《伪君子》中的达丢夫形象

答:《伪君子》的中心人物是达丢夫。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君子的典型。莫里哀集中笔力,通过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层剥析这个伪善者的本质。

首先,通过前三幕的冲突,作者揭示出达丢夫不是什么苦行僧,而是一个贪食、贪财、贪色之徒。

其次,作者进一步撕破他伪善的画皮,暴露其狡黠、奸刁的特性。最后,作者揭露了达丢夫伪善的危害性。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简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新爱洛伊斯》

答:《新爱洛伊斯》是法国激进的启蒙作家卢梭所作的书信体小说。作品通过描写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

作品重视感情的描写,并有许多情景交融的篇章,表现了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阴谋和爱情》

答:《阴谋和爱情》是十八世纪德国伟大文学家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

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论述题:

1、试论浮士德形象的哲学意义

答:《浮士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歌德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浮士德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在寻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集中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通过浮士德的知识悲剧,歌德回顾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觉醒过程。浮士德在中古时期的书斋里觉醒,面对欢乐的人群,大声呐喊:“这儿我是一个人,我敢是一个人!”而且强调行动,把《圣经》里的“泰初有道”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爱情悲剧中,浮士德对爱情的欢愉的追求,曾经是早期人道主义者热情歌颂的主题。然而浮士德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他从个人的爱情悲剧中走出来,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由小我走向大我。政治悲剧反映了成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及其对封建王权又斗争又妥协的双重性。美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艺术道路的回顾和反思,海伦的消逝表明了从古代艺术中寻求美的理想的破灭。事业悲剧则反映了启蒙学者肯定人用自己的劳动改造社会、建立理性王国的主张。这样,浮士德在从个人的天地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几度磨练,几经失败,最终在自由劳动中认清了生活的意义:“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的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总之,浮士德的经历是对于三百年的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艺术概括。

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他曾经解剖自己的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附着这个尘世,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去凡尘,向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是说,浮士德既有崇高向善的一面,又有卑俗驰糜的一面。但以前者为主导。卑俗的一面使他常为靡菲斯特所诱惑,但向善的主导面又决定他终能战胜诱惑,走向新的境界。因此,他能够不断克服弱点,实现自己的追求。浮士 5 德身上的“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与外界的矛盾,体现了歌德的辩证法思想,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为追求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简述题: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文学的主潮。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强烈地不满,把精神生活看作是同卑俗的物质实践活动相对抗的唯一的崇高价值,因而着重描写作家的个人主观世界,对景物的内心反映和感受。英国的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法国的乔治·桑说:“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探索。”因此,诗歌是他们的主要体裁,浪漫主义作家大多数是诗人,主要成就是抒情诗。

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他们在作品中着力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由于浪漫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积极响应卢梭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在作品中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或者以它为描写对象。他们经常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加以对比,自然景象和作家自己的或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着,大自然被看作他们精神上的寄托。

浪漫主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将中世纪宗法社会理想化。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名词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中古欧洲盛行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抒情诗。浪漫主义运动中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运动都是从收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具有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以及语言通俗的特点,所以浪漫主义作家把它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和楷模。

浪漫主义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写异国情调,尤其是对东方和美洲的追寻。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尚末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那里绚丽多彩的异国情调,对于资本主义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对照。浪漫主义作家还常常在作品中描述异乎寻常的情节、自然环境和人物,以对抗庸俗的现实生活。作家采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抗古典主义的平衡对称。

2、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6,1818)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一共分四章。前两章发表于1812年,是拜伦的早期代表作。当时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后两章则是诗人被迫流亡后的作品。长诗主要是通过青年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拜伦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反映了欧洲十九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一章开始,贵族青年恰尔德·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感到苦闷和孤独,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前往欧洲大陆旅行。诗中充满了大量自然美景色的描写,也反 6 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基本内容是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来到当时在土耳其铁蹄下的希腊,基本抒情主题是诗人悲叹在土耳其统治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诗人还认为希腊人民必须自己起来进行斗争,从而获得自由,任何依赖思想都只能是一种幻想。“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

长诗第三章写诗人在比利时和瑞士的观感。基本内容是拜伦对欧洲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判。诗人以无比深沉的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感叹世界伪善和人生的空虚,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畔,追忆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和卢梭,热情讴歌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的自由精神。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诗人试图用意大利古代的光荣,启发当今在奥地利统治下的人民对屈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诗人热情地期待着意大利民族革命的爆发。

长诗的基调是热爱自由,向往民主,敢于揭露,号召斗争。长诗以哈洛尔德来串联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哈洛尔德的形象有诗人性格和生活的特点,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对周围现实深刻不满,感到苦闷和孤独。高傲的性格使他离开英国以及虚伪庸俗的人群,怀着深深的忧伤前往欧洲大陆旅行,寻求解脱。这个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面貌。诗人深切地感到哈洛尔德不能表达他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因此,诗人经常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在长诗中,插入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抒情独白以弥补哈洛尔德性格之不足。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体现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整体。这也是长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另外,长诗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长,诗人不断地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向读者直抒胸臆的诗句,加强了长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的注意中心不在于叙事而在于抒发自己炽烈的感情。

论述题:

1、试述《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答:《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分五部,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小说的结构庞大,枝叶繁复,但整个小说突出了一个中心问题:穷苦人的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小说主要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个人物的不同遭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他们的命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失业、卖淫和儿童的流离失所。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中说:“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冉阿让本来是一个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工人,但失业和家庭负担逼迫他偷了一块面包,结果是十九年苦役。雨果对此向社会愤慨地提出了一连串的责问:“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而又缺乏面包,首先这能不能算他严重的过错?”“犯了过失,并且招认了,处罚又是否苛刻过分?”“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否构成了强者对弱者的谋害,是否构成了社会侵犯个人的罪行?并且这种罪行一直继续达十九年之久?”同样,雨果笔下的芳汀原来也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但受人欺骗有了私生子,结果被工厂开除。为了女儿活命,不得已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和一对洁白的门牙出卖。仍然走投无路,最后被迫沦为娼妓。“芳汀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雨果回答说:“社会造成了一个奴隶,即一个娼妓。”小珂赛特的悲惨处境更令人同情。雨果在指出不幸者的总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后,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对劳苦人民的迫害。在小说中集中体现法律的冷 7 酷和残暴的人物形象是沙威。他是资产阶级国家的鹰犬,他象不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芳汀和珂赛特的生活,象幽灵一样紧紧追逐着冉阿让。他身上只有“尊敬官府,仇视反叛”这一信条和迫害“违法者”的狂热,雨果突出了这个人物的职业特点,力图把他写成令人憎恶的法律的化身。

雨果在小说中不仅提出了社会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即宣扬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这两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主张。

雨果用了整整两卷的篇幅描写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教会人物,此人德高望重,一生尽力为贫苦和不幸的人们造福。他把府邸献出来充当医院,自己搬到破旧的房子里住。他把大笔薪俸和津贴拿来救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苦俭朴的生活。他指责政府向穷人征收门窗税是“拿空气做买卖”。主张兴办义务教育以开发民智。米里哀是一个披着主教道袍的人道主义者。他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以仁慈感化他。主教的宽容和饶恕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立志为善。

雨果通过这个情节说明仁爱感化是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冉阿让后来处处仿效主教。他成了市长后,他的善举不仅使蒙特漪小城繁荣富足,穷人的生活有了保证和改善,社会风气也日益淳化,而且他的怜悯同情消除了芳汀的误解,他的舍身相助使割风由仇恨而变成感恩。特别是对待沙威,他也象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尽。雨果以此表明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以及它的破产、失败。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简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人间喜剧》

答:《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一系列小说的总称。其中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

《人间喜剧》是一部封建贵族的衰亡史,也是一部资产阶级发迹史,同时还暴露了资产阶级金钱道德的丑恶和它对社会的腐蚀作用。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社会问题剧”

答:“社会问题剧”,十九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他的作品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易卜生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

论述题:

1、试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意义

答:《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的性 8 格交织着反抗性和妥协性的矛盾冲突。小说通过于连生活的三个阶段刻画了他的性格发展变化。

于连出生于一个锯木厂主的平民家庭, 聪颖好学,才情横溢。由于受启蒙学派著作的影响和对拿破仑的热烈崇拜,他这个政治上无权、社会地位卑下的平民子弟,对压制他的上层统治者抱着极大的仇恨,强烈要求打破现状,谋求出路。他原想以拿破仑为榜样,凭借自己的才能走上成功之路。可是,拿破仑垮台了,波旁王朝复辟。那种穿上“红”军装,建立功勋于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会的“黑”长袍转而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于是,于连不信天主教却走上当神父的道路;仇恨贵族却混迹于上层社会。由此导致了他性格上种种矛盾冲突,直至其生命的最后。

经西朗神父介绍,于连先是到维立叶尔城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这时的于连高傲自尊,反抗等级观念。德瑞那市长的等级观念是很顽固的,他认为凡是在他家拿工钱的都是奴仆。他粗暴、傲慢的态度经常刺伤于连的自尊心,激起了他的反抗和报复心理。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感情,最初就是占有欲、征服欲的表现,是由他对贵族阶级进行报复和反抗的心理导致的。但是,后来于连对她的感情由假到真,由浅入深。最后,于连身陷囹圄时才悟到:德瑞那夫人是他一生中最敬慕的一个女人,因为她曾经“象慈母般地对待过他”。

由于和德瑞那夫人的私情败露,于连不得不离开维立叶尔城,来到贝尚松省神学院。于连在这里没有了起初的公开反抗和高傲,而代之以伪饰。神学院里阴森恐怖,如同人间地狱。于连厌恶这个环境,但为了在这个环境里求得发展,他就处处小心谨慎,伪装虔诚苦行。正当于连伪装虔诚、孜孜以求的表现,博得了彼拉院长的好感,被提拔为神学院的辅导讲师时,神学院内教派斗争复杂,彼拉院长被迫辞职,于连遂也离开了神学院,来到巴黎木尔侯爵府。

木尔侯爵府的生活是于连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起初于连保持人格尊严,后来渐趋冷酷狡猾,最后走向妥协。

在这里,于连和玛特尔小姐的关系,充分反映了他性格的变化。开始时,他认为玛特尔美丽狂傲,所以用不予理睬的傲慢态度来对抗贵族的歧视,保持着自己的平民意识。当玛特尔小姐爱慕他的才华和仪表,并主动写情书约他午夜幽会时,他仍然疑心重重,担心是圈套,仅仅为了显示自己不是懦夫,才冒险赴约。后来为了降服玛特尔,他采用了“迂回战术”——表面上取悦花菲格元帅夫人,以此刺激玛特尔。当于连终于征服了这位头脑发热的贵族小姐,迫使木尔侯爵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时,他的思想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平民阶层。

同时,由于自己的才干和努力,于连受到了木尔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侯爵给了他十字勋章,这使他感恩戴德,决定“要按照给我勋章的政府的意志而行动。”后来,木尔侯爵让他参加秘密会议。他想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阴谋,但“即使有危险,为了侯爵我也应该。”这样,于连不知不觉地充当了复辟活动的工具。这在于连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中是最不光彩的事。这些思想和行为都表现了于连作为平民阶层的反抗性逐渐削弱了,不自觉地走向妥协。

正当于连踌躇满志、扶摇直上之际,德·瑞那夫人的“揭发信”断送了他美妙的前程。他在狂怒之下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因此被捕入狱。于连的晚节是可贵的。在他入狱之后,他终于认识到: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并不在于开枪,而在于要突破等级制度。贵族阶级最终不能容忍他超越等级制度的藩篱、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行列。他在法庭上的一段慷慨陈词就是一个平民青年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于连最后拒绝上诉,拒绝忏悔,以示最后的反抗。

于连的悲剧概括了王政复辟时期一代青年的苦闷与追求,反抗与妥协,探索与失败,9 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

2、试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形象的意义

答:《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内容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其艺术成就标志着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

拉斯蒂涅是一个从破落贵族子弟转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从外省来到巴黎学法律,目的是想“出人头地”。他想利用种种机会爬进上流社会,不惜卑躬屈膝,结纳权贵。后来凭两个贵妇人鲍赛昂子爵夫人和纽沁根太太的援引混入上层社会成为一个花花公子,从而飞黄腾达起来。拉斯蒂涅这个人物性格的转变,是通过“三课”而完成的。

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第一课。鲍赛昂夫人是王政复辟时期的名门贵妇的典型。小说中这个人物出现时,适逢情场失意。她被洛希斐特小姐用2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夺走了她多年的情夫阿瞿达侯爵,即将离开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对金钱势力有所认识,同时她聪睿的头脑使他看清了时势的变化。因此,她半是控诉、半是哀怨地对拉斯蒂涅说:“拉斯蒂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地去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这完全是利己主义的人生法则。

接着,逃犯伏脱冷给他上了“社会教育”的第二课。伏脱冷和拉斯蒂涅同住在伏盖公寓。他是个黑社会头目,逃亡的苦役犯,因受官方法律制裁而同资产阶级对抗。他怂恿拉斯蒂涅追求维多莉,答应借故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使维多莉继承她父亲的百万家财,但以事成后拉斯蒂涅给他二十万法郎作为条件。然而,伏脱冷又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他既是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又是社会罪恶的揭露者。由于他闯荡江湖,饱经坎坷,这使他熟谙社会底蕴,深知人间不平,所以他对社会本质的揭露切中要害。他把“挖掘过人生之后“的”经验“传授给拉斯蒂涅:“你知道巴黎的人怎样打出路来的”,“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要搞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作乐,就不能怕脏手,只要你事后洗干净„„所谓的道德,就是这一点。”这番话使拉斯蒂涅听得目瞪口呆。虽然他拒绝了伏脱冷的建议,但他并非不同意伏脱冷对于社会的看法。

高老头之死,使拉斯蒂涅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高里奥老头在大革命前是个面粉商人,靠面粉投机成为一个拥有二百万财产的暴发户。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阿娜斯太齐嫁给贵族雷斯多伯爵,小女儿但斐纳嫁给银行家纽沁根。高老头十分疼爱两个女儿,把大部分财产都给了她们,自己只留下一点生活费用,住在伏盖公寓里。两个女儿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常常来榨取父亲最后一点养老费。等到高老头把钱贴光,女儿、女婿都不愿再接待他。他临死前才意识到:女儿已不需要他,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他喊道:“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高老头下葬时,两个女儿、女婿都没有来送他。“柠檬干了,那些女儿就把空壳扔到街上完事。”拉斯蒂涅自始至终目击了这场戏的演进,他料理完高老头的丧事,在他的坟前“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他站在公墓的高处,以一个征服者的眼光俯瞰巴黎的上层区域说:“现在咱们来来拼一拼吧!”至此,拉斯蒂涅完成了性格的转变。

《高老头》通过拉斯蒂涅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形象地说明了复辟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得势,高贵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力量,爱情被金钱破坏。高老头的悲剧揭露和控诉了金钱毁灭人性、破坏家庭关系的罪恶,金钱取代了亲情。拉斯蒂涅性格的转变过程更能说明金钱的腐蚀作用,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资产阶级的兴起。

3、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答:

一、《双城记》(1859)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影射英国现实,其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小说形象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但是,作者也反对暴力革命,极力描写群众力量的疯狂性和盲目性。这体现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和革命者的矛盾态度。

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者认为应当用仁爱宽恕、利他主义、自我牺牲的精神来消除仇恨,进而拯救整个社会。小说中的梅尼特、代尔那、卡尔登等人物形象即体现了作者的这一主张。

梅尼特是小说的中心人物。狄更斯以他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控诉,又以他的仁慈博爱来调和社会矛盾。他是狄更斯笔下理想的人道主义典型。

代尔那是狄更斯理想的具有仁爱精神和民主思想的青年贵族形象。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给统治者树立榜样,要他们象代尔那那样放弃剥削,进行道德修养,从而缓和阶级矛盾,防止阶级斗争。

卡尔登这个人物带有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是人道主义精神极致——利他主义的化身。作者用卡尔登的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与革命的“恐怖”行为相对照,用卡尔登的“仁慈”和革命群众的“残酷”相对照,进一步宣扬了以德报怨的人类博爱思想。

三、《双城记》正是通过描写代尔那那样的仁慈博爱、自动放弃财产和特权的贵族;梅尼特那样宽恕、对仇敌也不报复的平民;卡尔登那样的利他主义、为了别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青年,来宣扬用人道主义救世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狄更斯的温和的人道主义特色。

4、试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及其悲剧根源

答:《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经济改革、精神探索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探求。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她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那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安娜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拒绝丈夫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制,公开与渥伦斯基一起生活。然而,在她尽情享受爱的幸福与生活的欢乐之后,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逐渐使她难以忍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和危机感愈演愈烈。失去了一切的安娜想从渥伦斯基身上找回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则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的生是为了爱,她的死也是为了爱,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会,妻子欺骗丈夫,丈夫欺骗妻子的事屡见不鲜,但只要表面上保持“体面”,即丈夫和妻子 11 保持虚伪的“正常”关系,就算合乎常规和体统。安娜是个感情真挚的人,她不愿意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所以毅然离开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结合。因此,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她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敌视她、侮辱她,对她关上了社交大门。安娜在临死前恨恨地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所作的判决。

托尔斯泰既对安娜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又对她的道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但同时又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只有上帝才有权指责她破坏了家庭和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第二篇:外国文学作业内容答案

外国文学作业内容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形成文字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 》和 《 》,相传是 所作。

2、希腊最著名的诗人 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3、古希腊“悲剧之父”是 ;“舞台上的哲学家”是 ;“喜剧之父”是。

4、的代表作史诗《 》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5、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被称为。6、15世纪末,法国“七星诗社”以 为首。

7、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 ”是西班牙对欧洲文学的一大贡献,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

8、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提倡“ ”即、地点、动作的三个整一。

9、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代表是布瓦洛,著有《 》书。提出一整套古典主义的理论主张。

10、继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11、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是《 》。12、18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了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德国文学的发展,和 是这次运动中的杰出代表。

13、《神曲》分为、、三部,诗中的 象征着理性,贝阿德丽采象征着。

14、的代表作是《堂吉诃德》,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堂吉诃德和。

1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

16、的代表作是《达尔杜弗》,在欧洲,达尔杜弗已成了“ ”的

同义语。

17、《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主人公是维特和他心爱的姑娘。

18、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诗中魔鬼 是恶的象征,体现了否

定的精神。

19、浮士德追求真理的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追求古典美和改造大自然。20、十九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是、和骚塞。

21、雪莱的抒情诗名著是,以“如果冬天来临,春天岂会遥远”两句为结。

22、19世纪2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主义的宣言。

23、十九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的兴起,并逐渐代替 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

24、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是诗人,代表作是诗集《 》。

25、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文学各种流派纷呈,较有影响的有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等。

26、《哀希腊》是拜伦长篇叙事诗《 》中的一个抒情片段,全诗洋溢着 的精神。

27、《 》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诗中主人公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的形象。

28、普希金的《致大海》中,“大海”是 的象征。诗人借大海的形象表现了 的情怀。

29、《 》是普希金抒情诗的代表作,有“爱情诗卓绝的典范”之称。30、和 是于连·索雷尔一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两位女性。

31、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风俗研究》。

32、《高老头》中的 和 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位指路人。

33、在俄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流派自然派。

34、《死魂灵》中刻画了五个地主形象,他们分别是、、、、泼·留希金。

35、的两大杰作是《 》和《双城记》。

36、长篇历史小说 中的主人公是爱斯美拉尔达和喀西莫多。

37、是《悲惨世界》中塑造的统治阶级的铁石心肠的鹰犬。

38、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主要人物身上都 突出地表现一种气质即贪财、好色和恣意放纵的“卡拉马佐夫气质”。

39、《罪与罚》中男女主人公分别是 和。40、《玩偶之家》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 和。

41、法国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是《 》。

42、“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 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43、《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

44、和 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

45、《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作者是。

46、中篇小说《 》是马克·吐温晚期的著名作品。

4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 》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48、的主要作品的《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等。

49、罗曼罗兰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 》。50、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诸多流派,主要有后期、、、、、超现实主义,新小说、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51、艾略特的《 》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52、詹姆斯·乔伊斯的《 》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53、在20世纪拉丁美洲各种文学流派中,成就最突出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流派是。

54、高尔基的《母亲》中成功地塑造了母亲 和她的儿子 的形象。

55、《童年》中的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概括了俄罗斯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弱点,因而被称作是“ ”。

56、西方评论家把 与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共同誉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57、卡夫卡的三部长篇是《美国》、《 》、《 》、(《 》)。

58、卡夫卡的《 》中的主义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59、《 》被认为是加缪最有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60、“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海明威的《 》中的名言。61、《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 他是海明威崇尚的“硬汉子”精神的最充分体现。

62、索科洛夫是 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63、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标志着作家的创作达到辉煌时期。1982年,马尔克斯获当年的 文学奖金。64、《 》代表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水准,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编定的史诗。65、印度古代两大史诗是《 》和《 》。

66、在中古时代,亚非地区逐渐形成三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文化体系。

67、成书于七世纪的伊斯兰教经典《 》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68、亚非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日本的 和印度的、尼日利亚的、南非的、埃及的 等。

69、希伯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汇集在《 》里,基督教以之为经典,并把它和《新约全书》合称为《 》。

70、在《旧约》上帝创造人类的神活中,和 是人类的祖先。

71、近现代西方文学继承了两个传统,一是 和罗马的古代传统,二是 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即所谓“二希”。

72、的《沙恭达罗》中的男主人公是。73、紫式部的创作有三部,即《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和《 》。74、《源氏物语》前半部的男主人公是,后半部的男主人公中薰君。75、《 》(又译《天方夜谭》)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享有“世界最大奇书”之称。76、“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音译,意思是。77、《雪国》的作者是,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8、《雪国》的男女主人公是 和。

(二)选择题:

1、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是:。a、古代希腊文学 b、古代罗马文学 c、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d、希伯来文学

2、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a、人神同形同性 b、人神同形异性 c、人神异性异性 d、人神异形同性

3、史诗《埃涅阿斯记》是罗马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是:。a、奥维德 b、荷马 c、维吉尔 d、贺拉斯

4、《罗兰之歌》是哪国的史诗? a、法兰西 b、古俄罗斯 c、德国 d、西班牙

5、《十日谈》的作者是:。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龙沙 d、拉伯雷

6、《小癞子》是哪国作品?。a、法国 b、德国 c、西班牙 d、英国

7、“三一律”是指:。

a、时间、地点、动作的整一 b、时间、人物、空间的整一 c、时间、人物、情节的整一 d、时间、空间、地点的整一

8、《鲁滨逊飘流记》的作者是:。a、英国的菲尔丁 b、英国的笛福 c、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d、法国的狄德罗

9、《坎特雷伯故事集》的作者是:。a、乔叟 b、弥尔顿 c、斯宾赛 d、伊索

10、《伪君子》达尔杜夫的首次登场是在。a、第三幕 b、第二幕 c、第一幕 d、第四幕

11、《浮士德》中靡非斯特体现了。a、恶的否定精神 b、善的肯定精神 c、善、否定精神 d、恶、肯定精神

12、《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维特爱上了。a、杜子西尼娅 b、马蒂尔德 c、夏绿蒂·布芙 d、奥菲利亚 13、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是、作品是。a、波特拉克、《歌集》 b、拜伦、《堂璜》 c、但丁、《新生》 d、惠特曼、《草叶集》

14、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a、堂璜 b、奥涅金 c、乞乞科夫 d、罗亭

15、《红与黑》中主要女性形象有。a、德瑞那夫人、德伐石太太 b、娜塔莎、鲍赛昂夫人 c、达吉亚娜、马蒂尔德 d、马蒂尔德、德瑞那夫人

16、《人间喜剧》由三大门类组成,最重要的是:。a、《风俗研究》 b、《哲理研究》 c、《分析研究》 d、《政治研究》

17、《高老头》中高老头和、是拉斯蒂涅的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导师。a、伏脱冷、伏益太太 b、伏脱冷、鲍赛昂夫人 c、鲍赛昂夫人 d、伏脱冷、吕西安

18、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意义,他开创了一个新流派,即。a、批评现实主义 b、自然派

c、浪漫主义 d、自然主义

19、狄更斯的主要作品有:。a、《远大前程》《双城记》 b、《复活》《双城记》 c、《草叶集》《双城记》 d、《远大前程》《罪与罚》 20、《悲惨世界》的主人公是。

a、芳汀 b、珂赛特 c、冉阿让 d、马吕斯

21、《罪与罚》的作者是:。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托尔斯泰 c、陀思妥耶夫斯基 d、马雅可夫斯基

22、《玩偶之家》最大的艺术特点是。a、回顾式 b、倒叙法 c、发现与突变 d、追溯法

23、莫泊桑长篇杰作有。a、《一生》《漂亮朋友》 b、《一生》《项链》 c、《我的叔叔于勒》《老人》 d、《遗产》《珠宝》

24、“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 的评语。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恩格斯

25、《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作者是。a、马克·吐温 b、惠特曼 c、高尔基 d、狄更斯

26、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a、《童年》 b、《母亲》 c、《 我的大学》 d、《鹰之歌》

27、《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是。a、罗曼·罗兰 b、莫里亚克 c、劳伦斯 d、纪德

28、《荒原》的作者是。a、贝克特 b、庞德 c、艾略特 d、凯泽

29、现代主义包括诸多流派,其中有:。a、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 b、现实主义、新小说等

c、象征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 d、新小说、表现主义、浪漫主义 30、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a、萨特、贝克特 b、加缪、艾略特 c、萨特、加缪 d、柏格森、尤里西斯

31、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作家作品有:。

a、鲁尔福的《百年孤独》 b、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冯尼格特的《猫的摇篮》 d、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32、《童年》中的叙述者是。a、外祖父 b、作者 c、外祖母 d、阿辽沙

33、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有:。

a、《变形记》《美国》《审判》 b、《审判》《美国》《地洞》 c、《城堡》《变形记》《美国》 d、《城堡》《美国》《审判》

34、《鼠疫》的主要人物形象是。a、里厄医生 b、朗贝尔 c、莫尔索 d、西绪弗斯

35、《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战地钟声》的作者是。a、加缪 b、海明威 c、萨特 d、桑提亚哥

36、葛利高里是 作品中的主人公。a、《顿河的故事》 b、《静静的顿河》 c、《一个人的遭遇》 d、《被开垦的处女地》

37、《百年孤独》反映了 以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与社会现实。a、墨西哥 b、玻利维亚 c、哥伦比亚 d、巴西

38、《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 史诗。a、日本 b、印度 c、波斯 d、朝鲜

39、人类最早编定的史诗是。a、荷马史诗 b、印度两大史诗 c、《吉尔迦美什》 d、《亡灵书》 40、伊斯兰教经典是。a、《圣经》 b、《古兰经》 c、《吠陀》 d、《奥义书》

41、近现代西方文学的两个传统即“二希”是。a、希腊、罗马古代传统,欧洲文学传统

b、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希伯来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 c、希腊古代传统、希伯来文化传统 d、希腊文化传统和希伯来古代文化传统

42、《沙恭达罗》的作者是。

a、印度的首陀罗伽 b、印度的伽梨陀娑 c、日本的井上靖 d、越南的阮攸

43、紫式部的主要作品有:。a、《源氏物语》《紫式部日记》 b、《源氏物语》《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 c、《源氏物语》《紫式部集》 d、《紫式部日记》《源氏物语》

44、《一千零一夜》是 著名的民间故事集。a、日本 b、越南 c、阿拉伯 d、印度

45、《吉檀迦利》中作者追求的是 的理想境界。a、神我共存 b、梵神一体 c、神人合二 d、梵我同一

46、川端康成《雪国》的创作特点是 的创作方法。a、西方 b、东方

c、日本传统 d、东西结合

47、至1994年止,亚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 位。a、7 b、4 c、3 d、5

48、日本获诺贝尔奖的作者是:。

a、川端康成 b、大江健三郎

c、井上靖、川端康成 d、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三)简答题

1、简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2、简述人文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3、简述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4、简述启蒙主义文学及其主要特征。

5、简析《俄狄浦斯王》悲剧观的思想根源。

6、简析《堂吉诃德》的思想。

7、简析达尔杜夫的形象特征。

8、简述《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9、简析《浮士德》中靡非斯特的关系。

10、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1、简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2、简析于连爱情及其悲剧的实质。

1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概说。

14、分析拉斯蒂涅堕落的原因。

15、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6、简析《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17、《羊脂球》的艺术特色简说。

18、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9、《童年》中老祖母形象简析。

20、卡夫卡《变形记》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概说。

21、简析《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22、《雪国》中驹子形象简说。

(四)分析题

试分析但丁的《神曲》的主题思想和主要艺术特征。

试分析《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特征。怎样认识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试分析《达尔杜弗》的艺术特色。

于连为什么“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 试分析拉斯蒂涅堕落的原因。

分析《双城记》中作者人道主义的双重性。

试分析《玩偶之家》对资产阶级的揭露及该剧的艺术特点。分析《羊脂球》的艺术特色和羊脂球的形象。

10、分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形象。

11、分析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2、概述《圣经·旧约》的文学内容和文学的特性及《圣经·旧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3、为什么说《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哲学观的艺术体现?

外国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伊利昂记》 《奥德修记》 荷马

2、萨福

3、埃斯库罗斯 欧里庇得斯 阿里斯托芬。

4、维吉尔 《埃涅阿斯记》

5、人文主义

6、龙沙

7、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

8、“三一律” 时间

9、《诗艺》

10、启蒙运动

11、《鲁滨逊飘流记》

12、狂飚突进 歌德 席勒

13、地狱(净界)炼狱 天堂 维吉尔 信仰

14、塞万提斯 桑丘·潘沙

15、《哈姆莱特》 《奥瑟罗》 《李尔王》

16、莫里哀 “伪善者”

17、歌德 绿蒂

18、《浮士德》 靡非斯特

19、学者生活 爱情生活 政治生活 20、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21、《西风颂》

22、维克多·雨果

23、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24、惠特曼 《草叶集》

25、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26、堂璜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27、《叶甫盖尼·奥涅金》 “多余人”

28、自由 渴望自由、忠于理想

29、《致凯恩》

30、德·瑞那夫人 马蒂尔德

31、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32、鲍赛昂夫人 伏脱冷

33、果戈理

34、玛尼洛夫、科罗包奇伽、诺兹德辽夫、梭巴开维支

35、狄更斯 《远大前程》

36、《巴黎圣母院》

37、沙威

38、陀思妥耶夫斯基

39、拉斯柯尔尼科夫 索尼亚 40、娜拉 海尔茂

41、莫泊桑 《羊脂球》

42、列宁

43、列夫·托尔斯泰

44、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45、马克·吐温

46、《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47、《母亲》

48、劳伦斯

49、《约翰·克利斯朵夫》

50、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荒诞派

51、《荒原》

52、《尤利西斯》

53、魔幻现实主义

54、尼洛夫娜 巴威尔

55、“俄罗斯老祖母”

56、卡夫卡

57、《诉讼》(《审判》)《城堡》

58、《变形记》

59、《鼠疫》 60、《老人与海》 61、桑提亚哥 62、肖洛霍夫 63、《百年孤独》 诺贝尔 64、《吉尔伽美什》 65、《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66、印度 伊斯兰 67、古兰经(《可兰经》)

68、川端康成 泰戈尔 索因卡 戈迪默 马哈福兹 69、旧约 圣经 70、亚当 夏娃 71、希腊 希伯来 72、迦梨陀娑 豆扇陀 73、源氏物语

74、源氏(光源君)75、一千零一夜 76、奉献 77、川端康成 78、驹子 岛村

(二)选择题答案:

1.c 2.a 3.c 4.a 5.b 6.c 7.a 8.b 9.a 10.a 11.a 12.c 13.d 14.b 15.d 16.a 17.b 18.b 19.a 9 20.c 21.c 22.d 23.a 24.b 25.a 26.b 27.c 28.c 29.c 30.c 31.b 32.d 33.a 34.a 35.b 36.b 37.c 38.b 39.c 40.b 41.b 42.b 43.b 44.c 45.d 46.d 47.d 48.d

(三)简答题提示

1、提示:

指古希腊文学四个阶段的主要成就。(1)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荷马史诗。

(2)萨福的爱情诗,阿那克瑞翁、品达罗斯的诗。(3)古典时期的戏剧、三大悲剧诗人、“喜剧之父”。(4)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2、提示:

人文主义文学鲜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是:反对神权和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提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问题;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享受,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知识;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彼特拉克、薄伽丘、法国的龙沙和拉伯雷、西班牙的维加、英国的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等。

3、提示: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盛于法国,流行于西欧达二百年之久的文学思潮。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是:(1)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歌颂王权、维护国家利益等。(2)在理想上崇尚理性。

(3)在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摹仿古代,崇尚希腊、罗马文学。

(4)艺术形式上对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都有严格的界线与文学法规。如戏剧方面提倡 “三一律”。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

4、提示: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主要特征有:(1)崇尚理性。

(2)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3)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扩大作品的反映和描写范围。

(4)多样化的文学形式。主要作者有菲尔丁、笛福、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

5、提示: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反映的个人的自由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作者的思想矛盾源自对雅典现实的感受、作者的幻灭感和命运观,正是悲剧中人与命运苦斗而不可战胜的思想根源。

6、提示:

思想内容从三方面分析:

(1)深刻揭露骑士制度的危害、尽情嘲讽骑士传奇的荒唐。

(2)广泛反映社会现实,无情鞭挞嘲骂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官僚衙门,对劳动人民的 苦难寄予深切同情。

(3)热情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与社会主张。结合分析堂吉可德的形象特征及理想愿望。

7、提示:

结合情节分析达尔杜夫伪善、凶狠、残忍、贪财好色、善于诡辩的本性。说明这一形象表现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宗教伪善的危害性。

8、提示 思想内容:

首先指出维特的悲剧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18世纪后期德国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鄙陋的恶习,反映了德国一代青年的觉醒,他们的抱负、不幸和苦恼。其次分析维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痛恨鄙陋的现实,希望有所作为,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只好转向内心世界追求慰藉和自由。所以,维特是个有叛逆精神,但是一个孤独而脆弱的叛逆者。艺术特色:

(1)抒情性。(2)心理描写。

(3)书信体小说的形式。

9、提示:

概述浮士德一生五个阶段的追求所反映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历史概括。浮士德体现了对善的追求,体现了肯定的精神,靡非斯特体现了恶,体现了否定的精神。二者的关系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靡非斯特的做恶,促成了浮士德的向善,是浮士德向善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二者是辩证的关系。

10、提示:

(1)着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个人感情;(2)追求奇异事物、歌颂大自然;

(3)主张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4)重视民间文学和民间传统;

(5)追求离奇的情节、喜欢对比、夸张和华丽的词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11、提示:

(1)反映现实的客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2)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人物与环境达到高度统一。

12、提示:

(1)分析于连的性格特征。

(2)对德瑞那夫人的追求始有报复心理的满足,后二者建立真挚感情,说明出身低微的平民青年,凭着旺盛的精力、惊人的聪明才智可以战胜庸俗卑鄙、毫无生气活力的贵族市长。于连对马蒂尔德的追求是为了跻身上流社会,爬上高位,为此他不惜弄虚作假、去骗取爱情。(3)于连的悲剧反映了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不合理的社会里,统治者是决不容许一个正直而有才华的青年实现他的宏愿和野心的。

13、提示:(1)《人间喜剧》的三部分:即《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最重要,又包括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2)《人间喜剧》主要内容:

① 描绘了封建贵族在资本主义金钱势力的逼攻下一步步衰亡的过程; ② 描绘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③ 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④ 用同情的态度描写劳动人民贫困的生活。

14、提示

主要分析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和高老头三人为他上的“人生三课”对他的重大影响。他们使这个曾经比较清白的青年,最后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15、提示

(1)作品中心主题概说:作者通过对马奈特医生和德伐石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以及法 国大革命的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血腥统治的罪恶,对生活在下层的小市民和农民的苦难寄予深厚的同情,肯定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2)几个人物描写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奈特是人道主义的楷模,卡尔登是人 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达尔奈是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是作者理想的青年。

(3)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局限性表现在反对一切敌对和暴力,以及一切形式的压迫,作 者对革命不理解,感到恐惧、害怕。如对贵族复仇最坚决的德伐石太太被描写成嗜血狂等。(4)作者希望以博爱取代互相残杀,用人道主义缓和阶级矛盾,希望人人和睦相处。作 者的人道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16、提示

(1)对“遭受苦难的人们”的真诚同情;

(2)控诉现代“文明”的罪恶。指出所谓资产阶级的文明,尤其是法律的偏见,是造成 犯罪的真正原因。

(3)歌颂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4)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

17、提示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细致的肖像描写。

(3)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手法。(4)亦庄亦谐或明庄暗讽的叙述风格。

18、提示

(1)内容上。现代主义文学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 和现代人对自我的探索与思考。

(2)表现方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由联 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反逻辑的描写方法。

(3)现代主义的诸多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 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19、提示

(1)老祖母勤劳、乐观、善良、智慧的性格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2)思想中的封建意识、迷信观念和逆来顺受的思想;

(3)老祖母的形象概括了俄罗斯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她们的弱点,所以她被誉为 “俄罗斯老祖母”。20、提示 思想内涵:

(1)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2)表现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3)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艺术特色;

(1)运用“变形”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怪诞化,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12(2)融滑稽性于悲剧性之中,以讥讽的笔调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3)冷漠、客观、简洁的叙事风格。

21、提示

(1)《源氏物语》是紫式部的代表作,也是中古日本物语文学的典范。全书54卷,分前

后两部分。前41卷以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为中心,着重叙述他在情场和官场上的浮沉;自42卷起至结尾,写源氏之子薰君的放荡生活及其所造成的悲剧。整部作品虽花很多篇幅写男女之间的性爱,但同时又贯穿着大贵族与皇室之间的尖锐斗争,二者互相交织,构成当时贵族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

(2)作品通过源氏的用情不专、喜新厌旧、始乱终弃和轻薄放荡的生活描写,有力地揭 示贵族阶级的道德堕落、精神腐朽及其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薰君以源氏的继承人身份出现,他的内心矛盾更加激烈,痛苦更加深重,力量更加薄弱。

(3)对宫庭内外争权夺利的斗争、皇室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地方贵族追名逐利的生活 的描写,客观地揭示了贵族阶级腐朽和衰亡的历史。(4)作品偶尔也涉及到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

22、提示

(1)身为烟花场上的驹子并没有沉论,在心中始终隐藏着做人的尊严和自尊。(2)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

(3)认真的生活态度,较顽强的意志力和进取心。

(4)她对岛村“无偿的爱”中,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病态的一面。

(四)分析题提示 提示:

(1)主题思想:

①、但丁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为了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 民族的出路。②、《神曲》中但丁通过自己神游“三界”的故事,寓意深刻地表达了这样的主题:人类应该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在道德上得以净化,再经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③、分析《地狱》《炼狱》《天堂》的内容,说明地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炼狱象征着从丑恶现实到达理想境界必须经过的苦难历程,天堂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结合具体实例展开分析。

④、评价:围绕这一主题,作品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刻地抨击了邪恶势力,生动地描写了新旧交替时期先进人物的精神探索。《神曲》在思想内容上虽有矛盾之处,但其中已显示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它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的总结。艺术特征:

①、严密完整的结构形式。

②、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注意:此节的题目还有:

①、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分析《神曲》的双重性? 提示:

(1)堂吉诃德:

①、堂吉诃德性格的最显著特征: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结合

具体情节展开。

②、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包含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内容。

③、堂吉诃德自信乐观、热情豪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对自由与和平、社会平等和婚 姻自主的正确看法等构成他性格的另一面:清醒、明智、充满美好的进步理想和信心,对生活和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2)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的对照和补充,可从三方面把握: ①、他是西班牙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不幸生活的写照。②、反映了当时西班牙农民的两面性:劳动者勤劳、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弱点。

③、作者借桑丘·潘沙的形象表现自己的理想。堂吉诃德以骑士打抱不平的方法不能实现的公道与正义,在桑丘的实践中得以实现,以桑丘当总督为例展开。作者借桑丘当总督时表现的才能从反面批判了当时身居要职的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注意:这题可以从另一角度出题:分析堂吉诃德性格的两重性。提示

(1)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特点。

(2)哈姆莱特忧郁的根源,哈姆莱特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把个人复仇和“重整 乾坤”改造整个客观现实的任务联系起来,是他行动延宕的原因;

(3)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主观上是他相信个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这是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的局限性;客观上是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

(4)哈姆莱特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的原因。哈姆莱特是封建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 的代表,他的思想是进步的,他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所进行的斗争。这是萌芽的先进力量与强大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提示:

(1)符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①②③④⑤⑥⑦

(2)别出心裁的开场严整紧凑、层次分明的结构。展开分析。(3)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成功地塑造了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

(4)强烈的对比手法,以达尔杜弗为例,他的甜言蜜语与丑恶行径的对比,最初的 谦卑与后来的凶恶的对比等;

(5)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提示:

(1)于连的复杂性格总说。他的身上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动摇性。

(2)性格发展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三个过程,结合实例,展开分析。

从小的反抗心理,对启蒙思想的接受、崇拜拿破仑,敢于顶撞德瑞那市长,他对德瑞那夫人的感情最初出于满足虚荣心和对上流社会的报复。神学院的生活是他在个人野心和伪善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反抗性逐渐消失;在“阴谋和伪善的中心”侯爵府里,于连的个人野心膨胀,巧妙伪装自己,得以实现个人野心,此时他的平民反抗性消失;枪伤德瑞那夫人使他被判死刑,这时他的反抗性又觉醒,意识到“整个社会,都充满虚伪”而拒绝上诉,最后以死来抗议伪善的社会。

(3)于连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他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发迹和飞升,而非以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的目标,他也没有明确的政治思想。作为个人主义的反抗者,于连的追求一旦满足,就容易同现实妥协。

(4)于连“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他虽有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意识与行动,但终不过是大革命时代的英雄。他的悲剧是王朝复辟时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命运的概括,14 具有典型意义。作者通过他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反映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提示:

(1)拉斯蒂涅是被资本主义社会所腐蚀的贵族青年的典型。(2)概括拉斯蒂涅初来巴黎时的理想。

(3)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和高老头对拉斯蒂涅的重大影响。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人 生哲学的第一课——极端利己主义哲学课。伏脱冷给他上的人生哲学的第二课——金钱法则课。鲍赛昂夫人的退隐,伏脱冷的被捕和高老头被女儿抛弃的悲剧促使他下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决心。曾经比较清白的拉斯蒂涅终于堕落成为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

(4)拉斯蒂涅的堕落的原因中有环境影响的因素。穷酸破落的伏盖公寓和富丽奢华的上流社会的强烈对照,更刺激了拉斯蒂涅的野心。(5)拉斯蒂涅的堕落揭示了金钱的腐蚀作用和贵族阶级衰亡的历史趋势,具有典型意义。提示:(1)《双城记》中作者怀着深深的人道主义同情,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真正原因及其必然性。(2)作者一方面真实地暴露了法国革命前贵族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和腐朽,另一方面又满怀同情地描述了小市民和农民被压迫和穷苦状况。以德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和马奈特医生的不幸为例展开。

(3)作品中查理、马奈特和卡尔登等人物的人道主义美好品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仁慈、宽恕和博爱的道德理想。

(4)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中,渲染了它的恐怖性和残酷性。以德伐石太太的塑造,卡尔登为友捐躯等情节展开分析。

(5)狄更斯的人道主义药方在社会实践上是软弱的,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美丽的幻想。提示:

(1)此剧批判了以男权为中心的虚伪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例如娜拉被海尔茂称为 “小鸟儿”、“小松鼠”等象征娜拉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结合情节展开分析;

(2)通过对不平等家庭关系的揭露,剧本深刻地揭露了维系这种关系的资产阶级社 会道德、法律、宗教等的不合理,并且尖锐地提出了把妇女从男权中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

(3)海尔茂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的本性。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艺术特征:(1)“追溯法”,即不完全倒叙法。戏在接近高潮时拉开大幕,而在此之前的重要情节都通过回溯加以交待,戏剧矛盾因此集中突出。(2)“讨论法”。即在剧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激烈的辩论。剧本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1)运用旁白、独白、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刻划娜拉的心理。

9、提示:《羊脂球》是篇篇幅较少的中篇,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时应结合重点情节展开分析。(1)人物形象概说:羊脂球虽然是一个社会地位卑下的妓女,然而却是一个善良、具有民族自尊感和爱国热情的高尚人物。

(2)羊脂球形象的刻划主要通过三个场面:

①车厢里。九位“上等”旅客对羊脂球的态度转变。羊脂球的善良与上流人物的狠毒形成 鲜明对比。

②多特镇旅馆里。满怀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义愤的羊脂球对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坚决拒绝。上流人物为了个人利益抛弃民族尊严,对羊脂球软硬兼施,逼她就范。羊脂球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上层人物的寡廉鲜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③回到车厢。羊脂球为上流人们做了牺牲,而这些人却只顾尽情吃喝,没有一个想到她。

羊脂球内心十分痛苦,一路哭泣,上流人物不予同情,反而幸灾乐祸,认为“她哭自己的耻辱”。他们以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来对待这些善良的牺牲品。

(3)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谴责上流社会的人物,赞扬羊脂球为代表的法国下层人物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艺术特色:

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现鲜明的个性;

②、运用细致的肖像描写达到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③、运用多层次、多侧面、多角色的对比手法; ④、采用亦庄亦谐或明庄暗讽的叙述风格。提示:

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三个阶级:

(1)进入沙皇军队之前的那段时期。他思想单纯,接受资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是英 国哲学家斯宾塞的信徒,从道德的角度否定土地私有、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此时他作风正派,是个思想进步的“真正的贵族青年”。

(2)到彼得堡进入军队到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止。他腐化堕落时期,受到环境影响,一 味追求享乐,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诱奸了纯洁的少女卡秋莎并残忍地抛弃了她。心灵深处虽感负疚,但仍沉溺在花天酒地中。此时他丧失了青年时期道德上的纯洁和雄心壮志,是一个饱食终日的腐朽的贵族。

(3)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见面后他的性格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震憾 了他的灵魂。他决心以行动赎罪。在为玛丝洛娃伸冤的过程中,他接触了腐朽的贵族官僚,也了解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他站在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自己出身的阶级产生了憎恶情绪。但他的认识只局限于通过宗教和人类之爱来解决社会矛盾。在作品的结尾,聂赫留朵夫实际成了托尔斯泰宣扬道德自我完善和不以暴力抗恶性的传声筒。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形象,是托尔斯泰自传性人物中的一个特殊典型。聂赫留朵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对专制制度的谴责,反映了在专制制度的危机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他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以及最后走向宗教,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

11、提示:(1)《变形记》的情节概括。(2)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①、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②、表现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③、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艺术特色:

①、运用“变形”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怪诞化,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②、融滑稽性于悲剧性之中,以讥讽的笔调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 ③、冷漠、客观、简洁的叙事风格。

12、提示:

《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希伯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的汇集,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希伯来文学的精华和主要成就。《旧约》共39卷,可分为经律记、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旧约》中文学作品广泛地、生动地表现了希伯来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旧约》的文学作品可以从神话、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预言和箴言等体裁加以区别。

(1)神话,简说上帝创造宇宙、上帝创造人类和挪亚方舟等;

16(2)故事,简说大卫、所罗门的故事;(3)诗歌,简评《诗篇》、《耶利兴哀歌》和《雅歌》;(4)小说,简说《路得记》;(5)戏剧,简说《约伯记》;

(6)预言,即先知所传达的上帝的信息或代表上帝所作的发言,例《阿摩司书》;(7)箴言,简说箴言的内容和特色等。《旧约》文学的特性:

民族性、宗教性、悲剧性、民间性和浪漫性,试举例说明。《旧约》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①对东方文学的影响,举例说明; ②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举例说明; ③“二希”涵义。

13、提示:(1)《吉檀迦利》的意思是“奉献”。这部诗集是奉献给诗人心目中的神的。(2)简述泰戈尔追求的与梵即神完全合一的境界。(3)《吉檀迦利》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与梵即神合一境界的追求与感受:

①作品表现了作者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达到合二为一理想境界的急迫心情。简评《第103首诗歌》;

②作品中表现了作者达不到合二为一的理想境界时的无限痛苦,简评第43、50首诗; ③作品表现 了作者达到合二为一理想境界后的无限欢乐。简评第67首;(4)《吉檀迦利》的主题: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无限的喜悦,泰戈尔哲学观即追求“梵我同一”境界中积极入世的精神,爱世的内涵中表现了泰戈尔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作品中表现为:

①当他讴歌令人不免有些虚无飘渺之感的理想境界时,他表现出对自己祖国未来的热切期望。如35首;

②他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世界和尘世生活中,离不开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如第10首; ③他主张执著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与神站在一起,反对脱离现实寻求超脱。如第11首。结语:《吉檀迦利》堪称泰戈尔哲学观的艺术体现。

第三篇:外国文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外国文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题 ● 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1、《上尉的女儿》——普希金

2、《红字》——霍桑

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5、《九三年》——雨果

6、《艰难时世》——狄更斯

7、《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8、《培尔·金特》—— 易卜生

9、《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当代史话》—— 法朗士 ● 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

1,克洛德·弗罗洛 《巴黎圣母院》(2、罗切斯特——《简爱》

3、梭巴开维奇——《死魂灵》

4、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

5、马奈特医生——《双城记》

6、彼拉院长—— 《红与黑》

7、卡尔登——《双城记》

8、钮兴根——《高老头》

9、德纳第——《悲剧世界》

10、柯洛克斯泰——《玩偶之家》 ● 其它

1、雨果的剧本《艾尔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2、《红与黑》用了一个副标题《一八三O年记事》,表明作者写时代,写现实的意愿。

3、普希金的诗体小说(指作品的体裁)《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一个患有时代忧郁症的多余人形象。

5、《人间喜剧》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它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与分析研究。它包括90余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

6、著名的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是出自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的诗篇《西风颂》。

二、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他们都是一些有不凡才干和力量、孤傲不驯、蔑视现代“文明”、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的个人反叛者。他们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苦闷、失望和忧郁,也寄托了他反专制压迫的豪情,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的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18世纪德国剧作家席勒的笔下。但作为文学流派则首先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文坛。一般来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的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以叫做现实主义作品。巴尔扎克众所周知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意义上的作家。

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艺术思潮。始于法国,后遍及欧美。它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它要求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表现贵族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塑造了很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永久性“的怀疑,有的作品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扩大了文学艺术表现的范围,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是高尔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提出的。

3、湖畔派文学

是19世纪前期英国消极浪漫主义流派,代表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政治倾向和美学倾向相同,又都住在昆布兰湖畔,因而叫湖畔派。特点是否定古典主义,主张写田园生活,写日常生活,回归大自然,也主张学习民间文学传统,采用民间语言。他们反对城市资产阶级文明,又把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

三、简答题

1、简述《红与黑》的故事情节。

一八三○年的法国外省。于连是木匠的儿子,本堂神父教他读书学习,并在于连19岁的时候,把他介绍到市长德雷尔先生家作家庭教师。市长夫人路易莎.德雷尔是位心地单纯、善良而美丽的少妇,她对于连十分和蔼。而德雷尔先生则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他把于连当奴仆对待。于连并不爱他教的孩子们,他对自己的贫贱地位深感不平,在反抗贵族阶级的英雄主义和个人野心的支配下,他勾引了比他大十岁的德雷尔夫人。德雷尔夫人对于连产生了真诚的爱情,她爱于连胜于一切;而于连在忘却了自我野心的时候,也真诚地沉浸在与德雷尔夫人的爱情中,感受到了最大的甜蜜和幸福。

由于本堂神父的推荐,于连来到巴黎神学院学习。于连的才华和理智、冷静的头脑赢得了皮拉尔神父的赏识。皮拉尔神父把他推荐给德.拉莫尔侯爵作秘书。于连的才华继续为他赢得拉莫尔侯爵的赏识;同时,他的骄傲的性格也引起了拉莫尔小姐的注意。于连同拉莫尔小姐进行了一场头脑、自尊与情感的较量和碰撞,结果于连征服了拉莫尔小姐的心,她私自委身与于连。拉莫尔小姐为了与于连成婚,同她父亲谈判,侯爵爱女心切,不得不妥协。眼看于连就要真正进入贵族阶级,他的理想和野心就要取得重大成果时,德雷尔夫人的一封信使一切成为了泡影。于连冲动地采取报复行动,在德雷尔夫人上教堂作弥撒时,向她开了两枪。于连在法庭上受审的场面,他痛斥了社会的不平等,认为他被送上法庭的真正原因时贵族阶级对穷人的孩子的压制和排斥,他还对刺杀德雷尔夫人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后悔。所幸的德雷尔夫人受的伤不重。一直关心于连的本堂神父,希望于连请求赦免,遭到了于连的拒绝。他不愿向那些统治者们认错和忏悔。在狱中,德雷尔夫人赶来同于连见了最后一面。两颗真诚的心灵此时才真正毫无障碍地融合在了一起。于连走向刑场时的身影依旧挺拔而骄傲。拉莫尔小姐亲手捧回了于连的头,实现了她心中神往已久的一个英雄主义梦想。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2、简述《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它的心理描写上。篇幅长、分量重,而且独具特色。展示细腻,甚至入微到潜意识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描写深入到变态、畸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惊叹。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有很刺激的情节。这包括外部情节冲突,也包括人物内存心灵的激烈冲突。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3、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化和变异。作家关注下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白痴等高智商人物的心灵变态、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4、“对话”和“争论”是这篇小说所处的一种状态。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3、试析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冉·阿让是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体现了雨果“只有仁慈与博爱,才能拯救世界”的思想。冉·阿让因为偷一个面包在监狱呆了19年之后被假释,按照法律他必须随时出示“离开证”。他是一个被社会永远遗弃的人,只有主教善待他,但被多年的苦难折磨的冉·阿让却偷了主教的银器。主教竟为了救他哄过警察,并将两个珍贵的银烛台送给他。冉·阿让深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弃恶从善,用仁慈之心与博爱的胸襟来对待这个世界。

8年过去了,已经逃脱假释的冉·阿让早已把名字改成马德兰先生了,并成为一个工场主和市长。工人中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有一个私生女,女工发现后要求开除芳汀。芳汀拒绝了工头的殷勤被解雇。为了给女儿买药,芳汀变卖了她的首饰盒和头发,最后被迫去当妓女,为此她感到非常羞耻。她与一个顾客打架,警察沙威要把她抓进监狱。这时,“市长”赶来并要求将芳汀送到医院。途中,市长为了救一名被飞奔的马车撞倒的男子,将深陷的车轮用肩扛起。这非同寻常的力量使沙威想起了当年监狱里的第24601号犯人冉·阿让。许多年来他一直在追捕这个逃脱的假释犯,并说不久前他已经把这人抓到了。冉·阿让不愿让一个无辜的人代自己坐牢,决定向法院坦白真相。医院里,冉·阿让向濒死的芳汀保证找到并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沙威赶到医院逮捕冉·阿让,但他逃脱了。

1823年,珂赛特已在开客栈的德纳第家住了五年,德纳第刚从滑铁卢战场回来,德纳第夫妇粗暴地虐待珂赛特,把年仅八九岁的她当作一个女仆,而对自己的女儿爱潘妮却很溺爱。冉·阿让发现珂赛特在黑夜中汲水,他付钱给德纳第家,趁着夜幕把珂赛特带走,去了巴黎。

九年后,市政府里唯一对穷人表示出一些感情的拉玛格将军可能会死去,城里出现了一次大骚乱。一个由德纳第夫妇领导的帮派袭击了冉·阿让和珂赛特,他们被沙威救了出来。沙威直到冉·阿让逃跑后才认出他。爱潘妮暗恋着学生马吕斯,而马吕斯却爱着珂赛特。在一间咖啡馆的政治集会上,一群理 想主义的学生们为革命做着准备,他们确信拉玛格一死革命就会爆发。当穷孩子伽弗洛什带来了将军的死讯时,学生们由安灼拉领导涌上街头,得到民众的支持。马吕斯因为对神秘的珂赛特的思念而心神不宁。

珂赛特由于对马吕斯的挂念而日渐憔悴,爱潘妮尽管自己爱着马吕斯,她还是悲伤地把马吕斯带到珂赛特那里,并制止她父亲的帮派去抢劫冉·阿让的家。冉·阿让准备逃离这个国家,珂赛特和马吕斯绝望中告别。德纳第夫妇则打算在混乱中发一笔横财。马吕斯注意到爱潘妮参加了起义,让她送一封信给珂赛特,使她远离街垒。信让冉·阿让截留了,爱潘妮重新来到街垒与马吕斯并肩战斗。伽弗洛什揭发沙威是一名警察局的密探,爱潘妮在街垒被子弹打中,倒在马吕斯怀里。冉·阿让赶到街垒寻找马吕斯,正好碰到了沙威,虽然他有机会杀死沙威,却给了沙威一条生路。冉·阿让向上帝祈祷保护马吕斯。

第二天,弹药没有了,起义者全部被杀,冉·阿让背着失去知觉的马吕斯逃到下水道中,碰到正在窃取起义者遗物的德纳第。冉·阿让主动暴露自己,与沙威见面,请求沙威给他时间把马吕斯送到医院。沙威一生坚持的“正义”原则被冉·阿让的仁慈和宽厚精神击得粉碎,决定放他走。随后沙威跳进塞纳河自杀了。马吕斯在珂赛特的照料下醒过来,却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冉·阿让把自己过去的真相告诉了马吕斯,并坚持说等这对年轻人结婚后,他必须走开,他不能玷污俩人纯洁的结合与安全。

婚礼上,德纳第夫妇想勒索马吕斯,说珂赛特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并出示了证据:一只他在街垒陷落的那晚从下水道的尸体上偷来的戒指。这戒指是马吕斯的,他这才知道:那天晚上是冉·阿让救了自己。他和珂赛特赶到冉·阿让处,在冉·阿让临终前珂赛特第一次听说了自己的身世,老人在亲人的怀抱中死去……冉·阿让以其人道主义、仁慈与博爱拯救了珂赛特,改变了沙威,改造着世界。

四、论说题

1、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但《双城记》人道主义也有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2,从外省来的年轻人拉斯蒂涅,是如何获知在巴黎往上爬的诀窍?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第一主人公,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但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个导师,他的远房表姐,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鲍赛昂子爵夫人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犯伏特冷,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已拜金“。他们的语言虽不相同,但阐述的原则是相同的:要想向上爬就要不择手段。拉斯蒂涅怀着恐惧拒绝了伏脱冷合伙谋财害命的计划,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征服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过了一段挥霍放荡的生活。当他看到纽沁根大太不能控制丈夫,自己眼看囊空如洗的时候,便准备实施伏脱冷的计划了。与此同时,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魄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像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锒铛人狱。伏特冷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再次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的奉行的己拜金原则。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埋葬了高老头,也随之埋葬了他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人生三堂大课的教育。他站在公墓的高处远眺着巴黎灯火通明的上流社会区,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明证。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怀抱,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途径。3,你是如何理解靡非斯特的意义与作用?

在《浮士德》中,靡菲斯特是引诱浮士德怠惰满足的魔鬼,是代表”恶“的否定精神,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形象。他既象征人类前进道路上的外部障碍,也象征人类自身的弱点。他造恶,却在客观上推动了善。他引诱浮士德堕落,却使得浮士德不断克服弱点,朝更高的境界前进。他参与两个赌赛,一是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的赌赛,天帝肯定人类会达到真善美,靡非斯特却否定人类本性是善。二是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赌赛。靡非斯特提出,浮士德生前魔鬼为他服务,浮士德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只要浮士德对生活满足,说一声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他的生命也就完结。在浮士德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他在作恶引诱浮士德的同时却在客观上成了推动”善“的反作用力,使浮土德在克服”恶""的引诱的同时,道德上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靡菲斯特的作恶有两重性。同时,歌德也利用靡菲斯特的否定精神来讽刺、批判德国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说出真理,这也是靡菲斯特的一个作用。

第四篇:外国文学作业

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为例

文学院1104班,黄惠燕,20110100048

摘要: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是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的内心剖析拓展为多声部的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圣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构成了“小人物”灰色人生的三棱镜。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开创的基础上,将上帝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人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人性“小人物”“小人物”“复调”,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发出质疑和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创作中。关键词: 基督仁爱;谦恭和自我贬抑;现代意识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成果丰硕、群星闪烁,生动而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殿堂熠熠生辉的一道风景。作家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和精湛的心理描写技法,揭开“小人物”懦弱的外表下,炽热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作家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俄罗斯的宗教精神联系起来,“小人物”也因此被注入了人性反思和人生感悟的宗教内涵。

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驿站长》首开了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之先河。“小人物”形象是指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驿站长》、《外套》、《穷人》中塑造的维林、巴施马奇金、杰符什金等艺术形象,他们属于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小官吏和小职员阶层。他们有微薄的收入,能维持简单的生活, 并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由于自卑自贱的懦弱性格,保守不变的传统观念,习惯忍耐的奴性心理,不思抗争的逃避行为,天真幼稚的善良幻想,使其人格魅力黯然失色,遭受欺凌和轻贱。“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地抨击,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

弗兰克说,“俄罗斯精神是彻底宗教性的”,它以基督为其核心标志。东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民族心理,在俄罗斯民族中已经历了千年,它的博大精深,它可知的有限与体味的无穷,都在俄罗斯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俄国东正教文化的先行者”的果戈理,为什么写了《死魂灵》却还要去耶路撒冷朝圣,并出版了被认为是“精神遗嘱”的《与友人书简》呢?用果戈理自 己的话解释,我是主创造的,主没有向我隐瞒我的使命。“ 我降生人世,完全不是为了开辟文学领域的一个时代。” 尽管如此,果戈理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巨大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作为俄国“文坛的盟主,诗人的魁首”,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的突出贡献最早表现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虽然普希金笔下的维林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小人物”的鼻祖,但真正让“小人物”打动人心和深入人心的却是果戈理的传世名篇《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 《外套》里钻出来的”。果戈理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明确表示“我的: 事情———是心灵和人生的永久事业。”对“小人物”内心灵魂的展示,挖掘出埋藏于心底、隐隐呼唤的对人格尊严的要求与向往,探究出“小人物”的人格力量,构成了果戈理对“小人物”心理描写的独特方式。

《外套》中阿卡基的姓氏巴施马奇金,俄语中有“鞋子”之意,它隐喻了主人像鞋子一样被践踏的一生。这个秃顶、矮胖的九品文官,走在街上碰到人们扔东西,“帽子上老是挂着西瓜皮、香瓜皮以及诸如此类的垃圾”;他从门房走过就像一只悄然无息飞过的苍蝇,门警看都不看他一眼。上司对他专横,同事把他当作奚落、取笑的对象。只有同事的玩笑开得让他无法工作时,他才会乞求地说一句:“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呢?难道阿卡基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和尊严了吗?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很耐人寻味:在现实中感受迟钝、得不到温暖亲情的阿卡基,却在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抄写中得到了密的岩浆层,这里汩汩流淌着“小人物”对争取人的平等和尊严的炽烈的憧憬和热切的呼唤,这也是果戈理超越了普希金之处。从此,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不仅有 了令人可叹的命运,更有了令人尊敬的灵魂。

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更大的贡献是他将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合二为一,将“小人物”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相结合,把对“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提升到了更具宗教拯救意义的人生探索上。这是一条由赏罚分明的上帝来裁决的宗教拯救之路。对于从小笃信宗教、用文学来实现他宗教救世理想的果戈理来说,即信奉宗教救世,又绝不逃避现实世界。他试图通过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来寻找和探索出一条通往宗教救世的道路。果戈理将俄国社会的改造寄希望于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寄希望于基督的仁爱精神。他的作品是他崇尚基督救世理想与追求精湛艺术的结晶。

“爱便是一切”。哈德薇希的这句名言,揭示了爱在基督者心目中的位置。果戈理认为,基督精神的核心: “上帝即是爱”。上帝“用两种方式显示他的爱:一是创造我们,二是救赎我们。”“他的爱遍及众生,无一挂漏,而他尤爱被弃者:穷人和罪人”。这种基督式的仁爱构成了果戈理的宗教道德观,成为他基督救世思想的基础。“罪孽惩罚”“、地狱天堂说”和“末日审判”的基督说教在果戈理 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人都逃不脱末日审判、都躲不开因果报应;行善者的灵魂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作恶者的灵魂降入地狱接受永久的刑罚;对罪恶的惩罚并不拘泥于形式,也不一定来自地狱。这样,的悲剧故事便有《外套》了一个颇具匠心的、浪漫抒情式的喜剧结局。首先,死后的阿卡基到处寻找被劫的外套。他指责岗警“连拦路抢劫也视而不见”;又找到那位将军大人,抓住他的衣领子跟他算账。浪漫抒情的结局里,萦绕的是幽灵那“谁能帮帮我”、“还我外套”的声音。其次,浪漫喜剧的气氛中,“笑”也是一种惩罚。它执行着爱的意愿,是果戈理信奉基督仁爱在笔下的变形,是作家同恶抗争的武器,欢乐的“笑”如利剑般刺入了恶的灵魂。岗警、将军受到了惩罚,因为他们不仅没帮助阿卡基,反而间接造成了他的死。阿卡基曾说过:“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 呢?”我是你们的兄弟。对基督徒来说,世上的人都来自“上帝,是兄弟,连接他们的是胜过尘世血缘的上天之爱。”将军、岗警违背了爱兄弟的基督仁爱精神,自然无法得到宽恕。他们受到的幽灵惊扰可看作是来自地狱的酷刑。幽灵正是地狱惩罚的象征。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作家具有强烈的使命 感。果戈理的使命感十分独特,更十分执着,他充当了上 帝意志的代言人和解释者。他将自己生命的际遇和对社

心精神中宗教人格的探究和褒扬,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我们展示了“小人物”自我救赎的苦难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救赎的真谛。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认识人的关键“人是个秘密”是“双重人格”。《穷人》中的杰符什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笔下具有谦恭和自我贬抑宗教品格的“小人物”。在多声部“复调”所形成的对话与争辩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既突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人格尊严,又张扬了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两者的强烈对比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达到了和谐统一,这正是“小人物”的自我救赎之路。像果戈理笔下的小公务员一样,杰符什金也过着“小人物”的灰色生活。当他把一个

会人生的感悟与上帝的旨意联系在一起,为的是完成拯 用的”,“

孤苦伶仃的女孩从恶毒的女地主家拯救出来后 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一种庄

救俄罗斯的宏伟大志。在果戈理看来,社会弊病的根源严而神圣的人格尊严渐渐在心中复苏。他觉得“我是有

在于人的道德不完善,在基督仁爱中人的灵魂和道德将 的初衷。应该注意的是。费尔巴哈说过:

“自

得到提升,这是他创作“小人物”

我意识只有在别的自我意识中才获得它的满足。”“自我” 在果戈理的宗教信仰中,既有基督仁爱精神,又有着俄罗 斯现实主义作家的鲜明个性。基督仁爱精神激发了果戈 理的救世热情和理想,让他走上了一条文学与宗教相融 合的不归路。尽管这条路有些蹩脚,但我们仍然认为,作 为文学家的果戈理和作为宗教思想家的果戈理都是伟大 的。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而且更体现 在他开创的这一传统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 夫等俄罗斯文学大师所继承和发展。

崇拜金钱、被金钱异化,这是人类的一个泥潭,也是 人类的悲剧。尽管19 世纪俄罗斯社会的资本主义还没得 到充分发展,但最敏感的作家已经意识到:逐渐弥漫开来 的金钱浊雾正在毒化人们的灵魂。俄国有才华的作家大 多出身于贵族,他们是坐在舒适而高雅的客厅里观察俄 罗斯的苦难和“小人物”的不幸的。惟有陀思妥耶夫斯 基,本人就是在贫困苦海里起落沉浮的受难者,他对苦海 深层的咸涩感受是那些客厅里悲天悯人的作家们永远无 法洞察到的。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金钱,对“小 人物”意味着什么? 只有生活在贫困苦海中的陀思妥耶 夫斯基懂得。被判死刑、流放、苦役和兵役,生活的坎坷 艰难,既加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 体验和感受,也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加剧了他的癫痫 病。长期的贫穷困顿和定期发作的疾病,让陀思妥耶夫 斯基更需要一种精神的慰藉和追求。他创立了“土壤派 理论”:认为俄国的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平民缺乏、也不 具备接受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笃信 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是人人 在基督的受难中复活。这是一条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 自我救赎之路。基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创作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和形态被彰显出来,这就 是“小人物”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对“小人物”内

只有在“他我”那里才能得到证实和获得承认。现实社会 中,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不在 于他的精神世界如何高尚,而杰符什金恰恰是寒酸透顶、一无所有。于是,渴望获得别人承认的强烈自尊,化成了 战战兢兢、惟恐别人蔑视自己的病态敏感;苏醒的自尊意 识,化为了强烈自卑的创伤。为了医治创伤,他只有用谦 恭和自我贬抑的方式来换取内心的平衡。但自卑与自尊 所构成的多声部“复调”一直在杰符什金的心底里争辩:

一方面,他在任何人面前都自认为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样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好吧,如果他 们认为我像耗子,就算我是耗子吧!可是这只耗子是有 用的,这只耗子是有益处的,这只耗子是可靠的,这只耗 子是获得奖赏的”。随着自尊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他自我 贬抑的程度也在不断加重,“觉得我自己也许比我的靴底

好不了多少”,他甚至强调自己没有学问:“我是个老人,又没有学问。”“我没有文才,瓦连卡,任什么文才也没 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对知识 的追求助长了人类远离神圣的意念;盲目地认为凭借着 知识便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导致罪孽丛生;不追求知识不 等于没有知识,这种放弃实际上是对拯救的选择。杰符 什金没有学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精神高尚的人。杰符什金曾表明“但愿我有文才就好了”,而他真正要表 达的却是:就算我是一个没知识的人,愚蠢的人,也许是

这样吧,可是我也有一颗跟别人一样的心啊!”而这颗“跟 别人一样的心”,就是最初上帝在人身上种下的神性的种 子,杰符什金以谦恭和自我贬抑的态度面对人生,保持了 神性的质朴。对此,科捷尔尼科夫在谈到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创作时说过,的奢

“在顺从的意志中,在对所有‘我’

求的弃绝中,在深深的自谦中,隐藏着影响个性及环境的 巨大的改造力量。”这里隐藏着一种基于神正论的拯救逻 辑: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辩证行为,苦难是创世一揽子计 划的必要部分,对苦难表示愤怒不仅不能解除苦难,还会

113

汤文菲等: 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

增加罪孽,因此,悲悯与谦恭既是对上帝信仰的表征,也 是获得拯救的前提。这正是福音书所预定的,耶稣告戒 他的门徒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 人的。是谁为大? 是坐席的呢? 是服侍人的呢? 不是坐 席的大吗? 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我在磨 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耶稣面对磨难,自我贬 抑,服侍众人,隐含着未来的救赎。

谦恭和自我贬抑作为救赎的原则,不是对自尊的放 弃。在杰符什金谦恭和自我贬抑的背后,有一种人格尊 严和美德在支撑着。虽然他衣食无着,却尽一切去接济 一个孤女,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人格价值。他不要 别人的怜悯,“穷非罪”,他应当得到尊重。当他冒着严寒 走在彼得堡的街道,心中宽慰地想,“古希腊的哲人就是 不穿靴子走路的”。他不穿靴子不是因为贫穷,而是要效 仿古希腊哲人;于是,他和古希腊哲人具有了同等的人 格,他有资格傲视那些穿着漂亮靴子的富人们。这种医 治创伤的办法,很像“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杰符什金从未放弃过对尊严的需求,也从未失掉过做人 的尊严。对做人尊严的自觉追求和对谦恭、自我贬抑意 识的张扬,构成杰符什金内心世界多声部的“复调”。而 导致他灵魂破碎的根源,就是金钱!是金钱戕害了人健 康的心灵!我们还看到,杰符什金对人格自尊的守望,是 他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强烈的自我 意识的人,才可能做到谦恭与自我贬抑。尊严是人的神 性的根本体现,而自我贬抑是将杰符什金的尊严从遮蔽 状态解救出来的最佳途径。“小人物”在维护人的尊严和 崇尚谦恭、自我贬抑的和谐中,以期达到个人的救赎和灵 魂的永生。三

宗教作为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神性追问,体现出深层 的永恒性和确定性。对契诃夫来说,以往的评价说他对 宗教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认真审视他的一些小说如《神经 错乱》、《老园丁的故事》、《在峡谷里》、《草原》等后发现,作家让人物经历了信仰和善恶的考验。在《人与狗的谈 话》中,喝醉酒的十品文官向狗忏悔: 他骗过人、坑害过 人,得过不义之财,是个“坏蛋”、“下流坯”,应该受到处 罚。狗听不懂他的话,把他咬得遍体鳞伤。狗象征上帝 的审判,它没有宽恕有罪之人,而是惩罚了他。契诃夫小 说的宗教色彩可窥豹一斑。布尔加科夫曾说过,在宗教 探索的力度上,“契诃夫甚至把列夫·托尔斯泰抛在后面,而接近无人与之匹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 契诃夫的创作都具有基督主义、现实主义的共性,但差别 也显而易见。托尔斯泰的作品突显的是激越而冷峻的特 色,流露的是大胆揭露、无情批判的愤怒情感和不厌其烦 的宗教道德说教。而契诃夫的小说则带有一种低沉徐缓 而忧伤的情调,虽然也有愤愤不平,但这种情感是沉郁而 含蓄的,即使宗教的说教也具有隐喻性。在契诃夫作品 沉郁哀伤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 病象的智者,一个对宗教、对人性充满深沉追问的哲人。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明显地分为了两类:一类是 小官吏,一类是底层劳动者。与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 基不同,契诃夫更注重对“小人物”的内心灵魂及人性的 审视与考问。在《一个文官之死》中,蛆虫一般的庶务官 切尔维亚科夫(俄语中有“蛆虫”之意)因打喷嚏的唾沫星 子喷在前排将军的头上,一连5 次当面道歉,最后因恐惧 而死。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在善 良、仁爱的内心深处,有着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和守望,他 们虽令人可怜、可叹,但也可敬。但契诃夫却清醒地看到 了贫穷给“小人物”带来的另一后果,它吞噬了“小人物” 的善良、仁爱和自尊,让“小人物”充满了“奴性”和“庸 俗”。在《胜利者的胜利》中,曾经是“脚上没有靴子,身上 只穿一条破衬裤”的柯祖林,一旦当上了十四等文官,就 趾高气扬,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他吆喝以前的“上司”后 来成了部下的库里岑给大家唱歌,“戳着我爸爸的腰”,让 他“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人性中的恶随着柯祖林 的“飞黄腾达”而无限膨胀。而“我爸爸”为了讨好柯祖 林,“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让我笑,以至于“我”不得不发 出尖声大笑。如果说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多地是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张扬宗教信仰和基督精神,那么契 诃夫更多地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表现为对人性 的质疑问难。在《旧约·传道书·7》中,基督教对人世的险 诈冷酷和人性的邪恶早有淋漓尽致地披露:“有义人行 义,反至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地上虔诚的人 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 猎取兄弟,他们双手作恶”。在契诃夫看来,“奴性”和“庸 俗”正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在小市民、小官吏、农民、知识 分子身上都能找到。在沉郁的嘲讽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失 望情绪和反思,也表明了契诃夫对理想主义基督的深层 质疑。

亨利·特罗亚评价说,契诃夫是“第一个低声向读者 倾诉的作家”。《苦恼》是契诃夫展示“小人物”孤独心理 的名篇。老马车夫姚纳一天中3 次向人诉说丧子之痛,却 一再遭到冷漠,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小马听。契诃夫 对人类的“苦恼”作了深层次开掘,把“我拿我的烦恼向谁 去诉说?”作为小说副标题,有意借助这句出自《旧约全书 ·诗篇》的语录,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 概括的思考。在《新约·罗马人书·3》中基督教宣称,自从 人类始祖堕落以来,“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 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 舌头弄诡诈”。“不要依赖邻居,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 的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提说。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 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 人。”契诃夫汲取了基督现世批判的精神,写出了茫茫人 海中人与人关系的险恶和“小人物”内心的孤独与飘摇。11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3 期

“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 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 人都找不到吗? 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 恼”。人的孤独与隔阂,是“小人物”对宗教救赎和在邪恶 的现世面前走投无路的绝望情绪的真实写照。契诃夫对 人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既形成了他创作“小人物”的独 特视角,也延伸到了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大潮中。在《变形 记》中,卡夫卡以格里高尔的绝望之死证明了人类的隔阂 和救赎的虚妄,这也正是契诃夫式的“小人物”的继续和 发展。

有人说,卡夫卡是个预言家、一个现代的先知,他写 出了20 世纪现代人的敏感体验:恐惧感、孤独感和荒诞

对恐惧感和孤独感的揭示,使契诃夫的小说蒙上了现代 主义色彩。切尔维亚科夫的胆小恐惧和神经不安,在卡 夫卡《地洞》里的小动物身上复活了;姚纳的孤独无助、找 不到关爱的心理状态,在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的内心 引起了最强烈的共鸣。人与他人格格不入,人对他人充 满了恐惧、敌意和戒心。非理性的荒诞意识一旦上升为 理性的批判意识,便赋予的文本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层内 涵。契诃夫借“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展示,天才地预见了 20 世纪的人生困惑。在这个意义上说,契诃夫的小说是 20 世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感受的寓言。契诃夫对人的 心灵世界的把握,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使他成为一位 特别令现代人感到亲切的19 世纪作家。拉克申在评价契 诃夫时说过:生活在19 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世界

“ 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 世纪的作家。”契诃夫将“小人 物”的孤独、荒诞的命运在哲学与文学的融合中得到了理 性的思考。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的创作,构成了 “小人物”“没有任何一

灰色人生的三棱镜。艾略特认为,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缺少了宗教,现代文化便没有了灵魂。俄罗斯文学是沉 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展示苦难生活的重压下 “小人物”的内心精神,叙述和思考基督教启示录的意义,成为三位作家塑造“小人物”的共同特点。果戈理在继承

感。阅读契诃夫的小说,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切尔维亚科 夫因打喷嚏而被吓死,老马车夫姚纳只有把“苦恼”说给 小马听,十品文官向狗忏悔自己的过错,荒诞的框架中突 出的却是最真实的感受。对荒诞世界、荒诞意识的展现,普希金开创的“小人物”基础上,以单声部的方式探究到 “小人物”灵魂深处的最隐密层,将对“小人物”深层意识 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上帝 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的内心剖析进一 步拓展为多声部的“复调”形式,在内心的对话与争辩中,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品 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更多地 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在对人性的质疑问难和冷 静的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 精神的创作中。不论是果戈理的基督仁爱,还是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表现的都是由 苦难而达到拯救,透露着作家对宗教拯救的信心和对理 想主义基督的向往。而契诃夫表现的却是由苦难而绝 望,是人性的质疑和反思,是对基督现世批判精神的继承 和张扬。尽管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对宗教 的理解不同,但教义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更改的经典性、本 体性价值。在比照中,果戈理对宗教救世的热诚、陀思妥 耶夫斯基对宗教信仰的执迷、契诃夫对传统宗教信仰清 醒的反思,便显得不辩自明了。

参考文献:

[1] 于明清.果戈理的宗教世界[J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2.11.[2] 果戈理.与友人书信简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年.[3] 任光宣.果戈理的精神遗嘱[J ].国外文学,2001.4.[4] 王志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J ].俄语语言文学研 究,2002.11.[5]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中短篇小 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 徐葆耕.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8.10.[7] 吕俊华.自尊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8] 冯加译.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 译林出版社,2004.5.[9] 任光宣.高校俄苏文学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文学史重 构与名著重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10] 喻天舒.从宗教影响看《变形记》与《荒原》的不同立意 [M].文学史重构与名著重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

第五篇:电大外国文学基础作业及答案(全)

外国文学基础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2.A.亨利•费尔丁 B.丹尼尔•笛福

C.萨谬尔•理查逊

D.约拿旦•斯威夫特

3.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d

A.《疯狂的罗兰》B.《爱的幻影》

C.《名人的命运》 D.《十日谈》

A.14世纪到16世纪

B.12世纪到16世纪

C.16世纪到17世纪

D.15世纪到17世纪

5.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D.《尼高梅德》 6.《人间喜剧》的作者是:a

A.巴尔扎克B.雨果

C.普希金D.司汤达 7.《红与黑》的作者是:d

A.巴尔扎克B.莫泊桑

C.易卜生 D.司汤达

8.由达达主义“脱身”出来的流派是: d

A.魔幻现实主义B.超现实主义

C.未来主义D.存在主义

9.《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是: b A.娜拉B.爱玛C.羊脂球D.安娜

10.下面哪一部戏剧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

A.《哈姆雷特》B.《奥瑟罗》

C.《李尔王》D.《威尼斯商人》

1b 3d4a5b6a7d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作品有:BCE

A.《海上夫人》B.《群鬼》

C.《玩偶之家》D.《建筑师》

E.《青年同盟》

2.下列作者中是意大利作家的有:ABC

A.但丁B.薄迦丘C.彼特拉克D.拉伯雷E.塞万提斯 3.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ABE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

B.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

C.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

D.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

E.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4.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ABE 4.“文艺复兴”这个词一般用来概括哪个时期从意大利开始、后来遍布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a

A.瓦雷里B.艾略特C.斯坦贝克

D.布莱希特E.里尔克

5.下列作品中是歌德创作的有:AE

A.《少年维特之烦恼》B.《威廉·退尔》C.《汉堡剧评》D.《强盗》

E.《浮士德》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古典主义文学有什么的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古典主义主义要求作家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宣扬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创作的职责。

另一个特点是唯理主义。把理性看作是创作与评论的最高标准,并且从理性出发制订了创作的规则,形成文学简洁、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遵循规则。把古代艺术看作一种永恒的模范,借用古人的服装来提高自己理想人物的崇高性。关于创作的规则,最影响大的是“三一律”的提出,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性包含的时间只能在同一天(24小时)之内。

2.简述莫伯桑短篇小说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内容

1650年后,法国的莫里哀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他学习民间笑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些作品,渐渐在外省出了名。1658年为路易十四,从此成功在巴黎开始其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把矛头指向贵族;同时的《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讨论了爱情、婚姻、宗教等问题,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1664年的《达尔杜弗》成功,成为古典喜剧的杰作。《吝啬鬼》与《乔治·亚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1669年后,莫里哀的创作进入最后一个时期,《贵人迷》、《女学者》都嘲笑了贵族世界。《司卡班的诡计》则赞赏了下层人民的机智。

3.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地中海地区的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里,发生了许多反常悖理的事。主人公尤索林怀着一片热情来到战争前线,作为轰炸手参加了战斗,但是发现军队的动机并不高尚,于是下定决心要摆脱这个环境,但是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永远无法离开。有一次上级要与他作成一笔交易,使他离开,但同意了交易,但由于被“奈特雷妓女”砍了一刀,住进了医院。当他得知失踪的同伴逃往瑞典后,也逃跑了。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表现了美国和世界的混乱。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而且不以地位等级来决定人的贵贱高低。然而,他在现实中出现更多的罪恶。使他对理想本身产生了怀疑,陷入了精神危机。

忧郁与精神危机是哈姆莱特面临现实与理想不一致的一种表现。但汉理想破灭之后,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事实把他从幻想中唤回现实,他面临社会现实,敢于正视与思考,如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的责任,并不是简单地报杀父之仇,而是为了“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是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进行的斗争。然而,在这样的时代中,恶势力当道,美丑颠倒,人文主义理想不可能实现。所以,其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另外,哈姆莱特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原因。最后,哈姆莱特孤军奋战,注定了失败的结局。2.试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在小说中,雨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注定过贫苦的。雨果特别强调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

小说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因此,人民来反抗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了,如小说描写共和党人的起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卞福汝主教的形象与沙威、德纳弟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雨果要揭示:以刑罚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冉阿让受到法律的判决,反而更仇恨社会,卞福汝主教用仁慈的方法,能把他改造成新人。雨果认为,这才是高级的法律。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在《悲惨世界》中,他使冉阿让、沙威等都被感化,被道德力量征服。

外国文学基础 第二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双城记》的作者是:A A.狄更斯B.托尔斯泰

C.雨果D.莫泊桑

2.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B

A.《疯狂的罗兰》 B.《爱的幻影》

C.《名人的命运》

D.《十日谈》

3.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4.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C A.《从清晨到午夜》B.《鬼魂奏鸣曲》C.《追忆似水年华》D.《到灯塔去》 5.《等待戈多》的作者是:A A.萨缪尔•贝克特B.索尔•贝娄

C.乔伊斯D.萨特

6.下面哪一部戏剧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D

A.《哈姆雷特》B.《奥瑟罗》

C.《李尔王》D.《威尼斯商人》 7.艾略特的代表作是A A.《荒原》B.《鼠疫》

C.《珍珠》D.《海滨花园》 8.《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B.罗曼•罗兰

C.瓦雷里D.法朗士

9.()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A A.易卜生B.莫泊桑

C.福楼拜

D.安徒生

10.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C

A.《爱的艺术》

B.《古代名媛》

C.《变形记》

D.《神谱》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中是歌德创作的有A E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威廉·退尔》

C.《汉堡剧评》

D.《强盗》

E.《浮士德》

2.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类型有:C D E A.叙事散文B.杂文

C.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D.骑士文学

E.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3.在俄语中,“魂灵”这个词的意思有:E A.人死后的灵魂B.佃户

C.农民 D.贫民E.农奴

4.下列作家中属于17世纪法国作家的有:BCE A.约翰·班扬B.让·拉辛

C.让·德·拉封丹D.弥尔顿

E.彼埃尔·高乃依 5.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A BE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

B.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

C.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

D.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

E.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地中海地区的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里,发生了许多反常悖理的事。主人公尤索林怀着一片热情来到战争前线,作为轰炸手参加了战斗,但是发现军队的动机并不高尚,于是下定决心要摆脱这个环境,但是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永远无法离开。有一次上级要与他作成一笔交易,使他离开,但同意了交易,但由于被“奈特雷妓女”砍了一刀,住进了医院。当他得知失踪的同伴逃往瑞典后,也逃跑了。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表现了美国和世界的混乱。

2.简述《萌芽》的主要内容

小说叙述失业的机器工人艾坚来到服娄矿场,当起装煤工人。矿井下的劳动十分艰苦,由于工资少,工人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但是资本家仍然想把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到工人们身上,不断克扣工资,工人们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愤恨已极。工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工资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他们忍无可忍,最后决定罢工。艾坚成为罢工领导人。工人们破坏了一些设备。罢工继续下去,煤矿公司妄图以饥饿来迫使工人让步。工人和家属们困难到了极点,但不屈服。罢工工人与军警产生冲突,军队向工人们开枪,造成许多工人伤亡。政府怕后果严重,要求公司结束罢工。公司采取了欺骗手段,工人们答应复工,但由于无政府主义者苏瓦林破坏了矿井的排水设备,致使大水淹没了矿巷,艾坚被救了上来,其他10多人葬身矿井,艾坚被公司开除了。3.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在小说中,雨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注定过贫苦的。雨果特别强调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

小说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因此,人民来反抗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了,如小说描写共和党人的起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卞福汝主教的形象与沙威、德纳弟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雨果要揭示:以刑罚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冉阿让受到法律的判决,反而更仇恨社会,卞福汝主教用仁慈的方法,能把他改造成新人。雨果认为,这才是高级的法律。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在《悲惨世界》中,他使冉阿让、沙威等都被感化,被道德力量征服。

2.分析《母亲》中尼洛夫娜的形象

母亲(尼洛夫娜)是20世纪初普通俄国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外国文学基础 第三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莫里哀的喜剧《达尔丢夫》中所讽刺的愚蠢的家长是:A

A.奥尔恭

B.达尔丢夫 C.奥尔恭的妻子D.奥尔恭的母亲 2.《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D A.斯特林堡 B.吴尔夫 C.普鲁斯特D.福克纳

3.“文艺复兴”这个词一般用来概括哪个时期从意大利开始、后来遍布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A

A.14世纪到16世纪

B.12世纪到16世纪

C.16世纪到17世纪

D.15世纪到17世纪

4.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 D.《尼高梅德》 5.《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B.罗曼•罗兰

C.瓦雷里D.法朗士

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A A.易卜生B.莫泊桑

C.福楼拜

D.安徒生

7.《荷马史诗》由以下哪些史诗组成?A

A.《奥德赛》、《伊利亚特》

B.《奥德赛》、《普罗米修斯》

C.《伊利亚特》、《俄狄浦斯王》

D.《奥德赛》、《俄狄浦斯王》、《伊利亚特》

8.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B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9.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后来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A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10.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中是高尔基创作的有: C D E A.《复活》B.《一个人的命运》

C.《鹰之歌》D.《母亲》

E.《海燕》

2.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AB E

A.瓦雷里B.艾略特

C.斯坦贝克D.布莱希特

E.里尔克

3.下列作家中属于17世纪法国作家的有:B C E

A.约翰·班扬B.让·拉辛

C.让·德·拉封丹D.弥尔顿

E.彼埃尔·高乃依

4.下列作家中属于“湖畔派”诗人有:A C A.华兹华斯B.柯尔瑞治 C.骚塞D.雪莱E.霍夫曼

5.下列作品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A C D E A.《李尔王》B.《罗密欧与朱丽叶》C.《麦克白》D.《哈姆莱特》

E.《奥瑟罗》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2.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3.自然主义文学有什么特征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自然主义的思想特点:

(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的现实主义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详尽收集、描写生活材料,客观冷漠地还原生活,不惧怕流于琐碎;

(二)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描写一段历史时期以反映社会;关注下层人的贫困和犯罪,然而不触及事物的本质,深度不如现实主义;

(三)机械照搬自然科学的理论到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遗传学,反映纯生理的人。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

(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

(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左拉的作品中。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母亲》中尼洛夫娜的形象

母亲(尼洛夫娜)是20世纪初普通俄国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2.简述莫伯桑短篇小说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内容

莫泊桑短篇小说概论。(1)描写资产阶级风俗习尚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也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逐浮华的心理状态。如,《遗产》、《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2)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缺少同情心,表现这种现象的作品主要有《瞎子》、《穷鬼》等。

(3)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中,作家强调在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羊脂球》、《菲菲小姐》等。

莫泊桑还有一部分在自然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作品,在个别小说里,人竟被写成是被兽性驱使的动物。

外国文学基础 第四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B

A.地主

B.游侠

C.农民

D.士兵

2.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

D.《尼高梅德》

3.《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

B.罗曼•罗兰

C.瓦雷里

D.法朗士

4.《双城记》的作者是:A A.狄更斯

B.托尔斯泰

C.雨果

D.莫泊桑

5.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是:D A.斯特林堡

B.托勒尔

C.吴尔夫

D.萧伯纳

6.《审判》的作者是:B A.海明威

B.卡夫卡

C.乔伊斯

D.萨特

7.《荷马史诗》由以下哪些史诗组成?

A

A.《奥德赛》、《伊利亚特》

B.《奥德赛》、《普罗米修斯》

C.《伊利亚特》、《俄狄浦斯王》

D.《奥德赛》、《俄狄浦斯王》、《伊利亚特》 8.《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D A.斯特林堡

B.吴尔夫

C.普鲁斯特

D.福克纳

9.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人物是:D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10.《人间喜剧》的作者是:A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普希金

D.司汤达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

1.莫泊桑短篇小说中有一类是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强调在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类作品主要有:C D E A.《米隆老爹》

B.《蛮大妈》

C.《羊脂球》

D.《菲菲小姐》

E.《项链》

2.下列作家中属于“湖畔派”诗人有:A C A.华兹华斯

B.柯尔瑞治

C.骚塞

D.雪莱

E.霍夫曼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为:A B D A.《风俗研究》

B.《哲理研究》

C.《学术研究》

D.《分析研究》

E.《生活研究》

4.下列作品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A C D E A.《李尔王》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麦克白》

D.《哈姆莱特》

E.《奥瑟罗》

5.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类型有:C D E A.叙事散文

B.杂文

C.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D.骑士文学

E.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2.自然主义文学有什么特征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自然主义的思想特点:

(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的现实主义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详尽收集、描写生活材料,客观冷漠地还原生活,不惧怕流于琐碎;

(二)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描写一段历史时期以反映社会;关注下层人的贫困和犯罪,然而不触及事物的本质,深度不如现实主义;

(三)机械照搬自然科学的理论到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遗传学,反映纯生理的人。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

(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

(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左拉的作品中。

3.意识流小说有哪些主要特征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象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莫里哀创作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1650年后,法国的莫里哀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他学习民间笑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些作品,渐渐在外省出了名。1658年为路易十四,从此成功在巴黎开始其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把矛头指向贵族;同时的《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讨论了爱情、婚姻、宗教等问题,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1664年的《达尔杜弗》成功,成为古典喜剧的杰作。《吝啬鬼》与《乔治·亚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1669年后,莫里哀的创作进入最后一个时期,《贵人迷》、《女学者》都嘲笑了贵族世界。《司卡班的诡计》则赞赏了下层人民的机智。2.试论述《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群法官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吏(副省长,典狱长,看守长,前国务大臣,将军,大法官)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的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对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3)《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4)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下载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文学第1次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课程作业”包......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2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评讲 一、填空题。 1.《鬼魂奏鸣曲》是表现主义戏剧的经典作品,它的作者是斯特林保。 2. 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作品主要有格奥尔格•凯泽的《从清晨到......

    外国文学欣赏作业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从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

    2014夏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作业答案

    一,写出外国文学名著二十部。(20%) 《伊利亚特》、《奥德赛》、《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十日谈》、《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堂·吉诃德》、《鲁滨逊飘流......

    外国文学选择题答案

    1.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是 ( D ) a 阿佛罗狄忒 b 雅典娜 c缪斯 d 阿尔忒弥斯 2.表现古罗马祖先的光荣业绩的史诗是 ( A ) a《埃涅阿斯纪》 b《伊里昂纪》 c《埃达》 d《尤利西斯......

    外国文学第2次作业[推荐]

    外国文学(1)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古典时期”——古希腊文学的一个阶段,是指公元前8—5世纪,也就是欧洲奴隶制全盛时期,其间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希腊戏剧和文......

    外国文学基础作业4

    外国文学基础第4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诗剧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其中魔鬼的名字叫 靡菲斯特 ,在歌德的创作中地位仅次于这部诗剧的长篇小说是《威廉·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外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钱慧超 2016春 学号: 学习中心: 716088092001 永嘉学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