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文学基础作业4
外国文学基础第4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诗剧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其中魔鬼的名字叫 靡菲斯特,在歌德的创作中地位仅次于这部诗剧的长篇小说是《威廉·迈斯特》。
2.英国“湖畔派”三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尔瑞治、骚塞。他们的主要作品分别是《汀藤寺旁》、《古舟子咏》和长诗《审判的幻景》。
3.夏多布里昂最主要的两部作品是《阿达拉》和《勒内》。4.未完成的长诗《唐璜》被公认为拜伦最好的作品。5.雨果在1827年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它的序言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在其中,雨果阐述了他著名的 美丑对照原则。
6.《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爱斯美拉尔德。7.《悲惨世界》的男主人公是冉阿让。
8.狄更斯和萨克雷 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后者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其中女冒险家的形象是利蓓卡·夏泼。
9.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
10.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包括《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11.莫泊桑主要的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的朋友》。12.《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部小说中的主要男性形象是亚雷、克莱。
13.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姊妹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4.《永别了,武器》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弗雷德里克·亨利凯瑟琳。
15.桑提亚哥是《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
16.在《鼠疫》中,被加缪肯定的存在主义者的形象是里
厄医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启蒙主义者的主要主张。
(1)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也是启蒙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2)崇尚理性, 把思维的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惟一评判者和批判旧制度的思想武器。
(3)用理性的光辉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 认为消灭了封建制度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人人幸福的理想社会。
2.《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艺术特点。
①“游记”在体裁上是一种新型的抒情叙事诗.它并不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抒 情占很大比重,贯串始末,也最能打动读者。
②长诗善用对比的手法, 有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罪恶的对比, 有一些国家辉煌历史和屈 厚现状的对比等等。
③长诗中的风景描写非常出色.例如最后对壮阔的大海的描写非常激动人心, 又如对阿尔巴尼亚崇山峻岭和希腊古迹的描写也很精彩.作者借自然的美对照社会现实的丑, 鼓舞人们去争取自由和迎接美好的生活。
3.《悲惨世界》的艺术特点。
《悲惨世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①情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巧合和离奇.②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坚持对照原则,善(卞福汝主教)和 恶(沙威,德纳第夫妇)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还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不平凡的人物,渲染他 们不同寻常的品质,力量和经历.③在具体描写人物遭遇和环境时,又带有现实主义成分.如冉阿让,芳汀的命运, 珂赛特的童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巴黎街垒战等.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强调冷静地观察现实和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很多作家都把文艺 看作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有的甚至明确提出要使自己的创作成为时代的记录, 因而 他们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了如实地再现生活,作家们 极其重视细节的描写,力求使每个细节都达到精确。
(2)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强烈的批判精神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广度和深度 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生活原 则,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贵族资产阶级罪恶的代表人物, 因而不少作家受到统治 者各种形式的迫害。
(3)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重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这种坚持典型化原则的创作态度, 使现实主义作家的创 作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4)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思想是他们借以批 判资产阶级罪恶和封建暴政的思想武器。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人公。
哈罗德是虚构的人物.他是英国的贵族公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神秘人物,曾一度沉湎于 花天酒地的荒唐生活,后来终于厌倦了这种生活,感到孤独,忧郁,苦闷,于是离开祖国出 去旅行.但旅行并未改变他的思想.他虽然同情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但始终采取旁 观的态度.骄傲,孤僻,忧郁是他性格的主导方面。
哈罗德的形象是以拜伦的漫游经历为基 础虚构出来的,因而他与拜伦是有联系的.但哈罗德不等于抒情主人公拜伦,他只反映了拜伦思想中的消极方面,这种消极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具有民主 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社会现状但又找不到出路的思想特征;
长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热情奔放,富有反抗精神,他反对暴政和民族压迫,热情讴歌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斗 争,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积极方面.哈罗德 和抒情主人公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不同侧面,反映了拜伦世界观中的矛盾.2、《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 明社会是造成他们不幸的根源,这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第二,肯定人民反抗这个不合理 的社会及其制度的正义性;第三,阐明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是贯串全书的根本思想。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一方面是通过下列人物的遭遇表现的: 芳汀:本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被一个公子哥儿所骗失身并生下私生女珂赛特.工厂 认为她品行不端而开除了她,为了养活女儿,芳汀卖掉了头发和门牙,最后沦落为妓女,并 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珂赛特:是个私生女,被寄养在客栈老板德纳第家里,受尽了折磨.冉阿让:本是一个诚实能干的工人,但因失业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捕人狱,又因几次越 狱未遂刑
期被加至 19 年,出狱后到处受到歧视.在他改过自新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之后, 仍然遭到警察的追踪.作品通过上述形象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则注定要过贫苦 的生活, 而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一些诚实善良的人.资本主义的现行法律是保护资产阶 级利益而同劳动人民为敌的。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二方面是通过共和党人 1832 年夏在巴黎举行的武装起义来表现的.雨果用大量的篇幅从共和党人最初的小组活动, 斗争的开展和起义的爆发一直写到英雄们的 壮烈牺牲,热情歌颂了起义者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肯定了他们事业的正义性.小说还塑 造了几个感人的形象,如马吕斯,马贝夫老人和小英雄伽夫洛什。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三方面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和沙威的转变及行为来表现的.冉阿让坐牢 多年,但是法律的制裁并没有使他改过,反而使他产生了“凶狠残暴的为害欲” ,而卞福汝 主教的仁慈却使他弃旧图新.冉阿让的仁慈又感化了沙威.沙威是个死心塌地为统治阶级卖 命的鹰犬,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打手,就是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物最终也被仁慈感化了.通过冉阿让和沙威的转变,作者表明,以惩罚作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过是低级的法律,而慈 悲和仁爱则能把人改造成为新人,是高级的法律.但雨果对沙威良心发现,最后自杀的描写 带有很大的幻想性。
第二篇:外国文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外国文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题 ● 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1、《上尉的女儿》——普希金
2、《红字》——霍桑
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5、《九三年》——雨果
6、《艰难时世》——狄更斯
7、《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8、《培尔·金特》—— 易卜生
9、《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当代史话》—— 法朗士 ● 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
1,克洛德·弗罗洛 《巴黎圣母院》(2、罗切斯特——《简爱》
3、梭巴开维奇——《死魂灵》
4、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
5、马奈特医生——《双城记》
6、彼拉院长—— 《红与黑》
7、卡尔登——《双城记》
8、钮兴根——《高老头》
9、德纳第——《悲剧世界》
10、柯洛克斯泰——《玩偶之家》 ● 其它
1、雨果的剧本《艾尔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2、《红与黑》用了一个副标题《一八三O年记事》,表明作者写时代,写现实的意愿。
3、普希金的诗体小说(指作品的体裁)《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一个患有时代忧郁症的多余人形象。
5、《人间喜剧》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它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与分析研究。它包括90余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
6、著名的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是出自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的诗篇《西风颂》。
二、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他们都是一些有不凡才干和力量、孤傲不驯、蔑视现代“文明”、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的个人反叛者。他们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苦闷、失望和忧郁,也寄托了他反专制压迫的豪情,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的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18世纪德国剧作家席勒的笔下。但作为文学流派则首先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文坛。一般来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的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以叫做现实主义作品。巴尔扎克众所周知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意义上的作家。
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艺术思潮。始于法国,后遍及欧美。它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它要求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表现贵族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塑造了很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永久性“的怀疑,有的作品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扩大了文学艺术表现的范围,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是高尔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提出的。
3、湖畔派文学
是19世纪前期英国消极浪漫主义流派,代表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政治倾向和美学倾向相同,又都住在昆布兰湖畔,因而叫湖畔派。特点是否定古典主义,主张写田园生活,写日常生活,回归大自然,也主张学习民间文学传统,采用民间语言。他们反对城市资产阶级文明,又把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
三、简答题
1、简述《红与黑》的故事情节。
一八三○年的法国外省。于连是木匠的儿子,本堂神父教他读书学习,并在于连19岁的时候,把他介绍到市长德雷尔先生家作家庭教师。市长夫人路易莎.德雷尔是位心地单纯、善良而美丽的少妇,她对于连十分和蔼。而德雷尔先生则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他把于连当奴仆对待。于连并不爱他教的孩子们,他对自己的贫贱地位深感不平,在反抗贵族阶级的英雄主义和个人野心的支配下,他勾引了比他大十岁的德雷尔夫人。德雷尔夫人对于连产生了真诚的爱情,她爱于连胜于一切;而于连在忘却了自我野心的时候,也真诚地沉浸在与德雷尔夫人的爱情中,感受到了最大的甜蜜和幸福。
由于本堂神父的推荐,于连来到巴黎神学院学习。于连的才华和理智、冷静的头脑赢得了皮拉尔神父的赏识。皮拉尔神父把他推荐给德.拉莫尔侯爵作秘书。于连的才华继续为他赢得拉莫尔侯爵的赏识;同时,他的骄傲的性格也引起了拉莫尔小姐的注意。于连同拉莫尔小姐进行了一场头脑、自尊与情感的较量和碰撞,结果于连征服了拉莫尔小姐的心,她私自委身与于连。拉莫尔小姐为了与于连成婚,同她父亲谈判,侯爵爱女心切,不得不妥协。眼看于连就要真正进入贵族阶级,他的理想和野心就要取得重大成果时,德雷尔夫人的一封信使一切成为了泡影。于连冲动地采取报复行动,在德雷尔夫人上教堂作弥撒时,向她开了两枪。于连在法庭上受审的场面,他痛斥了社会的不平等,认为他被送上法庭的真正原因时贵族阶级对穷人的孩子的压制和排斥,他还对刺杀德雷尔夫人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后悔。所幸的德雷尔夫人受的伤不重。一直关心于连的本堂神父,希望于连请求赦免,遭到了于连的拒绝。他不愿向那些统治者们认错和忏悔。在狱中,德雷尔夫人赶来同于连见了最后一面。两颗真诚的心灵此时才真正毫无障碍地融合在了一起。于连走向刑场时的身影依旧挺拔而骄傲。拉莫尔小姐亲手捧回了于连的头,实现了她心中神往已久的一个英雄主义梦想。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2、简述《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它的心理描写上。篇幅长、分量重,而且独具特色。展示细腻,甚至入微到潜意识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描写深入到变态、畸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惊叹。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有很刺激的情节。这包括外部情节冲突,也包括人物内存心灵的激烈冲突。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3、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化和变异。作家关注下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白痴等高智商人物的心灵变态、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4、“对话”和“争论”是这篇小说所处的一种状态。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3、试析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冉·阿让是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体现了雨果“只有仁慈与博爱,才能拯救世界”的思想。冉·阿让因为偷一个面包在监狱呆了19年之后被假释,按照法律他必须随时出示“离开证”。他是一个被社会永远遗弃的人,只有主教善待他,但被多年的苦难折磨的冉·阿让却偷了主教的银器。主教竟为了救他哄过警察,并将两个珍贵的银烛台送给他。冉·阿让深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弃恶从善,用仁慈之心与博爱的胸襟来对待这个世界。
8年过去了,已经逃脱假释的冉·阿让早已把名字改成马德兰先生了,并成为一个工场主和市长。工人中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有一个私生女,女工发现后要求开除芳汀。芳汀拒绝了工头的殷勤被解雇。为了给女儿买药,芳汀变卖了她的首饰盒和头发,最后被迫去当妓女,为此她感到非常羞耻。她与一个顾客打架,警察沙威要把她抓进监狱。这时,“市长”赶来并要求将芳汀送到医院。途中,市长为了救一名被飞奔的马车撞倒的男子,将深陷的车轮用肩扛起。这非同寻常的力量使沙威想起了当年监狱里的第24601号犯人冉·阿让。许多年来他一直在追捕这个逃脱的假释犯,并说不久前他已经把这人抓到了。冉·阿让不愿让一个无辜的人代自己坐牢,决定向法院坦白真相。医院里,冉·阿让向濒死的芳汀保证找到并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沙威赶到医院逮捕冉·阿让,但他逃脱了。
1823年,珂赛特已在开客栈的德纳第家住了五年,德纳第刚从滑铁卢战场回来,德纳第夫妇粗暴地虐待珂赛特,把年仅八九岁的她当作一个女仆,而对自己的女儿爱潘妮却很溺爱。冉·阿让发现珂赛特在黑夜中汲水,他付钱给德纳第家,趁着夜幕把珂赛特带走,去了巴黎。
九年后,市政府里唯一对穷人表示出一些感情的拉玛格将军可能会死去,城里出现了一次大骚乱。一个由德纳第夫妇领导的帮派袭击了冉·阿让和珂赛特,他们被沙威救了出来。沙威直到冉·阿让逃跑后才认出他。爱潘妮暗恋着学生马吕斯,而马吕斯却爱着珂赛特。在一间咖啡馆的政治集会上,一群理 想主义的学生们为革命做着准备,他们确信拉玛格一死革命就会爆发。当穷孩子伽弗洛什带来了将军的死讯时,学生们由安灼拉领导涌上街头,得到民众的支持。马吕斯因为对神秘的珂赛特的思念而心神不宁。
珂赛特由于对马吕斯的挂念而日渐憔悴,爱潘妮尽管自己爱着马吕斯,她还是悲伤地把马吕斯带到珂赛特那里,并制止她父亲的帮派去抢劫冉·阿让的家。冉·阿让准备逃离这个国家,珂赛特和马吕斯绝望中告别。德纳第夫妇则打算在混乱中发一笔横财。马吕斯注意到爱潘妮参加了起义,让她送一封信给珂赛特,使她远离街垒。信让冉·阿让截留了,爱潘妮重新来到街垒与马吕斯并肩战斗。伽弗洛什揭发沙威是一名警察局的密探,爱潘妮在街垒被子弹打中,倒在马吕斯怀里。冉·阿让赶到街垒寻找马吕斯,正好碰到了沙威,虽然他有机会杀死沙威,却给了沙威一条生路。冉·阿让向上帝祈祷保护马吕斯。
第二天,弹药没有了,起义者全部被杀,冉·阿让背着失去知觉的马吕斯逃到下水道中,碰到正在窃取起义者遗物的德纳第。冉·阿让主动暴露自己,与沙威见面,请求沙威给他时间把马吕斯送到医院。沙威一生坚持的“正义”原则被冉·阿让的仁慈和宽厚精神击得粉碎,决定放他走。随后沙威跳进塞纳河自杀了。马吕斯在珂赛特的照料下醒过来,却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冉·阿让把自己过去的真相告诉了马吕斯,并坚持说等这对年轻人结婚后,他必须走开,他不能玷污俩人纯洁的结合与安全。
婚礼上,德纳第夫妇想勒索马吕斯,说珂赛特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并出示了证据:一只他在街垒陷落的那晚从下水道的尸体上偷来的戒指。这戒指是马吕斯的,他这才知道:那天晚上是冉·阿让救了自己。他和珂赛特赶到冉·阿让处,在冉·阿让临终前珂赛特第一次听说了自己的身世,老人在亲人的怀抱中死去……冉·阿让以其人道主义、仁慈与博爱拯救了珂赛特,改变了沙威,改造着世界。
四、论说题
1、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但《双城记》人道主义也有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2,从外省来的年轻人拉斯蒂涅,是如何获知在巴黎往上爬的诀窍?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第一主人公,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但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个导师,他的远房表姐,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鲍赛昂子爵夫人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犯伏特冷,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已拜金“。他们的语言虽不相同,但阐述的原则是相同的:要想向上爬就要不择手段。拉斯蒂涅怀着恐惧拒绝了伏脱冷合伙谋财害命的计划,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征服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过了一段挥霍放荡的生活。当他看到纽沁根大太不能控制丈夫,自己眼看囊空如洗的时候,便准备实施伏脱冷的计划了。与此同时,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魄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像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锒铛人狱。伏特冷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再次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的奉行的己拜金原则。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埋葬了高老头,也随之埋葬了他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人生三堂大课的教育。他站在公墓的高处远眺着巴黎灯火通明的上流社会区,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明证。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怀抱,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途径。3,你是如何理解靡非斯特的意义与作用?
在《浮士德》中,靡菲斯特是引诱浮士德怠惰满足的魔鬼,是代表”恶“的否定精神,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形象。他既象征人类前进道路上的外部障碍,也象征人类自身的弱点。他造恶,却在客观上推动了善。他引诱浮士德堕落,却使得浮士德不断克服弱点,朝更高的境界前进。他参与两个赌赛,一是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的赌赛,天帝肯定人类会达到真善美,靡非斯特却否定人类本性是善。二是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赌赛。靡非斯特提出,浮士德生前魔鬼为他服务,浮士德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只要浮士德对生活满足,说一声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他的生命也就完结。在浮士德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他在作恶引诱浮士德的同时却在客观上成了推动”善“的反作用力,使浮土德在克服”恶""的引诱的同时,道德上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靡菲斯特的作恶有两重性。同时,歌德也利用靡菲斯特的否定精神来讽刺、批判德国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说出真理,这也是靡菲斯特的一个作用。
第三篇:外国文学作业
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为例
文学院1104班,黄惠燕,20110100048
摘要: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是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的内心剖析拓展为多声部的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圣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构成了“小人物”灰色人生的三棱镜。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开创的基础上,将上帝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人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人性“小人物”“小人物”“复调”,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发出质疑和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创作中。关键词: 基督仁爱;谦恭和自我贬抑;现代意识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成果丰硕、群星闪烁,生动而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殿堂熠熠生辉的一道风景。作家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和精湛的心理描写技法,揭开“小人物”懦弱的外表下,炽热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作家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俄罗斯的宗教精神联系起来,“小人物”也因此被注入了人性反思和人生感悟的宗教内涵。
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驿站长》首开了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之先河。“小人物”形象是指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驿站长》、《外套》、《穷人》中塑造的维林、巴施马奇金、杰符什金等艺术形象,他们属于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小官吏和小职员阶层。他们有微薄的收入,能维持简单的生活, 并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由于自卑自贱的懦弱性格,保守不变的传统观念,习惯忍耐的奴性心理,不思抗争的逃避行为,天真幼稚的善良幻想,使其人格魅力黯然失色,遭受欺凌和轻贱。“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地抨击,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
一
弗兰克说,“俄罗斯精神是彻底宗教性的”,它以基督为其核心标志。东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民族心理,在俄罗斯民族中已经历了千年,它的博大精深,它可知的有限与体味的无穷,都在俄罗斯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俄国东正教文化的先行者”的果戈理,为什么写了《死魂灵》却还要去耶路撒冷朝圣,并出版了被认为是“精神遗嘱”的《与友人书简》呢?用果戈理自 己的话解释,我是主创造的,主没有向我隐瞒我的使命。“ 我降生人世,完全不是为了开辟文学领域的一个时代。” 尽管如此,果戈理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巨大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作为俄国“文坛的盟主,诗人的魁首”,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的突出贡献最早表现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虽然普希金笔下的维林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小人物”的鼻祖,但真正让“小人物”打动人心和深入人心的却是果戈理的传世名篇《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 《外套》里钻出来的”。果戈理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明确表示“我的: 事情———是心灵和人生的永久事业。”对“小人物”内心灵魂的展示,挖掘出埋藏于心底、隐隐呼唤的对人格尊严的要求与向往,探究出“小人物”的人格力量,构成了果戈理对“小人物”心理描写的独特方式。
《外套》中阿卡基的姓氏巴施马奇金,俄语中有“鞋子”之意,它隐喻了主人像鞋子一样被践踏的一生。这个秃顶、矮胖的九品文官,走在街上碰到人们扔东西,“帽子上老是挂着西瓜皮、香瓜皮以及诸如此类的垃圾”;他从门房走过就像一只悄然无息飞过的苍蝇,门警看都不看他一眼。上司对他专横,同事把他当作奚落、取笑的对象。只有同事的玩笑开得让他无法工作时,他才会乞求地说一句:“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呢?难道阿卡基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和尊严了吗?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很耐人寻味:在现实中感受迟钝、得不到温暖亲情的阿卡基,却在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抄写中得到了密的岩浆层,这里汩汩流淌着“小人物”对争取人的平等和尊严的炽烈的憧憬和热切的呼唤,这也是果戈理超越了普希金之处。从此,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不仅有 了令人可叹的命运,更有了令人尊敬的灵魂。
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更大的贡献是他将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合二为一,将“小人物”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相结合,把对“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提升到了更具宗教拯救意义的人生探索上。这是一条由赏罚分明的上帝来裁决的宗教拯救之路。对于从小笃信宗教、用文学来实现他宗教救世理想的果戈理来说,即信奉宗教救世,又绝不逃避现实世界。他试图通过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来寻找和探索出一条通往宗教救世的道路。果戈理将俄国社会的改造寄希望于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寄希望于基督的仁爱精神。他的作品是他崇尚基督救世理想与追求精湛艺术的结晶。
“爱便是一切”。哈德薇希的这句名言,揭示了爱在基督者心目中的位置。果戈理认为,基督精神的核心: “上帝即是爱”。上帝“用两种方式显示他的爱:一是创造我们,二是救赎我们。”“他的爱遍及众生,无一挂漏,而他尤爱被弃者:穷人和罪人”。这种基督式的仁爱构成了果戈理的宗教道德观,成为他基督救世思想的基础。“罪孽惩罚”“、地狱天堂说”和“末日审判”的基督说教在果戈理 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人都逃不脱末日审判、都躲不开因果报应;行善者的灵魂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作恶者的灵魂降入地狱接受永久的刑罚;对罪恶的惩罚并不拘泥于形式,也不一定来自地狱。这样,的悲剧故事便有《外套》了一个颇具匠心的、浪漫抒情式的喜剧结局。首先,死后的阿卡基到处寻找被劫的外套。他指责岗警“连拦路抢劫也视而不见”;又找到那位将军大人,抓住他的衣领子跟他算账。浪漫抒情的结局里,萦绕的是幽灵那“谁能帮帮我”、“还我外套”的声音。其次,浪漫喜剧的气氛中,“笑”也是一种惩罚。它执行着爱的意愿,是果戈理信奉基督仁爱在笔下的变形,是作家同恶抗争的武器,欢乐的“笑”如利剑般刺入了恶的灵魂。岗警、将军受到了惩罚,因为他们不仅没帮助阿卡基,反而间接造成了他的死。阿卡基曾说过:“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 呢?”我是你们的兄弟。对基督徒来说,世上的人都来自“上帝,是兄弟,连接他们的是胜过尘世血缘的上天之爱。”将军、岗警违背了爱兄弟的基督仁爱精神,自然无法得到宽恕。他们受到的幽灵惊扰可看作是来自地狱的酷刑。幽灵正是地狱惩罚的象征。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作家具有强烈的使命 感。果戈理的使命感十分独特,更十分执着,他充当了上 帝意志的代言人和解释者。他将自己生命的际遇和对社
心精神中宗教人格的探究和褒扬,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我们展示了“小人物”自我救赎的苦难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救赎的真谛。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认识人的关键“人是个秘密”是“双重人格”。《穷人》中的杰符什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笔下具有谦恭和自我贬抑宗教品格的“小人物”。在多声部“复调”所形成的对话与争辩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既突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人格尊严,又张扬了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两者的强烈对比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达到了和谐统一,这正是“小人物”的自我救赎之路。像果戈理笔下的小公务员一样,杰符什金也过着“小人物”的灰色生活。当他把一个
会人生的感悟与上帝的旨意联系在一起,为的是完成拯 用的”,“
孤苦伶仃的女孩从恶毒的女地主家拯救出来后 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一种庄
救俄罗斯的宏伟大志。在果戈理看来,社会弊病的根源严而神圣的人格尊严渐渐在心中复苏。他觉得“我是有
在于人的道德不完善,在基督仁爱中人的灵魂和道德将 的初衷。应该注意的是。费尔巴哈说过:
“自
得到提升,这是他创作“小人物”
我意识只有在别的自我意识中才获得它的满足。”“自我” 在果戈理的宗教信仰中,既有基督仁爱精神,又有着俄罗 斯现实主义作家的鲜明个性。基督仁爱精神激发了果戈 理的救世热情和理想,让他走上了一条文学与宗教相融 合的不归路。尽管这条路有些蹩脚,但我们仍然认为,作 为文学家的果戈理和作为宗教思想家的果戈理都是伟大 的。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而且更体现 在他开创的这一传统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 夫等俄罗斯文学大师所继承和发展。
二
崇拜金钱、被金钱异化,这是人类的一个泥潭,也是 人类的悲剧。尽管19 世纪俄罗斯社会的资本主义还没得 到充分发展,但最敏感的作家已经意识到:逐渐弥漫开来 的金钱浊雾正在毒化人们的灵魂。俄国有才华的作家大 多出身于贵族,他们是坐在舒适而高雅的客厅里观察俄 罗斯的苦难和“小人物”的不幸的。惟有陀思妥耶夫斯 基,本人就是在贫困苦海里起落沉浮的受难者,他对苦海 深层的咸涩感受是那些客厅里悲天悯人的作家们永远无 法洞察到的。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金钱,对“小 人物”意味着什么? 只有生活在贫困苦海中的陀思妥耶 夫斯基懂得。被判死刑、流放、苦役和兵役,生活的坎坷 艰难,既加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 体验和感受,也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加剧了他的癫痫 病。长期的贫穷困顿和定期发作的疾病,让陀思妥耶夫 斯基更需要一种精神的慰藉和追求。他创立了“土壤派 理论”:认为俄国的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平民缺乏、也不 具备接受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笃信 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是人人 在基督的受难中复活。这是一条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 自我救赎之路。基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创作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和形态被彰显出来,这就 是“小人物”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对“小人物”内
只有在“他我”那里才能得到证实和获得承认。现实社会 中,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不在 于他的精神世界如何高尚,而杰符什金恰恰是寒酸透顶、一无所有。于是,渴望获得别人承认的强烈自尊,化成了 战战兢兢、惟恐别人蔑视自己的病态敏感;苏醒的自尊意 识,化为了强烈自卑的创伤。为了医治创伤,他只有用谦 恭和自我贬抑的方式来换取内心的平衡。但自卑与自尊 所构成的多声部“复调”一直在杰符什金的心底里争辩:
一方面,他在任何人面前都自认为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样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好吧,如果他 们认为我像耗子,就算我是耗子吧!可是这只耗子是有 用的,这只耗子是有益处的,这只耗子是可靠的,这只耗 子是获得奖赏的”。随着自尊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他自我 贬抑的程度也在不断加重,“觉得我自己也许比我的靴底
好不了多少”,他甚至强调自己没有学问:“我是个老人,又没有学问。”“我没有文才,瓦连卡,任什么文才也没 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对知识 的追求助长了人类远离神圣的意念;盲目地认为凭借着 知识便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导致罪孽丛生;不追求知识不 等于没有知识,这种放弃实际上是对拯救的选择。杰符 什金没有学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精神高尚的人。杰符什金曾表明“但愿我有文才就好了”,而他真正要表 达的却是:就算我是一个没知识的人,愚蠢的人,也许是
“
这样吧,可是我也有一颗跟别人一样的心啊!”而这颗“跟 别人一样的心”,就是最初上帝在人身上种下的神性的种 子,杰符什金以谦恭和自我贬抑的态度面对人生,保持了 神性的质朴。对此,科捷尔尼科夫在谈到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创作时说过,的奢
“在顺从的意志中,在对所有‘我’
求的弃绝中,在深深的自谦中,隐藏着影响个性及环境的 巨大的改造力量。”这里隐藏着一种基于神正论的拯救逻 辑: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辩证行为,苦难是创世一揽子计 划的必要部分,对苦难表示愤怒不仅不能解除苦难,还会
113
汤文菲等: 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
增加罪孽,因此,悲悯与谦恭既是对上帝信仰的表征,也 是获得拯救的前提。这正是福音书所预定的,耶稣告戒 他的门徒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 人的。是谁为大? 是坐席的呢? 是服侍人的呢? 不是坐 席的大吗? 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我在磨 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耶稣面对磨难,自我贬 抑,服侍众人,隐含着未来的救赎。
谦恭和自我贬抑作为救赎的原则,不是对自尊的放 弃。在杰符什金谦恭和自我贬抑的背后,有一种人格尊 严和美德在支撑着。虽然他衣食无着,却尽一切去接济 一个孤女,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人格价值。他不要 别人的怜悯,“穷非罪”,他应当得到尊重。当他冒着严寒 走在彼得堡的街道,心中宽慰地想,“古希腊的哲人就是 不穿靴子走路的”。他不穿靴子不是因为贫穷,而是要效 仿古希腊哲人;于是,他和古希腊哲人具有了同等的人 格,他有资格傲视那些穿着漂亮靴子的富人们。这种医 治创伤的办法,很像“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杰符什金从未放弃过对尊严的需求,也从未失掉过做人 的尊严。对做人尊严的自觉追求和对谦恭、自我贬抑意 识的张扬,构成杰符什金内心世界多声部的“复调”。而 导致他灵魂破碎的根源,就是金钱!是金钱戕害了人健 康的心灵!我们还看到,杰符什金对人格自尊的守望,是 他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强烈的自我 意识的人,才可能做到谦恭与自我贬抑。尊严是人的神 性的根本体现,而自我贬抑是将杰符什金的尊严从遮蔽 状态解救出来的最佳途径。“小人物”在维护人的尊严和 崇尚谦恭、自我贬抑的和谐中,以期达到个人的救赎和灵 魂的永生。三
宗教作为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神性追问,体现出深层 的永恒性和确定性。对契诃夫来说,以往的评价说他对 宗教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认真审视他的一些小说如《神经 错乱》、《老园丁的故事》、《在峡谷里》、《草原》等后发现,作家让人物经历了信仰和善恶的考验。在《人与狗的谈 话》中,喝醉酒的十品文官向狗忏悔: 他骗过人、坑害过 人,得过不义之财,是个“坏蛋”、“下流坯”,应该受到处 罚。狗听不懂他的话,把他咬得遍体鳞伤。狗象征上帝 的审判,它没有宽恕有罪之人,而是惩罚了他。契诃夫小 说的宗教色彩可窥豹一斑。布尔加科夫曾说过,在宗教 探索的力度上,“契诃夫甚至把列夫·托尔斯泰抛在后面,而接近无人与之匹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 契诃夫的创作都具有基督主义、现实主义的共性,但差别 也显而易见。托尔斯泰的作品突显的是激越而冷峻的特 色,流露的是大胆揭露、无情批判的愤怒情感和不厌其烦 的宗教道德说教。而契诃夫的小说则带有一种低沉徐缓 而忧伤的情调,虽然也有愤愤不平,但这种情感是沉郁而 含蓄的,即使宗教的说教也具有隐喻性。在契诃夫作品 沉郁哀伤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 病象的智者,一个对宗教、对人性充满深沉追问的哲人。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明显地分为了两类:一类是 小官吏,一类是底层劳动者。与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 基不同,契诃夫更注重对“小人物”的内心灵魂及人性的 审视与考问。在《一个文官之死》中,蛆虫一般的庶务官 切尔维亚科夫(俄语中有“蛆虫”之意)因打喷嚏的唾沫星 子喷在前排将军的头上,一连5 次当面道歉,最后因恐惧 而死。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在善 良、仁爱的内心深处,有着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和守望,他 们虽令人可怜、可叹,但也可敬。但契诃夫却清醒地看到 了贫穷给“小人物”带来的另一后果,它吞噬了“小人物” 的善良、仁爱和自尊,让“小人物”充满了“奴性”和“庸 俗”。在《胜利者的胜利》中,曾经是“脚上没有靴子,身上 只穿一条破衬裤”的柯祖林,一旦当上了十四等文官,就 趾高气扬,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他吆喝以前的“上司”后 来成了部下的库里岑给大家唱歌,“戳着我爸爸的腰”,让 他“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人性中的恶随着柯祖林 的“飞黄腾达”而无限膨胀。而“我爸爸”为了讨好柯祖 林,“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让我笑,以至于“我”不得不发 出尖声大笑。如果说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多地是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张扬宗教信仰和基督精神,那么契 诃夫更多地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表现为对人性 的质疑问难。在《旧约·传道书·7》中,基督教对人世的险 诈冷酷和人性的邪恶早有淋漓尽致地披露:“有义人行 义,反至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地上虔诚的人 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 猎取兄弟,他们双手作恶”。在契诃夫看来,“奴性”和“庸 俗”正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在小市民、小官吏、农民、知识 分子身上都能找到。在沉郁的嘲讽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失 望情绪和反思,也表明了契诃夫对理想主义基督的深层 质疑。
亨利·特罗亚评价说,契诃夫是“第一个低声向读者 倾诉的作家”。《苦恼》是契诃夫展示“小人物”孤独心理 的名篇。老马车夫姚纳一天中3 次向人诉说丧子之痛,却 一再遭到冷漠,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小马听。契诃夫 对人类的“苦恼”作了深层次开掘,把“我拿我的烦恼向谁 去诉说?”作为小说副标题,有意借助这句出自《旧约全书 ·诗篇》的语录,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 概括的思考。在《新约·罗马人书·3》中基督教宣称,自从 人类始祖堕落以来,“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 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 舌头弄诡诈”。“不要依赖邻居,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 的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提说。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 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 人。”契诃夫汲取了基督现世批判的精神,写出了茫茫人 海中人与人关系的险恶和“小人物”内心的孤独与飘摇。11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3 期
“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 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 人都找不到吗? 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 恼”。人的孤独与隔阂,是“小人物”对宗教救赎和在邪恶 的现世面前走投无路的绝望情绪的真实写照。契诃夫对 人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既形成了他创作“小人物”的独 特视角,也延伸到了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大潮中。在《变形 记》中,卡夫卡以格里高尔的绝望之死证明了人类的隔阂 和救赎的虚妄,这也正是契诃夫式的“小人物”的继续和 发展。
有人说,卡夫卡是个预言家、一个现代的先知,他写 出了20 世纪现代人的敏感体验:恐惧感、孤独感和荒诞
对恐惧感和孤独感的揭示,使契诃夫的小说蒙上了现代 主义色彩。切尔维亚科夫的胆小恐惧和神经不安,在卡 夫卡《地洞》里的小动物身上复活了;姚纳的孤独无助、找 不到关爱的心理状态,在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的内心 引起了最强烈的共鸣。人与他人格格不入,人对他人充 满了恐惧、敌意和戒心。非理性的荒诞意识一旦上升为 理性的批判意识,便赋予的文本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层内 涵。契诃夫借“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展示,天才地预见了 20 世纪的人生困惑。在这个意义上说,契诃夫的小说是 20 世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感受的寓言。契诃夫对人的 心灵世界的把握,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使他成为一位 特别令现代人感到亲切的19 世纪作家。拉克申在评价契 诃夫时说过:生活在19 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世界
“ 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 世纪的作家。”契诃夫将“小人 物”的孤独、荒诞的命运在哲学与文学的融合中得到了理 性的思考。
四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的创作,构成了 “小人物”“没有任何一
灰色人生的三棱镜。艾略特认为,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缺少了宗教,现代文化便没有了灵魂。俄罗斯文学是沉 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展示苦难生活的重压下 “小人物”的内心精神,叙述和思考基督教启示录的意义,成为三位作家塑造“小人物”的共同特点。果戈理在继承
感。阅读契诃夫的小说,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切尔维亚科 夫因打喷嚏而被吓死,老马车夫姚纳只有把“苦恼”说给 小马听,十品文官向狗忏悔自己的过错,荒诞的框架中突 出的却是最真实的感受。对荒诞世界、荒诞意识的展现,普希金开创的“小人物”基础上,以单声部的方式探究到 “小人物”灵魂深处的最隐密层,将对“小人物”深层意识 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上帝 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的内心剖析进一 步拓展为多声部的“复调”形式,在内心的对话与争辩中,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品 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更多地 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在对人性的质疑问难和冷 静的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 精神的创作中。不论是果戈理的基督仁爱,还是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表现的都是由 苦难而达到拯救,透露着作家对宗教拯救的信心和对理 想主义基督的向往。而契诃夫表现的却是由苦难而绝 望,是人性的质疑和反思,是对基督现世批判精神的继承 和张扬。尽管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对宗教 的理解不同,但教义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更改的经典性、本 体性价值。在比照中,果戈理对宗教救世的热诚、陀思妥 耶夫斯基对宗教信仰的执迷、契诃夫对传统宗教信仰清 醒的反思,便显得不辩自明了。
参考文献:
[1] 于明清.果戈理的宗教世界[J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2.11.[2] 果戈理.与友人书信简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年.[3] 任光宣.果戈理的精神遗嘱[J ].国外文学,2001.4.[4] 王志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J ].俄语语言文学研 究,2002.11.[5]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中短篇小 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 徐葆耕.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8.10.[7] 吕俊华.自尊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8] 冯加译.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 译林出版社,2004.5.[9] 任光宣.高校俄苏文学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文学史重 构与名著重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10] 喻天舒.从宗教影响看《变形记》与《荒原》的不同立意 [M].文学史重构与名著重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
第四篇:电大外国文学基础作业及答案(全)
外国文学基础 第一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2.A.亨利•费尔丁 B.丹尼尔•笛福
C.萨谬尔•理查逊
D.约拿旦•斯威夫特
3.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d
A.《疯狂的罗兰》B.《爱的幻影》
C.《名人的命运》 D.《十日谈》
A.14世纪到16世纪
B.12世纪到16世纪
C.16世纪到17世纪
D.15世纪到17世纪
5.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D.《尼高梅德》 6.《人间喜剧》的作者是:a
A.巴尔扎克B.雨果
C.普希金D.司汤达 7.《红与黑》的作者是:d
A.巴尔扎克B.莫泊桑
C.易卜生 D.司汤达
8.由达达主义“脱身”出来的流派是: d
A.魔幻现实主义B.超现实主义
C.未来主义D.存在主义
9.《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是: b A.娜拉B.爱玛C.羊脂球D.安娜
10.下面哪一部戏剧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
A.《哈姆雷特》B.《奥瑟罗》
C.《李尔王》D.《威尼斯商人》
1b 3d4a5b6a7d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作品有:BCE
A.《海上夫人》B.《群鬼》
C.《玩偶之家》D.《建筑师》
E.《青年同盟》
2.下列作者中是意大利作家的有:ABC
A.但丁B.薄迦丘C.彼特拉克D.拉伯雷E.塞万提斯 3.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ABE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
B.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
C.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
D.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
E.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4.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ABE 4.“文艺复兴”这个词一般用来概括哪个时期从意大利开始、后来遍布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a
A.瓦雷里B.艾略特C.斯坦贝克
D.布莱希特E.里尔克
5.下列作品中是歌德创作的有:AE
A.《少年维特之烦恼》B.《威廉·退尔》C.《汉堡剧评》D.《强盗》
E.《浮士德》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古典主义文学有什么的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古典主义主义要求作家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宣扬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创作的职责。
另一个特点是唯理主义。把理性看作是创作与评论的最高标准,并且从理性出发制订了创作的规则,形成文学简洁、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遵循规则。把古代艺术看作一种永恒的模范,借用古人的服装来提高自己理想人物的崇高性。关于创作的规则,最影响大的是“三一律”的提出,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性包含的时间只能在同一天(24小时)之内。
2.简述莫伯桑短篇小说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内容
1650年后,法国的莫里哀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他学习民间笑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些作品,渐渐在外省出了名。1658年为路易十四,从此成功在巴黎开始其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把矛头指向贵族;同时的《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讨论了爱情、婚姻、宗教等问题,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1664年的《达尔杜弗》成功,成为古典喜剧的杰作。《吝啬鬼》与《乔治·亚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1669年后,莫里哀的创作进入最后一个时期,《贵人迷》、《女学者》都嘲笑了贵族世界。《司卡班的诡计》则赞赏了下层人民的机智。
3.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地中海地区的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里,发生了许多反常悖理的事。主人公尤索林怀着一片热情来到战争前线,作为轰炸手参加了战斗,但是发现军队的动机并不高尚,于是下定决心要摆脱这个环境,但是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永远无法离开。有一次上级要与他作成一笔交易,使他离开,但同意了交易,但由于被“奈特雷妓女”砍了一刀,住进了医院。当他得知失踪的同伴逃往瑞典后,也逃跑了。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表现了美国和世界的混乱。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而且不以地位等级来决定人的贵贱高低。然而,他在现实中出现更多的罪恶。使他对理想本身产生了怀疑,陷入了精神危机。
忧郁与精神危机是哈姆莱特面临现实与理想不一致的一种表现。但汉理想破灭之后,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事实把他从幻想中唤回现实,他面临社会现实,敢于正视与思考,如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的责任,并不是简单地报杀父之仇,而是为了“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是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进行的斗争。然而,在这样的时代中,恶势力当道,美丑颠倒,人文主义理想不可能实现。所以,其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另外,哈姆莱特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原因。最后,哈姆莱特孤军奋战,注定了失败的结局。2.试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在小说中,雨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注定过贫苦的。雨果特别强调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
小说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因此,人民来反抗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了,如小说描写共和党人的起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卞福汝主教的形象与沙威、德纳弟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雨果要揭示:以刑罚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冉阿让受到法律的判决,反而更仇恨社会,卞福汝主教用仁慈的方法,能把他改造成新人。雨果认为,这才是高级的法律。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在《悲惨世界》中,他使冉阿让、沙威等都被感化,被道德力量征服。
外国文学基础 第二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双城记》的作者是:A A.狄更斯B.托尔斯泰
C.雨果D.莫泊桑
2.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B
A.《疯狂的罗兰》 B.《爱的幻影》
C.《名人的命运》
D.《十日谈》
3.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4.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C A.《从清晨到午夜》B.《鬼魂奏鸣曲》C.《追忆似水年华》D.《到灯塔去》 5.《等待戈多》的作者是:A A.萨缪尔•贝克特B.索尔•贝娄
C.乔伊斯D.萨特
6.下面哪一部戏剧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D
A.《哈姆雷特》B.《奥瑟罗》
C.《李尔王》D.《威尼斯商人》 7.艾略特的代表作是A A.《荒原》B.《鼠疫》
C.《珍珠》D.《海滨花园》 8.《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B.罗曼•罗兰
C.瓦雷里D.法朗士
9.()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A A.易卜生B.莫泊桑
C.福楼拜
D.安徒生
10.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C
A.《爱的艺术》
B.《古代名媛》
C.《变形记》
D.《神谱》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中是歌德创作的有A E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威廉·退尔》
C.《汉堡剧评》
D.《强盗》
E.《浮士德》
2.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类型有:C D E A.叙事散文B.杂文
C.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D.骑士文学
E.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3.在俄语中,“魂灵”这个词的意思有:E A.人死后的灵魂B.佃户
C.农民 D.贫民E.农奴
4.下列作家中属于17世纪法国作家的有:BCE A.约翰·班扬B.让·拉辛
C.让·德·拉封丹D.弥尔顿
E.彼埃尔·高乃依 5.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A BE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
B.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
C.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
D.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
E.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地中海地区的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里,发生了许多反常悖理的事。主人公尤索林怀着一片热情来到战争前线,作为轰炸手参加了战斗,但是发现军队的动机并不高尚,于是下定决心要摆脱这个环境,但是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他永远无法离开。有一次上级要与他作成一笔交易,使他离开,但同意了交易,但由于被“奈特雷妓女”砍了一刀,住进了医院。当他得知失踪的同伴逃往瑞典后,也逃跑了。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表现了美国和世界的混乱。
2.简述《萌芽》的主要内容
小说叙述失业的机器工人艾坚来到服娄矿场,当起装煤工人。矿井下的劳动十分艰苦,由于工资少,工人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但是资本家仍然想把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到工人们身上,不断克扣工资,工人们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愤恨已极。工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工资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他们忍无可忍,最后决定罢工。艾坚成为罢工领导人。工人们破坏了一些设备。罢工继续下去,煤矿公司妄图以饥饿来迫使工人让步。工人和家属们困难到了极点,但不屈服。罢工工人与军警产生冲突,军队向工人们开枪,造成许多工人伤亡。政府怕后果严重,要求公司结束罢工。公司采取了欺骗手段,工人们答应复工,但由于无政府主义者苏瓦林破坏了矿井的排水设备,致使大水淹没了矿巷,艾坚被救了上来,其他10多人葬身矿井,艾坚被公司开除了。3.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在小说中,雨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注定过贫苦的。雨果特别强调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
小说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因此,人民来反抗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了,如小说描写共和党人的起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卞福汝主教的形象与沙威、德纳弟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雨果要揭示:以刑罚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冉阿让受到法律的判决,反而更仇恨社会,卞福汝主教用仁慈的方法,能把他改造成新人。雨果认为,这才是高级的法律。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在《悲惨世界》中,他使冉阿让、沙威等都被感化,被道德力量征服。
2.分析《母亲》中尼洛夫娜的形象
母亲(尼洛夫娜)是20世纪初普通俄国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外国文学基础 第三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莫里哀的喜剧《达尔丢夫》中所讽刺的愚蠢的家长是:A
A.奥尔恭
B.达尔丢夫 C.奥尔恭的妻子D.奥尔恭的母亲 2.《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D A.斯特林堡 B.吴尔夫 C.普鲁斯特D.福克纳
3.“文艺复兴”这个词一般用来概括哪个时期从意大利开始、后来遍布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A
A.14世纪到16世纪
B.12世纪到16世纪
C.16世纪到17世纪
D.15世纪到17世纪
4.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 D.《尼高梅德》 5.《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B.罗曼•罗兰
C.瓦雷里D.法朗士
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A A.易卜生B.莫泊桑
C.福楼拜
D.安徒生
7.《荷马史诗》由以下哪些史诗组成?A
A.《奥德赛》、《伊利亚特》
B.《奥德赛》、《普罗米修斯》
C.《伊利亚特》、《俄狄浦斯王》
D.《奥德赛》、《俄狄浦斯王》、《伊利亚特》
8.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B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9.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后来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A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10.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B
A.地主B.游侠 C.农民D.士兵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中是高尔基创作的有: C D E A.《复活》B.《一个人的命运》
C.《鹰之歌》D.《母亲》
E.《海燕》
2.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AB E
A.瓦雷里B.艾略特
C.斯坦贝克D.布莱希特
E.里尔克
3.下列作家中属于17世纪法国作家的有:B C E
A.约翰·班扬B.让·拉辛
C.让·德·拉封丹D.弥尔顿
E.彼埃尔·高乃依
4.下列作家中属于“湖畔派”诗人有:A C A.华兹华斯B.柯尔瑞治 C.骚塞D.雪莱E.霍夫曼
5.下列作品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A C D E A.《李尔王》B.《罗密欧与朱丽叶》C.《麦克白》D.《哈姆莱特》
E.《奥瑟罗》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2.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3.自然主义文学有什么特征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自然主义的思想特点:
(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的现实主义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详尽收集、描写生活材料,客观冷漠地还原生活,不惧怕流于琐碎;
(二)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描写一段历史时期以反映社会;关注下层人的贫困和犯罪,然而不触及事物的本质,深度不如现实主义;
(三)机械照搬自然科学的理论到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遗传学,反映纯生理的人。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
(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
(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左拉的作品中。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母亲》中尼洛夫娜的形象
母亲(尼洛夫娜)是20世纪初普通俄国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2.简述莫伯桑短篇小说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内容
莫泊桑短篇小说概论。(1)描写资产阶级风俗习尚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也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逐浮华的心理状态。如,《遗产》、《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2)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缺少同情心,表现这种现象的作品主要有《瞎子》、《穷鬼》等。
(3)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中,作家强调在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羊脂球》、《菲菲小姐》等。
莫泊桑还有一部分在自然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作品,在个别小说里,人竟被写成是被兽性驱使的动物。
外国文学基础 第四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2分,共20分,答错不得分)1.堂吉诃德主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B
A.地主
B.游侠
C.农民
D.士兵
2.下列不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作品是:B
A.《熙德》
B.《费德尔》
C.《贺拉斯》
D.《尼高梅德》
3.《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是:A A.海明威
B.罗曼•罗兰
C.瓦雷里
D.法朗士
4.《双城记》的作者是:A A.狄更斯
B.托尔斯泰
C.雨果
D.莫泊桑
5.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是:D A.斯特林堡
B.托勒尔
C.吴尔夫
D.萧伯纳
6.《审判》的作者是:B A.海明威
B.卡夫卡
C.乔伊斯
D.萨特
7.《荷马史诗》由以下哪些史诗组成?
A
A.《奥德赛》、《伊利亚特》
B.《奥德赛》、《普罗米修斯》
C.《伊利亚特》、《俄狄浦斯王》
D.《奥德赛》、《俄狄浦斯王》、《伊利亚特》 8.《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D A.斯特林堡
B.吴尔夫
C.普鲁斯特
D.福克纳
9.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人物是:D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10.《人间喜剧》的作者是:A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普希金
D.司汤达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4分,共20分,多选、漏选、选错均不得分)
1.莫泊桑短篇小说中有一类是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强调在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类作品主要有:C D E A.《米隆老爹》
B.《蛮大妈》
C.《羊脂球》
D.《菲菲小姐》
E.《项链》
2.下列作家中属于“湖畔派”诗人有:A C A.华兹华斯
B.柯尔瑞治
C.骚塞
D.雪莱
E.霍夫曼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为:A B D A.《风俗研究》
B.《哲理研究》
C.《学术研究》
D.《分析研究》
E.《生活研究》
4.下列作品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A C D E A.《李尔王》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麦克白》
D.《哈姆莱特》
E.《奥瑟罗》
5.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类型有:C D E A.叙事散文
B.杂文
C.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D.骑士文学
E.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0分,共30分)1.德国18世纪文学有哪些主要的作家作品 席勒:《阴谋与爱情》、《强盗》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莱辛:《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智者纳旦》、《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 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 2.自然主义文学有什么特征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自然主义的思想特点:
(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的现实主义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详尽收集、描写生活材料,客观冷漠地还原生活,不惧怕流于琐碎;
(二)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描写一段历史时期以反映社会;关注下层人的贫困和犯罪,然而不触及事物的本质,深度不如现实主义;
(三)机械照搬自然科学的理论到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遗传学,反映纯生理的人。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
(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
(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左拉的作品中。
3.意识流小说有哪些主要特征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象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每题15分,共30分。)1.莫里哀创作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1650年后,法国的莫里哀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他学习民间笑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些作品,渐渐在外省出了名。1658年为路易十四,从此成功在巴黎开始其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把矛头指向贵族;同时的《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讨论了爱情、婚姻、宗教等问题,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1664年的《达尔杜弗》成功,成为古典喜剧的杰作。《吝啬鬼》与《乔治·亚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1669年后,莫里哀的创作进入最后一个时期,《贵人迷》、《女学者》都嘲笑了贵族世界。《司卡班的诡计》则赞赏了下层人民的机智。2.试论述《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群法官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吏(副省长,典狱长,看守长,前国务大臣,将军,大法官)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的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对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3)《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4)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第五篇:外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
号: 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包含从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简述题”和“论述题”。请对照作家作品、教材以及其它参考书,对这些答题进行更完整清晰的解释。
第一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一)简述题:
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意义
答: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曼·罗兰早期代表作。小说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描述了一个艺术家为人道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
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为了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在德国,反抗爱情上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在法国,又反抗将艺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现实。最后在宗教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和谐和宁静。
小说反对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里维的友谊,和意大利妇女葛拉齐娅的富于诗意的爱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民族和睦的思想。
2、“迷惘的一代”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
3、“冰山原则” 答: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论述题:
1、论述《老人与海》的寓意及艺术手法。
答:《老人与海》(1952)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描写古巴渔民桑提亚哥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故事。
寓意:这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经过海明威的创作,故事增添了象征意味,或者说是一种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这是海明威的创作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不管这种外界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场上的对手,他的主人公,孤独的主人公,总免不了失败。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体现了“硬汉子”性格和精神。他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所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
艺术手法:写实与象征相结合。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
第二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二)简述题: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答: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有时也称“先锋派”文学,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或者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主题。在艺术上,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的探索成败得失不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论,是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2、“解冻文学”
答: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描写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不关心工人生活而酿成事故因而被解职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开始出现的宽松气氛。小说从此引发了“解冻文学”思潮,出版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解冻文学”思潮大约流行了十年,即因几部有争议的作品出现,导致否定,而逐步终止,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围绕着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1963)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品。
论述题:
1、分析《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形象。
第三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三)简述题:
1、现代主义文学
答: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有时也称“先锋派”文学,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或者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主题。在艺术上,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的探索成败得失不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论,是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2、后期象征主义
答: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是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等。
3、表现主义
答: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其他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是《琼斯皇》和《毛猿》。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4、意识流小说 答: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论述题:
1、论述卡夫卡的创作成就。
答:卡夫卡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卡夫卡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合乎理性却又反常的世界。卡夫卡作品的人物都是些奇形怪状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十分孤独,又十分渴望加入公众生活,消除孤独感。他的叙事手法的基本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解读卡夫卡的作品犹如穿越迷宫。
《审判》写无辜的银行职员约瑟夫·K的命运。如果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解读,这个小说是对奥匈帝国官僚制度的腐败本质和草菅人命的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果从神学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中的审判是上帝对人的审判,而不是人的审判。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里的审判指的是主人公精神的内心历程。
《城堡》是一部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城堡是一个象征。那么它究竟象征什么呢?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城堡象征庞大的官僚机器。从哲学角度解释,我们把城堡看作一个异化的世界,K则是现代人的代表。从文化学角度进行解读,将《城堡》看作一个寻求家园而不得的“边缘人”或“局外人”的寓言式表达。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个小说,将城堡看作是父亲形象的投射,权威、力量和传统的象征。而K则是卡夫卡本人的心理投射。
《变形记》是又一个现代寓言或现代神话。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甲虫。卡夫卡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由人变形为虫的三个阶段。通过格里高尔由人变虫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这三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卡夫卡的创作成就以及创作特色。
第四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四)简述题:
1、存在主义文学
答: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流。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2、荒诞派戏剧 答: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 统戏剧流派。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等。
3、黑色幽默
答:“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则有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4、魔幻现实主义
答: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论述题:
1、论述萨特的境遇剧《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答:萨特存在主义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们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禁闭》通过地狱中三个鬼魂的明争暗斗,揭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鬼魂相互追逐,彼此妨碍,谁也没有达到目的。地狱里没有刑具,但在精神上他们都受着酷刑,遭到折磨,他们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是地狱。
剧中台词“他人即地狱”是对西方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的概括。另外,剧本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自由选择”的观点。萨特认为,环境是一种与人对抗的力量,它按自己的模式把人异化为物,而人若要保住自己的存在就得自由选择,确定自己的本质,并改变环境。然而,他们三个人都没有正确利用自由选择的权利,去选择“善”的本质,改变环境,所以受到惩罚;他们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五章 亚非文学
(一)简述题:
1、《亡灵书》
答:《亡灵书》是一部宗教诗歌总集。是古埃及人卸载纸草上而置于死者陵墓中的诗作,供亡灵阅读,意为“死者之书”。这是人类现存最古老的书面文学。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因而建筑金字塔,制作木乃伊。他们相信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对亡灵来说是陌生而艰险的,必须用搏斗或使用咒语才能度过难关。他们在死者的墓穴中放置这些诗歌,作为死者度过地下王国艰难险阻的指南,让他们借此摆脱厄运,得以平安地生活。《亡灵书》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是对神的颂歌(颂神诗)和对魔鬼的咒语(咒语诗),或为奴隶主歌功颂德,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神话和民谣。现存的《亡灵书》多是从埃及金字塔和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从总体来讲,《亡灵书》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冥国观念及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死亡的否定和反抗是《亡灵书》反复出现的主题。古埃及人相信永生是存在的。
2、《旧约》的文学成就
答:《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
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3、诗剧《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答:迦梨陀娑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宫廷诗人和剧作家,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沙恭达罗》是其戏剧代表作。这是一部七幕剧,描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恋爱的故事。
思想内容:这部剧作不平凡之处首先在于对理想爱情的歌颂。他们采用干闼婆即自由的方式结合,表达了剧作的民主倾向。其次,剧本对国王豆扇陀的喜新厌旧作了讽刺和嘲弄。
沙恭达罗形象:是印度和世界文学中一个最富于人性和柔情的艺术形象。她在净修林时天真无邪、纯朴自然。作为一个净修女,放弃了苦行而选择爱情,是人们追求现实生活乐趣的自然流露。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用干闼婆的方式结合,表明她对传统的蔑视。她追求青春欢乐和甜蜜爱情,她也尊重义父母,热爱自己的女友,热爱净修林中的一山一水。沙恭达罗的美还表现在她对背信弃义的行为的愤怒和谴责。她失望、悲伤,但不乞求、不哀告。席勒、歌德都曾高度评价这一女性形象。
艺术成就:在情节结构上,它采取现实与神话相结合而以现实情节为主的表现方法,独具特色。善于以不同的环境来烘托或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净修林、宫廷、仙界)此外,《沙恭达罗》作为诗剧,自始至终带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优美动人。
论述题:
1、试论《旧约》的意义及其影响。
答:
一、《旧约》的产生
《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旧约》以多种多样文学形式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二、《旧约》的内容
《旧约》的文学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性作品、史传文学、先知文学、诗歌、诗剧、小说等。
神话传说:《创世纪》中耶和华神创世造人、伊甸乐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史诗性作品:如“律法书”中有关约瑟、摩西,《约书亚记》中有关约书亚,《士师记》中有关参孙的故事等,其中尤以摩西、参孙的故事为著名。
史传文学:《撒母耳记》中有关扫罗和大卫的故事、《列王记》中有关所罗门的故事。
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
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小说(故事):《路德记》写了一个异族通婚和寡妇再嫁的故事,突出和平主题。
三、《旧约》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真实反映了古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历史。在艺术上,《旧约》中许多作品保留着民间创作的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风格。
影响:以《旧约》为代表的古希伯来文学,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社会和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近代文学发展的两大书面源流之一。
第六章 亚非文学
(二)简述题:
1、物语文学
答:“物语”有语说事物之意。物语文学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产生在10世纪初,是在日本民间评书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形成的,它的出现是日本民族文学走向真正独立的标志。物语文学作品又分为一散文为主的虚构物语和以和歌为主的和歌物语。物语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是两者的结合。
2、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源氏物语》是日本及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情场和官场的的生活经历为中心;后一部分着重写其子薰君对女性的追求和失意。
思想内容:通过对光源氏的一生以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日本平安朝时期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围绕源氏政治上的沉浮和感情上的悲欢离合反映贵族社会的权力之争。其次,同情妇女,描写她们的不幸和痛苦,反映她们的哀怨之情,表现对佛界净土的向往,也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主要内容。
艺术特色:着重写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人物的爱和恨,欢乐与悲哀。特别是“幽情”的强调。心理描写。作者特别善于描绘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的美感。结构上,全篇完整的布局同各帖的独立场景有机的结合。小说的语言特色,则是通俗优美,温柔典雅。
3、萨迪的《蔷薇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萨迪是13世纪波斯的著名诗人。他与菲尔多西、哈菲兹并称为中古波斯的三大诗人。最著名的是两部教诲性的故事诗集《果园》和《蔷薇园》。
《蔷薇园》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声誉的作品。这是一部用散文和韵文写成的教诲性故事集。全书180个故事,102条格言。内容叙述是散文,结论式的教训大都是诗歌。例如第二卷二十四则全文如下:
有一次,我向我的教师诉苦:“有人诬蔑我,硬说我的行为不正。”他回答说:“你应当用你的正直使他惭愧。”他们虽想对你诬蔑,/你若正直,他们也就无隙可乘;/琴弦的声音如果已经准确,自然用不到乐师再来调正。/ 这部著作的内容,有对暴君的谴责、对教会的揭露和对为富不仁的殷实富户的批判;也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厚同情、对正直品质的歌颂和对知识的赞美。《蔷薇园》既是萨迪一生思想、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一幅中世界波斯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艺术特色: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运用大量格言、警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论述题:
1、试述《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答:
一、名称由来
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只有134个大故事。
二、成书过程
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它大体上是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在8-16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研究者认为有三种来源。
三、思想内容
多方面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状况、风物人情、宗教信仰等,被认为是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批判最高统治者哈里发。(作品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等)
2、歌颂和赞美劳动者和普通群众的优秀品德、智慧和斗争精神。(《渔夫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
3、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是同类故事中最出色的一篇。)
4、表现新兴商人冒险远航、追求财富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辛伯达航海记》最具有代表性。)
四、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和大胆的艺术夸张是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2、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是其另一艺术特色。
3、善于使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4、语言通俗优美,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人民口头创作的特点。此外,它还采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
五、《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通过十字军战争流传到欧洲,对西方的戏剧、音乐、绘画都产生了影响。许多西方作家在取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吸取了其中精华。如框架式结构、许多题材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亚非文学
(三)简述题: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答: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在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下产生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事物的原样进行写作,同时反对旧道德、旧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即专门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倾向和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倾向。田山花袋(1871-1930)的小说《棉被》是前一种倾向。岛崎藤村的《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种类型。
2、泰戈尔的“泛神论”
答: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其渊源是印度古代吠陀文献,特别是来自“奥义书”。奥义书在回答万物起源的这个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时,论证了“梵”“我”的关系。奥义书认为,宇宙万物始于梵,也终于梵。而梵我之间是二而一的关系,梵即我,我即梵。泰戈尔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从梵我合一的泛神论出发的。这在作品中表现为和谐和协调,特别是人和自然、人与自我的一致。
3、夏目漱石《我的猫》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人物形象
答:《我是猫》(1905)是成名作。思想内容:小说以中学教员苦沙弥家的一只猫的眼光来观察人生与社会,充满离奇的想象,幽默的调侃和愤懑的批判。小说通过苦弥沙的日常生活描写了明治维新以后处于中间状态的日本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心态。揭示了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懦弱无能,既时时与现实社会相抵触,又缺乏积极抗争行动的这种可怜可悲的处境和精神面貌,尖锐嘲讽批判了明治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与黑暗。
苦沙弥形象:其貌不扬,平庸无奇,但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但由于没有地位,无力捍卫自我尊严。缺点在于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作者对以苦沙弥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有同情,又饱含讽刺与批判。
艺术特色:小说借鉴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和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运用风趣幽默、具有辛辣讽刺的漫画式手法来批判社会现实,揭露人性的弱点。猫的形象是整个小说的灵魂。这只没有名字的猫不仅有动物的习性,也有人的思想意识;它既是叙述者,也是评判者。
论述题:
1、试析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吉檀伽利》(191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共收诗103首,采用的形式是散文诗。诗题“吉檀迦利”,原意为“奉献”,即献给神的诗。
思想内容:全诗是泰戈尔泛神论哲学思想的体现。泰戈尔在诗中歌颂的“神”,并不是任何宗教信仰中的神,而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活动于一切自然之中的“神”。(第10、11首等)泰戈尔笔下的神,正是诗人的理想和光明的化身。这种理想就是理智的自由、心灵的和谐、真理的完美和国家的觉醒。(第35首等)
诗人在宣扬“泛神”的同时,又宣扬“泛爱”的思想,通过爱求得人与神的结合,用“泛爱”去求得理想的实现。(第36首等)
艺术特征: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味很浓。/朴实清新。通过诗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相结合表现出来。/散文诗的优美韵律。
第八章 亚非文学
(四)简述题:
1、新感觉派
答:以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标志着日本现代派的诞生,也标志着西方现代派文学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
主要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更是将日本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旅美派
答:20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先知》。
论述题:
1、试析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艺术特色以及驹子形象。
答:
1、试析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艺术特色以及驹子形象。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主要内容是写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交往的故事。
驹子形象:驹子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伎形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其最主要特点可以用“洁净”二字来概括。她的外表是洁净的,她的内心也是洁净的,这种洁净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
在日常生活方面表现方面,通过驹子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和刻苦练三弦等几个细节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说明她不同于一般艺妓那样随波逐流,而是有求知的欲望和顽强的毅力。在对待爱情方面:既有纯真的一面,只顾自己爱对方,不求对方爱自己,表现出女性美的最高表现,即“无偿的爱”;也有病态、畸形的一面,主动委身于已有妻室的岛村。
岛村感到诱惑的便是驹子这种“无偿的爱”,便是驹子以这种纯粹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美。所以,川端后来在《独影自命》中说,他是怀着对于爱情的感激之情写《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
艺术特色:东西结合,自成一格。即在创作方法上,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结合起来。在人物描写上,重视感觉,刻画细腻。在结构安排上,自由灵活,活而不乱。整部长篇由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短篇构成。在文章风格上,既美且悲,抒情味浓。